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課題研究總結15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題研究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研究總結15篇

課題研究總結1

根據教育部中國小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專案辦公室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總課題組課題批准立項通知,結合貫徹今年全省教師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市教師教育發展實際,z市教育局決定,自2xxxx年6月-2xxxx年10月,在全市全面開展教育部“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有效推進區域教師專業化發展”課題研究活動。作為《有效推進z地區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子課題——《有效學校研究與實踐》(以下簡稱“課題研究”),現就此項課題研究,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以及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時期。本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是:從現代學校建設的角度,探討學校管理者應當確立什麼樣的學校理念、如何建立有效學校;以轉變觀念為重點,以重建師德為核心,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以學習為本,以學校為本,提高教師生命質量;以問題為切入點,以自修為主,以科研為手段,以課題為載體,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二、研究思路

課題研究的總體思路是從中國小實際出發,形成新的學校理解,新的理解學校方式,反思學校,建構學校的意識、態度、習慣與方法。課題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不同學校“共同發展”;基本要求是:不同模式“共同目標”;基本原則是:不同內容“共同成果”。

(一)基本前提:不同學校“共同發展”

積極進取、實事求是、分割槽規劃、分類指導、分步推進,促進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共同發展是課題研究的基本前提。

1、“共同發展”是分類發展,是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分割槽規劃、分步實施、分類推進,共同發展。

2、“共同發展”是積極發展,是在共同發展思想指導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幫助基礎薄弱地區和農村學校加快發展,進而把基礎教育辦成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落後地區、薄弱學校需要發展,發達地區、基礎好的學校同樣需要發展,在積極發展中相互促進,在互幫互促中不斷實現高位均衡發展。

3、“共同發展”是特色發展,是高水平、高層次上的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不搞“一刀切”,鼓勵不同區域、不同學校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最終實現優勢互補、特色發展、整體提升。

(二)基本要求:不同模式“共同目標”

各地區和各學校的資源、條件及經濟基礎、教育基礎不同,採取的建立形式也不同。不同模式“共同目標”是課題實踐與研究的基本要求。

(三)基本原則:不同內容“共同成果”

課題研究分別從有效學校的理解、有效學校的領導、有效學校的設計、有效學校的經營、有效學校的文化、有效學校的知識、有效學校的研究、有效學校的評價、有效學校的聯絡等方面開展研究,以實現建立有效學校,建立學習共同體。這幾個方面的內容、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異相合、互動共生;統一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衝突。共同成果的'要求把這幾個方面的不同內容整合起來。

三、研究目標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中國小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既是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的需要,是改善學校發展的根本途徑。本課題研究是提高教師研究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徑,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基點,可以激發教師的研究熱情,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有利於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因此,研究和探討這一課題,既是學校發展建設的需要,也是解決教師專業發展實際問題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總體目標

樹立新的學校發展觀念,從有效學校的認識觀入手,不斷調整學校領導者的領導行為,進行學校管理的改革創新,以質量求生存,以學習求發展,建立學習共同體,力求達成學生髮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的使命,為國家全面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帶有區域特點,可供相同地區或類似地區借鑑的理論和實踐模式以及推進策略、組織管理方式和評價機制等。

(二)主要任務

建立有效學校,建立學習共同體,提升學校辦學品位,發展積極的學校文化,建立學校、家庭、社群的有機聯絡。

四、研究內容

(一)有效學校的理論研究

通過對有效學校的內涵、主要特徵、核心基礎等方面的研究,開拓多元思維的視野,形成“有效學校”的認識觀。

(二)有效學校的領導研究

通過對有效學校領導者的角色、領導影響力、專業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學校”的領導觀,實現領導角色的轉變。

(三)有效學校的設計研究

通過對有效學校整體發展規劃的內涵、特點、價值以及有效學校整體發展規劃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學校”的規劃觀,促使校長引領學校走向自主發展之路。

(四)有效學校的經營研究

通過對有效學校的理念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以及學校品牌經營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學校”的經營觀,變管理學校為經營學校。

(五)有效學校的文化研究

通過對有效學校的組織文化、教師文化、學習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學校”的文化觀,實現領導風格的變革。

(六)有效學校的知識研究

通過對有效學校知識管理的意義、價值追求、基本過程、有效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學校”的知識觀,掌握知識管理的實踐技術。

(七)有效學校的校本研究

通過對有效學校校本研究的實質特徵、核心要素、具體程式以及主要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學校”的研究觀,理解並實施“科研興校”。

(八)有效學校的評價研究

通過對有效學校的發展性學校評價、發展性教師評價、發展性學生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學校”的評價觀,掌握實踐層面的運作方式。

(九)有效學校的共同體研究

通過對有效學校合作伙伴、教師團隊、發展共同體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學校”的聯絡觀,實現理念創新和制度創新。

五、研究方法與途徑

學校管理者都在追求學校的發展,但學校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教學成果,因此學校發展從來都是學生髮展和教師專業發展的結果。學校發展的中心是學生髮展,學生髮展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發展的關鍵需要以學校為依託,只有將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發展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教師與學校的共同發展。

(一)課題研究的方法——實證研究為主

“有效學校”的研究是以學校作為完整的研究場所展開的研究,所以,本課題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是校本研究、行動研究、反思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研究主題來源於學校管理者及教師日常遇到和亟待解決的實踐問題。採取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思路,實行理論研究、例項分析、綜合研究與專題研究相結合,採用專題研討、專家諮詢等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途徑

1、建立學習型學校

建立學習型學校是一種理念、一種修煉、一種價值,是通過學習求得發展的價值。在課題研究中所提出的建立學習型學校是一種哲學層面的思考,它不是在探討一種組織形式的模式,而是在探討我們用什麼理念來建設這個組織。學習型學校教師的終身學習與專業成長是相輔相成的,學習型學校的成立,導致教師的終身學習;教師的終身學習,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促使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專業成長,促進教師終身學習的意願,更堅定學習型學校的成長與發展。

2、完善校本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制度是在有效學校建立的研修活動中,學校應該共同遵守的規程和行為準則,它對校本研修活動及其參與學校具有導向、約束、規範和激勵的作用;它是以學校以展為本,以學校反思為基礎,以整體系統設計為前提,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利用多種力量和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機制。

3、採取“自修—反思”學習方式

“自修———反思”學習方式是一種在校本研修機制下適合中國小教師自主學習的方式。它實質上是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它淡化把教師集中到本校之外、脫離自己的工作崗位、重新成為學生進行學習的理念。要求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反思。這是一種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一種有效的研修方式。

4、建立互動發展平臺

利用現代科技發展,建立課題研究交流胡動的網路平臺,引領學校提高認識,把握機遇,積極實踐,認真反思,大膽探索,享受“不同模式,共同目標;不同學校,共同成果;互動研究,共同發展”。

5、建立有效學校建立檔案袋

有效學校建立檔案袋以其詳實、生動和原生態的資訊優勢,架起指導者與被指導者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溝通的橋樑和平臺。

六、研究步驟

本課題的整個研究過程呈現出全體性、全程性、全面性三個特點。

課題研究分五大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2xxxx、7——2xxxx、10)

①查閱相關資料,學習有關理論,瞭解國內外的研究現狀,並認識本課題的價值。

②組建課題組,設計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③完成課題開題,做好子課題的申報、立項工作。

2、選點實驗階段(2xxxx、11——2xxxx、10)

①培訓實驗校校長,明晰課題研究的主旨。

②完成課題研究指導手冊。

③指導實驗學開展實踐和研究。

3、中期總結階段(2xxxx、11——2xxxx、12)

①完成實驗校的階段性評估總結。

②形成一定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③結合實驗校的實踐,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4、全面推廣階段(2xxxx、1——2xxxx、12)

①做好跟進校的介入和培訓工作。

②做好實驗校的傳、幫、帶工作。

③指導跟進校開展實踐和研究。

④加強實踐和研究的交流與學習。

5、成果總結階段(2xxxx、1——2xxxx、5)

①從多元思維的角度,認真整理、分析實踐和研究資料。

②從靈活多樣的角度,有效提煉、呈現實踐和研究成果。如:彙編課題研究成果集(論文集、案例集);有效學校展示活動;撰寫研究總報告;舉辦成果鑑定活動。

七、成果預期

階段成果

成果名稱成果形式完成時間負責人

有效學校現狀的調查研究調查報告2xxxx、2z

有效學校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論文集2xxxx、10z

有效學校的建立案例案例集2xxxx、12z

有效學校建立的策略研究論文2xxxx、12z

最終成果

有效學校的實踐與研究研究報告2xxxx、7z

附:《有效學校研究與實踐》課題專家組名單

組長:z

副組長:z

組員:z(祕書)z

課題研究總結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習新知識的一種方法、一種手段,不同的教材採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讓學生以積極主動、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強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強迫學生必須去服從。興趣要老師去創設情景,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根據研究課題,我在實際教學中以下體驗 :

1 、正確對待學生的表現欲由於學生年齡、性別、性格、氣質以及對事物的認識等不同,其表現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經常表現為明顯外露、突出、毫無顧忌;女孩子則顯得平穩、有分寸,給人溫文爾雅的感覺。學生的表現欲往往直接關係到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參與意識,作為教師如果不能對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的表現欲予以正確對待和引導,甚至有意無意地加以扼殺,這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喪失學生的自信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學生個性發展。

2 、利用反饋資訊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心理學家們認為,學習動機是由學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衝動力量。新課標力求突破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的狀況,淡化評價的甄別、選拔功能而強化其激勵、發展、創新功能,所以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適度的表揚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學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時間給予首肯,會激發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3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育的生機與活力,就在於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馬克思主義也提出了讓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的觀點,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髮展的領路人,而學生本人才是成長的主人、發展的主體。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某項體育運動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和興趣,不需要教師很多啟發和誘導就能自覺地產生主動參與意識,因此體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自願地參加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讓他們通過自身體育運動的實踐,去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意義,培養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此時再加上教師適時的示範、講解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會使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提高自我鍛鍊能力的方法,從而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

4 、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備場地、器材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前奏,是上好一節體育課的前提,場地、器材安排適當與否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建立快樂氛圍的前提,是學生完成技術動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擾是學生心理特徵中影響課堂教學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心理特徵,充分利用場地、器材,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從而使他們產生參與練習的需要和興趣。

5 、創設情景,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從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出發,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不斷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水平的平衡,激發他們對新的認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水平的不斷提高,完成教學任務。教學過程中經常有意識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場面: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以圖畫、錄影、多媒體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學生心理愛好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在歡快的氣氛中完成練習,在樂趣中掌握運動技能和鍛鍊身體,逐漸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志向和習慣,達到培養興趣、培養能力和開拓創造力的目的。

6、利用競賽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競賽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應注意競賽的方式要使各類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不然會使不善於此專案的學生常因失敗而喪失信心。比如說進行男生、女生的對抗賽,強強對抗賽,弱中追逐和中強追逐等競賽性質的訓練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學生的興趣。

7、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催化劑。成功感的增強會對其興趣而產生和保持起到促進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肯定學生的優點和成績,用欣賞的、肯定的目光對待學生是學生獲得自信心的源泉。

8、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實踐創新正在成為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人類頭腦中最敏感的機能,也是最容易受壓抑的機能,基礎教育階段,人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漸漸息滅。體育課堂是創新教育的重要陣地,教學過程中應盡力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敢於思考、善於思考,不斷超越自我,超越某個群體,要善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養成。

體育具有別的學科和別的事物所不具有的樂趣,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什麼人類要如痴如狂地從事體育運動的現象了。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說過:“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對與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沒有興趣,這不能有絲毫的強迫”。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人們從事活動的強大動力,人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中發生、發展起來的。因此體育教師更應該認真學習和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及時更新觀念,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與愛好,為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奉獻出自己應有的勞動。

課題研究總結3

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快節奏的日常生活,過重壓力下的學業現狀,不可預測的天災人禍,時常相遇的生活困難,撲朔迷離的青春騷動,難以如意的人際交往等各種各樣的矛盾、困惑、疑慮、納悶、壓抑等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導致心理失衡。有的突然會一反常態,變得孤僻古怪,與群不合;有的脾氣暴躁,常常頂撞父母和老師,甚至逃學拒讀、離家出走,或出現暴力行為;有的焦慮抑鬱,甚至產生悲觀厭世和自殺意念等,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所以,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走出心理困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

關於中學生心理疏導的課題是從20xx年3月份開始啟動的,課題共分三個階段,即準備發動階段,實驗實施階段,成果總結階段。現在正處於第二個階段當中。從開始實驗到現在已過去將一年了。在課題組全體成員的積極努力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一些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完成,在這裡做一下簡單回顧。

一、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評價

根據課題的實施方案,我們的課題主要面對三個層面確定科研目標開展研究。

1、面對教師隊伍建設層面,建立了逐層深入的教師研訓模式;

2、面對學生層面,要構築一個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

3、面對學生家長,要找到一條幫助家長提高教子能力的有效途徑,使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根據上述目標,我們開展了相應的工作,下面分三個層面加以論述。

(一)教師隊伍建設層面

為了使全體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足夠的認識,我們組織教師統一學習有關資料、根據不同學科特點,購進相應教研材料等形式,展開了深入的學習研究,使大家統一了認識,摸清了心理疏導的基本原則及途徑,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方法及手段,為我們順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礎。

(二)在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1、實現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統一

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正確理解了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係。既沒有相互代替,更沒有把二者機械地隔裂開來,而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地把二者有機地統一為一個整體。尤其是當學生思想行為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沒有把它當成一個簡單的“品德”問題來處理,而是遵循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青少年心理髮展的客觀規律,幫助學生挖掘思想根源,找到“病因”,並給予切實可行的幫助,以“助人自助”為原則,通過改變學生的內因以達到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為最終目的,使得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身心得到發展,心理素質得到提高。

2、充分發揮心理諮詢及心理輔導作用

開辦心理諮詢室,為解決個別心理問題提供了可能。為使諮詢室發揮更好的作用,我們組織骨幹教師對如何進行心理諮詢做了專業性研究,建立了諮詢工作的領導機構,使諮詢工作具有實效性,改變了諮詢室形同虛設的局面。

3、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每一個教學環節之中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一個心理老師,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做法是建設一支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每一個教育教學的環節中去。我們不僅在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同時也注重結合不同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到課堂中去,運用到課外活動中去,運用到個別學生的轉化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實處,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運用心理健康更顯得極為重要。

4、環境陶冶

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還要充分發揮隱性教育資源的作用。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使他們心靈得到淨化,情感得到陶冶,身心得到鍛鍊。如:營造良好的群體心理氛圍,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學生在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學生在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陶冶心理品質;充分發揮隱性教育資源的.作用,在校園景點、環境佈置上,都用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幫助學生調適自己的心境。

5、創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

教育不僅要傳授書本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團隊合作精神等。在本學期,定期開展各種興趣小組,如合唱隊、美術組、足球隊、籃球隊等多個小組,參加人數達全校總人數的二分之二,讓學生在各自喜愛的活動中學有所長,獲得成功的體驗。又如定期開展班隊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在各種有意的活動中瞭解自己,調控自己,接納自己,實現自己。

(三)干預家庭教育,幫助家長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

1、建立家長學校,組建家長學校的領導機構,同時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及教育教學工作。

2、通過開家長會,搞家長輔導講座,定期為家長髮放學習資料等形式,幫助家長提高教學能力,轉變教學觀念,建立高素質家長的新理念。

二、結論和觀點

課題組成員通過幾年的理論學習、調查研究和教育實踐,逐漸認識到:

1、在我校開展中學生心理髮展特點的研究是構建中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2、行動研究法是基層教師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

3、在開展研究活動中,師生必須在尊重、平等、民主的氣氛中進行,做到預防和發展相結合。

4、專業師資、資訊科技、研究方法的組合協調是課題研究成功的條件之一,學校的大環境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基礎。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對繼續做好中學生心理疏導的研究充滿信心。教育部頒發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使我們有章可循,激勵我們把這項事業做好、做實,造福於我們社會和家庭,為每個孩子的成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課題研究總結4

《國中思品課滲透時事教育的策略研究》課題組就是一個交流、學習、成長的平臺,我們期望打造成一個學習研究型團隊,在課題組研究活動,每位成員在學習中得到進步,在研究中得到提高,在實踐中得到成長。

在即將過去的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裡,課題組圍繞學期目標與研究重點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初步達成了以下目標:

1.在觀察體驗、學習思考、參與研究、實踐總結的反覆過程中,形成先進的教育理念,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和教學質量觀。

2.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課堂教學改革,自覺踐行學校提出的自主學習型課堂的各項要求,教材解讀能力、教學設計能力、駕馭課堂能力有明顯提高,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校、區、市的基本功競賽、評優課活動中能取得了較好名次。

3.課題組成員的教學反思能力得到提高,能以教學中碰到的問題和困惑為課題進行獨立思考,獨立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團隊中有幾篇論文在區以上論文比賽中獲獎,在政治學科核心期刊發表。

本學期,課題組的研究方式與內容依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自主與合作相結合、學習與應用相結合的`原則,重點圍繞自思品課有效滲透時事教育的途徑與策略開展活動。

(一)活動形式:

課題組活動的主要方式有:理論學習、課堂觀摩、主題研討、外出學習、總結反思等多種形式,活動務實高效。根據學校要求,課題組制定了三年行動規劃。每學期制定課題組活動計劃,每學期進行課題組情況總結,既總結成績與經驗,也反思問題與不足。建立課題組網站,內容包括成員簡介、成員的個人成長檔案、計劃和總結、活動報道等,通過網站完整呈現課題組執行過程和工作成果。

(二)主要方式及重點活動:

1、理論學習。

課題組定期為成員購買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如:等。至少訂閱一份教育教學類雜誌,並要做好讀書筆記,撰寫讀書心得,課題組鼓勵成員及時撰寫教學案例、教育反思和研究文章等,並積極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優秀論文評比活動或向正規雜誌社投稿。

2.課堂觀摩。

課堂觀摩是最真實也是最有效的研修方式,學期初,課題組統一安排了“每週一課”專題研究課,圍繞某個主題由成員開設研究課。每次活動都認真組織課堂觀摩和深度研討,收集活動資料並歸檔。例如:20xx年4月7~8日,課題組成員李春林、吳海娟、倪健老師分別在錄播室開設研究課,課題是《承擔責任與學會親近社會》,這次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全體課題組成員都參與了課堂觀摩和課後評議,對三位老師的精心設計和風格各異但效果頗佳的學習效果表示肯定,一致認為他們能恰當利用多媒體,在課堂學習環節中充分圍繞時政熱點話題展開合作探究,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學習學習興趣高漲,是3節成功而精彩的課!

20xx年5月16日上午,課題組聯合陳建偉工作室成員在行政樓四樓會議室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此次研討活動是針對上週觀摩了3節研究課,在觀摩之前已對成員提出了評課要求,要求教師認真觀摩,關注課堂教學與時事教育契合度和對照課程標準評價課堂教學的達成度。課題組和工作室成員逐一進行了評課。工作室領銜人陳建偉主任最後發言,他指出:《慧眼看世界》環節很好,應繼續堅持並不斷完善;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對教材進行梳理,理出體系,現出重難點,避免照本宣讀;一些鮮活的時政材料要適時地引入課堂,增強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和生動性;要正確處理好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之間的關係,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增強活動的教育意義,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3.主題研討。

教學案的編寫、慧眼看世界的組織、自主學習思考題的編制、教學情景材料的選擇和處理、教材解讀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材內容的呈現與教學內容的呈現、在曉聲學堂環境裡的上課模式、論文撰寫定為課題組的研討重點。例如:3月22日,課題組張李老師借班上課,課題為《多彩的情緒》。這次上課是為3月23日上研究課做準備的。上完課後,工作室成員會同七年級年級政治學科組對該課進行評議,提出了改進建議,張老師連夜修改調整。修改調整的效果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3月23日,張李老師在錄播室上研究課,全體政治老師都參加了聽課和評課活動。

大家普遍認為張李的課有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成功。

第一,對教材文字鑽研得比較深。各項教學活動都能緊扣教材,對教材的解讀比較精準,整個一堂課突出了“情緒是多彩的”“要努力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兩大重點。

第二,教學設計很精緻。經過試上,張老師發現原先的教學安排不是很合理,她及時作了調整,教學流程變得更加清晰合理,每個教學板塊要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目標清清楚楚,教師教得明白,學生學得明白。

第三,帶領學生進行了深度思維。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分類是教學難點,張老師故意讓學生對“喜怒哀懼”這四種基本情緒進行分類,有意讓學生無所適從,很自然地就引到了積極和消極的界定標準。在評課過程中,大家也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課題組還要求成員再聽一遍該課的課堂實錄,並撰寫評課稿。

5月13日,課題組李春林、吳海娟老師對外開設了一節針對性極強的會考複習訓練課,課題組和來自江陰和常熟學校的老師們現場觀摩這堂公開課。課堂上,兩位老師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攻,訓練為主線”的思想,結合時政熱點設定學習情景和探究問題,學生在複習過程中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激發,課堂得到了非常理想的學習效果。

4.總結反思:

課題組要求成員每個教案實施後都要寫教學後記、一個月寫一篇教學隨筆(取名:《課堂——生命成長的地方》)、每個學期要寫一篇教學工作總結(提倡寫成論文,爭取獲獎或發表)。

20xx年底,課題組將在彙總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完成課題資料的整理與研究分析,對該課題進行全面、科學地總結與反思,及時撰寫好結題報告和進行研究成果的彙報總結。

課題研究總結5

《農村中學學困生轉化工作研究》課題於20xx年10月申報,20xx年12月被徐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批准為徐州市“十一五”立項課題。自申報以來,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課題組成員採取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務實的工作,使課題研究能夠順利地展開、推進。為了把課題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開展下去,現將一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準備階段所做的工作:

1、成立中心課題組

在校教科室的組織下,經過自由報名及學校推薦,成立了一支熱愛學困生、在學困生轉化方面有一定經驗的教師組成的課題隊伍。確定徐立民為課題組主持人,曹豔玲、王景安、張永、宋宗向、彭新龍、趙興亮等為課題組成員。

2、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學困生研究在國內外已有悠久的歷史。我校是一所偏遠農村初級中學,每年的生源較差。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有許多教師致力於學困生的研究,其中湧現出一批有豐富差生幫教經驗的教師。為此,我們確立《農村中學學困生轉化工作研究》課題,並做一些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分析思考,力爭積累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案例,為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幫助,最後達到教育“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宗旨。

3、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提高課題研究教師的思想認識,使他們能夠從心裡贊成課題研究,願意課題研究,這是做好課題研究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為此,學校組織課題實驗教師及輔助課題研究的其他全體教師集中進行了座談和理論學習,通過學習和座談,使全體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課題研究的深遠意義以及課題研究的緊迫性,同時也明確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從內心接受了課題研究,認同了課題研究。這樣,就為我校能夠順利地實施課題研究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

4、理論學習

我們按照課題研究方案,採取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認真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原理;新課程標準;新《義務教育法》;“賞識”教育;陶行知思想研究等一系列理論知識,理論學習為課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積極參加課題培訓,走出去、請進來

第1頁,共6頁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區教科室、市教科所、市教育學會組織的課題培訓:3月17日參加賈汪區教育科學“十一五”課題開題報告會,市教科所李燕主任、候集高階中學教科室主任、特級教師柳方平給我們作了精彩的報告,為課題研究指明瞭方向;3月24日又參加了徐州市“十一五”規劃課題開題大會,鄭飛所長、成尚榮院長對課題主持人進行了系統的培訓,我們收益匪淺;我校還邀請區教科室主任張榮遠給教師們進行教科研知識的培訓。

6、收集整理資料

為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全體實驗教師查找了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學習資料及以前相關的研究成果,為課題研究是實施起到了幫助和促進作用,我們將綜合利用這些豐富而寶貴的資料,做好開題研究的一切準備。

7、建立課題管理辦法,建立課題研究制度

為了保證該項科研課題研究的科學性,促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取得有實際應用價值、有理論突破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課題組制定了課題管理辦法,建立課題研究的過程檔案。

檔案內容包括:

1、工作記錄;

2、研究過程記錄,相關的原始資料存檔;

3、會議活動記錄(包含文字、圖片);

4、成績與獎勵記錄;

5、教師研究材料(教案、課堂教學隨筆,學生反饋意見,相關業務領導部門的評價、錄影、圖片、報道)等等。我校建立了符合學校實際的課題研究制度,如理論學習制度,教學觀摩制度,綜合考評制度。

8、設計調查問卷,開展成因調查

為了解目前學生的思想、學習及家庭情況,分析學困生學習困難成因,為本課題的開展提供第一手詳實資料,課題組設計調查調查問卷,對我校七、八年級全體學生進行調查。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共向學生髮放調查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82份。從中抽取200份進行資料統計分析。經調查,學困生造成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和學生自身因素。

二、第二階段工作:

20xx年4月20xx年12月期間為課題具體實施階段。為了把課題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開展下去,現將這一階段的工作總結如下:

本階段主要針對學困生的特點、分類和成因,從學困生的心理輔導、教育管理、課堂教學、教育評價、家庭教育等方面探討如何轉化學困生,初步形成國中學困生教育轉化的理論框架。

一、研究內容:

①學困生的心理現狀和心理障礙排除

第2頁,共6頁學困生心理現狀:

消極心理;從眾心理;逆反心理;焦慮心理;孤獨心理;麻木心理。學困生心理障礙排除法:

A.排除自卑心理,發揚其閃光點。

B.排除戒備心理,彌合其融洽點。

C.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點。

D.排除厭學心理,啟用其樂學點E.排除惰性心理,強化其勤奮點

②課堂教學策略

A.合作學習,開展競賽

B.分層教學,體驗成功

③評價策略

新課程倡導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通過對學習過程中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做出評價。這種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對於轉化學困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我在轉化學困生過程中,根據他們的認知風格、學習方式、發展水平的差異,採取適當的評價方式,設計出不同層次的評價目標,讓學生充分展示自身優勢並體驗成功。

④學校、社會和家長形成合力

學困生轉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和家長各方共同參與和積極參與,形成合力,才能起到有效作用。課題組做了以下工作:

1、積極與家長溝通,加強指導,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2、利用社會環境,加強引導,優化社會環境的影響。⑤學困生的教育轉化

1、以滿腔的師愛感化學生;

2、用欣賞的態度對待學生;

3、用正確的疏導鼓勵學生;

第3頁,共6頁4、用成功的體驗喚醒學生;

5、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學生;

三、研究措施

1、確定課題實驗班級。經過課題組的討論與推薦,選擇了八年級2,4,6三個班級為實驗班級。

2、理論學習。課題研究的過程,也是課題全體成員加強理論學習的過程。課題組成員繼續學習課題相關理論,採取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理論水平。

3、走出去。為開闊課題組成員的研究視野,提升研究能力,課題組全體成員於5月21日赴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杜郎口中學考察學習,收益匪淺。

4、調整課題研究領域。根據實施情況,課題組把本課題的研究物件調整為學困生的心理現狀和心理障礙排除、課堂教學策略、評價策略、學校、社會和家長形成合力、學困生的教育轉化等五個方面。課題組成員根據自己選擇的課題研究方向進行研究。

5、設計學困生轉化調查表,便於取得第一手資料,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做好轉化工作。在本階段,先後做了困生學習態度調查、合作學習自評表、學困生家長問卷調查和課堂教學評價表等方面的調查、評價表。

6、定期舉行研討活動,交流心得體會,共同分析在實驗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研討解決辦法。及時總結工作進展情況,根據研究情況適時調整策略。

7、加強課堂教學的科研力度。本階段,採取課題組成員人人開課的形式,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

8、學校進一步完善獎勵機制,對學有進步或品德行為有進步的學生加以獎勵,對轉差工作成績明顯的教師進行精神或物質的鼓勵等。

9、調整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根據研究需要,補充李清、彭清坤、朱敏老師加入到課題組。

10、建立學困生個人檔案,教師建立學困生個案資料庫,每週“檔案跟蹤”;撰寫學困生個案轉化分析報告、學困生轉化後感想報告。

11、建立課題研究資料庫。

12、採取總結經驗法:通過對實驗研究結果的綜合分析研究,找出有效防止學困生產生或有效轉化學困生的規律,在理論層面上提出學困生的形成和轉化的理論框架,並在實驗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實驗。

13、收集實驗資料,撰寫經驗文章;課題組就自己的研究撰寫論文。趙興亮、徐立民、李清撰寫的論文也多次在區、市、省級獲獎。

第4頁,共6頁14、找出有效防止學困生產生或有效轉化學困生的規律。

四、課題研究階段性成果

1、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提升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工作中,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發現了思考的樂趣。很多課題教師一改往日憑慣性做學生思想工作或進行教學工作的做法,逐步帶著理性的思考意識來關注學習困難生問題,加以反思、探索、提升和積累。研究意識也輻射到部分非課題組教師,轉變了他們的教育觀念,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以形成合力共同來研究解決學困生的問題。教育觀念的提升,帶來了教師教育水平的提高,科研意識的逐步增強。通過課題研究,課題組的.六位教師提高了課題研究的本領,提高了課堂教學水平。二年時間裡,五位教師承擔了部分公開課任務,均獲得了好評。宋宗向、張永、彭新龍、徐立民、曹豔玲等教師的優質課在區級獲獎。趙興亮、徐立民、李清撰寫的論文也多次在區、市、省級獲獎。

2、課題的研究使學困生體味到了成功的樂趣。部分學困生,在課題組教師的努力下,正在一點點體味到成功的樂趣,並逐步改變不良學習心理和行為,重新樹立信心,成績或者表現有所起色,部分單科學困生有很大的提高,有的考取了理想的學校。

3、課題的研究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上了一個新臺階。

實施課題研究的3個班級原有學困生16個,通過課題研究,這些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有所提高,他們的學科考試平均分與班級平均的差距在不斷的縮小。有9個學困生已經走出了學困生行列。學校整體學科成績在不斷提升。課題開展以來,課題組成員所任教班級在學校統考、會考中,均取得優異的成績。張永老師所帶化學學科在會考中獲得全區第一名。我校教育教學質量也上了一個新臺階。

五、下階段的研究計劃

下階段我們的工作重點是:

1、進一步擴大研究隊伍,共享研究成果。目前蓮花學校已經明確表示加入本課題的研究。

2、深入研究學困生成因的預防與矯治策略,健全個案積累及討論分析制度,尋找、分析共性,總結規律,並嘗試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來驗證經驗規律的可行性。

3、繼續研究教育藝術的探索與激勵機制,分層教育與評價,不良學習心理的矯正,合理評價機制的建立。

4、進一步明確責任,責任到人,完善各類資料,進行研究成果彙編。

5、討論完成課題研究報告,邀請專家,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六、存在的問題:實驗教師整體認識有差異,致使部分教師還沒有明顯的行動,還在初期的探索。

第5頁,共6頁七、下一步努力方向:

1、繼續加大培訓、指導力度,不斷優化實驗教師隊伍。

2、深入進行課題實驗,鼓勵課題組教師,大膽實驗,努力探究如何轉化學困生。要反覆實踐、反覆研究、對比分析,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教訓,在實踐中勇於探索。

課題研究的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我們將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課題的實施階段。在準備工作中,我們也存在著一些失誤和不足,今後我們一定會不斷地改正和解決,加倍努力,圓滿地完成課題實驗任務!

課題研究總結6

“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國中英語教學的重點所在,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對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產生不利影響。以往國中英語教學過分強調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已經受到普遍的批評,為了扭轉這一趨向,新頒國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恰當地利用情景會話教學,無疑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可行辦法之一。情景會話在國中英語教材中佔有重要的份量,教材編排者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想借助這些情景會話來提供給學生一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儘量地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在這鮮活的生活場景中來體驗英語的實際交際功能,通過這種設身參與來習得英語應用技能。但是良好的設計初衷,未必就能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如何解讀教材編排目的和如何貫徹教學方法,是國中英語情景會話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依據筆者的數年國中英語教學的實踐,試圖對此問題提出一些個人的見解。

首先,國中英語教材中的情景會話材料的選擇上,大都立足於普遍的.生活場景,如購物、交往、問候等,這些是東西方人們廣泛存在的生活內容,教材編排者的意圖就是讓學生在這人類共通的生活場面中來體會英語與母語的區別,體會英語應用的精確性,並且在這種模擬的情景中實踐自己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為將來的運用英語積累實踐的經驗,為以後的英語學習和英語交際提供紮實的應用基礎。在英語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教材中這些英語情景會話的重要性,不能輕描淡寫地帶過。不少的英語教師,往往把教材中的這部分內容,當作是訓練學生聽力的基本材料,或者偏重分析這些材料中的詞彙和語法,從而偏離了教材編排者們的良苦用心,因而也偏離了英語課程標準的大綱精神。正確地領悟教材中情景會話內容的編排精神僅僅是情景會話教學的第一步,接下來的就是在具體的教學中如何來貫徹這一精神。筆者認為在情景會話的教學中,學生的切身參與是不可替代的。情景會話的教學精髓就是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場面中扮演特定的角色,依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來練習在特定場合中的特定言語交際,並且要符合英語的傳統和習慣。教材中所提供的英語情景會話的材料,通俗一點來說,教材的編排者是個編劇,情景會話材料則個簡單的劇本,而課堂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把這個劇本轉化為活生生的舞臺演出,導演是教師,學生則是劇本中的各式人物。編劇、劇本、導演的作用不能超越學生這一角色的作用,而是為這些演員們搭建起良好的表演舞臺。基於這個原因,應該把學生的親身實踐放在首要的位置,教師切不可越俎代庖,用簡單的知識傳授來替代學生的課堂實踐。

其次,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意識到教材編排的侷限性和時效性,因此要已經現實生活的變化,靈活地開發新的課程資源,以彌補教材的相關缺失。在新頒國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就明確地提出要求:“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

教材是經典,這是個共識,但經典並不意味著永遠貼近時代和生活。任何教材,無論如何具備前瞻性,也不能做到對時代和生活作出精確的預見性。而語言則能對之作出靈活和共時的應對。前文已經提及,國中英語教材中的情景會話材料的選擇上是立足於人類共同的生活場景的,而這些場景,則是過去的生活經驗而已,現實的生活是瞬息萬變、千姿百態的,由於教材修訂的時間性的侷限,不可能進行及時的更新。一種教材一旦編定,勢必要經過若干年後才能依據現實的需要進行修訂。作為從事國中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說,如果拘泥於教材中的內容而不與時俱進,那麼課堂教學會與實際的生活漸行漸遠。

如何依據課程標準來選擇情景會話材料來補充教材中的不足,這是個值得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們探討的話題。新頒國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明瞭一個方向,那就是“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誌、網路資訊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援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當今資訊化的時代,知識的獲得不再侷限於紙質的課本,網路資源已經成為人們更新知識結構的重要手段,因此作為國中英語教師,應該把網際網路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的手段,在情景會話的材料選擇上,可以充分挖掘網際網路上所提供的豐富資源。

資源的豐富性並不意味著教師在材料選擇上的輕鬆,當前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獲取資訊是非常便捷的,但這種便捷恰恰意味著難度的增加,也就是如何選擇過濾這些眼花繚亂的資訊,從而能貼近生活的氣息和符合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這需要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作出艱難的選擇。教師所提供的情景會話材料,不是漫無目的地隨意裁剪現成的資料,而是要對材料的內容作出精心的剪裁,一切教學資料都要圍繞著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實際需求為核心,以貼近現實生活和反應時代變化為準則。如此以來,應改變以往在教學內容選擇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要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應該在學生中進行廣泛的調查,瞭解他們在英語應用中的困惑和不解,瞭解他們的興趣和訴求,在學生中收集問題,依據這些問題來精心選擇情景會話的資料,真正做到貼近學生的真是需要,唯如此,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生熱情,從而實現情景教學的真正目的。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材中的情景會話教學材料內容是相對固定的,而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千變萬化的,教師的因素在相關材料的處理中佔主導的地位,也就是要求教師能依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靈活的處理,是選擇增加材料難點還是降低教學難度,這需要教師對教學物件作出客觀的調查和評估後才能確定。至於依據生活和時代的變化而選擇的輔助情景會話材料,更要求教師作出嚴謹的判斷和精心選擇,否則會增加學生理解和應用上的困難,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總之,在情景會話的教學中,應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的最終和最高目標,並且要時刻用這一目的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效果,真正達到貫徹素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課題研究總結7

《國小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課題在我班開展研究一年多來,我以課堂教學改革為載體,嚴格按照制定的課題研究階段性計劃開展各項工作,立足課堂,深入學習,統一思想,大膽探索,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為了讓研究工作更加有效地開展、實施,現對前期工作做如下小結:

一、開展調查研究,明確課題研究方向

從課題立項起,我就著手對我班的閱讀教學狀況展開調查。首先,我對0607學年度期末考試我班的語文卷的閱讀題進行了分析,目的是瞭解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情感、態度方面,39%的學生書寫馬虎潦草,審題能力差,不能正確理解題意或沒看清題目就隨便做,閱讀不能進入狀態,對閱讀題懷有恐懼感,許多學生認為遇到閱讀題不知道從何做起。在技能技巧方面,41%的學生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不理想。在和學生座談中瞭解到:喜歡讀書的學生較少,許多學生家有書卻不讀,不喜歡積累和背誦,許多學生不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感受課文人物、事件、美好的環境和優美的語言並樂於與人交流。

為了瞭解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量和課外閱讀時間,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問卷如下)

你喜歡看課外書嗎?

很喜歡一般不喜歡25%50%25%

你每天看電視花多少時間?

超過1小時超過半小時41%28%

你看課外書時會做些什麼?摘抄圈點

看看而以31%26%43%

以上資料表明,更多的學生對課外閱讀興趣不濃,閱讀量少,在電視與課外書之間更喜歡前者。

通過分析研究,我決定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擴大課外閱讀量,培養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課題研究需要科學的教育理論支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收集了許多有關個性化閱讀的文章資料定期學習,並做好專題記錄收集存檔。此外,在內容上看,我還學習了有關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章,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解讀的指導性文章和切合課題研究的專題性理論。通過學習,為全面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

三、勇於實踐探索,尋求教學途徑規律。

根據調查得到的材料和收集的資料,我制定了《國小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實施方案,並在全校範圍內進行了初步的有效的探索和實驗。我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1、立足課堂,探索研究策略

課堂是課題研究的`主陣地,離開教學實踐,課題研究就會失去生命力。因此,我始終把課題研究工作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課題研究牢牢紮根在課堂這塊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我在日常的教學中自覺地、有意識地圍繞研究目標和研究重點進行實踐探索,研究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行之有效的途徑、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每學期,堅持圍繞該課題開展1-2次課題研究開放日活動,並做好以備課、聽課、評課為中心的過程管理,請教研組成員人人蔘與備課、聽課、評課的研究全過程。使自己在研究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反思、提高。

2、反思小結,提升研究成果

現代教育不僅要求教師勇於實踐,還要求教師成為善於思考、善於總結

>>《《國小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課題階段性小結》這篇教育教學文章來自[淘教案網]收集與整理,感謝原作者。的研究型教師。在課題研究中,能否自覺積極地進行反思總結,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的。一年多的研究試驗中,我把自己的教育教學中的點滴感觸,通過案例、反思、論文等方式記錄下來,在反思中進步,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3、注重實踐,張揚學生個性

一個多學期來,圍繞我的研究重點,就如何有效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我作了初步探索和思考,也提高了我的認識。

(1)、要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興趣。尤其第一學段,表現更為突出。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期待,通過課始的啟發談話、生動的情景創設等引起學生對文字的閱讀興趣,激發其閱讀動機。通過畫一畫、說一說、議一議、做一做、演一演、寫一寫等形式促使學生保持對文字的閱讀興趣,調動其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不斷積累,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在積累中運用、創新、提高;

(2)、要加強學生自主感悟、樂於交流能力的培養。“閱讀是一個讀者與文字相互作用、建構意義的動態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學生是閱讀過程的主體,是對話的中心。文字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建構起來的。因此,首先必須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主動權,還給學生讀書感悟的時間,讓學生走進文字,潛心會文,涵泳體味,獲得帶有個性化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其次要組織好關於對文字感悟的交流,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關於文字的對話,完善對文字的解讀,達成閱讀主體對文字意義的自我建構。

(3)、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富有個性的閱讀教學呼喚創新型的教師。一方面,教師在課前研讀文字時,既要“居高臨下”,又要“蹲下身來”。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新理念為指導,能創造性的處理材料、設計教法和學法,實際必須要有一定的彈性;另一方面,在指導學生對文字的閱讀中,要正確把握自我角色,在尊重學生個體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基礎上,應該發揮好教師組織、鼓勵、指導、引領的作用。

(4)、要在學科活動中發展學生能力,拓展學習空間。

生動的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無限的創作熱情和表演慾望,因此,我將這一活動向課外延伸,與校園活動這一大課堂有機結合。我們針對學生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開展了“朗誦比賽”、“日記大賽”“課文續寫”比賽等活動。同時,我們儘可能的為學生開闢更廣闊的展示空間,學生可以自薦自己作品,學校利用廣播站,對優秀作品進行展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及學習興趣都大大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穩步上升。

(5)、要營造寬鬆、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教師要嘗試改變以往教學中冷淡的師生教和學的關係,要加強師生雙方感情與資訊的交流與溝通,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敢於發言,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教師要放下架子,融自己與於學生當中;教師就必須仔細鑽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可操控內容,創設激勵學生的情境。另外,從課型上也做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改革,如表演型,競賽型,實踐活動型。這樣的課型,給學生創設了上進的,富有挑戰性,激勵性的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能夠,也可以自覺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現階段課題研究成果的呈現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學生在語文個性化閱讀中,學習內容、方式、策略等方面都得到整體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學生學習不再僅僅侷限於書本的知識,而是將語文學習滲透到了生活的每個角落,學生的創造性得到發展和提高;在實驗中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通過小組學習,促使學生在與他人共同學習、分享經驗的過程中形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如:學生在學習中展開討論、辯論、表演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他們除了分享別人的成果外,也為別人提供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學習空間更加開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在實驗中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都得到提高,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見解,並且闡述原因,保護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通過大量課外知識的積累,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開拓了眼界,能夠發現問題並且通過自己的實踐解決問題,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實踐,充分開發學習潛力,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的多篇富有個性化的作文、日記均獲不同獎次。我的聯絡課題上的公開彙報課《小露珠》、《金子》都受到聽課專家及領導的好評。撰寫的論文《試論國小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獲市三等獎。

五、存在的二點不足:

1、對於優等和有潛力的學生,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仍舊有待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再進一步挖掘培養,整體的語文成績還需再上臺階。

2、《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模式與學生個體個性的差異的矛盾無法平衡。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裡讓學生個性充分發展,還末能突破。

課題研究總結8

一、精心組織,紮實安排

當研究課題申報後,我們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認真做到研究課題、人員、獎懲三落實。確保課題研究工作有序開展。課題研討共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1.課題研究準備籌劃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認真組織課題組成員,討論蒐集有關文獻,確定研究資料,制定研究目標、途徑、方法,撰寫實驗研究方案。

2.課題研究實施試驗階段(20xx年2月——20xx年12月)組織教師根據研究方案指定的課題,用心開展形式多樣的研討活動,透過組織對有關文獻的學習,撰寫論文,交流心得、反思,開展教學設計,不斷完善和創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礎上,探索出閱讀教學的個性教學特點和規律。

3.課題研究完善總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透過在第二階段的教學時間上,要求課題組成員認真反思,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成果整理檔案,構成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理解上級驗收評估。

二、認真探討,抓好落實

課題研究小組成員緊密圍繞“教學反思與教育智慧生成的關係”這一主課題,廣泛探索適應於新課程要求下的教學方法,認真做到了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理論學習不放鬆,每個課題組成員堅持每週蒐集資料,強化語文知識積累教學理論指導;

二是堅持每學期上好一節公開課,在課堂教學中找規律;

三是堅持每學期寫好一篇相關小論文或教學反思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部創特色;

四是在學生學習效果上求論證;

五是課題成員堅持在相互交流,研討中提升自我。

我們透過文獻學習、課堂實踐、調查反思,總結提高的課研思路,組織看優質課例光碟,進行優質課堂技能競賽撰寫的論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課題研究資料得到了全面落實,課題研究的目標基本實現,其成果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養成了良好的教學反思的習慣。學校的每一位任課教師每週都寫教學反思,在反思中發現教育智慧,並運用教育智慧,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我校的教師逐漸走上了專業發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斷生成。透過交流對話、典型引路、個案跟蹤、教科互動等方式,激活了教師群體的.教學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師新課堂策略的構建潛力。

3.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高漲。

4.教師業務素質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學環境,寬鬆和諧的研究氛圍,為師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在科研的引領下,我校再一次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獲得了又一個豐收年。我校教師撰寫的論文、案例在全國、省、市、縣級各類評比中有72篇分獲一、二、三等獎;有29篇文章在各級教學刊物中發表。

三、完善推廣,深化教研

本次課題研究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研究教學的用心性,雖是“摸著石頭過河”,但透過課題研究增強了教師的自信心。因為課題研究組成員在課題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長。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將研究成果在教學中推廣應用。組織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為全校教師上示範課。

我們在完善已結題的課題基礎上,圍繞新課題改革的實際,緊密聯絡實際汲取成功經驗,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確立新課題,使研究工作再上新臺階,以到達優化課堂結構,優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之目的。使廣大教師由普通型向專業型、學者型教師轉變,讓我校教師在課題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豐”向展翅騰飛的大雁一樣凌空翱翔。去擁抱又一個燦爛的科研春天!

課題研究總結9

我校數學科組組織並承擔了區級課題《國中數學“學困生”錯題成因分析與解決對策研究》的研究。本課題將為期三年,主要是通過提取數學“學困生”的作業,練習或測驗中出現的錯誤,從學生學習習慣,學習心理,認知結構等方面入手進行診斷及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並在此基礎上對“學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從而及時清除其學習上的障礙,使其後續的學習得以較順利的開展。具體操作流程:

一、學困生的界定:

主要研究有上進心,肯學,但由於知識結構缺陷或學習習慣不好,思維策略不足等原因引起學習困難的學生。

我數學課題組要求每個老師在所帶的教學班中挑選出5~10名“學困生”,成績一般在40~60分左右作為研究物件。同時還分別選擇2名中上生和一名尖子生作為參考物件。

二、“學困生”課題研究的出發點與期望成果

很多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的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總會在後面的學習中不斷重複,得不到及時的克服。從教師教的角度來分析,很大原因是我們的老師缺乏對學生在該知識點上有可能會產生的各種思維誤區的預見性,不能把問題消滅在課堂上,另一方面錯誤出現後,老師們也缺乏對學生的錯題的收集與分析,從而也不能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給予及時有針對性的輔導。如此不斷的知識盲點堆積,學生後續的學習受到影響。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我校課題組成員都覺得進行學困生的錯題收集與診斷非常有意義,並把它作為我校轉化數學“學困生”的重要途徑之一。

通過本課題的開展,利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以下幾項目標:

1.前兩年主要是進行錯題的收集,根據區教研員對國中數學各知識點的編碼對錯題進行歸類整理,建立錯題資源庫,並對錯題進行初步的診斷與解決策略探討。(主要是從學生的知識結構方面進行診斷)

2.利用與華師大認知與技術研究室徐xx教授的研究生的合作關係,尋求他們在學生認知方面的理論與技術方面的支援,進一步完善錯題資源庫。

3.通過課題組老師三年堅持搞錯題研究,使教師們在後期的教學過程中能對每一個國中數學知識點學生有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思維錯誤有預見性,從而能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加以重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並且能對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進行診斷,根據診斷提取相應的解決策略加以糾正。所以,做好學困生課題,對科組教師的專業化技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課題開展情況:

(一)學校及區教研室有關領導對本課題開展給予高度重視與支援

在課題開展初始階段,因為很多實驗教師都比較年輕,沒有課題研究經驗,所以出現了信心不足,思想壓力很大,害怕做不好的思想,從而課題開展開始不久後有一段時間曾陷入過低谷。學校領導和區教研室張偉春主任給我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為課題的開展指明瞭方向,讓我們放下了思想包袱,紮紮實實搞課題。

同時在張主任的幫助下,我校“學困生”課題組與華師大認知與技術研究室徐xx教授的研究生建立了合作關係,他們將在學生的認知心理方面的診斷給予理論與技術上的支援,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二)加強了相關理論學習和定期組織課題研討交流會

進行學困生的錯因診斷,需要我們要學習相關的一些教育教學理論:如教育心理學,學習論,教學策略等理論知識。為此,課題組購買了一批相關的理論書籍,鼓勵老師們多進行學習。同時還能定期召開課題交流會,做好及時的總結與反思。

(三)錯題的收集與整理過程方法:

(1)錯題的'選取方法:

錯題大部分來自所研究物件的同一知識點的不同錯誤,小部分來自教學過程中所發現的學生的典型錯誤。有的老師嘗試通過研究物件的錯題本(含錯題,更正及錯因的自我分析)收集錯題;有的老師則通過每天學生的作業進行及時掃描。

(2)錯題的整理與分類:

如何進行錯題的整理及及時上傳到區天河部落交流平臺,課題組的老師進行了不斷的摸索與反思。從一開始是按章,後來確定為按每知識點進行錯題分類。也可以設一些專題:如證明題常見錯誤等。有關的編輯格式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3)分工合作:

“學困生”課題組分三個年級同時開展課題,各備課組還把所負責年級的錯題分塊分任務進行掃描,上傳到科組錯題資源庫及天河部落學困生專題。其他老師則做好分內錯題掃描與上傳工作的同時,對同年級老師上傳的錯題根據自己收集的情況進行補充與回覆。

(4)他山之玉:

通過把錯題上傳,一方面可以與兄弟學校做到資源共享。同時也希望能得到數學同行老師們的“跟貼”回覆,給予寶貴的意見與建議。

四、課題開展存在的困惑及努力方向

困惑一:課題主攻方向是錯題收集與診斷,所以所選的錯題是否不只侷限於幾個研究物件,而可以是所有所教班級中符合界定的學困生中收集?

困惑二:對知識點所收集的錯題應該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與代表性,那麼所研究物件中出現的不典型的錯誤是否不予以收集?

困惑三:代數方面的錯題較容易進行知識結構方面的錯因診斷,但有關幾何部分的錯題卻較難以判斷,診斷上有點吃力。

困惑四:對錯題的診斷分析應抓住那些細節,那種格式比較好。我校四個學困生課題組的老師所上傳到天河部落上的錯題分析形式各有不同。從數學角度去寫錯題診斷,是否要注意補充一些什麼方面的內容?

總之,對於一線的教師,教學任務重,課題研究過程會比較辛苦的,而且其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見影,學習困難生的學習困難問題是問題長期積累的結果,它的克服需要較長的過程,所以,沒有一種良方能使學生長期形成的落後在短期改觀,所以課題實驗教師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同時要有追求“學困生”課題研究內在價值的態度,要有吃苦精神。

課題研究總結10

本學期,我們繼續開展“實施意趣教學,構建綠色課堂”的課題研究,並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在九月份的課題組活動中,我們學習了20xx-2012學年度“構建國小綠色課堂,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總課題組研究計劃,討論制訂了本課題的階段研究計劃。明確了本期的階段研究目標,本期每次活動的具體安排及每次活動的負責人等。對期末將收集的資料做出了安排。明確本階段的重點是圍繞文言文教學精心打造一節研究課,初步確定運用網頁形式規範整理課題資料、展示課題成果,進一步完善課題部落格。

在十月份,我們重點開展了國小階段的文言文教學研究。圍繞《伯牙絕弦》一課展開研討,並由劉俊老師執教為巴南區國小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提供了研討課現常劉老師的教學,以情為脈,多元化的讀,帶領學生逐層推進,品位體會,熟讀成誦。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情感,發揮了學生的想象,效果非常好。得到了與會專家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十一月,我們組織教師們展開研討,針對文言文、略讀課文和習作教學進行教學模式的提煉。並收集了每位參研教師的個人簡介、獲獎情況、經典案例、論文等資料。初步建立起課題網頁。本課題組教師劉竣劉伯榮、龔利、羅天瓊參加了魚洞四小“精彩二十分微格教學賽課暨綠色課堂研討”活動。教師們以新穎的'設計、紮實的基本功、充滿情趣的課堂,贏得聽課評委、教師的好評,分別取得了一、二等獎的佳績。

十二月,我們進行了半期總結,完善了課題網頁和課題部落格。在學校的半期交流評比中,我組獲得了高分,被評為一等獎。

最後一個月,我們總結了本期的研究情況,收集整理了本期研究的相關資料,進一步完善課題網頁和課題部落格,並思考如何展開下一階段的研究工作。

課題研究總結11

一學期即將過去,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總體看,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課程標準走進我的心,進入課堂

我們怎樣教數學,《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通過一學期的教學,讓我對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了更深的瞭解,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

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這第一手資料,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這一學期的課前準備不流於形式,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研究,課後的反思為以後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啟示,本學期在教學中,我想努力呈現一種開放性,突破原有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把學生置於一種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態勢中。《被除數和除數末尾有零的簡便計算》的設計,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探索的平臺。在整堂課中提倡自主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這一觀念的確立,灌輸的市場就大大削弱。綜合起來看這次教學活動兼顧到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和諧統一,而這些都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提高文化水平與做人境界,這將是一個長期而非常有價值的努力過程。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抓實常規,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

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教法切磋,學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隨機教研的話題,新老教師互學互促,紮紮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我還統籌安排學生在校一日活動,課外興趣活動有組織、有計劃,時間、內容、老師、場地均得到落實。學生在多樣的興趣活動中不僅鞏固、運用了所學的知識,也為今後構建新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具備創新精神打下了基礎,真正做到第一課堂打基礎,第二課堂發展特長。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課題研究總結12

本學期學校正在緊張進行新校搬遷的籌備工作,雖然緊張忙碌,但學校領導對課題研究工作從不鬆懈。我們緊緊圍繞和諧德育子課題《學科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開展了各項工作,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健全課題研究的組織,建立一支優秀的德育工作隊伍。

1、課題組經過認真地討論和研究,進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課題的各級組織,對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必要的充實與調整。課題組負責人盧世勇校長總體負責,課題祕書覃和秋主任具體負責,帶領課題組通過專題講座、參觀學習、集中討論等多種形式定期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專題培訓,努力提高全體課題組成員的理論水平、業務修養和德育水平。本學期組織莫永秀、江自霜、韋文丹老師到興義市參加全省和諧德育研究年會,學到了一定的優秀經驗,也對學校老師進行了二次培訓。

2、發揮學校22位縣級骨幹教師的作用,根據老師申報的小專題,精心挑選,重點扶植,細心指導一批業務精、能力強、富有創新意識的骨幹教師開展小專題研究。並讓這些教師發揮輻射作用。提高小專題研究的整體水平。教師們的研究成果,在促進參研教師養成反思教學的習慣獲得解決困惑的策略,轉變教師的德育思維方式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建立德育工作研究體系,推動德育工作的全面開展。

1、德育工作主題明確。

學校根據年度德育工作的重點,制定學校月度德育工作主題,圍繞這個大主題,再製定每週的德育工作小主題。學校領導班子和課題研究組成員對這套德育工作研究體系傾注了很大的心血,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做了許多的工作。才使這項工作在探索中逐步實施。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在思索,反思,力求完善,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具體,更深入,更有實效。

2、以校園文化承載課題研究

我們把校園豐富多彩的校園作為課題研究的主要平臺。具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學校大門過道左右兩邊建造兩個造型別致的宣傳欄和五心教育標語。學校荔泉書院陳列百年老校的歷史,展示了我校的先烈鄧恩銘的事蹟和學校取得的教育教學成果。校園牆壁上展示校風、教風、班風、學風及《國小生良好習慣》及《師生圖書推薦目錄》等。教師辦公室《教師職責》、《班主任職責》等,把校規、校訓放在最顯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實現“讓學校的每塊牆壁都會說話”。發揮了育人的作用。

3、德育活動形式多樣。

(1)養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們創新紅領巾監督崗檢查,要求監督員同學在檢查的同時,將各班存在的問題以反饋表的形式反映給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這樣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針對性。常規管理抓得實,抓得細。經過逐步的.完善,學生德育管理制度、班級的量化管理已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學生的量化工作以《荔波一小雛鷹爭星》、《我為班級爭光彩》為準則,支援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2)周德育課的開展:根據每週的德育工作小主題,各班利用每週的班會課進行本週的德育主題教育活動,這個活動中有老師的專題教育,更有學生的實踐參與。例如:清明節來臨之際,組織學生前往烈士陵園祭掃革命烈士墓。

(4)德育主題隊會的觀摩教育。

根據學校的德育工作重點和德育工作主題,組織開展主題隊會活動評比觀摩活動。本學期學校進行了一次主題班隊會評比活動。為使各班的主題隊會有成效,各班的學生團結協作,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蒐集與活動相關的各種材料。準備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精神,班級的團隊意識,求新求異求好的思想都得到高層次的提升。

三、課題實驗階段性成果

經過本學期的努力,我們課題組在做了大量實驗研究工作時,也相應的作了一些經驗總結,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

1、課題組老師積極研究,認真探索,將自己在實踐中的思考、體會形成文字,上升為理論,部分文章在各級各類獲獎發表,如:XX月XX日,陳才玉老師的論文《伸出愛的手》在《中國當代教育科研理論與實踐》上發表,玉春藝老師的論文《誠信是明亮的燈塔》在《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上發表;江自霜老師的論文《如何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在《勞動時報》上發表;朱元玲老師的論文《給思想品德教育開個好頭》在《黔南日報》上發表;歐紅念老師的論文《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在《荔波教研》上發表,本學期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的論文共計19篇。張秋明老師的《我的家鄉荔波歡迎你》等共計11篇論文、教學設計獲省金茅杯和諧德育科研論文、教學設計評比一、二、三等獎;全國和諧德育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也在緊張地整理之中。

2、課題組老師的實驗成果還表現在他們的工作和成績得到學校及師生們的認同。胡國蘭、徐榮慧執教的《我愛我家》和韋建仙、顏鑫執教的《讓誠信永駐心間》獲得省金茅杯和諧德育優秀活動課評比二等獎;姚志細、蒙轉執教的《幸福就在我們身邊》獲得荔波縣和諧德育優秀活動課評比一等獎;韋建仙、顏鑫執教的《最美少年夢》獲得荔波縣和諧德育優秀活動課評比三等獎等獎;何柯磊等4名同學榮獲全縣優秀學生,胡森然等4名同學榮獲全縣優秀學生幹部。

四、今後課題實驗的規劃和方向

我校的《學科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德育實驗研究課題實驗已進行將近三年。在階段性實驗中亦取得了初步成績和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還很不夠,有許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使之逐步完善。下一段應著力研究與實踐如下幾個問題:

1、繼續落實家訪工作,辦好家長學校。組織1—2次較大影響的家長會,每學期班任家訪率要求達40%以上,力爭全學年普訪率達100%。

2、重點抓好個案研究,以點帶面,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

3、加強對行為規範訓練的落實,從細小處入手,有待不斷完善。

總之,在師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在學生的行為習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相信,在專家和領導的關懷下,在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碩果累累,取得圓滿成功,一定會為德育課題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課題研究總結13

本課題在我校領導的帶領和支援下,已經走過了兩個學年。從第一學年的申請立項、確定方案、構想策劃、理論學習、前期調查,到這一學年的貫徹實施,具體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在一次次學習、實踐、研討、交流、改進、調整等實實在在的工作中,我們真實地聽到了自己成長的腳步聲。

憑藉一線教師的有利條件,以課堂為實驗基地,通過學習交流及在數學課教學上進行探索和實踐,找到與新課程最為和諧的交匯點,從而更好地開展新課改,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本學年我們進入了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如何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進行課題研究,從多方面具體地體現和展示本課題的實驗情況和效果,是我們這個學年課題研究的工作重點。我們工作雖緊張,可卻感覺很充實,雖然很忙碌,可我們卻在不斷成長,成功的喜悅與研究的困惑並存著。現將我們課題組的工作進展及成果、課題組活動做法及體會彙報如下:

一、課題研究工作情況及進展

(一)理論與實踐並進

理論是實踐的航標。因此進行理論學習是我們課題組一定要堅持執行的工作重點之一。由於前期做好了專門充分的理論學習,因此,本學期我們將理論學習滲透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培養課題組成員做學習型教師的思想意識,養成學習的習慣。課題組長帶頭並要求和督促組員每月必須至少寫一次學習筆記和感想。這個習慣從課題實驗伊始一直延續至今。我們課題組教師長期堅持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並在組內實現知識共享。我們在網上申請了一個課題組的郵箱,大家若發現有好的文章都可以放入郵箱中供大家學習,在開展課題組學習活動時,還將所看到文章和觀點進行交流討論,這樣,我們在科研思想上就比較容易溝通和達成共識。

(二)制定課題計劃,例行課題組常規

每個學期一開學就由課題組長及時擬定了本課題組的實驗計劃,明確了本學期實驗的重點、要求與程序。然後各組員再根據總計劃,有針對性地制定出具有個人特色的課題計劃,以便於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層次來開展實驗。本課題組這一學年的常規工作有:

1、每月開展一次課題組例會。

2、每月每人寫一篇學習筆記。

3、實行責任制管理,明確課題組各成員的職責和分管的任務,各施其職,使課題組能自覺、健康、穩步地運轉與成長。

4、爭取學習機會,組織和開展交流活動,學習開展課題實驗的方法和經驗。

5、寫出案例分析和反思

6、對本學期的研究情況進行總結,撰寫論文。

7、收集資料,整理個人資料袋。

二、期末盤點,喜獲豐收。

期末是豐收的季節,我們課題組進入了盤點和整理資料的階段。一期下來,教師積累了各種研究資料和教學經驗,向領導們、同行們、家長們、學生們展示了各自的.教學風采。所上的研討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領導的讚揚,同行們的欣賞和家長、學生的喜愛。撰寫的教案或論文還獲得了各種級別的獎勵。

老師們一份份的學習筆記、聽課記錄、案例評析、精品課教案、教學反思、學期總結等等,彷彿就是我們成長的印記。而那一張張獎狀,就象一串串金色飽滿的麥穗,它凝聚著我們的智慧和汗水,同時盛載著我們豐收的喜悅。

三、課題組活動花絮

我們課題組的工作是踏踏實實我們的課題組活動是積極而多彩的。我們的科研實驗立足於課堂教學又作用於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在取得的成效使學生們受益,使領導和家長們滿意。課題組的工作既嚴肅又活潑,既充滿困難又充滿了希望。

課題研究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我們課題組成員團結一致,爭取把國小數學課堂拓展教學的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統更紮實,讓研究成果作用於廣大的學生,在學生的提高和發展中綻放光芒。

課題研究總結14

我校立足校本探究“微型課題”,以“微型課題”為載體,以校本為依託,用“微型課題”研究來帶動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使我校校本研修工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問題即課題,教學即教研”。“微型課題”是一種研究範圍較小、研究週期短、研究過程簡便的教育科研方式。教師們從自己身邊的教育教學問題入手,去研究解決的辦法,就是“微型課題”研究。

一年來,我校教師針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共同討論,提出了值得研究的“微型課題”向中心國小進行申報立項。學校現在已有12個課題,教師都參與到“微型課題”的研究中來,並做到了有問題(微型課題)的確立、實施方案、階段總結、活動記錄、取得的成績統計。回想起來,我們已逐步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共識:

一、什麼是微型課題研究

微型課題研究是研究者採用一般的科學方法或合理手段對細微的教育問題進行觀測、分析和了解,從而發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教育現象之間本質聯絡與規律的認識活動。微型課題研究是一種研究範圍和較小、研究週期短、研究過程簡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微型課題是課題研究的一種型別。

微型課題研究產生於中國小,源自於一線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反思以及對教育實踐困惑的追問。微型課題研究的起點,首先始於教師對“不明”情況的探究。也就是教師因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進行的研究。比如一種有普遍意義的反常傾向、學生中比較固定的落後行為、課堂中的意外、教學的無效等一時無法解釋的現象,都可以成為一項研究的起點。其次始於教師對教育現象的追問。也就是教師把對教育現象的追問作為支點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深度介入的態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當中去。這是因為:“自己的問題”自己更為熟悉,因此就最有發言權,最容易把握。而且從感情上來說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三是始於教學即研究。即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有計劃地去解決一些問題,在解讀研究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日常備課、教學過程、教育策略、相關活動的內容,與自己提出的研究問題緊密結合起。研究就是一種教學方式。

微型課題研究在有些地區已經由教師的個人自發行為變成群體行為、集體行為或組織行為,並實踐了好多年,深受廣大中國小教師和教科研人員的歡迎。微型課題是一種新型的課題研究方式。是廣大一線教師和教科研人員對學校教科研工作總結、反思、探究的結果,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實踐智慧的結晶。儘管微型課題研究還不成熟,有待規範和完善,有待組織化、制度化,但它不失為一種貼近學校、貼近教師、貼近教育教學實際的教育科研方式。但目前人們對微型課題研究的認識還比較粗淺,大家只是對微型課題研究的實踐過程及其特徵作了一些零星的概述,而對它的內涵和外延並沒有界定清楚。另外,人們對微型課題研究的提法還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微型課題的提法不確恰當,不如用“小課題”或“個人課題”更能說明問題。還有的人認為,微型課題研究的`切口小,過程簡單,操作缺乏科學性,不是一種科學研究,最多是一種工作研究或經驗總結。

二、微型課題研究有什麼特點

1、小,即研究的問題小微型課題研究主要聚焦於教育實踐中的矛盾和疑難,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教師教育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有價值的細小問題。問題可以具體到一堂課的教學案例設計、授課導人方式、課堂提問、作業設計等等。“小”還表現在研究的規模上,微型課題研究涉及的範圍小、人員少、時間短,因而規模小、投資少。“小”是微型課題研究最顯著的特點。

2、活,即靈活首先,微型課題研究的選題論證、方案設計、立項開題、實施研究等相對簡便,沒有省市規劃課題研究那麼複雜。其次,在研究的組織形式上,教師可以單獨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微型課題可以重複研究,不同學校的教師或課題組可以同時或先後研究同一個問題。我們在組織微型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對課題申報時間也沒有作統一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只要發現問題了,並且考慮成熟的,隨時可以申報;正在思考的問題甚至可以先研究後申報。微型課題研究沒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沒有強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時時都可以開展,處處都可以進行,在興趣中生根,在實踐中開花,在過程中結果。

3、實,即實在首先是選題“務實”,微型課題研究立足於當前教育教學工作,選題貼近學校、貼近教師、貼近教育教學實際。其次,研究過程“踏實”,源自於實踐中的問題還在實踐中解決,微型課題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遊離於教育教學實踐之外的活動。再次,研究成果“真實”,微型課題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也不同於省、市規劃課題,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麼樣,強調在“做得好”的基礎上寫得好,從表達形式上看,它不需要編寫專著,也不一定要撰寫長篇的結題報告和專業論文。它可以是教學案例設計稿,聽、評課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課堂教學實錄;也可以是研究小報告,訪談記錄,調查報告,沙龍材料。學生作品;還可以是音像作品,圖表、教具等實物。這些成果是教師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自己的實踐。從自己的實踐中提煉自己的經驗,讓自己的經驗體現自己的特點。

4、短,即週期短微型課題研究的時間視研究內容而定,可長可短,時間短的兩至三週就可以解決問題長的三至五個月,最長的一般不超一年。

5、平,即符合當地、當時教師的研究水平第一進行微型課題研究,教師一般不需要專業研究人員具備的有關研究設計和解釋的高階技術,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識;第二,微型課題研究的目的不在於發展和檢驗理論而在於獲得能夠直接應用於眼前工作的知識,它既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

6、快,即見效快由於研究的週期短巨基於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具體問題,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個問題解決了,就可以轉人到下一個問題的研究;一個問題解決了,就可以得到一點收穫。它不需要觸及該問題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統的經驗總結,也不苛求一定要將自己的研究心得發表,關鍵是要讓自己體味到眼前一亮、“心頭一喜”的愉悅。

三、微型課題研究是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行動者為解決自己實踐問題而進行的研究。行動研究是行動者對自己的實踐進行的批判性思考,以“理論的批判”和“意識的啟蒙”來引起和改進行動。在微型課題研究情境中,教師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的物件,研究的內容則是教育教學過程中主、客體的關係。微型課題研究完全是出自教師自身的需要,是教師應對“專業困境”自主意識的覺醒,是教師自我完善的積極姿態,具有“屬己”的特性。這種“屬已”的特性反映了教師不再只是研究成果的操作者或教育行政指令的執行者,教師成為研究的行動者,親自參與研究的過程,提出需要研究的問題,並在自己的反思性實踐中觀察研究的過程,收集、分析有關研究資料。在微型課題研究中,教師從過去的教科研描試轉變為主試,這種轉變也意味著教師由過去教科研的旁觀者轉變為教科研的中心人物。

微型課題研究的價值可以歸結為“改進”和“參與”。其中“參與”是指教師參與整個研究的全過程。在計劃行動觀察評價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教師的聲音。行動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進教育實踐,不是構建教育理論,構建和利用理論從屬巨依賴於這個基本目的。教師“參與”研究是為了科學地“改進”自身的工作,“改進”不僅僅意味著教師通過內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學行為,還意味著通過研究改變教師對教育實踐的理解,使教師專業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從而實現教師的專業擴充套件。在傳統的教育研究中,教師的個人化知識以及內隱知識被當作毫無意義的東西,被忽視了,而微型課題研究關注的正是那些被傳統教育研究冷落的教師的“個人化理論”,這種關注將導致教師的專業意義發生變化,由此微型課題研究將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課題研究總結15

一、課題的提出

在“五環聯動、反思成長”主題教學研討活動中,我們英語組為了激發學習英語興趣,增強校園英語氛圍,要使原本沉悶、緊張、拘謹的課堂氣氛逐漸被活躍、輕鬆、靈動的氣氛所替代,學生在課堂中表現更為投入,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活躍。

由此,我們認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應該覺杜絕各種短期效益的驅使,與時俱進,結合自身實際,在學校原有基礎上提煉出自身脈搏中最為豐富、最有活力的部分,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中去,使課堂教學煥發勃勃生機。鑑於此、我們提出“如何組織積極有效的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英語課程標準》特別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提供充分的條件、給予必要的幫助,讓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積極參與、主動探索、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研究目標

1、研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研究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低段,特別是三、四年級的英語口語教學在目前還處在一個初級探索階段,尚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完備性,教師要通過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

3、研究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每一個環節上都能積極主動、積極探索、積極參與。

三、研究過程

1、注重理論學習、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教師學習有關理論,參加培訓,用新的教學理論武裝思想。跨年段的老師更是要區別對待高低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學習規律。認真學習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理論方式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當好孩子們在外語領域的啟蒙老師。

2、建立良好師生關係、和諧的課堂氣氛。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從而培養他們獨立的創造力。

3、注重以英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實驗中,我們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課外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英語能力的平臺。通過對錶現優秀的同學給予獎勵、表揚手段,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學英語的熱情。

4、注重以課題為核心,開展教學工作

四、實驗的成果

1、教師的教學思想有了一定的轉變。目前,我校的英語教學基本能做到以愛的教育為主體、美的教育為根本、師生平等,互信、教學氛圍民主和諧。

2、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兩個月下來,課題組每位老師課後有反思,並將在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整理成文,寫成案例。

3、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渴望運用交際英語與老師和家長交流。

五、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不夠。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羞於表達,喪失了“發揮”的機會。

2、學法指導有待加強。對於三年級的小朋友,英語是一門全新和陌生的課程,更應加強對孩子們的興趣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因為他們學習實際上仍然處於被動懵懂狀態,依賴性強,離開了教師,還是不會學習,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