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大明王朝1566》讀後感(通用5篇)

讀後感1.76W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明王朝1566》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明王朝1566》讀後感(通用5篇)

《大明王朝1566》讀後感1

大明王朝1566其書中人物無人不冤,世人皆苦。

以胡宗憲來說,有能力有抱負,真心為國為民想做實事,明知嚴黨貪腐,卻不得不投誠,否則報國無門。二十年艱危,最終隨之隕落。

嚴嵩把持朝政二十年威風嗎?看起來似乎是,可還是一刻不敢怠慢,年過八旬依然要殫精竭慮,最終兒子被殺,自己被迫離開,從前求著他提字的醬菜店老闆都毫不掩飾的讓他在人生的最後明白了什麼是樹倒猢猻散,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海瑞呢?清官,唯一上書罵皇帝的人,女兒淹死,妻子難產,一屍兩命,自己入獄,雖為蒼生,己身極苦。聖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很顯然他苦了自己,苦了家人。

大boss嘉靖帝呢?這個明朝歷史上最聰明的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卻盡知天下事,潛心修道卻將群臣玩弄於股掌中,他非常自私,為了控制大臣,鼓勵他們黨爭,為自己修宮殿修道觀,國庫空虛任由嚴氏父子作孽,百姓生靈塗炭。

但他也甚為寂寞,自己也說無親無故,一個人被送到京城做皇帝,權利在他手中不是為天下百姓謀福,而是讓大臣聽話,讓百姓聽話,所以,沒有人愛他,群臣和百姓都怕他,連他的兒子孫子都怕他。他死了,真心為他哭的只有一個罵過他,讓他震怒想要殺掉的海瑞。可悲可嘆!

明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朝代,史說明亡於黨爭,此為正解。為什麼有黨爭?且以為那是皇帝自私的產物,自朱元璋建立明王朝起,殺宰相功臣,目的就為集中皇權,權利的集中就會造成專制,什麼是專制,專制就是相信自己不會錯,所以你看,皇帝從來不錯,都是下面的人不好。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更無不是的君父!

嘉靖帝是一個聰明到可怕的皇帝,他讓大臣們惶恐,一部1566寫盡了多少人性。好的小說一定是分析人性的,我們知道人性是複雜的,好人壞人都是相對的,我們要看到的不是一個天生的好人壞人,而是在具體的事件中好壞的轉變,我以為這部書裡唯一能算作好人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太監呂芳。

伴君如伴虎,況在複雜的大明朝,能全身而退的只有他,看到他對裝瘋幾年的楊金水說以後再也沒人可以欺負他的時候,無法不動容。

這部書裡很多鮮活的形象,讓我感動的是,作為歷史小說,這部書裡還是有很多出色的女性形象,這在以往歷史小說中不多見。比如芸娘,比如李妃,比如齊大柱妻子,他們都美貌而智慧,也都得到了幸福。

《大明王朝1566》讀後感2

朋友推薦了這部電視劇,找出來的資源清晰度不高,輾轉騰訊、愛奇藝、西瓜視訊、優酷等幾個APP,自己的會員或找的他人會員皆派上用場,但始終影響觀劇感受。奈何幾個朋友都多次推薦,百度劇情簡介又太過敷衍,加之疫情期間時間空閒,便才有了讀上一讀的。打算。

將這個想法告訴支書,他恰好有一張空餘書卡,當即下單郵寄給我了。可能小說也是會上癮的,不到一週的時間,835頁,雖然偶有看到半夜的不良習慣,卻也是啃完了。

大抵之前看過《明朝那些事兒》,更幽默風趣一些,更符合史實一些,倒是沒有特別驚豔,但是明朝那些事兒始終16帝近300年的歷史,而《大明王朝》不過嘉靖三十九年末到四十五年之間的幾年時間,著墨多,刻畫也更加細緻,加之虛構的人物和情節,人物看起來倒是更加生動,飽滿一些。

我覺得書中倒是沒有哪一位是絕對的主角,嘉靖、嚴嵩、呂芳、徐階、高拱、張居正、海瑞、楊宗憲……太多,恐怕李時珍、戚繼光、高翰文、沈一石、楊金水等也得算上。

嘉靖和海瑞都是孤獨的人,都是精神的囚徒,都生活於困境之中。嘉靖是最高權力境界的孤獨者,不願做最大的奴隸,卻變成了最大的囚徒,二十七年不上朝,足不出戶丹房,軟禁了自己;海瑞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獨者,為原則可以犧牲一切,包括至親至愛,對自己制定的原則絕對不放棄。

不過嘉靖可謂書中最具心機、洞察一切的人,乾坤獨斷,27年不上朝,仍能執政45年之久,這還是需要能力的。從最後他“長江之水灌溉數省兩岸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海瑞聽後睜大眼,陷入了沉思,想來他也是感慨頗多,這才有了嘉靖去世,他聞訊大慟,盡嘔出所飲食,隕絕於地的一幕吧,他們可能最是懂得。

嚴嵩後期這幾年,僅從書中的描述,倒是沒啥奸臣的味道了,更像是一個慈父,更像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物”了。

一定要找一個最喜歡的人物,可能要數呂芳。有智有情,他對馮保的“三思”教誨以及自己的“三思”實踐,無論對於從政者還是群眾來講都是適用的,我們雖不至於用生死相對,但是個人發展、成長,道理卻是不變的。

“文官‘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變。知道了危險就能躲開危險,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不再注意你的地方,這就叫思退;退了下來就有機會,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兒錯了,往後該怎麼做,這就叫思變。武官‘置之死地而後生’”。

……

總而言之,全書算是大情大我和小情小我的矛盾交織,除卻有血有肉的人物之外,“百姓並不知道什麼是朝廷。他們心裡的朝廷就是我們這些官。”“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書中自有崚嶒骨”……都值得我們去探討。

《大明王朝1566》讀後感3

花半個月的時間,啃完了這本大部頭,好書不覺得長。

之前百無聊賴之際,按照評分搜電視劇,總會有它出現,相關資訊就是“被禁了十年”、“天下第一太監楊金水”等一些博人眼球的字眼。說實話對於這樣的歷史劇,沉重、詭譎,看著總覺得腦子不夠用。當年追的《康熙王朝》我也只是覺得“所幸並沒有生在帝王家”,而看完這本書,我的感覺就是“所幸生在新時代下。”

書中所寫的便是嘉靖的後時代,沉迷修煉,服食丹藥、暴力偏執、多疑獨斷,心中想的只是在自己修道世界裡,安詳的從人世間進入到他的“仙世界”。大臣們充耳不聞,甚至有點助紂為虐的意思,百姓們苦不堪言,但是去申訴無門,那個時代,陰鬱、沉痛。

這裡不想分析嘉靖為何成這樣,海瑞有多勇敢正直,我只是想感慨一下書裡的官場。

伴君如伴虎,這裡最明顯的便是嚴嵩、徐階、呂芳,其實我很佩服這樣的人,見微知著,任何的蛛絲馬跡都能夠揣測出聖意,也許小說裡有誇張成分,但是現在我都沒有明白為什麼那個玉球就是“外重內輕”的意思。

人在官場修煉幾十年,真的可以到這個地步嗎?電視劇裡和書本里對於表情都有專門的描寫,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人能夠在這轉瞬即逝的微表情中讀懂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嗎?恕我平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裡便是血雨腥風,背景音樂都應該是那種急促的、詭異的,但是我感覺周圍的一切確實那麼的風輕雲淡,偶爾的挫折都是明面上的事情。

官鬥、宮鬥、宅鬥,這樣的題材也被大家喜聞樂見,能夠喚起大家內心的“偷窺欲”,以上帝視角看別人的鬥爭,坐山觀虎鬥,跟看戲的感覺一樣,究竟這樣的`場景或者說鬥爭的手段,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有嗎?恕我單純!

每一本書都給人不同的感受,也許不同的人感受也不同,看完此書,我的感覺便是,如今的生活真美好!有強大的國家在為民辦事,有和諧的家庭在製造快樂,有穩定的工作在提供基礎,更重要的是,有平和的環境在滋養內心!

《大明王朝1566》讀後感4

在書中看到了現行玩弄權術之現狀:

1、你猜,你猜,你猜猜看。嘉靖皇帝心中已有決斷,但是從不直言。“他已經悟到了太極政治的真諦——政不由己出。做對了,他便認可;做錯了,責任永遠是下面的。萬允萬當,不如一默。任何一句話,你不說出來便是那句話的主人,你說了出來,便是那句話的奴隸。讓內閣說去,讓司禮監說去。讓他們揣摩著自己的聖意說去。”

2、清流濁流之說。“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

這個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在奏摺裡勸朕只用長江而廢黃河,朕其可乎?反之,黃河一旦氾濫,便需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氾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煉等人的道理。”發人深省,清流濁流,實質就是權術,相互的制衡。

某個時間段、某個事件需要濁流來來打壓清流,到一定程度,又需要清流抬頭來制衡濁流,用人不可全是清流,亦不可全是濁流,各有其長處。只不過,如果不是用人者,只是單純的身為清流或者濁流不也是一種哀傷,不過又有誰可以跳出這個身份不入流?

3、三思:“思危、思退、思變,知道有危險就躲開危險,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下來就有機會,再慢慢看,慢慢想,以前哪裡錯了,往後該怎麼改,叫思變”。發人深省,人生,有此“三思”而後行,就已經是不平凡的人生!

《大明王朝1566》讀後感5

一部歷史大作。嘉靖帝精明透頂、聰慧過人,十幾歲從哥哥手中接過大統,智斗大臣的“大禮議”之爭,此後二十年不上朝、一心玄修、熱衷煉丹追尋長生不老藥、實際掌握著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財務大事、玩弄群臣於鼓掌間,如此多的矛盾集於此位皇帝一身,真是讓人覺得這個皇帝太特別了。

崇尚無為之治,卻暗地裡掌握著幾乎一切,東廠太監遍地、錦衣衛耳目遍於天下,但最終,乾上乾下,卻跟海瑞槓上了。書中的描寫對海瑞有了一個清晰的體現。

有時候覺得海母、海瑞簡直有些不可理喻,海瑞在老母跟前說的最多的便是兒子不孝……可是最終還是決定死諫,最終海妻死於難產。海筆架,是怎樣置一己之力於不顧,力爭還大明朝一個朗朗乾坤!?

之後就是徐階,高拱,張居正,譚倫,王用級這些名臣。睿智、博學。還有身為忠良之後本來大家閨秀、因牽入政變而身陷風塵的芸娘,以及書中對《廣陵散》的科普;戚繼光軍中為一介桑農齊大柱做主、齊大柱與自己的妻子相知相許的片段,都令人感受到在苦難中的一點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