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1

一學期就要結束了,本級很多學生在學習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進步,心理也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這既有學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長的協助,更有教師耐心的指導,下面就本級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小結:

一、走進學生幫助學生。由於國小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容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因此,通過講故事、學生表演小品、小組討論、學生點評的方式,讓學生在寓教於樂中接受相關的知識。在家長開放日,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和家長及時交流。給家長相應的指導,讓他們多關心孩子的成長,多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

二、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聯絡家庭,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絡,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才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等行為。然而,由於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絡做到及時矯正,引導他們熱愛生活、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我們深深感到在國小進行心理輔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擔負著培養下一代重任的國小教育,在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我們更應當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實踐證明,教師只有融入學生,才能夠傾聽學生的聲音,為他們煩惱而煩惱,為他們快樂而快樂。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教師必須掌握好心理知

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絡,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2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省、市有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精神,讓學生更好體察和關愛自己與他人,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展現積極向上的良好風貌,西鄉國小於20xx年4月13日至19日以“陽光路上,一路同行”為主題開展了心理健康周活動。在本次心理健康週中,學校德育處、心理輔導室根據我校實際情況,認真準備,精心安排,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一、領導高度重視

4月10日星期五下午,德育處危東輝主任親自召開班主任會議,佈置第七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的有關事項,得到班主任的積極響應和支援。

二、以宣傳為先導,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利用學校各陣地,充分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在校園內營造健康、積極向上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1、啟動儀式。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心理健康活動周活動方案,並在週一升旗儀式上,向廣大師生宣傳心理健康理念,為心理健康活動周的啟動做好充分的準備。同學們對此積極響應,在接下來的活動中都表現出積極的關注和參與的熱情。

2、廣播宣傳。星期二午讀時間是學校廣播時間,四(2)班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在全校範圍內進行心理活動周的宣傳,介紹心理知識,提高全校師生的心理健康意識。

3、校心理宣傳櫥窗。在學校心理宣傳欄中,以“陽光路上,一路同行”為主題,引導學生懂得人際交往的技巧,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朋友相伴,共同成長。

4、班級心理健康專欄:四五六年級製作精美的班級專欄,介紹“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什麼是心理諮詢”、“悅納自己,欣賞自己”、“五色小精靈”等心理健康知識。

三、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1、主題班會:

為了增加活動的有效性,讓班主任結合本班實際情況更好的開展活動,本次心理健康周的主題班會課,特製作了三個心理活動方案供班主任選擇,並進行相關培訓。

第一個主題方案是:“陽光路上,一路同行(合作篇)”以珍惜同學情誼,相互合作為重點,通過故事、遊戲的方式滲透,注重寓教於樂。

第二個主題方案是:“學會調控情緒,放飛心情”。班主任反映近期有些班級的學生情緒躁動,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如何調節情緒設計課程,受到老師的喜歡。

第三個主題方案是:“我有辦法”。學生在現場寫自己最近煩惱的事情,讓班上其他同學幫忙解答,開導,利用朋輩的力量給予影響,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這種選單式選擇的主題班會課,給了班主任更多選擇的空間,可以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更好的開展活動,效果顯著。

2、陽光行動—愛心捐款

“人間有愛,西小有情——愛心捐助四(4)班黃文政同學”活動:四年級4班黃文政同學,因顱內佔位性病變,即膠質瘤確診。在面對十多萬元左右的手術費用時少兒醫保只能報銷全部手術及住院費的20%,這對於孩子的家庭而言,僅有微乎其微的幫助。此刻全校師生慷慨解囊,捐出自己的`愛心幫助這個少年,希望他早日康復迴歸校園,通過愛心捐款的陽光活動讓學生體驗助人自助,共同成長。

3、開展“最美的校園最美的我”活動

通過“最美的校園最美的我”活動,創造平臺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展示自己的美。如“著裝整潔我最美”、“抬頭挺胸我最美”、“珍愛物品我最美”等活動,增加學生的自信,完善自我,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4、陽光運動—六年級男籃賽

六年級的籃球賽活動再添高潮,整個六年級的學生到場,不管是上場的隊員,還是啦啦隊們,他們打破班級界限,互相鼓勵和支援,為精彩喝彩,在極具挑戰性的團體活動中團結一心衝向勝利的終點,也為本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的活動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將總結經驗、不斷完善、長期性常態化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更深入地推進“三生教育”,貫徹我校“快樂學習,幸福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進一步推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深入發展,切實提升學生身心素養。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3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國小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是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我校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心理知識講座。我校定期開展心理知識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誠然,個別生在心理健康發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別的教育和幫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因為,往往由於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髮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於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有的還採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

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並非只是個別學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開展心理知識講座,使全校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4

為進一步加強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斷提高中國小生心理素質,根據省教工委[20xx]33號《青海省教育廳關於印發開展“5.25”心理健康日活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和貴教委【20xx】21檔案精神,結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際,我校團委、德育處、綜治辦聯合於20xx年5月21日——5月27日開展了以“我愛我,我愛他人、我愛社會”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週活動,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心理健康宣傳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 5月21日利用升旗儀式時間,舉行“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國旗下講話宣傳啟動儀式;5月21日各班利用班會時間開展一次“我愛我,我愛他人、我愛社會”主題班會;5月22日各班發放《“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教育周倡議書》並通過校園廣播進行多次宣傳。

二、心心相映電影展

為了更好普及宣傳心理知識,分享經典心理影片,我校於5月24日選取了著名的心理電影《仙境之橋》播放,以海報方式向全校師生宣傳活動,並組織學生觀看;使得同學們對5.25的系列活動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三、“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大型簽名活動

5月23日利用課間操及課外活動時間,舉行“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師生千人簽名活動。活動旨在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喚醒當代中國小生對自身的注意。將近兩個小時的簽名活動圓滿成功,望著寫滿字跡的橫幅,此次活動圓滿結束。簽名僅僅是形式,然而,正是通過這個簡單的形式,使更多的同學瞭解、認識到了5.25這個屬於學生自己的日子,使我們更深刻的意識到了保護、調節心靈健康的重要性。

四、心理健康漫畫展覽

5月25日各班出一期A3紙大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關愛自己,關愛他人”的.手抄報,並在宣傳欄張貼。5月26日低年級學生開展一次A4 “認識自己”個人畫像介紹活動。中年級學生徵集A4 “我的家庭”畫。我的家庭(家庭動態圖可以考察作畫者對家庭的態度,父母的婚姻關係,作畫者的人格特徵、親子關係,孩子與同齡朋友之間的互動,甚至家庭成員的教育程度)。每班至少5幅作品。高年級、國中部學生開展徵集A4“七彩生命”漫畫作品,每班至少上交3幅作品。作品要通過繪畫表達一定的心理主題,比如心路歷程、學習成績、誤解與溝通、寬容、友情故事等等,要求內容積極向上,藉助漫畫的手法,詮釋“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呵護心靈,珍愛生命的內涵;同時進行心理漫畫展。

五、心理健康講座

5月23日我校趙校長攜德育處、校團委成員及部分班主任參加縣寄校舉辦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講座,5月25日我校邀請青海省教育學會學校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秀琴教授為全校教師進行了“專題輔導、互動”活動,我校多名老師與張教授進行互動,張教授從溝通的定義與重要性、溝通的困難、實現有效溝通與溝通的密碼四個方面講述了人際溝通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提升了廣大師生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通過本次活動,廣泛宣傳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識,使我校廣大師生對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陶冶了情操;活動幫助學生們樹立了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建立了自信,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與心理素質,倡導了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有效促進了心身健康,最大限度的使每個學生都達到認知正常、情感協調、意志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的健康生活狀態,促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的需要。

最後要說的是:本次活動雖然圓滿結束,但就心理輔導工作而言,這僅僅是拉開了一個序幕,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遠沒有止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心理學知識的普及、以及團隊輔導和個案分析的技巧學習,由面及點展開更深入的工作,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讓我們每一批新生代學生都能沐浴到最燦爛的陽光。

  共青團河西寄宿制學校委員會

  20xx年5月27日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5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國小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是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我校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

一、心理知識講座。我校定期開展心理知識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誠然,個別生在心理健康發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別的教育和幫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包

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於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髮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於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有的還採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並非只是個別學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開展心理知識講座,使全校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個別諮詢與輔導。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識講座的基礎上,我校開設心理諮詢室(或心理輔導室)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使教師和學生在心理輔導室內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於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在個別諮詢與輔導中,心理輔導老師做好相關的記錄,耐心的為學生給予指導。特別是期會考試前後,學生面對自己的考試總會有許多的憂慮,心理輔導老師就予以勸慰,疏導,減少學生對考試的恐懼或憂慮,並幫他們認真分析得失。

三、心理教育的學科滲透。我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並不是孤立地進行,而是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滲透起來,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語文學科中進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課中進行心理教育的滲透等,讓學生並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四、利用“紅領巾”廣播站為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搭建平臺。學生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通過信箱和老師交流,比較普遍的問題利用廣播站的“星

星迴音”進行解答,實時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同時也邀請部分同學到“快樂小屋”進行單獨交流,利用些特殊的節日加強對學生的愛心教育,比如:學生自己作的“愛心卡”“感恩卡”等。讓他們懂得家人或別人對你的服務和關心要知道感恩。孩子們對活動的熱情很高,也得到了教育家長反映很好。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國小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為了培養心理健康的人才,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還將不斷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績。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6

活動目的:通過本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使學生懂得同學之間如何相處,班集體裡處處有關心、有溫暖,培養學生的愛心。 活動準備:班班通電子白板展示心理健康教育。

活動過程:

一、班主任介紹班會內容。

同學們,讓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傷痛,而是內心的困惑,讓臉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練而是靜閉的內心世界,沒有人的心靈永遠一塵不染,讓我們每個人的愛心灑向班集體,擁抱健康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至關重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心理健康教育課,來探討研究同學之間如何相處,同學之間應互相有關愛。 老師現在給同學們介紹一個同學,她平時不愛完成作業,書寫也不工整,上課、寫作業還愛睡覺。你們猜她是誰?同學們齊聲說:“溫宇馨”。 下面就拿我們班溫宇馨同學為例,說說平時你是怎樣與他相處的。

二、說說心裡話。

生1:她學習成績不好,我不想與她玩。

生2:她上課愛迷糊,我不想與她坐同桌。

生3:她不愛完成作業,我不想與她做朋友.。

生4:她下課總吃小食品,不愛學習,我不喜歡她。

生5:她做事總是慢騰騰,和她交流太讓人著急,我不喜歡她。 ......

師小結:剛才,這幾個同學說得都是事實。但是,同學之間不應該這樣。溫宇馨同學的家庭情況,大家還不知道。她父親忙於打工顧不上管她,她母親不識字又不能輔導她,她又不善於和同學交流,每天都靠她自己想、自己做,想一想,你們自己的`家庭有人關愛,而她呢?我們與她相比,一定不能再歧視她,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讓她克服掉毛病,成為我們班集體里人人關愛的同學。

三、小組討論:

1、今後同學之間應該怎麼做?

2、找代表發言。(歸納)

(1)、同學之間,要學會友好。

(2)、同學之間,要學會尊重。

(3)、同學之間,要學會寬容,不斤斤計較。

(4)、同學之間,要學會理解人,要學會換位思考。

(5)、同學之間,要學會體貼。

四、播放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片讓學生觀看。

五、總結:

同學們,多一份寬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自信,就多一份健康;讓我們都擁有健康的心裡,學會相處,學會交往,讓每個同學都能感覺到班集體裡處處有關愛。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7

學校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忽視心理衛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許多教師或者沒有充分認識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學生心理問題時束手無策,也更談不上指導家長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學校教育的現狀迫切需要開展心理教育。於是我們學校在十五期間申報了大連市級課題《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為了搞好此項研究,我們查詢了國內外相關的先進理念。在歐美等國家,心理教育是在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發展到相當程度之後才產生的,心理教育被認為是人們對傳統心理諮詢感到不滿足之後,力求改革、提高的產物。

美國不同的州、不同的學校所採用的基本模式相同,心理健康教育課以活動為主。在活動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大約有46人,在老師的組織下,分別開展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體驗某些心理狀態,以此來改變認知觀念、接受行為訓練、提高心理技能,從而達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香港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模仿了美國的模式。90年代,許多心理諮詢工作者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以預防為主。因此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也出版了。有的是單獨一門課,由班主任來擔任這門課,兩週1課時,一學年16課時,每課時35分鐘。另一種形式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納入到社會課程裡,約佔課程的1/4,由教社會課的老師來擔任。

一、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我們的實驗研究借鑑了上述的模式,以心理健康課程為主渠道,面向全體,以預防為主。

第一,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

第二,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第三,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第四,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

第五,個別輔導

第六,小組輔導具體操作途徑如下:

第一,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

實驗開始階段,我們開設了心理衛生知識課,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起到了突出得作用。這種方式比較易於為教師所掌握,但從解決學生身上存在著的實際問題來說,其作用還是有限的。因為心理輔導的作用不是要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情緒狀態、轉變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

第二,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這是在實驗研究的中期我們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列入教學計劃之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上充分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班級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

通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輔導的好處是:第一,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第二,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第三,以班級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第四,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只是如何在班級活動會考慮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實行個別化對待,則是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我們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模式設計》,由班主任來擔任這門課,在班隊會時間間周1課時,一學年16課時,每課時40分鐘。

教育部於20xx年9月頒佈了《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條。《綱要》中第7條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國小可以以遊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國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諮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教育部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用檔案的方式提出來,也就說這種形式已經固定下來了,因此我們確定“以遊戲和活動為主”為我們構建心理輔導活動課模式的指導思想,初步構建了這門課程的模式。在我們的模式中,活動是核心,一切都圍繞活動展開。具體環節:

1、活動設計

搞好活動設計是上好國小心理輔導活動課的關鍵。活動課設計的實質就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和活動目標,確定合適的活動起點與終點,將活動的諸要素有序、優化的安排,形成活動方案。這一方案的優劣將取決於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成敗。因此,老師在上課前一定要在現有的模式下,精心搞好活動設計,這是上好一節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前提和保證。

2、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方向,是它使學生產生明確的心理定向,知道學什麼和學習要達到的結果。活動目標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學生積極的認識和調節行為適應社會發展及個體發展的心理需要。並且,活動目標的設計要做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還要考慮活動重點和活動難點。活動重點要緊緊圍繞活動目標確定,要求準確,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牽強。活動的難點要適度,讓學生可接受、可理解、可消化,也就是“讓學生跳一跳可以摸到”。

3、活動方式

活動方式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選擇和使用,比如講述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競賽等。

4、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包括教師在活動中的教具準備、學生活動的道具準備、場地準備等。提前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活動環境。

5、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核心模組。它又可以分成三個小模組,即,活動的匯入、活動的展開、活動的總結。

(1)活動的匯入。

根據活動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選擇情境匯入,也可以選擇故事匯入,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選擇其它方式匯入。但是,無論選擇何種方式匯入,都要確保學生快快樂樂地進入活動情境。

2、活動的展開。可以分步進行。教師可以根據選定的活動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自主的設計若干個活動步驟。在各個步驟中,設計好哪些是學生應該做的,怎樣去做?哪些是教師應該做的,怎樣去做。要注意把更多的活動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唱主角,讓學生通過活動去感知、體驗他們應該得到的東西。教師千萬不要越俎代庖。

3、活動的總結。

它包括活動中的小結、階段性小結和活動結束後的總結。總結仍然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可說可不說的東西,堅決不說,要把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給學生,要啟發學生去說、去總結。教師要當好導演,不要自己去當演員。整個活動過程要注重教與學配合默契,師生互動協調;要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活動過程的巨集觀設計與實施步驟的設計層次要清楚,內在聯絡要緊密。

“以遊戲和活動為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關鍵,不是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答案”,而是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手段啟發學生感知、領悟,實現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如關於價值觀與人的情緒行為關係的教學。老師首先讓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當你遇到很難克服的困難時,你會怎麼想?”全班同學都要說出自己的想法。想法各種各樣,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第二步,教師提出積極和消極的典型想法讓學生思考、分析,各種不同想法的後果是什麼。經過分析、討論後,學生總結領悟到:價值觀決定人的情緒和行為,因此要不斷確立合理的價值觀。這樣每個學生就會在這種親身的體驗中自覺地完善自己的價值觀。

第三,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這一途徑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輔導與班級、團隊活動以及學校的其他例行活動結合在一起,便於發揮這幾項工作在統一的育人活動中的整體功能。但是心理輔導有自身的目標和內容,有時心理輔導被班級、團隊的日常活動所代替而喪失自己的特色。

第四,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

學習輔導是心理輔導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結合學科教學來進行的。

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各科教材中蘊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也經常出現在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我們的實驗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細心挖掘、善加利用,收到了心理輔導的實效。

第五,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我們設有心理諮詢室,學生可以與心理諮詢教師進行面對面的個別交談,還可以電話諮詢、信函諮詢等。比如大隊部開展的"程老師信箱"活動,就是信函諮詢的一種形式。無論哪種諮詢方式,我們的老師都注重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第六,小組輔導

小組輔導兼有班級輔導與個別輔導的優點,是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心理輔導方式。有的實驗班級在開展心理輔導時以班級為管理單位,但輔導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小組。小組由學生自願結合形成,推舉熱心於活動、態度熱情、工作負責的同學當組長,每學期活動七八次,每次時間為一課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心理輔導的一條重要途徑。

二、我們的收穫

通過三年的實踐研究,我們覺得有很大的收穫。

(1)從教學過程的.本質分析

心理輔導活動課著眼於培養和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基本的、必須的素質和能力。它不以傳授心理學學科理論,豐富學生知識為主要目的,而是以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避免或矯正心理問題為主要目的。通過教師的輔導,不僅傳授基本的心理知識,更主要的是為學生的人格發展提供經驗,從而使他們更好地做人、更科學地學習、更幸福地生活。可見,這與傳統的知識傳授課著眼於知識與能力的發展目標是不同的。80年代,冷冉提出了情知教學的問題,明確地將發掘學生的情感潛能及發展學生的情感因素置於和認知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呼籲“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心理輔導活動課正彌補了傳統認知教學在這一點上之不足。

(2)從學生的學習方式分析

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內容的選擇沒有拘泥於某一學科的體系及全部內容,而是根據有用的原則,以綜合性的學習方法、情緒控制和調節、職業選擇等為主體,重在學生親身參與的體驗性學習。它把學生作為輔導活動整個過程的中心,形式多種多樣,重視學生的自身力量和價值,所關注的是學生潛在能力的發揚和自我發展。這與一般學科課程也有很大差別。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以遊戲和活動為主的操作模式,通過對教師教學角色的定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通過教學內容教學環境諸因素的整合,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我們的困惑

同時雖然此項課題研究已告一段落,然而感覺需要研究的問題似乎越來越多了,針對我們目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我有以下的一些想法。

1、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科學化。

科學的是指追求客觀事實、講究方法合理。當前學生心裡壓力最大的是考試焦慮和人際關係問題,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人際關係的調查測試中,要求回答“你感覺老師對你的態度如何”時,有的學生會選擇“很差”,而做出這種選擇只是因為老師剛剛批評了他(她),國小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感受到問題的程度如何把握。我們的調查測試問題也不一定科學合理,只是借鑑別人的經驗。所以我們認為首先要注意心理訓練材料的科學性;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隨時調整訓練的目標;再次對學生評價要客觀,評價的方法、手段要科學。

2、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規範化。

無論是心理輔導到活動課,還是學生的心理檔案、心理諮詢室的建立、諮詢員的培訓、心理健康教師的培訓等,都要規範,統一標準,統一要求。

3、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系統化。

我們的實驗研究雖然貫穿於國小一至六年級,把心理教育納入正式活動課程,採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開展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有了一定的體系。但是我們還應該考慮中小銜接的問題,這樣有利於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4、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整體化。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心理老師的事,還是整個學校、家庭、社會的事。因此,首先每一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們學校“十一五”期間準備繼續進行“教學活動中應注意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其次為了解決學生教育中的5+2≤0的現象,我們還要重視對家長的培訓教育。最近開發區對這方面比較重視,在部分學校對家長進行了“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對班主任教師進行家長學校的培訓等,我們還需要社會的參與。

5、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還要注重對教師心理素質的培養。

在我們的研究中發現,很多教師的心理處在亞健康狀態,而教師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一定影響,因此,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就要從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入手。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強對相關教師隊伍的建設,迫切需要得到專家的引領。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8

20xx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活動心得體會 年3月,我有幸參加了濱州市第一屆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優質課評選及觀摩研討會。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對心理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對我來說,這次的學習機會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學習研討會中,我很認真的聽了每位教師的講課以及張玲玲老師的專家報告,還有課下教師之間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在這次學習活動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要給孩子們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環境,給孩子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和殿堂,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學生們能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頭上說說也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就能實現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需要教師潛移默化的培養。所以學校日常活動就成為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

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一個學生要在以後的生活中適應社會,就必須學會與人交往,溝通。因此,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們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學生性格發展、與人溝通以及學生的目標培養上。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這才是我們作為教師積極追求的。

(二)教師要為人師表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導致學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確的處理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家庭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爆發,就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師要做到語言規範。國小生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展。

另外,作為教師就要“學高為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

到為人師表。

學習已結束,我對心理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受益匪淺。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相信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9

一、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樹立楷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教師。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在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組織各項活動的過程中,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無時無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教師的作用是無處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師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效。因此,首先要求教師閱讀了什麼是心理健康、如何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如何保護學生的心理資源、如何對學生進行一般性的心理輔導等方面的書籍。並時時、事事、處處為學生做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二、堅持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輔導。

會學習的人輕鬆愉快富有成效。進行學習心理輔導,能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這既是當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也是使學生將來能有效地進行終身學習、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學習心理輔導通過包括學習智慧輔導,學習方法輔導,學習態度、動機、興趣和習慣的輔導,預防學生學習疲勞,減緩學生考試心理壓力等。學習方法不當是學生較突出的心理問題,應加以輔導。

2.課堂教學方面,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通過教學中的創造性教育,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通過文學欣賞、藝術欣賞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3.以發展學生個性、尊重學生為基礎。

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和團結、協作、競爭的同學關係,營造創造教育氛圍,創設創造性人格形成的有益的外部環境,促進學生創造性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組織創造性實踐活動,通過組織主題活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參加創造性活動的機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品質。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在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為班級工作的開展、良好班集體的形成,創設了和諧、融洽的心理氛圍。

4.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努力營造有利於學生創造性人格形成的文化氛圍,通過組織參加藝術節、黑板報、課外活動、各種競賽等,營造發展個性、師生平等的創造教育氛圍,教育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於向權威挑戰,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心理。

在學校與社會結合方面,通過與家長及時的溝通,隨時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取得家長的有效配合。

總之,只要教師要真正融入學生當中,成為他們的知己,在師生和諧的互動中,正確引導、矯治學生的不良傾向,最終會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這也就達到了心理健康課開設目的了。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10

作為一名心理輔導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尊重與理解學生,力求學生人格的整體發展。

一、營造氛圍 真誠溝通

心理活動課不同於一般的文化課,它是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定的一種課程。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現的是學生心理活動的軌跡。所以,在活動中,我極力創造出一種融洽、和諧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真誠地和我溝通,說出自己的心理話。

1、教師要傾情投入

心理活動課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紮實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師掌握輔導的基本技巧,如傾聽、共鳴等。當教師進入活動中時,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護,坦誠地面對自我和學生。在活動中,我堅持這一原則,努力調節好自己的心境,面帶笑容,傾情參與活動,讓學生有如沐春風的感覺,體會到我的真摯感情。在活動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國小生由於年齡小,形象思維豐富,感性認識充分,教師的思想、情緒的輕微變化都能給他們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教師傾情投入是整個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

2、積極引導學生傾訴真情

一位學生在日記中寫到:“我最喜歡的課是心理活動課,在這節課上,我們可以各抒已見,大膽地說出我們的心理話……”心理活動課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內心交流的良好場所,在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說真話、吐真心、訴真情,體會情感交流帶來的滿足感。在第一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由於我經驗不足,對學生沒有講清活動的目的,學生有的面面相覷,有的正襟危坐,不願輕易敞開自己的心扉。過後,我進行了深刻反思,並改變輔導方式,由原來教師確定主題為學生確立主題,這樣效果就好多了。一次在進行認識自己的心理輔導活動中,我鼓勵學生“只要你能說就是最棒的!”學生積極發言,一個平時說話十分口吃的孩子竟然站起來說:“同學們我身上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我的舌頭小時被被咬到了,比你們都要短一些……”,他不怕同學們笑話,敢於向大家坦露缺陷,充分說明了活動中融洽的氣氛讓他敢於和別人真誠溝通,勇於和別人真誠溝通。

二、貼近實際,形式多樣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因此,心理活動課的內容只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與學生有密切關係的、學生最需瞭解的話題,才能使學生對活動感興趣,從而使活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1、活動內容要貼近學生實際

當代的國小生,多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在家庭處於特殊地位,長輩的呵護、父母溺愛,容易使他們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狀態。他們最關注什麼?他們最困惑什麼?他們最需要輔導老師幫助什麼?為了深刻地瞭解這些,我在輔導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鄉鎮國小生心理適應能力的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們普遍存在著心理適應能力著的問題,其中學習方面最突出,其次分別為生活方面、交往方面、認識自我方面等,針對這一實際,在活動課中,我認為有必要對學生的`學習方面進行重點輔導,使學生愛學樂學。(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動機和興趣是學習中的動力因素,我主要選擇了《國小生心理輔導指南》教材中的《我喜歡的課程》、《知識越學越有趣》等內容,通過活動,讓學生感悟到學習是十分有趣的。(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選擇了《不做“小拖拉”》、《告別“小粗心”》等內容,讓學生聯絡實際,對照自我,從而自覺地學習,消除學習上的不適應情況。(3)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我選擇了《同好書交朋友》、《記憶有竅門》等內容進行輔導,教給孩子們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是學生熟悉的事情,只有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出發,他們才能有話可說,產生共鳴,輔導效果才會水到渠成。

2、活動形式多樣

國小生天性活潑、好動,感性思維豐富而缺乏理髮思維,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國小生心理輔導活動要形式多樣、輕鬆活潑。在活動中,我儘量融入音樂、美術、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讓學生不會感到厭倦、枯燥。如我在上《保持一份好心情》一課時,我就採取了以下一些方法,首先讓學生表演在生活中遇到的煩惱的事情,讓學生直觀感受,再討論解決的辦法,然後通過讓學生聽音樂放鬆心情,隨音樂跳舞,最後出示圖文並茂的字畫寄語學生,贈“笑臉”給學生等多種形式,學生的反響很好。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收穫,使心理輔導收到應有的效果。

三、重在感悟,實際運用。

心理活動課的內容要在總體把握學生心理素質培養髮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學生年齡特點為主線,突出心理知識、心理訓練的系統性,要堅持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原則,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避免把心理活動課上成單純的心理知識傳授課。在活動中,我力求讓學生多活動、重感悟,從而把活動課上所獲取的心理體驗運用於實際生活中,指導實踐。

1、重視學生的內心體驗,心靈感悟。

國小生心理世界是隱蔽的、複雜的。如何讓心理輔導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呢?”活動中,我積極地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進行體會、琢磨,產生共鳴。在進行《保持一份好心情》心理輔導活動中我向學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鬧矛盾了,你的心情會怎樣?”、“假如你學習上取得了好成績,你會怎麼想?”等問題,讓學生經歷內心的思考、內心的體驗,有感而發,反映出真實心態。通過學生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心靈頓悟,調適自己的心境。活動中,學生有不同的心靈感悟,我儘量做到對學生的回答不妄加評判,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2、延伸課外,實際運用

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實際設計活動課,並對學生進行輔導,目的並不僅僅滿足活動課上學生的心理需求,它應該貫穿學生的始終,讓學生所感悟到知識內涵應延伸課外,指導行為。國小生形象記憶能力強,對活動中感興趣的內容銘刻在心,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上反映出來。在輔導完《不做“不拖拉”》這一內容後,有許多同學都笑著對我說:“老師,我現在做事情可及時了,再也不拖拉了”。可見,學生們能用心理輔導活動課中的感悟、體會來指導鞭策自己的行為,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社會在日新月異地發展,生活在校園中的國小生們正茁壯成長。今天,他們面對的是菁菁校園,明天,他們將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關注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上好心理活動課,是我們國小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工作,我們將繼續本著“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國小心理活動課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創新,為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求出更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11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紀末教育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觀念,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精神醫學、生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理論與學校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是在我國大中國小生心理困擾與障礙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斷下降,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出於職業的責任感,迫切要求解決這些日益增多的心理問題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教育活動。國家教育部以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積極支援,這對我們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根本保證。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家庭結構的變遷等社會因素給孩子帶來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許多心理和行為問題,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紅領巾廣播--宣講心理健康的陣地

紅領巾廣播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樑,是學生向教師開啟心靈的天窗,更是師生真誠交流的園地。

我校在開展這項活動中收到了很多講稿,內容涉及多種問題,面對學生的心靈呼喚,我校組織了答覆組,給每位學生認真回信,並且將有針對性的問題寫成信,貼出來讓所有學生了解遇到這樣的問題怎樣解決。

例:學生1老師我是一位有病的學生,我害怕睡覺,因為我夢遊,幫幫我吧。

我們收到這封信後立即與家長取得聯絡,仔細瞭解了這個孩子的病情與性格,發現孩子性格內向,不合群。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與家長商量給孩子減輕各方面的壓力,給孩子創造寬鬆的環境,讓孩子愛生活。在回信中我們寫到:老師送你一本書,它可幫你了解夢遊的有關知識,好好看它。老師知道你有許多的愛好,多與同學交流,你會感到生活的很幸福。

學生2:我沒有當上班長,我真的不如別人嗎?

我們在回信中寫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特長,如果你是一塊金子總有它發光的時候,努力吧,我相信它一定會發光的。

二:心理諮詢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

學生的家庭,生活環境,性格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現代單親家庭的增多,更使孩子心靈充滿了壓力。

心理諮詢是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術,通過諮詢關係,給來訪者以幫助、引導、勸告、教育的過程,其最終目標是達到緩解來訪者的心理緊張與衝突,提高其適應能力以維護其身心健康。心理諮詢老師要十分尊重學生的自主、獨立和自覺,並竭力與之建立一種平等、夥伴、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關係;要全面、正確地瞭解受諮詢學生的真實情況,堅持正面、客觀、明確、坦誠地分析;要替受諮詢學生保密。為此,我校組織了專門的諮詢小組,併為學生建立諮詢檔案,及時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例:學生1父母離異,母親與老人爭奪孩子,孩子長期全託在姨媽家。孩子在校表現性格內向,作業不做,想爺爺奶奶。針對這一情況,我和班主任先與孩子談心,瞭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然後分別將家長叫來談心,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想法,並通過大量事例讓家長明白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要讓孩子幸福的成長。另外,在校內我們還為孩子提供多種與同伴交流的機會,讓孩子感到快樂。

例:學生2在校外被劫,不敢告訴家長。我們知道這一情況後立即與參與此事的學生所在班級的班主任聯絡,瞭解他們在校的表現,並與教導處一同調查此事。事情明確後,我們叫來了參與劫錢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首先讓家長了解此事,然後對他們進行法制宣傳,讓他們明確是與非,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做出保證。對被劫的孩子我們首先感謝他對老師的信任。然後,我們鼓勵他要有安全意識,要勇於同壞現象做鬥爭,要勇敢

另外,我校在上學期還向家長打開了心理諮詢的大門。家長參與積極,但大多是說孩子的不是,或護短。父母的評價,對孩子一生有著很大的關係。有一位心理學家精闢的概述了孩子與環境的14種關係,顯示出成人對孩子的態度,影響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例如:敵意中的長大的孩子,容易好鬥逞能;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容易充滿自信等。為了讓家長擁有和孩子好的溝通方法,我們請來專家給家長作報告,還以班會的形式開了“真心交流”主題隊會,會上孩子和家長真心交流效果很好。

長期的工作下來,我深深的感到孩子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去正確引導,去好好培育,多一些面對面的交流,讓他們開啟心靈的窗戶,幸福成長。

三心理輔導培育健全的心靈

心理輔導是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如怎樣學會交往、怎樣學會調適緊張、焦慮的情緒,怎樣從挫折中走出,如何做自己脾氣的主人等等。要闡述清有關的心理學理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結合心理學知識提問題、談認識以及準備怎麼做。學生通過心理作業向心理老師敞開心扉,訴說自己的心理體驗,求得老師的幫助,從而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自覺地進行心理調適。

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教給他們心理健康知識,可以激發他們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促使他們關注心理的自我保健。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心理諮詢室責無旁貸。根據學生們的生理、心理的獨特性和心理問題發生的實際情況,我校利用廣播,牆報,班會,專家作報告等多種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其內容涉及學習心理、健康情感、人際適應、適度反應等方面。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儘量避免知識的過分專業化,貼近學生生活,易於學生理解,使青少年形成對心理問題的清晰和正確的認識。總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體教師的共同責任,必須讓全體教師參與進來。實事求是地講,對普通任課老師、班主任而言,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最常用的模式是滲透模式。滲透主要有以下幾種渠道:在德育中滲透,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在各種活動中滲透,教師的榜樣作用。實施滲透的關鍵條件是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和能力,能夠堅持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這就要求對一線教師進行培訓。我校請專家、領導通過報告的形式提高教師們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通過講座的形式向教師們介紹心理健康知識、心理保健調節的方法;通過舉辦培訓班,提高全體教師的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水平,幫助他們瞭解把握中國小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座談、討論的方式交流滲透心理教育的經驗和體會;經常性地向教師們提供外校的成功經驗。並鼓勵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共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總結出一些可推廣的具體成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由無序向有序、由經驗化向科學化的過渡。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12

在生活、工作節奏加快的今天,家長,這本該承擔起孩子心理健康成長主要責任的第一人卻少有精力或少有能力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於是,有關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而犯罪的案例層出不窮。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這學期

我們學校致力於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併為此而制訂了具體的方案。為了解學生心理狀況現狀,現總結如下:

一、調查物件和方法

1、調查物件: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決定對低、中、高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測試卷收上來以後,我對測試卷進行了認真地閱讀與分析。

2、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低、中、高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1、低、中、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從收集到的調查問卷分析,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低、中年級學生差,高年級學生在人際關係、敏感、憂慮、焦慮等方面與低、中年級學生已構成顯著差異,尤其是在中年級階段就已表現出心理不健康的學生,進入高年級階段表現的更明顯。

2、男、女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較

為了進一步分析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特徵,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調查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表明,高年級中女生在人際

關係、恐怖和憂鬱方面問題比男生更突出,而在軀體化和強迫症等方面男生問題比女生突出。

綜合以上調查問卷分析表明,國小生心理異常者佔15%,有心理疾病者佔2.3%,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分佈上,高年級多於低、中年級,女生多於男生,隨著年級的增高,國小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在學校開展防患於未然的基礎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因為,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不僅會給個人、家庭以及學校教育帶來許多困擾,甚至還可能影響危及到社會。許多研究表明,諸如敵對、偏執、恐怖等心理問題往往就是引發攻擊、暴力衝突,甚至青少年犯罪等反社會行為和精神失常的內部原因。

(二)引發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源

針對引發問題的根源不同,所採用的解決手段與方法也應有所區別,以便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導與幫助。調查表明,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社會原因:主要是社會理想與信念的紊亂,國小生缺少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其次是錯誤的傳媒導向,使國小生難以形成真正的.自我;再次是商品經濟社會中出現的種種怪異的社會價值觀,使國小生一時難以選擇。

2、個體原因:國小生的年齡一般在7―13歲,大多數屬於“青春前期”階段,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劇變化,內心充滿了矛盾與衝突,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心理異常疾病,獨生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也會產生異常或病態的行為。

3、家庭原因:當代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加上錯誤的家教

策略,由於“代溝”的存在,缺少溝通與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時排除,使孩子的心理朝畸形發展。另外,單親家庭也會造成中學生在心理髮育上顯得不夠健全、和諧。

4、學校原因:由於課業負擔很重,加上教師教育缺乏心理健康指導使學生處於恐怖和焦慮當中。

(三)心理健康與年齡的關係(生理髮育階段):

每個人在各個年齡階段,生理髮育與心理健康有著相對應的關係,不同年齡階段具有其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行為若經常嚴重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則: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如有些學生性格內向,脾氣古怪,有些單親子女xxx化,還有些學生與同學不合群,妒忌別人,或偏低自己,人際關係較差……所有這些現象都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三、應對措施

在充分了解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上,我們在本校學生中進行了有針對性而又持續不斷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採取的措施主要如下:

1、緊抓課堂機遇,培養健康心理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而教育就應該包括對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也這樣來評價師生的教學活動:“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可見如何教人做人應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抓住課堂契機,來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發點。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校曾在此進行過多次嘗試,如:新生剛入學,為幫助學生樹立整個國中階段的高尚

目標,我充分利用新生入學前的教育,進行一些國小生的常規教育與訓練,針對高年級那些厭學的學生進行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等教育潛移默化中擺正了對學習人生等問題的認識。

2、利用主題班會,培養健康心理

對於班主任來說,學生心理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班級工作開展的難易程度,因此,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在的國小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高年級學生礙於面子,怕人說“出風頭”而又羞於表現自己。為幫助學生衝破這一層心理障礙,我校利用班會時間開展了一次“學名人.做名人”活動。先是帶領學生回顧了姚明、濮存昕等十位“感動中國”的名人事蹟,使學生明白:為他人、為民族、為國家而奮鬥、而表現,並非“個人主義”,相反應該大力提倡。這項活動,既打消了學生怕遭非議的顧慮,又激發了學生潛在的“表現慾望”,很得學生好評。在這種健康心理的驅使下高年級各項活動中,能自己主持、排練節目,每年的畢業生彙報演出時,我校畢生班學生都能成功地向家長們展示自己的特長,受到社會與家長的好評。

3、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晨會課,健康教育課,給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4、心理健康諮詢,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各班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做到心裡有數,並進行鍼對性的教育、引導,糾正那種心理不健康的現象,培養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5、對學習差,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應給予特別的關愛,幫助他們學習,幫助其樹立自信心,以減少由於學習差而出現的種種不健康心理。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13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國小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這意味著,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國小生多種經驗,誘發國小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裝置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國小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國小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國小生心理健康總結14

自20xx年7月針對我校實際情況提出研究課題以來,經過了長期的準備和等待於20xx年10月順利的舉行了開題儀式,這標誌著我校的課題正式進入實際操作階段,在準備期中,我校課題組成員和廣大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群策群力,為課題的順利開題和以後的研究做好了一個良好的鋪墊,具體如下:

一、反覆論證,申報立項。

我們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深入瞭解分析實驗物件的具體情況,擬定和完善實驗方案,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方式和實施策略,進行反覆論證和修正,使其完善和合理化,更具操作性。在各種條件具備和資源充足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我們的課題《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評價研究》向黑龍江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申請並被立項。

二、進一步加強了對課題的宣傳力度。

在廣大教師中著力宣傳課題開展的必要性,其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課題研究是我校發展的必經之路,是科研強校的重要策略之一,二是學會做課題是每個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是當代教育發展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之一,三是能夠正確準確地評價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水平是開展當前學校有效開展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也是學校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保證。對於學校的德育工作乃至教學工作都會提供有力的支援。

三、更新觀念,明確目標。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界和全社會的熱點,焦點.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據加拿大,日本學者估計,中學各年級學生中,約有15%的中國小生學生具有各類的心理問題,其中男生高於女生,城市高於農村,包括情緒障礙,不良習慣,性格問題等.心理健康的需要為廣大教師提出一個時代的命題。

四、建立健全相應的實驗管理制度和資訊流通渠道。

學校制定了“課題管理制度”、“學習培訓制度”、“科研資料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校本教研製度”等,從制度上保證課題實驗的順利實施;制定了“教育科研課題組組長工作職責”、“教育科研課題人員職責”等等,使廣大教師明確了自己在課題研究中的任務和工作方向,在具體實驗研究中,我們將課題分解成若干子課題分頭實施,強化過程研究和原始資料的收集管理,堅持每個階段完成“四個一”,即一份研究報告、一份教案、一堂研究課、一篇總結。

五、制定課題實施方案,研究計劃,並進行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概要設計。

課題組經過討論研究,確定了課題研究中的重心,預測了課題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結合我校教師和學生實際制定了課題實施方案,為下階段的順利實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六、確定了每個課題小組分擔的子課題任務

第一課題小組分擔子課題為《中國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調查》小組成員為康少卿、孔大偉、陳巨集、劉珊、王華俊、邱波、鄒巨集鳳、李德臣、王學東。第二課題小組分擔子課題為《中國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評價標準的研究》小組成員為李晶玉、唐永強、郭秀豔、謝豔春、孫桂芝、姚芳、王曉霞、孫桂娟、陳慧敏。

第三課題小組分擔子課題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具體表現及原因的調查研究》小組成員為才榮麗、張欣、於淑清、張麗娟、高素蘋、孫柏勝、曹希彤、趙麗、孫瑞、劉丙銀、李新福。

六、根據各課題小組分擔的子課題研究內容,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理論學習及研討,為課題的實施做好理論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