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1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普性說明文,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樣的課文時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這類課文應該要教些什麼呢?應注意到,其本質仍是語文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應該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把握課文傳遞的科學知識,滲透科學精神等,只是這類科普性說明文教學的其中一個任務,而不是唯一和根本的任務。

那麼,這類科普性的說明文應該如何上出語文味呢?

首先,重視學生概括性的閱讀。課標要求第二學段的孩子應該要學會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突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訓練重點。我採取的方法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蝙蝠和雷達關係的句子,把兩句話綜合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希望利用這篇文章,達到教會學生通過尋找文章關鍵語句,關鍵詞語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這切合了本學段的課標要求,真正是在教語文,目標方向是正確的。但經過課後的反思、研討,發現雖然學生可以很快地從文中找出這兩個關鍵句子,並順利地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但從作者表情達意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句子作者並不是為了要直接寫出蝙蝠和雷達的關係,例如,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想通過設問來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第八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也起到了一個過渡的作用,並且是第八自然段的中心句。那麼,問題“找出課文中描寫蝙蝠和雷達關係的句子”這一問題的設定是否違背了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呢?

由於這篇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提出飛機為什麼能在夜間飛行這一問題;三次特殊的試驗;受蝙蝠的啟示製造出了雷達。那麼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能不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己進行概括性的閱讀呢?請孩子們自己讀一讀課文,思考文章8個自然段要告訴我們幾個意思呢?哪幾個自然段在講同一個意思呢?在概括了每部分的主要意思後,再綜合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遍的讀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概括性的閱讀,整體感知課文。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檢索資訊的閱讀。在課堂上,我讓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邊讀邊思考,邊讀邊討論、交流,鼓勵學生一次一次地與文字對話,讓學生從文字中獲得資訊,提煉觀點,表達思考的所得。如:“自由讀第3段,想一想蝙蝠在夜裡是怎麼飛的?”“默讀4——6自然段,思考科學家做了幾次試驗?怎麼做試驗?試驗的結果怎樣?邊讀邊勾畫,讀完後讓學生交流、討論。這也是對學生檢索資訊能力的培養,對於學生來說,根據要求進行資訊檢索相對比較簡單,因此,我放心地把讀書的權力還給了學生,以生為本,以文為本,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自主閱讀,靜靜地思考,大膽地練說。“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科普性說明文也不應該丟失學生的語文實踐。在課堂上我基本做到了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

但在處理這個環節時,學生沒有注意到三次試驗的試驗環境是相同的,而我也忽視了這一點,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最後,應引導學生進行鑑賞性的閱讀,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妙。這篇文章雖然沒有優美的詞句,但課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語言用詞準確。我抓住了文字這一語言上的特點,引導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精煉,如:抓住“無論即使也”體會蝙蝠夜間飛行的靈巧;緊扣“一個也沒響,一根也沒碰著”感受蝙蝠飛行時的.敏銳;抓住“試驗”一詞與“實驗進行了詞語辨析。

但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還有一些缺憾,我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尋找關聯詞及朗讀的方法讓學生體會蝙蝠飛行的靈巧。忽視了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是如何進行表情達意的。作者先寫“蝙蝠是在夜裡飛行的”,接著寫不僅能在夜裡飛行,它“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再接著寫“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還不止如此,“即使是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語句與語句之間是存在內在的邏輯聯絡的,作者就是這樣層層深入地進行描寫,才讓人感受到蝙蝠夜間飛行的本領真是高超啊!即使是科普性的說明文,語言不如敘事性文章那麼優美生動,但在這類文章中作者是怎麼吸引讀者的興趣的,如何進行表情達意的,應該是語文課上真正要解決的,是課堂教學的重點。

在第一課時感受說明文語言準確、精煉的這個環節,我還是牽的太多,沒有放手讓學生去充分地閱讀,充分地自主體會。在第二課時時,我嘗試著丟擲一個大問題,讓學生再次通讀全文,說一說你覺得這篇文章的語言和我們上個單元所學的敘事類的文章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暢所欲言。結果學生很快地抓住了我想要講的句子“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甚至一些我沒有注意到的句子學生們也品析得十分有道理。因此,其實學生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品讀感受到說明文語言的準確與精煉的,我們應該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閱讀的權利,讓他們自己進行閱讀、品味,不要急於給學生一個標準的答案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2

課文介紹了科學家們通過對蝙蝠夜間飛行祕密的探究,並從中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全文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在教學後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體會課文內容。

這篇課文內容相對而言比較枯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字,我首先創設了讓學生來當一回科學家的情境,通過三次試驗來探究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和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文中重點詞語的分析與理解,從而為概括文章做鋪墊。

二、巧設質疑,激發興趣,引發探究。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然後質疑:一個是動物,一個是現代交通工具,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絡呢?學生根據出示的問題,進行有意識的探究學習,這樣一下子學生的的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學生樂於參與,興趣濃厚,也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繼而引導學生在文中尋找關於描寫蝙蝠和雷達的句子,為概括全文內容做鋪墊。

三、注重自主學習,強化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實現自主性的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因此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好實踐活動,對於密切書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的聯絡,引導學生認識世界、發展其個性,培養其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給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值得改進。如在教學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讓學生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學生沒有很好地運用到課文中的語言,只是用自己的話來組織語言,沒有達到學習任務完成的真正目的。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為薄弱。今後,我將再接再厲,不斷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更上一層樓。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和學生生活十分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這篇課文的鮮明特色,也是需要重點引導學生細心感受的資料。風箏所帶來的樂趣是從文中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看出來,這些情緒變化是透過具體事例及一些動作、神態的描述來表現的.。

一、讀種悟情,讀中昇華

在體會孩子們做風箏的快樂時,我抓住重點句子“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期望。”讓學生想想孩子們做風箏的情景。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精心”,用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憧憬”。讓孩子在對快樂的憧憬中體會做風箏的快樂。

二、讀中練說,讀中學寫

放風箏一段,我的主要訓練點有兩個。一個是指導學生朗讀,感受放風箏的快樂。另一是讓學生學習運用文中的一系列動詞把自我放風箏的過程說具體。學生感受到了放風箏的快樂,就會回憶起自我放風箏的過程。這時候讓孩子練習說話,孩子就會不由自主的運用到文中的一系列動詞,說話的潛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總之,我們要把讀書的時光還給學生,充分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讓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引導學生把自已學到的好似好句運用到自我的說話和寫話中,正和推進學生的聽說讀寫的潛力。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4

本次教研活我準備了《蝙蝠和雷達》一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現就教學情況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蝙蝠和雷達》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於領會掌握文中所要說明的道理,我通盤考慮,精心設計如下:

一、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上課伊始,通過蝙蝠夜間飛行的視訊,讓學生髮現蝙蝠飛行本領高超,於是,人們懷疑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設下疑問,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然後,讓學生帶著疑問以小組為單位自學3—6節課文,親自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為了面向大多

數,讓每個學生得到練習的機會,人人動腦,個個動手,我將準備好的表格發給學生,分小組討論填寫。

學生自學後大多數學生得出結論:蝙蝠飛行探路不是靠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這一部分的學習,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高,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有一種成就感。

二、 電教引路 清晰呈現學習脈絡

接下去就要研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教師用課件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來探路飛行的。這樣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通過讀文、演示、講解、練習,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激發了他們觀察生活的興趣,培養了他們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且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

又使學生受到了科學的教育。

然後,放手讓學生熟悉運用上面所學到的知識規律。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使飛機也能夜間飛行,我著重指導學生理解的部分是:雷達工作的原理。並且總結歸納板書如下

三、拓展延伸 知識遷移

在學生已完全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我扣住課題

進行牽引:“蝙蝠和雷達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在這時提出這一問題,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學生都

能明白雷達的發明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於是,再問學生:人們還從哪些動物、植物身上得到啟示而發明過什麼呢?讓學生們聯絡課內外知識討論“潛水艇”、“水草和鋸”、“蜻蜓和直升飛機”、“人腦和電腦”等,激發學生對仿生科學興趣。

回顧與反思

一、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巧設疑問,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母”,一下子學生的的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將學生的學習思維置於一定的情景中,學生樂於參與興趣濃厚。

2、多層次、多回合、大面積的語言訓練,積累和運用課文語言。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大面積的練說,如三次試驗的過程,我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完成表格裡的內容,在小組裡交流,然後對照螢幕進行復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都能說充分。既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又注意了說的層次性,幫助學生積累課文語言。

3、利用板書,突破重難點。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的工作原理之間的聯絡是課文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採用了簡單示意圖,直觀地顯現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然後指導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畫出雷達的工作示意圖,再借助這兩份示意圖,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化難為易。

二、不足之處:

1、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節沒有處理好。

2、對課文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儘管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說的訓練,但思考和問題過於淺顯,對學生的思維素質沒有很大的促進和影響,生成性的東西較少,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為薄弱。

曾有人說,語文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一堂課下來,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今後,我將再接再厲,不斷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更上一層樓。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5

《蝙蝠和雷達》這一課主要講了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課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在教學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圖片揭題,激發探究慾望

上課伊始,我出示蝙蝠的圖片,孩子們馬上說:“蝙蝠。”於是我又讓孩子們說說對於蝙蝠的瞭解。接著又出示雷達的圖片,孩子們也是馬上就說出了答案:“雷達。”我又問:“對於雷達,你又有哪些瞭解呢?”幾個聰明的孩子也能說出幾點。看到孩子們個個興致勃勃,我說:“蝙蝠、雷達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怎麼會聯絡在一起呢?他們到底有什麼聯絡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蝙蝠和雷達》。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學習課文了。

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文字

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本單元學習的.一個重點。而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又是一個難點。所以在初讀了課文之後,我給了孩子們兩個詞“啟示”和“發明”,讓這兩個詞幫助孩子概括。這個方法確實很不錯。孩子們抓住了這兩個詞,很精練地概括了主要內容。從中,我也得到啟示,學習,最主要的是教給孩子方法。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在探究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時,我主要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孩子們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完成表格。我讓學生再讀課文,討論的基礎上,填寫表格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在填寫第一次試驗時做了一定的指導。大部分學生都會填這張表格。這張表格的填寫,讓學生對科學家的試驗有了更清晰地瞭解和思考,課文的難點很好地突破了。

本課的教學,最大的遺憾是孩子們的朗讀時間較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注重科普性文字的朗讀。使我的語文課堂更顯語文味。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6

課文介紹了科學家們通過對蝙蝠夜間飛行祕密的探究,並從中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全文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在教學後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體會課文內容。

這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課文,內容相對而言比較枯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字,我首先創設了讓學生來當一回科學家的情境,通過三次試驗來探究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和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這是整堂課的第一個環節。其次,在深入理解課文字內容之後,學生對仿生學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我又鼓勵學生當一回作家,仿照課文1、2、7、8自然段的寫法,以魚和潛水艇為題指導學生練筆,按照“提出問題——揭示祕密——發明創造”的順序,以課文為範例,進行讀寫的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 巧設質疑,激發興趣,引發探究。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然後質疑:一個是動物,一個是現代交通工具,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絡呢?有疑是探究學習的開始,一下子學生的的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將學生的學習思維置於一定的情景中,學生樂於參與,興趣濃厚,也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繼而引導學生在文中尋找關於描寫蝙蝠和雷達的句子,為概括全文內容做鋪墊。

三、注重自主學習,強化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實現自主性的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因此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好實踐活動,對於密切書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的聯絡,引導學生認識世界、發展其個性,培養其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給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值得改進。如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學生在複述這部分內容時,沒有很好地運用到課文中的語言,只是用自己的話來組織語言,沒有達到複述課文的真正目的。複述完後,如能帶領學生再回到課文中讀一讀,回味課文語言,感悟課文語言,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的縝密,我相信效果會更好。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為薄弱。今後,我將再接再厲,不斷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更上一層樓。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7

今天上完《蝙蝠和雷達》這一課以後,感覺總體上的教學思路是清晰的,能夠抓住科學家如何在蝙蝠身上得到啟示後發明雷達這一條線索展開教學。

本文教學難點和重點是為了讓學生領會蝙蝠的特異本領與雷達的工作原理間的關係。在突破這一難點的時候,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說、練、畫工作原理圖等方法,效果還不錯。但是有幾處仍然卻在不足,第一是學生的“讀”還不夠好,朗讀缺乏層次性,針對性不強。我讓學生齊讀的次數比較多,但是學生沒有對具體段落或者具體句子進行仔細的.朗讀來獲得體會,因此在感悟文字的時候難免還有點生疏。第二是詞語理解的深度還不夠,雖然我在教學中抓住了“反覆、終於、配合”等詞語的句子,但是在引導學生讀和理解上處理得比較膚淺,沒有進一步深入去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我想如果學生能夠仔細體會這些詞語的話,效果應該會更好,我在下一次的教學中會注意這個問題。第三是在科學家的三次試驗中和畫出雷達飛行原理的討論上,學生自我學習的時間還不夠。應該先讓學生自己按照出示的多媒體把雷達飛行和蝙蝠探路的原理講一講。幾乎要每個人都能夠完整的敘述一遍以後,再給他們充足的時間來完成畫圖,並能夠從圖中再次知道蝙蝠和雷達的飛行原理各自是什麼。第四是學生在談感受時不夠深入,處理速度過快。學生應在抓住科學家研究蝙蝠的三次試驗以後,結合飛行原理來談對課文的感受。既可以把課文結合起來闡述,又可以加深印象。在這個時候我再引出“仿生學”這個新學科,讓學生從仿生學中學到新的知識。使他們明白在其他動物身上同樣可以給人類啟示,研究出其他偉大的發明。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重視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賞析句子中特殊詞語的時候,大膽放手地讓他們去理解體會,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正確。在處理重要閱讀部分時,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問題、發現問題。從而由問題入手來解決本堂課的重點內容,讓學生掌握學習閱讀的方法,舉一反三地去學習其他文章段落,進一步提高本版的閱讀水平。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8

本週年級組的教研課定為到我班聽語文常態課,選擇的教學內容是第十一課《蝙蝠與雷達》。作為教學經驗並不豐富的自己來說,認真備課是要做的第一步準備工作。

每次語文教學,我都會思考該怎樣準確把握文字的教學重難點,如何安排師生的互動活動能有效指導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效率。本節課的教案設計我的思路是從課題入手的。

備課伊始我先通讀了課文內容。當自己看到課題時,出現在腦海的第一個問題是:作者會怎樣介紹蝙蝠和雷達呢?又會怎樣將他們聯絡到一起?帶著自己的問題我開始了對教材的研讀。

當自己真正讀懂文字內容後,一開始的兩個問題也迎刃而解了。作者先介紹的蝙蝠及在蝙蝠身上做的實驗,再介紹雷達,雷達是受蝙蝠探路的啟示發明,而將他們聯絡在一起的是飛機,課文開頭創設情境:一架飛機在夜航,漆黑的夜空它如何安全飛行呢?一個巧妙的問題引出了課文主題——蝙蝠。當自己理清了文字內容後,對照教參開始了下一步教學內容的設計。本文的重難點我設在了引導學生了解蝙蝠的飛行特點,探究蝙蝠和雷達的聯絡以及學習作者寫文章時構思和表達的方法。

“語文課要上的有語文味”,這句話總是提醒我每節語文課都要給孩子們一個點的啟發,讓他們印象深刻地學到每篇課文中的亮點,真正體驗語文課的魅力。本節中除了重難點的突破,我設計了一個學生探究的課堂活動:通過用不用標記畫出每次試驗的條件、過程、結果來體會文章中詳略得當的表達技巧。設計時重點放在了試驗條件和過程的對比體會上了,其實文字在表達試驗結論時也能充分體現出表達的詳略得當。

課程主體設計好後,我又開始了每個細節的完善。考慮到四年級孩子詞語學習的重點是理解詞語意思並會簡單運用,所以課堂一開始的詞語測試並不是常用的聽寫形式,而是要求根據出示的意思填寫對應詞語內容,訂正時注重指導詞語在條格本中的'佔格和書寫。課文內容梳理時抓住關鍵詞“蝙蝠”、“雷達”和“飛機”進行梳理,將文字劃分為三個部分。探究完重難點內容時,創設了“爭做小小發明家”的環節,隨課文內容一道重做實驗,填寫試驗記錄,讓探究變得更加有趣。

接下來的環節,結合課後題安排了看圖說話口語訓練的內容,將雷達和蝙蝠的聯絡用圖例的最後拓展時展示動植物特殊本領,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真正體驗發明創造的樂趣,成為“小小發明家”。

課程設計和實施總是有差距的,也是密不可分的。當天的教學效果在文字內容梳理和主動探究重難點問題上,學生完成的還不錯。但在體會作者文字構思和表達方法上,還需更加巧妙地撥和引導。整堂課在時間把控上有些拖拉,致使最後的拓展環節時間較倉促,這也和教學內容安排的較多有關係,應把重點內容再突出些,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但重點必須突出,學練結合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方法,體悟探究的樂趣。教學完成後最大的一點遺憾是:教學整個過程趣味性還不夠,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發明創造慾望。如果在三次試驗內容上加入動畫演示環節,在最後的資料拓展中用小組競賽的形式比一比哪一組的發明靈感多,想法奇特,相信學生的參與度會更高,教學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作為青年教師,對於我,每節課的教學都是一次難得的成長機會,有了認真的準備和積極的反思,相信未來和孩子們在語文課堂上會越來越默契,收穫也會越來越大。願和孩子們一起在語文課堂的天地裡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9

《蝙蝠和雷達》是選自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分為三部分。主要講科學家經過反覆試驗和研究,揭開蝙蝠在夜裡飛行的祕密: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夜裡安全飛行的難題。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拓寬視野。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讀懂課文內容,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現就實際教學情況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課堂開始,我向學生出示蝙蝠、雷達的圖片,讓學生自由說說對它們的瞭解,進而匯入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說出“蝙蝠是夜間飛行的哺乳動物”“蝙蝠能在夜裡安全飛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雷達是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出來的”等,可見學生課外閱讀中積累了相關知識,並對本課進行了充分預習。

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同桌合作探究,通過科學家的三次試驗,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麼,並完成表格。同時我又指幾名同學上臺分別介紹三個試驗過程,並由此總結出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在閱讀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達探路方法後,我又讓學生在黑板上分別畫出蝙蝠探路以及雷達工作方法的.示意圖,激發了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讓他們在眾人面前勇於展現自我。通過活動,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識,瞭解了蝙蝠和雷達探路方法,而且使學生得到了主動和諧全面的發展。

科普類的文章對於國小生來說一般讀起來比較枯燥,因此,在上課之前我就考慮如何避免孩子們在課堂中的倦怠,那就要充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而課堂表演無疑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在表演中,學生不僅能將抽象的語言文字直觀形象化,又能在表演中促進自我表現力的提高。在這一課中,在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請三名同學上臺表演蝙蝠探路的方法、雷達的工作方法,這樣的課堂表演,不僅使學生牢固掌握了課本知識,並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回顧本課,我依然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值得改進。如在找文章的中心句“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雷達”時,有的同學不知道中心句是什麼意思,圈畫出好幾句甚至一整段,在我又一次解釋強調之後,學生才找到了正確答案。又如在自讀課文環節,有的學生混淆了“蝙蝠的特殊本領”與“蝙蝠探路的方法”兩個問題的答案,把第七自然段蝙蝠探路的方法理解為是蝙蝠的特殊本領,經過我對這兩個問題重新解釋,學生終於明白問題並快速找到正確答案。又如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在填寫表格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習慣抄長句長句的內容,不能夠使用自己的簡練語言,而在彙報的時候,也有多半同學機械照讀課本內容,在我逐項出示了自己填的內容,與他們的答案比較,學生們終於知道了在表格中該如何簡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我想對於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沒有絕對的失敗,也沒有絕對的成功。從一堂課中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同時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那麼這堂課就是有效果的。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不斷探索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永遠不停止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