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小夥伴》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夥伴》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夥伴》教學反思

《小夥伴》教學反思1

本課講了小水滴齊心協力幫助木船和乾枯的禾苗的問題。我又給孩子們講了一個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故事。孩子們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只有齊心協力才能辦大事的道理。我於是把“齊心協力”寫在了黑板上,問他們,你覺得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做呢。有的學生說,馬上我們班的課本劇和誦經就要參加表演了,我們應該齊心協力,認真排練爭取演出成功。

有的學生說,如果有人排練的時候不聽話或者搗亂,我們就會練不好,就會影響演出了。孩子們表示同意,他們說了很多,通過課文裡的故事學會了其中的道理,並且能聯絡生活經驗總結出做事的辦法,我覺得孩子們是真的.讀懂了課文。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會知識,語文給予孩子們更多感悟生活的方法,相信語文課中學習會讓他們成長的更快更好。

《小夥伴》教學反思2

《小夥伴》這一篇課文是在第二十八課,課文所講的一件事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春遊的時候,小夥伴之間發生的事。課文的內容學生容易理解,要想真正體會丟包的人瑪莎的心情,學生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首先我請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瑪莎,你的包丟了,你是什麼樣的.心情?學生這時候自己就是瑪莎了,他們會說出各種的心情:我很難過。我很鬱悶。我很傷心。我很著急。我又著急又難過。換位思考的結果讓學生比較好地理解了課文。換位思考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好方法。

採用多種形式的讀也是學生理解課文體會人物的一種好方法。這篇課文裡有好幾個人物,可以讓學生扮演其中的某一位,分角色來讀,這種形式學生很喜歡。因此讀起來特別起勁。我還採取了老師引讀,學生表演讀。學生在讀的時候,老師應該對學生提出要求,體會好瑪莎的心情,體會好夥伴們七嘴八舌在說瑪莎時的快嘴模樣,讀出感情來。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留下了一個小缺憾:找找自己班上的安東。同學們想來想去,在班上竟然找不到一個安東這樣的人。這說明了本班的孩子普遍缺乏愛心。以後一定要加強這一方面教育。

《小夥伴》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認識“餐、丟、礦、糟糕、粗、概、共、汽、記、保、管、夾”13個生字。會寫“問、間、夥、伴、共、汽”6 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並學會分角色朗讀。

3、瞭解小夥伴們對待瑪莎丟失揹包這件事的不同態度,懂得要有樂於幫助他人的願望和行動去關心幫助自己的小夥伴。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所以對語文閱讀教學最關鍵的是指導學生讀課文時達到正確、通順、流利,如果能讀出感情,那是最好不過的了。認字學詞,積累語言也是其中的重要任務。此外,也要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方法,以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教材分析:

《小夥伴》是人教版新課標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組的一篇課文,講了三個小夥伴關心瑪莎的事。讓學生明白:要樂於助人,多關心身邊的人,多為他人著想,做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這篇課文學生非常感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初步學習13個生字。

2、學寫"問、間、夥、伴"四個字。

課前準備:圖片、生字卡片

一、自讀課文

1、結合生活實際談話,揭示課題。

2、說一說,你的'小夥伴是誰?

3、板書"小夥伴",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小夥伴有哪些?在小夥伴之間發生過什麼事?

[聯絡學生生活實際談話,理解"夥伴"之意,並運用閱讀期待激發學習興趣。]

4、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劃出生字多讀幾遍。

5、想一想,課文中的小夥伴是指誰?寫了他們之間的什麼事?

6、採用多種形式檢查生字讀音。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部分學生讀,其餘當評委。

(2)、同桌同學互讀。

(3)、請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同學讀。

(4)、指名幾位學生讀課文。

一個個生字,同學們都會讀了,把它藏在課文中,你也會讀嗎?誰來念念課文?

二、合作交流

1、再讀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小朋友?誰是誰的小夥伴?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瑪莎、維加、安娜、安東。同時引導學生說

說:瑪莎是維加的小夥伴。維加是瑪莎的小夥伴。瑪莎的小夥伴有維加、安娜、安東。……)

2、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引導學生簡單敘述)

3、複習鞏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讀書小組長檢查組員識記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帶領組員

讀,然後把會讀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會或不熟練的,請同學相互幫忙。)

4、指導書寫"問、間、夥、伴"四個字。

5、出示四個字,引導學生分析(有什麼特點?書寫時要注意什麼?)並

嘗試書寫。

("問、間"都是半包圍結構,偏旁是"門字框";"夥、伴"都是左右結構,

偏旁都是"單人旁"。)

6、重點指導書寫"問"、"夥"。

7、學生書寫。

[ 教學時,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筆和間架結構,

然後請學生嘗試書寫,再輔以教師指導,力求使學生達到書寫規範、整潔。]

8、小組合作學習:

(1)、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話部分,進一步讀懂三個小夥伴是怎麼關心瑪莎的。

(維加、安娜只有詢問關心、責備,沒有實際行動。安東用行動去關心,瑪莎很感動。)

(2)小組彙報交流學習情況。

比一比,哪組分角色朗讀得最好(可以配上動作表演)。

三、品讀領悟

1、自由讀課文,思考:春遊那天,小夥伴們都在吃午飯了,惟獨瑪莎站在

一旁。同學們見了,是怎

2、 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討論:小夥伴是怎麼關心瑪莎的,誰做的最好?為什麼?

(2)、小組同學編排課本劇,嘗試表演。

(3)、彙報交流:

引導學生體會三個小夥伴的不同表現(維加:問,說;安娜:說,說; 安東:掰,放,說。),想象安東當時是怎麼想的,深入瞭解安東的幫助,在當時來說是最有用的,最具體的關心。

四、創設情境,設問導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當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麼做?這樣吧,現在老師就是丟了中餐的瑪莎,你們就是我的小夥伴們。你們發現了會怎麼做呢?為什麼這樣去做呢?(學生走近“瑪莎”,採用不同方式的關心幫助。)

(二)在生活中,我們的小夥伴也一定會遇到困難,你幫助過誰呢?或者你接受過誰的關心和幫助呢?

五、鞏固生字新詞。

1、出示新字詞,學生自主識記,鼓勵個性化的識記方法。

2、彙報交流,強化記憶。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看起來簡單,可是越仔細琢磨卻越覺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課文的重點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幫助有困難的小夥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課。其次,課文中的幾個人物的定位把握不準。我們組的七位語文老師一起分析,維加和安娜雖然只是口頭上的詢問、擔心,但是也是對瑪莎的關心。如果簡單地褒貶,對於他們來說不公平。同時,在生活中,這樣的關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並且從題目上看,“小夥伴”是指的這四個人物,指的是一個群體,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於以上的考慮,我們覺得在教學課文時首先要確定這是一堂語文課,而不是思想品德課,要上出語文味。上出語文味就要品味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堂課的識字教學雖然顧及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但是沒有做到很好的引導學生識記字形,導致學生對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在教學中還是要關注語言文字,通過讀、思、品、議去感悟語言文字,去提高語文素養。

《小夥伴》教學反思4

《三個小夥伴》是一篇童話,講的是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樹的故事。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三個小夥伴一同上山栽樹。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寫三個小夥伴在栽樹過程中,各自發揮長處,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寫小樹栽好後,三個小夥伴非常高興。

在教學《三個小夥伴》時,由於教學物件是一年級的孩子,年齡相對較小,生活閱歷簡單,所以在我將課文內容融入多媒體的幾幅插圖上請學生仔細觀察,提出問題,學生經過觀察思考,發現小動物們工具都沒有帶,這樣怎麼能種樹呢?有了這樣的疑問,帶著好奇心,我再請學生去研讀課文,思考:小動物栽樹時遇到了什麼困難?用什麼辦法解決困難的?學生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內容了。

新課改指出:朗讀在教學中佔有較大的比重。為了適應現代教學,在本課之中我採取了以讀代講的方法。比如:個人讀、小組讀、集體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多種方法,讓孩子們在讀書中感悟,在讀書中受到啟迪。可在教學中,一念之差,把他們自己喜歡的環節跳過去了,忽略了孩子們的情感需求。整堂課孩子們通過朗讀不僅更加深入地瞭解了課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讀練習中也達到了背誦的'要求。

另外,我鼓勵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自己解決“沒有鋤頭挖樹坑怎麼辦?”等三個問題,然後看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是怎麼做的。再通過加上動作感知“拱”“運”“跑”“吸”這幾個動詞,來體會小動物的不怕辛苦、甘願為集體奉獻自己的高尚情操,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親自去實踐,不斷提高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對他們學知識、養習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現代教學中注重把學生帶入情境中讓孩子們更加深刻的體會課文,因而,在第一課時我就利用謎語把讓學生感知三個小動物的特徵,一方面為了使學生放鬆,另外為了給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課文當中。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他們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對他們來說走進童話世界,和小動物們交朋友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因該課文是本冊教材中較長的一篇,有輕聲、變調、感嘆句、疑問句,學生朗讀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課堂上我給足學生讀書的時間,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指導學生把感嘆句、疑問句讀正確,讀通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把握全文,進行分角色朗讀、表演,使學生在活潑快樂的氛圍中感悟、內化課文內容。在表演的時候孩子們能很到位的表現動物們的特徵,孩子們到了陌生的環境,沒有在教室放得開,所以表現的課本劇不夠精彩,稍顯遺憾。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孩子們初讀課文時,給孩子們留的時間較少,雖然在後面的教學中讓孩子們多讀、多練彌補了一些不足,最後達到了讓孩子們分角色朗讀、表演,使學生在活潑快樂的氛圍中感悟、內化課文內容。在課文結尾,我藉助幾句有關團結的名言警句來提升孩子們對“團結協作”的理解感悟。這一點孩子們讀得自在、學得開心。

《小夥伴》教學反思5

本課是色彩課,因此課前充分的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前我佈置了學生準備顏料、畫筆、調色盤、水罐等,除此之外,我還讓學生準備了抹布,以備最後做好教室的衛生工作。

在進行三原色、三間色的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能瞭解間色的產生,我準備了三個透明的塑料瓶,我先進行了橙色的色彩變化演示,先用筆蘸了一些紅色放進了水裡,然後又取了相同量的黃色放進了紅色的瓶子裡,學生親眼看到了瓶子裡的水經過攪拌後變成了橙色,發出了“哇”驚歎聲,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親身感受間色的產生,下面的兩個試驗我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色彩的試驗,並要求學生把最後“紅+藍、黃+藍”試驗的結果告訴大家,通過試驗,有的同學發現“黃+藍”調配的顏色有的是藍綠,有的是黃綠,也有的是綠;有的同學發現顏色“紅+藍”調配的顏色有的`是藍紫,有的是紫色,也有的是灰色,通過學生的親手實驗,我幫學生分析了為什麼他們的調色不是綠或紫色,因為他們放入的顏色的量不一樣多,或者在兩色調配時筆沒洗乾淨,帶了其它的顏色,所以產生了其它的顏色,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色彩的變化這麼神奇,這麼豐富,在饒有興趣的情緒中學生認真完成他們三原色、三間色的作業,相信學生的收穫一定是很大的。

我也明白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一定要讓他們親自參與,自己動手,這樣所學的知識才是他們自己的,也是終生難忘、揚。

《小夥伴》教學反思6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建議: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本課在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位置,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為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求知活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理解課文、積累詞彙、拓展思維空間。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初步學習13個生字。

2、深入理解課文,瞭解小夥伴們的不同態度。

3、瞭解小夥伴們對待瑪莎丟失揹包這件事的不同態度,懂得要有樂於幫助他人的願望和行動去關心幫助自己的小夥伴。

【教學重點】

初步學習13個生字。學寫“夥”、“伴”兩個生字。

【教學難點】

懂得要有樂於幫助他人的願望和行動去關心幫助自己的小夥伴。

【教學環節】

一、結合生活實際談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小夥伴)

2、我們生活在集體裡,大家都有很多小夥伴,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小夥伴有哪些? 聯絡學生生活實際談話,理解“夥伴”之意,激發學習興趣。

3、書寫“夥伴”兩個生字(“夥、伴”都是左右結構,偏旁都是“單人旁”。)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教學時,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筆和間架結構,然後請學生嘗試書寫,再輔以教師指導,力求使學生達到書寫規範、整潔。

二、提出要求,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下面就讓我們讀讀這篇課文。

(一)採用多種形式檢查生字讀音。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部分學生讀,其餘當評委。

2、開火車認讀詞卡。

(二)、再一次讀課文,說說文中的小夥伴都有誰?他們發生了什麼事?

三、研讀課文,初步理解感悟: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們知道了什麼?指導讀出奇怪的語氣。

2、自由讀課文2——8自然段,找找哪幾個自然段寫維加與瑪莎的對話。

3、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指名讀維加說的話。

“你怎麼不吃呀?”指導體會維加的關心、奇怪、急切,並指導朗讀。

“維加一邊……一邊……”理解“真糟糕”,體會好長時間才能回家對瑪莎來說是很糟糕的事。指導讀句子。板書:關心

(2)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認識省略號,體會其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讀2——4自然段。

4、學習課文5——7自然段。

(1)安娜說了什麼?此時安娜心情怎樣?

(2)瑪莎怎麼回答?指名讀,體會瑪莎的慚愧、傷心與難過。

(3)安娜還說了什麼?“大概”是什麼意思?從安娜的話中我們還看到她對瑪莎的提醒。指名讀這句話。板書:提醒

(4)分角色讀文。

5、學習8自然段。

看到瑪莎沒有午餐吃,維加關心地詢問她,安娜善意地提醒她,安東又會怎麼做呢?

(1)齊讀第八自然段。安東說了什麼?指導讀好安東的話。

(2)用比劃出描寫安東動作的詞語。理解什麼是“掰”。

(3)安東將一大半面包分給瑪莎,他當時怎麼想的?板書:分享

(4)再讀這一段,記住這個可愛的男孩安東。

四、創設情境,設問導思,拓展延伸:

1、出示掛圖:你能一眼認出圖中的小夥伴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2、在瑪莎的三個小夥伴中,你喜歡誰,為什麼?板書:樂於助人

3、說一說:在生活中,你們幫助過你的小夥伴嗎?

五、結尾:

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都很認真,老師希望我們小朋友在生活中能樂於幫助身邊的朋友,特別是像安東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幫助身邊的小夥伴,你們能做到嗎?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

六、板書設計

28小夥伴

維加關心(語言)

瑪莎安娜提醒(語言)樂於助人

安東分享(行動)

教學反思: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可見語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國小生所處年齡正是語言和思維發展的黃金期。因此,我們要在低年級加強語言訓練,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技能,為今後的寫作作好鋪墊,打好基礎。《小夥伴》小中見大,描繪的是三個小夥伴對待瑪莎丟了書包後的不同表現,旨在說明一個道理: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整篇課文充滿人文情感,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故而學習本文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對於這樣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過討論、反覆朗讀、聯絡生活談感受等手段,引導學生在讀著自己喜愛的故事中產生了與幫助他人的願望。

一、注重教給朗讀的方法,促進學生自讀自悟。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自悟自讀”。為了避免老師講得多,提問多,引導得多,我運用學習小夥伴的口吻,用淺顯的語言把練習朗讀的方法教給學生。“我抓住了能幫我讀出感情的詞語和標點符號。”“當我知道了,瑪莎和維加在想些什麼時,我就把句子讀好了。”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自讀自悟、邊讀邊思,同桌交流,使學生在朗讀中去理解詞語,去體會感情,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地語言薰陶。在上課過程中,正是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讓我體會到了令我激動的氣息:學生自由閱讀,靈活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討論,各抒己見。如讀到“你怎麼不吃呀?”這句話時,有的學生抓住問號,遷移以往學過的知識,體會它所表達的語氣,然後進行朗讀練習;有的學生入情入境,體會維加當時的想法,讀出他非常奇怪的.語氣。儘管大家練習朗讀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遠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經過點撥,孩子們都感悟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繪聲繪色地讀出了人物說話的語氣。

二、結合課文理解詞語,聯絡生活運用詞語“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這是新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閱讀提出的階段目標。《小夥伴》這一課中,“糟糕”這個詞語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學生讀了帶有“糟糕”的這句話後,我奇怪地問道:“究竟發生什麼事了,讓維加大喊‘糟糕’,你能說說嗎?”孩子們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各抒己見:“瑪莎把揹包丟了,她得餓肚子了,這可真糟糕啊!”“離回到家還有好長的時間,瑪莎的肚子要餓好久哪,這可真糟糕啊!”“瑪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媽媽批評了,這可真糟糕啊!”學生在補白說話中明白了“糟糕”這個詞語的意思。我順水推舟,又隨即問道:“那在你們的身上發生過糟糕的事情嗎?”孩子們紛紛聯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的說:“我去上學,可是忘了帶書包,這可真糟糕啊!”有的說:“我忘了把開水帶到學校裡來了,今天上完體育課沒水喝,這可真糟糕啊!”有的說:“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裡去了,這可真糟糕啊!”……聽到學生準確而生動的表述,我就勢引導“想想自己當時的心情,再來讀讀這句話。”這時,孩子們都皺著小眉頭,把句子讀得抑揚頓挫。“糟糕”詞語的教學到此,從課堂呈現出來的效果看,孩子們不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運用“糟糕”說一句話,而且還體會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比較成功的。

三、分角色表演朗讀,發揮合作學習優勢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我們尤其應當重視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精講多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由於本課主要是對話,而且表現的是生活場景,故而可以藉助表演的方式使學生在演中讀,邊演邊讀,既注意不同角色的語氣變化,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內心,充分體會到晚輩的孝順和長輩的慈愛。同時,分角色合作表演朗讀調動了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在切磋中提高有感情朗讀的水平,深化了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四、識字方式多樣,巧借板書強化

字詞的學習是低年級語文閱讀課的重點之一,通過動作演示識記“掰”,再巧妙地藉助板書,加強“夥”、“伴”等字的記憶,以及藉助讀長句鞏固其他字的識記,等等。形式多樣的識字增添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散發出活潑的氣息。

《小夥伴》教學反思7

《小夥伴》這篇課文以春遊為題材,寫了春遊時瑪莎丟了揹包以後,幾個小夥伴對待這件事情的不同態度。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感覺有個成功之處即利用同桌,促進學生讀準生字詞。識字教學仍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由於學生的識字量參差不齊,而一年級下半學期的學生又已經能夠藉助拼音讀準字音,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因此,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自己不認識的或認為比較難讀的詞語和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然後把自己圈出來的詞語和生字讀給同桌聽,請同桌幫助正音。最後來集體交流,鞏固字音。

但遺憾的是在教學後我發現我沒有吃透教材,定位不準確。這篇課文看起來簡單,可是越仔細琢磨卻越覺得不好把握。其中有個iusi課文中的幾個人物的定位把握不準。事後和其他老師討論的.時發現維加和安娜雖然只是口頭上的詢問、擔心,但是也是對瑪莎的關心。雖然不一樣,但是都是關心,都值得肯定。但是我把重心都放在了安東身上。這也表明了我在平時教學時還不夠嚴謹,以後一定要避免這樣的失誤。

《小夥伴》教學反思8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要密切合作,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1、範讀課文。提問:課文中的三個小夥伴是誰呢?根據回答(作板書):小野豬、小袋鼠、小象

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這三個小夥伴是怎麼上山栽樹的。指導看圖:三個小夥伴一同上山栽樹了,它們是怎樣的心情?(高興

開心)

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它們的心情來。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並評價。

2、它們手裡帶了栽樹的工具嗎?它們怎麼栽樹呢?遇到什麼困難了?自讀課文,找出遇到的困難,劃下來,多讀幾遍,並體會它們的心情。(指名朗讀,引導體會)板書:挖樹坑

運肥料

運水澆樹

3、有好辦法解決嗎?自讀課文,找出解決的辦法。(指導朗讀)

什麼叫“吸足了水”?小夥伴在山上栽樹,小象從山上跑到河邊,一定很遠,還要把長長一鼻子的水運到山上,多不容易呀!指導讀第五自然段,

4、小樹終於栽好啦!齊讀,想想你讀懂了什麼。指導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引導學生討論:誰的功勞大?(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

5、得出結論:只有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團結力量大。

6、齊讀課文。

課後反思:

本課教學中,基本完成了初定的教學任務。學生能體會角色的心情,較為流暢地有感情朗讀課文,並且通過討論,逐步明白了成功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而是要團結起來,共同出力的'道理。

但是,我卻感覺到,在指導朗讀上,還不夠深入,有些浮於表面。每一部的指導,都好像在往前“趕”。學生還沒有讀到位,就又趕到下一環節去了,所以在最後的齊讀課文時,朗讀總覺得差那麼點。我想,如果能在教學中讓孩子再去演一演,讓他們真正能夠融進課文中,體會到從一開始高高興興上山栽樹,到遇到困難的著急難受,再通過想辦法、同出力解決困難,最後得到栽樹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達到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目的,學起來才更津津有味。

《小夥伴》教學反思9

《三個小夥伴》寫了三個小動物一起栽樹,它們相互配合,各顯神通:小野豬用硬硬的嘴巴拱樹坑;小袋鼠用皮口袋運肥料;小象用長長的鼻子澆水,在共同的努力下,最終圓滿完成了栽樹任務。

本課語言簡潔生動,文字的結構大致相同,在教學中,如果一成不變採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學生估計會學得索然無味。採用由扶到放,將學習的方法灌輸到課堂上,那麼學生自身的習得一定會更多。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學習小野豬拱樹坑的段落。緊緊圍繞“三個小夥伴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什麼?”“誰解決的?”“它是怎麼說的?”“又是怎麼做的?”學生在邊讀課文中同時理清了思路,逐步掌握了學習方法。小袋鼠運肥料部分則採取半扶半放的教學方法,而最後一部分小象澆水則放手讓學生自己學。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可做,能主動去參與學習了。一年級孩子活潑好動,喜歡錶演,善於表演。在教學完這三部分內容後,我試著讓學生分別來扮演“小野豬”“小袋鼠”“小象”,通過自身地表演、朗讀地感悟來體會三個小夥伴互相合作一起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種好了小樹。讓孩子們在充分讀悟的基礎上,將積累的語文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再現出來,推動教學的程序,應該是一種很好的語言習得,課堂中值得我們多去探索。

《小夥伴》教學反思10

《小夥伴》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28課,這篇課文講述了瑪莎在春遊時丟了揹包,她的三個小夥伴表達了不同的關心,旨在激發孩子們樂於助人的願望並懂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給他人最需要的幫助。

這篇課文是我備課時間最久,試課次數最多的一篇課文。這裡就最後一次執教情況作一些反思。我的教學流程如是:一直接入課複習生字詞;二導學第一段引入主要內容;三朗讀課文2——8段理解內容;四總結拓展;五書寫指導“問”“間”。板書設計在教參基礎上有所改變:28小夥伴

瑪莎揹包丟了

維加問說語言

關心安娜說又說

安東走掰放說行動

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後,我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認為有兩個方面的亮點需要我繼續在教學中實踐著。

1、充分鑽研教材,整個課堂能夠牢牢立足文字,通過讀、說、演、再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與文字對話,仔細品味語言,體會小夥伴們不同的關心,從而明白用實際行動給人最需要的幫助更值得我們學習。

2、朗讀方式多樣化,指導層層深入。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尤其是在國小階段,正是積累語言的黃金時段,多讀能讓學生快速識記、積累語言。這也是新課標倡導的'“以讀代講,以讀促教”的新理念。在這一課中我採用了個別讀、指名讀、小組讀、自由讀、同桌合作讀、師生演讀、齊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他們能充分的讀,讀充分,最終讓他們做到朗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各種方式穿插靈活使用,不累贅不繁瑣,這也保持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在執教這一課時,我個人的語氣語調有了很大進步,這是值得肯定和需要繼續努力的。當然也有以下不足之處:

1、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有效,應該教師少說,多讓學生說。要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2、具體環節還有些瑣碎,評價語言不夠豐富多彩。

3、課堂上不夠從容大方。如果能作為學生學習的夥伴,更加親切融入他們的學習當中就更好,真正做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就更好了。一堂課的成功需要花費很多心血,有時一個小小的改動,一個字、一個詞的運用都會讓課堂有不一樣的效果。作為年輕教師,需要學習和努力的真的很多。如果能多去想想,多反思,我們就會做得更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夥伴》教學反思11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在讀中感悟,提高“讀”的質量,自主品讀悟讀。

在讀課文時,我設計了“你最喜歡三個小夥伴中的.哪一個?你覺得它哪些地方很可愛?”這個問題,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生邊自由品讀課文時,我邊引導學生想象小野豬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樣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運肥料的樣子;小象一會兒“吸水”,一會兒“噴水”的樣子。把朗讀和想象有機地結合,學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當作了小野豬、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讀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還及時地對學生的朗讀作出評價,激發學生讀書的樂趣,給學生提供閱讀表達的空間和自由。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悟;悟了就說,悟了就演,讓學生先把感悟的讀出來,說出來,演出來。

《小夥伴》教學反思12

一年級學生年齡尚小,而且基本上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不懂如何去關心、幫助別人。《小夥伴》小中見大,描繪的是三個小夥伴對待瑪莎丟了書包後的不同表現,旨在說明一個道理: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整篇課文充滿人文情感,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故而學習本文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對於這樣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過討論、反覆朗讀、聯絡生活談感受等手段,引導學生在讀著自己喜愛的故事中產生了與幫助他人的願望,成了本課力求突破的關鍵。

1.在活動中展開教學,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綜觀全課的設計,主要通過“猜謎拓手印”、“小組表演朗讀”、“圖配文藝術畫展示”三大活動鋪展開教學,這些活動使學生感覺不像是在上課,更像是在遊戲,因而激起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興高采烈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新課程改革呼籲“以學生為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喚起學生積極參與正是自主學習的前提。

2.小組表演朗讀,發揮合作學習優勢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我們尤其應當重視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精講多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由於本課主要是對話,而且表現的是生活場景,故而可以藉助表演的方式使學生在演中讀,邊演邊讀,既注意不同角色的語氣變化,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內心,充分體會到晚輩的孝順和長輩的慈愛。同時,小組合作表演朗讀調動了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在切磋中提高有感情朗讀的水平,深化了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3.啟用體驗,彰顯人文,多元發展

小讀者多數是獨生子女,與安東相比,在幫助別人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請學生展示個人圖配文的藝術拓印畫,說說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的小夥伴是怎麼對待我們的,這一設計的`意圖在於啟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深刻感悟教材的思想情感,使平面的文字閱讀成為一次個性化的生命體驗。另外,圖配文的藝術拓印畫與“愛心服務卡”的實施活動,綜合了美術、語文等學科的學習,有助於促進學生多元智慧的發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滲透了可貴的情感教育,猶如火花點燃了學生心靈世界的關心,幫助別人之情。

4.識字方式多樣,巧借板書強化

字詞的學習是低年級語文閱讀課的重點之一,通過動作演示識記“掰”,再巧妙地藉助板書,加強“夥”、“伴”等字的記憶,以及藉助讀長句鞏固其他字的識記,等等。形式多樣的識字增添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散發出活潑的氣息。

總而言之,本課致力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針對教材的特點,在有趣的活動中鋪展開教學,以讀促講,結合個人的生活體驗和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切地感悟到友情的溫暖,從而給語文學習抹上了鮮靈的人文色彩。

《小夥伴》教學反思13

常聽別人說,備課不僅要備教案,還要備學生,備課堂,備生活。上完課後才發現自己對學生,對生活,甚至對教材也很陌生。

現在有的孩子活潑開朗,會主動與同伴交往;有的很被動,等著同伴來邀請他;有的因經常一個人,無同伴,內心孤僻,常常獨來獨往。一部分同學常常一言不發,膽小怕事;有的則唯我獨尊,與同伴相處自私自利,不能為別人著想。他們與小夥伴相處時經常會鬧彆扭、鬧矛盾。有了彆扭和矛盾就悶在心裡,或只會向老師和家長哭訴,自己無法解決。他們從小不知道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不懂得團結友愛的重要,不會自我解決矛盾,走向外面的世界難免碰壁,摔跤。其實孩子們的內心也渴求有人為他們指點迷津。

而《我和小夥伴》旨在通過體驗,探究等活動增進孩子們之間的瞭解,體驗友誼帶來的.快樂。認識同學之間應如何相處,初步掌握處理矛盾的簡單技巧。與同伴樂於交往,主動交往。其向學生展示的是學生真實的生活延伸,他是超越教材,超越課堂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首先要解決的不是如何解決矛盾,而是應讓孩子們樹立與夥伴交往的信心,體驗出同學之間親密關係所帶來的樂趣,讓他們知道與小夥伴在一起是多麼愉快!然後再去幫助、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因為源於兒童生活,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所以成為真正有效的學生生活的指導。

在上完課後,經別人一提點才發現自己的不足,細細思考後真的受益匪淺,看來,對新教師來說,多上公開課才是硬道理呀!

《小夥伴》教學反思14

小夥伴教學反思:《小夥伴》是人教版新課標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組的一篇課文。對低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最關鍵的是指導國小生讀課文時達到正確、通順、流利,如果能讀出感情,那是最好不過的了。認字學詞,積累語言也是其中的重要任務。此外,也要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方法,以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我以《小夥伴》上了一節公開課,並寫了詳細的教學反思。

1、在《小夥伴》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了一個教學情境:“給動畫片找配音演員”。以下列幾個步驟來把它貫徹始終:

⑴提出評選要求:聲音要響亮,說話要流利、而且要有感情。

⑵挑選最佳旁白。

⑶挑選最佳瑪莎和維加。

⑷最佳配音演員給動畫片配音。

這個教學情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了兩個作用:

⑴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課的學習目的和自己努力的方向。

⑵使整堂課的所有教學環節有機統一,而不顯得支離破碎。

認生字是為了把課文讀準,分段讀課文是為了把課文讀通,體會人物的'心情是為了把課文讀出感情。從課堂情況來看,我的這個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恰當的,是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興趣的。

2、在教學《小夥伴》時,我非常重視朗讀,強調“以讀為本”。為了避免教師講得過多,提問過多,引導過多的問題,我用淺顯的語言把練習朗讀的方法教給學生。“當我知道了,瑪莎和維加在想些什麼時,我就把句子讀好了。”“我抓住了能幫我讀出感情的詞語和標點符號。”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邊讀邊思考,同桌交流,使學生在朗讀中去理解詞語,去體會感情,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地語言薰陶。

在上課過程中,正是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讓我體會到了令我激動的氣息:學生自由閱讀,靈活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討論,各抒己見。如讀到“你怎麼不吃呀?”這句話時,有的學生抓住問號,遷移以往學過的知識,體會它所表達的語氣,然後進行朗讀練習;有的學生入情入境,體會維加當時的想法,讀出他非常奇怪的語氣。儘管大家練習朗讀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遠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經過點撥,孩子們都感悟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繪聲繪色地讀出了人物說話的語氣。

3、識字教學仍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由於學生的識字量參差不齊,而一年級下半學期的學生又已經能夠藉助拼音讀準字音,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因此,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自己不認識的或認為比較難讀的詞語和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然後把自己圈出來的詞語和生字讀給同桌聽,請同桌幫助正音。最後用老師考考小朋友的方法,來集體交流,鞏固字音。這個環節的設計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去自主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4、“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這是新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閱讀提出的階段目標。

《小夥伴》這一課中,“糟糕”這個詞語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學生讀了帶有“糟糕”的這句話後,我奇怪地問道:“究竟發生什麼事了,讓維加大喊‘糟糕’,你能用這個句式來說說嗎?”(出示:這可真糟糕啊!)孩子們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各抒己見:“瑪莎把揹包丟了,她得餓肚子了,這可真糟糕啊!”“離回到家還有好長的時間,瑪莎的肚子要餓好久哪,這可真糟糕啊!”“瑪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媽媽批評了,這可真糟糕啊!”學生在補白說話中明白了“糟糕”這個詞語的意思。我順水推舟,又隨即問道:“那在你們的身上發生過糟糕的事情嗎?”孩子們紛紛聯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的說:“我去上學,可是忘了帶書包,這可真糟糕啊!”有的說:“我忘了把開水帶到學校裡來了,今天上完體育課沒水喝,這可真糟糕啊!”有的說:“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裡去了,這可真糟糕啊!”……聽到學生準確而生動的表述,我就勢引導“想想自己當時的心情,再來讀讀這句話。”這時,孩子們都皺著小眉頭,把句子讀得抑揚頓挫。“糟糕”詞語的教學到此,從課堂呈現出來的效果看,孩子們不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運用“糟糕”說一句話,而且還體會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比較成功的。

《小夥伴》教學反思15

接到要在區課改實驗教研活動(閱讀專題)中上一節研討課的任務時,我既高興又擔心,因為這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鍛鍊和提高教學水平的絕佳機會,然而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該如何上,我對此也存在著很大的困惑。有幸在備課之前看到了崔巒老師的這段話:“低年級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同學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還有一個重要任務:認字學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讀書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一年級的閱讀教學,要結合對少量詞和句的理解,體現由讀正確──讀通順──讀出感情的指導過程和同學練讀的過程。”這段話恰好給我指明瞭低段閱讀教學的方向。

於是我選擇了《小夥伴》這一課,並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的教學要求,開展了教學活動。研討課結束後,與會同行、教研員對我予以了充沛的肯定,假如說本節研討課尚還勝利,反思課堂取得勝利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突現教學的整體性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給動畫片找配音演員”這樣一個教學情境。主要分成這樣幾個步驟來把它貫徹始終:

1、提出評選要求:聲音響亮,說話流利、有感情。

2、挑選最佳旁白。

3、挑選最佳瑪莎和維加。

4、最佳配音演員給動畫片配音。

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了兩個作用:

⑴ 調動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讓同學清楚地知道本課的學習目的和自身努力的方向。

⑵ 使整堂課的所有教學環節有機統一,而不顯得支離破碎。

認生字是為了把課文讀準,分段讀課文是為了把課文讀通,體會人物的心情是為了把課文讀出感情。從課堂情況來看,我的這個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恰當的,是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同學興趣的。

二、通過同桌互助,協助同學讀準生字詞

識字教學仍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由於同學的識字量良莠不齊,而一年級下半學期的同學又已經能夠藉助拼音讀準字音,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因此,我讓同學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自身不認識的或認為比較難讀的詞語和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然後把自身圈出來的詞語和生字讀給同桌聽,請同桌協助正音。最後用老師考考小朋友的方法,來集體交流,鞏固字音。這個環節的設計考慮到了同學的個體差別,讓每個同學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去自主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三、教給朗讀的方法,促進同學自讀自悟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自悟自讀”。為了防止老師講得多,提問多,引導得多,我運用學習小夥伴的口吻,用淺顯的語言把練習朗讀的方法教給同學。“我抓住了能幫我讀出感情的詞語和標點符號。”“當我知道了,瑪莎和維加在想些什麼時,我就把句子讀好了。”然後讓同學運用這些方法自讀自悟、邊讀邊思,同桌交流,使同學在朗讀中去理解詞語,去體會感情,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地語言薰陶。

在上課過程中,正是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讓我體會到了令我激動的氣息:同學自由閱讀,靈活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討論,各抒己見。如讀到“你怎麼不吃呀?”這句話時,有的同學抓住問號,遷移以往學過的知識,體會它所表達的語氣,然後進行朗讀練習;有的同學入情入境,體會維加當時的想法,讀出他非常奇怪的語氣。儘管大家練習朗讀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遠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經過點撥,小朋友們都感悟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繪聲繪色地讀出了人物說話的語氣。

四、結合課文理解詞語,聯絡生活運用詞語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這是新課程規範對第一學段的閱讀提出的階段目標。

《小夥伴》這一課中,“糟糕”這個詞語是同學比較難理解的。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同學讀了帶有“糟糕”的這句話後,我奇怪地問道:“究竟發生什麼事了,讓維加大喊‘糟糕’,你能用這個句式來說說嗎?”(出示:這可真糟糕啊!)小朋友們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各抒己見:“瑪莎把揹包丟了,她得餓肚子了,這可真糟糕啊!”“離回到家還有好長的時間,瑪莎的肚子要餓好久哪,這可真糟糕啊!”“瑪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媽媽批評了,這可真糟糕啊!”同學在補白說話中明白了“糟糕”這個詞語的意思。我順水推舟,又隨即問道:“那在你們的身上發生過糟糕的事情嗎?”小朋友們紛紛聯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的說:“我去上學,可是忘了帶書包,這可真糟糕啊!”有的說:“我忘了把開水帶到學校裡來了,今天上完體育課沒水喝,這可真糟糕啊!”有的說:“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裡去了,這可真糟糕啊!”……聽到同學準確而生動的表述,我就勢引導“想想自身當時的心情,再來讀讀這句話。”這時,小朋友們都皺著小眉頭,把句子讀得抑揚頓挫。“糟糕”詞語的教學到此,從課堂出現出來的效果看,小朋友們不只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運用“糟糕”說一句話,而且還體會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比較勝利的。

五、遺憾之處

這堂課從開始的公開課教案到最後的研討課結束,都讓我收益非淺:它讓我更加潛心地研究了新課程規範的教學理念;讓我有機會得到更多老師和專家的指點和協助;讓我有機會理論聯絡實際,使自身的一些不幼稚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課堂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堂課也存在許許多多不盡人意之處,也是我今後努力和考慮的方向:

1、這堂課的識字教學雖然顧和到同學的個體差別,放手讓同學自身解決。但是沒有做到很好的引導同學識記字形,導致同學對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這堂課的朗讀教學中,老師的評價較多,同學的評價較少。如何指導同學評價,並且讓同學的評價評到點上,起到和老師評價同等的作用?這是我今後要考慮和摸索的問題。

3、這堂課的寫字指導和同學的課堂書寫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加大課堂書寫的比重,不讓它留於一種形式,讓同學實實在在地在課堂中學好字,寫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