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識字2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識字2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識字2教學反思

識字2教學反思1

本課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會認課後的14個生字,會讀會背課文。我的教學過程主要是讓學生用各種方法讀生字,說識字方法來記住生字,用各種方法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但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教學方法缺少了趣味性,僅僅是就識字而識字,識字方法過於侷限,沒有教給學生歸類識字,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就缺乏興趣。因此針對本課出現的問題我對識字教學有以下反思:

1、識字要音、形、意相結合。尤其是有很多漢字都是形聲字,用音、形、意相結合的.方法會加深學生對字的理解,便於學生記憶。例如:筷子的“筷”就可以交給學生筷子是竹子做成的,所以是竹字頭,讀音和“快”相同。對於一些同音字,形近字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區分,否則隨著學生認識的生字越來越多會混淆。例如“已”和“以”學生就很難區分,可以讓學生用組詞的方法從意思上來區分。對於多音字碰到就要強調,孩子的記憶總是先入為主的,如果第一次見不強調他們會記不住另外一個音。

2、要進行歸類識字。要培養學生有意識地歸類識字。例如學生在前後鼻音容易出錯,就可以把生字進行前後鼻音的歸類。平翹舌也容易出錯,則給生字進行平翹舌的歸類。還可以根據生字的結構進行分類,根據識字方法歸類等。

3、除了課堂識字,課後運用豐富的識字方法也可以擴大孩子的識字量。很多時候孩子認識的字並不是課堂上用老師教的識字方法學習的,而是在生活中積累的,所以生活中識字也很重要。例如上個學期,我把每課學過的生字卡片都貼在教室的黑板上,櫃子上,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就有,下課就有孩子互相指著生字認。還可以讓學生做一個是識字本,把自己在報紙、雜誌、商品標籤上認識的生字貼在專門的本子上,每週都進行彙報。

總之,識字教學應該多樣化,趣味化,並且有針對性。

識字2教學反思2

今天教學了識字2的字詞。放棄了以前的教學方式,沒有進行韻文的朗讀教學,直接進行教學的字詞的教學。也沒有運用課件,直接用粉筆和黑板進行教學。

識字2生字很多,又全是體育運動專案,如果直接運用配套光碟會讓孩子們在聽中學會了生詞,而自己對生詞並不能有直觀的識讀理解。所以教學時我採取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發現不會的提問共同解決,說得規範一點就是運用了自主學習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來引導學生在認識各項體育運動的同時學習生字新詞。這一過程用了兩課時,才完成了本課二十個生字、十二個新詞的`教學。關於“詞串”的朗讀以及後面的新詞鞏固還要再用一課時,想讓孩子們在對新詞已經認讀的基礎上跟著配套光碟再進行朗讀指導和進一步理解鞏固。

主要的教學過程如下:

一、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要求自己把識字2中的詞讀準,找出自己不會讀的或覺得讀不準的詞提出來與同學商量。

學生主要找出“競走”、“鉛球”、“鐵餅”“標槍”這幾個詞。引導學生認讀後,學生再讀生詞,找找哪些自己認為最難寫,或不易記得的逐一分析講解。

二、師生共同分析生字新詞。

學生提一個我們就分析一個:基本過程:先說說這是什麼運動,到圖上找出來,會模仿的就自己模仿理解。再根據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學習生字,以熟字和部首相結合幫助學生認清並記牢。學生自己描紅,學好一個描紅一個,沒有描紅的就在黑字上跟寫。

難分析的字有這些:足、走、以及足字旁的區分,其他的基本可用熟字來學習生字。()如:跳,桃把木字旁換成足字旁。遠是二兒走遠了。標:木二小就是標,標槍的標。槍:木加倉,就是槍(當然得先把倉進行分析書空)擊:二被山穿透了等等。

三、學生鞏固。

描寫習字冊。

識字2教學反思3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年級的教學重點。國小一年級應該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給學習的願望。因此,識字教學必須博採眾長,綜合、靈活應用多種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開發識字潛能。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編一編。讓學生自己編字謎編故事,幫助記住漢字。如學習“寶”時,一個學生就編出了字謎:家裡藏了一塊玉。(寶)

2、找一找。在學過的生字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發現,給字歸類尋找學習規律。

3、比一比。比較“已”和“己”。

4、換一換。通過換一換偏旁計生字。如:請-情-清-晴-精-睛,通過換偏旁比較,學生既明白了形旁表意,有記住了這一組形近字。

5、賽一賽。利用學生的'好勝心,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比一比誰認得字多,讓學生開展認字比賽。

識字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教師放手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創造性的識字,就會驚喜的發現孩子的思維之廣闊。

識字2教學反思4

《識字2》是採用“詞串”形式進行識字的課文,課文是由12個與體育有關的片語組成。在進行教學時,第二、四行6個詞語可以藉助插圖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較易接受。難點在於第一、三行的6個詞語是體育用品的名稱,需要在其前面加上“打”、“踢”、“擲”等詞才是體育運動。如果只是簡單地教師講,學生記,枯燥的教學恐怕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一、有效利用多媒體,播放視訊。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鐵餅”、“鉛球”、“標槍”等體育用品本身就較為陌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視訊這種直觀的方式能幫助學生產生清晰有效的認知,並且在老師的講解下邊看邊理解每個動作的準確用詞,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理解方面也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讀演結合,加深印象。

有了觀看多媒體視訊的`直觀印象,學生對每個動作的理解更加清晰。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動作與朗讀的配合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時,配合學生親身動作的表演體驗,一節課下來,學生對體育用品前面所加的動作已有了教學深刻的印象。

識字2教學反思5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怎麼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從以上《識字2》這一課的教學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主動質疑,學會質疑,善於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從而使整堂課充滿著活力。

(一)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創新

首先,我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努力營造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讀、敢說、敢問、敢答。如“你們也想讀一讀這麼好聽的兒歌嗎?(生:想!)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話語,無不在激勵學生。有了一個輕鬆、和諧、質疑的環境,孩子們才會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其次,教師少問,鼓勵學生多問。課堂上,讓學生多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教師的提問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兩處重點提問──“你從這篇韻文裡讀懂了些什麼?”和“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質疑,讓他們學會提問。例如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提出“你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雖然一年級兒童年齡小,但是他們的好奇心卻是最大的,也最愛問“為什麼”。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後,我又提供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他們說說: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提的問題雖然涉及到詞語的理解比較多些,但這也反映了他們的真實學習情況。而葉健斌小朋友提的問題著實讓我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他是個很好問的孩子,平時上課總喜歡給大家提些意見和建議。對於他的好問,我一直鼓勵和支援。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給韻文加題目”的建議,這也得益於平時我經常鼓勵學生質疑。學生敢於質疑,說明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了。有時即使是離題或“冒犯”老師的問題,也應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有問有答。

再次,要善於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他們的腦子裡裝著許許多多奇異的火花,只要得到一個小小的思維空間他們就會發揮想象,開始創新。上述案例中,當一個學生提出要給韻文加標題的建議後,我就抓住這個閃光點,引導全班學生去深入思考,開闊思維。於是,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歪著腦袋在思考到底取什麼名字好。接著,個個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說──我想給它加個“懂禮貌”的名;有的說──我想讓它叫“三字歌”,因為這則韻文跟我們念過的“三字經”很像,都是三個字三個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還有的說──我想給它取名為“好孩子”。最後經過討論,決定採用“好孩子,人人誇”這個題目。

(二)用“活”教材,不斷生成課程資源

《識字2》是一篇識字課文,它是以識字寫字教學為重點的。但由於本篇課文思想教育意義強,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學生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自行發現,自主質疑,自行建構了文字的意義,這就是課堂教學不斷生成的課程資源,我們老師就應該用心引導,使這部分課程資源被利用起來。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本課教學中,這個創新點是由學生自己挖掘的。沒有葉健斌小朋友的“好問”,就沒有了“給韻文加標題”的“創舉”。而我只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和諧、質疑的環境,讓他們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有生機,才有活力。

識字2教學反思6

進入二年級,教室裡沒有了多媒體,對於《識字2》中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距甚遠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如何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成了我教學時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些難點,我作了如下嘗試:

1.圖文對照,讓學生自讀,把自己不理解的詞提出來,把已經讀懂的也告訴大家。我根據學生的疑惑相機解釋。有些詞語,我還採用造句的形式來理解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通過誦讀來理解詞語。我想學生理解了詞語,自然會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理解。朗讀的指導我借鑑了網路上其他老師的做法,要求分別是:第一行讀出一些美麗;第二行讀出一些壯觀;第三行讀出一些熱鬧與歡樂;第四行讀出一些自豪。

3.對於生字詞的`學習,我還是採用《識字1》的方式,把同一類結構的字詞放在一起學習,重點放在了生字的書寫上。通過比較,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寫好關鍵筆畫,從而帶領寫好整個字。

識字2教學反思7

這周校領導聽了我的《識字2》,並提出了寶貴意見。現做反思如下:

一、課堂回顧

以前,我講一篇課文習慣先學生字再學課文,但是感覺效果不太好,效率比較低。於是,我就這個問題請教了甄老師,她說在學一篇新的課文之前必須把課文讀熟,然後再教學生字和篇章。所以,這節課我打破常規,第一課時重點練習朗讀課文。《識字2》是一篇朗朗上口的韻文,共有5句話,通過範讀、齊讀、自由讀、個人讀等多種朗讀形式,我帶著學生一句一句地朗讀體會。讀完課文之後再學習生字就可以在具體語境中運用,效果更好。

二、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1.先讀課文就造成了生字的先入為主,忽略了拼音識字的功能。所以要加強課後的'識字練習,如看拼音寫詞語。同時,也可以進行給生字注音的練習。

2.課堂紀律有進步,但仍存在個別問題。學困生不認真聽講,還有的學生坐不住。這就需要老師特別關注一些學生的表現,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

3.教學環節比較單調乏味。這個有待於教師課堂藝術性的提升,可以從語氣、神態入手,注意抑揚頓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識字2教學反思8

本課是根據傳統蒙學讀物《百家姓》編寫成的韻語識字,將一些常用姓氏融入兒歌之中。全文共兩小節,第一小節前4行採用一一問答,分別以自我介紹和介紹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張”,後兩行採用三字句的形式介紹了兩組音近姓氏“胡、吳”“徐、許”。第二小節列舉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個姓氏,以及“諸葛、東方、上官、歐陽”四個複姓,說明中國姓氏之多,以及中國姓氏的多樣性。全文讀起來節奏明快,易於理解和背誦。

本課滲透了中國傳統姓氏文化,介紹的姓氏的方法主要有分解部件和說偏旁兩種方法,體現了合體字的特點。課後練習中還提到了以組詞來介紹姓氏的方法。

優點:

1.教學過程中使用“圈一圈、認一認、拼一拼”、“組詞”的方法識記生字。生字的書寫指導,教會學生正確的書寫方法。

2.明確介紹姓氏的方法很多,本文使用了兩種方法:分解部件和說偏旁的方法。又增加了組詞法介紹姓氏。將課後習題穿插進課文講解之中,完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不足之處:

孩子們的興趣還未完全激發。今後的教學中,應該設計一下學生喜歡的遊戲活動,輕鬆地學習。

識字2教學反思9

本課的詞語大多是描繪天安門廣場國慶大典盛大場面的,具有時代氣息。可是對於農村孩子而言,陌生而遙遠,他們沒去過北京,而且他們還是看動畫片的年齡,在電視上了解的也很少。很想讓學生觀看建國六十週年的盛況錄影,但沒有教學裝置,但是語文書上配備了精美的插圖,於是決定讓學生觀察插圖。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麼?並說說自己的瞭解。第一組詞語表現的是天安門城樓的景色,對於“城樓”、“紅燈”,學生在插圖上一下子就觀察到了,“金水橋”這一圖太小了,學生都找不到,我就作了相應介紹,順便講解了天安門廣場上每天都舉行的.隆重的升旗儀式,學生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第二組詞語表現國慶閱兵式場面,學生對“海陸空”都很感興趣,說得頭頭是道,“大典”、“檢閱”,學生通過觀看插圖也有所瞭解;第三組詞語表現人民群眾歡慶的場面,學生都能體會到人們的喜悅與興奮;第四組詞語表現了祖國的突飛猛進,對於學生而言,理解有所難 度,我簡單地講述了舊中國的情況以及新中國的變化,學生還是能初步感知詞語的意思。

圖文對照可以幫助學生識字和理解詞語,大大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

識字2教學反思10

《識字2》一課要認的字有14個,字多,筆畫多。如何讓孩子輕鬆掌握好所學的字呢?我採用了“字卡”這一常態教具,巧變花樣讓孩子學習。

第一“閃字卡”,讓字卡在學生面前快速閃過,讓學生儘快讀出,此遊戲檢查孩子認讀字音的準確性。

第二,“送信”遊戲。把教學字卡變成“信”,把字卡發到所有學生的手上,讓學生做郵遞員送“信”。“信”送到教師的小助手(一個學生)手中。“郵遞員”一定要讀出信來,還要組詞,才能成為優秀“郵遞員”。通過此遊戲檢查孩子組詞的能力。

第三,“摘字卡”遊戲。老師把筆畫最多的幾個字:“懂、貌、教、願、碗、筷、誇”張貼在黑板上,鼓勵學生來搶摘字卡,搶到的'學生一定要說出你怎樣記住這個字的。說得好的同學評為認字王。

通過三輪玩字卡的遊戲,學生興趣非常高,同時把本課的生字也掌握很好。因此常態的教具如何做出新意來,這也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

識字2教學反思11

【教學背景及理念】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課堂上,教師把微笑帶進教室,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思維無拘無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敢於展開想象的翅膀,敢於探索未知的領域……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從而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識字2》是人教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借鑑傳統“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利用傳統《三字經》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並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朗讀積極性很高,正確流利地朗讀比較容易。文章所蘊涵的愛的教育不容我們老師忽視。特別是現在的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愛他人。我們老師首先就應該要讓孩子們懂得如何愛父母、敬長輩。因此,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引導他們感悟愛長輩、愛家庭。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我努力創設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去說,讓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他們主動質疑、學會質疑,激發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努力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案例描述】

《識字2》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並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新課伊始,我從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入手,採用多種形式朗讀,營造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緊接著,進行識字教學。然後,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讓學生自讀自悟,說說從這篇韻文裡讀懂了些什麼,再讓他們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在質疑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提問很有針對性,而葉健斌小朋友的一個建議更是具有創新意義。

片段一:激發興趣,初讀課文

1.師範讀韻文。(部分學生跟著輕聲念)

2.師:你們也想讀一讀這麼好聽的兒歌嗎?(生:想!)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

3.生自由練讀。

4.師:你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跟老師一起讀一讀。

生1:“家務事,願承擔”比較難讀。(師生共同正音)

生2:“父母教,認真聽,做錯事,即改正”比較難讀。(師生共同正音)

生3:老師,我有個發現,“父母教”的“教”,就是“教室”的“教”。

師:你說得很對,真會發現!

5.師:解決了難讀的字,咱們再讀讀課文,讀通句子,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生自由練讀)

6.師生對讀。(師讀:小朋友──生接讀:正年少──)

7.同桌同學對讀──小組進行對讀。(感受三字韻文的韻律美)

8.師:你還想怎麼去讀?和學習夥伴商量商量。

(生有的拍手讀,有的動作表演讀,個個都興高采烈的樣子)

片段二:讀中感悟

1.師:你從這篇韻文裡讀懂了些什麼?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吧。

生1:我讀懂了小朋友要尊敬長輩,懂禮貌。

師:對呀,“尊長輩”就是要尊敬長輩,尊重長輩。平時在家裡,你是怎麼做到尊敬長輩的呀?

生A:爺爺奶奶來了,我給他們倒茶。

師:你真是個孝順的孩子!

生B:見到叔叔阿姨,我會向他們問好。

師:真有禮貌呀!

生2:我讀懂了如果我們做錯了事情,就要改正。

師:是的,做錯事情,應該馬上改正。知錯就改還是(生答:好孩子)

生3:我知道了要經常幫媽媽做家務,洗洗碗筷,掃掃院子。

師:對呀,書上說家務事──(生:願承擔)平時你都幫爸爸媽媽做過哪些家務事?

生:我幫媽媽掃過地。

生:我幫奶奶洗拖鞋。

生:我幫媽媽洗碗,洗菜。

生:我還幫媽媽洗過衣服呢!

……

師:真能幹!你們都是愛勞動的孩子。爸爸媽媽平時工作那麼辛苦,你們能幫助他們乾點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真是不錯呀!

2.師: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

生1:什麼叫“長輩”呢?

師:誰來幫他?

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長輩。

師:輩分比我們大的人就叫長輩,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等,他們都是我們的長輩。

生2:“態度好”是什麼意思呀?

師:課文裡說什麼時候要態度好呢?

生:長輩錯,要提醒。態度好,心意誠。

師:長輩做了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有禮貌地提醒。長輩們也有範錯誤的時候,他們做錯了,你怎麼提醒呢?來演一演。

生:我會輕輕地跟他們說。

生:我會很有禮貌地提醒他們。

師:對,長輩們做錯了,就應該像剛才兩位同學說的那樣,有禮貌地、誠懇地提醒他們,這樣就是態度好。

(正當學生討論得熱鬧,葉健斌小朋友高高舉起了手。他站起來說:“老師,我有個想法。我可不可以給這篇韻文加個題目呀?我心裡一怔,這一點我還真沒想到呢。腦子一轉,識字2沒有題目,這是個很不錯的想法。於是,我馬上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給“識字2”加個題目。)

師:哇,你的想法真的很棒!“識字2”沒有題目,我們正好可以給它取個名字呢!你想給它取什麼名字?(葉健斌略加思索,說一時還想不出來,想聽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師:那我們大家一起來想想,給這篇韻文取個題目,好嗎?

(生躍躍欲試)

生1:我想給它加個“懂禮貌”的名字。

生2:我想讓它叫“三字歌”。

師:為什麼這麼叫?

生2:因為這則韻文跟我們念過的“三字經”很像,都是三個字三個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

師;不錯,你很會觀察,也很有想法。

生3:我想給它取名為“好孩子”。

師:真不錯,大家給這篇韻文取了那麼多好名字,你們覺得哪個名字最好呢?

生(葉健斌):老師,我覺得取“好孩子,人人誇”這個題目最好。課文講的就是怎麼樣做一個好孩子。

師:是呀,你們也都想做一個人人誇的好孩子吧。好,我們就把“識字2”這篇韻文取名為“好孩子,人人誇”。(鼓掌通過)

【教後反思】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怎麼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從以上《識字2》這一課的教學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主動質疑,學會質疑,善於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從而使整堂課充滿著活力。

(一)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創新

首先,我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努力營造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讀、敢說、敢問、敢答。如“你們也想讀一讀這麼好聽的兒歌嗎?(生:想!)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話語,無不在激勵學生。有了一個輕鬆、和諧、質疑的環境,孩子們才會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其次,教師少問,鼓勵學生多問。課堂上,讓學生多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教師的提問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兩處重點提問──“你從這篇韻文裡讀懂了些什麼?”和“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而重

識字2教學反思12

再上《識字2》,我校語文組的老師都來了,更有可親可敬的餘校長帶著包河區的名師巫乃剛老師來聽課,我有點緊張了,聽課老師用親切的笑容鼓勵我。亮點:歌曲匯入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闖三關的設計激發了學生逢難而上的激情,用“小鳥”說話時,有孩子造句“小鳥在天空自由的飛翔”,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就看老師會不會引導,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他們主動學習,效果要比老師的說教更好。

自我反思聽課老師們的點評後總結出存在的問題:

1、語言組織的不夠好,用的有些詞如“精神抖擻”“朗朗上口”等,一年級上學期的國小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語言沒能貼近一年級國小生的生活,不能很好地打動他們。巫老師卻說得風趣,說我這種風格比較適合上高段的閱讀策略課,這樣說讓我明白了自己的用詞存在問題,還注意不打擊我的自信心,謝謝巫老師;

2、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語不流暢,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時頻繁使用“下面”一詞,過渡不自然;

3、對同桌合作學習的引導不具體,同桌之前有爭著先說的情況;

4、學生讀的形式太單一,齊讀太多,指名讀的次數太少,也沒有亂序指讀,不能很好的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5、對學生評價用語重複、單一;

6、有些提問指令不明確,學生不能清楚地明白老師的意思;

7、分組讀時沒有分工好,以至沒有讀的學生和讀完的學生有個別在做小動作;

8、教師過多的關注到中間兩組,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最多的一個學生5次發言,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發言;

9、教師的走動幅度有點大,會影響學生看文字時的注意力;

10、發現學生沒讀好的地方,老師沒有及時糾正;

11、出示圖片,然後讓學生表演,這個要求有點低,檢查不出學生對生詞的掌握情況;

12、寫字教學只有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引導學生會寫,但沒有引導學生弄清字義並學會運用。

巫老師循循善誘地點評我的課,餘校長和所有聽課的老師都為我一起想改進的方法,我趕快記下來:

1、聲音要再聲情並貌些,要加強學生課堂常規習慣的訓練,包括你的眼神,最後要做到你的一個掃視,就能讓孩子明白你的意思;

2、“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就是一個很好的過渡語,仔細觀摩素養大賽上教師的過渡語,過渡時少用甚至不用“下面”一詞。

3、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同桌交流老師也要做好引導,比如讓一個先說,另一個聽,然後再換過來;可以嘗試以性別來確定先後說的順序,比如同桌之間女生先說,男生聽,然後男生再說,女生聽;關於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引導,可嘗試老師加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演示給全班的學生看,先確定說的.順序,一二三四,小組成員交流時出現的錯誤其他組員要及時糾正,組內發言同樣遵循先舉手後發言的規定,不要爭著說,吵著說;老師每節課可以拿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來訓練,一次只要教會一個小組學會合作學習就行了,慢慢引導全班都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4、讀得形式要多樣,可以師範讀,指名讀,男女生讀,小組賽讀,“開火車”讀,同桌齊讀等。

5、要有大局觀,熟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做到胸有成竹,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很好地抓住學生生成的好詞、好句、好想法。比如這節課,學生說出“小鳥在天空中自由飛翔”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髮現這個詞好在什麼地方?講清好的原因(“自由飛翔”表現出了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扇動翅膀飛的樣子),這時老師可以聲情並貌地把這個學生說的話加上飛翔地動作範讀一遍,再引導全班學生一起學著老師的讀法和動作做,這就是對這個學生最好的表揚,他會想:“這句話是我首先想到說出來”,而且這樣一來其他的學生就會開動腦筋以想出比他說的更好的語句,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調起來了,這樣做整個課堂就能上升一個層次。

6、提出問題前試著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學生能不能明白;

7、分組讀時先分配好任務,如你們這一組分到讀哪一段,其它組讀時注意傾聽,一會可以當“小老師”指出你發現的問題,或是一組放聲讀,其它組也開口但在心中讀,要求不出聲;

8、課堂要兼顧到各個方位的學生,爭取讓班上儘可能多的孩子有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機會;

9、課堂上發現錯誤,要馬上糾正。

10、可以改為出示剛學過的詞語,讓學生看詞語做動作,這樣保留了趣味,有檢查了學生識字認字的情況;

11、在寫字環節也要有對字義的引導,如在教“小”時,引導生體會,在“鳥”前加個“小”,在“孩”前加個“小”字,感覺立馬就不一樣,加了“小“字,能讓人感覺到可愛。還可以擴詞,最好能做到隨文識字。

識字2教學反思13

我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基本達成了教案預定的教學目標及要求。尤其在生字的讀音及書寫方面著力較多。

但是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很多方面還有欠缺和不足:

首先,教師在課堂中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一堂課40分鐘,教師的講解過多,大概佔掉了25分鐘以上。過多的講解,一方面,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主動學”轉變為“被動聽”。知識點較細小、瑣碎,學生很難有興趣聽進去,更何況記住、記牢;另一方面,不利於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道:“教的`最終目的是達到不需教”,只有培養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才能給老師“減負”,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滿堂灌的現象。

其次,對識字教學投入了較多時間、精力,忽視了學生說與寫的練習環節。識字教學是國小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心,但並不意味著全部。考慮到國小三年級的作文和學生未來的發展,需要教師培養學生說話、寫話的能力,由於我在第一課時鐘佔用過多時間講解字詞,,再加上經過蘇老師的指導,在第二課時我重點設計了說的練習,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交流、討論課文中每一幅圖話的內容,並給出充足時間,讓學生編成小故事講出來。學生的反響很強烈,主動參與意識也很高,於是我順水推舟,指導學生寫作,讓學生在接下來的課堂中寫話,鍛鍊了學生的說與寫的能力。

第三,教學過程中環節設定不緊湊,銜接不緊密。缺乏過渡語,語言藝術還有待錘鍊、提高。教學環節之間,缺乏過渡,這在備課中容易被老師忽視,在課堂生成性教學中,問題便明顯凸顯出來。例如,當我讓學生齊讀完一遍課文後,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此時我說道:“請同學們看黑板”,打算講生字發音。這樣的過渡語對好動的低年級學生顯得十分單調、乏味。學生出現了做小動作、回頭說話的現象。這時,我要麼只能講課堂紀律的重要,維持課堂紀律,要麼就採用非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顯然,後者效果要優於前者,我鼓勵了部分表現較好的學生,課堂秩序才開始恢復正常。因此,我意識到好的過渡語設計的重要性。對於兒童,應多采用兒童式的語言吸引其注意力,例如,“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等諸如此類生動鮮活的語句,才能充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達到樂學、好學的境界。

今後我將從以上幾個方面,加強自我訓練,努力提高自我修養和教學水平。

識字2教學反思14

本文是一首以我國傳統佳節為題材的韻文。傳統佳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連線著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也承載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古老文化。配合韻文內容,安排了貼窗花、賽龍舟兩幅插圖,體現了傳統佳節的熱鬧、喜慶,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直觀地瞭解節日習俗。

一、幫學助生了解傳統節日的日期和活動形式。

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我發現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活動形式有一定的感知,但對傳統節日的日期不太瞭解。因此,在備課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日期,作為自己的教學重點之一。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讀文和觀察插圖,充分了解傳統節日的習俗。對於節日日期,我對學生進行了一定的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具體時間。比如:在學習“元宵節”時,一個學生說元宵節就在開學報名的'前一天。另一個學生馬上說元宵節在農曆正月十五。對於清明節,學生了解的很少,著重由自己告訴學生清明節的日期和活動形式,從而讓學生了解清明節的意義。一堂課下來,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瞭解了不少。

二、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起源,激發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熱愛。

我國的傳統節日曆史源遠流長。乞巧節和中秋節的來歷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在課堂上,我為學生講了關於《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讓學生感知乞巧節的美好,讓學生了解乞巧節的歷史起源。有了神話故事的鋪墊,學生更加喜歡乞巧節了。由於教學時間的限制,關於中秋節的來歷沒有讓學生了解。自己應該利用課餘時間,給學生講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起源。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自己的文化底蘊。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把我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歷史起源和相關習俗,讓學生喜歡中國傳統節日,喜歡中國傳統文化。

三、引導學生確理解準“傳統”節日。

文中介紹的七個傳統節日,學生都比較喜歡。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傳統節日文化,我在課後讓學生蒐集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和老師、同學交流。在檢查學生蒐集的資料時,我發現個別學生居然把聖誕節、勞動節、元旦都認為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令人哭笑皆非。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理解“傳統”。在朗讀課題後,可引導學生說一說:你和家人年年都過哪些節日?是怎麼過節的?引導學生感知“傳統”的意思。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這些世世代代都過的節日就是傳統節日;“過春節,貼窗花、放鞭炮”,這些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就是“傳統習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在以後的備課過程中,備學情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精心設計教學各個環節,設計出適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方式,努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展現出高質量的集體備課效果。

識字2教學反思15

這節課在我自己看來在這節課上我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許多預設的點也達到了,我的精神狀態一直是飽滿的,沒有緊張,比較以前自己講的課要穩一些,沉著一些,在這節識字課上,學生對花的樣子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對本課的生字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答問題情況較好,學生的識字和寫字情況是比較好的,都寫的非常認真,非常漂亮。

但是在本節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整節課圖片的部分佔用的時間較長,應該再簡略一些,所有導致後面的兩個字沒有寫完,整節課有點前鬆後緊的感覺。

2、學生在回答句子:”池塘裡開滿了許多荷花”。一句時候,沒有給予糾正,滿和許多重複。

3、學生的`說草字頭的筆順時,第三筆說的是豎,教師沒有及時糾正。

4、在書寫“梅”字的時候,寫得不夠好,應該用板擦擦掉,不應該用手,這樣做學生會模仿,養成不好的習慣。

5、在黑板上貼上認讀和寫的生字以後,應該整體指明讀,或是指明領讀,或是齊讀。

6、在書寫生字的時候,應該指明部分同學大黑板前來書寫,指出共同存在的毛病。

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更新知識,把更多的知識教給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