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讀書讀後感 15篇

讀後感9.5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讀後感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書讀後感 15篇

讀書讀後感 1

幸福,彷彿一直離我很遠。但今天讀了《田野的孩子要讀書》一文之後,

我深受振動,和他們比起來我是多麼幸福呀!

《田野的孩子要讀書》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廣州北郊的江下村,有一片近40畝的連片菜地,。菜地中有一間靠農民東拼西湊用舊木板和石棉瓦搭建的學校,60多個靠種菜為生的農民的孩子,在這裡讀書。無論嚴寒酷暑,每天早晨總能聽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這所學校在老師的辛勤勞動、孩子們的刻苦學習,這所“窩棚學校” 越來越有名氣。不久傳來了確切的訊息,這間學校和他們父母那些散落在四方的“窩棚”都屬於影響市容的違章建築,要被拆除。他們種的菜地也將被隊裡收回。孩子們將和他們的父母一同回到貧困的老家,他們又失去了一個學習的機會。

讀了這篇文章我收益匪淺。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下,仍然十分熱愛讀書,而我過著不愁吃、不愁穿、住著寬敞明亮的套房,過著幸福的日子,卻不懂得去珍惜,還經常埋怨這個,抱怨那個。記得有一次我在做作業,外面電視播放著我最愛看的《歡樂英雄》,我真想出去看,可是作業沒做完,怎麼辦。嗨,趕快先把作業做完。一會兒,我還是經不住電視響聲的誘惑,心想:要是遲一點看,不久少看很多了嗎,再說作業還有這麼多。“算了,不管了。”我自言自語道。停下筆連忙跑到客廳貪婪地看起電視來。電視演完,哎呀,已經十點半了。我的眼睛上下開始打架了。我想:先睡一下在起來做吧。我一躺下去就睡到了天大亮。作業仍然還有那麼多沒,媽媽知道後責罵我:“作業沒做完就看電視,要是這單元沒考好,你看著辦吧。”我想跟她頂,但是一想都是自己不好,就悶悶不樂地,只好等著挨批了。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知道媽媽是為我好,我不像田野的孩子一樣沒學上,而我是有學上而不認真上,不懂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想,今後我再也不會沒做完就去看電視了。

我很幸福,因為我有優越的學習條件,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田野的孩子比起來真是天差地別。我今後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意的幸福生活,刻苦學習,掌握本領,努力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

讀書讀後感 2

我讀過這麼一個故事,題目是周恩來總理的的一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在周恩來12歲那年,他離開了家鄉,來到了東北。前來接他的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為什麼?”周恩來不解地問。“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

”“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來打破沙鍋問到底。“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在說什麼。

當週恩來闖進租界地,親眼看見了外國人欺辱中國人,不把中國人當人看的`情景,這才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這讓他立下了一個決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讀到這裡,我就特別的佩服周恩來總理的志氣。他小小年紀就富有遠大的革命理想和抱負。勵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好好學習。我和周恩來的少年時代不同,我有著很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就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回報社會,回報祖國!

後來,在一次修身課上,校長問同學們為什麼而讀書?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吃飯而讀書”……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校長見周恩來沒有搶著發言,就讓他來說。周恩來鄭重而堅定的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很驚訝,竟有如此出眾的學生。他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人們常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周恩來總理用行動和言行就證明了這一點。一個短短的故事,就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沒一個人都要有理想,也要有正確的理想,偉大的理想。再為那個理想而奮鬥、努力,你才能獲得成功。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國小生,我與周恩來的少年時代不同,我是新世紀的新少年。這是一個充滿知識和物質豐富的年代,我一定以周恩來的少年時代為榜樣,以他的名句為動力!我下定決心,在以後的學習中,要更加努力,更加刻苦,為自己的理想的實現而努力。掌握更多的本領和更多的技術,長大以後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書讀後感 3

一個有思想,有覺悟,有抱負的青年出生在一個封建制度統治下的社會中,可以說是生不逢時,而他如果又恰好出生在一個古老而專制的大家族之中的話,那便是更大的不幸。

巴金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之一《家》講述的正是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也就是被五四運動波及的封建時期,四川成都的“髙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族的沒落變化過程。文章以愛情和婚姻糾葛為主線,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了青年一代的反抗鬥爭精神。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段,以飽滿真摯的筆墨,塑造出了眾多富有典型意義的藝術人物形象。專橫、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統治者、封建家長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克定,狡猾貪婪的'克安等統治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如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丫環鳴鳳,溫順善良地吞嚥著舊禮教的梅表姐,善良厚道柔情的長孫媳瑞珏等等;更有受到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開放、敢於反抗封建統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覺新,他雖然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是因處於“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而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道的薰染,鑄成他委婉求全的懦弱型順從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援弟弟妹妹們反封建的抗爭,卻又屈從於封建勢力的壓力,維繫著封建統治的權威,不能與心愛的梅結婚,更是將自己溫柔賢惠的妻子推向了死亡。這些人物無一不被寫得血肉飽滿,個性鮮明,富有深刻的歷史內涵,影射出了殘酷的社會現實。

在這個看似光鮮亮麗、尊卑有序的大家族實則內裡早已敗壞不堪,老一輩的封建頑固派與受到新思潮影響的青年激進派,二者之間存在著無法磨合的矛盾,引發出了四個令人唏噓不已的悲劇故事。因為封建的罪惡,一具又一具冷冰冰的屍體刺痛了我們的雙眼,讓人對這個黑暗的社會和黑暗的家庭感到無比的悲憤與痛恨。

在這樣的天空之下,人們被舊禮制矇住了雙眼,看不見光明,看不見希望,整日被牢籠所束縛,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這時,唯有掙脫束縛,懷著希望,像主人公覺慧一樣,捨棄牢籠,遠赴他鄉追求光明,才能重獲新生,才能創造出自己的新天地!

《家》是文學界的瑰寶,用樸實的文字將社會真實地展現在了我們眼前,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深思。

讀書讀後感 4

當你面對別人的拋棄,當你面對一頓又一頓的毆打和責罵,當你獨自忍受飢餓,當你獨自面對黑暗時,你會發生什麼?我讀了簡·愛。簡·愛是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簡單·愛情是一個永遠盛行的故事。她堅強不屈。它告訴我們一個普通女孩不平凡的生活。·愛情以不懈的精神在逆境中生存,她讓我明白,堅持不懈才能成功。

《簡·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的故事·愛,從小父母雙亡,住在叔叔家,整天被家人欺負打罵。有一天,他們簡化了·愛送到封閉式學校,在學院呆了幾年。幾年後,簡愛離開了學院,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簡愛學生的父親愛上了簡愛,向她求婚,簡愛也同意了。但她發現她在騙他,於是堅持要離開。她終於以不懈的精神,離開了逆境,到了順境,活了下去。

如果你當時被家人拋棄了,你會怎麼做?哭,喊,吵……書中的簡愛並非如此。她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學院裡呆了幾年她毫不留情地反擊別人的羞辱,保持尊嚴。面對別人的.欺騙,她離開了。她頑強的精神值得學習。在叔叔家,他被欺負了。他不是默默忍受,不敢反擊,而是奮起反擊。簡愛在逆境中不退縮,不屈服,勇往直前。她堅持抓住黑暗中最後的陽光,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我們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她證明堅持會成功,風雨過後是彩虹,黑暗前是光。她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在逆境中成長。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讀完之後,我若有所思。在我們家裡,我們都是小王子,小公主,手裡怕碎,嘴裡怕融化。面對這種情況,是不知所措,還是抱著頭哭。我們不應該這樣做。我們應該學習簡愛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順利到達彼岸。堅持前面就是勝利,勝利前面就是成功。為什麼我們不能在逆境中堅持簡愛?遇到挫折不能放棄,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不要放棄。看完簡愛,我想起了自己。有一年,媽媽給我報了鋼琴班。我整天漫不經心,一點也不在乎。我沒有堅持練習鋼琴。後來考試的時候,我出了洋相。我後悔了。

簡·愛,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一個令人欽佩的人。她證明堅持會成功,她是 值得尊敬的人

讀書讀後感 5

今年,我受命擔任江蘇省第二屆中國小網路讀書活動徵文(初評)評比評審工作。這次讀書徵文要求參加讀書活動的同學自選書目,閱讀後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標題可另立)寫出讀後感,文體不限。作品應主題鮮明,感情真實,議論深刻,聯絡緊密,文筆流暢。國小組的要求是字數在500字左右,可對原文進行適當概括或摘錄,根據原作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或啟示。中心明確,情感真實,文字通順。

本次讀書活動,連雲港市國小組共上傳稿件20626篇,國中組7303篇,高中組(含職高)2413篇,共計30342篇,灌南縣共上傳稿件2萬多篇,居本市縣區之冠。

國小組共有評委12人,每位評委承擔1718篇(入圍為1718×7%=121篇),從10月21日起,到11月10日止,共計20個工作日,平均每天評選出78篇(入圍為78×7%=6篇),且不能佔用白天的工作時間,工作量之大,工作時間之緊,可想而知。面對如此多的作品,如何做到快速,高效地工作,這是工作的關鍵。經過反覆的'摸索,用排除法是首選。對照徵文評比要求,首先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作品。然後,對初步合格的作品進行細讀,評出優秀的文章。

對於下列作品,首先剔除:1。字數低於450字的作品;2。不是寫讀書活動的作品(有的寫遊記、故事、演講比賽、演講稿等);3。憑空抒發感情,沒有實際內容的作品;4。大段摘抄原文的作品(超過文章字數一半的);5。對原著進行評論的作品;6。介紹書內容的作品;7。未能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體會的作品;8。過於冗長的作品;9。有成人代筆痕跡的作品;10。老師寫的論文及讀教育經典後寫的讀後感;11。網上下載拼湊的作品。通過首輪篩選,發現在我評選的這一組作品中,寫得最長的一篇文章字數超過了4700字,最短的文章字數僅17字。大部分作品都屬於以上十一種型別的,只有300多篇文章進入了第二輪。

對進入第二輪篩選的作品,進一步對照徵文書寫要求,進行評比,把主題鮮明,感情真實,議論深刻,聯絡緊密,文筆流暢的文章選拔出來,推薦到省裡參加第二輪複賽。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寫的文章很多,但對徵文的要求沒能夠把握,因此,文章普遍質量不高。

讀書讀後感 6

《愛的教育》似乎不是它的文學價值有多高,而是幾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間的友誼、鄉村之愛,體現在平凡細膩的筆觸中……

《愛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記的形狀,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在學校、家庭、社會上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感人的月度故事。

愛就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的無影無形往往被我們忽視。《愛的教育》一書描述了一群充滿活力、用心上進、陽光燦爛的少年。有些家庭貧困;有些身體殘疾;當然,有些人沐浴在幸福中。雖然這些孩子從出身到性格都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們都有一種共同的東西——對祖國義大利的深愛和對親友的真摯感情。

對親朋好友的真摯感情在《愛的教育》一書中隨處可見。我的個性是每個月故事中的《尋找母親》,這讓我不尊重裡面的英雄馬爾可。13歲時,他的母親獨自去阿根廷共和國首都的一個富裕家庭當女傭,以解除債務。馬爾可,一個13歲的英雄,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要求父親一個人去美洲找母親。雖然一開始沒有成功,但兩天後,他父親的'一位船長朋友去找他父親,告訴他可以免費帶馬爾可去美洲。馬爾可在美國遇到了很多人,比如善良的倫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女人,熱情的男孩和無惡的小偷,當然,有很多好人願意幫助別人等等。在這些人的幫助下,馬爾可終於找到了母親。

義大利對自己祖國的深愛,在《愛的教育》一書中不時出現震撼人心的愛國故事。就像愛國少年一樣,他為了國家的尊嚴甚至不想要錢,把它扔在辱罵他國家的臉和頭上。為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年輕的鼓手冒著暴雨般的子彈尋求幫助。雖然他們最終贏了,但他總是失去一條腿。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後代,我們應該有一顆熱愛祖國、仁以為己任的心,弘揚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讓我們以愛國主義的熱情洋溢世界,感染世界。

在《愛的教育》中,我認為什麼是愛?這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明白愛沒有限制,從小到大,到學生之間的友好對話,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的細緻照顧,甚至是偶然相遇的人的微笑……從捐獻骨髓、獻血獻身國家……

讀書讀後感 7

寒假裡,我和媽媽在讀《斑羚飛渡》這本書。

書中講了一些動物之間、動物與人之間的(愛)深厚感情。比如《魚道》這個故事就講了母愛;《再被狐狸騙一次》講了父愛;《狼"狽"》講夫妻之間的愛。(原來我覺得動物沒有像人類這樣的感情,)以前我不知道動物也像人一樣有豐富的感情,看了這本書的幾個故事以後,我瞭解了各種動物的內心世界,更加喜歡可愛的動物們了。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保姆蟒》。講的.是一條蟒蛇成了作者家的保姆。保姆蟒盡心盡力,很細心地照顧孩子。有一次還捉住了一隻想偷吃孩子的老豺。作者的妻子儘管平時很節儉,卻破例用一隻大公雞(讓)犒勞保姆蟒(吃)。但是作者和保姆蟒之間也產生了矛盾。就是保姆蟒在孩子和同伴玩耍的時候,太過分了:比如踢皮球吧,只要球不在孩子腳下,它就張開血盆大口逼迫別人把球送過來。嚇得沒人敢跟作者的兒子玩了。就連孩子和自己的媽媽親熱,保姆蟒也很生氣和嫉妒。一次,作者想教訓一下兒子,誰知保姆蟒的頭像流星錘一樣砸在作者胸脯上,還把他纏繞起來。最後作者一家趁著保姆蟒去捕食,坐上馬車(走)離開了。很久以後在街上遇到了當初介紹保姆蟒給他們的獵人召彰,召彰說:“你們走後保姆蟒咬著你兒子的小汗衫待在你們廢棄的那間茅草房裡,餵它什麼都不吃。我想像以前那樣用笛聲把它引走,它也不走。半個月後,它活活餓死了。死的時候嘴裡還咬著你兒子的小汗衫……”讀到這兒我都感動得想哭了,多麼有情義的蟒蛇啊。它像媽媽一樣愛孩子,護孩子,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切。我忍不住把這個故事又看了一遍。

還有大青猴居然能像人類一樣搖手臂,祈求獵人放過它;斑羚用聰明的大腦想出在危難中犧牲一半,救活一半,保留種群。每個故事都很精彩。以前我最討厭狐狸和狼了,覺得他們狡猾又狠毒,現在我發現他們也有可愛的地方。地球是人類和動物共同的家園,我們人類應該瞭解動物,愛護動物,和動物做朋友。

總之,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讀書讀後感 8

讀書能讓我的眼界開闊;讀書能讓我學習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方法;讀書能讓我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在這時間充裕的暑假裡,我就像一隻“小書蟲”每天徜徉在書本里,體會著書給我帶來的快樂與成長。

當我拿起這本不厚的'書本《老人與海》時也沒覺得有什麼特別,就是覺得書本不厚一會就能看完它,可是當我拿起這本書讀起來的時候卻被書中的這位主人公深深的吸引了。書中特別用了瘦骨嶙峋這個詞語介紹了這位老人。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一位瘦的像皮包骨頭一樣,一定沒有什麼力氣和精氣神的老人,相反在往下讀時才瞭解到他是一位堅強、勇敢、不為困難屈服的老人。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聖地亞哥老漁夫一次特殊的捕魚經歷。在連續84天一無所獲後,老人釣到一條比他的船還要大的馬林魚,這條魚的力氣特別大,老漁夫和它鬥了幾天幾夜。終於,老漁夫征服了這條大魚,可是在爭鬥時大魚的血腥引來了一群凶殘的鯊魚,這時的老漁夫已經沒有什麼力氣和鯊魚們爭鬥,即使這樣老漁夫還是沒有放棄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但是大魚還是被鯊魚吃掉了,所以老漁夫只帶回了一副巨大的魚骨頭回家。

雖然老漁夫沒能把大魚帶回家,在很多人眼裡覺得他還是一個失敗者,可是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他在精神上捕獲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魚”。他一個人出海84天,兩個多月的時間呀!這段時間裡都沒有捕獲到魚。試問,有幾人能堅持下來?老漁夫中途有想過放棄,可是一種信念和不甘心讓他堅持了下來,他覺得自己都已經堅持了這麼多天現在放棄太可惜了,身為一位老漁夫他很明確自己的目標。因此,別的漁夫都放棄時,他仍然選擇堅持。可是,生活中有幾個人能做到像漁夫這樣呢?

漁夫的精神使我想起自己學騎單車時的情形。第一次學單車時我特別緊張和害怕,把手都抓不穩,媽媽在後面幫我扶著,當我騎上單車時媽媽鬆開了她那雙強有力的大手,我失去了平衡重重的摔在地上腿和手都劃破了,我哭著和媽媽說我再也不學騎單車了。可是讀完這本《老人與海》我被老漁夫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感動了,於是我拿起放在家中閒置已久的單車繼續練習,在多次失敗和堅持不斷的練習中我終於學會了騎單車。

讀完這本書讓我學會了做任何事只要你不輕言放棄,敢於面對,堅持不懈一定會有好的收穫。

讀書讀後感 9

《季羨林讀書與做人》獨特的序——“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序言的獨特在於自作序。我們常見的序言大多是請師長或名家來寫,往往讓讀者對書產生好感。可季老自己寫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觀點,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古今中外讚美讀書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勝數。張元濟先生有一句簡單樸素的話:“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天下”而又“第一”,可見他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多讀書,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

讀書與做人。雖然作者在書中分為第一部分讀書,第二部分做人。其實,讀書與做人是完全統一的。從古代的孔子就提出了禮,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講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季老的文章中,處處可見一位長者、智者如同與家人在聊家常,讓人潤物細無聲。

大師的樸實。當我們在擔心現代難出大師的時代時,卻見大師多得是。有自封的、有學生捧的、也有名副其實的。季老卻不喜歡人家稱他為什麼大師。其實,在我們的心中他就是難得的大師。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詞章,卻藏著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文章中,我們讀懂了他的人生,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著我們,也讓我們明白了大師成長的足跡,成功離不開勤奮與機遇。

勤奮與成功。季老在成功一文中談到,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勤奮是讀書人必不可少的。古代就有很多關於勤奮的故事,如懸樑刺股之類。這種精神是需要代代相傳。據相關報導,現在的青少年對網路越來越迷戀,對傳統意義上的讀書有很大的衝擊。有人還擔心下一代會不會對讀書缺失。其實這樣的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對讀書還是需要引導與興趣的培養。我們要學習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刻苦地讀書,才會有所建樹。

愛書如命。季老在丟書之痛一文中講到:書,數年之間,已塞滿了七間房子。在這麼多書中居然能發現朱光潛全集丟了三本,宗白華全集丟了兩本。並用丟書慘重來形容。那種丟書之痛我們常人可以理解嗎?對於他來說,真是愛書如命。

書多得讀不完,所以,我們只能有選擇地讀。季先生最喜歡的書是什麼呢?《史記》、《世說新語》、李白的詩、杜甫的詩、蘇軾的詩文詞等。回想自己讀過多少書呢?首先我們要廣泛地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其次,要精讀自己本專業的書。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淺嘗輒止。

讓我們在讀書中找到樂趣,為自己的教學需要而讀書,為提高自己的素養而讀書。做一位學生喜愛的老師。

讀書讀後感 10

早在幾年前就讀過《小王子》這本書,是一箇中篇童話,是聖人·埃克絮佩裡的作品。再讀一遍這本書,感覺自己已經很久沒這麼感動了!小王子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令我驚訝的是,如果我再看幾遍,我仍然可以重拾心情,帶來不同的感受。為什麼一本小書如此受歡迎?《小王子》是一意的童話。它的精緻與質樸,深刻與平易,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幾乎完美,使它看起來像一塊自然的美玉。

《小王子》是童話。雖然這是一朵驕傲、反覆無常、脆弱的玫瑰,一朵玫瑰和世界上所有的玫瑰一樣,但小王子在離開前仍然為她做了一切,在離開時,在離開後,甚至像玫瑰一樣自負,面對殘酷的分離,仍然明白真相,不要那麼不情願,因為決定離開,現在離開!玫瑰讓我愛的人自由。旅行了一段時間後,小王子發現那時候我太年輕了,不知道怎麼愛。……”

年輕人對愛情一無所知,只能用害羞來掩飾和表達,甚至無緣無故地怨恨和憎恨。當他們發現這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愛時,年輕的愛已經悄然消失;就像小王子離開玫瑰後,在五千朵同臉的玫瑰叢中,他突然發現,天真傲慢的玫瑰在他的星球上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他的時間和愛,它是珍貴的,不僅僅是責任,也是心中難捨的牽繫。

《小王子》是一個友誼童話。有了期待、聯想、共存和記憶,即使有流淚的危險,看到麥田的顏色也不會感到孤獨。這是商店買不到的東西。即使你看著天空中的星星,你也會像鍾一樣輕輕地在心裡搖曳,發出只有你知道的笑聲;馴養一隻狐狸,用心養育彼此的關係。我相信,即使是限制、眼淚和禮物!

《小王子》是一個精神童話。一個人只能用心看到真實而重要的東西,肉眼看不到。上帝給人類的奇蹟不僅僅是一雙清澈的眼睛,而是一顆千變萬化、敏銳而纖細的心!從前,我們都忘記了。

我最喜歡的《小王子》是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但從不用孩子的智商來做事,所以它充滿了類似書籍所缺乏的真正浪漫。小王子是我見過的最不快樂的童話英雄,但也是最情感、最迷人的小事,因為他的渴望和悲傷,有一層非常沉重的非兒童,質疑自由和靈魂的暗淡氣息,這種氣息和小王子難以形容的氣質悲傷,使他遠遠超過一般童話懷疑平面英雄,並使這本書超越了童話的水平,成為一種成人讀物。

讀書讀後感 11

這本書是法布林一生的時間和精力,詳細觀察昆蟲的生活、繁殖和鬥爭,然後詳細準確地記錄在觀察中,最後寫成書。《昆蟲記》有十本書,每本書幾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述了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昆蟲》這本書讓我很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那麼多奧祕。我學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慣。各種奇妙的現象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當我掩蓋書的最後一頁時,法布林仔細觀察,不顧危險的捕捉,大膽的質疑精神、謹慎的實驗和勤奮的風格深深地感動了我。因此,我想到了自己,我只有三分鐘的熱情,拒絕努力學習,有時粗心,很少完成檢查。

記得有一次語文老師讓我們回家背課文。那天作業不多,但我花了很長時間才完成。我迷迷糊糊地收拾好書包,準備上床睡覺,但在我上床睡覺之前,我媽媽叫我:我必須背誦中文課文。你背完了嗎?心裡一緊張,支支吾吾地說:背…背…背完啦。媽媽似乎看到了我的內疚,又問了一遍,我無言以對。在媽媽的嚴格監督下,我睜開眼皮,無法背誦課文,背誦課文,即將入睡。媽媽問我:背完了?等一會兒,我來檢查。”啊?聽到要檢查,趕緊看了幾遍,其實什麼也沒看到。一開始背誦,我卡住了,連開頭都不知道是什麼,這是媽媽提醒我開始背誦。後來要麼卡殼,要麼背多字,差點漏了一大段話。最後,媽媽再也受不了了了,讓我背熟再背。我不想,趕緊說:唉,差不多,反正也不一樣。現在看完這本書,我開始向法布林學習,有了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遇到問題不再依賴父母,會先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問老師和同學,不再害怕別人的笑話,逐漸提高我的`學習成績。成績提高了我對學習的熱情,在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時,我會有意識地做適當的家庭作業。

《昆蟲記》開闊了我的視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理解問題的深度將超過以往。我認為《昆蟲記》是一本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也是一本有益於開卷的書。

不管是誰,只要仔細閱讀《昆蟲記》,讀出味道,讀出感受,就會成長。

讀書讀後感 12

從圖書館借來的《邊鄉》幾乎一口氣就讀完了。已經是深夜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深深地襲來,名為讀後感。

小溪流下去,繞著山流,大約三英里匯進茶洞的除夕河。如果人們穿過山,只有一英里到茶洞鄉。小溪就像弓背,山路就像弓弦,所以遠遠有一點不同。小溪大約20英尺寬,河床是除夕石頭製成的。安靜的水或深到底部,但仍然清澈透明,河裡的魚可以計算。

《邊鄉》裡的文字總是不經意間逗弄著我的心絃。文章中到處都是湘楚風光,到處都是樸素的風味和情感,一種濃濃的詩意在字裡止間飄散。當你讀到它時,你會被困難包圍,好像你觸及了什麼,這是一種懷舊女時那個有溫陽的夏日下午,還是現在那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國家?

從四川到湖南,東邊有一條官路。當官路把湘西領土帶到一個叫茶洞的小山鄉時,有一條讀書筆記的小溪。小溪邊有一座黑色的塔,塔下住著一個單獨的家庭。那個家庭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

那就是沈從文先死帶給我們的邊鄉,一個沉默的鄉,一個簡單的鄉,一個命運的鄉,從開始到結束,彷彿在默默地忍受著什麼。翠翠,一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是那個家鄉的化身。一開始,她愛上了擇了沉默,因為她愛上了一個能在夢中用歌聲把她帶到遠處的女人。雖然她的心起伏不定,但她的面板在初始和末端都是一樣的。愛她的祖女在雷雨夜死去,天保淹死,黑塔倒塌,默默相愛的`年輕情人離開。翠翠仍然重複著母親的命運,只能等待,那人永遠不會回來,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死於人物的內心深處,用細膩細緻、散厚自然的筆法描繪人物的心理,讓情面忍不住融入人物的內心全國,融入湘西樸素美麗的土地,融入那些溫柔坦率的人。他用詩意的沉默陳述了所有狹隘易遠族的悲傷,忽略了呼喚我們中國後代賦性的親信。正是因為愛得那麼深,才孕育出了那些帶著悲傷的話語。

我在想,為什麼它被命名為邊鄉,在在我心裡是那麼遙遠嗎?還是沈從文先死在我心裡守護著什麼?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邊鄉嗎?除夕夜,富有同情心的家鄉隨著歷史的激流沉入了沉重的背景色彩,留給我們的是對死亡社會的深刻思考。

讀書讀後感 13

稻草人是中國童話創始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爺爺的童話集。媽媽讓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很不屑。這麼大還需要看童話嗎?但當我拿起來讀的時候,我被深深吸引住了。這本書太好了。讀著美麗的句子,我彷彿置身其中——看到潺潺的流水,看到可愛的小紅花,看到美麗的草。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輕鬆愉快的描述,真的很搶眼!

稻草人講述了一個稻草人的故事。當一隻飛蛾停在稻葉上產卵時,稻草人想用扇子把飛蛾趕走,但飛蛾仍在稻葉上,稻草人非常無助。當主人第二天來到田野時,稻草人用扇子碰了碰主人,想吸引主人的注意,但主人什麼也不知道,主人看到田野裡一切正常,就回家了。稻草人知道警告無效,稻草人很無助……

當一個漁婦在河邊釣魚時,孩子的咳嗽經常從小屋裡傳出來。他迫不及待地想做柴火給孩子煮茶;我迫不及待地想做被褥給孩子溫暖;我迫不及待地想拿下小肉蟲的贓物,給漁婦煮粥,但它的身體像樹一樣生長在土壤中,甚至不能走半步。稻草人很無奈。鯽魚被扔進桶裡懇求說:我的朋友,你暫時放下扇子,救我!我離開水裡的家只有死了。好心的朋友,救救我!稻草人想救它,但稻草人很無奈。第二天,主人走過稻田,看了看。之後,稻葉和稻穗都沒了,只剩下杆子了。她哭了;人們從岸邊走過,發現河裡有死魚;漁夫帶著桶裡死去的魚回到艙裡,孩子咳嗽得更厲害了。此時稻草人脆弱的心被折磨破碎,也被現實折磨破碎。它終於倒在了田裡。

用稻草人的'眼睛,我似乎看到了當時的一切,我很無助。但我想,畢竟,我不是稻草人,只能站在原地,我可以創造啊。雖然我不能改變過去,但我可以享受現在,創造未來。

《古代英雄的石像》講述了一塊山石雕刻成古代英雄的石像。我很自豪。我忘了我也是一塊石頭,看不起底座上的小石頭。最後,我在半夜突然摔倒,碎成千上萬塊。這個故事讓我明白,雖然石像很高,但它離不開腳下石頭的支撐。與其做一個空石像,不如做一條真正的石路,讓人們快樂地走。

這真是一本好書,描述透徹細膩。它通過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的真相,似乎把你帶入了一個美好的世界。我看著這本書,彷彿身臨其境,彷彿走過了書中的一個又一個故事。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我喜歡這本書!

讀書讀後感 14

“那雙眼睛包含著憂鬱的神色,不時閃過憤世嫉俗、充滿仇恨的寒光。由於不見陽光,臉色蒼白,襯在黑髮上有一種北歐貴族的美。”你能猜到這樣一個憂鬱的人是誰嗎?他,就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作品《基督山伯爵》中的主人公埃德蒙·唐太斯。

埃德蒙·唐太斯本來生活得很幸福,他有愛他的爸爸,也有他愛的姑娘,還有在“法老號”上的地位。但是,這樣一個生活中到處灑滿陽光的人,同樣也招來了別人對他的怨恨。唐格拉爾和費爾南就是這樣的人,唐格拉爾嫉妒唐太斯的地位,費爾南則嫉妒唐太斯擁有美麗的未婚妻梅塞苔絲。在嫉妒的驅使下,他們害得唐太斯含冤入獄。還好唐太斯在獄中結識了法利亞長老,才能從監獄中逃出來,並得到了一筆巨大的財富。他以“基督山伯爵”的身份懲罰了那些陷害他的壞人,同時也報答了他的恩人。

我深深地被這個迷人的故事吸引住了,埃德蒙·唐太斯那充滿智慧、遇事冷靜的形象牢牢地吸引了我。我的情緒也隨著大仲馬的筆尖起伏著,當唐太斯含冤入獄被迫與親人離別時,我為他抱不平也同情他的遭遇;當唐太斯逃出伊夫堡監獄並憑藉他極好的'水性最終獲救時,我因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而欣喜若狂;當唐太斯懲罰惡人並讓他們付出了應有的代價時,我拍手稱快、大加讚歎。

與其說是這本書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不如說是基督山伯爵——埃德蒙·唐太斯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

在被關進暗無天日的伊夫堡監獄後,他雖然也絕望過甚至想過死亡,他說:“我已經喪失了對生命的留戀,死亡在向我微笑。我心甘情願去死,我已心力交瘁,需要躺下。”但是,當機會來到他身邊時,他卻從未放棄過,這是一種怎樣的堅強與理智?大仲馬在書中是這樣描寫的:“三天裡面,他小心翼翼地挖掉了水泥層,讓石塊暴露在外。他差不多已讓一塊大石頭露出了根部,現在該想法把大石頭挖出來,唐太斯試著用手指,但是指甲太軟了”,後來他用了一點小智慧使獄卒不得不留下送飯的鐵鍋,他就是用鐵鍋挖出了巨石。試想一下,如果唐太斯聽見法利亞長老的訊號,卻沒有耐心和毅力挖開厚厚的牆壁,怎麼可能等到復仇的那一天呢?冷靜、理智、耐心與毅力使埃德蒙·唐太斯成為了基督山伯爵!

聽我介紹了這麼多,你是不是也對這本書感興趣了呢?那就去看一看吧,相信你一定會喜歡這個故事的!

讀書讀後感 15

那時候,我們不知道還有無戰爭的世界,我們唯一認識的世界,就是戰爭的世界。而戰爭中的人,也是我們唯一認識的人。直到現在,我也不認識另一個世界和另一類人。他們存在過嗎?

女人的戰爭有自己的色彩,有自己的氣息,有自己的解讀,有自己的感情空間。她們都是在用自己的語言說話。沒有英雄豪傑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只有普普通通的人,被迫幹著非人力所及的人類事業。

在絕對男性的世界中,女性站穩並捍衛了自己的地位後,卻為什麼不能捍衛自己的歷史,不能捍衛自己的話語和情感?就是因為她們不相信自己。整個世界對於我們女人還是有所隱瞞的。女性的戰爭仍舊不為人所知……

當一個人遠離了那些好像紀念碑一樣,用石頭和水泥鑄就的清規戒律時,就回歸了自我,直面了自我。她們首先回想起來的不是戰爭,而是自己的'青春,那是一段屬於自己的生活……

我們既能承受苦難,又能講述苦難,正是苦難,成為我們沉重而動盪的生活之證明。對我們來說,承受苦難是一門藝術,必須承認,女性是有勇氣踏上這一歷程的

我不是在寫戰爭,而是在寫戰爭中的人。我不是寫戰爭的歷史,而是寫情感的歷史。我是靈魂的史學家:一方面,我研究特定的人,他們生活在特定的時間裡,並且參與了特定的事件;另一方面,我要觀察到他們內心中那個永恆的人,聽到永恆的顫音,這才是永遠存在於人心中的。

不論女人們說什麼,她們總是有這樣一種思維:戰爭,它首先就是一場謀殺案;其次,它又是一種無比沉重的工作,然後,那也還是一類普通生活:她們照樣唱歌,照樣戀愛,照樣燙頭髮…… 但是思維的中心永遠是:如何不堪忍受,多麼不想去死。更不能忍受和更不情願的就是殺人,因為女人是帶來生命的,是奉獻人生的。她們長久地在自己身上孕育著生命,又把這些生命撫養成人。所以我很明白,殺人,對於女人來說,是更加艱難的。

參加過戰爭的人們回憶說,只需要三天時間,一個平民就可以變成軍人。為什麼三天就足夠?莫非這中間也有奧祕?其實很容易解釋:任何人在戰爭中都會變得更加莫名其妙,更加不可思議。

我們的英雄主義是經過無菌處理的,既無生理元素,也無生物元素。你自己其實都不相信吧。經受考驗的,不僅是精神,也有肉體,物質材料的外殼也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