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國小師德建設工作計劃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此時此刻需要為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師德建設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師德建設工作計劃

國小師德建設工作計劃 篇1

在當前,緊緊圍繞我校“搭設舞臺、尊重差異、展示才華、張揚個性”的德育目標,不斷更新觀念,堅持德育創新,加強德育工作的科學性、層次性,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落實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任務,紮實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服務,努力開拓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工作目標:

1、狠抓教師隊伍自身建設,塑造教師良好形象,充分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

2、深入開展“愛我自己校園樹我文明形象”為主題的道德養成教育活動,從小處著手,落實規範,突出重點,注重實效,推進建立文明學校的程序。

3、以建立人文學校為契機,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挖掘底蘊、豐富內涵、彰顯特色。

4、逐步構建立體教育網路,完善機制、明確分工、形成合力。

二、重點工作:

(一)、抓好隊伍建設,強化德育意識

1、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本學期將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1)強化政治學習制度。制定切合學校實際的政治學習計劃,對教師的政治學習筆記提出明確要求,進行定期檢查,以保證學習內容的落實。通過學習,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鼓足幹勁。

(2)加強師德建設,結合縣局開展的`“師德”徵文活動,評選優秀師德文章,開展“陽光下最美麗的事業”為主題的師德演講活動。

(3)開展“愛心日記”記載活動。作為教育第一線的實踐者,我們擁有第一手的最鮮活的題材,最前沿的問題。通過撰寫“愛心日記”,分析透視事件過程,從中知成敗,明得失。(“愛心日記”要求把日常教學生活中感觸較深的事或人記錄下來,字數不限,真情實感,文筆流暢,記錄在專用本子上。)

2、班主任隊伍建設

培養素質優良、精幹實效、開拓進取的班主任隊伍是德育工作的關鍵。本學期通過量化,完善班主任激勵保障機制,充分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明確、規範班主任工作職責。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實效,期末依據《量化標準》評選優秀班主任。

(1)每月一次班主任交流會,通過交流、學習、總結,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

(2)為推進我校班主任隊伍建設,本學期開展“結對帶教”活動,旨在充分發揮學校優秀班主任的影響力和輻射作用,以老帶新、以優促新,共同研討、互幫互學,形成團結互助的良好氛圍。促使青年班主任教師奮發向上、迅速成長。

(3)為進一步密切教師與家長、社會各界的聯絡,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本學期繼續開展家訪活動。

(二)、加強基礎教育,培養文明學生

文明習慣養成教育是從小為學生打下做人基礎的一項奠基工程,為讓學生在民主、平等、自立的氛圍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借鑑上學年的工作情況,本學期開展“愛我自己校園樹我文明形象”為主題的道德養成教育,從小處著手,以“班隊視窗樹形象、行為舉止講禮儀”為活動主要內容,落實規範,注重實效。

1、播種文明,養成習慣。

堅持不懈地開展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在認真學習《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存在問題,制定《國小生日常管理章程》,通過對《章程》的學習、宣傳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學校是個大家庭,作為大家庭的一分子,應人人遵守有關規定,才能保證每個成員之間團結、友愛,其樂融融,也才能使學校更強。

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個輔擋案,各班主任有針對性地開展個別輔導,與孩子們及時溝通、交流。

(建議週一:行為規範教育;週二:心理健康輔導;週三:衛生教育;週四:做五小公民教育;週五:為學生”一週自我表現評價”,請學生暢談班級同學的優點,教育自己向他人學習,也使被表揚的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從而更自信的激勵自己不斷上進。每週把談話內容以標題的形式記錄在班主任手冊中。)

國小師德建設工作計劃 篇2

我們正處在現代化建設的轉型時期,教育變革加劇,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師的角色在發生重大轉型,也必然引發師德建設的實質性改變。教師是新理念、新思想、新角色的先行者、代表者,面臨現代社會的轉型變革,現代教師如何敏銳反應,積極應對,超前實踐,是一項迫切需要探索的課題。

教師角色轉型

1.既老又新的問題

在關乎人生、關乎國家命運的教育中,教師的角色是什麼?這是一個既老又新的問題。所謂“老”,就是數千年的教育中,不斷有人探索,並做出不同的回答,從古代“師傅”型角色,到近代“園丁”型角色,再到現代初期的“雕塑家”型的角色,這一切探索和回答表明教師角色是一個老問題;所謂“新”,就是面臨社會由近代化或半現代化向現代化轉型,教育的性質、功能在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人的生物學與社會學角色發生實質性變化,引發教師角色做出新的重大轉型。

2.從師傅、園丁到雕塑家

那麼,教師角色必須做出什麼轉型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教師曾經或正在擁有的角色進行剖析。古代“師傅”型角色是簡單、機械教育的產物,是原始“手工業”的角色。而近代“園丁”型角色,雖然較“師傅”型有進步,因為教育物件規模擴大了,同時在“園丁”的含義中也包含了對於自然規律、自然法則的尊從,使教師工作逐步走上藝術化、科學化之路。在近代教育末期和現代教育初期,人們常常把教師角色視為“雕塑家”,完成塑造學生的身體與靈魂的任務(當然更主要的是塑造靈魂),這又是一個進步,因為它比“園丁”更復雜了,更有創造性了。但是,這一角色在現代化程序背景下又落後了,不合時宜了,因為現代化背景下的社會是尊崇主體、喚醒人性、張揚個性、鼓勵自我生長與合作發展的社會,教育也不例外,其中師生關係發生變化,學生的地位與作用提升,由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的教育的物件變為教育的主體,作為主體的學生其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尊重、開發和發揮。學生再也不是教師這位“雕塑家”所去雕塑的人了。歷史事實表明,教師所“雕塑”出來的學生往往是模式單調的“小大人”,缺乏少年兒童的天性。這樣的學生是不合乎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因此,教師的角色面臨新的歷史性轉型,這就是要轉變為“合作者”型的角色。

3.合作者

“合作者”型教師角色內涵豐富,至少主要有如下三點:首先,從教育活動來看,它已不是單向的教師活動,而是師生合作完成的活動,學生作為主體,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

第二,從師生關係的性質來看,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教育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和發展要求,並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參與教育活動,而學生要伴隨教育活動的展開和深入,作為主體,積極配合教師的教育活動,完成自我學習、自我養成、自我成長的任務。師生平等並不意味著教師減少工作和放棄責任,相反教師負有使學生逐步增強主體意識、培養其主體能力、擴大其興趣、愛好,鼓勵其表現個性的職責。這種職責與過去角色中的類似作用的根本區別是:這是從學生髮展出發,最後落實到學生所需要的發展上,而過去則是從大人出發,最後落實到大人所需要的發展上。

第三,從教育教學的活動形式與方式上看,教師與學生是雙向、多向互動的,教師影響學生,學生也影響著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也互相影響,因為都是平等的教育主體,有其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從影響形式和方式的具體內容來看,教師與學生是有區別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更多的是言傳、身教和個性、人格的感染,而學生對教師的影響可能更多的是自身發展特點的表現、發展要求的表達、自我學習的設計與完成、對教師影響的反饋與調節等。因此,討論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則成為主要的師生影響的形式或方式。

上述三點內涵對教師新型角色的定位、扮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現在倍受人們關注的“師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師師德建設

1.傳統教師師德

我國教育自古到今一直很重視師德問題,甚至把它放在教師資格條件的首位。這是非常值得發揚光大的好傳統。那麼,新形勢下,適應新角色的要求,教師應具備什麼樣的師德呢?這個問題已經受到特別重視,並且有了很好的探索。例如,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在《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試行)》中提出,現代師德的主要內容是:“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這八條師德內容反映了一些新形勢的要求,例如“法”的要求,“廉潔”的要求等,對師德建設有重要指導作用。而在國外,也有許多研究和成果值得借鑑,例如美國對教師的師德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在不斷推進教師專業化的程序中,提倡教師要樹立合乎時代要求的“專業精神”,這種“專業精神”是教師價值觀、學生觀、教育觀、職業道德與人格的綜合反映。“專業精神”就是教師角色轉化過程中所提出來的一種新要求。

此外,美國還根據教育公平、均等的時代要求,提出教師對待學生的8點道德準則:沒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學生的各種意見;不準故意歪曲或不教自己負有責任的學科、科目的內容;面對有害於學習、健康、安全的各種情況,必須為保護學生而作相應的努力;在執行作為教育者的職責時,不準毫無必要地使學生為難,或挫傷學生的心靈;不得以人種、膚色、信仰以及出身為理由,禁止學生參加特定的活動,或阻止其受到特定活動的關懷,或在照顧和利益上區別對待;不得著眼於個人利益來利用教育者與學生的關係;教育者通過工作獲取的情況,不得公開向人洩露。除了沒有物色到合適的教師外,不得對自己所擔任的年級學生個別指導並接受報酬。這八條準則反映的是對於學生主體的尊嚴、人格、需求等的尊重,顯示出教師角色的轉化。

2.合作型教師師德

不同時代,教師的角色有不同,不同教師角色,有不同的師德要求,這是一條規律。“合作型”角色的教師在師德上除吸收官方和非官方提出的一切有益的道德要求外,這裡特別強調如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有現代專業精神。主要包括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專業觀。教育觀指:要把教育視為一種成長與發展,其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成長與發展,首先是學生的發展,再就是社會的發展。學生觀是: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一切要使教育適應學生,而不是學生適應教育;辦學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輸送適應教育的學生。專業觀指:要把教師視為一種專業行為,把教育視為一種高度專業化的事業。作為專業,要有專業精神、專業資格和專業道德等。這“三觀”是奠定教師確立和扮演好“合作者”角色的基礎。

第二,教師要有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一種精神狀態和境界,主要屬於教師的專業倫理範疇,所以,是現代師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精神反映的是教師敢不敢創新、勇不勇於創新的問題,是膽識、意志和無私無畏的綜合體現,是創新情意與創新意志的結合。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教師才能敢於衝破舊的條條框框,從陳舊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敢於擔當新角色,發揮新作用,做新生事物的促進派。

第三,教師要有合作精神。主要是教與學的合作。要與學生合作好,首先教師要放下架子,“先做學生,後做先生”,虛心瞭解和對待學生。其次,教師要有積極主動的合作態度,在早期階段,教師的合作往往起著幫助、引導、指導學生的作用,但要適合學生特點和要求。再次,教師要敢於承擔責任,在與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如果有什麼不順利、不恰當、甚至不成功,教師要敢於承擔責任,甚至是全部責任,決不能推過攬功。這是有現實針對性的,在許多情形中,教師批評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生時,往往指責道:“你怎麼學的,這麼笨!”實際上教師應勇於自責:“我怎麼教的,這麼笨!”這三點綜合起來構成了一種適合教師新角色的“合作精神”。

第四,教師要有奉獻精神。古代有把教師比作“蠟燭”、“春蠶”的比喻,反映了教師的奉獻精神。在現代化建設的程序中,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教師的奉獻精神又有了新的內涵,一些地方也做出了不同的倡議,例如倡議教師要拒絕收費性家教,拒絕推銷違反規定的學習材料,拒絕向學生收取任何不該收的費用,等等,“金錢關係”作為物質關係的體現進入了師德的內容之中,被列入拒絕的範圍。但是,作為“合作者”角色的教師的奉獻精神還有更深刻更高層次的內涵,這就是在與學生合作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盡心盡力,承擔主要的教育勞動,甚至艱苦困難的勞動,也就是奉獻身與心,奉獻時間與空間,奉獻精力、甚至財力(自己花錢做事),任勞任怨,無怨無悔,這是現代教師的天職,也是福分,是愛心。以上四種精神,是現代師德的最重要的內容。

3.加強師德建設

那麼,如何建設這樣的師德呢?我們認為,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是:第一,更新觀念,以適應新角色。教師要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把握現代教育的新理念,與時俱進,以適應新型角色的要求。第二,樹立典範,示範引路。通過樹立具有現代角色形象和師德水平的教師典範,做出示範,引導所有教師學習榜樣,落實行動,爭做“合作者”型的新型教師。第三,加強實踐鍛鍊,不斷體驗、昇華。師德建設主要是通過自我行動、自我鍛鍊而完成的,因此,現代教師要勇於實踐,自我教育,在教育行動中體驗師德的真諦與快樂,完善自己的師德結構。第四,對外開放,中西結合。要創造條件,讓教師走出國門,到國外去看,去學習,直接吸取國外教師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