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十日談讀後感(通用3篇)

讀後感2.1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十日談讀後感(通用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十日談讀後感(通用3篇)

十日談讀後感1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叫《十日談》的世界文學名著。這本書讓我的寒假生活又增添了些趣味,讓我不再感到無聊。當翻開它時,就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吸引你繼續讀下去。

這本書以當時的佛羅倫薩瘟疫大流行為背景,講述了十個青年男女,為躲避災難,逃到城外居住了十幾天,其中的十天,他們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來消遣,共講了一百個故事。這些故事涉及上至國王。貴族。教士,下至商人。手工業者。農民等各階層社會人物,敘述語言生動活潑,塑造人物栩栩如生。

薄伽丘在這本書中旗幟鮮明地反對封建主義。提倡人文主義。他抨擊了虛偽醜惡的封建社會,揭露了貴族官僚的罪惡。

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都很精彩,但我覺得其中的一個叫《懺悔》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刻。

這個故事是講一個無惡不作的壞蛋,臨死前做了一番假懺悔,騙得神父的信任。神父向人們宣傳壞蛋的“懺悔”,結果,壞蛋成了聖徒。這個故事既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醜惡,又告訴了我一個道理:不管你做過什麼樣的壞事,只要你能改正錯誤,不再幹壞事,是一定可以讓別人對你有好的'評價的。

其次就是一個叫《畫“慷慨”》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一位貴力木先生用一句話諷刺了吝嗇鬼,使他成為了大方的人。這個故事告訴了我:遇事要想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這樣才能做到“事倍功半”。

《十日談》這本書裡寫的故事既生活化有形象化。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陶冶情操,這真是一本好書呀!

十日談讀後感2

《十日談》這是薄伽丘最重要的作品,寫於文藝復興的前期,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為義大利藝術散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且開創了歐洲小說的藝術形式。

我看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王永年譯的的版本,和網上流傳的版本不同,翻譯的不錯,譯者在前言裡對這書的背景有著系統詳細的介紹,值得稱道的還有插圖,據說插圖是複製的佛羅倫薩國立圖書館珍藏的1492年威尼斯版《十日談》的插圖。

我喜歡薄伽丘有趣的自序,他剛從失戀中挺過來,想答謝之前規勸過他的`人而寫出這個書,說是給人消遣,或許能給一些人安慰呢。

摘錄部分如下:“在我煩惱的時候,朋友的循循善誘和諄諄開導大大減輕了我的痛苦,以致我堅信,是由於他們我才得以保全性命。萬能的天主根據千古不易的法則規定塵世萬物均有終期。儘管我的愛情熾熱無比,儘管任何彷徨、規勸、明顯的羞辱和不言而喻的危險都不能使它破滅或減弱,我祈求天主讓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行泯滅。它終於結束,只留下愛的激情給予那個無緣在愛的茫茫大海中遠航的人的快意。我先前覺得滿目淒涼,現在擺脫了辛勞,心情特別舒暢。”

書裡讚美愛情、欣賞平民、商人、新興資產階級的機智,宣揚社會平等和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但是,現在看來,我更多的感覺是書裡多是些俗故事,格調不高,終於看不下去了。

十日談讀後感3

在一段並不短的時間內。我閱讀了一本名著,那就是義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談》。

這本書藉助十位年輕男女的十天生活,敘述了一百個關於的人的假醜惡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在這一百個故事中,字裡行間所滲透出來的不免是對殘暴的.人的批判,對善良的人的崇敬。

在書本的開頭所描寫的是一八三四年在佛羅倫薩的一場瘟疫,那時候的人民為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親人也會置之不理,還有不少人是被誤以為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就在這樣的景況,七位年輕少女和三位年輕青年走到了一起,一行人朝著一棟遠離瘟疫的別墅前進著。他們選出了伯姆皮內婭當他們的女王,就在這樣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一個個故事拉開了序幕。

在書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切伯雷諾達普拉託的人,他是一個作惡多端的人,他一生做盡了壞事,他在為穆夏託做事時來到了佛羅倫薩但卻病倒了,但他得了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他請來了一為純潔得修士,他害怕自己的罪行得不到赦免,所以用一大串謊言矇騙了他,最後,他在臨死前受了聖禮和塗油禮,那位純潔的修士八他所懺悔的謊言信以為真,將他的聖行告訴了人們,他的聖潔也越穿越遠。切伯雷諾達普拉託就是這樣活著,這樣死去,這樣成了聖徒。他雖然一生作惡多端,但在臨死的一刻良心發現,真心悔罪,獲得天主得寬恕,把他收進了天國。從這個故事可見作者薄伽丘對棄惡向善的人也懷有崇尚之心。

但書中不免也體現出了這樣一個真理: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在於本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是不容易轉化的東西。但所謂好人和壞人,雖然品質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因為都是人,都有作為人所應有的需要,只是滿足需要時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才有好壞人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