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心得8篇

讀後感2.4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心得8篇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心得1

讀了《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深有感觸,作為教師我也每天接受著全班孩子母親的這殷殷希望和疑慮,教師的工作是繁瑣的,是不被人理解的,是辛苦的,但也是偉大的我們每天面對的是天真、單純的孩子,我們是它們離開父母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思想、言行都將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雖然我兢兢業業,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著班裡的每一個孩子,盡心盡力地照顧好孩子們,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但僅有這些夠嗎?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要完成這一根本任務,離不開教育教學思想。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是對教育教學有認識、有獨創見解並能自成體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會思考的教師。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人因思想而偉大。”的確,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參天的巨樹,也需要無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權利。不必苛求自己成為思想家,但至少你應該是一個獨立思者。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應該“情”“心”“志”俱全。“情”者,能為人師表,愛崗敬業。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保護學生的權利和權益,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取得的成績和進步,都能感到高興,感到自豪。“心”者,做教育的有心人。別人發現不到的問題,你能發現;別人解決不了的困難,你能解決;別人不樂意做的事情,你樂意去做。

育人之事,沒有鉅細,點點滴滴都潛移默化,最需要心到和心細。心到,事則易;心細,事則成。教育的經驗和智慧就從心到和心細中來。“志”者,“勇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敢於迎接挑戰,敢於成名成家,但不滿足於成績,不沉溺於榮譽。能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嘲諷,頂得住挫折,堅信“有志者事竟成”。情、心、志俱到,思維便靈敏,境界便高遠,情感便豐富,思想便成熟!思想是什麼,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特有的觀念。一個好教師,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不僅自己有思想,而且他的思想要對他所帶的孩子產生良好的影響。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心得2

前幾天拜讀了肖川的《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書,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讀後感觸頗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閱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閱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

反之,沒有博覽群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閱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於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說,閱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為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展,使自己逐步向創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麼語言,背後都蘊藏著一種思想底蘊,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

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薰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薰陶學生學習、薰陶學生做人。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這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心得3

閒瑕時光,捧起這本“珍藏”,所謂“珍藏”是因為這本書買回來放在書架上的已是半年有餘,卻一直沒有碰及,趁著寒假假期,趕緊尋出來品味一番。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書系肖川主編收集了一系列中今中外教育大家的文章於一體,歸集了一個完整的精神大餐供做為教師的我們汲取養分。序言《乘著思想的翅膀》提及一位母親在目送自己孩子去上學後,向學校、向教師、向社會、向歷史,說出的一句發自內心的問話:“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當我讀到這裡,似乎看到了這位母親的眼神,滿懷希望,卻又充滿疑慮,這眼神追問我們每一位肩負教育重任的教師。我能理解這位母親的期望更能體諒這位母親的疑慮,因為在現實的教育生活裡,的的確確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讓人產生種種疑慮。在今天,我國中國小教師普遍缺少一種文化精神、文化眼光,缺少一種自覺的價值追求,缺少一種堅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概括言之就是缺少一種“思想”,怎樣成為一名有思想的教師?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思想?相信每一位老師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周國平先生的《快樂工作的能力》,周先生說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快樂是人人都想要的東西。工作本身並不快樂,快樂只在工作之外。在這個節奏飛快、充滿競爭和壓力的.年代,似乎快樂也成為一件不容易的事,而快樂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人們為了工作、生活奔波忙碌,快樂成了一種缺乏的能力,怎不遺憾?周先生文中分析到學校裡培養孩子快樂地學習能力就是為了日後快樂工作打基礎,然而如今的學校功利性太明顯,所有的孩子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早已忘卻快樂為何物,“快樂學習”變成了紙上談兵,一個學生倘若在學校裡從未曾體驗過學習獲得的快樂,在走出學校之後,怎麼可能向工作要求這份快樂呢?

認真讀完《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書,我明白了要成為一名有思想的教師必須明白“廣泛閱讀、仔細咀嚼”是教師成長的必要條件;“深入探索、自覺反思”是教師自身成長的主要途徑。只有做到這些,即使在當今這個極為功利化的教育中,對待每一個學生也會像龍應臺女士一樣,用堅定而又滿懷信念的目光去迴應每一位母親那充滿疑慮的眼神!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心得4

最近讀了《賞識你的學生》一書,讀後感受頗多。全書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詮釋了“期待效應”試驗、“需要層次”理論、“多元智慧理論”等教育理論知識,闡釋了實施“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過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師要善待每一個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讓人人都享受一份關愛

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溫馨的環境,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因為教師偶爾也會有背離道德的言行。學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關愛。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主發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應該得到發展,不管是優秀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利的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因此,當教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學生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鼓舞他向著成功之路大踏步前進。而要讓教師擁有“賞識”這一法寶,根本就是要激發起教師的愛,讓教師出於愛來工作,而不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為。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理解、接受、運用“賞識”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

二、讓人人都享有一次機會

“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的課程理念。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而發展潛能的金鑰匙就是自信心。學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過程中,尤其是後進生特別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的力量大於批評和處分的力量。學生在校接受教師的表揚和讚揚中,他會自覺地放大自己的優點,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變得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讚揚。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必須首先認識到學生的才能,然後再予以重視和讚揚,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並非“拉到籃裡就是菜”,胡亂指著學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讚揚、誇獎之能事,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鑽研、深入的學習,掌握賞識這一有效手段,並在適當的時機、合適的場合發揮其的作用。

三、賞識不是萬能的,但可以接近萬能。

《賞識你的學生》中無數的成功者的經歷都告訴我們:外因並不是決定因素,內因才決定了事物的最終走向。學生的成長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只有調動和依靠學生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對他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恰恰相反:糟糕透了。從母親的'“賞識”聲中,他得到了愛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後靈感和創作的源泉;從父親的批評聲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於是不時提醒自己“小心、注意、總結、提高”。在這兩種力量的鼓勵下,他終於成為一個的作家。通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認識到,賞識是很多促進學生成長的催化劑中的極為有效的一種,它能夠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從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為可能。

很多時候,我們怨天尤人,埋怨學生不夠聰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報,靜下心來,想想平日裡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盡惹我生氣的寶貝,原來也都有可愛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有時匆忙的步履,泥濘的心情遮掩了我們的雙眼;繁瑣的工作,忙亂的頭緒,鈍化了我們的敏銳;成績的鐐銬,升學的壓力擾亂了我們的心智,所以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的缺點,而忽略了那一雙雙天真的眼睛,那一顆顆純潔的心靈。他們需要老師的關心和認可,需要老師的呵護和鼓勵,即使因為無心犯了錯誤,也需要我們的老師溫和地指出,他們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指責,是真誠而不是偽善。他們是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盡情地沐浴陽光,吸吮雨露,需要風雪的磨練,鮮花的簇擁。他們是最為敏感的一個群體,能準確地識別老師對他們的幫助是出於關愛還是僅僅是功利的表現。所以教育應該是牽手,是澄明,是溫情,是質樸,是師生間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學會賞識你的學生,先學會從心底去愛他們。

賞識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理解學生、相信學生,不斷地鼓勵表揚他們,我想我們也一定會得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這樣的話:“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無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人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不同,都不會拒絕別人的讚揚,來自別人的讚揚或獎勵,都會令被表揚者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那麼學生也一定會朝著你引導的方向前進的。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心得5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完後,感慨頗多。有在講關於自我修養,關於教師的責任和使命,關於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方面的。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沒有教育教學理念,教師就不能完成這一基本任務。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是要有教育教學的知識,有獨到的見解,能夠形成自己的體系,即善於思考的教師。

讀了肖川主編的《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書後,我覺得思考是人的靈魂,是生命的本質。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應該多思考。

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既要有“情”,有“心”和“志”。“情”能為人師表,愛崗敬業。

始終關注學生的成長,保護學生的權益,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成績和進步感到高興和自豪。

“心”,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的教育。你可以發現別人無法發現的問題;你能解決別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教育,沒有大小,一點一滴都是不知不覺的,最需要的是心靈和心細,思想是行動之子,教育的'經驗和智慧來自於心靈。

“志”者,“敢於思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敢於迎接挑戰、敢於成名,但不滿足於成績、不沉溺於榮譽的人。

能忍受孤獨,能經得起嘲笑,能經得起挫折,堅信“有志者事竟成”。情、心、志俱到,思維便靈敏,境界便高遠,情感便豐富,思想便成熟!

坦率地說,思想是一個人獨特的概念。一個好老師必須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他不僅必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的想法必須對他所撫養的孩子產生良好的影響。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用肖川老師的一句話來解釋,“我認為也許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我相信,良好的教育將給無助的心帶來希望,給羽翼未豐的手臂力量,將虛弱彎曲的身體使恢復強壯挺拔,給卑微的人帶來信心。”也許這就是教育!

我為什麼要當老師?當我第一次進入教師行業的時候,我總是問自己,有時候我會很困惑,我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在哪裡?當我看到彼得。基。貝德勒的《我為什麼要當教師》一書時,突然開明,其中有一句話,“我要當教師因為我喜歡有出錯的自由,有吸取教訓的自由,有激勵我自己和我的學生的自由”!

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忍不住把它畫出來並在腦海中重複,我經常告訴我的家人和朋友,“我就是喜歡做孩子王。我喜歡說話,喜歡有人傾聽。”每次上課,我看到那一張張小臉和嚴肅的眼睛,我覺得自己很重要,我怎麼能抗拒這樣的專業魅力呢?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心得6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書,就什麼是理想的教育、什麼是理想的學生、什麼是理想的教師、什麼是理想的教學、什麼是理想的教育結果(對書、知識有著正確的認識,學會快樂的工作,能過詩意的生活)等幾個方面,或深刻揭示現實教育、教師、教學的缺陷、偏差、弊端,或語重心長表明什麼是教育的本質、怎樣實現理想的教育,通過古今中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文章回答了怎樣"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一話題,讀來令人感悟、警醒、沉思、反省。

"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本書的序言部分以一位母親,在四樓的陽臺上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學後,向學校、向教師、向社會、向歷史,說出了這句所有母親都會發自內心的問話來開啟我們的思想之門,讓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去思索:怎樣肩負教育重任,怎樣實現理想教育,怎樣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我們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師,是教育發展的根基。""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讀後感《《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在平衡中尋求有思想的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這一深刻又通俗的道理;同時,我們教師也應該深入反思過: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產品"又有那麼多"瑕疵"?我們的'孩子在艱辛的付出之後,為什麼沒有學習後勁、沒有發展後勁,甚至不知道怎樣去交流、怎樣去工作、怎樣去生活,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的基本素養都缺失。--這一沉重又現實的問題。《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書幫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我們教育科學體系的缺陷、我們社會歷史的侷限,我們對"教育"認識的偏差。--"教育迅速地從旨在使每一個人的內在稟賦在一套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得到充分發展的過程蛻變為一個旨在賦予每一個人最適合於社會競爭的外在特徵的過程";本書同時進一步提出"教育是一個價值引導過程,一個引領學生成為我們所希望成為德人的過程。""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或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我們的教育者一直是在或主動、或被動思索、"思想"著!

對於我們基礎的教育者來說,認識什麼是"有思想的教師"是一個課題,那麼怎樣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破題之術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堅持教育本質、直面現實環境,在平衡中實現有思想的教育,做"有思想的教師"!

不可否認現實世俗功利薰染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確迷失在一連串的教育指標、考評方法、大綱、考級、成績名次的迷宮之中。我們"有思想的教師"處在"兩難"的境地!--堅持理想的教育,必須面對升學、就業壓力不斷增大下,社會對教育所能帶來利益的越來越高的期望;堅持"世俗教育",一定程度喪失教育的本質,推卸作為教育者的歷史責任、歷史使命。但教育的"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兩者間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現狀給我們更多的是要"直面現實環境",再做好"堅持教育本質",在求得兩者的平衡間,踐行"理想的教育",做"有思想的教師"!

簡單來說,我理解"理想的教育"是讓我們的孩子有良好的發展後勁:起碼的行為規範、做人原則、社會公德,正常人格,能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懂得什麼是"快樂的工作"、"詩意的生活";有良好的學習後勁: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學習的精神,正確的思維模式;有良好的學習成績:各科成績表現突出,成均衡發展的勢態,最大限度發揮學習潛力。這幾個方面是我們理想教育的理想目標,是否可以這樣講:我們的社會環境的侷限、世俗功利的薰染等現實問題只是側重強調了教育後者目標--即良好的學習成績,但這也是我們理想教育的目標之一啊!

所以說"直面現實環境",並不是多麼"悲壯"、"沉重"的宣言,只是太多的教育者把"現實環境決定"作為自己不追求"理想教育"本應使孩子們具有"良好學習後勁、良好發展後勁"的藉口,作為自己追求"功利教育"、教育的"眼前利益"的託詞而已!試想一個自己都不能主動適應教育環境、主動作為的教育者,怎能培養出適應社會、主動作為的受教育者?

理想教育的幾個目標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不可偏廢,要實現這一教育應有的"本分",為我們的教育者提出應有的要求。想"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是教育者的理想問題、知道什麼是"有思想的教師"是教育者的認知問題、怎樣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是教育者的能力問題。作為教育者應勿忘重託,面對紛紛擾擾的社會現實,我們要做的是堅持教育應有的責任、應有的尊嚴、應有的本質,同時努力主動適應現實的教育環境,求得兩者間更高層次的"平衡",而不是被動適應後的低層次的"平衡"。這是我對理想教育的現實思考的結果,也是讀《成為有思想的教師》的不斷"思想"的結果!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心得7

課餘時間,我認真拜讀了《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作者郭道勝是一位從教20多年的具有深厚教育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知識的教育實踐者和管理者。他用精彩的案例、精闢的論述,深入淺出地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時期的教師專業形象,成為所有教師的明確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個沒有品位的人,是一個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沒有品位的城市,是一個低階趣味的城市;同樣,一所沒有思想的學校,沒有文化品位的學校,只是一個貧血的,毫無生機與希望的磚石構造。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人活在樹木與水塘之間,活在勞動和精神自由之中,活在詩歌和藝術的邊緣,活在有尊嚴和摯愛的生活之中,定會活得更舒服些。”教師的品位直接影響到了它所交學科的魅力,試想,一位富有文化力量的教師,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展示文化的感染力,它隨時都在用藝術來薰陶學生的藝術細胞,用文化來誘發學生的文化因子。他定會使所教學科散發出濃濃的人文氣息,這樣的教師,不正是我們所向往和追求的被廣大學生所喜愛的有思想的教師嗎?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教育既是嚴謹的科學,又是精湛的藝術,科研的力量就在於把科學和藝術以最佳的比例結合起來。只有真正投身於科研,教師才能成為一個智慧型、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師。

掩卷思考,我認為自己有提升自己教育教學能力的內在需要,因此,我想我的學年個人發展計劃應該制定得更加細緻一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自己近期和遠景發展目標,確定發展方向,明確研究形式,挑選一位年輕教師組成合作小組,通過目標引導讓科研實現自己的內在需要。

要想實現我的發展計劃,我認為自己必須認真參加到教師讀書工程中來。通過閱讀理念名著實現自己的有內涵、有思想的科研之路。

每一位教師都是科研的主角。老師們定期開展科研交流活動,推行教師作課——反思——再作課——再反思制度,這個制度讓每位教師都有展示課堂風采、交流教學理念的'機會。在教研創新的工作中,我初步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新課程的編寫依據是:走進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生活,組織學生喜愛的活動,讓學生主動地、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提升人文素養,厚實人文文底蘊。讀了這本書,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在自己所教學科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機會,為學生搭建發展的舞臺。通過舉辦小小解說員選拔賽、小記者培訓等創新活動,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讓學生活動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髮展人文素養的過程。

文化,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催人奮進。學科文化,真正凝聚全體師生的心,塑造師生的認同感、歸屬感,讓學校成為師生的精神樂園。我認為,如果每一位教師都做到這一點,學校一定能煥發更大的生機和活力,也一定能在發展學生、發展教師的同時獲得最大的學校發展。

在工作中學習,得到理論的指點,使我們高屋建瓴地思考問題;在學習中工作,得到的是實踐檢驗,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快的發展和進步。我想,這就是《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帶給我的收穫,也是我參加讀書活動收穫的最大成果。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心得8

前幾天拜讀了肖川的《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書,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觸頗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是閱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閱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

反之,沒有博覽群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閱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於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說,閱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

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出規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為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展,使自己逐步向創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麼語言,背後都蘊藏著一種思想底蘊,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

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薰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薰陶學生學習、薰陶學生做人。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這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標籤:教師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