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讀《貝多芬傳》有感

讀後感2.24W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貝多芬傳》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貝多芬傳》有感

讀《貝多芬傳》有感1

在學習了《音樂巨人貝多芬》一課後,他那種對命運的不屈、對藝術的追求及對自由的嚮往促使我捧起了記錄他的一部偉大著作——羅曼.羅蘭所作的《貝多芬傳》。

書中敘述了他的童年充滿艱辛,家境貧寒,從26歲時聽覺就逐漸衰退,後又患上嚴重的氣管炎、肺病、急性關節炎、黃疸病、結膜炎。多災多難的他仍然義無返顧的創作自己的`音樂,連續創作了眾多世界名曲直至死亡的那一刻都未曾放棄音樂。

茨威格說過:“讀偉人的傳記吧,與勇敢的心靈作伴!”此部傳記讓你與崇高的心靈對話,讓你貧瘠的思想得以豐饒,讓你受傷的心靈得以撫慰。作者寫的《貝多芬傳》中,精煉的語句中含有著言深之意:任何人遭受挫折的時候,都應該忍受並戰勝痛苦,不怨天尤人,而是堅定自己的信仰。

貝多芬孤身一人獨自對抗病魔,從沒有人給他鼓勵和幫助他。儘管他窮困潦倒、殘廢而孤獨,但他仍能無私地把歡樂奉獻給全世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貝多芬的經歷亦復如是。

如今,我們應該像貝多芬一樣,嘗試從挫折中索尋快樂,永不向命運低頭!

讀《貝多芬傳》有感2

貝多芬,他全名叫做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科隆附近的波斯,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讀名人傳貝多芬有感。他是弗蘭芒族的。他一開始的人生就像一場殘暴的鬥爭,他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便讓貝多芬從4歲起天天“釘”在鋼琴邊或小提琴關在家裡。貝多芬沒有厭惡這樣的生活就已經十分萬幸了,但他父親還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來迫使貝多芬學習。在1787年,貝多芬喪失了疼愛他的母親,在貝多芬心目中母親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與他的母親一樣,都有肺癌,但他仍舊堅持著成為了音樂家,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

我看完了貝多芬傳後,我覺得,我比他幸福到哪去都不知道了。貝多芬他渴望母愛,而我有母愛,但還覺得不足;貝多芬渴望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我雖然有時會生點小病,但至少沒有像貝多芬那樣,一病為好一病又來,一生中不知患了多少種疾病;貝多芬他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而我,有朋友,但有時還要嫌棄朋友西嫌棄朋友東的。所以,我覺得,貝多芬身上有太多我要學習的了!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

《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讀《貝多芬傳》有感3

剛剛讀完羅曼羅蘭的那本小書《貝多芬傳》合上書後開始想,人到底要不要經受苦難?這些苦難又是不是註定?

看這部書的時候,滿耳朵灌著天才少年怪鳥查克的爵士小號,貌似平靜卻洶湧暗藏。當看完整部書卻長舒一口氣……sol-sol-sol-mib 立即蹦出大腦,此時即使音量開到巨響,也難掩飾心臟的蹦跳。

傅雷說: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練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這是我十五年來與日俱增 的信念,而這一切都由於貝多芬的啟示!

是貝多芬給我們反抗宿命的力量!

1806年第四交響出生那年,正值貝多芬訂婚之喜,整部曲子充滿年輕人的朝氣與嚮往陰雲籠罩的'天空似乎透出了些金光。讀書時沉重的心情似乎有了些輕鬆,可是隔年的“命運”又使一切歸於沉痛,愛情坎坷,對侄子真摯的父愛遭到無情的毀滅,耳聾越來越嚴重,在和朋友的書信中,貝多芬是那麼淒涼泣然。

晚年喪“子”之痛,生活日益拮据,都像寒冷刺骨的風利刃般劃過貝多芬的心。看到這裡,我絕望了。覺得沒有什麼比貝多芬更悲慘了,以前總是說人再悲慘一如卡夫卡也就到頭了,可是這本小書帶來的絕望卻如同深淵。 可是大家都知道,貝多芬並非你我所能想像啊! 他大聲的說:“我要歌頌歡樂!”看到這裡,潸然淚下。

記起以前有位老師教我們音樂時總是告誡到:記住那些在歌頌的,他們深藏苦難!無論你曾經多麼衣衫襤褸,悲苦無助,貝九的聖光引導著你一步步踏上希望的階梯,將你帶到眾神之前,讓天使為你歌唱,撫慰你的靈魂。

人是可怕的,人是偉大的,一切樂器都開始無法表達貝多芬心中的聖潔,他用自己無比高尚的心胸給予了世人光芒。俗世之人啊何等幸運啊! 大合唱大聲呼喊:人們最終都要得到快樂!哪怕是那用痛苦換的快樂!

讀《貝多芬傳》有感4

這是一曲激動人心的命運交響曲——他的音樂震憾了整個世界,他的命運震驚了整個世界,他的人生照亮了整個世界。他是誰?他就是《貝多芬傳》的主人公-----偉大的音樂巨匠貝多芬!!!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很小的時候就顯出他卓越的音樂才能。可是他父親早早加入了失業的行列,整天只知道酗酒,家裡連吃穿都成了問題。悲苦無助的貝多芬幸運地得到內弗先生的幫助,得以繼續練琴。十多歲的小貝多芬咬牙挺過來,在內弗先生的幫助下,小小年紀就給人當家庭教師,承擔起幫助家庭的責任。期間他到維也納拜師,雖然歷經挫折, 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在音樂事業上取得成功,名揚整個歐州。可是老天太不公平了, 正當他的音樂事業步入騰飛時期,耳聾開始折磨他。他指揮不了樂隊,聽不到自己創作的美妙的音樂……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聽力是何等的重要,而貝多芬卻偏偏失去了聽力。造化弄人,但他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他堅持著,堅持著,堅持著!終於,他在無聲的世界裡尋覓到了通往音樂殿堂的心靈之路,創作了一曲又一曲激動人心的樂曲……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免不了會碰到困難。意志懦弱的人往往被挫折和困苦所嚇倒,從此一落千丈;意志堅強的人,能夠從挫折和困苦中汲取人生的智慧,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面對生命歷程中遭遇的種種困難和挫折,乃至意想不到的毀滅性打擊,貝多芬選擇了勇敢面對,最終創造了令世人震驚的音樂奇蹟和生命奇蹟。

和頑強的永不言棄的貝多芬相比,我感到慚愧。作為一名國小生,我的學習條件相當好,能夠安心地坐在寬敞的教室裡學習,能夠經常向知識淵博的老師請教,生活無憂無慮、吃穿不愁。有時面對學習上的困難,我就會冒出退縮的念頭。這可不行!

和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貝多芬相比,我更感到慚愧!在家裡舉步為艱的情況下,小貝多芬毫無怨言,抽出時間給人當家庭教師,給母親治病,支撐整個家庭;當同樣貧困的李斯特向他求學時,他給予了最大的幫助,使李斯特最終成長為一代音樂天才。而我有空往往選擇看看電視,玩玩鬧鬧,有了零錢就去購小娃娃和工藝品。我很少為家庭考慮,沒有經常去主動幫助別人,唉!

和樂觀的摯愛音樂的貝多芬相比,我感到慚愧。記得剛剛學彈鋼琴時,遇到難彈的曲子我就會產生放棄的念頭。而貝多芬哪怕在飢餓中也沒有忘記對音樂的追求。他對音樂的摯愛深深感動了我!於是我開始學會靜下心來去彈奏曲子,每每產生畏難情緒的時候,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貝多芬失聰後依然醉心音樂創作的畫面。我堅持了下來,現在我不但會彈奏不少鋼琴曲了,而且也學會了欣賞音樂,走進了音樂的世界……

貝多芬用自己的行動為世人彈奏了一曲催人奮進的交響曲!小夥伴們,同齡人們,讓我們追隨貝多芬,在人生之旅中決不向困難低頭,決不向挫折彎腰,決不向命運屈服,彈奏出永不言棄的生命樂章!

讀《貝多芬傳》有感5

跟隨羅曼*羅蘭的腳步,懷著一顆高瞻的心去拜讀貝多芬的一生。我悄然合上書時,我猛然發現我們往往只被他創造的輝煌所吸引,對於貝多芬的細緻的一生,我們還是一知半解。

作為一個名人,貝多芬一直不被人瞭解,因此他從來都不能訴說自己的苦難。

貝多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一生都揹負著無數的壓力——社會輿論,家庭,健康。重重疊出。他生活在成功與苦難交織的世界中。由於不幸的耳聾,他很難與別人交流,當然他也不想與別人交流。他既高傲又孤僻,永遠的寂靜既使他安靜又使他煩躁。因此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音樂中去,年輕時,他是有多高的熱情,在他的作品透露著生命的新鮮與狂熱,似乎這就是他的語言。他似乎已經迎來了成功,然而接踵而來的卻是災難。更多的疾病,無窮無盡地折磨著他。儘管是這樣,他仍舊大膽放誕,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的感言,蔑視世俗。晚年的他一貧如洗,不斷舉辦音樂會帶來了聲譽卻沒有帶來金錢。就是這時他完成了歡樂頌的作曲。

羅曼羅蘭用一句話總結了貝多芬的一生:有痛苦換來歡樂。

當我們去傾聽貝多芬的.名曲時,你會看到一個真實的貝多芬展現在你的面前:他已經將自己精神和血肉熔進了音樂中。當我們聽到《第五交響曲》時,你會覺得裡面的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並抗擊著;也恰如《英雄交響曲》所傾訴的,貝多芬的一生就像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靜如水的早晨,但轉眼間就有巨大的陰影捲過,悲壯的雷吼,充滿可怕的靜默,黃昏降臨,雷雨經過醞釀,然後是沉重的雲蓄滿閃電

,夾帶著暴風雨。又突然,風狂驟雨之際,黑暗裂了縫白日的明媚又還給了大家。

貝多芬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他一直被捲入激情與哀傷的漩渦。在生命落幕時,他還幽默地說:“看啊,喜劇收場了。”

貝多芬的一生也正應了一句話:痛苦與歡樂是共存的。

讀《貝多芬傳》有感6

十分有幸,我讀了《貝多芬傳》,走進了貝多芬的音樂世界。貝多芬身世坎坷,相貌醜陋,一生窮困潦倒,遭受別人的嘲笑,但是他心中的音樂夢並沒有因此受到阻礙。他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用他驚人的毅力學會了用牙齒感受聲音,創作出令人驚奇的世界名曲。他的音樂夢在他的執著追求下因此開花結果。我深深地感受到心有多大,夢就有多大。

雖然我不是貝多芬那樣的音樂奇才,但是我和他一樣也有自己的音樂夢。我想和貝多芬一樣,奏出動聽的旋律。兩年前,我拜音樂老師高老師學習鋼琴。在高老師的.指點下,我的鋼琴水平在慢慢提高。每天練琴也很枯燥,我的手指都有些紅腫了,有些曲子練了很多遍,也不能流暢的彈出來。面對困難,我有些灰心喪氣。一次,我又遇到了這些難題,一次,兩次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這時,媽媽走過來安慰我,對我說:你不是最喜歡貝多芬嗎?你想想貝多芬是如何成功的我突然想到了貝多芬的那句話:我要用雙手扼住命運的咽喉。想到貝多芬遇到那麼大的挫折都沒有輕言放棄,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終獲成功,我才遇到這麼小小的困難就堅持不下去了嗎?我有指導我的老師,有關心我的爸爸媽媽,這點困難算什麼,我可比貝多芬幸運百倍、千萬倍

有人曾說: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有許多這樣的困難,如果你不解決它,它就會像一個彈簧一樣擠壓著你,但是隻要你有決心克服它,它自然就會失去力度。懂得了這些,我覺得自己渾身充滿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彈得曲目越來越難,所花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我有時會覺得這些困難如一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覺得自己的樂理知識太少太少,時間總不夠用。但我心中有一位音樂大師在召喚我,讓我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和貝多芬一樣成為大音樂家。

貝多芬的傳奇人生是多麼精彩,我也希望我的人生也變得璀璨起來。因為我相信:心有多大,夢就有多大。

讀《貝多芬傳》有感7

老師讓讀【貝多芬傳】,我在書店左翻翻,右翻翻,終於翻到了這本【名人傳】,其中有貝多芬傳、米開朗奇羅傳還有托爾斯泰傳,我買回家,一口氣看完了【貝多芬傳】。

貝多芬不到30歲時,耳朵就開始變聾了,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內臟也被劇烈的疼痛折磨,感情上也備受煎熬,可是他還是在這種環境下寫出了輝煌的作品,無論成功、經濟還是體質上的困難都無法使他放棄自己的事業。

從貝多芬身上,我體會到他面對困難時的勇敢,不退縮,回想自己的'所作所為,有點羞愧。有一回我在家寫作業,寫著寫著,我遇到一隻“攔路虎”,心想等爸爸回來給我講講在說吧。讀了【貝多芬傳】,我覺得我應該自己仔細的看幾遍題,不應該那麼輕易地放棄獨立思考。以後我要向貝多芬學習,遇到困難,毫不退縮。我相信勝利終會屬於我!

讀《貝多芬傳》有感8

現在想來,要感謝學校的讀書彙報,如果沒有這項安排,我應該至今都不會主動拿起《貝多芬傳》讀一讀。

讀完《貝多芬傳》心裡有著不平常的滋味。或許是因為我們只看到了他偉大的成就,卻沒有看到他艱苦的過程,我們只看到了他富裕的背景,卻忽略了他也曾拮据、貧窮,他也曾被人狠狠的甩開求助的手,無奈地選擇孤注一擲。

作家是怎樣煉成的,就是讀讀喜歡的書嗎?不是的,那是十年如一日的苦心研讀和畢生對夢想的不懈追求。正所謂: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貝多芬,你面對種種困難,為何從不曾言敗?

有一種人,生命中只有滂沱的大雨和苦澀的.笑,但卻執著的謳歌歡樂,我想一定是你吧!有一種人,雖然被傷害的創痕斑斑,卻一直在為他人祈禱祝福,無怨無悔的奉獻一生,我想一定是你吧!

讀了你,我才真正的懂了你。我多麼想學習你不言敗的堅強,不退縮的毅力,不為己的精神。

讀《貝多芬傳》有感9

悠遠空靈,使人陶醉。於是,貝多芬走進了我的生活……人不可貌相。當你翻開《名人傳》第一部分,一段生動細膩的外貌描寫開啟全文:他矮小粗壯,一副運動員的結實骨架。一張土紅色的寬臉龐……他額頭突起,寬大。

頭髮烏黑,極為濃密……雙眼閃爍著一種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它的人都為之震撼;但大多數的人會弄錯其細微差異。貝多芬沒有出色的外貌,但擁有更出色的才能,那顆堅持不懈心造就了他。出身只是幌子。貝多芬之父是個無才華而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女傭,系一廚師的女兒。

過於簡陋的'過去,並沒有泯滅了他拼搏奮鬥的信心,厄運湧來,一次次面對中他在成長。熱愛生活,嚮往未來。貝多芬是親近自然的人,多少名篇來源於自然,一點點積累著他的情感,抒寫著他的心聲,傳載著美好與樂觀。革命爆發了,它佔據了他的心,強熱的愛國情衝擊著這位偉大的音樂家,靈感由之而來。

幸運之神往往是丟三落四的。是啊,在事業上貝多芬是佼佼者,但他在情感上,像大多數的名人一樣,是失敗者。他對他的兄弟去世留下的兒子傾注了大量心血,給他的信明確體現出:我親愛的兒子!——什麼也別說了,——到我的懷中來吧,你將聽不到一句惡言惡語……即使不是親兒子,貝多芬仍懷著父親對兒子的心,可惜的是這位侄子的所作所為不配得到他的信賴。侄子卻說出這麼一句話:我變得更壞了,因為我伯父要我上進。

而在貝多芬臨死前,被伯父疼愛的侄子始終沒有在其身邊。風吹浪漲,遭遇變故。據眾人所知,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不幸是失聰——二十多歲金子般的年齡,也是音樂事業的重要階段,他,竟然失聰了。起初他並未放心上,後來情況變糟了,敏感倔強的貝多芬,徹底負傷。

他有很久不敢見人,恐懼、無助、苦悶……都向他襲來,怎麼辦?我的命運如此了嗎?不,我決不認命。貝多芬在孤獨時學會坦然、堅強。貝多芬是一時代代表之一,他的人生路又何嘗不是最有力的音符,最真實的音樂。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輝煌的背後是痛苦,是掙扎吧!

讀《貝多芬傳》有感10

水,普普通通,唾手可得。我每天都在和水打交道:早上起床喝一杯,上學之前帶一杯,放學回家喝一杯,下午上學再帶一杯,晚上回來又要喝水。可以說,水是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的生命之源。可在這以前,我並不這樣認為。雖是常常喝水、用水,但並沒有感到它的珍貴。

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我剛放學,回家把書包往床上一扔,把汗淋淋的髒衣服往沙發上一脫,闖進衛生間衝了個澡,換了衣服,喝了滿滿一大杯涼開水,就拿起射水槍,急急忙忙地向門外衝去。剛下樓梯,就碰上了剛剛下班的爸爸。爸爸問我:“這麼急急忙忙要到哪兒去?”我支支吾吾地說:“去和朋友打水仗。”爸爸生氣地說:“這麼大了,還玩這麼幼稚的遊戲!”我說:“那又有什麼?我們又不是幹什麼壞事!”爸爸說:“你先回家看看,保準浴室的`水龍頭又沒關。”我一伸舌頭,急忙回家,一看,水龍頭果然沒關。我關好水龍頭,正要出門,爸爸說:“你先別走,我看得給你好好上堂課了。”我極不情願的坐在爸爸的面前,給他倒了一杯水,等待著他的“教訓”。

爸爸給我講的是一個關於水的故事:一次,三個地質隊員乘坐一輛越野車在沙漠中勘查,一連好多日過去了,他們發現汽車的水箱裡沒有了水。汽車沒有水就不能前行。他們把車上所剩不多的水全部倒進水箱。沒走多遠,水箱又沒水了。沒辦法,為了能儘快走出沙漠,他們把每人水壺裡僅剩的一點救命水又都倒了進去。可沒走多遠,水箱又幹了。無奈,他們把三個人的小便收集起來,倒進水箱。可沒有水喝,哪裡來的小便?汽車拋錨了。後來,當地質隊派人找到他們時,他們全部犧牲了。犧牲時,他們個個嘴脣乾裂,嘴巴張得大大的,好像在不停地說:“水,水,水……”。從他們留下的遺書中,得知他們是因乾渴而死。而汽車的水箱有一個小洞。

聽完這個故事,我好久沒有說話。我從爸爸那嚴肅的臉上,知道了他要告訴我的是什麼。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懂得了水的珍貴,懂得了再多的水也經不住那個漏水的小洞,何況,我們的水資源是十分有限的。我們人類不能自斷水源、自絕後路,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也是為了我們自己。我為我能擁有這珍貴的生命之水而感到幸福!

……

讀《貝多芬傳》有感11

讀完了《貝多芬傳》後,我敬佩著這個創作出諸多膾炙人口作品的音樂大家,給予了世人無窮的音樂藝術享受,自己卻孤獨一生的音樂大師貝多芬。我為貝多芬一生的痛苦而感到傷心。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到貝多芬最幸福的事情是他的音樂給窮人帶來了歡樂、甜蜜,帶來了歡笑。

貝多芬出生在德國一個平民家庭,父親管教嚴厲,由於他自己的天賦和後天的勤奮,貝多芬從8歲起就登臺演出;11歲時,他加入了戲院樂隊;13歲時,他被任命為宮廷劇場首席小提琴師。成年以後,貝多芬名氣已經傳遍全國。然而,厄運突然從天降臨,他的雙耳失聰了。但堅強的貝多芬扛住了,最終戰勝了一切厄運。

貝多芬一生是痛苦的,但他又是幸福的。他所寫的交響曲流傳至今,膾炙人口。而他的名字,也在世界音樂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反觀於我,生活的這麼幸福,不用出去賺錢就有吃有喝。他小時候不願練琴,可是因為父親的嚴厲管教,不得不彈,其中的.艱苦可想而知,但他堅持了下來並最終站到了世界音樂的巔峰;而我是自願學琴的,沒有人逼我。我在想,如果我不堅持彈琴的話,最終將一無所獲。我在心裡默默的說,我要學習貝多芬那種不怕吃苦的精神。

貝多芬以自己的經歷證明了堅強的意志是多麼重要,人只有具有堅強的意志,才能經受住厄運的打擊,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我的音樂應當為窮人造福,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應該多麼幸福!”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

讀《貝多芬傳》有感12

《貝多芬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名人傳》中的一部傳記。它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部傳記中,羅曼??羅蘭著力刻畫了貝多芬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從貝多芬身上,我們能學到了許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裡,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一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告訴我們一些道理:只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同時,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上述就是我們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貝多芬傳讀書心得。

讀《貝多芬傳》有感13

貝多芬,一個聞名中外的英雄、音樂家,他是世界民族的脊樑。他用一種堅忍和力量激勵著人們前進。雖然世界不給他歡樂,但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貝多芬的童年充滿艱辛,缺少家庭溫暖,生活於他就是一場悲壯的戰鬥。憂鬱症、耳聾症等病痛纏身的他善良、自信、剛強,不甘心在磨難面前屈服。他原諒、寬恕忤逆、虛偽、喪盡天良的侄子;他無視浮誇的社會風氣和庸俗的聽眾,只專注於偉大的創作;他即使身處悲哀的深淵,也仍然謳歌“歡樂”,創作喚醒人類的鉅作。貝多芬向命運抗爭,他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一個堅定、剛強、自信、善良、偉大的音樂家在世人面前展露無遺。

貝多芬生於德國波恩。貪得無厭的酒徒父親總希望貝多芬像當年莫扎特一樣成為馳名於歐洲的神童,到處演出給家裡掙錢。對於一個酷愛藝術的少年來說,過早挑起生活的重擔,為生計奔波而苦惱,貝多芬的內心無疑是淒涼的。但他與兒時的友伴埃萊奧諾爾之間朦朧的.情感也為這位懵懂少年留下了唯一溫馨的記憶。

貝多芬身材矮胖,紅磚色的寬大臉龐。在這生硬倨傲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十分善良的心。他會為了經濟困難的朋友努力伏案工作來幫他脫離困境。他還曾經說過:“我的藝術應該造福於窮人。”他所創作的樂曲深深地表達了他摯愛共和和自由,盼望全人類幸福。在當今現實社會道德滑坡、世風日下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學習貝多芬這種善良的品質,讓善良傳遞下去,讓溫暖瀰漫於世人之間。

在愛情、精神和金錢等悲劇的刺激下,貝多芬將自己的思想、天才全都融入了他的樂曲中。貝多芬無畏於強權,他用樂曲強烈表達他對人生、社會的不滿,他用樂曲鼓勵人類,造福人類,把他們從迷夢中喚醒,斥責他們的怯懦。以音樂作為自己造福人類的工具,正是從這意義上講,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偉大的貝多芬,他不止是音樂家中的翹楚,他更是現代藝術最英勇的一股力量,他是受苦而不屈的人們最偉大、最優秀的朋友。在人生中,當我們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與磨難時,就應像貝多芬一樣,用強忍的悲聲唱起讚歌,在意志與信念的海洋中浸潤一下,不屈不撓,勇敢地與之做抗爭。我們還要無畏黑暗的惡勢力,勇敢地與道德淪喪的醜惡現象作鬥爭。讓我們學習貝多芬偉大的情操與精神境界吧,創造出一個像貝多芬所期望的和平安詳自由的世界吧!

貝多芬,這樣一個窮困潦倒、殘廢而孤獨、生而痛苦、世界從未給予他歡樂的人,卻創造了歡樂奉獻給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難鍛造快樂。他以一句充滿豪情的話概括了他的一生,這句話今天已成了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銘:“惟其痛苦,才有歡樂。”

讀《貝多芬傳》有感14

作文它們見到了我們,熱情的與我們打招呼,可唯一不足的是,這兒沒有樹,只有大街小巷!那一匹匹馬,就像活了似的,不停的奔跑著,追逐著。他們也在爭先恐後的飛到北京看2008年奧運呢。可是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對她的看法,化解了我們心中的冰?還好,老媽沒再追問下去。

他和其他人的溝通只能靠筆談。到了1822年,貝多芬主動要求指揮《費德里奧》,可彩排時他顯然已聽不見舞臺上的歌唱聲了。他指揮的`速度大大減慢,而演員則徑自向前趕,然後便是一陣大亂。貝多芬迷惑不安,當他知道自己無法指揮後一口氣跑回了家,難過不已,竟像一個孩子一樣哭了起來。他的內心受到了打擊。晚飯後他哀求朋友陪他去看耳科醫生,“他至死也抹不掉11月這天可怕的一幕留給他的可怕印象”。

可兩年後,他戰勝了困難,又一次指揮了《合唱交響樂》。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當演出結束後,臺下掌聲雷動,貝多芬卻一點也聽不見。直到一個女演員拉起他的手,請他轉過身來面對觀眾時,他突然看見所有人都揮動帽子向他致敬,全場起立,這才明白過來。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憑藉這種超人的毅力克服了耳聾的困難,屹立於世界音樂之林。一個耳聾的人都能成為最偉大的音樂家,我們為什麼不能借鑑這種精神,克服學習中的種種困難呢?畢竟比起貝多芬來,我們的困難就顯得太微不足道了。

我要學會貝多芬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努力面對生命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讀《貝多芬傳》有感15

一頭銀白色的、微卷的頭髮,一個裝滿音符的大腦,加上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構成了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沉著的面孔。一手握著一本樂譜草稿,一手拿著一支鉛筆,加上筆挺的腰板,構成了貝多芬譜曲的樣子。無論是他的音樂,還是他的身世,都值得讓人敬仰,讓人抬頭仰望他,這位偉大的、才華橫溢的樂壇大師。

“噹噹噹當!”這四個標誌性的音符衝撞著我的耳膜。這四個有力的音符作為《命運交響曲》的開始,深深地銘刻在世界上每一個敬仰貝多芬的人的腦海裡。這代表了貝多芬對生命、對人生、對靈魂的認識和理解。他的一生,一直與苦難的命運搏鬥——先有個不幸的童年,再是耳聾,緊接著接連患病,卻從不向命運低頭。

命運,在大多數人看來就是運氣,或是上帝已經安排好的生活,即使遇到倒黴的事也是命中註定的。但貝多芬不曾如此。他的曲子大多數都是在他耳聾之後譜寫的,卻始終帶著明朗的色彩。《命運交響曲》就是一首以雄壯為主旋律,以堅強、向上、快樂為伴奏的交響樂。重音以鋼琴為主,輕音以小號、提琴為主,讓聆聽者懷著對生命的崇敬之情,感到熱血沸騰。若貝多芬當年屈服於自己的.命運,那怎麼能創作出如此經典的樂曲呢?一個人沒有堅定的意志,沒有對生命的無限熱愛,又怎能成為有用的人呢?這難道要怪罪上帝給自己如此糟糕的命運嗎?

貝多芬也有他柔情的一面。像他創作的《獻給愛麗絲》,就是在他戀愛時寫成的。高音與低音的結合,長音與短音的結合,吹奏、拉弦和彈奏的樂器融合在一起,織出瞭如此優美的旋律。又如《第九交響曲》的《歡樂頌》,就是由鋼琴演奏,提琴、小號、笛子、單簧管、雙簧管伴奏的金曲。他以平凡的曲調,加上席勒的詩歌,創作出了動人的旋律。也許音樂的美妙就在此處,最普通的音符能創作出最動聽的歌曲。能夠創作出這種幾乎是天籟之音的樂曲的人,總是那些擁有博大胸懷的、感激上帝賜予他生命的人。

真正能經受住歲月和時間的考驗與消融的,永遠是那些金曲——樂壇大師們的創作。貝多芬的交響曲永垂不朽,就是因為這一點。在他的墳墓旁有一座雕塑,周圍有九個小天使,象徵著一到九部交響曲。

貝多芬和他的音樂是一股力,促使我前進、向上,讓我能正視生命中的驚濤駭浪。感謝上帝,使我擁有著生命,把握著自己的命運。

合上書,回想書中的照片,貝多芬的手,顯得那麼粗獷有力,手指上的繭清晰可見。那是藝術家的手,透出了一種特殊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