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薦]《傅雷家書》讀後感

讀後感3.03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開啟《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為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著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也是如是,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而又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齊!”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裡都滲透著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鑽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麼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做父親的以他自我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傅雷極其敏銳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家書中有一句話是“赤子便是不明白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堅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給兒子外國的禮節,指導兒子的為人處世;在事業上,他為兒子蒐集資料,一齊研究音樂藝術,他們是一對父子,卻更勝似一對朋友。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活力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說服了兒子的躁動。他為兒子所付出的,遠遠勝過自我。

在那段父子離別的日子裡,父親用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續了一段遠隔重洋的父子情,讓遠在他鄉的兒子不再孤獨。是那一封封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讀懂了父親那份熱烈卻又深沉的愛。傅雷對兒子的愛,不是那麼強烈,也不是那麼震撼人心,更不是那麼耀眼,但它很溫暖,慢慢地流入心裡,滋潤著整個靈魂。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那年火車的汽笛聲隆隆,年少的他拎上行李獨自踏上前往異國的路,火車緩緩開動,漸漸遠去,餘下一個空曠的站臺,與一對攙扶的依然。望向火車逝去的地方。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給你,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幽夜,無邊的夜色涼的似水,寒寂的黑暗裡一盞暖黃色的燈光亮著,而已有些蒼老的他正伏在桌上,筆端沙沙移動洇開一片片墨色。“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跟你說……”寫到這了裡,那微蹙的眉眼不由地舒展開了些,他也許是想起了孩子那蹣跚寫不的姿態,嘴角悄然勾起一抹溫情的笑意。然而又想到孩子現在已遠在他鄉,他又不免微微惆悵。起身站到到窗前,他眺望的.目光融入那蒼茫的夜色,似一根綿長的線,一直系到海洋的彼岸,孩子的身前……

《傅雷家書》,就是這幾載時光裡,一封牽掛的合集。初讀它,就為那細緻深切無微不至的關懷而感動。讀著它,我似乎就是那個孩子,在家的千里之外,卻能聽見那一聲聲關切的呼喚,聽見那一句句苦心的唸叨。在信裡,傅雷是傅聰導師,是友人,是知己,更是父親。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傅雷在各個方面都予以了孩子他自己的教導。這不敢說是最權威的思維,卻一定是最真心的話語。他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把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融入了對傅聰的諄諄教誨中,教他如何成才,如何立身,如何處事,如何愛國,如何做人。

再翻開它,那濃濃的父愛就在文字間流淌。為傅聰用幾個星期時間手抄的一本六萬餘字的書,在他口中那樣輕描淡寫。怕傅聰身在異國而陌生了中國傳統文化,她又那般嚴厲地強調,又不顧麻煩與困難,堅持郵寄有關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再到自己的譯作。在信裡他一次又一次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明令要求傅聰用中文回信,並糾正其用錯了的字詞。這份愛,便因這種家園責任感而更加醇厚。

用文字詮釋何為父愛,用心將天涯海角相連,這是《傅雷家書》給我的最深感觸。即使身隔千山萬水,傅聰也一定能看著信,與父親談著心,因為家書就像一根長長的線,無心中連線著彼此,將凝聚成珠的相思與一顆一顆串起。

抑或是,父愛就是那一封家書,在泛黃的褶皺裡在微褪色的墨跡裡,在漫遠的時光中,卻越發地濃醇,深沉……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其實,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並不是每個父親在疼愛的同時,卻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

而傅雷先生就是一位這般偉大的父親,他的每一句話都深深的打動著我的心。

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對傅雷先生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或願望。它大到人類對世界的貢獻,小到對事業的嚴謹,甚至於對兒子的言行舉止的教育也離不開“人”一字。它不僅在信中如此寫,在生活中他也實際做到了,並且把這思想、理念傳給下一代。

對他兒子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

幸福對他來說莫過於此,與兒子成為知己、朋友。父子之間沒有隔閡,沒有溝壑。因為他從不以一個高高在上的父親或教育家出現在兒子面前,而是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對他說出自己的建議和他商議。他無拘無束,心裡怎麼想,筆就怎麼寫,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暇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偽。

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相處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他真誠深情地對兒子說:“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先生也像我們的父親,他的話也深深地烙在我們的心中,如何做人,如何交友,如何學習。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裡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濃濃的愛國熱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每一位父親、母親也是這樣深愛著我們,教導著我們。聽見他們的嘮叨,其實是我們的福氣呀!”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教會了我很多。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在等愛,沁入心田。——題記

你可曾在喧囂﹑繁雜的世界裡尋過愛的足跡呢?或許,在傅雷給兒子寫的封封書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傅雷家書》包含了傅雷這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這份跨越千山萬水的愛,讓我在文字中領會到了父愛如山,深沉而偉大;也如水,細膩而溫柔,就這樣涓涓之愛流淌在父與子之間……

“上海已經秋涼了,你那的氣候如何?地理書上說波蘭是大陸氣候,寒暑都在極端。你現在穿些什麼衣服。”這哪裡是一位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問候,這分明是傅雷在對一個近在身前的兒子日常關心。質樸的語言裡,包含著一份如山的愛。“注意:鋼絲上有小條子,註明號數,切勿丟掉,否則以後不易分清。鋼絲彈性很足,有彈傷眼睛、身、手的危險。你自己千萬不可隨便拉開,一定要讓動手做的人收場。望你牢記在心,萬萬千千!”傅雷對兒子的愛像空氣,無處不在,通過書信,飄越過國界線,愛充斥著兒子的生活。

“……寄你的書裡,《古詩源選》《唐五代宋詞選》《元明散曲選》你可仔細看,而且要多看幾遍,隔些日子溫溫,無形中可以增加文學史及文學體裁的.知識。”傅雷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學者,對兒子要求嚴格,在學業上,藝術方面亦是如此。望子成龍之心如此強烈。

天下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我的母親,對我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求十分嚴格,她能以身作則,給我樹立一個完美的榜樣。她的學歷並不高,但是母親的言談舉止總能讓我受益匪淺。母親會以自己的方式教育我和弟弟,也像傅雷對傅聰那樣,愛在點點滴滴,教在星星點點。

劉瑜在書中對孩子說:“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看,不管是偉人還是平凡父母,對子女的愛都如星辰大海,不容沉浸。

青春易逝,隨歲月一同蹉跎的何止吹彈可破的面容,那些懵懂如水的回憶,也會慢慢消逝,我們無需作答,只要在父母的涓涓愛意中成長便可。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傅雷對兒子的失敗,並沒有責罵,也沒有訓斥,而是祝賀兒子又有了一點失敗的經驗,再教兒子如何面對失敗,戰勝失敗。這種循循善誘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長能做出來的。是的,在生活中栽了跟頭並不是壞事,重要的是事後能否爬起來,這樣,便有了一次失敗的'經驗,離成功更近了一步。每個人的成功都伴隨著痛苦,戰勝痛苦,就能成功。

傅雷對兒子說話,一會兒像一位語重心長的長輩,教育孩子如何做這做那,這個放心不下,那個放心不下;一會兒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難時給孩子打氣、談心、給予安慰,解決煩惱。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講方法,大道理誰都懂,孩子需要的僅是一點安慰,因為這安慰可以使他們的意志更加堅強,行為更加獨立。

一般家長,為了鼓勵孩子,讓孩子以自己為榜樣,把自己說的無比偉大。但這也是不好的,因為一旦讓孩子發現父母在說謊,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直至不服家長管教。傅雷將自己兒時的不用功毫無保留地告訴兒子,只是為了鼓勵兒子,不要為俄語成績太低煩惱。傅雷並不希望兒子以他為榜樣,他對兒子就像對待老朋友一樣推心置腹,沒有祕密。傅雷這種對待兒子的方法,就是一般朋友之間也很難做到。

雖然傅雷對待兒子像朋友一樣,但在兒子犯有原則性錯誤時,哪怕是很小的一個細節,也要立刻糾正。人的儀表儀容十分重要,人們之間的第一印象就是靠儀表儀容得出的。行為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行為會給他人留下美好印象,但不文明的、不合習俗的行為會讓他人惱怒,尤其是對師長和老人,只有行為規範,他們才願意為你講授知識。好的行為規範可以使人受益終身。

傅雷對兒子的成功沒有大加讚許,而是語重心長地給兒子講一些生活中的細節,提前防範一些不好的習慣。對於兒子已經懂了的道理,沒有長篇大論,只有一句“你是對的。”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但如今有許多人不懂得節約,尤其是一些暴發戶。在精力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生活也是一件較難處理的事,對生活有預見的人,知道防患於未然,才能生活得好,才可能生活得有品質。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和他妻子朱梅馥(fu四聲)在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書信。這些信件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非常值得家長們閱讀和學習。書中反映了傅雷先生夫婦的教育理念,例如他們尊重孩子的選擇,任何事情都讓兒子自己決定。傅聰準備去蘇聯留學的時候,傅雷先生夫婦只是幫兒子理清了他的處境,去蘇聯的影響,但在關鍵問題上還是等他決定,並不過度表態。傅聰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離不開這種家庭教育。

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這些信除了互通訊息,維繫親情意外,傅雷先生說過他寫這些信主要有4個目的:

一、討論藝術;

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

三、訓練傅聰和傅敏的文筆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信件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給孩子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他們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所以上述四個目的中,第一個是體現得最多的,在1954年到1958年,即傅聰留洋期間的信中有大量體現。比如如何理解肖邦,莫扎特與貝多芬的.問題也在信中大量討論。信中也有對詩詞的討論,比如1955年12月15日的信中就有對《人間詞話》的討論。

第二個也處處有體現,比如在1958年十月七日中,傅雷妻子這樣寫道:一個成了名的藝術家,處處要當心,無意中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呢!這句話寫於傅聰在1957年9月赴京參與文化部的反右活動,並做了調查,接受了批判。不知道這句話對傅聰有多大的幫助,但對我而言也有不小感慨。這句話在任何年代都適合,提醒我們不要因為有點成就就忘乎所以,以為高人一等而忽略甚至做錯了事情。

我最喜歡和佩服的還是傅雷先生願意成為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的良師益友,通過這個鏡子,就能“照出”孩子的各種問題和不足,當父母注意並改正,孩子們自然也能意識到問題並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或許正是這本書被譽為家庭教育景點著作的原因。對於年輕的我們而言,閱讀此書在體會一對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不小的啟發,指點我們走好人生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老舍在《我的母親》中曾說,“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一個人不管活到怎樣的歲數,只要父母還在身邊,便多少還可以保留一些孩子氣。

《傅雷家書》中的每一封書信,都飽含著父母對孩子的真心,即使傅聰已經獨立到在國外生活,在家的父母還是牽掛著他的方方面面。閱讀了這本書籍,不僅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洗滌與昇華,更多的還是為書中樸素的真情所打動。信中除卻平時傅雷教育孩子時的諄諄教誨,大都是一個父親,對孤身在外奮鬥的孩子安慰和鼓勵的暖心話語。

“你上臺的.日子還要練足八個小時以上的琴,也叫人佩服你的毅力。孩子,你真有這個勁兒,大家說還是像我,我聽了好不flattered[得意]!不過身體還得保重,別為了多爭半小時一小時,而弄得筋疲力盡。”相信世上沒有父母會不為自己孩子的每一次成長、每一次進步而感到驕傲自豪,這也讓我想起,我的母親,千千萬萬母親中最平凡不過的一位。

還記得那次,經過自己一段時間的努力,成績有了小進步,母親得知後,雖然內心很高興,但也只是平淡地告誡我,努力學習的同時,要注意身體,不要太長時間熬夜,母親這樣的態度讓我以為,她對我的成績不太在意。直到有一天,看見鄰居與母親聊家常,提到自家小孩的成績,而當她受到鄰居對我的誇獎時,臉上的神色是少見的自豪喜悅。

信中還有一件事讓我的心靈受到了震動,傅雷提到,“我近七八個月身體大衰,跌跤後己有兩個半月,腿力尚未恢復,腰部痠痛更是厲害。但我仍硬撐著工作,寫信,替你譯莫扎特等等都是拿休息時間,忍著腰痛來做的。”傅雷表面是一個嚴格的父親,實際上卻非常寵愛自己的孩子,我的母親也是這樣一個愛我過於自己的人。那是一個下著暴雨的夜晚,母親冒著大雨來接我放學回家,我看她被雨淋的睜不開眼,內心也是滿滿的心疼和愧疚,但母親開口的第一句話卻是“你,淋到雨了嗎?”

通過這些書信,我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愛就像氧氣,圍繞在每個孩子的身邊,融化在每個孩子的身體裡,為了孩子,他們總會忘記自己。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假如你把傅雷家書當做普通的家書去閱讀,收穫肯定不多。假如你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書字裡行間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和溝通的方式,你便會認為這是一部藝術作品。

看傅雷家書,認為收穫許多。我總想假如人的一生真的能夠為自身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另外也會讓自身的人生獲得更為豐富和更為充實的經歷。我現在似乎已經能夠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實際上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比較關鍵的是不要讓自身的內心空虛。只要我們朝著目標認真便會有所收穫,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說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可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認真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認真是否能夠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可是它起碼能夠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假如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身覺得有幫助的地區上去,一定會獲得進步和滿足。

傅雷說他要和他的兒子是比較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他還說戀人和愛人之間也是一種親密的朋友關係。只有在互相的鼓勵和互相的支援下,有著比較豐富比較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比較讓人羨慕的。我認為讀書真的能夠豐富人的大腦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還有音樂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裡面吸收的養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樂趣,我現在深知這一點。

實際上我一直認為我對於文字的理解多於對於那些更為直觀的東西的理解,當他越是需要人的體會的東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這可能也跟天性有關。在我看來,一切內心地感受都能夠根據文字表達出來,而越是心靈相近的人越是可以深刻理解和體會。假如心情鬱悶了不妨就寫出來,等年老了再回過頭來讀,發覺年輕時的心情真的是很難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時的感受了。真的認為人生在世可以獲得一個心靈相通的朋友成為心靈的讀者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實際上傅雷在信中寫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卻能用寬厚和委婉之心體諒,雖然受到了許多的折磨卻能夠成為思想上的伴侶,這也是傅雷的福氣啊!

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瞭解“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讀《傅雷家書》,人人都可以感受到傅雷作為一個父親的溫度,而我卻感受到了他作為一個學者的力度。儘管傅雷在信中對傅聰噓寒問暖,十分感人,但我卻更加關注兩人談論藝術與文化的信件。

作為一個曾出過國、留過學,也接受過中國傳統教育的翻譯家,傅雷對於東、西方文化的主旋律是相容幷包。他既認為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作品可以讓人眼光寬廣,又把漢代的精美石刻奉為精品,其開放而寬廣的胸懷和貫通中西、海納百川的治學態度可見一斑。

傅雷是一個善於對比和求同存異的學者。他常在書信中談起中國古代的詩詞。他有時會將詩詞獨立提出,有時則與西方音樂同時談起,尋找共同之處。比如,他認為,莫扎特、舒伯特都富於一種近乎於李白的氣質,而蕭邦樂曲的神髓則與某些中國古詩詞頗具相像之處。

他對東西方文化的對比與分析,並不拘泥於詩歌和音樂,也有許多是針對於文化更深層之中優缺點的。這也體現了他不但長於探求細節,而且也對巨集觀的文化頗有些見解。

比如,他認為西方人的思想是混亂的,具有雙重性和矛盾性。又比如,在貝多芬的作品之中,始終充滿了“人”(即自我)和“神”(即命運)的鬥爭,而在他最後的晚年裡,“人”落在了下風,貝多芬在命運前低了頭。是否低頭沒有定論,但西方思想的混亂由此可見。

實際上,西方宗教信仰之“無我”(非是現在所謂無我),與現代精神之“有我”之間的戰爭,儘管自文藝復興之時便已開始,但一直到今天,仍未結束。反觀中國古代,由於諸子百家,無一以宗教信仰為人之根本,縱是後來傳入的佛教,也極重視自我智慧的完全覺醒(徹悟),所以,中華民族不可能在思想上出現如西方人般的矛盾與混沌。

最不同尋常的是,這些關於藝術與文化的.絕佳評論,有相當一部分,是寫於他被強加反黨罪名,隔離審查期間。在這時,他的待遇差到了極致,每天甚至只能看五分鐘書。對於一個愛書如命的知識分子,這樣的情形幾近人間地獄。但他依然在對文化和藝術提出著自己的想法,依然在謹慎而嚴密的思考著。

也許,只有這樣無論境遇好壞,總有一顆求索之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學者!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幾組黑白照片,數不清的來往家書,譜寫著傅雷家的情與意。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著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愛兒子,雖然言語間總是嚴格的苛求,但在嚴肅的面孔下,卻藏著一顆溫柔的愛子之心。這絲絲縷縷的愛,不時從嚴肅中流露出來,流淌在字裡行間。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著這樣的摯愛與欣賞,他不會因為兒子才華出眾就放鬆教導,在兒子取得成就時也沒有高興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囑兒子再接再厲,教會兒子正確對待得失榮辱。傅雷對兒子的愛,像呵護著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謹慎又溫柔,動人心腸。

傅雷也經常和兒子討論文學藝術。在信中,他與兒子討論了李白、杜甫詩的異同,分析了各自的長處、短處,再與蘇軾的'詩相比較,不禁感嘆文人墨客高深卻無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給人感覺描繪得清晰、明朗,耐人尋味的文字寫盡了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縹緲虛無、溫柔嫵媚。傅雷是循循善誘的父親,更是能和孩子的心靈碰撞、靈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個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盡相同,傅雷對兒子的愛是諄諄教導,是吟唱在音樂藝術間的愛。而父親對我的愛,是不曾言說的安靜的愛。他很愛我,也很關心我的學習,但在我們的交流中卻從不提成績。只是,在我煩躁、迷茫、厭倦時,他會久久地陪伴在我身邊,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摯愛溫暖我疲憊的心。他的聲音,總能使我躁動的情緒平靜,願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從不安沮喪到振作奮起。我的父親,像一盞黑暗裡的明燈,照亮我腳下的路,陪著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愛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愛,躍然紙上,信中的每個字都充滿著濃濃的愛意。品讀這深沉的父愛,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卻是甘甜。一封封的家書,承載著多少的愛與思念,只怕,這張張薄薄的信紙,載不動這跨越大洋的許多的情與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一封家書表孝心”,一封小小的家書,蘊藏著多少子女對父母的愛與為他們盡孝的決心。是啊,我們都懂得父母希望我們成才的願望,但我們是否也誤解過他們,讓他們失望了呢?其實,我們無論過得好與不好,父母也常常牽掛著我們,所以父母們對我們的愛護不止你所看到的。我們常常印務課業繁忙,學習負擔重沒有與父母進行過多的交流,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一封家書來表達我們自己的心聲,讓無聲的交流避開一些無謂的爭吵,讓跳躍的筆尖代我們向父母說聲對不起,讓所有的不開心都化作小小的家書。

眾所周知,《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他兒子的家書,其中我們看到的是傅雷先生對他兒子無聲的教育和純純的父愛,這樣一位父親值得我們敬仰與學習。我們也應該有一封寫給親人的家書,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我們的孝心。有了家書,我們不用擔心沒有地方訴說煩忙;有了家書,我們不用擔心出門在外沒有依靠……這就是一封家書的力量,小小家書,真摯的愛。

既然不能常回家看看,為何不用家書這種古老卻溫暖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問候與孝心。父母希望我們在外過得好,卻又希望我們可以多回家,卻怕耽誤了子女,只好日夜無間的等待,他們思念在心頭不敢放下,他們逐漸老去,只有對我們的`愛從不老去,這種無私的情感我們要給予回報,我們要用孝心去守護那份愛,讓那份愛也守護著父母。

一封家書可以是簡單幾句的問候,可以是一些煩惱的傾訴,可以是我們的擔心,可以是一張回家的時間表,可以是分享的一洗開心的事……一封家書,哪怕是小小的,都會讓父母感受到的隔著紙的那份愛和那份孝心,家書也讓他們放心。也許父母聽到我們的聲音,看到我們的身影會更加開心,那就寫封家書你回家的時間的家書,並附上你們的孩子會如期而至,給他們一個驚喜,也給自己一個機會,一個好好盡孝的機會,哪怕這個機會的期限只有短短的一天,但相信機會永遠不止一個,因為沒有什麼比父母還要重要。

多寫家書,給父母當作紀念,給自己一個寬慰。讓小小的家書,守住你不在的家,守護你的家人,讓所有真摯的愛流露在字裡行間,讓那些想說卻說不出口的話也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不要錯過一些機會,也不要錯過父母的愛。

小小的家書,真摯的情感,如期而至的孝心,請收下。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書信。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輯印在這本小書裡,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閒話,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的家書給予現代家長很多啟示。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家長就是家長,卻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傅雷的教育方式已經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很多家長爭相模仿傅雷的教育方式,但有方式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要領悟到傅雷於孩子之間心的交流方式。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兩個詞——傳承與堅持。

可以說,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包含著自己的責任與生活的經驗。作為一個父親,他必定會用某種方式,將這些全部傳達給孩子。時間、空間,成為了父子的阻隔,但一眼阻擋不住。更是以一封封信,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證明,這些阻隔都不會成為父親對他傳達愛與責任的攔路虎。我相信,傅聰一定也會傳承下來,無論以哪種方式。

還有一種力量,貫穿著整本書,那就是堅持。無論事態如何,無論身體如何,都不是不寫信的理由。雖然有些時候,也會有所推遲。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才是最打動人心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我時常會思考一個問題,父母是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嗎?為什麼他們總是那麼善變,上一秒還是風平浪靜,下一秒就波濤洶湧,是不是他們對我們的愛很淡很淡呢?只要我們犯了錯誤,愛就會立馬消失破碎……這些困擾我好久的問題,在我讀完《傅雷家書》這本書後都解決了。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明白,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它永恆地存在。傅雷對他的兒子傅聰有著深深的愛,但當傅聰年幼時,父親對他卻是非常嚴苛,近乎不近人情。當傅聰長大離開後,傅雷深切地感受到對兒子深深的牽掛,他將這份愛化為一封封家書,藏在對兒子每一句的諄諄教導中。他時刻關注兒子的成長,用愛去鼓勵他前行。當他發現兒子的錯誤時,也會明確地指出,並耐心地教導他;在兒子遇到困難時,他更會努力地去幫助他,比如傅雷對兒子在藝術上的點撥:“《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像琵琶的聲音極切;而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幾句,等於一個長的pause;‘銀瓶……水漿迸’兩句,又是突然的attack,聲勢雄壯……”在這一段中,我看出了他對兒子的深愛,其實傅雷對音樂的研究並不是那麼深刻,可是他以其淵博豐富的知識,睿智的.見解對兒子予以了點撥,他能看穿詩韻和琴的聯絡,體現了他在文藝上的深厚造詣,也告訴兒子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形式彼此都是相通的。

對傅雷的夫人,傅聰的母親,我也有著極高的敬意。在傅雷對兒子極其嚴苛的時候,她在精神上也備受折磨,但她卻一直努力調和著父子之間的關係,而在傅聰不回信時,她焦慮萬分,無一不體現了她對兒子深深的愛。她也許不如傅雷那樣擁有淵博的知識,能夠給兒子獨到的見解,但她卻是一個平凡又偉大的母親,她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兒子,對兒子永遠抱有希望,永遠以自己的兒子為榮。

愛是什麼?愛是一抹春風,輕輕拂過你的臉龐,圍繞陪伴在你身邊,而你也許並不知道,你的涼爽舒適正是因為清風的相伴,你的幸福安逸是有人在默默守護;愛是一把雨傘,雖然你不是每時每刻需要它,但當你真正需要幫助時,它就在那裡,隨時準備好為你遮風擋雨;愛是一本書,它教會你很多很多,在你迷茫時為你指明道路,在你驕傲自滿時教會你謙虛做人。

傅雷用一封封的家書表達了自己對兒子的愛,而我們的父母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表達對我們的愛。正因為父母的愛,我們才少走很多彎路,正因為父母的愛,我們才砥礪前行,正因為父母的愛,才成就了今天和未來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