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1

《日月潭的傳說》是一篇關於臺灣著名風景區日月潭的民間傳說,講述的是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歷經艱險,最後又化作青山守衛在日月潭的故事。教學本課,為了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課文,瞭解人物形象,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礎上加以表達,抒發情感,並結合板書,達到文情融合為一的效果。

課文開頭說日月被兩條惡龍吞吃了,天地間漆黑一片。為了給後面體會大尖哥和水社姐的捨生忘死的高尚品質作鋪墊,我啟發學生進行想象:沒有了光明,人們的'生活會怎樣?因為學生都有過停電的感受,所以,大家的感想很多。有的說沒有光明看不清前進的路,有的說沒有了光明就不能做任何事,生活極其不便,還有的孩子聯絡日常生活,說沒有了光明,動植物包括人類都難以生存,忍受飢餓和寒冷,等等。通過交流,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沒有光明的嚴重後果,感受到了人們迫切救回日月的心。

後面的想象也較多,比如引導學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的?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他們有的說會遇到狂風暴雨,有的說會遇到猛獸,有的說會遇到寒冷和飢餓……說的有理有據。我又讓學生邊觀察圖,邊想象兩位英雄如何戰勝惡龍,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特別是男孩子的鬥志,說得很是精彩。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2

這篇美麗動人的傳說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日月潭的秀麗風景、兩位英雄的義舉,還有那一處處留白帶給學生的思考,拓展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頭和金剪刀的來之不易,我也是採用了清風雅韻一樣的說話訓練內容,學生通過想象說話,把原來抽象的“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千辛萬苦”變成了一幅幅具體生動的畫面,學生在理解時也更立體一些。著實感受到兩位英雄得到金剪刀和金斧頭的'艱難,對兩位英雄更是充滿了敬佩之情。

文中的訓練點還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與惡龍決戰三天三夜的情況,我想一定是充滿了驚險和刺激;英雄變成兩座青山後,鄉親們的感激場面;遊客來到日月潭,聽了這個故事後的想法……課文中的留白成為課堂上的亮點。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3

《日月潭的傳說》講述的是關於俺國臺灣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個動人的傳說,是民間故事。從第一課時,俺提問同學瞭解哪些民間故事,同學紛紛舉手,急著談到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來,同學對民間故事的'興趣很濃。所以在第二課時的公開課教案中,根據三年級同學的年齡特點與同學對民間故事的趕興趣程度,俺採取了引導同學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讀課文。

第二自然段中說到,兩條惡龍吞吃了太陽和月亮,天地間漆黑一團。俺提問:“惡龍吞吃了太陽和月亮,此時人間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引導同學想象,失去了太陽和月亮,人間漆黑一團,人們生活極其不方便;沒有了太陽和月亮,植物、農作物無法生長,人們要忍受飢餓和寒冷等,認識到失去日、月的不便,發生

與人們相同的感受。同樣地引導同學想象,在這份設計中,還運用了些,這就算是這節課處置得當的地方吧!

當然,這節課也有些缺乏的地方。上完課後,張老師的一句話立刻點醒了俺。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心萬苦,終於從阿里山的山洞裡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時,俺先引導同學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麼苦,然後邊總結邊反覆地反問:“他們能停下來嗎?”而張老師建議俺,在教師邊總結的同時,邊引導同學反覆讀這句話。教學這句話時,俺想要達到的目的也是這樣,但張教導的方法效果更勝一籌。教學無定法,但法與法間也有相通之處。

還有“回到潭邊,他倆又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潛入湖底,與兩條惡龍激戰了三天三夜。”在談到讀完這句話的感受時,同學只說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與惡龍激戰的時間很長,其實這兒俺也可以充沛運用想象的工具,使他們加深對“激

戰”一詞的理解。

“學無止盡”,雖然說俺現在上課有進步了,但還應“更上一層樓”吧!例如,張老師建議俺多看特教的語文教案,丁老師認為語文的教學應該再拓展開去等。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4

《日月潭的傳說》一課上完了,回顧自己的教學設計、對照自己的教學課堂,我審視著自己的教學過程。

有獲得:本篇課文故事性強,學生很容易讀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講解,而要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加強複述的訓練,並結合本文特點指導學生儘量條理清晰、生動形象地講講這個故事。課堂上,我幫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讀懂、讀好這個動人的故事,並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這個故事;在理解故事內容的過程中,重點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大尖哥和水社姐捨生忘死、除邪懲惡、為民造福的高貴品質,激發學生敬重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根據課後完成相關練習作業的情況來看,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

有不足:到底不是老手,在課堂上還是有所缺憾。現在想起來,課堂上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訓練不夠,特別是原本設計以默讀訓練為要點的,在實施時有所偏頗;文章中有著善惡的比,。文中惡龍與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為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面對惡龍,主人公捨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惡相爭,惡不敵善。課堂教學中,對引導學生理解“為民造福”一詞的深刻含義還不是很到位。在學生明白“為人民幸福而犧牲的人,雖死猶生,人們會永遠記住他們的”之後,可以再繼續追問一句:“在你的腦海中,有著哪些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下嗎?”這樣,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應該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還有一點遺憾就是,我在課堂教學中忽略了書上現有的插圖。在引導學生想象主人公與惡龍激戰場景時,完全可以借用書上的插圖進行指導,卻因為一時情急而忘記了。

有昇華: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強調想象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類沒有想象,如同鳥兒失去了翅膀”的程度。新課程標準鮮明的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直言不諱的請老師住嘴,這無疑給沉悶的注入了一股清風,直吹入了學生的心田,於是學生終於擁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新課標還強調:“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國小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地方給學生留下許多想象空間,教師可結合閱讀教學,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想象訓練。這樣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照相關理論,結合平時在教學中大家的一些做法,我們可以總結出憑藉教材進行想象訓練的幾種具體方法:

1、從題目入手。課文的題目尤如一個人的名字,可以有多個,只要這個題目符合文章內容即可。因此,教學時,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可想想課文還可用哪些題目。另外,在剛開始學一篇課文時,可讓學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圍繞這個題目,將寫些什麼內容。

2、從詞語入手。有些課文中的某些詞語非常具有想象空間,教師要善於抓住並緊扣這些詞語進行想象訓練。如《日月潭的傳說》中,可以抓住“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千辛萬苦”三個詞,體會主人公的不畏艱難、捨生忘死的'精神。

3、從句子入手。課文中有些句子具有豐富的內涵,在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這些句子,從不同角度進行想象訓練。《日月潭的傳說》中,有這樣一句話:“回到潭邊,他倆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潛入湖底,與惡龍激戰了三天三夜。”這一句話,就將很多情節輕輕帶過,完全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插圖進行聯想,從而體會“戰”之“激”。

4、從段落入手。課文中一些段落的含義也很豐富。我們也可依託這些段落展開想象。另外,還可模仿一些典型段的寫法進行想象練筆。

5、從標點入手。課文中有些標點符號含義豐富,若能引導學生依據課文的標點符號進行想象,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中蘊含的豐富內容,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如《廬山的雲霧》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先列舉了四種雲霧的形狀,段末用了一個省略號。這個省略號可啟發學生想象:廬山的雲霧子還有哪些形狀,又像些什麼呢?

6、從插圖入手。讓學生依據課文中的插圖進行想象練筆,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好形式。在觀察插圖時可引導學生根據主題的要求,設身處地地從不同側面展開聯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後果,想到畫外之景,聽到畫外之音,變靜態為動態,變無聲為有聲。

寫到這,不禁想起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名為《教師成長的三境界》。文中這樣歸納:第一種境界----成長:初入教門,原以為所學的間接經驗在實踐中會所向披靡,又誰知幾多挫折,必多喪氣,幾乎灰心,幾經磨礪,幾番掙扎,終獲得直接經驗,也幸得前輩指點,教育教學總算能夠應對;第二種境界----成功:不滿足已獲得的直接經驗,尋求理論指導,於是博覽群書,尋找原則,探究原理,總結規律,跳出屬於本能的“原我”,形成實現價值的“自我”;第三種境界----成熟:不斷進取但不爭強好勝,成果累累但不張揚,教育教學遊刃有餘,忘卻了虛榮浮華,把機會讓給後生,在不斷反思中感悟到教書育人的真諦,步向至善至美的“超我”。

相對照文章而言,我已經超越了第一境界,值得慶幸;正在第二境界徘徊,需要繼續學習;離第三境界還有很大距離,更要認清方向、確立目標。看來,我還得對自己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5

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首先體現在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我們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讀哪些。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全文性的朗讀訓練?是不是每篇課文的每個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氣進行朗讀訓練?我認為不是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在於準確把握和挖掘值得進行朗讀訓練的段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朗讀,培養其語感。《日月潭的傳說》真正值得去品讀的段落是課文的3、4小節。這樣,避免了平均用力,刪繁就簡,訓練能得到有效保證和落實。

讓學生充分地用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還體現在讓學生積極地運用語言、內化語言。教學《日月潭的傳說》,完全可以讓學生實踐語言,將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將給別人聽。為了能把故事講好,講得生動吸引人,課堂上進行了一次模擬講故事。先同桌合作,練一練。指名說時,其他同學隨時站起來進行幫助。創設交際表達的情境,使學生說得主動,聽得有趣。

【2】我在課堂上注重了讓學生根據課題去想象課文內容的訓練,學生讀了課題之後,我問:你想知道些什麼或你有什麼疑問?學生思考了幾秒鐘以後,就開始發問:為什麼叫日月潭?它在哪?講了日月潭的什麼故事?故事裡都有哪些人物?其實我想讓學生問什麼是傳說?可是學生沒有問出來,是我問的。我問學生你們知道什麼是傳說嗎?

有一個學生舉手回答了,但說的不是很準,我著急了,沒有再找學生說,而是我說的。這處理得不好,如果再給學生一點時間,學生是能夠說出來的。還有介紹日月潭的'那個環節,本來是打算讓學生來彙報的,可是課前我調查了一下,根本沒有學生查到資料,所以只好我自己來介紹。

學完生字以後,掃清了字詞障礙,學生再次細讀課文,看自己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由於時間短,學生也沒有提出什麼有價值的問題。

在學生自學生字彙報的時候,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彙報的過程中我根據每個字的特點,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社”字我側重了偏旁,“辛”字我側重的讀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兩個字我讓學生造了句子,決字和快對比記憶,讓學生用“決心”說句話,不同的字採用了不同的方法來記憶。對於要求認的字我只讓學生會讀即可,但是要求寫的字,我要求學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學生經過長期的訓練已經掌握了識字方法,所以上識字課我很省心,學生自己就知道該幹什麼。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6

《日月潭的傳說》講述的是關於我國臺灣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個動人的傳說。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歷盡艱險,降服惡龍,最後又化作青山守衛在日月潭兩邊的故事。

《日月潭的傳說》一課上完了,回顧自己的教學設計、對照自己的教學課堂,我審視著自己的教學過程。有獲得:

1、讓學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創造。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進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地方給學生留下許多想象空間,我結合閱讀教學,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想象訓練。這樣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從阿里山的'山洞裡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這一句,引導學生想象,他們在行進的路上,是如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的?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麼克服的?通過想象情境,更能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艱險、為民除害的精神。

2、提領而頓,百毛皆順

如果“領”的設計合理、優化,可以從根本上克服閱讀教學支離破碎、雞零狗碎的現象,同時也能較好地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學生了解了課文懂得主要內容,對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惡龍,救出日月的過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沒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讀講。《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我認為,能抓住關鍵詞句,聯絡上下文朗讀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這篇課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學生提出要求:“你認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樣的人?請默讀第3、4、5自然段,找出重點的詞句來說說你的看法。”以此為“領”引導學生繼續挖掘文字資源。

不足之處:首先是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上還有欠缺;其次是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等問題。在以後的課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7

《日月潭的傳說》一課上完了,回顧自己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對照自己的教學課堂,教學過程談談自己教學感受和反思。

有獲得:本篇課文故事性強,學生很容易讀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講解,而且在上課之前已叫學生預習,本課上的是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學會認讀本課的生字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水社姐和大尖哥為民造福的形象。課堂上,我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生字詞,通過詞語連一蓮讀好這個動人的故事,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這個故事;在理解故事內容的過程中,重點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大尖哥和水社姐捨生忘死、除邪懲惡、為民造福的高貴品質,激發學生敬重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根據我佈置的預習單和教學目標情況來看,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比以前的課堂好多了,至少學生已過課文,讀過生字,學生積極參與,所以課堂上還比較順手。

有不足:課堂上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訓練不夠,文中惡龍與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為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面對惡龍,主人公捨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惡相爭,課堂教學中,對引導學生理解“為民造福”一詞的深刻含義還不是很到位。為此學生很難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學生明白“為人民幸福而犧牲的`人,雖死猶生,人們會永遠記住他們的”之後,可以再繼續追問一句:“在你的腦海中,有著哪些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下嗎?”這樣,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應該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我卻沒有這麼問,另外,時間時間上把握不夠。國小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地方給學生留下許多想象空間,教師可結合閱讀教學,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想象訓練。這樣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我卻沒做到這一點。

本文是一篇傳說故事,那麼,學習完課文,要留在學生腦海當中的東西除了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外,還有什麼值得留給學生的?我想還有很多,不僅僅是基於文字的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導學生的想象力,加強訓練學生的語文組織和表達能力,讓學生理解和體會語言文字的感染力,結合道德品質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8

本文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課文的內容比較生動,而且簡易,學生讀上去沒有太大的語言困難。我在新授本文之前先讓學生進行了預習,從而對課文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初步瞭解了這篇課文中兩位主人公大尖哥和水社姐所具有的捨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課文伊始,我出示了日月潭的風景圖。漸漸引導學生了解日月潭有這樣美好的景象,來之不易。從而揭示出在惡龍吞噬了太陽和月亮之後,人們失去了光明,天地之間是一片漆黑的。這時候兩位英雄人物,大尖哥和水社姐在這種情況下是挺身而出的。為了拯救人們,他們披荊斬棘、翻山越嶺,吃盡苦頭才打敗惡龍,讓人們重見了天日。在這類語言豐富的故事性文章中,最重要的還是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而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還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開展了本文的複述比賽。學生對於這樣的活動,參與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現進行評比,在根據每組選出的'優勝者,在班級中進行比賽,一節課上,八位優勝者,各自發揮自己的才幹,想盡各種辦法,再加上形象的肢體語言,讓自己能以最佳的方式把本文複述出來。而未參加比賽的同學在觀看其他同學表演的過程中,也是受益匪淺!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9

《日月潭的傳說》一課,故事情節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為了解救被惡龍吞吃的太陽和月亮,用金斧頭和金剪刀為民除害,最後化做了兩座青山,永遠地守侯在潭的兩邊。

故事悽美動人,情節並不複雜,在上這節課時,我便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引導學生以小標題的形式來自主學習課文的各段內容,並且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去梳理課文脈絡。於是,學生們四人小組就忙活開了,待到彙報時,各組爭相發言,百花齊放。

有的標題是:想法擒惡龍—惡龍躲潭底—挺身殺惡龍—惡龍被降伏

我的點評:孩子們頗有創意,會以小小標題的形式,根據課文故事的發展順序去編寫文章結構,真不錯!

有的標題是:起因—惡龍吞日月 經過—英雄降惡龍 結果—惡龍被制服

我的點評:故事的前因、經過、結果一目瞭然,佩服孩子們的清晰思路。

孩子們的發言還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務的動作來編寫,有的是以人物的行為並結合品質來批註,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被他們的熱情所感染著,於是靈機一動,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書改動一下,結合孩子們的意見,於是就變成了:

惡龍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眾想辦法,英雄挺身做貢獻。惡龍被降伏,英雄變青山,長留日月潭。披荊斬棘過難關,精神駐心間。美名代代傳!

孩子們看著我寫的朗朗上口的'板書,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有個學生挺認真地站起來說:“麥老師,我覺得‘英雄變青山’的‘變’沒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當地體現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這些聰明可愛的孩子們,於是我立即虛心接受意見,把“變”改成“化”字。這也可謂是“推敲推敲”吧!看著這樣的板書,孩子們大聲自豪地朗讀起來。最後,他們還不忘誇我一句:“老師,讀了這個新穎的板書,我很快記住了課文的內容。真好!”

是的,我也覺得真好,板書是文章的眼睛,同樣也可以充滿人文的色彩。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10

《日月潭的傳說》一課,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為了解救被惡龍吞吃的太陽和月亮,用金斧頭和金剪刀為民除害,最後化做了兩座青山,永遠地守候在潭的兩邊。故事悽美動人,情節並不複雜。

上這篇課文時,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學生對民間故事的.感興趣程度,採取了引導學生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讀課文。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從阿里山的山洞裡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時,我引導學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麼苦?然後請學生來講述,學生們講得繪聲繪色:有的說他們有可能被野獸襲擊;有的說山中天氣變化無常,他們忍受著日晒雨淋的痛苦;還有的學生則聯絡二年級學過的《沉香救母》一課中的精彩片段:一路上,他們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餓了就採幾隻野果充飢,渴了就捧幾口泉水喝喝。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道血痕,他們一點也不在乎……此時,他們已充分地感受到了他們這一路上的艱辛,為他們這種不怕辛苦與危險,一心要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反覆讀這句話,深化了學生的感悟和理解。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11

《日月潭的傳說》是一篇與自然風光有關的傳說故事。這篇課文篇幅較長,生詞也多,如何既不打破傳說情節的完整性,又能讓學生輕鬆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讀好重點句段,較好地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了預習單,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漆”“冒”等10個生字,認識“籌”等5個二類生字,理解並積累課文中“一籌莫展”“披荊斬棘”等重要詞語。

2、理清課文脈絡,能用簡練的語言概述課文大意。

3、初步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捨生忘死、為民造福的品質。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

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它美麗的自然景色。課伊始,我就播放一組與日月潭有關的風光圖,並配上歌曲《日月潭》,圖片上的風景與歌詞中唱的一一對應,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激發了他們對日月潭的嚮往之情。最後將圖片定格在從高空俯視日月潭的那張圖片上。通過看圖,讓學生理解“青山懷抱、樹木蔥蘢”這兩個詞語,由此引出下文的一個“動人的傳說”。

傳說故事的'教學是本課的重點。傳說的題材特點便是故事性強,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我從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尾中分別提煉了四組詞語:吞吃日月、漆黑一團→一籌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又累又餓、化作青山。這四組詞語中的生字較多,我根據學生完成預習單的情況,相機在課堂上給予糾正和點撥。我覺得本節課設計得比較成功的環節就是對“披荊斬棘”這個詞語的理解。課堂上,我用語言描述創設了一個情境:就在人們一籌莫展

的時候,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惡龍。於是,他倆踏上了降伏惡龍的征途。他們不知翻越了多少座山嶺,突然,一片帶刺的灌木叢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攔住了他們的去路。這些帶刺的灌木就叫“荊棘。”大尖哥和水社姐會怎麼做呢?學生說大尖哥和水社姐會斬斷荊棘,身上被尖刺扎破了,仍堅持往前走。我立即肯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一張在荊棘中開出的一條小路的圖片。我告訴他們“撥開荊棘、斬斷荊棘,繼續向前進”,就叫“披荊斬棘”。這時我出示一組詞語“翻山越嶺、披荊斬棘”,說:“同學們,你們看,翻山就是越嶺,披荊就是斬棘,類似的詞語我們還學過一些,比如:騰雲、斬釘還有嗎?學生開啟記憶的閘門,例舉了“頂天立地、驚天動地、千辛萬苦、冰天雪地”等詞語,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就這樣,在讀好詞語、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讀好重點句子、難讀的句子,再來讀好故事的情節,個人覺得比較紮實。

最後,引導學生抓住這四組詞語,說說傳說的情節,並理清文脈,可謂一氣呵成。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12

語文姓語,語文課應該充滿語文的味道。教學《日月潭的傳說》一文,我就是本著這種教學思想,力圖體現自己對語文的認識。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語文課的語文味首先體現在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我們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讀哪些。讀哪些?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全文性的朗讀訓練?是不是每篇課文的每個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氣進行朗讀訓練。我以為不是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在於準備把握和挖掘值得進行朗讀訓練的段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朗讀,培養其語感。譬如《日月潭的傳說》,真正值得去品讀的段落是課文的'三四小節,這樣,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刪繁就簡,訓練就得到了有效保證和落實。

那麼,教師就要在教學中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創造。《日月潭的傳說》是一篇描寫日月潭名字來歷的傳說故事。這篇傳說故事很生動,學生也很感興趣,所以課文中幾個地方只用輕輕幾筆帶過了的許多情節,學生讀了以後往往會有文雖盡而意未窮的感覺,這就給學生充分聯想、想象、思維的餘地。例如第八自然段:當大興與水社跑到潭邊,看見兩條惡龍正在潭邊游來游去,把太陽和月亮吐出吞進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當大興與水社看到兩條惡龍這樣放肆在玩太陽和月亮時,他們心理會怎麼想?學生開始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生A:你們這倆個畜生,只顧自己快樂,不顧黎民百姓的痛苦,我要殺了你們。生B:該死的惡龍,看我怎麼收拾你們。生C:很會找樂子嘛,讓我的金斧頭和金剪刀陪你們樂吧。生D:大興和水社看到兩條惡龍會有點害怕,但當他們想到百姓和萬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來,就掄起金斧頭和金剪刀。

在全面推進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注重向學生傳授文化基礎知識,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進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13

最經我校對家長開放,我們三年級語文的公開課是《日月潭的傳說》,通過講課,我的感受是:

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首先體現在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我們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讀哪些。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全文性的朗讀訓練?是不是每篇課文的每個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氣進行朗讀訓練?我認為不是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在於準確把握和挖掘值得進行朗讀訓練的段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朗讀,培養其語感。《日月潭的傳說》真正值得去品讀的段落是課文的3、4小節。這樣,避免了平均用力,刪繁就簡,訓練能得到有效保證和落實。

讓學生充分地用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還體現在讓學生積極地運用語言、內化語言。教學《日月潭的傳說》,完全可以讓學生實踐語言,將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將給別人聽。為了能把故事講好,講得生動吸引人,課堂上進行了一次模擬講故事。先同桌合作,練一練。指名說時,其他同學隨時站起來進行幫助。創設交際表達的情境,使學生說得主動,聽得有趣。

讓學生的想象飛起來

這是一篇關於臺灣著名風景區日月潭的民間傳說,講述的是年輕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歷經艱險,降服了惡龍,最後又化作青山守衛在日月潭的故事。對於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始終是中規中矩。課文中幾個地方只用輕輕幾筆帶過了的許多情節,學生讀了以後往往會有文雖盡而意未窮的感覺,這就給學生充分聯想、想象、思維的餘地。例如,第三自然段“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歷盡了千辛萬苦”我出示句子:引導學生想象他們餓了-------就--------;-渴了--------就--------;還有一次-----------。通過這個句型練習,充分引導學生的.想象,體會主人公的不畏艱難、捨生忘死的精神。既加強訓練學生的語文組織和表達能力,讓學生理解和體會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又結合道德品質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課文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回到潭邊,他倆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潛入湖底,與惡龍激戰了三天三夜。”這一句話,就將很多情節輕輕帶過,完全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插圖進行聯想,從而體會“戰”之“激”。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14

這節課準備充足,課程安排合理,在教態及教師語言上有進步,教學設計也體現了一定的智慧,但是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文,學生學完後應該會對日月潭有很深的印象,並且產生想去看一看的衝動。但是一節課下來,學生只是瞭解了文章所介紹的知識,卻對文章的文字美沒有多大的觸動,我自己對這節課也是不滿意的。與眾多聽課教師交流討論後,得出一下幾點原因,需注意:

1.第二課可以不用教學錄影的情境引入課文,而是通過自己的語言,或者是日月潭的傳說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情境的播放應該放在第一課時。

2.老師在學生自讀課文時提得問題過多,可以縮減,而且已經突出日月潭在不同時間的不同特點。問題多了,就顯得累贅了。日月潭的位置和來歷這兩個問題可以讓學生讀完後自己說一說,不一定要老師問。如“讀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這樣學生就會比較自由得將這兩個基本的問題解決了。

3.讀書形式單一。學生是跟著老師的提醒一步一步得讀,而且形式多是“出示段落——分析重點詞——讀”,這樣雖然方便了老師的課堂調控,卻侷限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其實可以做一下嘗試:“這篇文章很美,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讀完後和同桌一起討論這段究竟好在哪裡。”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

是需要訓練,不然學生會不知道應該怎樣做。除了傳統的齊讀和分組讀等,還可以穿插男女賽讀,單人賽讀,一提到比賽,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

4.放得不夠開。這是新教師的'通病,因為不敢放手讓學生髮言,所以總是干預過多,總是希望學生的回答能夠在自己的設想範圍內。於是,忽略了學生的實際要求。講《日月潭傳說》的時候有的學生已經知道這個故事了,就可以讓學生嘗試著講。

5.組織教學形式單一。當發現學生開小差的時候,我採取的是“一二三,坐端正”的口號。這個口號對大多數的學生可以起作用,但是對某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來說往往顯得過於乏味。其實,可以採用語調突然轉變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像薛老師說的一樣,可以突然用很誇張的語氣表揚做的好的學生。畢竟二年級的學生還小,誇張的語言更能讓他們產生共鳴。

6.點評語單一。無論學生回答問題或讀書得好與不好,都應該及時得點評,而不是用“好”“不錯”“很棒”等詞語來概述。只有點評的及時和詳細,學生才能夠進步。他回答得哪裡不足,也要提出。也可以讓學生點評,“你覺得他剛剛說的好不好?”“你還有什麼補充的嗎?”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鍛鍊了學生的傾聽能力。

為了能夠上好語文課,接下來的時間要針對以上幾點多做訓練,期望自己能夠在短期內有滿意的提高。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15

學生本身就喜歡讀神話傳說,因為它情節生動有趣,所以學生讀了第一遍就激發起進一步朗讀的積極性,大概10分鐘後,絕大多數學生能將課文讀得較為正確、流利。除了“披荊斬棘”這個成語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詞字面意思基本都瞭解。學生不懂什麼叫“荊棘”,我就利用圖片幫助學生認識荊棘,感受被荊棘劃過以後怎樣,為後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鋪墊。

解決了字詞障礙以後,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了質疑,比如:惡龍那麼厲害,大尖哥和水社姐為什麼要挺身而出呢?他們在找金斧頭和金剪刀的過程中,會吃盡怎樣的千辛萬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為什麼要化作兩座青山呢?……應該說這些問題都是圍繞課文主旨提出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堂,一定能學有所獲。有一個學生嘆了一口氣,面露難過的神色:“唉,怎麼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見他們對這樣的課文結尾是有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