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合集15篇)

讀後感1.94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合集15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

未名湖上,晚霞滿天。沿岸的垂柳、國槐、銀杏,一片都是金黃,湖心島上的那一叢楓林,紅得豔紫,略顯出秋的悲涼。

代玉美,但荒涼詩篇的深厚感情,從拉開了帷幕。如果可以,請讓我提前了一段時間,玉玉戰爭乃至未來不那麼年輕,我就沒有遺憾了。就讓時間告訴你,一時間當它是如此明亮。

倫敦—一個比較虛幻的,縹緲的霧都,每個學生到達我們那裡學習的人一般都會有一段纏綿悱惻的往事,樑冰玉自然也不會為了逃脫。國內研究戰爭開始爆發,出於對玉執著的喜愛,韓子奇攜玉前往美國英國避難。兩人之間共同實現躲避這些戰爭的硝煙,朝夕相處,互生情愫,邂逅於霧都之中,於是有了他們對於愛情的結晶——新月。

一輪新月獨自掛在夜空中,在它耀眼的光芒下,一輪新月落入了穆斯林的懷抱。 我們不能從嬰兒的臉上讀到任何故事。 她抹去了她死前前世的所有記憶,出生時帶來了一場非常神祕的表演。 韓新月的出生不僅給回族家庭增添了歡樂,也預示著一種歡樂和悲傷。

時光飛逝,就像白駒的成分缺口。新月已經長成了一個男人。在楓樹小徑上徘徊,手裡拿著一本外國名著《簡》。”愛”眼睛像月光般傾瀉而出。耳朵迴響著母親尖銳的'斥責和父親擁抱頭部的嘆息。她不明白為什麼她總是得不到母親的愛和支援,在這平靜的表面上,究竟有多少未知的過去。現在,就像在霧中看月亮。籠罩在一層不透明的,無形的面紗裡。

她的喜愛,在耳朵鋼琴的希望,在拉伸鋼琴,絃樂器震顫,扣心臟節奏和旋律,如訴如泣,詩意,如畫。新月雛燕心臟被抓獲鋼琴,無知少女的潮流品味愛的果實。一個年輕而有天賦橫溢,這是魚和水,花,蝴蝶,但被無情的父母分手,月亮不怕病痛的折磨,只想靜靜地聽著,並在她耳邊河鋼琴繞彎子。

就這樣,新月在臨死之際才得知一個真相。她在面對新月已經升起時來,又在分析新月升起時離開,悄無聲息地完成了自由降落到了人間的使命。

琴聲在墳前回蕩,西南城市天際,一彎新月已經出現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國家若無……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2

《穆斯林的葬禮》敘述了北京城中兩代人的命運,交叉描述,最後匯在一起。

在這本書中,我對樑君璧的印象非常深。

她的父親樑玉清是位手藝高超的琢玉匠人,收留了孤兒韓子奇。在一夜之間,樑玉清因琢玉而逝,此時的樑君璧是堅強而有主見的。她在仇人面前不卑不亢,安葬了父親,以賣茶撐起這個家,照顧妹妹與母親,後又解開誤會,嫁給韓子奇。

但後來發生的種種變故,使得中年的樑君璧成了一個固執、專權的人。

為了為兒子辦一場風光的`婚禮,她逼著韓子奇賣玉;為了掌控兒子的命運,樑君璧設計拆散了兒子與他所愛的人,使他娶了自己選的姑娘;為了宗教信仰,她寧願女兒(實際上是她妹妹的女兒)死,也不讓女兒與愛的人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

我認為,樑君璧後來變成一個獨斷專行、心思深重的人,與她遭遇的背叛有關。在戰爭期間,她的丈夫韓子奇與妹妹樑冰玉遠赴英國,多年後回來時,他們卻已組成了自己的家庭,並生下了女兒韓新月。最後樑冰玉留下女兒,獨自去了英國,樑君璧爭回了丈夫,但那時,他們的婚姻便已變了味。樑君璧對韓子奇漸漸失去了應有的尊重,越來越害怕失去,便想盡方法去佔有。

最終她的兒子意外知曉了母親當年的謀劃,但為了這個家,只好痛苦地獨自承受一切,而她的丈夫臨終時還是想見樑冰玉。

也許一開始,作者便暗示了樑君璧後來的做法,畢竟當初年僅十五的樑君璧便已是那般堅強和敢愛敢恨。“她相信,即使父親喪生在荒郊野外,她也會把父親的遺體背到祖墳上,按照穆斯林的葬禮,把亡靈送入天園。”她說:“咱娘倆兒幾個就是喝西北風,也得挺起腰做人。”當初她的剛強救了一個家,沒料想多年後也是她的做法毀了親人的幸福。

許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太強求。屬於自己的便當好好珍惜,失去時可以挽留,但該放棄時也可以放棄,該成全的也可以成全,而不因太過看重自己的意願,硬生生地拆散了別人,還讓親人與自己都不幸福。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樑君璧既讓人敬佩,又讓人感到惋惜。只希望像她一樣的女子仍那麼剛強,卻又更懂得放手。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3

這是一本以回族清真教徒穆斯林的宗教文化為背景,講訴琢玉大師韓子奇與其女兒韓新月兩代人糾葛纏繞的故事,章節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時空的感覺。

我讀這本書,一開始是被封面上僅小於題目字號的“最具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所吸引的,而“穆斯林的葬禮”這幾個字又讓我很有一探究竟的慾望,是死了多少人呢?是多麼壯觀的葬禮呢?當我身臨其境時,才發現每一場葬禮,都是對讀者心靈上的一次凌遲。

讀《穆斯林的葬禮》,我欣賞它獨特的敘述方式,章節交錯,從“月夢”“玉魔”“月冷”“玉殤”到最後的“玉魂”“月別”,以月象徵純潔善良的韓新月,以玉影射視玉如命的韓子奇。而層層推進的章節標題更彰顯了故事伏筆重重,跌宕起伏的敘事風格。讀這本書,你會發現當你讀的越深入、越細緻,就越能感受到作者於細微之處不易察覺卻又精心的佈置。就像在品一杯好茶,殘留著舌尖上的`甘醇越往後越濃烈。

讀《穆斯林的葬禮》,我最欣賞它在人物方面精細深微的刻畫。沒有一個角色應當是完美的,你無法用“好人”“壞人”去界定,他們是你邊恨得牙癢癢,又邊憐惜的鮮活的存在。

韓子奇,在愛與責任的較量下,他毫無懸念的選擇了後者,然而卻終究無法擺脫愛情的魔障。深受民主自由思想薰陶的樑冰玉與智慧擔當的韓子奇十多年的朝夕相處中從未動過情念,然而當衝出束縛的牢籠,在異國他鄉戰亂流離的三年,他們卻毫無保留地相愛了。也許,愛便是在對的時間與你在一起。

可那又怎樣呢?愛有多麼深刻,痛就有多麼深刻。抗戰八年,作為韓子奇的妻子,樑君壁卻獨自一人帶著年幼的兒子撐起整個家。試想一下,一個女人,她要有多麼強大的內心才能在國難當頭時每天懼怕著丈夫、妹妹與兒子、自己的死亡熬過八年光陰?而八年後,攜“夫”帶子回家的樑冰玉卻在親姐姐面前喊著人格尊嚴,這又是何等的殘忍?樑冰玉毅然決然地帶著自己的人格獨自離去,她是堅強的。韓子奇為著責任留下,幼小的韓新月卻從小失了親孃,受盡“新”孃的冷漠。

韓新月,似一彎清清的小溪潺潺地流動,滌淨了每個人的心田,似一陣春風吹綠了枝椏與春天,似天邊一彎皎潔明淨的新月。她的美,她的善,她與自己老師真誠純潔的愛,讓這本悲劇的書有了明快的樂調。

然而,正因為有樂,才襯得最後的葬禮多麼悲傷。她死了,連天上的月亮都好像要隕落了。

她長眠於地下,穆斯林的葬禮落幕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4

曾經聽媽媽說《穆斯林的葬禮》非常好看,十年前他看過的書,到現在還念念不忘。有一次阿姨也跟我說《穆斯林的葬禮》很好看。於是我便懷著好奇之心來看此書。

這一本書的描寫非常吸引人,令世人連連叫好。我可以隨便挑一段和大家分享。“她看見那棵古老的槐樹,歷盡劫磨,閱盡滄桑,他還活著。”這裡話裡有話。因為這槐樹就等於“她”。老槐樹歷盡磨難,也相當於“她”歷盡磨難。她和老槐樹一樣“歷盡劫磨,閱盡滄桑”。我們再接著看下去,“老幹龍鍾,枝葉蔥蘢。過去,每當春天來臨,他就綻開串串百花,香氣飄滿整條衚衕,清風吹來,落花如雪。”這裡暗暗的比喻主人公的魅力就如這個花香一樣讓人難忘。每個事物都在好與不好中輪迴,就如月的陰晴圓缺,人的悲歡離合。這裡也讚美了主人公如春的`繁華與青春。“落在她的頭上,肩上,‘拂了一身還滿’”。“如今樹上沒有花,開花的季節已經過去了。它白白開了幾十次,落了幾十次,一直在等她呢。”這裡又是說家族的敗落與蕭條。一直等文中的那個“她”。可還是沒等到。其實也是一種錯過的遺憾。“拂了一身還滿”是引用了李煜《清平樂》中的一句。引用的恰到好處。其實在寫作文時,我們也可以引用適合的詩句,來讓文章增彩。

最讓我感動的是新月給楚老師的那封信。裡面體現了新月的善良。裡面說:自己得了心臟病,不想毀掉楚老師的一生。她非常絕望,認為得了心臟病的人已經沒有任何希望。我認為他的想法是錯誤的。心態決定一切,心態對了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我覺得新月不應該寫這封信,去傷害楚老師的心。如果我是新月,我不會寫這封信,而是知道自己病情後,樂觀面對,接下來的幾天裡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也配合醫生積極的治療。把“每個人都有生活的權利,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作自己的座右銘,善待自己,也善待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想這樣新月的心情也會逐漸快樂起來,身體也會隨心情慢慢變好!如果新月把這一句話帶在身邊,透徹瞭解每個人都有生活的權利的話,我想應該不會有太多的遺憾。

為什麼這本書經久不衰?為什麼這本書看了讓人難以忘懷?翻開這本書,仔細閱讀,答案就在其中。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5

最近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我感動於韓子奇對玉的痴迷,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浪漫悽美的愛情,敬佩於樑冰玉對愛情無畏的追求,然而給我感觸最深的,確是那個一開始讓我氣憤,後來讓我同情和敬佩的女人——樑君璧。

她用愛的名義用計拆散兒子的愛情,替兒子做了自以為正確的選擇,讓他一生活在痛苦之中;她用刻薄尖銳的嘴臉對待丈夫,讓丈夫過得如行屍走肉;她還堅守著所謂的不與漢人通婚的宗教信條,阻隔了兩顆年輕的熾熱的心相互靠近,更是斷了在重病中女兒的最後一絲念想,加速了這個美好生命的消逝。她自私、刻薄、自以為是,開始的時候我簡直對她痛恨至極,我覺得一切的不幸都是因她而起。

但是到了小說的.最後,我完全改觀了。她是個可悲可憐的女人,一生都不曾得到過愛情。幼時,她忙裡忙外為家操勞;少女時順理成章的嫁給了"奇哥哥",他是親人,也是一個少女的夢。戰亂時,丈夫把家業丟給她,自己帶著他心愛的玉遠渡重洋。一個沒有文化,一直躲在男人身後的女人,是怎樣一邊撫養孩子,一邊守著這日漸衰弱的家業!是靠著這對丈夫的期盼,對這個家的愛,和對生活的希望。然而讓丈夫歸來,還帶著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女人還是自己從小百般疼愛的親妹妹!她心裡的痛心裡的苦又該向誰去傾吐!可是為了這個家,她忍。她忍住痛,嚥下苦,也封住了自己的心。

她真的是個可憐的女人,她也有過夢,可是被現實打碎;她也有過光,可是被現實撲滅。她心裡的苦,又有誰能懂呢。她也是個可敬的女人,在丈夫不在的時間裡,她展現了巨大的勇氣和魄力,才堪堪保住偌大的家業;面對親情和愛情的背叛,她展現了一個女人所擁有的巨大的隱忍,為了讓家庭完整,寧願讓自己痛苦。可她畢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如何做到完全不介意,即使把痛苦壓在心底,總有一些時刻會忍不住的噴薄而出。

她愛丈夫,但也怨恨他;她愛這個家,也埋怨命運的作弄。她終其一生在守望丈夫,守望這個家,她承受了太多太多,我為她心疼,更對她欽佩。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

銀色的光輝灑滿了鋪有斑駁苔痕的青色石磚,一縷橘黃色的光芒透過虛掩的雕宙紅欄,隱隱約約勾勒出女子寂寞的剪影。

她,就這樣將一抹頎長的輪廓定格,蒼白的臉頰上毫無血色,除了溫柔的眼眸深情地注視著榻側熟睡的小女孩兒,便是絕望入骨的悲傷。風兒輕輕拂過,床邊空餘下了一聲哀痛的嘆息……

她,一直以來擁有的,似乎總是錐心刻骨的哀慟。她的才華與青春在紛亂的號角與煙霧瀰漫的戰火中粉身碎骨,她忘記親情、道德不顧一切所愛的人最終卻懦弱地將她拋棄,她生命中唯一牽掛的掌上明珠與她一別數載,回身顧盼,卻連等待她的孤墳一座都早己消逝……

她,祈求過上蒼,可不可以,賜予她哪怕再渺小的幸福,讓她得以善終。

但她又哪裡知道,正是她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背叛與離棄,累積成無以挽回的情殤,悲苦一生。

那一年,她逃離了自己的故鄉遠涉重洋,便己註定了她將一顆芳心遺失在自己姐夫身上的悲劇;她忘了,她其實也擁有過愛情的甜蜜那時她在千萬人的掌聲中笑倚在雄姿英發的他的肩膀上,而他真正的`妻 她的姐姐,只有在萬里之外斜靠冰冷的門檻,和著轟鳴的槍炮聲細數枯樹上搖搖欲墜的黃葉;當她在那月圓之夜隨清風遠走他鄉,又何曾顧及女兒短暫生命中缺失母愛的痛苦。她,一步一步,拋棄了自己深深眷戀的故鄉,背叛了疼她愛她養她的姐姐,永別了自己唯一的女兒。或許,她也有難言之隱,但,她怎麼能做出如此令人膽寒的背叛?

也許,在她轉身的一剎那,在她用狠厲決絕的背影將她摯愛的人遺棄於漾瀠煙雨之後,罪惡的枷鎖己不知不覺牽絆住她的腳步,命運的轉輪悄然開啟。她的背叛,使悲傷得以抓住可乘之機,冷冷地入侵。

冰玉,你應當如剔透冰晶一般純潔,似無瑕白玉的光華一樣正直、溫潤。就算你失望透頂,也要堅守在這一方養育了你的水土之上;儘管你寂寞無奈,也要銘記情深似海等同母女的手足情誼;哪怕你再委屈難過,也應留在女兒身畔守護,而非失去後哀慟不休。

輪迴萬載,一眼望去,滿目瘡痍,靈魂本色上掩埋不住的哀愁與傷痛永遠包含著前一刻的背叛。冥其中註定,昨日你的背叛會讓你一生不安,你對愛與溫暖、親情與責任的背叛,會令陰暗與傷痛、冷漠與悔恨追趕一生一世。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你若不曾狠心背叛,何苦落得餘生悲愴淒涼。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7

《穆斯林的葬禮》老早以前就聽老媽說好看,可那時的我根本不喜歡看書因為我比較好動看書似乎太不適合我的脾性了。所以這書名就留在了我的記憶中了。前段時間還有人讓我推薦書給他我好不猶豫的就說出了《穆斯林的葬禮》但我確實是沒有看過。感謝靜姐了讓我有機會看到這書讓我這星期過的也比較充實。

書我看完了太傷感了,書中的每個人物都讓人覺得痛。不知道霍達寫的人物在現實中有沒有原型我希望沒有。

韓子奇一個出奇的人物創造了玉界了奇蹟,前半生在北京奮鬥著享受著自己的安逸的生活有妻子、有兒子也有輝煌的事業一切是多麼的完美啊!可事實造人戰爭的來臨他為了自己的玉拋妻棄子遠離家鄉漂流到海外十年當然走的時候他沒有想到戰爭的煙火會波及到海外吧,在海外的戰爭中他得到了愛情其實事業上也還好吧,十年夫妻共風雨其實也是幸福的也有美好的回憶啊!可是當這兩種幸福碰撞他的人生又開始有質的變化了,他選擇了留下選擇了逃避因此他開始了後半生懊悔,對不起心愛戀人對不起他的原配妻子他的兒子也對不起自己的女兒,他在家時低著頭過日子的一切都在愧疚中度過。可到頭來他什麼都沒有了愛人愛女以及他的玉也遠離他了世上沒有任何動西可以撫慰他的心了。

碧兒一位標準的中國式婦女有著完美的家庭風光的地位,以她的聰明才智留住了丈夫趕走了妹妹,也選定兒媳一切是那樣的完美。可丈夫心不在他那裡留住的`只是空殼,而兒子天星失去了愛情永遠的記恨她留下的只有對妻子的責任。

玉兒聚美貌與才智與一身的漂亮姑娘卻總是選錯物件離開愛人和女兒獲取自由了吧!她開始了海外孤寂的生活每天在思念中度過,在花甲之年得知與親人永別的訊息大概她以後的日子更加的難熬吧。

新月一個命苦的孩子每時都懷念著照片中母親,有著出色的語言天賦的她上了自己喜歡的大學見到了心愛的人似乎是美麗人生的開始,可她卻從此時與美好的未來遠離,愛情讓她的生命走的更遠了一些可並沒有改變死忘最終的到來,她帶著父親的寄託、母親的希望、哥哥的呵護、楚雁潮的愛走了,是那樣的無奈與不捨。

每個人的結局是這樣的讓人揪心,可每個人似乎都是沒過錯的只是在事情的排列組合過程中發生了化學反應吧。

書的結局有了,可我們的生活還在繼續願我生命中的人們每天開心快樂,人人能排列組合一個心想的人生!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8

很久沒有一口氣讀完一本書了,上一次還是《活著》,同樣是三代掙扎在特定歷史洪流中的人,同樣是生死變故、悲歡離合交替上演,但在《穆斯林的葬禮》中,我看到的更多是美的意象,以及生命的不屈和偉大。

愛是一個容納百川的字眼,用它來體現生命之美最為合適:父母子女之間深沉細膩的愛,手足同窗互相掛念的愛,男女之間純粹的愛,對宗教信仰虔誠的愛,把一生獻給事業的愛等等。在這其中,愛情最為人所尋求追逐,它連線兩個個體,使他們的生命有了光和亮。

韓子奇樑冰玉:“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戰爭帶來痛苦的同時,也給兩個在異國他鄉漂泊無定的'人帶來了愛情。倫敦空襲,地下室裡的兩人第一次離死亡那麼近;抱團取暖,互相安慰,真正的愛情從不因遲到而遜色半分。塵埃落定,回國後卻發現,世俗的眼光和身份是跨越不了的羈絆。剛強的女子選擇離開,去追求獨立自由的生活,男子卻不敢也不能遠走高飛,只好隱忍留下,這一留,就是二十多年。韓子奇到死也沒能等到“玉兒”,當灑脫的女子再度歸來,已經是滿頭銀絲的老人。遺憾無限,還好擁有共同度過的十年,那段彼此最為顛沛也最滿足的時光。

韓新月楚雁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說:我永遠也離不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第一次見面,未名湖畔,新月是北大西語系新生,明媚又充滿希望;楚雁潮是剛畢業一年的教員,意氣風發。作為師者,他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後來因對翻譯事業的共同熱愛,兩人逐漸成為知己。他曾鼓勵她說民族無貴賤之分,人人平等;在愛情面前,他們同樣平等,“獻上心靈中蘊藏的全部感情”。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那麼對一個剛踏上人生路,前途一片光明的少女來說,查出先天性心臟病應該是極具悲劇性了吧。但是,即便知道了這樣一個事實,兩個人還是如同飛蛾撲火一般走到了一起。對於逝者來說,“永遠”是十八歲到二十歲的兩年,對於留在世間的愛人來說,“永遠”則是漫漫餘生獨自度過了。

最後以書中最喜歡的一句話來結尾吧:“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人生應該像鯤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9

大學時就看過一遍《穆斯林的葬禮》,暑假中我又拿出當年買的書重新感受了一次主人公們的悲歡離合,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的愛情悲劇,心裡還是很難平靜下來。

作者對此書結構的安排也別具特色,作者在這一章寫當今,而後一章又開始著重寫過去。就如此的一環扣一環的。這樣的一種構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使我開始對小說寫作的一些結構、佈局方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作者還善於運用環境描寫,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稱托出當時的社會環境。

從這本書的書名即可分析出結局蘊含著悲的意味。新月渴望母愛,打從記事起,她就沒有享受過,幸好有一個疼愛她的姑媽,才讓她隱約感受著母愛。照片上的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而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是那樣的冷若冰霜,她多麼渴望母親能給她一丁點的愛,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實確恰恰相反,“母親”反對她上大學,反對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談戀愛,甚至在她病危之即,還去刺激她。處處表現自己是為了維護自家的名譽跟對穆斯林的虔誠,但這一切讓新月發出“她是我的親媽嗎?”的感慨,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

她哭著問她的父親,韓子奇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親生母親寫給新月的信。“新月,我親愛的女兒:你還在夢中,媽媽卻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來後會怎樣哭叫著尋找媽媽……媽媽走了,繼續在陌生人當中孤獨的旅行,不是去尋找謀生的路,也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尋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

看到這裡,我也為之動容了,不知不覺也已淚流滿面,書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聲,新月想向母親傾訴這十幾年對她的思念跟內心的.苦悶,但由於體力不支,頓時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擁有生命,便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翁相比,我們不都很幸福嗎?最起碼我們擁有著寶貴的生命,這便是我們的財富。我們還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還苦惱嗎?還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煩惱嗎?珍愛我們的生命,樹立我們的信心,相信沒有過不了的砍,沒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0

我並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總覺得看書的時間還不如去看電視和看電影。強迫自己看過以後才知道,故事裡的主人公們都是回回,都是穆斯林。{韓子奇除外}而每次提到葬禮時都是當主人公們死去時。尤其是韓子奇的師傅樑亦清死時,那葬禮描繪的是如此詳細和悲壯啊。每個穆斯林的葬禮都很莊嚴簡單的,葬禮不鋪張隆重但是很主義細節。 真正的穆斯林走時是乾乾淨淨的, 這體現了穆斯林的聖潔。也讓我們不得不被這個宗教感到驚歎。

可憐的新月,死時,霍達也是濃墨描寫的。是啊,一朵聖潔的花朵就這麼凋零了。說真的.,樑亦清的葬禮讓我感到很悲傷,內心很壓抑,涼嗖嗖的,一個老實本分的玉器匠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奇珍齋。 這位老齋主把玉器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在趕著那件讓他傾盡全部精力的鄭和航海圖。我打心底裡敬重他,雖然雕刻這件玉器的價錢並不多,但是他說為了讓外國人能歎服中國雕玉的傳統手藝,為了鄭和也是個回回,即使付出一切也值得。所以樑亦清的葬禮是悲壯的,埋葬她的同時也是對奇珍齋的打擊。 每當讀到霍達關於樑亦清和韓新月的葬禮的描述時,我就覺得心寒,心痛得不得了,真是個悲劇。

我覺得自己就是主人公之一,我的感情完全和他們聯絡在一起了。他們笑,我則笑;他們哭,我則哭;他們處於兩難抉擇時, 我則比他們更為難;他們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我則想竭盡全力幫助他們。 直到現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形象,音容笑貌都在我的腦海裡佔據著位置。如 美麗,純潔,善良的新月;糾結複雜的韓子奇;城府極深,能與王熙鳳一拼的君 璧;滿腹學識,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楚雁潮;苦命的小蓉子;任人擺佈,有些 麻木的天星;嘔心瀝血,兢兢業業的樑亦清;敢愛敢恨的冰玉…… 小說裡每個人物都被霍達刻畫的有血有肉有情。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同一個人物的評價和看法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每個人的觀點都 有個人的獨到之處,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在我眼中新月是個善良,純潔,有素養的好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我很羨慕她,她的家境不錯,為人好,又有機會再中國的最高學府北大讀書,尤其是這一點令 我羨慕不已。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1

掩卷長嘆,仍縈繞在心頭的悲傷,揮之不去。

我聽到一聲深深的嘆息,來自九天之上。來自九泉之下,來自天地之間,其實只來自於書中,幾乎一口氣讀完《穆斯林的敬禮》的我,在掩上最後一頁的時候,心中的複雜情感,說不清,道不明,只隱約感到一絲悲涼。記得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們看。在這本書中,我似乎明白了那麼一點。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遠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提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整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整本書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蕩氣迴腸。

讀完這本書,我只能用“震撼”兩個字形容自己的.感觸,也就難怪冰心稱“這是一本奇書”,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難釋手,書中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以及他們的下一輩韓新月,楚雁潮的愛情悲劇、牽扯著我的情思、不忍、同情,到最後卻只能悲嘆。我欽佩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敢愛敢恨,追求自由,我喜歡他們的坦蕩與執著,欣賞他們的才華,感嘆他們的不幸。這樣的悲劇,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樑君璧?還是樑冰玉?還是說,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許誰也無所謂對錯,無所謂幸與不幸,畢竟時代是無法改變的。

記得劉白羽先生這樣評價樑君璧:“也許因為我是北京人,我生長在曾經富極一時而終又淒涼零落的大家庭中,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使我懂得樑君璧,她表面上顯露著壓人的威勢,其實內心隱藏著一腔悲痛。”也許時代不同,也許是我們看問題的深度不同,也許是他有一般這樣的經歷,而我只是一個聽故事的人,所以我是探不到樑君璧的那一腔悲痛的,我覺得她對樑冰玉的愛極恨極,很是不應該地用在了無辜的韓新月身上,拆散了她與?b雁潮這對苦命的情人,也斷送了她本就不長的生命。我無法理解樑君璧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韓新月感到著涼。

從書中,再折射到現在,又會有多少這樣以悲劇收場的愛情呢?還有多少人這追求靈魂自由的呢?

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傾聽,用心去審視,我眼中的《穆斯林的敬禮》,是一個家庭不幸的命運,一個時代悲劇的收場。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2

就在近日,我從圖書館借閱了一本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是作家霍達的作品,讀過之後,改變了我對中國人骨子裡的匠人精神和氣質的看法。

如今,我們經常談論起一個詞——工匠精神!而說到這個話題,經常就有人會對我們自己的國家進行毫無保留的批判,認為中國是沒有工匠精神的,而我卻持有不同的觀點。比如,當你閱讀了《穆斯林的葬禮》之後,就會發現這裡面就是對大國工匠這樣一種精神的.描寫。

小說描寫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在小說中,回族手工匠人樑亦清一直穿插在其中,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的起起落落和不懈奮鬥的精神面貌。

曾經我在一篇文章中讀到這樣一則訊息:說全世界有5000多家經營超過200年的企業,其中日本一家就超過了3000家,讓我們讀之非常觸動。沒錯,現在的中國處於製造業階段,確實需要工匠精神來彌補我們的不足,對產品進行精益求精的完善和提升。不能讓我們自己的優秀文化和傳統喪失,也失去了我們骨子裡的精神食糧。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好句摘抄及賞析:

1、當我讀到“滿懷希望的人往往易於衝動,一旦失望了,反而倒冷靜了。”這樣一句話時,心裡充滿了崇拜感,這簡直是至理名言,是對人們心理過程的完美解析。百家筆記網也是提醒我們在讀書和學習的過程中或者完成一件產品時,應該抱著希望,也需要出處謹慎,不能因為衝動而失去了機會。

2、“時時想到可能會被別人超越,才會用雙倍的時間和精力去超越別人。”沒錯,每個人都應該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嘛,我覺得作者解釋的很好,用很通俗的語句就表達出了很有哲理的內涵。

3、“只有謊言才拼命鼓吹,唯恐別人不信。”是的,我還很信奉戈培爾的一句話“將謊言重複100遍,就變成了真理”。這就可以解釋一些社會現象了,我們不能人云亦云,應該要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思考其中的細節。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3

很早以前聽過這本書,不知道里面的故事,甚至不知道是中國作品,卻對它的名字產生了興趣,迫切地想讀一讀。

在圖書館借了本,拿到手的感覺是,夠厚,夠破,有的人不喜歡讀舊書,我倒還好,覺得圖書館的書越舊證明越多人讀過,越是好書,如果借到不好的書,往往翻幾頁就還了,書是新的,當然這只是個人理解。

剛開始看的時候,除了新月的報考,其他的地方感受的是挺平和的,包括樑亦清一家清貧卻安靜的日子,然而,事情開始有了各種轉折,有了衝突,有了懸念,看到最後,是滿心的揪心,看到一半的時候實在忍不了了,先百度了故事梗概,可是真正看到那一章一節的時候,心裡還是堵得慌。其實就是一個悲劇,或者說是一個個的悲劇組成了這個冗長的故事,三段夭折了的愛情:玉兒和韓子奇,天星和小容子,新月和楚雁潮,每一段都有讓人唏噓的地方,說到底是璧兒的霸道,她不容許她們每一對在一起,她總有自己的理由。

這個女人小的時候是可愛的,有靈氣的,可是越長大越變成了一個跋扈的女人,她的'無知是那個年代賦予的,她沒有讀過書,沒有玉兒那樣開放的前沿的思想,可以把人生都上升到精神層面,她只是個普通婦人,算計著她的小日子,不關心政治,只關心丈夫孩子,有她自己的執著和計較。

可是無論如何,我還是理解不了玉兒的,我理解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所造成的錯亂,可是我認為,不管是怎樣的愛情,都應以不傷害另外一個家庭為底線的,否則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那是自私的代價。作為妹妹,她搶了姐姐的丈夫;作為母親,她的離開以及留下的那封信最後斷送了女兒的性命,缺席的那麼多年的母愛,不是白髮蒼蒼在新月生日拎塊蛋糕就能彌補的,別說苦衷,所謂苦衷都是拿來在傻眼了時敘述的藉口。

整個一個大悲劇,唯一讓人暖暖的是那個甚至有點木訥的天星,他不管上一代到底是神馬情況,只是心疼妹妹,每次看他疼新月的時候,都想擁有這樣一個哥哥。

新月是幸福的,在最風華正茂的時候離開了,可她擁有那麼疼她的天星,那麼愛她的楚雁潮。若干年後,她愛的男人還會在她生日的時候去她的墓前拉她喜歡的小提琴曲子,對一個女人而言,這已足夠。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4

對於這本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學獎經典作品,我也記不清翻閱多少遍了,每次都為其陷入深深的沉思。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它以其獨特的情節和行文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間的家庭故事。關於回民我所知甚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這是一部穆斯林的聖潔詩篇,充滿悲劇的美感。過去的生活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這本書場面十分巨集大,頭緒那樣紛繁,通過一個玉器世家幾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驚歎。

我想這是玉的長河,不,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到新月之死,我實在無法抑制,不能不流下眼淚。如果不是把人生的真諦寫得如此深邃,如此動情,能有如此摧肝裂膽的藝術魅力嗎?

的確,一頁一頁讀下來,我進入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讀到《玉殤》樑亦清之死,這是一個大斧鏗鏘的雕塑,悲壯淋漓,令人震撼;讀到《玉王》,韓子奇青雲得意,勾心鬥角,用筆如此老練,千萬世態,遊刃有餘,我深為這種藝術動力而讚歎。圍繞著這一條清澈而晶瑩的玉的長河,樑軍璧,韓子奇,各有鮮明的性格,各有獨特的內心世界。但在這龐條的人生之林中,卻響起一支幽幽的樂曲,它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由弱而強,一個形象而輕盈而出這就是新月,正是這一純潔、幽靜、美麗的靈魂。

本來是一道活潑的小溪,卻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難,由樑啟璧之拒絕楚雁潮波瀾乍起,掀起可怕的命運的鉅變… …似的,正如作者所言,她是為人心作傳無論是優美的還是殘酷的,人的心靈,壓倒一切,鎮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是祝英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人們的心志正是從這悲劇之美中得到淨化的。

我的室友說這本小說的'結局太悲慘了,但是在尾聲部分,樑冰玉看到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現在門邊,潔白的面板,俊秀的臉龐,黑色的眼睛,長長的睫毛,正吃驚地看著她。新月!新月!… …她一把抱住了少女,默默蒼天,沉沉大地,過去的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樑冰玉抱著的人不是新月,而是樑家的三代人,她抱住的不是一個新的新月,是一個關於未來的夢,一個希望。

樑冰玉輕輕地走過去,心裡只想著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

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溫馨的清香。

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5

看完這本書,我心裡竟有些悵惘。從樑亦清到韓子奇,從樑冰玉到新月,從天星到清萍、結綠……四代人的恩恩怨怨交纏錯雜,似水中生出蘆葦蕩。水下糾結的根,水面微風輕撫漾起漣漪層層,潔白的蘆花飄飛似夢,卻緩緩落入池沼,不復往昔。

《穆斯林的葬禮》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韓新月,一個小姑娘。她被牽扯進父輩的愛恨情仇,失去生母,至死未見。她短暫的一生也因此增添許多坎坷,更是因養母的宗教偏見未能與楚雁潮完婚,遺憾離世。

新月有著屬於她那個年紀的少女的活潑嬌俏、天真浪漫,也有她所特有的恬靜、懂事與詩意。她容貌清秀典雅,似水中粉荷——“細膩雪白的膚,瑪瑙珠般的脣,黑中微藍的眼眸……”,當真是一彎新月,象徵著生命的美,象徵著幸福,聖潔而充滿希望。

然而,天意弄人。在這豆蔻年華,新月卻換上心臟病,最終早早辭世。一朵柔嫩的生命之花還未完全綻放便已夭折,一輪彎彎的月兒還未迎來黎明變為烏雲所蔽、霜霧所掩。她從未失去希望,她頑強地站起又倒下,她一點一點爬出黑暗的“魔窟”,追逐光明。因為她知道,在這個世上還有人在為她祈禱;她明白,自己還有心願未完成——她想再見一見楚雁潮,她想和父親、哥哥繼續幸福地生活下去,她想重回燕大校園,她想獲得家人對她愛情的支援與祝福……這個嬌弱的少女爆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生機與力量。她是脆弱的,亦是堅韌的。她是新月,以銀白的月光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亦是小草,以稚嫩的身軀對抗可怕的病魔。

正如書中所說:“人,最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喪失了意志與信念。”

史鐵生雙腿癱瘓,他寫下了一篇篇文章,出版了一部部書籍,用筆將自己的失意與樂觀、不幸與堅強傳達給每一位讀者;霍金全身癱瘓,他探索著未知的宇宙,在人類史上譜寫傳奇;海倫·凱勒雙目失明的同時是個聾啞人,她看不見世界,也無法聆聽世界的聲音,但她用心感受世界,成為了不起的作家、慈善家,激勵了無數人……這些,難道還不能說明什麼嗎?

“在黑白裡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裡朝聖黑白”,讓我們用心去感受世界,讓我們以愛來回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