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世說新語讀後感(通用15篇)

讀後感3.12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世說新語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世說新語讀後感(通用15篇)

世說新語讀後感1

這隻幾天我在看一本古書——《世說新語》這本書,資料精彩搞笑,用漫畫的形式將書裡的資料表達的活靈活現,很好理解。你也和我一齊在這本書裡暢遊一番吧!

《世說新語》原名《世說》是一本記錄自漢末到南朝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的筆記小說。成書時光為我國南朝宋時期,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世說新語》按資料分為德行、言語、政治、文學等三十六類,共有一千二百餘故事。

故事一:

其中德行類的'一個“荀巨伯探友”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天、荀巨伯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沒想到外族敵寇正在攻打朋友住的城,朋友說:“我快病死了,你來幹什麼?快走吧!”荀巨伯堅持還要照顧病友,敵軍攻進城了,他對敵軍說情願用自我的性命換病友的命,敵軍被他們的友情感動了,最後撤出了城,全城的生命和財產都給保住了。這個故事讓我感到荀巨伯是一個重友情的人,把朋友的生命看得比自我生命還重要的人,讓我看出來荀巨伯與朋友的深厚友誼,這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讓人讚歎和羨慕……

故事二:

從前有一個叫楊修的人,曹操任丞相時,命楊修為主簿,他聰慧過人,善於揣測他人的內心。一次他帶人修好了相國的大門,曹操見了不說話,讓人拿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甩袖離開。眾人都很擔心,怕活不成了。楊修讓人把門拆了,說道:“門中寫一個‘活’字,合起來看“不就是一個‘闊’字嗎?丞相嫌門太大了啊!”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楊修用自我的智慧很多次猜測出曹操的心思,還有許多關於他思維敏捷的小故事。從這些故事中讓我明白了,楊修是那麼的聰明,真是一位人才啊!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古代時的經典故事,還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你也來看看《世說新語》這本書吧!

世說新語讀後感2

古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而《世說新語》就像無數寶藏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世說新語》敘事簡明,精煉生動,為小品文之典範,詞彙之豐富,遠遠超過其他筆記小說,對後代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影響。

剛開始讀《世說新語》,總是囫圇吞棗著看,有些字詞的意思也不是很瞭解。後來,作為“小書蟲”的我被《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發仔細起來,遇到不懂的詞句也會耐心的查《古漢語詞典》。大部分文言文不僅有趣,而且也帶著許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讓我記憶猶新: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以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為難。王朗卻說:“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為什麼不可以呢?”後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說:“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為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麼可以因為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於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實際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送人情。一旦與自己的利益發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極端自私、背信棄義的真面孔。而華歆則一諾千金,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要遵守。我們應該向華歆學習,守信用、講道義,像王朗那樣的德行,是應該被人們所鄙棄的。

世說新語讀後感3

《世說新語》每章節都是簡單的交代一件事或一個人,並不給出自己的評價,讓讀者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所以這是一本非常客觀的書,非常尊重每一個人物原本的樣子,不誇張,不渲染,謝安算是其中最受推崇的人了,《雅量》篇裡幾乎都是他,然而書裡也收錄了幾篇可以看出他缺點的,這樣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就使每個人都豐滿·立體·現實。

書裡反差最大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在《德行》中,講管寧與華歆決裂還有王朗學華歆不成的兩篇了,這兩篇是緊挨著的,然而前一篇中華歆還是一個不專心鋤地,讀書而被外物干擾的人,從而招致管寧與他絕交。後一篇就變成了在見識和氣度上的楷模。一開始我甚至以為自己看錯了,因為之前總認為古代的賢人們不論何時何地總是賢能的完美無缺的,現在看來並不盡然。一個人好的一面恰好是那個時代在推崇的,於是便為賢士。而華歆的不專注是管寧所厭惡的,於是他們做不成朋友。

我非常羨慕《世說新語》中描寫的當時士族們的生活,似乎總是那麼悠閒,每天遊山玩水,寫寫書法,寫寫文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我願生在那樣的時代的名士家中,日日品酒賞花,定能成就一身風流。然而透過士族們悠閒奢靡的生活,也可窺見當時百姓的疾苦,而名士們清閒生活的背後大多是政治上的不如意。名士們表面過著悠閒生活,內心也許非常苦悶抑鬱。這樣一想,清閒對於他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酷刑。

最後要講其中我最喜歡也最感到疑惑的一篇,有關小時候的晉明帝。晉明帝的父親元帝兩次問他長安和太陽孰近孰遠,得到的兩次答案卻是截然相反的。我反覆讀了多遍,只能理解第一次他說太陽遠過長安是為了寬慰父親。而後一次說長安遠過太陽我卻始終想不通,只是這個小孩子在表達自己對長安的思念嗎?

世說新語讀後感4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一本書。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為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不少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

今天,我讀了《世說新語》裡的一篇文章。這則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的反對。王朗不解地說:“正好船還寬敞,為什麼不可以呢?”華歆最後答應了。後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又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於此。既然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麼可以因為情況緊急拋棄他呢?”世人便根據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作的德行優劣。

這個故事中的華歆剛開始對於別人的請求猶豫不決,看上去似乎不近人情,王朗的表現更貼近喜歡的答案。但是,後來追兵到來情況緊急時,那個想拋棄那個人的真正寡情人卻是王朗!關鍵時刻,心裡只想著自己,沒有責任心,太自私。而華歆,雖一開始拒絕,但一旦答應了就堅持到底,這說明他既是一個重誠信、守承諾的君子,又是一個遇事深思熟慮、穩重靠譜的`人。

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就是說,只有合理的的承諾,才有實現的可能。承諾之前必須深思熟慮,量力而行,不能為了沽名釣譽而輕易許下承諾;而一旦做出承諾,就必須負責到底,因為承諾即意味著責任。

生活中,我們也要像華歆一樣才行,做一個有責任心、敢擔當的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世說新語讀後感5

我看了一本世說新語,這本書中摘寫了許多的小故事,都是一些說道德,說道理的故事。但是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就像故事書一樣。

我看到一篇什麼管寧和華韻的故事,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園裡翻土種菜,他們看到地上翻出了一塊金子,管寧沒有撿起金子,而是將金子像泥土一般,繼續翻土。華歆卻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丟回地上。還有一次,兩人一齊在讀書。一位做官的人乘車而過,大家都去看熱鬧了。華韻把書丟到一邊,去看熱鬧了。於是管寧拿刀割斷草蓆,分開去坐,向他說:“你並不是我的朋友啊!”華韻因為一時的搞笑,為了一時的富有,而失去了一個好朋友。我覺得華韻沒有高尚的品德,而管寧就有高尚的品德。他看到金子不動心,因為這不是他的,他不會做對不起良心的事。華韻從撿黃金的事看出他想把黃金佔為己有,只是怕管寧看到。我覺得我要像管寧一樣,不為金錢失去良心。不為名和利失去良心。

孔融被別人抓了,可他一向哀求別人不要把自我的兩個兒子也捉了。但孔融的兩個兒子卻說:“父親難道見過打反了的鳥巢下方還有完整的蛋,這兩個兒子也立馬被抓了。”雖然這兩個孩子被抓了,但他們小小年紀懂得整體既然保全不了,那麼個體也不可能獨存。孔融的兩個孩子雖小,但懂得這個道理,應此不做沒有用的.哀求,從容鎮定的理解厄運。我要學這兩個小孩,眼望未來,明白結果以定,就不做無謂的事了。

鄧艾口吃,總是稱自我“艾艾”。有一次,皇帝和他開開玩笑說:“你說艾艾,到底有幾個艾。”鄧艾迴答鳳兮鳳兮,本來就是一隻鳳。鄧艾即顯得子己博學多才,會用論語。又讓皇帝無地自容,無話可說。婉轉的挽回了自我的面子。我遇到困難時,我也要學鄧艾用婉轉的語言跟別人說,不會和別人大吵大鬧。

還有許多,我就不一個一個說過去了。反正我受益匪淺。

世說新語讀後感6

閱讀《世說新語·文學篇》,更多的感觸是古人的那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學習氛圍。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一段記載是說鄭玄的'故事。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鄭玄家的傭人都喜歡讀書。有一次,鄭玄覺得他的奴婢幹事不稱心,準備用“家法”懲罰。這位婢女認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釋說明;但恰逢此時鄭玄盛怒,於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裡。這時,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來,見此而問:你為什麼站在泥地裡?她問話時引用了《詩經·邶風·式微》中的“胡為乎泥中”一句。被斥責的這位回答時則引用了《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來解釋說:我本來是要向他(鄭玄)說明清楚的,誰知正好趕在他生氣的火頭上。

這裡且不論鄭玄的不論是非的火爆脾氣,鄭玄家裡的學習氛圍更是讓人歎服,雖是“婢女”,卻能那麼嫻熟地引經據典,且詼諧雋永、恰如其分。說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緣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蹟時,又不盡然,這裡讓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鄭玄為學成就之高,連家裡的傭人也極富文化修養,鄭玄的學術修養更是讓人欽佩。這又不禁讓人想到現在學生的學習狀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更應當繼承和弘揚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民族精神發揚光大,同時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據《世說新語·文學篇》的記載,古人自身所營造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卻是真的讓後人為之慚愧不已。文人為了探討學術知識,競相辯論,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種胸襟和氣度也是後人鞭長莫及的,然而,這種涵養卻是我們現在做研究和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讓各自的研究做到飛躍性提升,也為我國強國之路的發展,伏下強有力的一筆。

世說新語讀後感7

看到《世說新語》的書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種“高階大氣上檔次”的感覺,甚至覺得這是一本現代書。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據瞭解《世說新語》編於南北朝時期,是一本網站收錄歷史故事的書。

最後拿到這本書,我翻了翻,卻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啊?這本書不是網站收錄故事嗎?如何全是文言文!我對文言文並不有興趣,感覺沒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頭看時,卻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先《世說新語》分為三十六章,每一個章節都記敘了一種思想或行為,網站收錄了需要篇數的歷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頭,都標有註釋與譯文。這下我就能閱讀了。

那樣,《世說新語》都講了些什麼?它裡面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人軼事,譬如管寧割席、廣陵散絕等,還有很多我從來沒聽說過的故事。通讀下來,真是收成多多。

讀了這本前無古人,或許會後無來者的好書,我心中真是感慨萬千。

第一,這本書編得十分好,它把歷史濃縮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被人讀起來就彷彿在看一本故事書,而不是單調的`歷史記載。並且它把很多故事進行了分類,分成三十六章,被人查閱起來很便捷,一清二楚。

第二,它經過故事傳播著道理,看著一個個形象生動的人物,大家就會了解,哪些人是學習的典範,哪些人是“負面教程”。

最後,這本書讓我收成了很多常識,不只讓我認識了歷史,還讓我學到了古文。古文讀多了,就會慢慢發現其中有些規律,進而知道了古文的規格與韻律。瞭解了古文的字表示什麼意義。如此一本好書,哪個會不喜歡它呢?

《世說新語》讓我眼界大開,沒想到歷史遇到古文居然能碰出常識的火花。真心期望大夥一齊來讀這本好書,感悟大家中華民族悠久的禮貌歷史!

世說新語讀後感8

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讀書筆記: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殷羨做到了前兩句,忽視了後一句。不過道家向來都是視名利如浮雲,視仁義如糞土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唯性之所在!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讀書筆記:這則故事,只要是讀過點書的中國人,幾乎都知道的。你如果做過這三件事情:冬日品過酒、深夜吟過詩、踏雪訪過友。那麼,你一定可以對子猷的情致領悟一二了。我們所缺乏的不過是子猷的“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順從本心本性的生活情致罷了。我們做任何事情目的性都太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深不知沒有結果的結果有時候是最好的結果。至少可以留個念想!

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闢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友酣燕。而王遊歷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顧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齒人,傖耳!”便驅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回轉,顧望左右移時不至,然後令送箸門外,怡然不屑。

讀書筆記:子敬之行為確實太過簡傲,我想來想去,此種行為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貴族,從小衣食無憂,任性放達,骨子裡有一種血統、身份和學識的優越感。評點他人時,毫無顧忌;面對他人批評時,也毫不在乎。獨來獨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輩出身貧寒之人,自是望塵莫及。從小都是按照別人要求的樣子而活,一直以來都在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奔波忙碌,為人處世情願辱沒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別人。此種境遇即使要放達也只能裝裝樣子而已。

世說新語讀後感9

《世說新語》是一本“奇書”,記述了後漢至南朝宋年間奇聞軼事。全書分為德行、言語等三十六篇,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一個個看似普通的小故事,卻蘊含著很多很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荀巨伯不棄友》這一篇。

荀巨伯去看望生病的友人,卻遇上胡人攻打這片城池。友人讓荀巨伯離開,但荀巨伯卻執意留下,不願苟且偷生。胡人詢問荀巨伯留下的原因,荀巨伯說:“我的朋友負病在身,我不忍心丟下他離開,寧願自己代替友人去死。”胡人聽罷,便撤軍了。這座城池因此而得以保全。

友誼的文章我讀過很多,但這一篇卻讓我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一份很“重”的友誼竟然不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個國家!堅守信義、對友忠誠、捨生取義,並把情意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這樣的人是我們所尊敬的,也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

我又想起了另外一則寓言,讓我更深地體會到了友誼的“重量”。

一隻羊在爬山時把腿摔斷了,它請求驢把它揹回家,驢提出要十斤山芋才肯背。牛見了,一句話都沒說,就把羊背了起來。驢問牛,羊給了多少斤山芋。牛說:“千斤,因為友誼的分量重千斤啊!”

現在流行一句話,叫做“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顯示出很多人友誼的脆弱和膚淺,表面上看起來“甘若醴”,其實經不起任何考驗。荀巨伯冒著生命危險也要保護他的病友,正是因為他們的友誼建立在道義基礎上,這樣的友誼,才是君子之交,重如泰山。

交友當交荀巨伯。如鍾子期和伯牙,如鮑叔牙和管仲……

世說新語讀後感10

剛拿到《世說新語》這本書時,我隨手翻看了一下,感覺有些茫然,這些小古文對於不愛看書的我來說自然興趣也就不大了。

後來,徐老師帶領我們一句一句地讀,並用通俗的語言繪聲繪色講述裡面有趣的小故事,我開始對它產生了迫不及待的想深讀的慾望。

媽媽跟我說,讀書並不是簡單地為讀書而讀書。在理解這些小古文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難,媽媽就陪著我一起查詢漢魏六朝歷史資料,對一些歷史人物做一些瞭解後,我便開始自己研究誦讀。首先我會把每則故事中不認識的漢字和多音字查詢字典,標註正確的讀音,然後對譯文進行仔細的閱讀,根據意思將原文劃出節奏,再誦讀多遍。最後,通過自己對故事的理解給它標上小標題,寫下小感悟。慢慢地我開始喜歡上這本好書,一篇一篇的故事雖然沒有太強的聯絡,但也不會隔斷故事的情節,讓我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我讀到德行第一章中“王長豫為人謹順,事親盡色養之孝……”時,尤為深刻,讓我對王氏家族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文中王長豫為人謹慎隨和,侍奉父母和顏悅色、恪盡孝道。王導看見他就打心眼的高興和喜歡,而看見小兒子敬豫卻是生氣,還時不時的訓斥一頓。後來長豫去世後,王導依然長期思念這個孝順的孩子。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對生養他的父母都不孝順,又談何對他人會有愛心,又怎麼指望他對國家有奉獻精神。而王長豫不僅顧及父母的物質需要,而且還要滿足父母的精神需求,這才是真正難得的孝。

《世說新語》分為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章,書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有很強的趣味性,當你捧起這本書後,相信你也會喜歡上的。

世說新語讀後感11

《世說新語》是南朝文學家劉義慶組織門客編纂的一部記述魏晉時期名人軼事的筆記小說,是反映當時上層社會人們的豐厚內涵與文化的中華經典著作。語文教科書中也編入了多篇該書中的片段,我卻總沒有時間閱讀原書,而在這個暑假,我終於有幸捧起它一覽為快。

《世說新語》共分為德行、言語、政事等三十六門,使我印象最深的則為文學篇的“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一段,講的是一次鄭玄對他的僕人做的事不稱心,想要打她,此時恰有另一位僕人經過,引用《詩經。邶風。式微》中的“胡為乎泥中”問她為何站在泥中,而這位僕人也用《詩經》之句“薄言往槊,逢彼之怒”來解釋她被拖拽於泥中的原因。且不說鄭玄為何要大發雷霆,僕人在當時社會的地位屬於下層,而鄭玄家的婢女卻能引經據典,嫻熟地用於日常問答,不得不讓人佩服他家良好的文化氛圍。

同樣反映出魏晉人士機智聰穎的,還有言語篇中的“鍾毓鍾會少有令譽”。這篇短文描寫了十二三歲的.兄弟鍾毓和鍾會共同面見魏文帝的事。鍾毓臉上流下汗珠,魏文帝問其為何有汗,鍾毓回答說:“戰戰惶惶,汗出如漿。”魏文帝又問鍾會,鍾會回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兄弟倆隨口應對,巧妙運用同義、同韻的言語回答,字句中流露出他們廣博的學識,而鍾毓後來擔任武將,更可見他們受到的良好教育。“腹有詩書氣自華”,現代社會中的我們,不也該傳承先人的良好風氣,多多體會閱讀帶來的益處嗎?

“木猶如此,情何以堪”、“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指間在書上一頁頁劃過,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幕幕充滿智慧與風度的先哲對話,我一讀再讀,體會著份中華經典的無窮魅力……

世說新語讀後感12

讀完了《世說新語》,我不禁對書中的人物充滿了敬意,他們的品質,是常人所不可及的;他們的言行,是世人所不可表達的,是世人應歌頌讚美的。

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短短的幾句卻足以表達千言萬語,這也是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世說新語》中的第二門,言語門,更是讓我感受深刻,受到許多啟發。

“鍾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鍾毓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這則文言文說的是鍾毓和鍾會兄弟兩小時候,一次正趕上睡覺,一起偷藥酒喝。他們的父親已經睡醒,但暫且裝作睡覺看看他們想幹什麼。鍾毓先行禮,然後在喝酒;鍾會只喝不行禮。父親問他們這樣做是為什麼?鍾毓說:“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我不敢不行禮。”而鍾會則說:“偷酒本來就不合乎禮儀,所以我不用行禮。”

看完之後,我覺得二人的回答精彩絕倫。鍾毓的回答很妙,鍾會的回答更妙。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喝酒卻不行禮,就是一種不禮的表現。不過,偷酒本身不合乎禮儀,怎還稱得上上有禮或無禮呢?他們兄弟兩雖然還只是小孩,可是他們說出的`話卻如此深奧,正是體現了他們兩個的思維敏捷。短短兩句話,卻可引發人們深刻的思考,這難道不讓人讚歎嗎?

可這點也引發了我的思考,為什麼古代人能說出如此有哲理的話語,而我們卻不可以?我覺得,歸根到底,還是在於我們學的不夠多。“學無止境”,學習是沒有到底的境地,在知識的海洋裡,我們擁有的知識量是多麼的渺小。我們這短短几年的學習時間,才相當於在知識的大道上邁了一小步。“活到老,學到老”,後面學習的漫漫長路,還需要我們一點一點地去征服。

世說新語讀後感13

學習了《世說新語自新第十五》的篇章,我心起伏。先看原文:

戴淵少時,遊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淵既神姿鋒穎,雖處鄙事,神氣猶異。機於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機彌重之,定交,作筆薦焉。過江,仕至徵西將軍。如《世說新語》的文章分類,今天講的是一個有關改正錯誤、重新做人的故事。

戴淵年少投靠陸機之前乃一遊俠,善攻掠商旅,然而“雖處鄙事”,卻“神氣猶異”。看到“神氣猶異”我首先想到了詩仙李白,那是一個自信心爆表的人。不是有那樣一句話嗎,臭美之人,因為他有“美”可臭!而眼前的`這位,是怎樣一個少年?攻掠商旅,說破大天也拿不上臺面。儘管如此,他指揮掠劫卻如大將軍般“運籌帷幄”,自是“皆得其宜”。本是將才,又如此年少,無奈自毀前程,令人唏噓。呵呵,但那只是普通人的“唏噓”和“短見”。少年戴淵有幸,幸在他遇到了陸機。陸機不僅看重戴淵才華,還能出言規勸,比普通人有慧眼,比老百姓有遠見。特別是在戴淵泣涕投劍、陸機規勸成功之後,陸機不計前嫌還寫信推薦這樣的“人才”,容人之心,容人之過,令人動容。我又想到了“緹縈救父”,想到了先秦以來折磨人身心的酷刑。戴淵確實比緹縈幸運,因為漢文帝以來已廢除肉刑。然而比刑法更加寬容的永遠是人心,能喚醒他人、多看人之所長、篤信人之本性,比起最嚴厲的刑法更能救人。

一個曾放棄自己、甘做強盜的少年尚且能悔過自新,我們的孩子還遠遠沒有這樣或那樣的“違逆”啊!做父母的為什麼那麼容易灰心,那麼容易給孩子定下一個“不是那塊料”的標籤呢?是家長的修行不夠。人的一生,就是來修行的。孩子,就是來修行我們自己的。然後,人生圓滿。

世說新語讀後感14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這是適時的自嘲,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同樣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這句話出自《世說新語》簡傲三,講得是鍾會請眾名士拜訪嵇康卻被無視,當他準備離去時,嵇康問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意思是:我聽到我所聽到的而來,我看到我所看到的而去。這實際就是句車軲轆話,但在鍾會這裡卻有了不一樣的效果。在良久的等待後,鍾會面對嵇康率性的問話,以問為答,在自我解嘲的同時,展現了與嵇康相同的曠達的生活態度,留下了這段佳話。

這就是自嘲的妙處。

自嘲要用,要會用。首先得判定是否需要,鍾會面對尊敬之人,自然不能也不會為等待生氣。嵇康發問何嘗不是鍾會展示自己的機會?

其次看場合、氣氛等。大家都是不羈之人,鍾會適時適事的侃上幾句,不僅能讓自己體面脫身,打破尷尬的局面,又能展示自己豁達大度的胸懷,何樂不為呢?而如果不分場合自嘲,恐怕就是自己不自信的心理作怪了。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能合適地運用自嘲的人絕對是一個自信的人。因為自嘲是拿自身的'失誤、不足甚至生理缺陷來“開涮”。不羞不恥不遮掩,反而將它們放大、誇張、剖析,最後還要會引申發揮、自圓其說,所以會自嘲的人同時是一個聰明的人。抗戰勝利後,張大千的好友為張大千踐行,特邀梅蘭芳作陪,宴會伊始,大家請張大千坐首座。他說:“梅先生是君子,應坐首座,我是小人,應坐末座。”眾人不解其意,張解釋道:“俗話說’君子動口,小人動手’梅先生唱戲動口,我作畫動手,我理該請梅先生首坐。”張大千自嘲為小人,看似自貶,卻在幽默中將尊敬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這也正是張大千的謙遜和豁達的人格魅力。

當然,我們必須清楚,自嘲不是自我辱罵,不是出自己的醜,一定要把握分寸。

學會自嘲,巧用自嘲,不僅體現你的語言藝術,更是你豁達的人生態度。

世說新語讀後感15

我喜歡的經典國學——《世說新語》

今年寒假老師推薦我們全班同學看《世說新語》這本書。聽媽媽說這本書的內容是古文,我不一定能看得懂。當時感覺有點掃興,但當我來到書店發現有漫畫版的《世說新語》,一看就非常喜歡,因為我非常喜歡看漫畫,這下可以好好過把癮了。

剛開始,我抱著看有趣的漫畫的態度去看這本書,感覺挺有意思。但看後細細品味才發現,不只是漫畫很有趣,更讓我感覺好的是這本書通過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告訴我們許多深刻的道理。

我最喜歡的是德行中的《顧榮施炙》。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顧榮的人在洛陽時,應別人的'邀請去赴宴。在宴席上,他發覺烤肉的下人對烤肉垂涎,很想吃幾塊。於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讓下人吃。同席的人都恥笑他有失身份。顧榮說:“一個人每天都烤肉,怎麼能讓他連烤肉的滋味都嘗不到呢?”後來戰亂四起,晉朝南流,每當遇到危難,經常有一個人在顧榮左右保護他,顧榮感激的問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當年的“受炙人”。這個小故事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贈人瑰,手有餘香”這句話的含義。人生在世誰不會遇到困難呢?當別人有困難時我們都應伸出援助之手,真正做到助人為樂。

還有雅量中的《王榮年少睿智》這個故事也讓我很喜歡。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王榮的孩子出去玩,看見路邊樹上結滿了李子把樹枝都壓彎了。同伴們都跑去摘,只有王榮不去。同伴問他為什麼,他說;如果是甜的早被吃光了,這李子肯定是苦的,同伴們一嘗,果然如此。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道旁苦李”這個成語的來歷,更讓我知道了看事物不要只看表面,要認真思考,才不會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矇蔽。遇到問題要多想想為什麼會這樣,該怎樣去做。

這本書不僅帶給我無窮的樂趣,而且讓我知道了今後該怎樣做人,怎樣做事,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我喜歡《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