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總結

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總結1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甘肅省XX縣XX鄉立足本鄉實際,以夯實農業基礎、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持續強基礎、惠民生,抓穩定、保平安,轉作風、聚合力,促進了全鄉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強基礎、惠民生,著力推動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XX鄉始終堅持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重點,著力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圍繞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從改變環境“髒、亂、差”入手,年初以來,確立了馬坡村扶貧開發暨新農村建設和通暢專案工程,拓寬並硬化村莊巷道7公里,襯砌邊溝7公里,鋪壓涵管62處310米,新修產業路7公里,實施危舊房改造180戶8100平方米,該村八個川區社506戶2200人通上了水泥硬化路。同時,整合部門專案資金,在鄉政府駐地建成一處佔地3330平方米集黨員活動、村民議事、便民服務、教育培訓、文化活動和醫療衛生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在全力實施好靳馬岔塘壩建設的同時,在北山樑靳馬、大柳等10村實施人飲工程,著力解決53社2441戶1.2萬人的飲水問題。在水坪、廟岔、小岔、上岔、張灣、樑岔大柳、牡丹、張岔、靳馬、響河等村集中連片種植良種膜側小麥20000畝、全覆蓋地膜玉米22000畝雙壟面,確保大旱之年農業穩產穩收。按照適宜區全覆蓋的建設原則,山川同步推進、川區一次性填平補齊,全鄉填平補齊果園3000畝,在川區11村集中連片新植果園7000畝,套種新品種洋芋5000畝,鋪設黑膜5000畝,確保了農民多途徑增收。

抓穩定、保平安,著力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發展。

牢固樹立“抓穩定就是抓發展”的思想,堅持以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突破口,全鄉綜治維穩工作穩步推進,成效明顯。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副書記任副組長的綜治維穩工作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各村成立了綜治維穩工作站,組建群防群治隊伍179人,治保調解組織主任19名,委員19名。實行聯合接待制度和分級聯調製度,使群眾所反映的問題能及時予以解答和督辦落實,提高了效率。實行,對日常報送和已發生的`問題,嚴格按照包村包片協調處理;對跨部門、跨村的問題,由維穩綜治辦主任牽頭組織有關部門聯合查處。實行聯席會議制度。鄉維穩綜治辦固定每月初召開維穩綜治工作分析會議,聽取維穩綜治工作階段性情況彙報,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對重大疑難案件集中會商解決方案,並抓好督辦落實。注重禁毒和反邪教宣傳工作,確保社會和諧穩定。認真貫徹落實各級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確專人專職,加大力度,積極開展安全大檢查,盡力排除隱患,從制度上有效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確保全鄉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

轉作風、聚合力,著力保障農村基層組織健康發展。

結合創先爭優活動,認真在全鄉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積極“治庸、治懶、治散”,促進幹部作風轉變,從思想上提高了廣大幹部的執行力和創新力,提升了機關工作效能。通過集中培訓學習,使幹部的理論素質和業務能力得到了提高,班子成員的黨性觀念和作風建設得到了加強;強化團結教育,形成了領導班子“合心、合拍、合力”、“心齊、氣順、勁足”的良好乾事氛圍,增強了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質和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的能力,統籌發展的能力更強,為全鄉的協調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按照“不換思想就換人,勤換思想少換人”的工作思路,把工作能力強、政治素質好、能為群眾辦事和願為群眾辦事的優秀人才選入村“兩委”班子,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村級領導班子,為全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堅持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作為提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的突破口,多方籌措資金,新修村級組織活動陣地4處,實現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全覆蓋。

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總結2

一、上半年xx縣農業農村經濟執行情況及出現的新形勢和新問題

執行情況:

(一)農牧漁業協調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一是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彰顯政策調整成效。由於去年以來國家支援糧食生產和保護農民利益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的相續出臺,加之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持續上漲,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連續兩年增加,種植業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據統計:今年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到12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5萬畝,比20xx年增加8萬畝,增長7.5%。在糧食麵積中水稻播種面積為53萬畝,比上年增加3萬畝,增長6%;玉米播種面積為15.9萬畝,比上年減少1.8萬畝,減少10%;大豆播種面積為46.1萬畝,與上年持平。經濟作物種植14萬畝,佔旱田面積的21%,其中亞麻播種面積8610畝,萬壽菊播種面積為6000畝,烤煙生產面積1485畝,中藥材栽培面積2萬畝,其它經濟作物10.4萬畝,飼料飼草面積70000畝。全縣農業種植結構由單一的糧經生產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二是畜牧業生產增勢不減、漁業生產穩定發展。截止5月末統計,全縣黃牛飼養量50475頭,生豬飼養量98975頭,山綿羊飼養量36266只,家禽飼養量113.7萬隻,同比分別增長%、 %、 %、 %;肉類總產量2500噸,蛋類總產量1562噸。全縣完成養魚放養水面26000畝,馴化養魚水面3500畝,引進名特優品種200萬尾。

(二)搶農時、戰低溫,春耕生產在及其不利的條件下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全縣春耕生產是在氣溫低、回暖晚、倒春寒、雨水大等自然條件嚴重不利情況下開展的,起步與歷年比較晚,但由於縣鄉領導的高度重視,組織幹部和科技人員大下基層,靠前指揮,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通過全縣上下共同努力,春耕生產雖然起車晚,但育苗播種、插秧等工作基本都抓住了腰窩。水稻育苗4月8日啟動,中旬進入高潮,4月末結束。水稻插秧5月10日開始,5月末基本結束。萬壽菊、烤煙育苗工作從4月中旬開始,4月25日結束。大田播種5月1日開始,5月23日完成,實現一次播種保全苗目標。

(三)科技興農工作紮實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去冬今春以來,全縣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技培訓工作,重點是結合科技入戶示範工程對以水稻新基質育苗為主的八項實用技術進行培訓。全縣共舉辦科技培訓班200場次,印發資料2.5萬份,培訓人數達7萬人次。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按照農業部提出的《xx年全國科技入戶示範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先後成立了農業科技入戶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公開招聘50名技術指導員,在9個鄉鎮、100個水稻主產村,培訓1000個水稻生產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2萬農戶,今年全縣推廣水稻新基質育苗面積達14800畝,涉及農戶378戶。全縣建設現代化農業科技園區4處1157畝,規劃展示222個品種,為農業實施生產標準化起到了示範和推動作用。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新進展,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全縣規模較大、帶動較強的龍頭企業和在冊的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28個,農村經紀人發展到2850人,會員和社員發展到1萬人以上,共帶動種、養、加等行業20多個專案的發展,預計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年創產值可達5500萬元以上,帶動農戶2萬戶,促進農民增收xx萬元。今年,全縣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水稻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到32.5萬畝,佔水稻總面積的61%,帶動農戶1.2萬戶;優質亞麻生產基地帶動農戶1500戶;中藥材生產基地帶動農戶1800戶;萬壽菊生產基地帶動農戶1500戶;落實農作物生產訂單5萬畝以上;養蜂訂單2.5萬箱;食用菌訂單200萬袋。龍頭企業、新型合作組織與農民之間的利益關係更加趨於合理化,雙方利益得到有效保護,也為各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進展順利,勞務經濟發展強勁。全縣有農村勞動力73750人,現已轉移農村勞動力32450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4%。其中縣內轉移15869人,縣外省內轉移5749人,省外國內轉移4108人,國外轉移6724人(韓國3723人、日本2534人、其他國家和地區467人)。截止5月末,全縣新轉移勞動力達到1590人,僅延壽外派基地向日本輸出勞務人員117人,實現勞務經濟819萬元,預計全年基地輸出人員300以上,實現收入2100萬元。通過組織全縣各鄉鎮領導幹部算帳對比等引導工作,勞動力轉移工作正在成為縣、鄉政府和社會相關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組織化、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而且農村勞動力資源狀況、農民工培訓、市場資訊、對接服務等各項工作基本走上正軌。農村勞動力轉移也加快了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推進土地向集約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發揮了土地的最大效益。

(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好成效,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一是抗旱防汛水利工程建設力度加大。目前,共爭取國家、省、市水利工程建設到位資金255萬元,中和灌區配套工程和先鋒水庫建設工程通過省水利廳論證評審,近期開始啟動;新城灌區配套工程在建專案完成投資590萬元;投資70萬元搶修華爐和火星攔河壩;投資17萬元解決關門山灌區渠道供水問題;投資10萬元打人飲井4眼,清洗人飲井12眼;投資60萬元進行水保工程修復工作;整修螞蟻河堤防,完成土方10萬立方米,堤防護岸林完好率達到90%以上,汛前檢查和準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二是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任務超額完成。共完成造林70570畝,佔市下達計劃55000畝的128%。其中完成退耕還林10000畝,兩荒造林13070畝,封山造林40000畝,分別完成計劃的100%、261%、 100%;完成薪炭林建設7500畝;完成道路綠化80公里,綠化村屯10個;完成義務植樹60萬株,佔計劃的109%;完成育苗2100畝。同時加大了護林防火工作力度,確保國家森林資源的安全。三是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春耕期間全縣完成機械化整地80萬畝,其中大型機械整地34萬畝,小型機械整地46萬畝,機械播種62.5萬畝,農機作業率和標準化作業水平大幅提高。。

(七)扶貧開發工作進展順利,整村推進專案啟動早、進展快。今年是我縣第二批實施整村推進的第二年,確定扶貧開發整村推進18個村、79個自然屯,立項批准97個專案,共爭取扶貧資金942.3萬元。全年完成打人畜飲水井3眼,抗旱補水井6眼,修改河道一項,自來水入戶專案14項33個自然屯;建農機服務隊18個,購買機車54臺(套),建農機車庫18個720平方米;新建村屯4級砂石路2條3.1公里,維修村屯4級砂石路13條39.85公里;新建鋼混蓋板橋5座;有線電視入戶16個村4350戶;維修學校教室2個;已建專案配套工程18個。目前專案前期工作全面結束,6月份全面實施。全省扶貧開發現場推進會將於7月份在我縣召開。通過爭取,今年3月1日國家扶貧辦正式批准我縣繼嘉亞麻紡織有限公司為扶貧龍頭企業,現正在為該企業申請專項扶貧貸款資金1000萬元,促進企業擴大經營規模。

(八)糧食銷售和企業改革進展有序,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初見成效。截止5月末,全縣庫存銷售陳糧19981噸,佔銷售總任務18186噸的104.32%,提前三個月完成省、市下達的陳糧銷售任務,企業實現減虧103萬元。簽訂秋糧收購合同面積為1400畝,優質水稻600噸。目前糧食系統1441人並軌工作全面結束,企業人員縮減到264人,共籌措資金2372.34萬元,保證了全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和並軌工作的順利實施。全縣銷售食鹽累計613噸,上繳稅金8萬元,查處無碘私鹽2.6噸,進一步規範鹽業市場管理,確保全縣人民吃上放心鹽。

新形勢:

(一)政策環境優越。中央在保持原有“一免兩補”政策的基礎上,在支援和保護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我縣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糧食、實施農業生產標準化及圍繞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促增收提供最佳機遇期,主題更突出,重點更明確。

(二)農民從事各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業投入力度明顯增強。去年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農村各業生產的原始資本積累增加,發展農業的內動力增強,信貸部門的投貸力度也明顯加大。截止5月30日統計,全縣春耕生產共投入資金2.2億元,同比增加5000萬元,其中信用聯社投放農業貸款1.6億元,同比增投4000萬元,增幅33%,農民自籌5000萬元,同比增加1000萬元,增幅25%,這是歷年來所沒有的現象。

(三)農業生產標準明顯提高。全縣農業標準化生產面積達80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71%,新增水稻育苗大棚300棟,本田育苗減少,育苗標準提高,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力度大,新技術成果轉化率高。

(四)去冬今春雪雨大,土壤墒情好。全縣各大小塘壩和水庫蓄水量充足,全縣23座中小型水庫蓄水量近8000萬立方米,塘壩蓄水量1320萬立方米,有利於農業生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田渴水的問題。

(五)農業生產物資充足。今年農業機械購買力增強,保有量加大,農民投入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向上爭取購置大型農機具補貼資金50萬元,農機更新資金35萬元,全縣農戶購買大型機械積極性空前高漲。

(六)鄉鎮機構改革、鄉村職能轉換、化解鄉村債務、解決中央政策與基層實際工作間的矛盾(一免兩補、土地糾紛)以及鄉鎮公共事業和村集體公益事業建設將成為縣、鄉、村所面臨的近一個時期內無法迴避、很難解決、必須解決的工作重點。

(七)鄉鎮幹部及涉農部門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一方面抽調212名機關幹部組成促農工作隊,重點為貧困戶解決了生產資金,保證了貧困戶種上地、種好地。另一方面在鄉村幹部及涉農幹部中開展爭當“五員”活動(即黨在農村政策的宣傳員、化解農村矛盾的調解員、引領農民致富的資訊員、新技術推廣的指導員、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監督員),全面提高了幹部服務群眾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本領,確保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長期穩定。

新問題:

(一)受“一免兩補”政策和糧價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初步形成的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受到嚴重衝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如:亞麻、萬壽菊及其它經濟作物耕種面積減少),加上龍頭企業牽動力不強,基地規模小、產品深加工優勢弱,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阻礙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

(二)春耕生產氣候條件不利。前期氣溫低、回暖晚、倒春寒、雨水大,近期有連續發生凍害、雹災、水災等自然災害。如果後期再遇早霜,可能要造成全縣糧食減產、農民增收下降。

(三)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由於我縣農田水利設施一直是超負荷執行,加上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配套,跑、冒、漏嚴重,蓄水能力差,今年旱改水又面積大,所以,抗春早、保春灌仍然是當前農業生產的難點問題。

(四)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抵消了“一免兩補”政策使農民增加的收入。根據市場調查,今年二銨每噸同期上漲25%,尿素上漲19%,複合肥上漲35%,農膜上漲50%;柴油每升同期上漲19%。由此造成水稻畝增加成本31.9元,全縣39萬畝水稻增加生產成本1244.1萬元;玉米畝增加成本13.7元,15萬畝玉米增加成本205.5萬元;大豆畝增加成本16.1元,38萬畝大豆增加生產成本611.8萬元。以上三大作物總增加生產成本20xx.4萬元,人均增加農業生產成本130元,加上去年農資上漲人均增加農業生產成本130元,基本上抵消了“一免兩補”政策使農民人均增加的265元收入。

(五)農村土地矛盾仍然突出。目前鄉鎮政府領導最感頭疼的事就是因土地糾紛上訪的人數越來越多。一是17號檔案執行難度大,按17號檔案規定,戶在人不在農戶給予補地,使地源少的村屯很難補到土地,有地源的村屯補地也將引起更大範圍的上訪,此規定也與哈市二輪土地承包政策相悖。二是鄉村幹部對一些問題底數不清、調查瞭解不夠、解決問題沒有根本辦法,致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矛盾糾紛中,存在權屬不明、合同不清等遺留問題,如解決不好,達不倒自己意願便採取極端辦法解決,給農村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截止目前,全縣涉及土地糾紛案件916起,涉及2925人次。其中農委接待180起,780人次;信訪辦270起,1269人次;司法局240起,650人次;法院226起,226人次。

(六)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出現新的困難。一方面免徵農業稅後,原來由鄉村承擔的一些公益事業失去了財力保障(五保戶、孤兒、傷殘人員撫養每村1萬元)。修路、修橋、植樹造林、村級國小維護等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陷入停滯狀態;另一方面農村“一事一議”(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辦)。籌資籌勞制度阻力大、難以施行。如國家不出臺相應政策,鄉鎮公共事業和村集體公益事業近一個時期內將處於癱瘓狀態。

(七)鄉村兩級債務沉重,財力難支撐。多年來,由於受農村興辦農田水利基礎建設、鄉村道路和一些達標工程的公益事業等因素,使鄉村留下了大量的債務。目前,我縣9個鄉鎮負債3291萬元,鄉均負債366萬元。106個村負債7100萬元,村均負債67萬元。鄉村兩級共負債10391萬元,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負債693元。加上實施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和“一免兩補”政策後,鄉村兩級收入減少,許多鄉村負債較重,債務的清償越發艱難,沉重的債務負擔已經成為制約今後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20xx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展望

展望20xx年,隨著全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和扶持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全社會更加關注“三農”問題,20xx年我國農業與農村經濟形勢進一步趨好。因此,20xx年xx縣縣農村經濟仍將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為:通過近幾年來大力調整農業及農村產業結構,結構調整的累計效應更加顯現,農業農村經濟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鄉鎮企業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一、二、三產業良性互動的發展局面;農村市場繼續保持活躍,農產品價格在20xx年全面回升的基礎上將繼續保持整體平穩的趨勢;在產業結構調整的推動和投資、消費、出口的拉動下,農村經濟總量呈穩定壯大的態勢;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

(一)主要農產品產量保持穩定增長

受糧食價格上漲和國家有關扶持糧食生產發展政策的影響,明年全縣糧食麵積將繼續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只要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預計20xx年糧食總產量仍能穩定在3億公斤以上,能有效地保證糧食安全。

由於結構調整、產業化龍頭的帶動,20xx年以亞麻、萬壽菊為主的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將比20xx年有大幅度增長。以肉牛為支柱產品的畜牧養殖業,仍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二)農村經濟總量將繼續壯大

20xx年,農業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效將更好於20xx年,在前幾年結構調整積蓄力量的基礎上,20xx年將呈現一、二、三產業聯動良性發展的良好局面。一產業總量的大幅度增加,鄉鎮企業的穩定增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壯大和農村基本建設的增加,農村經濟總量將繼續保持9%以上的增幅。

(三)農村市場持續繁榮,主要農產品價格穩中略降

20xx年,農村市場仍將保持繁榮局面。一是農產品市場,在結構調整優質農產品生產和供應增加、農產品加工企業逐漸壯大的帶動下,農產品供應市場仍將穩定增加,特別是“菜藍子”市場在綠色環保安全食品增長的有效帶動下呈活躍態勢。二是農村消費品市場,在農民收入增幅加快的有利條件下,農民購買力進一步增強,加之農村消費環境進一步改善,20xx年農村消費品零售額仍將保持8%以上的增幅。

在20xx年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慣性作用下,20xx年農產品價格仍將保持整體上揚。

(四)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經過幾年的戰略性結構調整,對增加農民收入的推動力越來越強,農業自身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逐步提高;20xx年全國巨集觀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全社會更加關注“三農”問題,這為20xx年增加農民收入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和機會。預計20xx年全縣農民收入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增幅達到6%以上。

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總結3

市委組織部牽頭,從市人大、市委黨校、市財政局、民政局、農業局、中小企業局等單位抽調15名同志組成三個調研組,由市委組織部三名縣級領導幹部帶隊,深入六個縣市區,對全市村級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調研採取聽取縣市區委彙報,召開由鄉鎮黨委書記,縣市區人大、農業、民政、財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業局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及村級經濟組織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進村與村幹部、黨員群眾代表、致富能手等個別座談、發放調查統計表等形式進行。共調查24個鄉鎮、97個村(其中經濟強村35個,中間狀態村18個,經濟薄弱村44個),召開座談會30個,座談黨員幹部群眾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級經濟發展現狀,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全市3705個行政村(居),2022年村級經濟總收入共304.3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除農業稅附加和公益金)3.6億元。其中村集體經濟收入100萬元以上的125個,佔3.41%;50100萬元的142個,佔3.88%;1050萬元的433個,佔11.83%;510萬元的421個,佔11.5%;35萬元的522個,佔14.26%;3萬元以下的1148個,佔31.4%;經濟空殼村813個,佔22.2%。

總的看,我市村級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各級對發展壯大村級經濟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級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積極適應農村稅費改革的新形勢,把加快村級經濟發展作為增強村級服務功能,保證基層組織運轉,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基層政權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議程,緊緊抓在手上。各縣市區專門組織調研,分析現狀,研究措施,岱嶽區、肥城市、寧陽縣制定檔案,明確目標任務,落實領導責任,強化督促排程,推動了村級經濟健康發展。岱嶽區在成功試點的基礎上,探索實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發展規劃,落實幫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發展;肥城市落實大班子領導幹部聯、鄉鎮領導幹部包、市直部門幫、經濟強村或強企業帶的幫扶制度;寧陽縣把村級經濟發展情況作為考核鄉村班子的硬指標,嚴格獎懲,調動了鄉村發展村級經濟的積極性。各鄉鎮也都通過組織村幹部外出參觀等形式,教育引導他們解放思想,增強發展慾望,還通過制定扶持政策,落實年度目標責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級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二是村級經濟增收的渠道越來越寬。各級廣泛引入承包經營、租賃經營、股份制合作等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由單一的生產經營向資產經營、資本運營轉變,以農為主向多業並舉、一二三產業並重發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發展格局。2022年,全市村級集體收入構成中,集體經營或承包企業收入2.2111億元,佔44.28%,果園、魚塘、四荒和機動地承包收入0.9095億元,佔18.21%,有償服務收入3810萬元,佔7.63%,盤活閒置資產收入2152.38萬元,佔4.31%,化解、清欠債務收入1175.52萬元,佔2.35%,其他收入12517萬元,佔25.07%。村級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日益多樣化,呈現出收入來源渠道不斷拓寬的趨勢。三是村級經濟發展兩極分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地由於受自然環境、基礎條件、區位優勢、班子狀況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村級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村與村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2022年,除農業稅附加外,全市集體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僅佔三分之一,而3萬元以下的村佔到53.6%。經濟強村幹部精神狀態好,發展氛圍濃,發展環境好,路子越走越寬,發展後勁十足。這些村,群眾生活富裕,社會穩定,各項公益事業發展快。而村級經濟薄弱村基礎差、底子薄,缺資金、缺人才,村幹部待遇無著落,積極性不高,信心不足,資訊不靈,發展難起步,增收無門路。這些村,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差,公益事業難興辦,正常運轉難保證,村級經濟及社會各項發展緩慢。

二、主要做法

在發展村級經濟中,各級都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創造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

1、拓寬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調查發現,有經營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選準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路子,不斷拓展增加村級經濟收入的有效途徑。一是靠企業。對原有村辦企業,不斷加強管理,挖潛增效,並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等多種經營方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提高經濟效益,促進村級經濟增長。新泰市小協鎮小協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讓位子的口號,直接經營的8處企業,今年可上交村利潤700多萬元,5處改制企業可為村裡增加收入300多萬元。有的村,依託區位優勢,大力招商引資,興辦企業,通過為外來投資者提供各類服務增加收入,有的還以租賃土地、以土地參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級收入。肥城市老城鎮楊莊村以260畝土地折價入股,與楊莊煤礦合作新上了廢紙脫墨漿專案,村集體每年分紅100多萬元。有的村,選準專案,利用公共積累新上企業,增加村級收入。新泰市東都鎮南鮑村依靠原有集體積累,先後建成了電線廠等10餘家企業,2022年集體增收416萬元。目前,全市有383個村靠發展企業實現了強村富民。二是靠服務。一些村在推進農業種養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中,積極圍繞農戶需求,通過成立致富協會、行業協會等各種合作經濟組織、建立批發市場等形式,為群眾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償服務,以服務促經營,以經營養服務,增加村級收入。寧陽縣東疏鎮鄭莊村大力發展奶牛養殖,村裡建起了養殖小區,為養殖戶集中提供場地、技術、防疫、銷售等服務,年增集體收入30多萬元。肥城市邊院鎮濟河堂村積極發展有機蔬菜1400多畝,通過有償服務年增加村級收入40多萬元。目前,全市農村共建立了63個批發市場、186個農村經濟合作社,237個致富協會。一些村發揮勞動力比較富足的優勢,積極與一些有資質、有信譽的勞務中介組織聯合,組織跨省、跨國勞務輸出,收取服務費,增加村級收入。全市依靠有償服務增收的村共有207個。三是靠資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資源優勢,通過租賃、拍賣、承包、入股等方式,穩定增加村級收入。泰山區大津口鄉範家莊村針對村裡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引進泰山茶苑、茶廠等專案,每年集體增收10多萬元。肥城市孫伯鎮莊頭村在路邊、溝邊種植速生楊8萬多株,實行村集體統栽統管,收益分成,村集體每年增收100多萬元。東平縣彭集鎮後亭村公開拍賣河砂資源開採權,村集體年增收20多萬元。有的村充分揮旅遊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旅遊業,增加村級收入。泰山區大津口鄉慄行村、沙嶺村,岱嶽區下港鄉木營村、肥城市儀陽鄉劉臺村、東平縣樑林村等山區村,積極開發旅遊資源,集體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全市依靠資源增加村級收入的村共有1290個。四是靠資產。一些村以明晰產權、規範管理為重點,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實現水庫、機井等農業設施和閒置房屋、農業機械等存量資產合理流動,優化組合,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村級收入。岱嶽區馬莊鎮坊子村對閒置的原麻紡廠院進行了公開拍賣,村集體收入10多萬元;寧陽縣堽城鎮東臺村利用閒置的學校院落,引進浙江一織布廠,村裡以電力設施、廠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萬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農村閒置資產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資產增加村級收入的村共有354個。五是靠爭取。充分利用上級在山區開發、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開發、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積極爭取資金及物資支援。東平縣大羊鄉南留屯村,依託村內小流域治理專案,對上爭取無償扶持資金300多萬元,把2022多畝山嶺薄地整治成了優質果園,並承包到戶,年增加村級收入40萬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對債權、債務進行集中清查、清理。對債權,積極清收,特別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統尾欠數額較大的村,通過清欠增收輻度比較大。同時,對債務採取清欠還債、降息減債、以物抵債、債轉股、依法核銷等形式,妥善處理解決,減輕村集體負擔。2022年,全市村級清欠收入達1175.52萬元,償還債務6461.23萬元。

2、優化環境,強化幫扶。調查發現,各地都把優化環境、加大扶持力度作為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舉措,制定落實優惠政策,實行領導幹部和部門包村,有力地增強了村級經濟發展活力,拓展了發展的空間。泰山區、岱嶽區、肥城市、寧陽縣制定了稅收返還政策,將各村年度工商稅收(包括招商引資進入縣、鎮工業園的專案)新增地方財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還給村集體,調動了村級發展民營經濟、增加集體收入的積極性。岱嶽區馬莊鎮老宮村引進了東馬石膏粉有限公司,預計年實現利稅1000萬元,村集體僅靠地方稅收返還一項每年就可增收20多萬元。同時,各級還堅持實行包村工作制度,從縣市區直機關抽調精幹力量常年駐村,充分發揮各部門在資金、技術、資訊、物資等方面的優勢,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援。兩年來,縣市區共安排工作組315個,抽調縣鄉機關幹部1253名,提供幫扶資金2028萬元,實施打井、調水、修路、山區開發等重點工程專案431個,引進和幫助新上專案76個,為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有的縣市區按照地域相近、條件相似、便於工作的原則,選擇部分經濟強村或強企業與經濟薄弱村結成幫扶對子,教方法、幫資金,帶動和促進發展集體經濟。有條件的縣市區和鄉鎮還積極為村級發展提供資金扶持。泰山區針對部分村難以運轉的實際,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線、體現政績、優勞優酬的原則,由區財政列支100萬元,支付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工資、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費用。肥城市石橫鎮對6個集體經濟空殼村,每年都從鎮財政分別拔付5萬元,以解除村幹部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幹事創業、加快發展上來。

3、加強管理,增收節支並舉。各級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開源節流並舉,加減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計增加村級收入,一方面厲行節約,管好用好每分錢。一是減少幹部職數。落實了村幹部四定(定編制、定崗位、定職責、定報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兩委幹部交叉兼職,使享受固定補貼和誤工補貼的人數儘量控制在規定的標準和範圍之內,減輕村集體負擔。今年,岱嶽區明確提出取消編外人員,計劃生育專職幹部、計生小組長、村民小組長等全部由在編村幹部兼任,大大減少了村幹部人數。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村兩委幹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幹部總數比2022年減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農村財務雙代管。普遍實行了農村財務由鄉鎮代理記帳、代管資金,大部分村取消了會計、現金出納,設立一名報帳員,既加強了監督,又有效地減輕了村級的支出壓力。三是規範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各級嚴格執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定,對村級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理財等工作程式和內容進一步作了規範,並堅持定期檢查督導,實現了村級財務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現金管理、開支審批、村幹部任期審計、離任審計等制度,還設立了農村財務網路監控中心,與鄉鎮雙代管服務中心微機聯網,進行遠端監控,實現了農村財務的會計電算化、監督網路化、運作規範化。

4、更新觀念,選用經濟能人擔任村幹部。調查發現,各級充分認識到,用好一個人就能啟用一個班子,找到一條路子,帶富一個村,特別是選用經濟能人擔任村幹部已成為各級的共識。去年以來,各級都結合實施遞進培養工程,大膽選用政治素質好、能夠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優秀人才擔任村幹部,有的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為村級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去年以來,全市共調整經濟薄弱村班子598個,876名致富能手被充實進村黨支部班子,其中327人擔任了黨支部書記。他們上任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多種渠道增加群眾和集體收入,使這些村在較短的時間內就發生了很大變化。東平縣提出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雙強(政治

素質強、致富能力強)標準,改善農村幹部結構,提高幹部隊伍素質。肥城市王瓜店鎮蔣莊村,原來的村幹部觀念陳舊,發展經濟沒能力、無路子,集體經濟空殼。2022年,個體大戶孟凡勝回村任黨支部書記後,提出了經營農村的思路,僅春季植樹公開拍賣樹點,村集體就增加收入20多萬元。為切實提高農村幹部致富能力,各級認真落實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知識培訓五年規劃,大力實施十百萬工程,加大對農村黨員幹部的科技知識培訓力度,不斷提高他們的雙帶能力。去年以來,我市共培訓農村黨員幹部31430名,建立縣級科技知識培訓示範基地37個,鄉鎮示範服務基地128個,培養建設科技致富示範村321個,黨員科技致富帶頭戶15908個。

三、存在問題

我市村級經濟發展雖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創出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過調研,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特別是經濟薄弱村,問題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農村幹部發展經濟的素質能力不強。一是思想觀念陳舊。有的村幹部市場經濟意識不強,思路狹窄,認為發展集體經濟就是辦企業、上專案,貪大求洋。有的村幹部認為當前主要是發展個體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不合拍,過時了,以為只要群眾富裕了,集體有沒有收入無所謂。泰山區省莊鎮安家莊村地處山區,是有名的花卉苗木專業村,村裡無償提供技術、資訊、銷售等各項服務,群眾收入雖然比較高,但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裡辦公用房只有兩間1965年蓋的土坯房,村幹部也十幾年未發工資。東平縣老湖鎮南辛莊村,群眾在村裡的幫助下,通過特種動物養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戶年收入達17萬元,但村裡不收服務費,集體無收入,運轉非常困難。二是責任意識不強。有的村幹部安於現狀,只守攤,不創業,怕擔責任,怕冒風險,等靠要思想嚴重。有的村雖然有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但由於原先辦企業、上專案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思想,顧慮重重,不敢闖、不敢幹。有的村幹部雖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強,但主要精力用在個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萊鎮胡家泉村的兩名村幹部,都是致富能手,家裡有波爾山羊養殖、羊肉加工等專案,年收入比較高,但對集體發展考慮得很少,主動做工作少,只滿足於完成上級任務,致使村集體無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辦法,過多強調客觀條件,不從主觀找原因,怨天憂人。調研發現,有的村雖有近千畝土地,但一年到頭只能收一季小麥和一季玉米,沒有任何增加集體收入的門路,村幹部畏難發愁,只等上級扶持,全村坐等受窮。有的村雖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經營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價拍賣,影響了村裡的穩定持續發展。

2、村級債務負擔沉重。截止2022年底,全市3705個行政村(居)中,有債務負擔的.2528個,佔69.07%;村級負債總額達11.76億元,平均每個村32.13萬元,有的村竟高達5800萬元。負債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設、通水通電、修建學校等公益事業形成的,又有盲目發展村辦企業和盲目搞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造成的,也有為完成上級任務,貸款墊付三提五統、農業稅等形成的,還有一些村在近兩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設中,形成了新的債務。債務中既有各類金融機構的貸款,也有群眾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滾越大,連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幾萬元累加到幾十萬元,根本無力償還。特別是一些村,因欠群眾高額借款,潛伏著很大的不穩定因素。沉重的債務負擔,使這些村疲於應付,甚至有的村幹部經常被司法機關傳喚、拘留,根本沒有精力謀發展、搞建設。東平縣接山鄉林馬莊村因打井修渠、修路架電、新建學校等已累計欠外債284萬元,積重難返,越陷越深,發展難度非常大。

3、村級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多。一是自然條件差。有的村地處山區、庫區,土地貧瘠,耕地少,交通不便,資訊閉塞,生產條件差,治水、修路、通電成本高,發展沒優勢,這樣的村全市達315個。有些山區村,雖然林果等農副產品產量較高,但受交通條件制約,產品運不出、銷不了,增產不增收。東平縣老湖鎮有22個村屬庫區移民村,村裡沒有一寸土地,原先集體收入全靠公益金,自去年取消公益金後,這些村集體沒有一分錢的收入,並且公益金不在轉移支付範圍,下一步得不到轉移支付資金,村裡運轉困難,村幹部待遇也落實不了,情緒非常低落。二是政策不配套。農村稅費改革雖然減輕了農民負擔,但也使村級收入銳減,原先村級組織運轉還能由三提來解決,現在只能靠較少的農業稅附加,如果村裡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運轉難以保證。特別是下一步農業稅全部取消後,運轉將更加困難。而現在沒有相應的配套政策來優化村級發展環境,拓展村級發展空間,促進村級增收。如土地政策,越來越嚴格,村裡即使引來了專案也難以落地;稅收政策,在利益分成上,村裡得不到任何收入;一事一議規定過死,每人每年必須限制在15元以內,一些公益事業根本無法興辦,等等。三是人才、資金、資訊匱乏。調研發現,我市農村許多有頭腦、有技術、有本事、有門路的年輕人不願在村裡幹事,一些大中專畢業生儘管就業困難,也不願留在村裡,一些高中畢業生也千方百計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級經濟發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在發展資金方面,由於金融機構對村級貸款控制過嚴,使村裡很難得到必需的資金;上級的一些幫扶資金過於分散,對一個村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不能集中財力解決發展問題。一些村對外接觸少,走不出去,請不進來,資訊渠道不暢,加上群眾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關心,很少提出發展村級經濟的好建議,即使村裡想發展也缺門路、無專案。

4、非生產性支出大。調研發現,目前村級事權過多,支出專案多,資金缺口大。2022年,全市村級運轉支出總額5.31億元,運轉資金缺口219.5萬元。特別是一些非生產性開支比較大,突出表現在幹部工資、計劃生育和報刊徵訂上,基層反映比較強烈。目前拿工資、吃補貼的村幹部職數還比較多,工資支出比較大。2022年,全市村級幹部報酬總額8971萬元,平均每村2.5萬元,村幹部不能按時足額發放工資的村達2133個,佔58.3%,有64個村只能靠貸款來發工資。計劃生育要求配備三大員(藥管員、統計員、宣傳員)、計生主任、協會會長、育齡婦女小組長和查訪員(每個村民小組各一名),人員比較多,有的不允許兼職,必須專職配備,絕大多數村超過兩委幹部數,有的竟多達19人。並且計生幹部的待遇標準比較高,還必須優先保證。基層普遍反映,計劃生育工作檢查過於頻繁,重過程、重形式,培訓、考試、宣傳資料、檔案、板面要求高,費用大,一般村用於計劃生育的開支每年都在2萬元以上,有的村高達15萬元。報刊徵訂工作,儘管中央要求大村不得超過800元,小村不得超過500元,但是有的部門、單位從自身利益出發,攤派報刊仍比較多,有的村徵訂報刊種類多達25種,個別報刊份數太多、定價過高,而且必須完成。據統計,2022年,全市徵訂報刊雜誌的費用達到1277萬元,平均每村3490元,有的高達6萬元。肥城市孫伯鎮岈山村共有712人,每年工資支出2萬多元,計劃生育經費2萬多元,報刊徵訂8000多元,而去年村集體收入只有2.8萬元。類似這樣的支出,很多村依靠自身的集體收入根本無力承擔。有的為了應付這些支出,甚至採取借貸舉債的辦法,致使村級債務負擔又雪上加霜。

四、對策建議

1、扶貧攻堅,率先突破經濟薄弱村。對經濟薄弱村特別是空殼村,採取縣鄉領導幹部包村、市縣直部門對口幫扶、強村或強企業帶動等辦法,

2、大力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繼續深化遞進培養工程,解決好村級經濟發展人才匱乏的問題。結合今年村級班子換屆,廣開視野,擴大民主,大力選拔那些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有經營頭腦和管理經驗、樂於奉獻、腳踏實地為群眾謀利益的優秀人才進班子,特別是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進一步核定幹部職數,從嚴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職,包括計劃生育幹部、生產組長、工勤人員等,能兼的一律兼起來,最大限度地減少村裡吃補貼的人數。結合學習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班子成員的政治理論、市場經濟、實用技術和政策法律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帶動致富能力。加強農村幹部思想作風建設,增強他們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總結成功經驗,採取工資統籌、辦理養老保險等措施,保證村幹部待遇落實,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落實目標責任、民主評議、考核獎懲等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黨員幹部的管理監督。建立健全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執行機制,理順兩委關係,保證村級組織協調高效運轉。

3、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市財政、農業、土地、工商、稅務、金融、計生、政法等有關部門,根據各自業務職能,提出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齊抓共管、齊幫共扶的強大合力。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村級事權,嚴禁各種形式的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取消一切不符合實際的達標升級活動,不得強迫村裡出資興辦各種基礎設施專案。嚴格執行中央訂閱報刊的政策規定,加大查處力度,堅決杜絕除黨報黨刊以外的其他報刊攤派。總結縣鄉化解村級債務的辦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積極化解村級不良債務,能掛帳的掛帳,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銷的核銷。同時,要求鄉村量力而行興辦公益事業,嚴防增加新的債務負擔。

4、提高民主決策和經營管理水平。認真落實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規範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制定細緻的工作標準,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規範決策程式,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完善民主理財制度,加大審計力度,全面推行農村財務雙代管。落實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對公開時間、程式、內容、形式等進行規範,加強群眾監督。進一步健全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機制,杜絕跑冒滴漏,並通過多種方式改革產權制度,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5、進一步加強對村級經濟發展的領導和指導。市委制定關於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意見》,明確目標任務,理清發展路子,落實領導責任,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基層政權的高度,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關注基層、理解基層、支援基層,積極幫助基層解決困難和問題,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級收入,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和有效發揮作用。認真落實市級領導幹部聯絡困難鄉鎮,縣鄉領導幹部聯絡貧困後進村和市、縣直部門包村制度,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積極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出點子、找路子、搞服務、引專案,協調資金,優化環境。把村級經濟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作為考核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實績和評先樹優的重要內容。加大村級特別是負債嚴重、運轉困難村的轉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貧資金,破解發展難題。總結岱嶽區實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經驗,召開現場會議進行推廣。發揮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總結各級發展村級經濟的先進經驗,樹立一批典型,加大宣傳力度,推廣經驗做法,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面上工作開展。

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總結4

20xx年,兩河交管站在市局及兩河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農村公路建設這個重點全面落實交通工作計劃,不斷完善農村公路管理機制。現就各項工作總結開頭結尾模板範文如下:

一、立足“三萬”活動,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建設

按照20xx年初市局下達的硬化指標:兩河鎮7.5公里、半月鎮10.9公里,截止十月底已全面竣工。我站在抓緊建設任務的同時,始終把質量管理作為通村公路建設的重點。堅持多種措施強化工程質量管理,確保轄區通村公路建設滿意工程、放心工程。

(一)嚴把質量管理關

一是把好建設標準關。嚴格按照市局的要求,規範設計,施工和管理,實行專案法人制、質量終身制、施工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二是把好施工隊伍資質關。嚴格按照招標程式和施工業績選擇施工隊伍,對不符合資質的施工單位,堅決不予以受理招投標報名。確保我站轄區通村公路建成“民心工程”、“陽光工程”。

(二)構築全面監督的群控網路

一是要求沒存配備相關人員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至少安排一人全程監管。二是我站人員工作中隨叫隨到,不定期下工地進行監督檢查。三是邀請市局技術人員現場視察,保證了通村公路的`建設質量。

二、積極籌措資金,大力實施道路安保工程

近年來,隨著通村公路的不斷延伸,人們出行愈來愈便利,交通事故也隨之頻繁發生。為了減少安全隱患,降低安全事故頻發率,我站經多方努力,積極向上爭取資金2萬元,於今年初分別在兩河鎮窯孫線、半月鎮木板路共安裝減速板20塊,安全標誌15塊,有效保證了群眾出行安全。

三、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努力確保公路安全暢通

不定期的對轄區內的所有道路進行安全檢查,特表示汛期檢查確保了道路的暢通。實行轄區養護人員管理制度,各行政村分別聘請3—4名養護管理員,做到一週清掃一次、一月整理路面一次、一季度清除路邊雜草一次,確保路面的乾淨整潔。

四、工作思路及目標

1、繼續加強農村公路的建設管理及養護工作,保護現有的交通設施,進一步建設完善交通設施,更好地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

2、緊跟市局及當地黨委政府的工作目標,開展通村公路工程建設。積極落實通村公路建設工程質量監管,實行責任終身制。

3、做好日常巡查,做到今年無重大事故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4、一如既往的抓好隊伍的管理,不斷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

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總結5

景星鄉轄11個村委會19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959戶23219人,主要經濟收入是烤煙、茶葉、畜牧、林產等。景星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及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集體經濟得到加快發展,健全和完善農村財務管理體制,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解決了“無錢辦事”的問題。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財務管理工作情況

為有效解決新形勢下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鄉開展村級會計委託代理服務工作,於20xx年1月制定了《景星鄉農村集體財務及資產管理改革實施方案》,並經景星鄉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討論通過。到目前,全面完成了11個村委會的財務清理和移交代管,對11個村委會、192個村民小組的財務代管簽訂協議。清理代管11個村委會及33個有資金的村民小組,另外代管6個合作組織的財務帳務,建立財務帳套206個,由鄉農經站負責一切財務代管。我鄉於20xx年使用電算化操作業務,運作正常,現共代管資金餘額488610.03元。20xx年財務管理人員設定三名,稽核、會計、出納各一名。

在村組財務代管中,嚴格遵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做到村、組的財務賬目和集體資金全部委託鄉農經站代- 1 -

管,村、組不再設定存款賬戶;堅持強化監督、優質服務;堅持資金所有權、使用權不變,村、組分別設賬核算,做到資金互不拉用、平調。

財務代管執行中,嚴格要求村、組的各項資金收付必須每季度以內上報鄉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入帳、記帳,不得出現漏報、少報的現象,經發現收入少入帳等問題的,按《農村財務管理制度》規定處理。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鄉農經站嚴格稽核各類收支單據,定期記賬,按期公佈賬目,按期編制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報,做到賬賬、賬款、帳據、帳表、帳實相符,堅持按章辦事。在財務支出管理中,執行各村、組的經濟業務一次性開支在500元以內的由村主任審批簽字後,報鄉人民政府審批;在500元以上的,須經民主理財小組同意並簽字後,報鄉人民政府審批。鄉人民政府在3000元以下的開支、預支由分管領導籤批,3000元以上由鄉長籤批的手續。為了保證經濟業務的正常開展,村、組各設一名報賬員,負責現金的收付、報賬和賬目公佈等工作。

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建設工作情況

各村委會發展村集體經濟,按照全鄉產業發展思路及佈局,積極探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解決村級“無錢辦事、辦事難”的問題及產業發展方向。一是整合各項資源,結合各村實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二是抓好產業引導,採取“支部+產業合作組織+公司+農戶”等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農村土地資源,以實施土地流轉、發展種養業的形式發

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扶持資金情況20xx年鄉級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專案資金17萬元,分別投入於賽雲村5萬元、新華村5萬元、太和村5萬元,路思村2萬元,並簽定資金管理協議書;20xx年扶持曼蘭村委會烤煙房建設6萬元;20xx年投入景星村壯大集體經濟專案資金5萬元;20xx年度投入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茶葉加工廠(老黃田)專案資金42萬元;20xx年投入三康茶廠建設資金32萬元,共計投入村集體產業發展資金102萬元,20xx年發展村集體經濟投入資金13.6萬元。

發展方向一是推進烤煙產業發展,推行規模化發展模式,增強烤煙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和稅收返還;二是推進茶產業發展,增強加工企業發展,打創茶葉品牌,發展茶葉經濟;三是推進林產業發展,突現生態產業和奠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四是推進畜牧業發展,打造景星火腿、臘肉品牌;五是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搞活土地資源,發展壯大景星支柱產業和村集體經濟,轉變產業經濟的發展模式。

發展情況及做法我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緊密結合和村實際,創新發展模式,改進發展方法,以村內主導產業為中心,以投資或實際經營等方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和產業。

塞雲村20xx年以“村委會+村兩委成員”共同投資的形式發展種植咖啡80畝,按照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已承包土地80畝,現於完成咖啡苗種植,已投入資金15萬元。通過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建設,帶動了周邊農戶種植咖啡1000餘畝。另外在適宜種植烤煙的村民小組,發展種植烤煙產業,20xx年烤煙任務數500旦,並超額完成任務數,從而增加稅收返還。

新華村、太和村、路思村根據本村的特點,積極推進茶產業和烤煙產業的發展。一是鄉級扶持專案資金共12萬元(20xx年投資建廠32萬元除外),分別投資到本村茶廠,通過投資扶持茶廠,增加茶產業附加值,以茶廠來更好地帶動茶農發展茶產業。三個村的投資收益分別為:年投資收益3000元、4000元、5000元。二是著力宣傳、動員群眾發展種植烤煙,20xx年新華村種植烤煙3個組,任務數420旦;太和村種植烤煙15個組,任務數3150旦;路思村種植烤煙12個組,任務數2440旦,三個村並已超額完成任務,增加了集體稅收返還收入。

景星村根據本村的優勢,本著以實際為出發點發展村集體經濟。一是出租門面,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年出租收入4500元;二是茶產業發展方面,到景星鄉三康茶業有限公司,根據村內茶葉加工環境,為避免資金重複投資、生產經營的重組和發展等問題,經鄉政府、農經站和村委會討論,扶持壯大集體經濟專案資金5萬元投資到“雲南三康茶業有

限公司”加工生產企業。擴大“雲南三康茶業有限公司”的加工廠建設,從而壯大景星茶葉加工企業,壯大茶產業的發展。每年向“雲南三康茶業有限公司”收取投資佔用收益金5000元。

山碧村、正龍村兩個村重點發展產業主要是烤煙產業和茶產業,兩個村為了更好地發展茶產業,增加茶農收入,於20xx年度投入人口較少民族專案資金42餘萬元,共同建蓋老黃田茶廠,茶廠現已承包給“雲南三康茶業有限公司”投資加工茶產品,簽署年投資收益金各10000元,但由於茶廠尚未經營加工,未有投資收益金。本加工廠建立了“支部+合作社+農戶+公司”為一體的茶產業發展模式,從而推動兩個村茶產業的發展。另外,兩個村發展烤煙產業,20xx年正龍村烤煙任務數1550旦,山碧村任務數4340旦,並超額完成任務數。在發展烤煙產業中,扶持種植大戶10戶,平均每戶菸農收入在2萬元以上。稅收返還比上年略有增加。

涵德村、官廳村、過者村涵德、官廳兩個村剛起步發展烤煙產業,20xx年分別超額完成400旦、320旦的任務數;另外是三個村都管護生態公益林和經營松脂,年平均年收入達5000元以上。

曼蘭村全村發展烤煙種植17個組,烤煙任務數3380旦。村委會為了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和創新烤煙發展模式,改進發展方法,20xx年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向群眾租用土地

20畝,發展種植20畝烤煙。通過一番經營,烤煙種植總收入達6.8萬元,成本3.5萬元,純收入3.2萬元。另外還帶動菸農規模化種植戶10戶,每戶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

三、取得的成效

通過財務代管,強化了農村財務監督約束機制,實現村、組財務規範化管理,管好用好農村集體資金。做到幹部清白、群眾明白,穩定農村社會秩序。通過結合實際的發展集體經濟專案,11個村委會都有收入來源,20xx年度,11個村委會各項收入平均在2萬元以上,這解決了“無錢辦事、辦事困難”的問題。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在財務運作過程中,村、組大部份正常開支不可能取得正規發票,只有一般收據。

二是各村組入帳、報帳不及時。

三、村委會單獨經營產業尚未形成,沒有其它更好的`產業發展,收入低;

四、村委會成員經營產業、發展經濟的理念低和思路不明確,有一部份幹部創造性意識低;

五、因經濟基礎薄弱,缺乏發展資金,所以不能更好的投入於產業發展中。

我鄉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和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在鄉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解決了

農村財務管理混亂的局面,走向了正規化管理體制,強化了監督機制,做到幹部清白、群眾明白,解決了無錢辦事的問題,鞏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穩定農村社會秩序。下一步集體經濟的發展計劃主要是:規模化、連片大規模發展烤煙產業等,通過土地整理,來流轉土地,經營土地,發展規模化產業經濟。即對大面積整理出的土地,在農戶規模化發展種植所需的前提外,全部把閒置的土地流轉給村委會,村委會給付農戶地租,由村委會來經營土地,統一發展規模化產業經濟,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價值,既能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民收入,更有效的是產業經濟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