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10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

教材是教學資源之一,它為我們老師的教學提供主要的教學內容。但是,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提供的教學內容就不應該僅僅只有教材上提供的內容,應該結合具體上課的環境、時間、目的而有機增加、修改教材,當然教材中承載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和能力訓練的要求,教師不能夠任意改變。

我執教的這節課,關於教材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

(一)關於主題圖

1、把靜態的10只鴿子改變成動態的9只鴿子,又飛來了1只鴿子,使學生經歷9增加1就是10的過程。

2、把遠處模糊的樹木清晰化,具體成10棵數,豐富學生數數的物件。

3、藉助課件,把畫面中所有的物體全部動態,而且這裡的互動性非常強,可以從任何物體開始數,方便學生用點數法正確數出10個物體。

4、藉助課件,幫助學生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學習用具——數學符號”的抽象過程。

(二)關於10的分合

1、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要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現:

有的小組合作有序、有的小組合作無序;有的學生能夠想出多種分合方法、有的學生只能夠想出一種分合方法;有的學生能夠有序想出多種分合方法、有的學生不能夠有序想出多種分合方法。

2、操作基礎上整理:同樣整理分有序和無序,還有的學生能夠從一組分合想到另外一組分合。

(三)關於練習

1、在學習活動中處理相關練習,使學生輕鬆完成。

2、練習中先提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題意,使學生明確練習目的,練習更落實。

教材的改變,使我上課得心應手,教法和學法融和,課上學生和我成為好朋友,彼此共同就“10的認識”進行研究。這節課的教學,有如下三點體會:

第一,教方法的教學使得學生越來越聰明。

大家都知道數是在數的過程中產生的,學生學習10以前已經認識了1——5、0、6個7、8和9,對於數數不是陌生的,可是我在教學中並沒有因為熟悉就淡化了數數過程,要知道我們的教育物件只有6、7歲,知識需要在具體的活動中練習才能轉化為能力,所以我請學生先數主題圖中的具體物件:9個小朋友、9只鴿子,然後藉助“又飛來一隻鴿子,還是9只鴿子嗎?不是9只,那是幾隻呢?”使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初步認識10,也滲透了“數是在數的過程中產生的”。經過這樣的改變,我發現學生的數數能力提高了,而且知道了“遇見要了解某個事物有幾個的時候,就需要去數數。”這樣教方法的教學使得學生越來越聰明。

第二,分層教學解放了學生和老師。

在進行10的分合教學時,我設計的學生分組進行,可是對學生研究的成果不做統一的要求,因為“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速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小組是完整的;有的小組是不完整的;有的小組是無序的;有的小組是有序的。因為我自己頭腦中沒有對學生一定要達到什麼樣的研究結果的界定,在上課中我真正投入到學生的研究中去做個參與者,同時學生也放開手腳自我探索,這樣解放了學生和老師,使得課堂真實呈現學生的認知過程,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操作結果,我現場選擇兩個小組的結果全班交流,使學生既明白了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確,又瞭解了同伴的操作結果,最後提煉成為完整的、有序的五組10的分合,即書本第65頁出現的填空部分。

尤其是第一小組的研究結果出現了0和10,我根據創設的情景啟發學生思考:“小明要把這10瓶牛奶放在兩個帶子裡,你這樣是放在兩個帶子裡嗎?”該學生搖頭。我又說:“那你能夠自己改改你的分法嗎?”該學生想了想點點頭,然後動手把他擺在右邊的學具一個個往左邊挪。我靜靜地看著他挪,他挪完了望著我的時候,我才問他:現在你是怎麼放的”他說:“一個帶子放8瓶,一個帶子放2瓶。”我表揚他:“不錯,這樣改一改就很好地幫助小明解決了問題。”這樣,我藉助輔導該學生的過程也使全體學生體會到“數的分合是要把數分成為兩個數,一般不含零。”

第三,老師多一份情感,學生就多一堆表現。

新課程提倡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可是教師帶著職業性的微笑對著學生,學生的心怎麼能夠熱起來呢?本節課,我真心投入,為每個學生的發言賀彩,為每個學生的操作捧場,自己都上得熱血沸騰,你說課堂裡學生會不動嗎?因為學生不是天天和我見面,在短短40分鐘裡,我要靠我的熱情去感染、吸引他們,我能職業性的微笑嗎?在精心設計的教學中,我用我的語言不斷鼓勵學生,用我的手勢啟發學生,學生表現越來越積極,越來越精彩,真是老師多一份情感,學生就多一堆表現啊!

《10的認識》教學反思2

作為教師首次面對的就是教學一年級的新生。教學經驗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氣、重拾起對教學的熱情向前進,一學期過去了,有必要對這一學期進行下總結。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不侷限於教材,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適當重組教材,做到能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第幾”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厚。先讓學生一起準備好,我說:“第一排”。那麼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的站起來。在說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遊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

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數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組成方法,還會把方法併成又如,個數字,我讓學生編一套操來形象的展示這個數。可以用身體,手等。在第二天的彙報交流時,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每個數字在學生的深動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

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房間裡的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同時,學生又對分好類的東西放在哪裡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並能說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後。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和分類帶來的方便。

二、不足與困惑。

我雖然在師範的學習中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並不適用。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麼好,學生一聲高於一聲,做什麼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在本學期我試過用嚴厲的教學態度,也試過用溫柔可親的教學態度。

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學期,我也許應該運用“嚴”和“鬆”並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但何時“嚴”何時“鬆”是我作為新教師要在今後幾年裡好好探索和把握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我希望是在一年級能用到課件的課都用課件演示生動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樣,課堂紀律也會好很多,但是由於時間的問題,我所做的課件都比較簡單,無法真實再現生動的畫面,再者,從網上下載以及和各位老師交流課件還不夠,這是我在下學期要努力的方向。

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特別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於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說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三、方法與措施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

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於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由於我們是農村的學校,家長不太重視孩子在家的學習,學校教育和家庭學習達不到一致。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學校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總之,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議。希望下學期我會有所進步。

《10的認識》教學反思3

11月5日,縣數學名師指導小組來我校進行數學教學工作的指導,學校安排我執教一堂課進行教學彙報。這讓我感到既興奮又緊張,一方面這是一次難得的向教壇前輩學習取經的好機會,另一方面自己從事數學教學只有兩個月的時間,擔心自己經驗不足,會班門弄斧而貽笑大方。經過反覆思考,特別是在學校數學教研組同事的指點幫助下,我上了《10的認識》。通過課後與各位縣級名師以及數學組同事的交流,我感受到了在數學教學這個廣闊舞臺上,我邁出了第一步,但前面的路還有很長。

上課伊始,我通過談話形式,小朋友們,你們見過一種白色的鴿子嗎?他叫和平鴿,是和平的象徵,想和她們交朋友嗎?只要你愛動腦筋,愛學習,和平鴿就會飛到你的身邊。瞧,這些就是愛學習的小朋友。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題圖的教學。此時學生的興趣也比較濃厚。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觀察、操作、遊戲編排的較多(因為一年級的國小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一般只有5到10分鐘),這樣可以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大家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使個個學生都在課堂上,不感到枯燥、乏味,主動的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會到解決問題後的成就感。

存在的不足點:

1.數學培養學生的是一種思維,一種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模仿,記憶,浮於表面的東西。在教學由形抽象到點的過程中,我純粹的讓學生看著10只鴿子,10個人畫出相對應的圓點,而沒有深層次的去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感。我應該再增加一個估點子數的環節,讓學生估這是不是10個圓點。先畫個兩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少了很多,畫20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多了很多,從這樣的一個比較中,讓學生更好的領悟到10個圓點。

2.對“10”的基數和序數的教學編排不夠理想。這裡的著眼點是讓學生明白第10只有一個,10表示10個。我在出題的時候應該給出的數量不一,隨時變化,讓學生靈活運用,而不是機械的出示兩道類似的珠子圖和大象圖。

3.在10的組成教學時,我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把白紙上的10根小棒按一定的規律分成兩堆(畫一畫)。我的想法是,一年級的孩子比較好動,如果拿實物小棒去分會出現部分孩子玩小棒,而且分完一種之後,不能把分法儲存下來,到最後到底分了幾種方法可能學生並不清楚,通過畫可以把每一種分法都很好的記錄下來。但問題也隨之出來了,通過畫小棒,學生體會不到總數不變,也不能很好的體會到10可以分成1和9,9和1是同一種分法,只是交換了小棒的位置。所以這部分的處理,應該在細緻點。

通過這次鍛鍊,我認識到,相對於教學計劃的完成,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是更為重要的方面。只有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學生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始終保持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樣,作為教師,在營造輕鬆愉悅教學氛圍的同時,也要積極探索讓學生從直觀認識走向深刻理解,不斷增強教學的層次和深度。

《10的認識》教學反思4

學生第一次寫兩個數字組成的數,學寫中協調性比較差,寫1合0時都是要求略斜,組合後寫成了尖尖的。問題在於前面寫0時要求不夠嚴格。10的認識和組成,是在認識了9以內的數和組成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這節課我圍繞課標體現趣,新,活三個特色製作了以下環節。

一、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動力,但興趣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為此,在新課開始時,我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參與的動機,利用聽《瘦子1和胖子0的故事》,在引導學生聽故事的同時,適時激疑9的後面是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這種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二、結合課本,認識10,並學會按照順序去數

結合課本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因為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這樣既有利於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

三,擺小棒,學習10的組成

讓孩子們親身盡力,通過按照數序把小棒分成兩堆來讓孩子們理解10的組成。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10的組成裡理解和記憶,更是培養的學生的動手能力。

當然這節課不足之處及以待改進的地方也有很多:

1.數學培養學生的是一種思維,一種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模仿,記憶,浮於表面的東西。在教學由形抽象到點的過程中,我純粹的讓學生看著10只鴿子,10個人畫出相對應的圓點,而沒有深層次的去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感。我應該再增加一個估點子數的環節,讓學生估這是不是10個圓點。先畫個兩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少了很多,畫20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多了很多,從這樣的一個比較中,讓學生更好的領悟到10個圓點。

2.對“10”的基數和序數的教學編排不夠理想。這裡的著眼點是讓學生明白第10只有一個,10表示10個。我在出題的時候應該給出的數量不一,隨時變化,讓學生靈活運用,而不是機械的出示兩道類似的珠子圖和大象圖。

3.在10的組成教學時,我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把白紙上的10根小棒按一定的規律分成兩堆(畫一畫)。我的想法是,一年級的孩子比較好動,如果拿實物小棒去分會出現部分孩子玩小棒,而且分完一種之後,不能把分法儲存下來,到最後到底分了幾種方法可能學生並不清楚,通過畫可以把每一種分法都很好的記錄下來。但問題也隨之出來了,通過畫小棒,學生體會不到總數不變,也不能很好的體會到10可以分成1和9,9和1是同一種分法,只是交換了小棒的位置。所以這部分的處理,應該再細緻點。

只有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學生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始終保持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樣,作為教師,在營造輕鬆愉悅教學氛圍的同時,也要積極探索讓學生從直觀認識走向深刻理解,不斷增強教學的層次和深度。

《10的認識》教學反思5

第一,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資訊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國小,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第二,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學以致用。

第三, 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夥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髮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於接收。

第三, 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夥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髮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於接收。

《10的認識》教學反思6

在教學中,我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思想,即: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著這一思想,在教學認識10的這節課上,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並對該課做一個簡單的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讓數學回歸生活。

讓學生在廣場上數出鴿子的數量和學生老師的數量後再讓學生舉出生活中與10有關的例子,這個活動的設計給每一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活動平臺,學生在充分的活動空間中可以舉出許許多多與10有關的例子,讓學生打開了思維的門鎖,舉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個手指頭,左邊5個腳趾加右邊5個腳趾就是10個腳趾,10個同學可以組成一組,一桌酒席坐滿剛好是10人等。通過讓學生舉例,動一動、說一說、數一數,知道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絡,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以“遊戲”活躍課堂氣氛,寓教於樂。

民主和諧的氣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組織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學習。愛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遊戲各種各樣,教師可以創造性的把遊戲移植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在數學遊戲中長知識、長智慧。如在教學10的組成的時候,設計了“給鴿子找家”的遊戲,改變了以往的數字的組成的教學方法,而是採取了將知識溶入到遊戲中,因為我認為學生在學習2—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對於10的教學我就嘗試的開放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在新授中,有如在練習中設計了給鴿子找朋友的遊戲。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在不知不覺在遊戲中得到了學習和練習,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3、重視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識培養。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本質上是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了教學相長。新課程下提倡多樣化的,現實的、主動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獲得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是具有應有價值的、終身受用的知識。

綜觀全課的教學,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的培養。

《10的認識》教學反思7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通過學習,學生認識了6——10各數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培養了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數數過程中進行了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分工合作等教育。讓學生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能夠準確的進行口算。

在這一單元設定了一次數學活動,學生親身經歷了用加減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用數學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連加、連減的教學中,我通過引導學生從經歷實際情境中抽象出連加連減計算的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的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掌握了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能正確的計算10以內的連加連減,學會了用連加連減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進一步學習了加減混合運算。本單元的數學樂園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運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總的說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精心組織課堂教學,上課時認真關注學生的反應,隨時進行調整教學狀態,使其更加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講多練。

《10的認識》教學反思8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本節課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精美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於是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應用了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熟悉活動。

在一開始,利用故事引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既複習了9以內數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數學思考:用什麼辦法不讓9這麼驕傲,幫一幫傷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學習數“10”。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了兩個數字可以組合成一個新的數,數與數之間是有聯絡的,是可以組合的。

在數數的時候,創設大量的情境:數人物,數鴿子,數珠子,數刻度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好。在教學10的組成時,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實際操作等方法進行教學。因為學生在學習2--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這也是對初入學的國小生合作學習能力的一次培養。在回報完答案之後,又讓學生說說看到什麼,就能想到什麼,找出各個分解式之間的聯絡,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雖然我打破了傳統陳舊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同桌合作交流討論及評價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得還不夠,收放得不夠自如,似乎有點擔心一年級小朋友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學環節,上完這節課後,我覺得很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一個成功的好老師就是要在教學上敢於突破和創新,我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後我也會努力地朝這個方向去做。

《10的認識》教學反思9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始,我通過愉快的情景啟發學生初步認識6-10各數。在匯入部分,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並用課件一一的出現,有前面認識過的05,還有今天認識的610。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數的順序。

然後,出示主題圖:在數數的時候,指導學生有序的數:可以按上下數;也可以按左右數;還可以以數的大小順序來數。同時,再結合教室的實物來數,比如:數桌子、數椅子、數同學、數鉛筆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很好。在認識了這些數後,為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並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選用6-10中的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數說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最後,用自己的小計數器撥數,先撥上6個,然後逐一的新增一個小珠子,在體會後繼數的同時也感受到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絡的。並在此引發學生進行了深度的思考:6個添上一個是7個,還可以怎麼得到7呢?讓學生自己試著撥撥,在撥的同時孩子們會想到:5個添上2個是7個;4個添上3個是7個同時,也為組成做了鋪墊。

整節課,孩子們的情趣很高漲。總之,本節課,我儘量使課堂做到生活化、活動化和趣味化,儘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並且結合孩子好玩、好動的生理天性,讓他們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的發展,個性得到的張揚,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數學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於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說說你覺得大括號有什麼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情況下用加,什麼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的資料,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的物體,並說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瞭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6-10的數學的組成是學生在學生了2-5的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通過操作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而且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幼兒園中已經知道了2-10的組成。怎樣教學這部分的內容才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原來的基礎的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歸納分析能力得到培養。

加強操作,把操作與思考結合起來。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對實物、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如教學8、9的組成,我讓學生把8個圓片分成兩部分,學生馬上按擺也了一種分解。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交流,聯絡前面學習的經驗,按照一部分依次加1,另一部分依次減1的規律擺出8的組成。因為學生對擺學具找數的組成這樣的操作活動已經不太感興趣,所以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讓他們操作的願望。同時在交流討論中,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並在自己所參與的觀察和操作活動過程發現問題、探索規律。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0

這次的教研活動內容是大班數學活動《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我在想,這樣的一個活動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思考,能提高我們多少的能力?不由對這個活動充滿了期待。

教學流程是這樣的:情景匯入,激發興趣——找朋友,感知單雙數——交流討論,理解單雙數——操作、遊戲,鞏固單雙數。

首先是找朋友環節,第一個活動中教師先演示怎樣進行遊戲“找朋友”,第二個活動中教師也是先演示圈一圈,直接把卡片覆蓋在相應的錢上。幼兒在圈一圈完成後直接可以進行,減少了幼兒的等待時間,使環節更加緊湊。這個環節中兩位老師的處理都是教師先示範,幼兒再操作。我在想的是教師是否可以再放開些,讓幼兒操作在前,教師提升總結在後呢?

在交流環節,一個活動中老師先讓剩下一個果子的幼兒逐一說,老師逐個出示相應的數字並按順序排列。另一個活動中老師用的策略——剩下一個的放上邊,沒有剩的放下邊,讓幼兒一下子把果子分成了兩組排列,然後教師再進行小結出示漢字“單數”、“雙數”以及相應的小孩圖示。這個“小孩”圖示也是為接下來的幼兒操作活動打下了基礎。給我的啟示是同樣的一個環節,教學效果會因設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師要更加關注環節的緊湊和有效,避免重複和冗長。

在感知單雙數排列規律上,用了兩種顏色的卡片來寫單雙數,也都是按照順序進行了排列,但第二個活動中幼兒很快就能發現排列的規律是一個單數、一個雙數。我想原因是由於第一個活動中的卡片既有數字又有圖示,使幼兒的視線受到干擾。從中我得到的啟示是教具的設計使用要儘量減少干擾因素。

另外我還有一個想與大家探討的是幼兒分組操作後的交流環節是否一定需要?我感覺這樣的操作活動在當時的效果不是很大,因為大家的材料不同,糾錯也只是該組幼兒的參與,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沒有效果的;其次是導致教學活動時間過長,幼兒注意力無法很好集中。我想解決的辦法是教師可以在課後進行批改,看看孩子是否掌握。對於個別的問題,教師可以採用個別輔導的方法,而對於大家都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針對該問題再次集體教學。

教研活動結束了。這樣的研討活動使我們關注的重點不在於一節課的成與敗,而是引發我們思考怎樣更好地上好一節課!它留給我們思考的很多,如幼兒記錄經驗的積累問題,孩子操作快慢的問題、教師提問語言的指向性問題等等。還有,教研活動中幼兒的人數都只是班級中的少數,而且一般還是能力較好的幼兒。那麼,在平時的'教學中面對全班全部幼兒教學時對個體幼兒的關注和指導問題,班級中剩下的能力更差的孩子的指導問題等等,都將引發我們的思考、研討和實踐,期待著這樣紮紮實實的教研活動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收穫。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1

這節課圍繞課標體現趣,新,活三個特色。

趣:

1以趣激情,突破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動力,但興趣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為此,在新課開始時,我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參與的動機,利用聽音樂,配以學生喜歡的動畫,在引導學生觀察參與的同時,適時激疑9的後面是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這種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2.以遊戲形勢結束,寓教於樂。

練習的設計,也充分體現了趣味性。學完10的組成後,在找朋友與拍手組10的遊戲中鞏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不僅鞏固了學習內容,而且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寓教於樂。

新:課堂上,教師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充分體現了“研究性學習”的優越性,這種“自主——合作”式的探究模式新。

1. 為學生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

為了讓學生動起來,我為每人準備了小棒,要求學生先數出10根小棒,再用這些小棒拼出漂亮的圖案。這樣既鞏固學生對10的序數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的美感。提供了人人動手研究的機會。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手,腦,口等多種感官並用,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過程之中,使課堂有了生機,充滿了活力。由於學習材料的充足,激發了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

2.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

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也不能簡單地以成人的眼光對學生的解答做出判斷,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尊重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教師都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就使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時效性。

活:

1啟用內容,調動學生。

課前我比較深入的鑽研教材,科學地運用教材,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許多小問題,使每個問題既圍繞重點,又圍繞難點來進行。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研究彙報內容,靈活地駕馭課堂,既能將問題“放”出,又能逐步地“收”回,從而將有關於10的知識全部呈現在學生面前。

3. 評價靈活,鼓勵學生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上,注意運用豐富的評價語言,例如,你們是了不起的設計師,你們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團結力量大讓我們共同尋找答案等。採用趣味性的評價方式,注意聽講的獎勵金耳朵,積極發言的獎勵金花筒,團結互助的獎勵合作花。這樣的評價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設計上的一些理念,但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 缺少追問。

在課程開始階段,學生在回答圖上有些什麼,它們的數量是多少時。有一個學生很

快說出圖上有10只鴿子。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很快給予了肯定,但我沒有追問下去你有什麼好辦法能這麼快就數出結果。其實這裡也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利契機,如果我讓這個孩子到前面數一數不僅能讓學生鞏固10的數法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數物體個數的方法。由此我想到一名好的教師不但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還要具有主持人的機智,面對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學會追問。

二.沒有打破思維定勢

在練習設計時,如果能強調一題多說,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在解題時,學會運用轉化的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觀察直尺回答()比()大,( )比()小,如果不僅僅讓學生說10和9的大小關係,更多的關注10以內的數的大小關係,這樣既鞏固了以前學習的知識,又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模式。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簡短的反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力求做到:豐富學生玩數學的經歷,豐富學生做數學的經歷,豐富學生用數學的經歷。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2

認識10以內單雙數》是一個數學活動,其主要目標是:瞭解單數和雙數的含義,學習區分10以內的最大和最小的單數和雙數。根據目標,我是這樣設計、開展活動的:

第一環節是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出示了一些動物圖片,讓小朋友給動物們兩個兩個的圈起來。在這個環節裡,我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巧妙地抓住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融合,提高了幼兒的興趣,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氣氛。

第二環節我讓幼兒通過操作,來探索發現單數、雙數的特徵,我們在操作材料“數字與籌碼”, 每個數字卡下方擺出相應數量的籌碼。再分別將籌碼2個2個地擺放在一起,看看哪些數下面的籌碼可以2個2個地找到朋友,這些數叫雙數。哪些數下面的籌碼2個2個地擺完後還剩下一個,這些數叫單數。這一環節是幼兒在自主探索中發現、構建知識的過程。我覺得幼兒在這個活動中能積極主動地操作、探索。

第三個環節小朋友們把單數和雙數找出來分成兩隊,再分別找出最大最小的單雙數。這一環節讓小朋友們進一步感知10以內的單雙數。

最後一個環節是遊戲“抱一抱”,這個遊戲幼兒掌握得很快,在活動中我及時調整策略,通過速度的變化以及動作的變更(如:單數抱自己、雙數和好朋友抱一抱)來提高遊戲的趣味性,讓幼兒更充分地進行練習。

本次活動的亮點在第二環節,是通過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來感知單雙數,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幼兒操作還好,但是歸納、表述的能力還欠佳等,這需要我們今後給予更多的鼓勵與幫助,讓他們取得更大的進步。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3

認識6時,通過老師操作撥珠,學生擺了6個圓片,學生的頭腦裡形成的6這個抽象數字的認知是比較到位的,而對7、8、9、10 的認識,我為了緊縮課堂時間,以為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經驗,不需要通過操作擺圓片,就能夠建立數感,結果大失所望,學生只認識了數字,根本沒有形成數的概念。

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單獨一個數字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並不大,關鍵在於它和具體的事物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實際意義。認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物動手操作,把數感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可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明顯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時,他們會在頭腦中有一個明顯的參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數感。

如果“7、8、9、10的認識”的教學過程中,能不惜時間,讓學生操作擺圓片,學生通過圓片的個數逐漸增多,感受到8、9、10都比7大,也就不會出現認為10不比7大的錯誤認識了;如果在遊戲中讓學生擺的圓片比7多,有學生擺了10個,肯定不會認為是非得擺8個才對。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認知水平較低,讓他們多感受、體驗數從實物到抽象過程是有必要的,動手操作活動就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展現,是經驗不斷內化、提升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發展的自由天地。數概念有了切實體驗和理解,這與數感培養是分不開的。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4

6-10的數學的組成是學生在學生了2-5的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通過操作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為了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在原來的基礎的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歸納分析能力得到培養。

加強操作,把操作與思考結合起來。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對實物、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如教學8、9的組成,我讓學生把8個圓片分成兩部分,學生馬上按擺也了一種分解。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交流,聯絡前面學習的經驗,按照一部分不變,另一部分依次加1的規律擺出8的組成。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始,我通過愉快的情景啟發學生初步認識6-10各數。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並用課件一一的出現,有前面認識過的05,還有今天認識的610。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數的順序。

然後,出示主題圖:在數數的時候,指導學生有序的數:可以按上下數;也可以按左右數;還可以以數的大小順序來數。同時,再結合教室的實物來數,比如:數桌子、數椅子、數同學、數鉛筆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很好。在認識了這些數後,為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並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選用6-10中的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數說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本節課,我儘量使課堂做到生活化、活動化和趣味化,儘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並且結合孩子好玩、好動的生理天性,讓他們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的發展,個性得到的張揚,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數學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5

民主和諧的氣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組織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學習。愛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遊戲各種各樣,教師可以創造性的把遊戲移植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在數學遊戲中長知識、長智慧。如在教學10的組成的時候,設計了“給鴿子找家”的遊戲,改變了以往的數字的組成的教學方法,而是採取了將知識溶入到遊戲中,因為我認為學生在學習2—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對於10的教學我就嘗試的開放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在新授中,有如在練習中設計了給鴿子找朋友的遊戲。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在不知不覺在遊戲中得到了學習和練習,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對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本質上是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了教學相長。新課程下提倡多樣化的,現實的、主動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獲得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是具有應有價值的、終身受用的知識。

綜觀整節課的教學來看,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