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識字教學總結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並改正,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識字教學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識字教學總結

識字教學總結1

一、創設教學情景,走進生活識字。

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顏色、聲音、動作等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令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單純的識字會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學中順應兒童的心理,創設新奇有趣的識字情景,使能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他們儘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體驗識字的樂趣。二年級教材識字部分的編排體現了在生活場景中識字的特點,在課堂上,如果我們能夠創設一個個生活場景或氛圍,就會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啟用學生的思維,為了學生開創一個愉悅的識字空間,如教《小鹿的玫瑰花一課,我用簡筆畫,圖片,把黑板佈置得像菜園,黑板前擺放著幾種常見的蔬菜,引導學生走下座位,看看、摸摸、讀讀、認認,然後再給這些蔬菜貼上標籤,學生的識字活動如同在菜園裡勞動,調動了多種感管參與識字、記字過程,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中,沒有疲勞,只有快樂與思考,識字活動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進行。

二、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

在語文園地“我的發現”欄目中,不斷引導學生髮現新的`識字方法。所以教給學生識字方法,使學生逐步具有自主識字的能力,這也是實驗教材在識字編排上的重要意圖。

在象形字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觀察字和圖片,在對比中發現字和圖有相似的特點。在觀察中充分發揮兒童形象記憶的優勢,讓一個個文字元號在學生面前活起來,以圖畫的形式記憶在頭腦中,從中學到識記象形字的方法,以後遇到這類字也會用象形的規律來學。

有形聲字的教學中,如在教學“棵、課、顆”這些字時,啟發學生比一比,能發現什麼

識字教學總結2

對於低段孩子——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語文素養中的識字積累非常重要,這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更是讀書、寫作的關鍵。我們語文學科專案組從一開始就相當重視識字的探索和研究,特別是一二年級語文組,更是在這一領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我們的做法:

首先,定期舉行識字大王比賽。原來學期末結束的時候,我們為了給孩子填寫小腳印,常常是測這個、查那個,手忙腳亂,還免不了出現一錘子定音的情況。於是,為了配合學生素養的測評,為了瞭解學生一階段的識字情況,我們級部語文老師每兩個星期進行一次識字大王的比賽,測評學生的識字情況。

第二,向有經驗的教師和專家學習請教。我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從韓興娥到千字童,從《國小語文教育》到網上查閱,大量的資料和成功的經驗給了我們大量的啟示,我們所採用的韻語識字、兒歌識字都來源於這些成果。同時,我們常常進行識字教研活動,辦公室、教室、餐廳裡、回家的路上……到處都有我們討論的身影,我們互相借鑑識字方法、研討識字教學,使得大家對於識字教學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提高。

第三,開拓課內識字的方法和途徑。課上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我們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識字方法,培養起他們對識字的興趣,就需要不斷地開拓新的課堂教學途徑。為此,我們進行了課上識字的探索,比如王德英老師的歸類識字,把整本書的生字全部進行了歸類,只要在一課中出現的同類字詞全部拉出來進行學習,久而久之孩子們對於陌生的字詞見的多了自然而然就認識了;比如,我們採用的兒歌識字,課間播放兒歌,使孩子通過無意識的記憶完成了識字的過程,既沒有佔用課上的時間,又沒有給孩子造成負擔,同時我還採用了課前兩分鐘兒歌學習同字根的生字,使孩子同時學會同字根的字。當然,這些識字都是穿插在課堂中進行的,我們並沒有因此而忽視了我們的教學目標,相反我們這些識字方法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第四,開拓課外識字的領域。我們深深地知道,要想讓孩子多識字、學以致用,只學好課本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我們利用週末的時間,開展了同學名字我認識、商店名稱搜搜搜、商品名稱搜搜搜、電視節目我知道、童書名稱、校園文化、讀課外書識字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喜歡上了識字,並能不自主地自己去識字。記得一次做完了“商店名稱搜搜搜”的實踐作業後,我們班的劉騏驥在自己的日記裡寫道:“這真是一次有趣的作業啊!”可見孩子們對課外識字實踐作業的喜歡和熱愛。

第五,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孩子喜歡讀書,讓孩子在大量閱讀中學會更多的漢字。為了讓孩子更喜歡閱讀,在馮志偉老師的提議下,我們開啟了“親子共讀”活動,發動家長的力量,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閱讀活動中來,首先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制定了“親子閱讀檔案”,記錄孩子每天的讀書情況,代替了積累本的課外積累。

第六,開展看圖寫話系列訓練活動,通過寫話使孩子認更多的字,寫更多的字。

第七,通過寫日記、週記,讓孩子反覆運用漢字,既達到了認字、寫字的目的,又練習了寫作,培養了孩子寫的習慣。

第八,我們及時總結經驗,反思不足,上次的識字課教研活動就是我們的一次總結和反思。

取得的效果:

一、更加明確地瞭解學生在一個階段中對於識字的掌握情況,便於調整教學方向和思路,為學期末學生測評做了準備。

二、增大了學生的識字量。

三、學生熱愛識字、主動識字。

四、豐富了學生的生活,製作名片、搜尋商店名稱等。

五、學生熱愛讀書。

六、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寫話和進行週記、日記。

存在的問題:

一、 沒有系統的理論支撐。

二、 沒有比較科學的成套的教學方法。

本學期,我們的工作做了很多,效果也不錯,問題也還存在,但是我們義無 反顧地研究著、探索著、前進著……我們深深地相信:只要努力,總會有收穫!

識字教學總結3

識字2的教學還是比較順利的。在理解課文中的詞語時,我要求學生通過看圖理解,也可以聯絡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城樓”一詞是學生熟知的,他們在電視裡都見過天安門城樓,我就讓學生說說你見到的天安門城樓是怎樣的,學生說是高高的,很大。這時,我就補充詞語“巍峨壯麗”;而金水橋一詞學生比較陌生,我通過插圖幫助學生認識金水橋的具體位置,我還告訴學生漢白玉造的金水橋“潔白如玉”。

對於“焰火”一詞,學生是再熟悉不過了,我就讓他們用一些詞語來形容焰火的色彩,如:五顏六色、色彩繽紛、五光十色、色彩斑斕等等;“狂歡夜”一詞的理解,我則通過一段說話訓練來讓學生具體感知:夜晚,人們有的(XXX),有的在(XXX ),有的'在(XXX),還有的在(XXX),開心極了,熱鬧極了。其次,我給孩子們看了國慶50週年慶典的視訊,離孩子實際生活較遠的“大典,檢閱”,看過視訊後一下子明朗了。

識字教學總結4

摘要:中國的識字教學有幾千年的歷史, 在教材編寫和教學方法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傳統的識字教學經驗中就有體現科學漢字觀的六書分析法以及主觀性較強的俗形義分析法。本文主要從字理的角度探討漢字教學的方法, 並提出了兩種不同方法在當前教學中的應用條件。

關鍵詞:識字教學; 字理; 俗字源;

古人很早就認識到漢字在漢語中的地位, 古代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 一個漢字具有一個形體, 代表一個音節, 也往往代表一個詞。漢字集形、音、義於一體, 不僅是書寫單位, 也是語義單位。所以, 中國傳統語文教育一向重視對“字”的分析, 強調“字”的學習, 認為識字是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的基礎, 體現了“字本位”的理念。識字教學成為語文教育的核心, 其內容是教學生識別、書寫並運用漢字, 而成功的關鍵在於獲得對漢字的科學認識, 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傳統識字教學歷史經驗的總結與吸收

我國有悠久的識字教學歷史, 早在周代就已經開始了識字教學, 《周禮》講:“天子八歲入國小, 十五歲入大學”。“國小”學習的內容是五禮、六樂、五射、五馭、六書、九數, 其中“六書”是“國小”首要的也是主要的學習內容。這裡“六書”的內涵並不是六種造字法或結構型別, 應該屬於古代基礎教育中的一門教育學科, 具體內容涉及漢字的形體來源、功能分析、類聚關係、用字法則等, 是構成漢字基礎知識的教學體系[1]。

識字教學自周朝開始成為官方認定的基礎教育學習內容之一, 系列的教材便應運而生。早已失傳的《史籀篇》是最早的蒙童識字教材;秦代“書同文”在大規模整理文字的同時也注重字書的編寫, 先後編有《倉頡篇》《爰歷篇》和《博學篇》;漢代以後《急就篇》成為了最流行的識字教材;南北朝時期的《千字文》, 宋代的《三字經》《百家姓》更是影響廣泛, 流傳至今。這些識字教材內容多涉及社會生活常識及道德規範養成, 兼具教育和教化的作用, 形式上採用韻語, 教學手段強調誦讀。代代相承的識字教材為識字教學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首先, 在識字量和字種的選擇方面確立了科學、適當的標準, “秦三倉”共收3300字, 《急就篇》收字20xx個, “三百千”收字共計2708個, 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收字20xx個, 可見古代識字教學的識字量基本維持在20xx~4000之間。陳黎明等對“三百千”用字的流向進行了考察, 從2708字次中統計出1474個字種, 發現這些字出現在《現代漢語常用字表》 (3500字) 的有1235個, 也就是說“三百千”中83.79%的字到了現代漢語中仍然是常用字[2]。這些古今通用的常用字是漢語的核心用字, 這說明古代識字教學的內容主要就是這些社會基本用字。

其次, 傳統的識字教學在“集中識字”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 (1) 歸類法, 按照部首歸類、按照聲旁歸類、按照同義歸類等; (2) 六書析字法, 用“六書”理論分析漢字的結構來進行識字教學; (3) 俗形義分析法, 不考慮造字動機, 僅根據漢字字形和個人理解來解釋形義關係。

二、當前識字教學的傳承與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來, 在分散識字和集中識字兩種教學思想下湧現出了眾多的教學流派和教學方法, 特別是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 各種傳統及現代的教學手段交匯呈現於識字課堂。本文主要討論有歷史傳承的理據教學法。

1. 利用傳統漢字結構理論進行理據教學

自許慎《說文解字》開始, “六書”便成為分析漢字結構的主流理論依據, 被歷代學者普遍認為是科學的分析方法。“六書”對漢字形體的分析不應僅限於漢字的學術層面, 在識字教學中也應充分加以利用。解釋漢字的構造原理及其演變過程, 幫助學生建立起“形—義”、“形—音”聯絡, 可以有效提高漢字教學的效率。

(1) 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理據教學

識字教學一般先教獨體字, 然後教合體字, 根據漢字不同的結構型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現行漢字中的獨體字主要來自於古象形字和指事字, 這類字中的大部分, 如“牛、羊、馬、日、月”等變成了記號字, 對於這類字我們可以採用“溯源”的方法。“溯源”就是追溯象形字或者指事字的形體源頭, 藉助古文字字形, 化抽象符號為聯想性的象形符號來幫助學生記憶, 這種方法便於學生從漢字字形中直接獲取漢字的字義。認知實驗證明, 利用影象、聯想的方法記憶漢字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們可以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了解這些漢字產生和演變的過程, 如:“馬 ”。會意字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構件組合而成,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各構件進行分解, 瞭解各構件的基本含義, 然後將其組合, 從整體上理解該字的意思。對於“以形會意”的字我們依然可以藉助古文字形體進行闡釋, 如: {家}, 甲骨文字形上面的`“宀”像屋的側面形, 讀作“mián”, 表示房屋, 下面是“豕”, 即豬。現代漢字變得符號化以後, 很多形近字難以區分, 比如“即”和“既”是音近形近字, 我們可以藉助古文字形體通過同形構件分析進行對比講解。 {即} {既}都有相同的構件 , 表示食器, 面對食器表示將要吃飯, 扭頭背對食器表示吃完飯。從字形上未然的“即”和已然的“既”一目瞭然。

(2) 形聲字的理據教學

形聲字從結構方面來講是聲符和意符的二元組合, 因而更能體現出漢字形、音、義結合體的特徵。形聲字的理據主要體現在聲符的表音度和意符的表義度上。

聲符系統歷來缺乏整理, 有開放性的特點, 導致了系統的龐大及表音狀況的複雜。在《說文解字》中許慎一方面從結構上分析某些形聲字的聲符, 另一方面又利用同一聲符的形聲字來註明讀音, 如“跛……從足皮聲……讀若彼” (《說文解字》二下) , 說明在許慎的時代, 聲符系統的讀音已經產生分歧。現代形聲字與其聲符字的聲、韻、調可分析出八種關係, 根據李燕、康加深研究, 7000通用字範圍內的形聲結構中聲韻調完全相同的佔37.51%, 僅調不同的佔18.17%, 可見有一半以上的聲符是可以準確或者基本準確的表音的, 教學中可以利用聲符的這一特點來認讀漢字[3]。而且根據歷史經驗, 同聲符字 (如:峰/逢/鋒/蜂) 保留了大量的語音資訊, 提供了字水平的語音線索, 有時比聲旁字更能提供讀音示範。

形聲字的意符表示模糊的意義範圍或者說義類, 一般來源於獨體的表意字。如: {貝}, 像一種甲殼動物的外形, 因為其外殼美觀、難得, 被古人認為是珍貴的物品, 後來用作原始貨幣。用“貝”作意符的字都與錢財或財富有關, 如財、賬、貴、貨等。 {阜}, 像山崖邊的石磴形, 用“阜”作意符的字一般都與地勢或升降有關, 如階、降、陷等; {邑}, 表示人所居住的封國, 用“邑”作意符的字多與邦國、城市或區域有關, 如郊、都、郭等, 雖然在漢字發展過程中{阜}{邑}偏旁混同為“阝”, 但是居於字左和字右的“阝”仍表示不同的義類。可以看出, 意符相同的字大都和同一事物有關, 反映了這類事物的共同屬性。施正宇對3500常用字中的形聲字進行考察, 發現意符有效表義度共為83% (含直接表義和間接表義) , 意符不表義的僅佔17%, 可見現代常用漢字形聲字的意符絕大多數對字義有提示作用[4]。我們將構字數最多的20個意符 (氵艹口扌木釒亻蟲訁土月糹忄女竹足石王疒辶) 和個體表義度進行交叉考察, 發現構字能力強的意符表義度也相對比較高。

形聲字在現行漢字中的比例高達80%,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其音、義理據, 通過講解聲符、意符與形聲字音、義之間的關係來提高識記形聲字的效率將會事半功倍。

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漢字形體發生了許多變化, 現代漢字與古漢字在形、音、義方面都已相去甚遠。隸變、楷化、簡化都對漢字的構形理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隸變使漢字結構發生了變形和簡化, 破壞了漢字原來的結構, 從根本上改變了漢字的象形特徵。楷化增加了一些基本點畫並規範了漢字的筆畫形態, 對漢字構形理據的影響並不太大。簡化是對漢字構形系統的一次大的調整, 簡化後的漢字形體發生了很大變化, 有些字只強調了筆畫的減少而沒有顧及漢字的構形理據, 比如草書楷化之後的字“長、東、專、為、頭、導、樂”等, 已經完全不符合“六書”的原則。也有的漢字簡化過程中進行了理據重構, 仍然可以用“六書”的分析法進行教學, 如“滅{滅}、灶{灶}、寶{寶}、筆{筆}、塵{塵}、淚{淚}”等簡化後都成了會意字, “補{補}、遲{遲}、償{償}、趕{趕}、驚{驚}”簡化後仍然是形聲字, 但是聲符表音度更高。對這些建立在現代漢字字形基礎之上的新“會意字”、“形聲字”, 我們不需要一味從古, 應該探求和現行漢字形義聯絡更一致的詮釋, 這種情況下以現代字形進行解說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識記。

2. 利用“俗字源”教學

漢字的表意性質決定了其形體結構的可解釋性, 漢字教學中分析漢字形義關係、闡釋字理的主要依據是“六書”理論。但是由於漢字數量多, 結構複雜, 機械記憶負擔重,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嘗試採用“俗字源”來解釋漢字。“俗字源”在解釋字形和字義關係時不進行溯源分析, 憑藉個人想象和主觀聯想隨意地解釋漢字結構的形義關係, 其解釋帶有隨意性和主觀性, 不同的人對同樣的漢字會有不同的詮釋。

漢族人習慣了漢字的可解釋性, 以形別義的習字心理早已固化。早在春秋時期, 就出現了對一些漢字形義關係的解釋, 最早記載在《左傳》裡, 如:

《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夫文, 止戈為武。”

《左傳·宣公十五年》伯宗曰:“故文, 反正為乏。”

《左傳·昭公元年》和曰:“於文, 皿蟲為蠱。”

當時人們解析漢字字形不是為了文字學的目的, 而是為了闡述自己的哲理和政治主張, 解析的結果並不能體現漢字的構形本意, 很多說法甚至很是牽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保留了一些春秋時期解析漢字的例子, 如:

《說文解字》第一上王字下:“孔子曰:一貫三為王。”

《說文解字》第一上士字下:“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

這可以說是俗形義學的源頭, 漢代用這種方式解釋字形的人有兩種, “一種是所謂‘諸生’, 即今文經學家。他們表面上是要闡發先聖微言大義, 實質上要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張, 恐怕不需要古人的真實造字動機來束縛自己。另一種是所謂‘俗儒鄙夫’, 即一般教書先生……他們沒有什麼政見需要闡發, 只要教會學童識字就行了。這類闡述不反映任何政治見解, 且與古人造字動機不符, 但學童們卻可以輕易記住。”[5]可見, 在中國古代, “俗字源”就在民間蒙童識字教學中予以使用了。

我們收集了一些教師教學中使用“俗字源”的例子:

早:日升到教堂的十字架上, 表示早上。

奶:一個拄著彎彎曲曲柺杖的女人。

春:三個人一起晒太陽。

宿:一百個人住在房子裡。

哭:一個大人在哭, 兩隻眼睛都哭腫了, 流出了一滴眼淚。

麗:兩個小朋友在兩個並排的窗戶裡, 往外看美麗的風景。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俗字源”釋義內容多貼近生活實際, 表述簡單、幽默風趣、通俗易懂。“俗字源”用於漢字課堂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這種形象化的闡釋方法寓教於樂, 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緩解機械記憶的壓力。但是“俗字源”的解釋方法放棄真正的字源, 不顧及漢字歷史演變, 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漢字和傳統文化的關係。這種方法僅根據漢字現在的字形結構做解釋, 忽略了漢字結構的系統性, 誇大了漢字的表意性, 雖然短時間內有助於漢字的記憶, 但是長遠來看大大損害了漢字的科學性。所以, 利用“俗字源”分析漢字是一種相對靈活的教學方法, 在漢字教學中可以使用, 應該合理利用。但是對於一些構字理據弱化甚至喪失、用“六書”理論解釋不了的漢字以及漢字的造字意圖不容易被理解時, 可以採用“俗字源”解釋, 但要讓學生知道這種方法只是識記漢字的輔助手段, 而不是科學的字理。而且要儘量控制此類解釋的數量。目前用於教學的“俗字源”解釋缺乏規範, 隨意性強, 有的解釋內容甚至離題萬里, 如果使用頻率太高, 會有損漢字系統的嚴肅性和科學性。所以, 我們建議對於那些構字理據尚在且比較容易解釋的漢字, 應首選傳統字理分析的方法來客觀真實地闡釋字理, 做到“信而有徵”。“俗字源”解釋漢字只是一種可以“利用”的課堂教學技巧, 而不是系統的科學的教學方法。

漢字教學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 我們可以根據漢字字形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 或者依據功能理據, 或者依據形體溯源, 或者進行字形的分解。在此基礎上, 如果我們能利用一些靈活的課堂技巧, 如字謎識字、韻語識字、遊戲識字等, 就可以讓漢字教學有理有據, 活潑生動, 系統高效。

參考文獻

[1]李運富.“六書”性質及價值的重新認識[J].世界漢語教學, 20xx (1) .

[2]陳黎明, 張晗.“三百千”的用字及其流向[J].漢字文化, 20xx (1) .

[3]李燕, 康加深.現代漢語形聲字聲符研究[M].//陳原.現代漢語用字資訊分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4]施正宇.現代形聲字形符表義功能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 1992 (4) .

[5]李萬福.談俗形義學[J].漢字文化, 1995 (1) .

識字教學總結5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本學期我擔任學2學3班識字、語言、綜合的教學,下面我把識字這一學科做個簡單的小結:

學前班孩子有著共同年的齡特徵就是好動、好問、好玩;喜歡新鮮事物,喜歡比賽,喜歡挑戰,喜歡爭第一以及孩子們都很天真無邪。他們身上的這些共同特徵正是體現出孩子們好學的積極性。因此,根據孩子們的特點我採取了以下識字教學。

一、興趣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前班的孩子在學習語言表達的`同時,也有強烈的學習漢字的慾望。所以,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1.象形會意識字法

漢字是以象形為本源的文字。比如漢字“山,雨,水,火”這類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變而來。根據孩子好猜,好想象的特點,識字教學中以字配畫的識字法,引導孩子們看象形圖畫猜字,更能激發孩子識字興趣。愛恩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如:“馬”孩子們可以從象形字中想象哪個部位是馬腳,馬尾等等, “休”根據字畫孩子們自己理解總結為:“這個人肯定幹活累了所以在樹下休息。”識字教學利用具體事物和形象相結合,孩子們不但有興趣,更利於孩子們識記。

2、遊戲走進識字課堂

兒童的世界是童話般的世界。小孩生來好動,遊戲是幼兒期兒童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我將識字的內容與遊戲相互依存,相互融合,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消化,鞏固,他們在識字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如:盲人摸字,捕魚達人,過山洞……,通過這些遊戲更能激發孩子們識字的興趣,與慾望。

3、比賽走進識字課堂

利用孩子們好勝好比的性格,調動課堂活躍的氣氛。課堂中我根據識字內容設計各種識字比賽,如:登山摘旗,帶字賽跑等,目的在於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識字興趣與慾望。

二、適當表揚,鼓勵,支援

課堂中老師的一言一行對每個孩子有著非常的重要。所以,課堂中我會關注到每個孩子。給敢於展現的孩子投去一個認可支援的目光,給軟弱的孩子送去一點勇氣與表揚,給調皮搗蛋的孩子一點信任與成就感。同時利用校幣,動畫貼貼,禮物等作為獎勵,鼓勵孩子們繼續努力。

三、培養積極,自信,自主的識字習慣

課堂中給予積極識字的孩子給予鼓勵與肯定,課外老師安排作業回家與父母共同讀生字表,教父母做識字遊戲。老師鼓勵引導孩子儘量在生活中識字,如:認識班級小朋友的姓名,在逛超市時認食品中的漢字。

教學反思與調整:

1. 課後多關注比較弱的孩子,讓每個孩子發揮他的閃光過點,讓每個孩子都能共同進步

2. 讓家長與孩子相互配合在生活中識字;下學期將採用多種不同的方式激勵孩子主動到生活中自主識字,並給孩子以鼓勵。

3. 老師多查詢資料,多瞭解孩子,儘量讓我們的課堂更加符合孩子的需要特點,讓我們的課堂更有趣味性。

4. 要讓孩子們體會到成就感,增強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5. 課堂上老師要增加親切感與幽默感,讓孩子在一個輕鬆,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識字教學總結6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第一學段,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000個會寫。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儘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儘快進入閱讀和習作。根據這一要求,實驗教材第一冊中,安排學生認識400個生字,其中100個會寫。識字量比以往教材有明顯提高。如何讓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這幾百個生字,真正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意,就成了本次教材實驗的重點。

我們認為,要完成這一艱鉅的任務,首先要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內打好識字基礎;其次,還要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課外鞏固。因此,本月中,我校實驗組集中開展了一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五位教師分別上了一節研究課,全組教師參與聽、評課,共同探討教法,總結經驗。通過研究,我們認識到課堂識字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激發識字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自然就樂意去學,即使不教他去學習,他也會自覺去學,主動去學。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主要採用以下方法來調動學生興趣。

1.充分利用教材優勢,營造輕鬆愉快的識字氛圍。新教材的選文非常富有兒童情趣,為老師的教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蔡蘭芳老師執教的《影子》一課、陳祖蘭老師、徐宇紅老師執教的《比尾巴》一課,陳青老師執教的'《比一比》,都是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出現,內容通俗易懂,語調朗朗上口。老師們正確認識短文作為識字載體的作用,教學中都注意充分利用短文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輕鬆識字。

2.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識字和認識事物相結合。陳青老師在教學《比一比》一課時,先讓學生讀“黃牛”、“花貓”、“鴨子”、“小鳥”等詞,再讓學生觀察本課掛圖,把詞語貼在圖中對應的事物的旁邊,這一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鞏固了生字。

3.採用直觀教學手段,化抽象為形象。採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在生字教學中,簡筆畫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表現漢字的象形特點,有效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蔡蘭芳老師在教學“影”字時,根據“景”字的形貌,在黑板上畫了一座亭子,亭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投下了影子。學生把圖和字比較、觀察,發現亭子就像“景”字,地上的影子就像那三撇兒。學生在欣喜之中牢牢地記住了“影”字。陳祖蘭老師在教學“鼠”字時,隨手在黑板上畫出了一隻露著尖牙的老鼠,看了圖,再來記“鼠”字,既輕鬆,又有趣。

4.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識字。楊曉軍老師執教的是《語文園地三》一課。在本課的教學中,楊老師讓學生把生字填入相應的花朵裡,她告訴學生,誰填對了,就把小花獎給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立刻調動了起來。之後,楊老師又帶大家到郊外去呼吸新鮮空氣,邊欣賞美麗的景色,邊識字,學習的氣氛非常輕鬆。

二、正確傳授基礎知識,培養識字能力

識字能力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養識字能力,能促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逐步掌握識字的方法,形成獨立識字的本領。

1.重視漢字基礎知識的教學。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掌握足夠的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學生具備了基本筆畫、筆順規則、常用偏旁部首、漢字結構等知識,就可以形成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都能貫徹這一教學思想。

2.靈活運用基礎知識,教學生學會分解合體字。有了知識不會應用,是書呆子,有了知識又會靈活應用,就形成了能力。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教會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完成新的學習任務。針對漢字中合體字較多的特點,首先,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帶領學生牢記住漢字的偏旁部首、漢字結構等基礎知識,學會分、合“合體字”。如,徐宇紅老師在教學《比尾巴》一課的生字時,把“公”和“鬆”、“巴”和“把”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從感性上認識獨體字和合體字之間的聯絡。

3.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漢字,能比較形近字。學會比較形近字,既可以減少錯別字,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記住新字。例如:陳青老師在教學“顆”字時,把已學字“棵”提出來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使學生通過換部件的方法很快記住了“顆”字,同時也記住了他們的不同之處,減少了錯別字的發生率。

三、加強寫字訓練,堅持一個“少”,做到一個“好”

《語文課程標準》中,寫字的要求和地位大為提高,特別強調寫字能力的培養。第一學段的寫字要求突出一個“好”字。要求學生一出手就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要達到這個要求,就必須堅持一個“少”字。同時還應注意:

1.重視對寫字姿勢的指導。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利於把字寫端正,而且有利於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有利於保護學生的視力。

2.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巧。第一學段中,要求學生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

3.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良好的書寫習慣包括:一筆一劃,把筆劃寫到位;把字寫端正,注意美觀;愛惜筆墨紙張,愛好整潔等。

識字教學總結7

一、研究過程及策略

在確立教研主題後,我們全組教師統一參加了理論學習,並利用每週二下午進行集體備課,備同一單元,再備同一課,在深入吃透教材的同時,充分的備學生,瞭解他們的生活經驗,生活環境,興趣愛好等,形成教案後上課。一人上課,組內教師聽,反思研討後再上課,最終形成案例,同時請領導全程參與,並給予指導。

經過研究,實踐、探索,再研究,形成以下策略:

1、培養初步預習能力,讓學生初嘗識字樂趣。

低年級學生知識經驗不足,不會學習。培養初步預習能力,最關鍵的是教師的引導。課內教給學生圈字連詞,讀拼音等預習方法,課外請家長配合,並利用牆報開辦“預習加油站”欄目,給孩子們創設一個展示,競爭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每個學生都嚐到預習識字的快樂!

2、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結合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分散的'特點,以及教學內容編排,在教學中力求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識字興趣,具體方法為:

看:觀看動畫,色彩鮮豔,內容豐富的掛圖,不但激發了識字興趣,而且還把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

聽: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學生把識字與培養想象力相結合。

做:即結合生字特點,引導學生做動作,嘗試、體驗。如:在教學“腳丫”一詞時,師:“快找找你的小腳丫藏在哪兒?”(學生樂滋滋地找。)“你的小腳丫藏在鞋裡,看不見哪!”(師用手作“丫”狀)“快跟老師做!你看這個“丫”字多像你的小腳上長的兩個小腳趾啊!”(學生樂呵呵地去體驗)

另外,還可以用嘴嘗一嘗,用鼻子聞一聞,用手摸一摸等方法,讓孩子在一個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享受識字的快樂,激發識字的興趣!

3、採用多種方法,培養自主、獨立識字能力

低年級學生的興趣具有短暫的,不持久的特點,因此,光靠外在的激趣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興趣內化。即: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如:藉助拼音、查字典、加一加、減一減、猜謎語、歸類識字等方法,以培養學生自主、獨立識字的能力。

如:教學“淚”字,師:“你是怎樣記住的?”生(我是用三點水加目記住的)師馬上總結(這就是加一加的方法)“大家再看淚字,目,代表什麼?”(眼睛),“三點水旁呢?”(指從眼睛裡流出來的淚水,看來它與水有關)“你還學過哪些三點水旁的字?”(江、河、沙、浮……)師:“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歸類的方法記許許多多的與水有關的字。”

4、鼓勵學生多渠道,多層面識字

老師指出,要關注學生生活識字。因此,我們不僅在課內培養識字興趣,還鼓勵課外多渠道,多層面識字。如:從電視、商品包裝、牌匾等渠道識字。同時,以此為契機開展了“生活識字小能手”的評選活動,再次,激發鞏固學生主動識字,樂於識字的興趣!

二、反思

通過本次校本教研活動,我們低年組全體教師的理論和教學水平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轉變。

課堂上,學生機械的讀記分析不見了,活潑有趣的體驗,感悟使學生們自主地、積極地識字,可以說,學生們願意識字,樂於識字,師生融洽的交流,增進了師生的情感體驗,那是一種成功,一種愉悅,是學生在語文課上健康成長的階梯!

“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要通過自己的行動與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在識字教學中感受陽光,擁有自信,體驗成功,真正使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識字教學總結8

本學期,三年級語文組圍繞“識字教學”展開教研活動,一學期即將結束,現將關於教研的一些感受、得失做一簡單總結:

平時的幾點做法:

1、課前佈置孩子們預習,初讀課文,把生字、新詞畫出來,思考一下,你用什麼方法能記住這些字,初步給生字擴一到二個詞,給生字找到自己喜歡的.記憶方法。

2、課上,激發孩子的識字熱情,激發孩子彙報的積極性,讓孩子在興奮中不吐不快,交流彙報。

3、鼓勵孩子自創各種各樣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編謎語,編兒歌等來理解記憶生字,如果孩子在學了生字後,讀文的準確流利比沒學前有了進步,有了長進,那我們的生字教學應給說成功了一大半。

4、為了更好地識字,我提倡鼓勵學生以社會為課堂,以生活為老師,儘量多識字,鞏固生字,這對學習有很大幫助,如:佈置一些實踐性作業,到大街上看看你會認那些字?其實,在平時的看電視、看動畫片時也可以認識好多字,積累一些詞語。

教學中的得失、困惑:

只要是記得牢的字,都是老師在課堂上反覆強調或用識字方法讓學生記住的,如:學習生字“騰”時,我們變了順口溜——夫人回孃家,頭戴兩朵花,住了一個月,騎馬回到家。這樣就記得比較牢,全班學生都能寫對“騰”字。可是,本冊數要求學生會寫300個字,而且有一部分字筆畫多,較難寫,學生老是記不住,如:聚攏、稻田、盪漾、蓮蓬、翩翩起舞、腹(總多寫一橫)驟然、黎明、窟窿、水罐等字,容易出錯,需要反覆、認真強調寫法。

識字教學總結9

一、優點:

1逐句分析,邊讀邊想,引導學生從文中捕捉資訊,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的教學模式。

2先來複習“青”字族的字,降低了難度,進而突破難點。實物的演示,形象地理解了詞語。

二、不足之處:

問題提出後,應該多留點時間讓學生思考。否則問題就是一個程式和設。

國小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時間在1020分鐘以內。超過這個時間,孩子會感覺到累,容易走神。如何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這考驗著老師的智慧。學習生字本身很枯燥,如果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去教,往往事半功倍。今天我展示了《》一課,在課上學生積極發言,踴躍舉手,可以通過這堂課引起對生字的學習興趣,並且能夠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來回答問題。

三、教學效果

這節課主要設計思路是:設計了四個關卡,難度逐步遞增,每一關由不同型別的字謎組成,通過自主猜測,傳授猜謎方法,讓孩子藉助不同的方法猜測漢字,從而實現輕鬆學字,感受文化。第一關,與“”中的猜測方法類似,孩子們輕鬆猜出了謎底,但到了第二關卻被難倒了,主要原因是孩子們不能很好的從句子中發現共同點,思路狹窄,引導後逐漸找到了感覺,並習得“合成法”這一方法。之後的兩關也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最終猜出了謎底。整堂課孩子們的思路活躍,尤其是平日裡不太愛舉手的孩子,能從這類課堂中展示自我,讓人另眼相看。

四、成功之處

由於學生已初步具備認讀生字的`能力,教學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能力。再者,我嚴格要求學生按照筆畫順序來書寫,同時還注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鼓勵他們運用各種方法來識記生字。另外學生邊說筆畫名稱邊書空,增加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力,然後我對關鍵筆畫進行點撥,最後讓學生描紅、臨寫。我在巡視過程中適當指點,並給學生寫得好的字畫小紅星,這對學生起到較大的激勵作用。我在學生猜謎底時通過表演的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能給學生更加形象生動的視覺刺激,使教學目標很好的完成。

五、不足之處

在指導書寫漢字時,更多的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達到一個標準,但孩子的個體差異較大,所以,在等待能力弱的學生時,讓更多的學生產生了消極等待浪費了良好的學習時間。

識字教學總結10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最為重要,它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為了滿足學齡初期兒童閱讀的需求,《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在階段目標的第一學段識字量由原來的1250個增加到1600至1800個,識字任務繁重而艱辛。那麼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順利、高效、優質地完成這個識字任務呢?有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識字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我經常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授之以魚不如受之以漁”。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所以儘快地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同時運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識字,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識字教學質量。

1、故事識字法:國小生都喜歡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若能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他們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記住生字,更能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拔”和“潑”兩字形識,不容易分清,但可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記憶,如教學“拔”字時,把“拔”字拆成提手旁、“友”、點,老師講或引導學生讓學生講他們都熟悉的拔蘿蔔的故事:小明一早去拔蘿蔔,他拉著蘿蔔的葉子雙手用力往上提,拔呀拔呀拔不出,叫來幾個朋友幫忙,大家一起用力拉,拉得滿身大汗,流下了點點汗水。教學“潑”時,把“潑”字拆成三點水和“發”利用潑的基本組詞潑水來講故事:小明倒掉盆裡的水,他向門外一潑,剛好潑到了路過的小紅,小紅的頭髮全被潑溼了。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識字,效果很好。

2、兒歌識字法:讀兒歌是低年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就有《日月明》這種拆字式的識字歌,為了幫助學生分清和記憶“看”、“著”、“春”,我編了“手目看、羊目著;三人日,就是春。”還可以根據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編一些適合兒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訣,讓他們反覆誦讀,使學生對字形產生直觀形象,從而提高記憶字形的準確性。如:“朋”字,“兩個月亮手拉手,做成好朋友。”這樣學生記憶就比較深刻。“坐、座、做”這三個字讀音一樣,但是字形、意義都不一樣,在編了“兩人站土上,座位請加‘廣’,做事就用單人旁。”讀了這個兒歌后,學生不僅能區分字形還可以領會它們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3、字謎識字法:學生對字謎非常感興趣,恰到好處地運用字謎幫助學生識字。如:“半個月亮──胖”,“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獨木橋──生”,“一點一橫長,口字擺中央,下面開扇門,門裡長著嘴──高”。學生猜謎語的過程就是識記生字的過程,這種識記不同於機械識記,是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印象非常深刻。但這種方法對於字義的理解容易出現偏差,教學中要注意對字義的正確理解。

識字的方法很多,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等。運用時要結合所學生字的特點,引導學生靈活使用,以便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識字聯絡生活,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裡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過程才能變得比較輕鬆”。

1、有效地利用好各種生活條件,可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作用性和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之願意主動地識字。如課程表,同學們的名字,課室佈置中的文字,班級公約、學校校規等,都是學生識字的教材。

2、藉助實物識字,也是將識字教學與生活聯絡在了一起,如教學“傘”字時,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傘”字的結構,然後拿出一把傘並開啟。學生很快就發現:上面的“人”就象傘的頂部,中間的一長豎象傘杆、傘柄;一點、一撇、一橫,象傘的骨架。這樣學生就能很形象地記住了這個字的字形。還如教學“鼠”字時,先引導學生看清“鼠”是上下結構,再仔細觀察下部的三個斜鉤,然後出示老師的圖片,指導學生對照老鼠的四肢和尾巴,學生能很快的發現第一二個斜鉤和點是老鼠的四肢,第三個斜鉤是老鼠的尾巴。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年齡特點,引導和鼓勵學生在生活識字,運用各種方法自主識記,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變乏味的機械記憶為有趣輕鬆的快樂學習。

識字教學總結11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如何使枯燥的識字變得多姿多彩,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識字興趣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索的。表意性是我國漢字的一個重要特點。第三冊中《識字3》是看圖會意識字。即利用看圖體會字義的形式幫助學生識字,既可以使學生學到一種識字的方法,提高識字能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其實我們教學中國漢字,要站在文化的平臺上,將文化融入漢字,使孩子們能感受到中國漢字所蘊涵的美。

把單調的漢字漸漸豐滿起來,學生就有了識字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經常告訴孩子們漢字的.演變、來歷,以及與漢字有關的小故事,使這些漢字在孩子們的眼裡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動、鮮活起來,變成一幅幅圖畫、一個個故事。在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接觸了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對識字有了一些基礎和經驗。我以舊引新匯入教學,採用了我做你猜的形式:一隻手搭在眼睛上,猜猜這是一個什麼字?學生馬上就想到了看字。

接著讓學生嘗試看圖識字,在交流的過程中體會這類漢字的特點。只是美好的設想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遭遇了擱淺,由於提問範圍過大(你記住了哪些字,看了圖對照字,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的表述並不如我的預設,實際上仍是我的講多於學生的發現。很想讓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感悟漢字博大的文化,但常常找不到突破口。

不由得又想起了一個老師說的話: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多麼偉大的字眼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看來我的學習、備課時間還得增多!

識字教學總結12

語文課程標準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列入教學的重要目標。低年級語文的學習相當大一部分就是對漢字的學習。人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識字教學也是如此。以往那種機械的抄寫方法,既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又讓學生對識字失去了興趣,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效率不高。漢字是一種活泛而優美的藝術形式,學習中應充分利用它的特點進行教學。對於如何進行識字教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學生的形象思維幫助其識字。

低年級學生正是形象思維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未知欲強烈、想象力豐富。對於剛開始接觸生字的'國小生,培養濃厚的興趣是立足點。這是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圖片或用生動的語言來描述一個字寶寶背後的故事、景色。學生聽了之後很感興趣,一下子就把生字記住了。如,學習“春”字時,編出了謎語“三人看日落”。教學“尖”字時,就拿學生手頭的鉛筆,先讓他們觀察鉛筆的形狀,然後一步步引導到生字上來。效果相當不錯,但在教學時應適時點撥,引導,避免學生為了編謎語、講故事硬拆漢字部件的做法,影響學生識記規範漢字。

二、經常溫故知新。在識字過程中,國小生記得快,忘得也快。

針對他們的識記特點,在教學嘗試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熟字換偏旁這類字的特點,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傍”與“榜”、“茵”與“煙”、“抱”與“飽”等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就能較快掌握新字,又能複習舊字,一舉兩得。另外,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學。如學“青”字的時候,我就把“清”“情”“晴”“睛”這幾個字放在一起學,讓學生學會對比觀察,能自己區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在我的啟發下,小朋友會比較出“清”字是三點水,與水有關,清水。“情”字是豎心旁,與心情有關,心情。“晴”字日字旁,與太陽有關,晴天。“睛”字,與眼睛有關,眼睛。通過比較觀察,引導學生用部首分析法區分出字與字的區別,並把各自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

三、順口溜識字法。

順口溜識字法是根據漢字的結構,先分析部件或筆畫的特點,然後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字形的一種識字方法。這種方法以其幽默風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國小生喜愛。順口溜識字法確實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激起他們學習和識記漢字的濃厚興趣。可以依據字形進行分析性編寫。這種編法是:先分析漢字的形體由哪些部件構成,然後將這些部件編進順口溜。例如:美:羊字沒尾巴,大字在底下。蒜:二小二小,頭上長草。在分析編寫的基礎上,對組成漢字的個別筆畫或部件進行聯想後編進順口溜。如:匹三面有牆一面空,有個幼兒在當中。金:一個人,他姓王,口袋裝著兩塊糖。

識字教學總結13

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閱讀的基礎,是寫作的基礎,這種基礎性主要表現在“會認”這個識字教學的基本要求上。在傳統意義上,對識字教學方面要求“四會”,即“會讀、會寫、會義、會用”。這種單向度的努力和多維度的要求,導致的教學後果就是識字教學越來越呆板,越來越模式化,機械化,繁瑣的部件分析,枯燥的反覆朗讀,重複的機械抄寫和魔術般的卡片認讀,讓學生死讀硬記的傳統教學顯然已不能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所以在教學中,我以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教給學生識字方法為主導,拓寬學生的識字途徑,從而提高識字效率。具體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激發識字興趣。

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是激發識字興趣的有效方法。在識字教學中,採用“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把識記字形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性,讓學生自己識字。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們總結出各種各樣的識字方法,如漢字加減法、想象法、整體記憶法、兒歌法、謎語法對比法等等。在教學時先要求學生自讀課文,遇到生字畫出來,拼拼字音,看看字形,猜猜字義,然後想一想,自己用什麼方法既快又準地記住字形,然後在全班交流。還有的用漢字加減法來識記“木+木=林

玩-王=元”,

學生在識記字形的實踐中,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他們自己想出許多形象、巧妙、有趣,甚至是創造性的識記方法,讓學生在興趣昂然中不知不覺的記住生字。

2、充分利用教材優勢,提高學生識字興趣。

教材的各個部分也體現了主動學、有情趣地學的編排意圖。例如,在兒童喜聞樂見的情境中學習拼音、認識漢字;在連、塗、畫、拼、擺等活動中,鞏固漢字,在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中,大量採用“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說”“我會畫”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植識字的信心。教學中,我從教材實際出發,依據兒童年齡特徵,精心設計教法,激發兒童的識字興趣,教給識字方法。例如,漢語拼音第11課中編排了一首兒歌,並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豐富的圖畫。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圖文並茂的課文來提高學生對文字元號的敏感性,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我先範讀激趣:讓學生邊看圖邊聽我讀兒歌:月兒彎彎掛藍天,小溪彎彎出青山,大河彎彎流入海,街道彎彎到校園。學生聽後,對這首淺顯易懂的兒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要讀的願望。接著,指導朗讀:讓學生用小手指著字跟我讀,一遍、兩遍、三遍,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能熟讀成誦。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圈一圈:拿出鉛筆,在兒歌中找一找“彎”字圈出來,看一看一共圈出了幾個“彎”字。然後連一連:請同學們找一找圖中什麼是彎彎的,用線把兒歌中的幾個“彎”字分別與圖中的月牙、小溪、大河、街道連起來。藉助聯想加深對字形的記憶,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從整體上認記了“彎”字。這樣,字形輪廓和特徵就與其意義自然聯絡在一起了。最後,有意識記:讓學生再跟著我把兒歌讀幾遍,邊讀邊注意圈出來的“彎”字,“彎”字在多次反覆中被認記。

3、以舊引新,自主識字。

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也是個不錯的識字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常常利用學生已經學過的筆畫、部首、熟字,採取加加、減減、換換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比如,在教學識字(一)第1課──《一去二三裡》時,讓學生用鉛筆圈出“去”字,讓學生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記住“去”字。有的說“土”字加兩筆,有的說“雲”上加一筆豎就變成了“去”。“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能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生字。”說著,我們在黑板上板書了一個大大的“去”字,隨後又從講桌上拿起一支鉛筆問大家:這是誰丟的鉛筆?同學們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這支鉛筆上來。我隨機用紅粉筆在剛寫的“去”字上邊加一筆“撇”,告訴學生這一撇就是你丟的東西,你想想,你的東西去了,不就是“丟”了嗎?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想教我們認識‘丟’字啊。”教室裡響起一片笑聲,學生們愉快地記住了“丟”字。實驗證明,在有意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識記(即意義識記),由於有思維活動的參與,其識記效果遠勝於無意識記和機械識記

4、課堂上利用多種活動,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在識字教學中,我和學生共同創設了“識字列車”“漢字王國”“漢字天地”

等情境,每一個生字就成了“字寶寶”

的角色。我們把學習漢字的過程想象為乘坐“識字列車”

到“漢字王國”

去和“字寶寶”

交朋友、做遊戲。有時候,我也會根據具體的課文內容來創設相應的情境。當教學《四季》一課時,在欣賞了四季的美景後,我結合課文內容說:“一年四季裡藏著好多‘字寶寶’,誰能找到它們,叫出它們的名字,它們就會出來和你們一起做遊戲了!”

這樣一引導,學生把學習生字當成了“字寶寶”

捉迷藏,都興致勃勃地到課文中尋找生字並認讀起來。認讀生字的過程往往枯燥乏味,我把這個過程取上有趣的名字,如“和字寶寶打招呼”“把字寶寶請回家”等,使認讀生字成了有趣的遊戲過程。另外還可以讓學生模仿動物讀,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讀、搶讀等,都能有效地增添認讀生字的趣味性。

識字教學總結14

隨著實驗課題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和實踐,低年級課外識字活動已達到了高潮,形成了一種良好的識字氛圍,學生在掌握了識字方法和途徑以後,潛移默化地在生活中去自主識字,真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課題從申報、立項以來,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大力關心和幫助,得到了課題組的教師支援。我從實際教學中,結合了一些比較有特點的案例,對課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通過一些專業書籍對該課題進行了進一步的理解,並利用網路工具對別人的部分成果進行了一些參考和反思。我按照研究方案,紮實有效地開展了課題研究工作,嘗試了一些做法,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將上階段的工作進行彙報,以求共同探討,完善和提高。

一、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

識字是國小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國小階段,學生要認識3500個漢字,在1—2年級,則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漢字,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這就要求我在語文教學中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交給學生多樣的識字方法,帶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語文學科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最有效的學科之一。因此,我以儘快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目的,進行了識字的研究。此課題現已經歷了“課題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初期”,具體研究情況如下:

這學期的實驗課題首先是實施階段。

①繼續讓學生做識字卡片,做成長記錄袋;

②開展與識字有關的活動;

③組織有經驗、有能力的教師擔任實驗課、公開課,全體教師參與聽

課、備課、評課、反思;

④對學生的課外識字量及識字途徑和識字方法做跟蹤調查。

然後是階段總結階段:

①對實驗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

②進行總結;

③撰寫課題相關的材料,迎接領導檢查。

這學期,我針對學生的情況及研究的需要,採取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跟蹤調查法、文獻法。不同的研究方法,讓老師和學生都大有收穫,更是總結了許多經驗理論。

據調查統計,一年級上學期課本中的一類生字有350個,二類生字有450個,學生通過課外各種途徑的.識字量可達到80%,課堂成了學生的展示臺,除了極少數難字和怪僻字要老師指點外,幾乎都是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活動。另外,我將學生四次測試的分數及識字量在電腦上製成了條形統計圖和矩形表格,從圖表中我不難發現所有的資料都是成上升的趨勢。還有由於學生的識字量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能力大大增強,孩子們不僅能閱讀課外書報,有的竟然還在悄悄看中外名著呢!

二、課題取得的研究成果

經過近一學期的實踐,從效果看,是令人滿意的。實驗達到了預期目標:

1、實驗班學生朗讀課文時,聲音響亮,讀得也比較正確、流利,速度也快。

2、學生看圖寫話能力也比較突出。大部分能比較準確地看清圖意,語言表達比較通順。

3、實驗班學生在識字時都能夠想出很多方法來識記漢字,方法多樣,有趣、新鮮。自主識字,創新實踐,主動發展,學生樂於識字,學習興趣濃烈 ,學生不但能用上在課堂上所學的識字方法,而且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

4、學生的識字熱情空前高漲。

在學習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識字認字;在生活中,同學們樂學好問,注重積累,閱讀水平也逐年提高。

5、試驗成果得到肯定。

三、存在的問題及討論

1、識字主體千差萬別,初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從十幾到數百,相差很大。究其原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培植了“識字”的土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經常得到滿足,愈來愈強,萌生了早期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家長有意識地教,慢慢變成孩子主動地學(認字)。不具備以上家庭環境的孩子其實也有識字願望,只是總得不到滿足。總而言之,一個個生活經歷不同、學前識字儲備不同的複雜個體匯聚到一個語文教師這裡。如果僅靠一份教案上課,以“一”擋“數十”,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又“消化不了”的症狀。

2、片面強調學生自主識字,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識字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來認識漢字,引導學生自主識字。但是,倡導自主識字,並不是說教師的教可以不講方法,不講教學策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有些教師想在40分鐘內儘可能多地體現課標新精神,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變得缺乏重點,多而雜亂,結果使課失去了亮點,由於承載了太多的任務而變得“不倫不類”。

3、沒有系統的理論支撐。

4、 沒有比較科學的成套的教學方法。

四、下段研究的大致設想

1、加強理論學習,形成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

2、定期進行實驗工作階段性小結。

本學期,我的工作做了很多,效果也不錯,問題也還存在,但是我義無反顧地研究著、探索著、前進著……我深深地相信:只要努力,總會有收穫!

識字教學總結15

我們汶源學校一年級開展了《生活化識字教學》課題實驗。識字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石。在生活化識字教學實驗中,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到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有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做學習識字的有心人。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變得喜歡學習流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將課外識字帶進課堂,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利用教育教學生活的各個環節,進行生活化識字教學。

剛入學的新生對新的學校環境很感興趣,充滿了新鮮感,渴望認識新同學。

1、認識我們的學校:“汶源學校”“教學樓”“一年級一班”等和同學學習環境相關的生字。比如認課程表,前面黑板左上角,每天寫上要上的科目。如:語文、數學、音樂等

2、認同學的姓名。學生姓名中的漢字是包羅永珍。開學初,為方便同學儘快識字,我讓每個學生做了一張精美識字卡片。貼上在課桌上,粘在新發的課本上,大家課間休息時,互相認識,互相介紹自己的名字,同學們很感興趣。這樣會就記住了不少字。

3、認識任課老師的姓名。當我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黑板上的時候,同學們可高興了!就這樣同學們認識了數學:陳老師;美術:寧老師。鼓勵學生自己認字。半個學期下來現在學生會看課程表,認識所有老師的姓。

二、創設識字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樂趣。

教學中創設一種寬鬆、愉快的環境,樂於思維,勇於探索。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更要順就兒童心理,巧妙地創設各種有利於學生應付的情境,以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我在識字教學實踐中,從教學需要出發,依據識字內容創設一些具體場景和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識字。學生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識字,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

三、教給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方法。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學生掌握了許多較有效的方法:猜謎語法、編順口溜、編口訣、編兒歌、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比一比,還有整體識記法。識字過程中,形成獨立識字的本領去主動識字,體會成功的快樂,使學生識字興趣持之以恆。

在識字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創各種各樣的識字方法尤為重要。例如在學“羊”字時,學生說,我看到“羊”字就想起羊頭的樣子,羊上邊的點好像羊的兩隻角。一豎像羊的'臉和鬍子。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將一個個漢字還原成一個個生動的畫面,這樣識字效果當然好了。

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意識,將識字引向生活空間

有了在生活中識字的意識,孩子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在活動和交往中識字。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儘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世界,吸取各種資訊,拓展想象的空間。在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樂於識字,善於識字後,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1、利用廣告牌、商標識字。

2、讓學生通過蒐集資料去識字。

3、認實物。如門、窗、講臺、黑板、電視機等等。

4、讓學生逛商場、超市時認字。

5、在教室設定識字園地,同學之間互相識字。與此同時,一定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老師多加讚賞,它會在無形中給學生埋下在生活中識字的種子,激勵學生離開課堂後仍有識字的主動性。為了讓學生生字記得快,

五、與家長溝通,在家庭環境中識字,並讓家長成為學生生活識字的引領者。

建立生活識字本。成為親自共同識字的一部分。親自共讀,在閱讀中識字。

生活化識字是一個反覆的、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創設多種方法和途徑,增加漢字和學生見面的機會,在具體教學中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相信孩子會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