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弟子規》的讀後感

讀後感2.37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弟子規》的讀後感

《弟子規》的讀後感1

弟子規是我們國家流傳的家庭教育的經典文字,現在也是我用來教育孩子,和孩子共同學習的一個很好的用書,這天我再帶著他朗誦時,也是心有感觸,讀後感到即使是我們已為人父母,弟子規中的一些道理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還是有所幫助的,如是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這一句,結合著這些年的人生經歷,發現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下面談下我的讀後感。

是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的大致意思是如果有朋友或別人找你幫忙,當感覺事情自己並不好把控的時候,最好不要輕易的給人許下承諾,一旦許下承諾,在無法完成的'時候,自己便陷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

讀後感到真的應該佩服古人的為人處世的哲學和智慧,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很熱心的,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恨不得為朋友和親人兩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但是有時候我們往往忘記了對待一些事情應該量力而為,也要遵循原則,比如上大學時你的英語成績很好,一個很好的同學想讓他幫你考四級,這就是需要我認真考慮的事情,因為第一這種事情違反原則,第二你也不一定確保幫人考過,如果這時你猶豫的答應了,那麼以後的事情會更難處理,假如你臨陣退縮,那麼就對不起朋友,你若硬著頭皮去考,卻又有被抓住的危險,從而帶來更嚴重的後果,所以,遇到一些別人求助的事情時,還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想想清楚再說吧,免得自己造難。這就是我的讀後感.

《弟子規》的讀後感2

今天的天氣很睛朗,我在陽臺上一邊晒著太陽一邊看爸爸新給我買的《弟子規》,而媽媽則在一旁晒著衣服。

突然,媽媽說道:“思思,晒衣架不夠用了,快去衣櫃裡幫我再拿幾個去,快點。”可是當時我正讀得著迷呢,只是隨便應了媽媽一句:“等一會兒,我馬上就去”。可是我已經陷入了書海里無法自拔了,漸漸地忘了媽媽的吩咐,又埋頭看起書來。媽媽在陽臺上已經等得不耐煩了,於是她便自己去拿了,還說我:“你這個孩子,叫你去拿東西,你怎麼卻在這裡看起書來了呢,真是的!”當時,我並沒有記在心裡,只是左耳進,右耳出,呵呵笑著繼續看起了《弟子規》。當我讀到書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話的時候,忽然想起了剛才的事。唉,我真不應該不理會媽媽的吩咐,只顧自己看書呀!

接著,我又看到了這句話下面的一個故事,講的是荀灌搬兵救父,荀灌是一個13歲的女孩,他父親的軍隊被杜曾所率的軍隊包圍了。父親寫了一封信,向自己的.老朋友求救,可是沒人敢出去送信,因為外面太危險了!可是就在這時,他13歲的女兒荀灌勇敢地站了出來,併成功把信送了出去,搬來救兵,嚇退了敵軍。讀了這個故事,我的內心被震撼了,荀灌冒著生命危險去襄城報信,而我卻連這麼一件小小的事也不肯做。我感到很羞愧,於是趕緊去向媽媽說對不起。媽媽卻說:“沒事,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下次不要再這樣就行了。”

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正是《弟子規》引領著我的學習,是《弟子規》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是《弟子規》引領著我前進!

《弟子規》的讀後感3

《弟子規》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本夢雪教材,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有一個青年,剛剛年滿18歲,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當記者採訪這個青年趙某時,他後悔地說:“我要是早點知道‘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這句話,就不會觸碰道德底線,走上犯罪的道路了。”

他的朋友馬某是把他引上犯罪道路的人。一天,趙某和朋友馬某一起吃飯、喝酒,馬某急需用錢,酒醉後想到了盜竊,於是問趙某是否可以一起去,酒醉的趙某竟然糊塗的.答應了。

他倆來到一條街道,發現了一輛車沒有鎖好車門,車裡有一個錢包。於是馬某拉開車門,叫趙某進車盜竊。當趙某的手觸碰到錢包的那一刻,他突然覺醒了: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觸碰了法律,觸碰了道德底線,可是他已經無路可退了。

趙某忐忑不安地回到家,他十分害怕被警察抓住,他在不安中度過了對他來說像是一世紀一樣漫長的48個小時,48小時後,他被警方送進了派出所。

被盜事主在發現被盜後迅速報了案,警方通過調取了監控錄影找到了趙某和馬某,兩人最終落入法網。

馬某因為一時貪念進了監獄,而趙某,則因為一時糊塗進了監獄。如果兩人都能認真考慮一下,也不會犯罪了。這就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它告誡我:千萬不能像趙某一樣,輕易答應去做不好的事。

《弟子規》的讀後感4

正如蘇格拉底所說:金錢並不能帶來美德,美德卻可以給人帶來金錢。說出了美德在人一生當中的重要性。盧梭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還有人說:誠實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財富。說明了美德、感恩、誠實是我們國小生必須具備的幾種品質,而講述這幾種品質的書,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國學經典——《弟子規》。

《弟子規》中的《入則孝》詳細講述了我們在與父母相處時應該做到:做事不遲緩,拖延偷懶;要聽從父母的教誨、責備;照料父母要盡我所能。對待父母要誠實守信;父母有錯誤要勸說;父母生病要一直照看著。而我們在生活中不僅為父母做事偷懶,不幫助父母做事,還在父母教誨我們時心裡不舒服,父母生病不管不問卻只顧自己玩,一點都沒有做到《弟子規》中的要求。生活中我們應該儘快改掉這樣的毛病,不然就是不孝了。

誠實守信在《弟子規》中的《信》裡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告訴了我們在與別人相處時要誠實守信,不胡言亂語,不說尖酸刻薄、下流骯髒的話;做錯了事就要承認錯誤,若是逃避那就是錯上加錯了。可我身邊有的人就說一些骯髒下流的話,做錯了事情就逃避責任,從不主動承認錯誤。希望他們讀一讀,及時改正自己的行為。

《弟子規》是一本可以使人獲得高尚道德修養的書,希望大家記住裡面的: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生活中按照《弟子規》中的要求去做,規範自己的言行,培養自己高尚的品格,傳承中國經典文化!

《弟子規》的讀後感5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裡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的讀後感6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再一次讀弟子規的書,使我更加深一步瞭解了《弟子規》的意思。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這本書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怎麼和別人相處,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

比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樣我們的父母才會從心裡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我已經大概瞭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還不行,我還要努力的去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的讀後感7

暑假裡,我詳細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是一本很適合兒童啟蒙的書籍。今日之下,大家多不注重生活禮儀,時常粗言暴行相向,我想每個人讀了這本書,都會有深刻的反省吧!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意思是:我們借別人東西,用完了或是約定的時間到了,就應歸還。以後再有急用,即使向他求援,他也不肯借給我了。

這令我想起在三年級的暑假裡,我經常到鄰居家裡玩。有一次,她買了一個小熊玩偶,我一看,呀!還真漂亮!我目不轉睛地打量著它,黑葡萄般的眼睛,小巧的鼻子,還有月亮彎似的嘴巴,再配上淡淡的.橙色的毛色,真是可愛極了!我心想:要不讓她借我幾天,回去讓妹妹看看,她肯定會喜歡的!於是,我對她說;“你的小熊玩偶能不能借我二天?”她猶豫了一會兒,說:“好吧,你過二天再還給我。”於是,她把那小熊遞給了我。我把它帶回去後,妹妹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個小熊,整天陪著它玩遊戲,還定時餵它“吃飯、洗澡、哄它睡覺”呢!媽媽誇我真懂事,我樂得像吃了開心果似的,在這二天裡,妹妹也不會吵鬧。到了還小熊的時間了,我向妹妹要,可她卻不肯,我只好讓她再玩多一天,希望朋友不會介意。第二天,朋友親自來我家向我要小熊,我只能把妹妹手中的小熊搶走,還給她之後,她馬上就走了。然後,妹妹每天都吵著要那個小熊,媽媽又罵我說我沒有帶好妹妹,我只有試著再向鄰居借小熊,但是,不管我怎麼求她都借不到這個小熊了。

讀了《弟子規》後,我後悔極了,我從中體會到借了別人的東西就要及時還,不然別人以後也不會相信你了,即使沒及時也要提前向別人解釋清楚才行。

《弟子規》的讀後感8

《弟子規》對我的幫忙很大很大,今後我必須把他背的熟熟的,作為我以後行為的`量尺,相信在這個好朋友的監督下,在我自我的努力下,我必須會成為一個十分優秀的國小生!

成功要不斷積累——讀"孟母斷機"有感瀋陽市南京十校二年一班郭萬達指導教師姜崇豔

這天,我背了《弟子規》中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具體意思是:父母的教誨,必須要恭恭敬敬地聽;如果父母責備你,必須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理解。"孟母斷機"是關於這四句話來源的故事:孟子小的時候讀了一些很深奧的書。有一天,他讀書厭倦了,就跑回家裡。這時孟母看見了他,立刻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了地上。母親說:"織布要一寸寸地織,才能織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實際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一樣意讓我補習英語,但是我還是堅持學了。因為我想:成功源於不斷積累。只有學習的外語知識多,接觸外語知識的面廣,我才會比別人積累更多的東西,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還有很多例子,在那裡就不一一道來了。

透過讀這個典故,我悟出了一條道理:成功=1+1……+1!

《弟子規》的讀後感9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為在此刻禮貌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貼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能夠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日能夠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為何來,能夠說是茫然無知。

"弟子規"有很多塊:"入則孝、謹、信、泛愛眾、親仁、有餘力"在看完弟子規的.時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善了。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長者沒坐下吃飯,我們應當等著大人們吃飯。

還有,我們都明白,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此刻社會它的動亂,我們能夠說源於家庭不健全。如果說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當要從我們的學習中著手,而我們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

你明白嗎?在古時候,他們十分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瞭解應當如何把兒童教好。為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為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汙染,他們很純潔。如果你惡他就惡,你善,他就善。

《弟子規》的讀後感10

晚上,伴隨著涼風,我打開了《弟子規》,映入眼簾的是如果衣服,如果飲食,不如人,不要生親戚。這樣的話。仔細看下面的註釋,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思:至於外表和衣服,或者飲食不如別人,不用擔心自卑。突然想起了君子憂道不憂貧這句老話。

躺在床上,思緒隨著涼風飛啊飛,飛到西晉這個時期,我年輕時看到阮咸。雖然他家不富裕,但他的食物和衣服也很普通。但他在富人面前卻很平靜,一點也不自卑。6月6日,每個人都把衣服帶到陽光下晒太陽。阮咸也不例外。根據當時的習俗,他還把衣服晾乾。當他看到阮咸在路上晾乾舊衣服時,他來看他。但阮咸一點也不在乎。他認為財富不是可以誇耀的資本,貧窮也不是恥辱。人活著有尊嚴的關鍵在於他的美德和知識。

思緒不再飛翔,回到了現在的生活。我在幼兒園門口看到一個小女孩告訴同伴,送她上學的父親是他們的`司機!可笑可悲的背後是深刻的思考:我們的社會怎麼了?我們的孩子怎麼了?注重物質奢糜和攀比,讓純真的孩子到此為止!想象一下,如果我們都按照現在的趨勢發展,我們的子孫後代在10年、20年甚至100年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到時候吃穿的怎樣?無數的問號在我腦海中迴盪,久久不能散去……

多虧了這本《弟子規》,他提醒我們,他喚醒了我們,他告訴了我們生活的真相,我們將如何做好生活,過上有意義和有價值的生活……

《弟子規》的讀後感11

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曾經對電腦遊戲十分著迷,只要一碰到滑鼠,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遊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為此,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為,我感到非常的汗顏,做人是應該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麼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為的不足,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著自己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通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的讀後感12

《弟子規》這本書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但最近仔細閱讀後,我真這本書的意義。《弟子規》是中國很久以前的啟蒙教科書,據說是清朝李玉秀所在。它主要記錄了古代聖人對學生的指導。仔細閱讀這本書,不僅讓我們體驗祖先的智慧,而且教我們如何孝順長輩,如何禮貌,如何與人打交道等等。

讀完《弟子規》後,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是:父母呼,應該不慢,父母的生命,行不懶。意思是:父母要及時同意,不能慢慢吞嚥。父母應該立即解釋你做了什麼,不要拖延或拒絕懶惰。讀完這句話,我想起了自己。平時奶奶讓我洗澡,我總是用等一會兒敷衍奶奶。等了一會兒,奶奶又給我打電話,但我可能被好看的電視節目所吸引,或者說等一會兒。等了很久,奶奶經常關掉電視,然後拉我洗澡。我知道我的習慣不好。通過學習弟子規,我將來必須擺脫這個壞習慣。

《弟子規》中還有一句話兄道友,兄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對我很有啟發。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重,要和睦。如果他們不和諧,他們的父母會為你擔心。如果他們和孝順父母。因此,我們必須與兄弟姐妹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就會從心底為我們感到快樂,我們就會更快樂。有一次,我姐姐來我家做客,但我為一件小事和姐姐吵架。我的父母責怪我不懂事,不應該關心我的妹妹。我應該讓我妹妹去。我不明白。我認為我的父母在保護我的.妹妹。現在我真的為當時的想法感到羞愧。

《弟子規》讓我知道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我不能只知道,我必須學會去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有幫助,我會一直用這本書來激勵自己。

《弟子規》的讀後感13

弟子規是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它備受古今中外學者的推崇,內涵廣傅精深,很值得一學。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從接人待事方面給我們以指導。兒童對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張白紙,以後怎樣定,起筆很重要。在那裡,弟子規也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於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當然《弟子規》對於我們國小生來說對它的資料和文字的理解具有必須的難度。可是“書讀千遍,其意自見”經過教師、家長的指導,再加上自身不斷的背誦,不斷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讀水平、記憶力、行為品德等多有較大的提高。

我讀完弟子規後,覺得自我受益不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愛,什麼叫孝,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寬容,什麼叫友誼。回想以前媽媽關心我,教導我的情景;同學們幫忙我,鼓勵我的情景;教師輔導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陣激動。是啊!他們對我多好!我以後,不,我此刻就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比如每一天幫媽媽多做一些家務,考出好成績來回報教師,同學有困難熱心幫忙……總之,我要善待他人,與他們和睦相處,自我的心境也就好多了。同時,我也要時刻地提醒自我,善待每一位同學,尊敬每一位教師,孝順自我的父母,遇事要多為他人著想,讓我們用自我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們的成績會蒸蒸日上的。

《弟子規》的讀後感14

我們聊到了很晚,這時,有人把電開了,不過,我們都很累,睡了!400字作文要是早晨霧大,站在陽臺上,不但不見湖水,連蘇堤也消失在濃霧中,茂密的綠樹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父親,如果你還在世,我該是多麼幸福啊。我等得不耐煩了:“快點墊報紙呀?晚上,哥哥早早的吃完飯去偷青瓜皮了,我們7點鐘才吃完。

我們應該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或許現在的兒女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說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但我們可以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該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願意為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 ,應該恭敬地聽而不可以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裡;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並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傷心。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麼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為雙親溫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

百事孝為先,這是先人告訴我們的,所以我們應繼承這種優良的傳統!

《弟子規》的讀後感15

學校終於放暑假了,爸爸媽媽都忙於上班,他們都沒時間管我,爺爺又怕我還要管妹妹,白天在家裡我就是大爺,前幾天我不是玩遊戲就是看電視,作業都是馬馬虎虎地做。幾天後媽媽檢查我的作業發現字比以前寫得差很多,卷面上髒,塗改很多,媽媽批評我,我還很不服氣地與媽媽吵了起來,媽媽狠狠地把我教訓了一頓,看到我的表現媽媽要求我把《弟子規》再讀一遍,每天要求3頁背誦和把意思講給父母聽。

從那天開始我每天都要讀,讀著讀著,我的作業正確率越來越高,字又開始寫得整齊,與爺爺妹妹的爭吵減少了,通過再次閱讀《弟子規》,那些漸漸忘記了的習慣和要求又回來了,這本書裡有一句話“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它的意思這本書是我們的日常行為規範,是根據孔子的教誨編寫成的,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與兄弟姐妹友愛,其次就是說話講信用。我們小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要聽父母和長輩的`話,注意安全,認認真真地完成作業,讓父母不操心,安心地工作。裡面講了很多小故事,我每天都會講出來,雖然還有很多意思我不明白,但是我知道長大了會慢慢明白的,只要按書上講的做,在家、出外、待人、交流和學習上規範自己,慢慢地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一點點地改,從小事做起,從小時候就按規範做,有了好的習慣還怕學習搞不好。

這本書真的好,我們小朋友們只要按《弟子規》上講的規範去做,去理解他們的意思,我們就會成為一個對父母有用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