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

讀後感2.3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1

德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德育更是積極人生的需要。合適的德育,合適的方法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人生。

作為一位教師,一名年輕的班主任,對於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深有體會。以下幾點做法值得推敲。

一、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競爭,對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有促進作用。它能給學生以直接現實的追求目標,賦予學生壓力和動力,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使學生在競爭、比較中,客觀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侷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讓班集體更富有生氣,豐富學生的生活,增添學習和生活的樂趣。

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現在社會,流行團隊合作。真實這一觀念也可以引入到班級管理中。通過我這幾年我試行情況來看,效果還是挺顯著的。其實真正自覺的學生不是很多的,真正讓他做到每天都能認認真真做好每件事情,好像不是很簡單。況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了一種“與世無爭”的`現象,不求上進,只求一般,對於同學之間的關係也很淡。怎麼樣採取措施改變這些現象呢?道理學生也懂,但是真正做起來好像不是那麼簡單。為改變這一現象,可以制定出一份詳細的評價表。從遵守紀律、完成作業情況、班幹部組長完成工作、勞動、衛生方面,分別說明各項的加減分情況。另外,通過抽籤形式,分成5人一組為一團隊,各個學生的表現加減分,不光和自己有關,也和自己所在的團隊有關。每月評選一次,分別給予團隊總分第一名,個人總分第一名獎勵。獎勵的錢是班上每月積攢下來的易拉罐和礦泉水瓶換來的錢。這樣一來,有些作業拖拉、不認真的學生,進步許多,因為他扣分,他所在的團隊會相應扣分,因此他的團隊成員就會批評他,督促他。其實學生還是要面子的,這一招比老師批評強。而且這樣做對於學生來說,也是公平的。因為你做得好,就會得到相應的加分,且為自己的團隊加分。避免一些學生以前的一些想法“這麼認真有什麼用,不也是一樣做作業嗎,只要不是最差就行了”。現在學生做任何事,都是想方設法做得更好,因為在他們心時時刻想到:做得好有加分,還能得到團隊成員的肯定和讚揚,做得不好就減分,還要拖團隊的後腿。團隊裡的各個成員會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爭取第一。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2

只有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師的歷史使命。教育不是按設定的同一個模子對所有人進行塑造,不是把一些知識灌進孩子稚嫩的頭腦。教育是通過某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感悟到真理,而不是把所謂的真理強加給他們。我們就應該讓他們受到真正的教育,而不應僅僅是對他們進行說教。教育過程是一個培養人、開發人的過程。“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並不是對學生作無原則的遷就和迎合,它是由教育自身的規律和時代發展到今天的需要所決定的。就教育自身的規律來說,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適合學生的需要,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不能讓學生的自我價值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一步一步的開掘和充分的體現,那麼,學生在學校裡學習,就會成為一樁差事,成為一種負擔,厭棄學習,厭棄老師。

我們不能埋怨教育的'差異,應該研究差異。學生存在差異是必然的,學生是有情感的,有心理需求,有尊重的需要,我們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工作中一直以來,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情感關鍵是在課堂上,如臨春風的課堂是學生喜歡的課堂。只要學生喜歡還愁紀律學習上不去,的確我們不能埋怨學生的差異,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師要為有差異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

從理論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類:第一類是講授課堂,用教師的一講到底來完成知識傳授。第二類為合作課堂,即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啟發以後,學生仍然存疑的,這個時候才讓教師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三類課堂,對於相同年齡的人,因為他們智力上的差異不是給他一模一樣的教育,而是給他合適的教育,這種提高質量的教學方法叫做差異教學或者說差異課堂。

結合自身合作課堂教學的實踐,我在小組活動中,雖然採取了小組成員課堂發言積分單並規定組長最多隻能發言兩次。這樣一來小組要拿高分主要靠其他成員的參與,調動了全組積極性。但個別學生由於本身水平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積極參與活動的各環節。因此還需要教師更細緻及時的輔導和幫助,加強小組建設,充分發揮團隊力量,師生形成合力,共同進步提高。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3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膽識。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離不開課堂變革和課程建設。

一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教育者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很多人讚美老師的工作,把教師比作是辛勤的園丁。然而,我卻不喜歡這樣的比喻,也覺得這種比喻並不恰當。園丁的工作是把花園裡的參差不齊的草本修剪得規規整整,千篇一律。難道教師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個性的學生給調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殺天性,也是教育的失敗。教師的眼裡既要有牛頓,愛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潔工人,因為社會需要多方位的人才。

所以,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在某個階段落後,經過努力趕上。允許學生某個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許個別“超常”學生脫穎而出,這一切的參差不齊,才是教育的正常現象,因為教師並不是克隆專家。

二是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你真了不得,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建立和諧的師生情感,讓教育的`感覺不是難受,教育的感受是走進享受。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快樂成長。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認為“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的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所以,教師對每個孩子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國小生更是如此。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還有一句話這樣說:“諷刺和謾罵可使天才變白痴,鼓勵和讚美可使白痴變天才。”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讚美評價。

三是教育要讓學生徹底釋放自己潛能,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教育的關鍵是適合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和諧發展,培養合格加特長的人才是中國社會發展需要。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輕特長。過分強調合格,過分看重學生的分數,讓分數說了算,而擁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令人遺憾。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4

在馮恩洪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這本書中提到了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關鍵是要研究學生,使教師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髮展以人為本的教育變革新時代。只有這樣,我們培養的人將真正是“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有個性有特長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那麼教師怎樣做到以生為本呢?有的教師從早到晚的泡在學校甚至教室裡,一發現問題就提醒學生,他認為這就會得到學生的認可,結果學生並不認同。我們提倡終身學習,但是長久的壓抑狀態的學習會造成許多仇視學習的現象。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教育學生呢?馮恩洪提到讓學生感動,讓學生從自身起見,不好意思不這樣做。這樣的動力來源於自身。有位教育家說,有時寬恕所產生的道德上的震動比責罰要強烈得多。它有助於學生認識自己的問題,促使他自身逐漸增長克服缺點的內在力量,激起他們進行自我譴責,自我教育。而這種自我譴責、自我教育比別人的譴責教育更為有力。

如果教師一味的“嚴格”和“高壓”,過分誇大學生的錯誤,動不動責罵學生甚至不允許學生犯錯,要求學生“必須如何”、“禁止怎樣”。勢必會抹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學生就會遷怒於教師,拒絕改正自己的錯誤,進而產生對抗情緒,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針對不同學生針對不同的違紀行為,應體現“人性化”。例如學生在犯了錯誤之後,我們切不可傷害學生的自尊,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少用批評多用鼓勵。

學生可以犯錯,老師也可以犯錯嗎?我認為可以,有時候故意的犯錯不僅讓學生對老師的這個錯誤印象深刻,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並非高高在上,也是平易近人的,拉進師生的`距離,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的確,壓制中的執行只是一時的成效,而鼓勵中的約束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自覺行為,只要孩子的心是朝著你的,還需要死命的不許這、不許那嗎?

總之只有讓學生“愛其師”,學生才會“信其道”。而讓學生“愛上你”的方法很多,只要我們時時換位思考,處處為學生著想,學生就一定會“愛上你這個老師”,學習的興趣將大大提高,他們的潛力就會發揮出來。所以說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學生管住,而是讓學生感動。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5

現在的教育的評價都以成績為標準,60分合格,85分以上是優秀。在一標準下,每次在期中和期末考試分析會上,學校領導部門就在此基礎上提出不同的要求,爭取優秀率越高越好,這樣以後進入四星級高中的比率就高,學校在老百姓的心中地位就高。我們每位教師在這要求下,也拼命地抓成績,這樣才能體現我們老師的水平。在這一大形勢下,我們常常忽略了學生的特長,埋沒了很多學生的創造能力。讀了馮校長的這本書後,更讓我深有體會。

我們班雖然成績不是最好的,但我可以這樣說體育上、寫作、唱歌等方面應該是四個班級中最好的,這不是我瞎說的,我們班秋季運動會團體第一、張奕雯同學寫作獲江蘇省一等獎,這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給我們班起的班名是——精英班。但很多老師都沒理解我的真正意思,以為精英班就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因此每次學生上課不好或考試差的時候,任課老師就這樣諷刺我班:在精英班上面應該加上雙引號,簡直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班級。我聽了只是一笑而過,從來不和他們辯解。有的學生本來在學習上天智就差,能夠合格已經就不錯了,根本不指望能考入好的高中,但除了學習以外,其它方面不一定很差,總歸有愛好的地方,這就是他的特長,因此我們老師要善於發現他們的特長,好好培養,成績上只要合格就行了,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代表學校的觀點。如:我們班有個體育特長生,體育很好,代表學校參加了多次市級的比賽,並獲得很好的.成績,因此我多次向體育老師推薦他多訓練,爭取考入體校,但他學習成績真得不行,每次活動課都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訂正作業了,哪有時間訓練呢。還有班裡幾個學生足球踢得還可以,但哪有時間讓他們訓練呢?

很多情況下為了學習成績能搞好,埋沒了學生的特長,毀滅了學生的創造才能。我個人很同意馮校長的觀點:合格+特長=優秀的學生。希望我們學校以後能以這方面突破一下。

上面所說的內容,都是我個人的觀點,不代表其他老師的想法,更不代表學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