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集錦15篇)

讀後感2.67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集錦15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

情之一字,是人活著所需要,不管是友情、親情還是愛情,我們或多或少會擁有其中一種,即使是窮凶極惡的人,我想他們初始也是擁有親情的。《穆斯林的葬禮》便是圍繞“情”展開敘述了兩代人的故事,其中情感最為濃厚的無疑是兩代人的愛情和書中人物對玉的痴情,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是一種奇怪的生物,在最艱難的時候,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也不是藥物,而是心中的一片真情,一線希望,當這些全部歸於毀滅,人就沒有活著的動力和勇氣了。

這句話可以映照書中多個人物的死亡:

樑亦清,因疲勞過度在水凳兒前倒下,並不慎損壞了即將完工的“鄭和下西洋”玉件,最終遺憾而亡——對樑亦清來說,玉,是他所熱愛的一份事業,也是養家餬口的根本,當三年的血汗一夕之間化為烏有,對他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玉件的損壞不僅讓他的愛玉之心受到衝擊,也讓他難以和親人交代。

他的徒弟韓子奇同樣如此,正值壯年時候,因為女兒新月的去世損耗了他的心理,整個人頹廢下去了;晚年時期私藏、珍愛一生的玉件被強行拿走更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自此失去活著的動力和勇氣,離開人世。

韓子奇的女兒韓新月也是得知自己的親生母親的訊息,失去了那份堅持的感情,最終遺憾離世。

講到韓新月,我不得不提到她和她的老師楚雁潮。他們兩個因為相同的興趣愛好逐漸走進,後來在新月臥病在床時,楚雁潮才表明自己對新月的感情:

請讓我叫你相信,

我只盼一件事——

給你獻上我的心靈,

和這心靈中蘊藏的`全部感情!

這首詩出自馬爾·馬克思,是他贈給燕妮的一首情詩。這份和楚雁潮的愛情使得新月在後續治療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復生出新的活力,她希望自己能夠治療好復學,從事自己所熱愛的翻譯事業,希望能和楚雁潮繼續在一起。然而也是這份感情在面對疾病不可治癒的情況面前,讓新月生出放棄的念頭,兼之獲悉自己的母親另有其人之時,這份生的活力抵不過情感上的衝擊,最終衰敗。閱讀過程中一直縈繞在我心中的疑惑隨著新月病情的突發得到解答——難怪作為一位母親會如此不關心自己的女兒,不希望女兒上大學,只關注女兒的夥伴(希望她成為兒媳),甚至不顧女兒的病情,執意斷絕女兒的愛情。

楚雁潮曾說過,“愛情,是一種信仰,他貯存在人最珍貴、最真誠的地方——貯存在心裡,他和生命同在,和靈魂同在。”他和新月的戀愛是初戀,是跨民族的,是隔生死的,他對新月的愛是熾烈的,新月的離去帶走了一部分的他。直到多年後,仍可見楚雁潮佇立在新月的墓前,拉響那首新月生前最喜愛的“梁祝”。

愛情的模樣,對未接觸過它的人來說,是各異的,或是充滿喜悅的彩色,或是瀰漫悲傷的灰色,或是期待嚮往,或是拒絕遠離。不論怎樣,總是要嘗過後方才知曉,然於我來說,印象更深的或許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最後,記書中提到的英國布萊克的一首詩:

愛情常會對錯誤視而不見,

永遠只以幸福和歡樂為念,

它任意飛翔,無法無天,

打破一切思想上的鎖鏈。

欺騙永遠只能祕藏在心間,

守法,守禮,道貌岸然,

它除開利益,什麼也看不見,

永遠為思想鑄下鐵監。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天下痴情人皆有歸處!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2

啊,安拉!寬怒我們這些人:活著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們當中,你讓誰去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她死於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為他的報償而剝奪我們,並且不要在他之後,把我們來作試驗。——穆斯林葬禮上的禱辭

第一次聽說《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是聽至交好友介紹的。說這本書的資料很豐富,也很感人,曾感動了一輩人,當然也感動了我的這位好友。鑑於他的強烈推薦,我不禁有種立刻要看的衝動,但更有幾許懷疑,這書真有他們傳的那麼好麼?說她好,她到底好在哪呢?書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簡單的文字和幾筆圖畫,一彎月牙一行迴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覺是很普通的一本書,洋洋數十萬字,也沒有感到什麼奇特地方。匆匆粗略看完這本書,才在腦海構成一個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賞此書時,卻得到了更多的感觸,驚歎於回族女作家霍達的筆觸,能夠讓人陶醉在那樣的意境裡,讓我真實地感覺到和主人公進行一次零距離接觸,為他們歡樂,為他們痛哭,當一個個的送他們離開人間的時候,也為他們生死離別折磨的痛徹心肺,甚至於擔心自我葬禮先於書中葬禮而舉行。默默地,我流著淚,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這本書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著不一樣資料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讀來著實讓人心動!韓子奇是樑君璧、樑冰玉的父親樑亦清收留的孤兒。為了師傅臨終的遺憾,也為了他自我愛玉如命的嗜好,他和樑家的大女兒樑君璧結成了連理,併成了樑家的主人。隨後,他經過自我的努力,選擇了和他師傅截然不一樣的發展道路。也成就了他在這一行業的頂尖地位。然而,抗日戰爭爆發了。為了他心愛的玉,他背井離鄉,攜帶了他的全部玉器來到了英國。而戰爭的硝煙同樣瀰漫到了英國。在痛苦與絕望中,韓子奇與相依為命的樑冰玉相愛了,他們在絕望中努力找到了期望。並有了感情的結晶——新月。在國外飄泊了數年後,還是為了玉,韓子奇回到了妻子的身邊,帶著女兒,守住了他的玉,繼續做著玉的奴隸。

六十年代初,韓新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大的西語系,也就是她親生母親樑冰玉以往就讀過的燕京大學的前身。在北大,新月和他的年輕英文教師楚雁潮深深地相愛了。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命運偏偏就是如此的殘酷,新月,一個十七歲的姑娘卻在他風華正茂的歲月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那是一種不治之症。在楚雁潮的支援、鼓勵下,新月勇敢地與病魔作著鬥爭,即使病魔纏身,她還是進取、樂觀地生活著。想著等到病癒那一天重新回到學校。而另一方面,對於新月來說,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愛,從他記事起就似乎沒怎樣受到過母愛,一位母親該擔心的,該操心的事,全是由疼愛自我的姑媽所代替,似乎姑媽更像媽媽。每當新月看到寫字檯上那張六寸大小與母親的合影時,才會感受到隱約的母愛。她不明白,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當新月瞭解到了事實的真相後,她微弱的心臟難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擊,和楚雁潮的真摯感情也最終沒能留住她的生命。新月帶著無盡的遺憾閉上了眼睛……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3

秋日午後,天高雲淡,我又一次開啟《穆斯林的葬禮》,操場上陽光明媚,孩子們稚嫩的讀書聲不絕於耳,我嘩嘩地翻著書頁,慢慢沉入那個遙遠的年代。剎那間喧囂退去,新月白衫藍裙,淡雅如荷,向我走來。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通過揭示穆斯林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塑造了韓子奇、韓新月、楚雁潮等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讀來百轉千回,蕩氣迴腸。

愛的寂滅。是本書一以貫之的文學母題。愛情的花園爭奇鬥豔,韓子奇偏偏鍾情枝頭並蒂的倆朵,是漫長的分離隔膜了愛情?還是連綿的戰火燒燬了堅守?“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韓新月和楚雁潮的生死別離生動地詮釋了倉央嘉措的兩句詩:“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兩個相愛的年輕人,中間隔著宗教的溝壑,還隔著無法跨越的生死,當新月終於離世,荒涼的墓地飄起憂傷的琴音我忍不住潸然淚下,整本書散發著深沉的悲劇美,但掩卷沉思。我更愛在這一切悲劇之上所凸現的新月的形象。

彎彎的月牙,柔柔情情地掛在林梢,這是作者對於“新月”這個人物美學象徵的定位,她到底什麼樣呢?用霍達的原話來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都集中在她身上,包括秀美的外貌和優雅文靜的氣質。”她是真善美的化身,更難得的是她刻苦上進胸懷崇高的理想。“皎皎者易汙,嶢嶢者易折”或許正是因為她太完美了。作者才安排瞭如此悲慘的結局,她短暫的一生,過得積極而充實,她勤奮過,努力過,拼搏過,考進了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她愛過,怨過,抗爭過,擁有了刻骨銘心的愛情。即使一次次與死神狹路相逢,也努力地拂掉她落在身上的黑色羽翼,在生命定格的前一秒,她的心裡沒有恐懼,也沒有怨恨,只希望能等到太陽出來的時候見愛人最後一面,“楚——”那最後一聲泣血的呼喚,包含著多少欲訴還休的依戀啊!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新月逝去的那一刻,我似乎聽到空中隱約的禮樂之聲,不知為什麼這一段描寫總能讓我想到黛玉之死,“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黛玉憧憬了一輩子,卻無法爭取什麼,鬱鬱而終。新月活得比黛玉精彩多了。生命雖然只有短短的一瞬,卻綻放出了迷人的華彩,對比新月我何其慚愧,生活不知從何時一天天相似起來,點滴的平淡疊加起來磨礪著進取的`銳氣,胸中澎湃的激情變得波瀾不驚,無可無不可的王國向我打開了大門。我慢慢發現豐富的語言文字,到我這單調得剩下了兩個字“隨便”,前幾天偶爾翻到一篇小說《無可無不可的王國》,不由大吃一驚,這不是寫我嗎?雖覺驚心,還是提不起精神改一改,感覺自己正一路垮下去,要一直垮到腳下的泥土裡去。今天讀完《穆斯林的葬禮》不由汗顏,“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連新月這樣的弱女子都深諳此中真意,我竟還渾渾噩噩?人生百年不過匆匆如白雲蒼狗,即使只剩一秒,只要認真地活過,就不枉走這一遭啊。看過《泰坦尼克號》的朋友大概不會忘記,那些船快沉時還在演奏的樂手,還在認真洗甲板的水手。這份從容不迫,需要何等氣度!

合上書,秋日的陽光依然明媚。讀書聲依舊聲聲入耳,遠處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正吮著手指看我,一招手他竟一臉驚慌地跑掉了。跑到遠處小馬駒一樣撒起歡來,說不出的活潑可愛。我仰望頭頂湛藍的天空,心裡從未有過的敞亮。真好!我要讓生命的每一刻都變得這樣新鮮而富有生氣。使生命真正如夏花之炫爛。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4

昨晚讀完《穆斯林的葬禮》實在翻來覆去睡不著,總覺得應該記錄一下我的心情,才不讓這個週末白白度過。誠然從中我瞭解了一些穆斯林的婚禮習俗和葬禮習俗,還有日常的某些習慣。但在看書的過程中卻慢慢忘記了那是個有著濃厚民族色彩的故事,只覺得新月與楚老師是那麼獨立的個體,就像是自己的朋友,只有裡面的樑君璧充滿了回族色彩的人物。

豁達前輩說那是個真實的故事,當她從主人公的路線一路尋找著故事的片段時,聽到和主人公有著相當時間接觸的人們對他們的故事緩緩道來時,那死去的人物彷彿在她的眼前復活了。她就好像一個站在當事人旁邊的旁觀者一樣,陪著主人公高興、難過、痛不欲生……當然文學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部分也是作者為了突出主題而即興發揮的。

好了回到我的世界吧!看到新月一次又一次被她那個媽媽傷害,真心疼,畢竟上一輩人的恩怨不應該報應在這麼純潔的她身上,可是命運的輪盤就是這麼寫的,她死了是悲劇,活著又何嘗不會是悲劇,楚老師應該是愛情的化身,他那麼炙熱的愛著新月,從來有人得到過這樣至死不渝的愛情,或許這方面她又是幸福的。

雖然我已不像以前那麼激進,當我看到韓子奇竟然和樑冰玉在一起時,那一刻我心裡氣急了,怎麼可以這樣沒有責任心,或許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在異國他鄉流浪20xx年,想不清楚那應該是怎麼樣的心理歷程,又怎麼樣的文化程度和態度觀點才能讓他們做出這麼為世人所唾棄,起碼是比較傳統的.人們是不能接受的,這也許就是儒家思想在大多數人心裡的根深蒂固吧。樑冰玉說:“因為我愛他,他愛我,所以我們就結合了。”說的那麼理直氣壯,一點不像是第三者。不過她的敢愛敢恨也讓我佩服。韓子奇終究還是比較傳統的,他扔不下他兒子和妻子和玉和名譽。他口口聲聲說:“我離不開你”,可是照樣過得好好的,或許有點苦,可是沒死,有點犀利吧。所以我也佩服樑冰玉說:“你的人生應該由你來做決定”,後來就是她失望的走了。帶走了這個人的愛,卻帶不走這個人的人。這也是一個女人的失敗。她姐姐樑君璧也失敗,留住人留不住心。還有一失敗,她有意冤枉老侯,卻最終敗了自己的家。這個小說裡還有個有點意思的角色:鄭曉京。好多次因為她我竟然哈哈大笑。楚老師性格穩重有文藝範兒,而這個鄭曉京卻是十足的政治革命家,起碼樣子是挺足的,兩個人有好多個碰撞那種完全不在一個頻率上的人的談話著實讓我覺得好笑,這裡其實體現著當人文人墨客在政治面前的尷尬與無奈。悲傷的事總是會發生,而且發生的太突然,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新月要死,可是當我看著新月在叫著:“楚……”,楚老師還沒有來那會兒,我覺得她不會死,一定會等著她的戀人到來再緩緩離世,可是事情並不像我想的那樣發展,她就真死了,真沒有睜著眼睛對自己的戀人說一句:珍重。沒有見到自己的親生媽媽,沒有見到最愛的爸爸,就這麼走了。那時我覺得作者肯定和我開玩笑,一定會有楚來了之後的迴光返照,可是沒有,故事結束了……

《穆斯林的葬禮》不僅語言精闢,四字成語非常多,每一句都是斟詞酌句,而且情感細膩真摯。祝福天下擁有這樣純真愛情的人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5

當我拿起《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彷彿進入個全新的世界,裡面講了一個少數民族——回族。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的傳統風俗......書中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作者對此書結構的安排也別具特色,作者在這一章寫當今,而後一章又開始著重寫過去。就如此的一環扣一環的。這樣的一種構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使我開始對小說寫作的一些結構、佈局方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作者還善於運用環境描寫,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稱托出當時的社會環境。

從這本書的書名即可分析出結局蘊含著悲的意味。的確,結尾令人結尾慘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間的愛情令人感慨,令人憐憫,但卻陰陽兩隔。這是愚昧的封建禮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幾代人,而新月的悲劇也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天星跟容桂芳的愛情也沒有結局,這難道僅僅是樑君壁的錯嗎?不,這是整個封建社會遺留的弊端,是封建禮教的思想侵害著沒有思想的樑君壁!

新月渴望母愛,打從記事起,她就沒有享受過,幸好有一個疼愛她的姑媽,才讓她隱約感受著母愛。照片上的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而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是那樣的冷若冰霜,她多麼渴望母親能給她一丁點的愛,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實確恰恰相反,母親反對她上大學,反對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談戀愛,甚至在她病危之即,還去刺激她。處處表現自己是為了維護自家的名譽跟對穆斯林的虔誠,但這一切讓新月發出她是我的'親媽嗎?的感慨,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著問她的父親,韓子奇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親生母親寫給新月的信。新月,我親愛的女兒:你還在夢中,媽媽卻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來後會怎樣哭叫著尋找媽媽......媽媽走了,繼續在陌生人當中孤獨的旅行,不是去尋找謀生的路,也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尋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看到這裡,我也為之動容了,不知不覺也已淚流滿面,書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聲,新月想向母親傾訴這十幾年對她的思念跟內心的苦悶,但由於體力不支,頓時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看到這兒我不禁為新月的悲慘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樣一個善良,純潔,開朗的女孩。她對學業是那麼充滿嚮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語系。她對每個人都那麼好,幫助寢室裡英語差的羅秀竹。但她的心臟病把這一切都毀掉了,父親姑媽的疼愛,哥哥天星的關愛,楚老師的支援,並沒有讓韓新月自暴自棄,而是積極的於疾病做鬥爭,可命運就是這樣,從不眷戀人,還是讓這樣一個單純善良的人留有遺憾的離開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棄過對於愛,對於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終卻無法逃脫命運的束縛。

擁有生命,便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翁相比,我們不都很幸福嗎?最起碼我們擁有著寶貴的生命,這便是我們的財富。我們還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還苦惱嗎?還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煩惱嗎?珍愛我們的生命,樹立我們的信心,相信沒有過不了的砍,沒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

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和“月”作為線索貫穿《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在跳躍的時間中緩緩地講著故事,在愛與被愛中來回: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著不一樣資料,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群群頭上纏著白布的中亞和西亞商人,追尋傳說中東方帝國的繁華,輾轉數千裡,來到東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讓他們從此停留。歲月流轉,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在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始終堅持著自我特有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對於這個民族本覺陌生,但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在一個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這本書帶著我與一個穆斯林家庭一齊,走過時代長河中的'許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韓子齊嗜玉如命,戰亂年代,為了保護自我的藏玉,他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拋下妻兒,遠渡重洋。彷彿命運的作弄,在異國他鄉,他與妻子的妹妹樑冰玉走到了一齊。戰爭結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國,帶著感情結晶女兒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應對自我的妹妹,自我的丈夫,應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怎樣可能讓自我沒有丈夫,讓兒子沒有父親?僅有樑冰玉明白,這個家是容不下她了。於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陪伴。韓新月委屈,不解,為什麼照片上的媽媽看著那麼慈祥,而現實中的媽媽,卻是那麼的陌生……隨著新月的長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漸漸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麗,聰明,善良。與一個女孩的所有的讚美詞彙都能夠加在她身上而毫不誇張。她愛她的家,卻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媽媽的爭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媽媽的盛氣凌人,她更不明白媽媽看到她似的眼裡偶爾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與楚雁潮的感情完美而又坎坷,卻被無常的生命,斬斷了所有的夢想……

在新月離去多年之後,遠走異國他鄉,做了一輩子如無根飄萍的樑冰玉回來了。這個不被人承認的妻子和母親,為了尋找遺失的親情,為了尋找日思夜想的女兒,踏著自我的痛苦急切地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見到的和不願見到的卻都已被歲月帶走。

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有一個十分獨特的結構形式,單數章節寫“玉”,雙數章節寫“月”。玉,象徵著財富和地位,“玉”的章節寫是主人公韓子奇從易卜拉欣成為一代“玉王”的艱難歷程;月,象徵著純潔、善良,寫的是韓子奇的女兒新月和楚雁潮悽美動人的感情。

兩個世界被一道無形的大門所分割,卻又不得不重逢。讀者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到動情處,這一章節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我的心境,整理好情緒,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著上一章的感情去讀。這種交替式的敘述帶給人一種奇妙的閱讀體驗。讀者就這麼跟著霍達,彷彿穿梭在一條兩面牆壁在上演兩條命運線的細長鬍同中,當走到盡頭時,胸中是一股硬實的填在心頭,揮之難去的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7

全書的章節是這樣安排的:月夢;玉魔;月冷;玉殤;月清;玉緣;月明;玉王;月晦;玉遊;月情;玉劫;月戀;玉歸;月落;玉別;月魂。“月”演繹的是韓新月與楚雁潮最最至純的愛情;“玉”描繪的是新月的媽媽和爸爸遺憾卻冷峻的愛情。這其中又穿插了一系列人物的感情糾葛,作者的用意也是在突出新月和楚老師純潔、高尚、辛酸的愛情。這部小說可以說是一部史詩,展現了廣闊的穆斯林的生活畫卷;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教誨人們何為愛情,以及愛情的真諦的“教科書”。

不要一聽到“愛情”的字眼兒就想到“靡靡之音”,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如果說家庭是社會穩定的細胞,那麼,愛情就是家庭的核心內容了。就如同孟子說的.“食、色,性也。”,意即,“食”、“色”,是人的本性。旅美作家劉墉也說過,“不食無以維持生命;不色無以延續生命。”愛情,每個人在豆蔻年華的時候都要經歷過的,那麼,什麼是愛情,什麼是真摯的愛情,什麼是高尚的愛情,這些都是很多哲人探索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的生命是否會增添一些完整的幸福呢?答案是否定的。瞧瞧,“愛情”還是沒有明確的對錯、高低、是否的劃分,所以,還會有作家在文學作品裡描寫它,還會有樂師用曲子歌頌它,“讚美”——值得肯定。

但是歷史卻實實在在無法重寫呀!不管它是牽動億萬人的命運的一切鉅變,還是值不得寫在紙上的區區幾人的一段尋常經歷。

我讀了《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主要想在此文裡說些什麼呢?不是讀後感,只是絮絮的心語罷了。買這本書是想重溫一段愛情故事,陶冶下情感,但我沒做到,因為我讀不下去,只是審視了一些片段。昨夜我伏在被子裡還讀了好一會兒,今夜,早早地靠在床頭,讀了幾頁,就再也看不下去了。這本書,從此該被我貯藏在書架裡了,不會引我去注意它。你問為什麼?我也只能笑笑說,我又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是有社會性的。人所經歷的無奈和無法推卸的責任都源於人的“社會性”。“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還有中國人推崇的“中庸之道”都是有可取之處的,是經受了千年文化的檢驗的。還有一點,《穆》一書的愛情主題我是熟悉的。我曾寫過一篇散文《生命是怎樣誕生的和怎樣延續的》,是我目前最優秀的作品,雖仍顯稚嫩,卻是結合了我自身十年的感情經歷。我體驗過的愛情,還沒有在哪個作家的作品裡看到,只要稍有點兒共鳴,就不再吸引我了。因為我看了幾行字,就能猜到後面的部分,沒有了“期待遇挫”的閱讀享受,呵呵。

再說,我已經很心酸了,才更愛品味最終能團圓的結局。誰說只有“悲劇才能顯示崇高之美”啊?象《簡愛》的結局不是也給人“崇高”的震撼麼?所以,過陣子我要重溫《簡愛》,回味一下我十六、七歲讀它時的感動,並且期待在32歲時還能有點兒新的體驗!所以,我會對別人說,我喜歡的書是《簡愛》了。

夜深了,用幾天時間舒緩一下情緒,下週三我休息時去買《簡愛》,買個精裝本的。

她熱愛的翻譯事業,她陶醉的小提琴《梁祝》,她的愛,也都隨著臨走前不安的喘息和羸弱的身軀一併進入了泥土。接受真主的審判,相信她一定能進天園的吧!摁,一定的!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8

第一次,這麼快看完了一本四五十萬字的書,雖然不是第一次看《穆斯林的葬禮》,卻又一次將自己深深的融入其中,細膩的文字、純樸的情感、悽美的故事……看完了,全身繃緊的神經得以鬆弛,卻仍然是欲罷不能。閉上眼,腦海還停留著裡面的影像,我再次走進了他們的世界!

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後,讓我碰撞到了生命的美麗!著實讓我觸動的一個人——盧醫生,可畏更可親可敬!像母親一樣呵護著脆弱而堅強的韓新月。以下是她對韓新月所講的一段關於莪菲莉亞的話:“我覺得這個莪菲莉亞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你看,她那麼愛哈姆雷特,卻連表達的勇氣都沒有,只會說,‘嗯,殿下’,面對宮廷裡的陰謀和哈姆雷特的悲劇,她唯唯諾諾,忍氣吞聲,委曲求全,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尤其令人遺憾的是,莎翁對她的結局無計可施,就讓她瘋,讓她死,這也是令我不能接受的!她死的倒是很別緻,漂在明鏡似的水上,頭戴奇異的花環:毛茛,蕁麻,雛菊,長頸蘭,輕輕唱著古老的歌……是的,很有詩意,很美,可是,這美還有什麼意思呢?我不能欣賞這病態的美,死亡的美,我要看到的是健康的人生,那才是真正的美,生命的美!”這樣激動人心的鼓舞韓新月的一番話,居然出自一位天天面臨生死早看似已近乎麻木的五十旬的女醫生之口,她對美的定義是那麼不容置喙,她是那樣的堅定心中的理想,堅定著對生命的美的定義!

正所謂“朝如青絲暮成雪”,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總是附加在生命上,無從抗拒也無從躲避,可當這種自然規律落在這樣一個清新可人、聰慧熱情和溫柔善良的純真少女身上的時候,我是那樣的難以接受。她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著對絢爛生命的渴望,然而,命運之神並沒有被她的純真和熱情所打動,依然無情地帶她走進了穆斯林的葬禮!同時令我潸然淚下的就是這段唯美而刻骨的愛情——楚雁潮和韓新月。他們相遇在北大,他們是師生關係,但是相同的熱愛與夢想讓他們越走越近。可是夢想還沒開始啟航,就要戛然而止。風溼性心臟病即將將她如花一樣的生命送到了穆斯林的終點,楚雁潮的隱隱的愛被病魔催生並迸射出驚人的火花,他無法面對失去她的痛苦。於是他在病榻前終於向她表白。對於一個十九歲的少女而言,愛情究竟為何物?他也許並不完全明瞭,但是他能清晰的感受到那股來自心底最真切的呼喚,似乎早已註定了一切。我想,能相愛也是美麗的,不論結果怎樣,真的,能相愛,就是美麗的……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飄渺……

我嘆息著韓新月的悲苦,感悟著生命的真諦——生命因得到珍愛而美麗!和她比起來我們的幸福何止一點點,我們還擁有著生命,有親人朋友的愛,有陽光暖暖地照著、微風徐徐地吹著,難道這些還不夠嗎?這本書給了我大大的啟發和鼓舞,它教我想要咀嚼出生命的意義,就要把握當下的每一天,善待生活、關愛自己和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論是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還是你現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都請學會瀟灑、學會珍惜吧,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離開,一如也無法預知自己的到來。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和體驗,用我們充盈的肌膚和鮮活的生命,去感知自認為美好的一切,微風、晨光、暖陽、貓咪柔軟的毛絨、愛人溫暖的手心……然後,在生命的年輪上,去實現花之綻放的美麗!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9

媽媽給我推薦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已經在枕畔半年多了,但是一直沒信心能把這本書看完。看到題目對穆斯林沒什麼感覺,因為對這方面所知甚少;又是葬禮,註定這是一個悲劇,我一直不太喜歡看悲劇,心比較軟,往往悲劇會讓我淚流滿面,好長一段時間都會被一種憂傷的情緒所影響。後來是沒什麼書看了,才拿起這本書,翻了幾頁還是沒看進去,忍著又看了幾頁,這下是拿起就放不下了。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無論是新月和楚雁潮的故事,樑亦清、樑君壁、樑冰玉、韓子奇的故事,還是天星、容桂芳、陳淑彥之間的故事……都讓我在看的時候旁邊放著餐巾紙。這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

在眾多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莫過於楚雁潮了和韓新月了。韓新月,如一輪新月般純潔,如美玉般無暇,她亭亭玉立,她好似一株出水芙蓉,她渴望重歸於燕園未名湖畔雕樑畫棟的備宅之中,於幽幽燈光下,深望著她眷念的愛人,重讀他的譯作,重聽他淺吟出拜倫純淨如清泉的詩句。

楚雁潮,風華正茂的年紀,在燕園教書,由於同對翻譯譯著事業的鐘愛,新月與班主任楚雁潮的建立起了一種相惜的情感。然而在那個容不得浪漫的時代,她的師生之戀只有走向死亡。一年後,噩耗傳出,新月患有不治之症。在楚雁潮的一次次關懷中,他們發現彼此之間已越過師生之界,心生愛意,他們是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而且還是一個臥榻病人,這似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與此之上更有一道無法逾越的天塹橫在兩人之間,那便是信仰。新月是回族,是一位穆斯林,回族不能與異教人結為連理。

楚雁潮最終還是沒能力留住新月那脆弱的生命,新月走了。她帶著遺憾走了,她帶著無限希望走了,她帶著對未來的嚮往,對事業的熱愛走了。新月在臨死時一直在問她的好友淑彥“天亮了嗎?楚老師怎麼還沒來啊……”

我潸然淚下,她帶著莫大的遺憾離開了人世。離開了這個她愛和愛她的世界,離開對於她而言才剛剛開始的人生。當楚雁潮跳下墓穴為新月試坑時,我哽咽了,什麼是偉大的愛情?那種揪心的疼痛感延伸到了每一處肌膚。 “淚水灑在黃土上,他不能自持,倒了下來,躺在新月將長眠的地方,沒有力氣再起來了,不願意離開這裡了!”讀到這,我又哽咽了。那一首《梁祝》還在耳邊迴盪,新月之死,是祝英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此時,我多想質問,安拉啊,您的仁慈哪去了?

從來沒有為一本書如此感動過,那一點希望,那一份愛,以及那一縷生命,一個個血肉豐滿的角色匯成了一個曲折感人的故事。整篇文章似一支幽歌,一唱再唱,沒有華麗的詞藻,確是深情至極的詩篇,抽出兩條明晰的線,兩段憂綿的戀情,兩處凝滿血淚的城——北平與倫敦。那悽美的讓人肝腸寸斷的感情,那深邃的讓人刻骨銘心的摯愛,那幽杳的柔情似水的關懷,構成了一部偉大的愛情篇章。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0

在細密密的下著,懷著潮溼的心情我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這部書。重重的嘆了口氣,是為了書裡的人物故事?還是為了這壓抑的天氣?

剛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細細的品味,只是粗略的瀏覽了一遍,卻絲毫沒有領悟到其中的真締!於是年少的好奇心讓我再一次仔仔細細的看完了這部書。我把自己置身於故事情節中,與書結為一體。閉上眼睛那些情節就象一部電影,清晰的出現在我的眼前。悲、喜、憂、愁相互交織,強烈的震撼著我的靈魂!

故事講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的興衰歷程,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同時又講了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愛情悲劇。就如天公雕琢般,《穆斯林的葬禮》就象是一個不真實的藝術,令人驚歎,令人佩服。本書用玉來做引子,引出了一條玉的長河、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讀到最後,新月的死、奇珍齋的毀滅、韓子奇的倒下,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

這是一個悲劇。《玉殤》樑亦清的`死震撼了每一個讀者,他死的悲壯淋漓,使人來不及有任何感嘆;《月晦》一章,因韓太太的無知,韓子奇感情上的脆弱無能,把自己毀在了自己的手裡,而更可悲的是,韓子奇最心疼的女兒新月也在此時顛覆了她的命運。這是一個多麼活潑,對生命充滿了熱情與嚮往的女孩子啊!她該如何承受這命運的刁難呢?假如這是真主的安排,又是多麼的不公!《月情》一章是整本書也是整個家族的轉折點。原本一個和睦、欣欣向榮的大家庭因為韓太太的貪婪和無知一步步地走向了滅亡…但在那麼個年代,能怪誰呢?只有哀嘆!《月戀》裡,新月的死令人悲痛欲絕,時間彷彿在那一刻靜止,就象當初她的降臨給整部書增添了色彩。她帶著一個純潔的靈魂、一個美好的靈魂、一個安靜的靈魂活在這個坎坷的世界上,她就象一條活潑的小溪突然跌入了劫難的深淵,但她頑強不屈的精神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又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人的心。我們悲痛,一個純潔、善良的少女就這樣被無情的命運帶走;我們感嘆,新月的離去淨化了多少人的心靈!

這是一部激勵我們成長的人生書籍。韓子奇的勾心鬥角以及長遠的眼光使我深受啟迪。在人生的道路上,雖然部滿了荊棘,有時候我們會被扎的滿身是血,但請不要停滯不前,也許你一努力希望便離你不遠;也有時我們會被慾望蒙了雙眼,聽信某人的謠言,最終受騙,但也請不要自暴自棄,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等到時機成熟時便是你大顯身手的舞臺。讀到那個純潔、堅強的靈魂—新月的事蹟時,我為之感動、為之淚流。她很自信。在填志願表時,她沒有填第二志願,因為她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她很堅強,得知自己病魔纏身時,她沒有放棄,依然繼續自己的學業,不放棄;她很善良,不管人家如何對她,她都沒有抱怨。那麼一個柔軟的心靈卻承受了那麼多痛苦,難道我們就沒有點心的悸動麼?這些精神如人生路上黑暗時的明燈,迷路時的指南針,指引我們不斷向前……

但願每個看過《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人,都能從中淨化自己的靈魂,不再渾渾噩噩的虛度光陰,敞開胸懷,去擁抱生活吧!努力讓自己活的更完美,更充實!也許這才是生的真諦!美的象徵!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1

葬禮是人生最後的儀式。呼吸凝結,空氣已停止流動。然而永恆的愛情在楚雁潮為韓新月的墳墓試坑中得到昇華,並瞬間獲得永生。面對心愛的人的死亡,親身經歷的人總是撕心裂肺的心痛。

身邊有不少穆斯林的朋友,我對他們的印象,是虔誠,他們對信仰以及生活的態度,讓我腦海中浮出這兩個字。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是執著,他們對自己正在追逐的一切總是難以割捨,哪怕前方是萬丈深淵。曾經覺得太過執著的人總是活得那麼苦,因為他們不願放下心中的執念,讓它操控自己的情緒與思想。但今天突然覺得,也許,生命中有那麼一件事情值得讓自己不惜一切去執著地追逐,也是另一種幸福。就像這本書裡,每個角色都有執著的一面,也許換來了遺憾,但是否無怨無悔,也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吧!

這本書,每個角色都塑造得很立體,很真實,很鮮明,讀起來無意中會注入一些身邊人的影子。

韓子奇,新月的父親,有著一生的悲情。拜師學藝樑亦清,少年輕狂成玉王。為玉避難赴英倫,十年流落在他鄉。而那時,結髮之妻樑君璧,帶子年幼兩茫茫。讀到此處感覺異常的淒涼悲傷。人生總是充斥著無奈,孰為魚,孰是熊掌。取捨間就看清了韓子奇的一生悲涼。

樑冰玉,一個為愛而生的女人。從小對韓子奇的懵懂迷戀,使她一生留下眾多遺憾。私奔隨奇哥哥到英倫,拒絕奧利弗的示愛,錯失了本可以美滿的婚姻。然而,對韓子奇的愛表現出勇敢和堅貞,雖終生無怨無悔,但也埋下了一生的苦悶。與親生的女兒韓新月一別之後,再永無相見。

韓新月的人生境遇,美麗而有光焰。對愛的嚮往彷彿帶有母親的遺傳。實際這是人人嚮往的愛情,終因心臟病情而噶然中斷。韓新月在我看來最為可憐。19歲的年華,生命的最後一刻方知生母。然而,她又讓人敬慕,只因生命中永遠流淌著梁祝樂曲的溫馨輕旋。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如盛大的生命樂章,淹沒了人生中所有的苦難。

樑君壁,她是這本書中,對信仰最虔誠的人。她對傳統觀念的執著,讓她剝奪了兒女追逐愛的權力。她對丈夫的忠誠,卻換回了背叛,促使她對家庭的所作所為越來越偏激,因而也一天一天地釀成了悲劇。

姑媽,大半輩子的忠心耿耿,為這個家庭付出一切心血,甚至到死亡的那一瞬間,都為他們保守祕密。

韓天星,他對父母的服從,對妹妹的呵護,對妻子的盡責,都是讓我欽佩的。就算知道母親的所作所為,也沒有揭穿,不是因為懦弱,而是因為他顧及家裡每一個人的感受,堅持地維護這個家。

楚雁潮,他不是穆斯林,他僅僅是執著地愛著一個活著的人,這個人曾經活在他的眼前,然後只能活在他的心中。

風雨中走過的三代人如露如電般一瞬而過,情感的交織,生活的無奈,風月無邊不過是起心動念,歲月無痕顯得那樣無情。韓子奇對奧利弗的話:年輕時候不輕狂如何成就未來的事業,少年的敢恨敢愛才會無悔無怨。穆斯林的情感在梁祝的小提琴委婉輕緩的旋律中走向圓滿。

這本書,給我上了殘酷的一課,它告訴我:

到最後,奇蹟終究沒有發生,命運不會因為你的善良而對你寬容。

生命的終點,總是會到來,也許因為戰爭,疾病,或意外,在死亡面前,我們的力量微不足道。

那麼,我們能做的是什麼?也許僅僅是珍惜身邊的人,做好現在的自己,到那一天,我的葬禮,我就能少一點遺憾,僅此而已。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2

一年前,閨蜜向我推薦這本書。書買回來後,擱置了一年的時間好像沒有閱讀它的慾望。《穆斯林的葬禮》從字面上看,毫無疑問的是悲劇。“葬禮”一詞,容易讓人們聯想到送別親人的痛苦場面,對於淚點極低、又多愁善感的我,一直沒有勇氣翻開它。

《穆斯林的葬禮》描寫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茅盾文學獎,冰心先生特為其作序,衝這兩點,就令人望眼欲穿。

小說的第一個催淚點,是樑亦清為琢玉熬盡了畢生的精力,當無限地接近勝利,充滿著曙光的生活即將到來時,生命卻在迅雷不及掩耳的一瞬中結束了,他倒在那殘破的寶船上,與寶船同歸於盡了。家人憧憬的幸福生活在這一刻都灰飛湮沒,化為烏有。生活中的意外又何嘗不是如此,有句話說得很貼切,人們永遠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先到。而不幸總是殘酷地發生在人們對之毫無防備之時,沉重的打擊總是令人感到措手不及,毫無還手之力。

小說的視覺獨特,文筆冷峻。如果說讓文中最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描寫新月在北京大學的生活點滴,引起了我的共鳴,從初入大學時對各種陌生現象的好奇,到深深愛上校園生活的描述,精彩而生動。描寫北大未名湖的湖光塔影,文字優美,給人一種身臨其境、流連忘返的感覺。

小說有著濃郁的宗教色彩,其中的某些教義禁錮著穆斯林家族的心靈,也註定了其結局是悲催的,主色調是灰暗的。尤其是對韓太太這個人物的刻畫,從她對新月的態度,忽冷忽熱,足見其內心矛盾的煎熬。為人母親的我,在閱讀過程中,無數次在懷疑,新月根本不是她的親生女兒,這也是小說作者設定的.一個謎團,使讀者猶如走入迷宮一樣,而隨著小說情節的發展,最終謎底呈現,也印證了我的猜想。在家裡,韓太太扮演著冷酷無情、主宰一切的角色,無情地拆散了天星與容桂芳、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從這方面去想,我對其充滿了憎恨。而另一方面講,韓子奇與玉兒的不倫之戀又深深地傷害了韓太太的心,我又對其動了惻隱之心,彷彿又理解了她對新月忽冷忽熱的矛盾心理。所以,從根本上說,天星和新月的不幸,也是父母扭曲愛情的產物。

人們習慣性地把一劇情或一故事情節往好的方向去想,希望看到的總是皆大歡喜的場面。可惜,事實就像生活中的我們,希望事事如我們所願,而結局卻背道而馳一樣。很多時候,理想與現實總是那麼格格不入。新月上大學的生活片段,是全文給人幸福感滿滿的片段,當所有人都以為對未來充滿了憧憬的新月能充實愉快地過完她的大學生涯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卻吞噬了她年輕的生命。令人不禁感嘆現實的殘酷,而人們在病魔面前卻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沒有健康的體魄,哪怕擁有天賦異稟的超強能力,理想與抱負也成了浮雲。

《穆斯林的葬禮》,其章節交錯的寫作方式,由兩個故事的主線同時推進,特別新穎獨特,一度讓我難以適應,不過,作者精湛巧妙的寫作手法卻令人歎服!與同一時代的路遙先生的著作《平凡的世界》相比,各有千秋,而我更喜歡的是後者,《平方的世界》描述的是生活的本色,是那一時代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人們對理想的憧憬與無奈,更貼近於生活。

當然,《穆斯林的葬禮》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人性善的力量,以及在逆境中的不懈努力與頑強的意志。不愧是一部優秀的長篇鉅著,值得人們一讀再讀的經典之作。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3

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和“月”作為線索貫穿《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在跳躍的時間中緩緩地講著故事,在愛與被愛中來回: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群群頭上纏著白布的中亞和西亞商人,追尋傳說中東方帝國的繁華,輾轉數千裡,來到東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讓他們從此停留。歲月流轉,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在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始終保持著自己特有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對於這個民族本覺陌生,但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在一個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這本書帶著我與一個穆斯林家庭一起,走過時代長河中的許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韓子齊嗜玉如命,戰亂年代,為了保護自己的藏玉,他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拋下妻兒,遠渡重洋。彷彿命運的作弄,在異國他鄉,他與妻子的妹妹樑冰玉走到了一起。戰爭結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國,帶著愛情結晶女兒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面對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丈夫,面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怎麼可能讓自己沒有丈夫,讓兒子沒有父親?只有樑冰玉知道,這個家是容不下她了。於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陪伴。韓新月委屈,不解,為什麼照片上的媽媽看著那麼慈祥,而現實中的媽媽,卻是那麼的陌生……隨著新月的長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漸漸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麗,聰明,善良。與一個女孩的所有的讚美詞彙都可以加在她身上而毫不誇張。她愛她的家,卻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媽媽的爭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媽媽的盛氣凌人,她更不明白媽媽看到她似的眼裡偶爾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與楚雁潮的愛情美好而又坎坷,卻被無常的生命,斬斷了所有的夢想……

在新月離去多年之後,遠走異國他鄉,做了一輩子如無根飄萍的樑冰玉回來了。這個不被人承認的妻子和母親,為了尋找遺失的親情,為了尋找日思夜想的女兒,踏著自己的痛苦急切地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見到的和不願見到的'卻都已被歲月帶走。

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結構形式,單數章節寫“玉”,雙數章節寫“月”。玉,象徵著財富和地位,“玉”的章節寫是主人公韓子奇從易卜拉欣成為一代“玉王”的艱難歷程;月,象徵著純潔、善良,寫的是韓子奇的女兒新月和楚雁潮悽美動人的愛情。

兩個世界被一道無形的大門所分割,卻又不得不重逢。讀者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到動情處,這一章節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己的心情,整理好情緒,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著上一章的感情去讀。這種交替式的敘述帶給人一種奇妙的閱讀體驗。讀者就這麼跟著霍達,彷彿穿梭在一條兩面牆壁在上演兩條命運線的細長鬍同中,當走到盡頭時,胸中是一股硬實的填在心頭,揮之難去的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4

一天花了八小時,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八小時,如果算一下的話,從早上六點醒,除了早飯、午飯和體育課沒看之外,其他時間一直都在看他。

這本書我不覺得有什麼春秋大義,至少不像《約翰·克利斯朵夫》那樣雄偉,也不像《紅樓夢》那樣令人著迷,但是他也有他的美。有時是文字美、意境美,而有時則是哀傷美,作者好像在說美的東西都是短暫的,不管是愛情還是新月,或是玉兒。

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感覺到各種情緒的交雜,體會一番情緒美和人生的悲歡離合,好像一杯上好的酒,有許多種層次,互相掩映。很多人都呼籲在看小說時要懸置道德判斷,這本書完全不需要注意這點,因為根本無法使用道德判斷,他美的你找不到判斷依據。

作者採用先後相差一代人的兩條時間線交替講述,在你為書中人物唏噓不已、擔憂時,作者忽然跳到了另一條時間線上,在讀的時候總想直接跳到下一章,接上這一時間線。但是最後還是忍住了,因為我覺得跟著作者的腳步,可能會看到更美的世界,所以就沒擅自主張。

說到書本身,我一直在喊這本書很美,上面也說到了很多方面的美,但是書不光是美,還進行了很多話題的討論,雖然沒有春秋大義,但是依然在講述作者對於愛情、家庭的理解,能看到作者在這上面的思考,尤其是對愛情的分析,非常精闢。

愛情這一條複線,時時刻刻牽動著人心。這裡面有許許多多本以為是愛情劇的地方,但這時候往往會發生轉折,像相戀的人被母親從中作梗拆散,男的最後和母親安排的門當戶對的女的結婚,最後發現是母親的謊話才拆散他們,但是最後因為一系列原因不得已只能履行母親的要求。

這並不是像我們看到的愛情劇: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是屈於生活,一輩子很短,有人愛著你,有家庭需要你負責,你可以選擇不顧一切的戀愛,但是還有一種選擇是讓你堅持現在,最後主人公選擇了後者,有了遺憾,這才是現實。有的,因為一方患有絕症才表白,卻遭到養母的阻撓,最後也沒能有情人終成眷屬,世界沒有奇蹟,女生還是離開了世界,這才是世界上佔最大多數的現實。

有的是結婚多年才發現彼此之間根本不是愛情,而是親情。男的陰差陽錯離開家庭,意外妻、子不知下落,這時卻恰好遇到了愛情,懂得了愛情的真諦,一段時間後果斷的選擇了愛情。

但是最後卻與原配相遇,這時候愛情、妻子兩者該如何選擇,家庭、相當於性命的玉石、女兒、兒子、自己摯愛的`府邸,又該怎麼選擇?誰能說哪個選擇就一定符合道德,一定好,又有誰知道該如何選擇不後悔,哪種選擇該是我們該做的呢?

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唯一知道的是這並不是非此即彼的世界,老天也不欠我們一個終成眷屬,往往意外更多,痛苦更多,這才是現實,是我們應該面對的生活。

愛情只是其中的一個話題,書裡還有許許多多的內容。這本書就是真實生活的寫照,他會給你生活的酸甜苦辣。這本書的跨度非常大,現在看來非常有借鑑意義,能夠啟發我們思考。

懂得生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想,這應該就是我們讀這本書的最大意義。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在我所有讀過的小說中,應該會排進前十。我總覺得,這本書很多元素和日本小說很相似,像櫻花一樣,絢爛但極為短暫。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5

進大學以來,好像很久沒有好好地讀幾本書了,特別是這種長篇小說,整天各種忙碌、奔波。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地讀本書了,於是,懷著一種無比激動地心情翻開了這本沉甸甸的書。

由於時間不夠用,讀這本書是斷斷續續的。在持續了大概兩個星期的今天,終於讀到了這本書的尾聲,內心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悲痛、無奈之情籠罩著。“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飄渺;天地之間,久久地迴盪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我在為這個世界惋惜新月的離去,楚老師的《梁祝》無盡悽婉,樑冰玉漂泊的一生再也找不到寄託。可是,內心另一種聲音也在為新月慶幸,她離開這種充滿悲痛的世界,去了穆斯林令人神往的後世天園。

是的,讀這本書時,心情是矛盾的,是隨著小說中人物錯綜複雜的命運而百轉愁腸的。

作者運用交叉寫作的方法寫了兩代人的人生命運。一代是韓子奇這一代人的命運,另一代是他的兒女們的命運。很感嘆作者的手法與筆觸,將各不相同的場景極度跳躍性地描繪出來,彼此呼應但又不牽連影響;小說的場景描寫真的很重要,出色的場景描寫彷彿讓那個時代活起來了,彷彿小說中的人物都清晰可見、栩栩如生了。在讀的過程中由於作者真摯的感情筆調與出色的場景描寫,我嫉妒激動不已,感動地落下了憐惜的淚水。

韓子奇的一生我覺得是充滿悲劇色彩的。個人認為他的這一悲劇的一生皆是由他個人信仰不堅定擁有矛盾的人格所造成的。剛開始的`時候,他辜負了吐羅耶定巴巴的矚望;在雲遊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他離開了吐羅耶定巴巴,被虛幻的凡塵矇蔽了雙眼,在珠寶鑽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痴迷的一生。之後他將自己的信仰投擲在玉上,對玉如痴如醉的他,復興了他師父的家業,併成就了風靡一時的“中國玉王”。可是,他晚年家庭的不幸,他晚年家庭的不幸,他晚年對生活、對女兒的無奈、對生活表現出來的懦弱與妥協。和他光鮮的表面成就比起來就顯得太過悲涼了。正因為他的矛盾放不下,他為了玉拋棄妻子;正因為他的矛盾放不下,他葬送了冰雨母女;正因為他的矛盾放不下,他垂死之際剩下的只是惶恐與不安。我想說的是,這兩代人悲劇命運的根源就是韓子奇,或許這個看法有些許偏頗絕對。

韓新月的一生雖然有點悲情,但我覺得活出了生命的本質與意義。生長在一個文化如此不受重視的回族環境中,她仍然擁有自己的夢想;儘管實現夢想的道路很坎坷,但是她依然堅韌地實現了。面對世俗,她沒有放棄;面對美好純潔的愛情時,她也義無反顧地去追求。可是,令人扼腕的是,這樣綻放多彩的生命,竟然那麼早地隕落了。她的離開,讓這個世界都失去了光彩,儘管短暫,卻仍然被她燦爛的生命所感動著。

兩代人的感情命運糾葛在一起,一個人多重人格糾葛在一起。這是一個糾葛的故事,在這個糾葛的年代裡,有人喪失了自己、懦弱地過完了一生,而有人卻在糾葛中找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平衡點,活出了生命的意義!

穆斯林的葬禮,有人葬的是信仰;有人葬的是世俗規則;有人葬的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