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壓強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1

講完《壓強》這節課後,針對教學設計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結合評課老師的點評,有了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壓強是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在國中佔具著重要的位置,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壓強的概念。壓力概念是學習壓強概念的基礎,雖然我把握住了重點和難點,但設計時輕視了對壓力概念的認識。

二、本節課我利用“吞雞蛋”實驗引入新課,出人意料的結果創設出討論問題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三、關於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係”,我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動手準備實驗、做實驗,這是部分後進生的強項,讓他們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克服畏難心理,拉進教師和後進生的距離,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他們感受到“實驗就在我們身邊”。類比以前的探究實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設計實驗降低了難度,照顧了學生的差異,兩種不同的方案讓學生相互交流,使其從觸覺、視覺不同角度認識壓強。但在施教的過程中,我給學生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照顧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這一部分同學來進一步發表意見,師生共同探討,以讓問題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四、壓強的知識學生生活中接觸比較多,但對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學中通過類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讓學生去歸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在施教中引導學生時,沒有及時把壓強就是壓力的作用效果這一聯絡結合探究實驗進一步強化,幫助學生構建壓強概念,給學生自主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由於這一缺陷,迫使教師又帶領學生進一步分析歸納,用時過多。

五、關於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我從公式出發,讓學生掌握一種運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公式分析問題的意識。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沒有更多的時間結合例項進一步的分析、運用來鞏固。

總體而言,我這堂課從設計和施使中還是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性,但細節把握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2

這是一堂以實驗探究為主的實驗教學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從教學需要和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等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剛開始利用潛水員穿的不同的潛水衣、深海中的魚等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新課引入鋪墊了良好的開端,在課結束時,請同學運用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解釋這幾個圖片所蘊含的道理來結束這節課,為本節課的學習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物理是以實驗為主的一門學科,很多物理現象都要通過實驗去呈現、通過觀察的的'現象去體驗,本節課,物理實驗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在體驗液體存在壓強時,我利用自制的教學演示水對容器底部和側壁都有壓強時,首先讓學生觀察未裝入水時容器底部和側壁橡皮膜的形狀是平整的,裝入水後橡皮膜形狀的變化,思考形狀變化的原因,引入液體的壓強,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談論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時,我主要採用了引導學進行思考得出: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但本節課仍有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

1、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的少了一些,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探究中來。

2、有些環節語言不夠簡練,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後的練習沒能完成。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思考時間比較少,以至於有些問題提出後很難有預想的效果,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預習。

4、教學中細節處理的欠妥。學生在探究在液體內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時,沒有提示學生:橡皮膜朝上、朝下時注意橡皮膜深度有所變化,學生知識簡單的探頭盒子旋轉了,使得橡皮膜朝上和朝下改變了一下方向,但在轉動的過程中橡皮膜的深度已有2cm左右的深度差距,致使測量橡皮膜朝上和朝下時的壓強有較大的誤差。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環節,在教授過程中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使師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更加默契。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3

通過釘床視訊引入新課,很快把學生帶入了課堂。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再通過歌曲《腳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後再對此問題進行探究。進而得出壓強的概念。

在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的教學上,本節課沒有采用根據公式p=f/s進行理論分析,而是通過書包帶子比較寬,圖釘尖比較尖等生活用具讓學生從生活中的物品出發,歸結總結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本節課內容較多,沒有進行壓強的定量計算。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4

壓強概念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也是後續學習的基礎和主線,同時又是前面力學知識的延續。本節課的`設計,突出壓強概念的建立,堅持把學生的學習過程放在首位。引導學生自己改進實驗裝置、層層深入,總結得出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和壓強的概念。

本節課通過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設計實驗、控制變數等探究能力,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和創新意識。課堂中帶領學生進行了簡單的估算處理,讓學生初步體會估算的思想、方法。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5

《壓強》是九年級物理十四章的主要內容,包括壓強、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四部分內容,壓強知識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在力學中佔據重要地位,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廣泛。我們整個備課組對該單元的教學非常重視,無論從備課、上課、實驗構思、作業設定、單元檢測等方面都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和反覆研討,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備課組也進行了認真的課後反思和討論,總結得失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非常成功。一是突出重點,儘量控制學習難度,保持學生的學習信心;二是每個課時的教學我們都準備了豐富的素材,如視訊、圖片、實物、模型、實驗等等,首先從感官上刺激學生的興奮神經,調動他們的求知慾望,同時這些素材也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三在實驗的安排上努力創新,一方面儘量選擇學生身邊的器材,簡單有趣,容易操作,同時改變實驗的教學形式,變演示實驗為操作實驗,變操作為競賽、變實驗為魔術,如《壓強》一節的踩雞蛋魔術,《大氣壓強》中的“瘦身大法”“掀起你的蓋頭來”等,《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硬幣跳高比賽、吹紙帶大賽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可以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2、科學探究卓有成效。本單元教學緊緊圍繞學習的中心環節——科學探究來開展的。科學探究的能力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在教學中依託了“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液體深度、方向的關係”、“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等物理知識,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由學生自行實踐得出科學結論。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在科學方法、科學技能、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等各方面均有所收穫,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有明顯效果,此類教學方法如果能堅持下去,一定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也發現許多學生科學探究的積極性比較高,同一個實驗在器材的選擇上有很大的靈活性,方式也多種多樣。要鼓勵學生多動腦、多實踐,同時也要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潛移默化教給他們正確的科學方法。另外還要通過種種措施和手段,激發學生在課後仍然保持科學探究的熱情,由課內到課外、由被動到主動,逐漸使學生自然地學會科學的想事情、做事情,這也是組織科學探究活動最終目的之一

3、精講精練,及時鞏固,有效課外延伸。每個課時精心設定足量練習,有機穿插在各個知識點後,一方面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反饋;一方面以問題為載體,為學生搭建動口、動腦平臺,體驗物理思維過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練習中有比例進行課外延伸拓展,對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豐富課外知識有一定促進作用。

二、不足之處:

1、發現課堂教學時間普遍比較緊張。一是課堂容量設定過大,二是實驗安排較多,特別是探究實驗耗費了大量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要想充分發揮學生對探究問題的自主性、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則時間的矛盾總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會使一個問題的討論面太大,時間拖得太長,還會遠離研究主題,浪費時間。三是練習量的控制不力。所以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必須使每個環節十分嚴密,力爭排除一些客觀干擾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導的“度”,對於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興趣,培養髮散性、創造性思維等方面的問題也值得再討論。

2、一些重難點問題還沒有解決好。如壓力和重力還是有些混淆不清;壓強的計算問題中對疊加物體壓力的確定容易只考慮一個物體產生的壓力,缺乏整體意識,面積大小的確定也經常出錯;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壓力問題的求解程式錯亂、混淆等等。雖然這些問題出現預先已有心理準備,但沒有提前拿出有針對性的有效解決措施,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3、注意對實驗課堂的有效控制。本單元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實驗的教學功能,四個課時都安排了豐富的實驗內容。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個別環節有點失控,一是時間方面的失控;二是研究內容方面的控制;三是實驗是否只是表面的熱鬧繁榮,還是真正解決了問題;四是紀律方面控制。這也是我們備課組成員需要去認真反思、積極改進的地方。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6

(1)加強實驗。在教學中儘量安排探究性學習活動,活動要具有實驗操作方便、規律性強、結論容易獲得的特點,適宜國中學生探究。如: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讓學生通過進行自主研究,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從中獲得最直接的、生動的實驗事實,使學生獲得較多的感性認識,受到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從收集的證據中,總結和歸納規律性的知識,初步學習歸納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實驗的成功中獲得愉悅,為提高學習能力和自信心打基礎。

(2)注意教給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要注意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學好知識。允許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獲取或深或淺、這方面或那方面的知識,不僅不會使學生對物理產生為難情緒,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如:“液體內部壓強規律”,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必須知道的,但關於液體內部壓強公式,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能力選擇學習,給學生一個自由空間。

(3)在教學中,都要從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入手,使學生體會到物理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認識到:物理學是有用的,知識滲透在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支柱,對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基於這種考慮,教學中可多增加一些小實驗、小製作等活動,習題中儘量設計一些結合社會生活實際的題目,為學生提供運用和鞏固所學的知識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成長。

壓強是貫穿這一單元的主幹,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對國中學生學習難度比較大,原因是:壓強的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液體壓強的知識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感性經驗較少;學習本單元知識又需要綜合運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識;解釋有關現象、解答問題需要一定的分析表達能力。由於固體、液體、氣體它們的性質不同,因而對不同物態的'壓強量度和測量方法等都各不相同,那麼,液體的壓強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注意:

(1)明確引入“壓強”概念的物理意義。理解壓強的概念,關鍵在於認識壓力產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積有關,相等的壓力能產生不同的效果,日常生活中不少例項可以說明。為了表示壓力產生的效果,需要引入“壓強”這一概念。

(2)在講壓力概念時,可採用對比方法進行學習。如:將壓力和重力進行對比分析。認識到壓力和重力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力,壓力不一定是由物體的重力產生的,但將一個物體放在水平支撐面靜止時,物體對支撐面的壓力的大小與物體重力的大小相等。在講解時可以畫力的示意圖舉例說明。如:手用力往牆上按圖釘,牆壁受圖釘尖的壓力,壓力方向與牆面垂直。施力者是圖釘,受力者是牆壁,與圖釘受重力大小無關。還可用列表說明,如:以放置在斜面上的質量為m的木塊對斜面產生的壓力為例,說明這兩個力的區別。

因此,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對桌面產生的壓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本身重力大小的事實,僅說明壓力在數值上等於物體的重力,方向相同,不能把它們混為一談。

(3)明確由於固體和液體的性質不同,因此在計算壓力和壓強時,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在歸納解題思路和方法時,不但要總結一般規律,還要找出它們的特性,簡化分析和計算過程。

通過觀察大氣壓強有關的現象,感知大氣壓強是一種客觀存在。托裡拆利實驗是物理學史上一個重要實驗,不能做實驗可通過看VCD,讓學生知道實驗的過程和事實,使學生了解大氣壓強大小的由來,並記住標準大氣壓強的數值。通過例項計算和介紹大氣壓強的應用,使學生感悟大氣壓產生的壓力大小,並認識物理及其相關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對於氣體的壓強跟體積關係的實驗是一個定性實驗,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利用注射器做實驗,還可以結合生理衛生課列舉人的呼吸運動,聯絡胸腔、肺氣壓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7

講完《壓強》這節課後,針對教學設計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有了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壓強是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在國中佔具著重要的位置,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壓強的概念。壓力概念是學習壓強概念的基礎,雖然我把握住了重點和難點,但設計時輕視了對壓力概念的認識。

二、壓強的知識學生生活中接觸比較多,但對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學中通過類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讓學生去歸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在施教中引導學生時,沒有及時把壓強就是壓力的作用效果這一聯絡結合探究實驗進一步強化,幫助學生構建壓強概念,給學生自主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由於這一缺陷,迫使教師又帶領學生進一步分析歸納,用時過多。

三、關於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我從公式出發,讓學生掌握一種運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公式分析問題的`意識。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沒有更多的時間結合例項進一步的分析、運用來鞏固。

總體而言,我這堂課從設計和施使中還是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性,但細節把握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8

這是一堂集新課講解和實驗探究教學的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從“教學目標”出發,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多點開花,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

課堂剛開始時,情景設定的匯入激起學生的好奇和興趣,而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明確課堂研究的內容,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其後的課堂教學無論是問題的提出、器材的選擇、方案的設計、結論的得出都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重視學生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物理是實驗學科,很多物理現象都要通過實驗去呈現、去驗證。本節課,物理實驗貫穿教學全過程,從液體中是否存在壓強到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及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都給每位學生提供探討用的實驗。

教學中我利用每次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步驟分明,並結合實驗,讓學生對轉化直觀法、轉化放大法、控制變數法有所體會。堅持下去,必能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動手操作能力、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種能力。

不足:

1、在有些環節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浪費了時間,導致課堂教學時間超過規定要求。

2、沒有板書,過於依賴多媒體教學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鬆氣氛中學習,全面提高課堂效率。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9

講完《壓強》這一節後,針對教學設計和仔細回顧教學全過程,結合學生作業和教研組會課情況,有一下幾點認識和體會。

1、壓強是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概念,於生活息息相關,並且在本章學習中又是一個重點,貫穿了後面的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而壓力的概念又是學壓強的基礎,雖說把握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卻輕視了基礎,既是一個敗筆。

2、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有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的關係”的實驗中,應用多媒體動畫形象地表述實驗過程和現象,效果很明顯。結合前面的實驗,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能夠完整敘述實驗結論,收效很成功。從觸覺、視覺不同角度出發認識壓強,積極進行交流討論總結,引導學生不斷對壓強有更深的理解和延伸。

3、在教學中結合身邊中的例項,有效的應用於教學,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求知慾,有效的把知識消化。

總體而言,從課堂的設計與實施中,突出學生的參與和主動性,結合生活例項加強學生的求知慾和積極性使學生在樂中學提高學習效率,但在細節中更應把握地好。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10

物理是一門和生活緊密聯絡的課程,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物理。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這一節與生活中許多現象尤其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在實驗的設計上,我努力尋找學生熟悉的、現實的,學生又非常感興趣的例子和實驗,如:乒乓弧圈球、足球香蕉球、草原犬鼠洞穴的空調系統等學生迷惑而感興趣的事例,以疑生趣,以趣激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求知慾望。

教學中,先複習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知識,告訴學生液體和氣體能流動,統稱為流體,並提出問題:流體流動時壓強是否會發生變化呢?

然後讓學生進行想想做做“硬幣跳高”的實驗,先教師演示,再學生探究,由於效果的差異,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並讓自認為吹得高的學生做給大家看,啟發學生猜想:可能是硬幣上方空氣流動時壓強變小了。佈置課後實驗:怎樣能把硬幣吹得更高、1元的硬幣能否也吹過鉛筆等。

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再進行“吹紙片”的實驗,先猜測紙片會怎樣?然後進行實驗,發現紙片向中間靠攏,於是得出: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讓學生課後探究:吹的快慢不同時紙片靠攏的區別,紙張大小不同時的區別等。

然後引導學生思考:直升飛機靠頂部的螺旋槳升空,固定翼的飛機頂部沒有螺旋槳,它又是怎樣升空的呢?祕密在機翼上。指導學生製作機翼模型並比賽誰做的精美、誰能演示讓機翼尾部升起來,最後講解(或用課件)介紹機翼升力的道理:空氣對機翼向上和向下的壓強差。

最後通過動手動腦學物理題進行安全教育,題2進行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教育,指導學生平時注意觀察、甚至可以用學過的知識進行小製作。

大量的實驗和現象是學習成功的關鍵,使學生在“興中啟”、在“趣中探”,做到在興趣中尋找規律,理解規律。

需要改進的地方:

在教授主要內容後,還可以再補充一些相關實驗,如: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實驗,用水管的水衝乒乓球的實驗等,可更進一步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動手探究的慾望。

在教學活動中,還應進一步放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總結,真正把學生的課堂還給學生。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11

壓力與壓強的知識歷來是教學的難點,壓強這一節內容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刪去了壓力的概念,降低了壓強的計算要求,增強了壓強的應用以及要求學生進行壓強的.探究性實驗。同時在探究實驗中要求學生初步掌握變數控制思想。

本節課的設計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來考慮,老師做引導者,設計趣味實驗,多媒體影片教學來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學會自己分析、自己設計、層層深入、步步遞進,得到了壓強概念和公式並掌握其相關知識,並通過生活中關於壓強的應用,分析出“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從而進一步的激發學習知識並應用於生活的能力。也許有部分學生的理解較差,如果要保證學生學習上的良性迴圈,讓這部分基礎較差學生共同參與進來,其實也可以採用讓學生實驗過程由放羊自由式改為可控半自動式,比如壓力與受力面積分開來實驗,同時加強課後鞏固練習,這樣可以考慮全體學生的感受,讓各類差生也嚐到成功學習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