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教學反思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教學反思1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是一篇閱讀課文。

這篇課文充分讓學生獨立自主閱讀課文。積極地創造情境,讓學生始終處在一個如詩如畫的優美的世界裡,在學習,在感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中要把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練習,小組合作決不是走過場。要作出結果來。

另外,當學生讀不好時,要給他們機會和指導,讓他們自信地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閱讀見解,這點是我今後教學中應注意的。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教學反思2

新課程標準提倡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默讀的指導。馮君莉筆下的《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描繪了高原湖泊青海湖神奇而壯麗的風光,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從以上教例可以看出同樣的課文,同樣的段落,先前雖然對學生強調要讀出你喜歡的語氣來,當琅琅書聲充溢每一個角落,其神色、聲調,卻不盡人意。後來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藍的純淨”,“藍的深湛”,“藍的溫柔甜雅”,“湖面起伏的漣漪,像是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湖水十分的藍而晶瑩,非常的美,在有了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自讀自悟、美讀品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讀起來抑揚頓挫,情感流露於表情之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由此可見,認知是情感的基礎,情感是認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朗讀,真情能夠流露其中。特別是有的課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義深刻,學生如果對課文內容沒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參與朗讀。

只有學生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得到生動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體驗,才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課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達到理想的朗讀效果。這是使我想起葉聖陶先生說過“吟詠的時候,對研討所恃,不僅理智地瞭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性成為讀者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那麼就會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教學反思3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教學反思

對話既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師生關係。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 在《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文的教學設計時,我就十分注重創設對話的良好氛圍,如: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青海湖藍色的湖水、青青的草地、清朗的天空、迷濛的鳥島等自然風景,引領學生親歷課文意境;還利用課文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意韻之美。情境的創設很自然的將學生帶入到 高原湖泊青海湖神奇而壯麗的風光之中。

其次,設定刺激參與對話的話題。如:(1)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如:《青海湖,夢幻般的湖》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是如何寫草地、湖水,又是如何寫鳥島的?為什麼要這樣寫?(2)學生與教師的對話。如:課文語言生動優美,試找出幾處,品味其夢幻般的意境。 (3)師生與作品的對話。如:為什麼說青海湖是夢幻般的湖?,課文按什麼順序寫的,能否調整一下順序,或者只寫湖水?

再次,培養學生在對話中的創造性。如:細看青海湖的現在,展望青海湖的未來,你想到了什麼? 通過討論我們今天應當怎樣開發和利用青海湖?這一問題,在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真正的“對話式閱讀”應該是對話主體間視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對話主體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

而實踐中,有時課堂上貌似平等的對話,但實際與《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對話還有不少距離:一是話語霸權嚴重,對話機會不等。課堂教學中一部分學生成為對話的貴族,一部分學生淪為對話的奴隸,師生的對話成了“課堂上的孤獨行為”。二是注重發表和說話,忽視傾聽和交流。學生間不能夠有效地通過對話互相補充、共同提高,教師也難以及時抓住對話中閃現的教學契機。三是不重讀書,只重對話。往往學生只讀了一兩遍書教師就展開議論、組織交流,導致對話的質量不高。四是對話到底,方式單一。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對話式閱讀教學給課堂注入了勃勃生機,在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中給學生以智慧、情感的啟迪,形成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上洋溢的思維碰撞的激情,讓閱讀教學更富有靈性,這樣的課堂才是靈動的,這樣的對話才會豐富人的生活,觸動人的思想和靈魂,實現人本回歸。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教學反思4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方法,此時我放手讓學生以自學為主學習《青海湖,夢幻般的湖》,為了讓學生有的放矢,自學前我們共同複習了自學方法。

閱讀是思考的前提,沒有熟讀課文,就合作探究那隻能呈現出表面的繁華,實質仍是一片空白。因此我要求學生在合作學習前要讀三次課文,第一次速讀,認識、積累字詞,瞭解課文大意;第二次慢讀,畫出遊蹤,找出文章是如何展現景物特徵的;第三次品讀,欣賞優美的語言。初步完成這三步後再到小組交流討論。這樣做希望能儘量避免一部分學生學習,另一部分學生等別人的的答案的現象。

《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是教師與學生、文字之間的相互對話。小組學習後我設計了對話環節。師生間彼此問答,發表閱讀體驗,探究未解的問題。希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但是真正的對話應是對話主體間精神的的相遇,情感的交流,對話主體是平等的。教學中我們很難做到或是忽略了這一點。首先對話機會很難平等,教師稍不注意就會搶佔語權,學優生也常佔據較多的機會,學困生的機會則少得多;其次,我們常常重視說自己的意見,忽略了傾聽,這樣很難擦出智慧的火花等等,還有諸多的問題有待解決。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教學反思5

教學設想: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課體裁為遊記,同時也是一篇自讀課文,因此,可以讓學生自讀,重點討論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賞青海湖的?從哪幾方面描寫了青海湖的美麗、富饒、可愛兩個問題。

青海湖質樸、粗獷、自然的美一定會吸引學生的注意,清新、柔美的詞句會深深地震撼學生的心靈,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所以教學時,我藉助多媒體,在學生面前展示青海湖的畫面,加之入情入境的朗讀,給學生更強烈的震撼。

在形式上,我決定採用旅遊的方式進行教學。一開始,讓學生充當導遊,給大家介紹青海湖的情況,引起大家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時,可聯絡青海湖的現狀,讓學生討論如何保護青海湖,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如畫。就名湖來說,有嬌小玲瓏的西湖,有煙波浩渺的太湖,有變化莫測的千島湖。今天就請大家登上我們的旅遊專列,一同去領略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的風采吧!

2、旅途漫長,不如我們先請幾位導遊來給我們介紹介紹青海湖吧!

3、導遊介紹。

生1: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大家前往青海湖旅遊,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下有關青海湖的知識。青海湖,作為我國第—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它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略呈橢圓形,面積463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為360公里,湖水平均深度約19米,最深處為28.7米,湖面海拔3196米。1975年建立面積達56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鳥島保護區。1997年晉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另外,這裡氣候十分涼爽,是理想的避暑消夏勝地,祝大家旅途愉快。

生2:大家好。青海湖有著夢幻般的美景,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青海湖的秀麗風光。青海湖中共分成五個美麗的`島嶼:鳥島、海心山、三塊石、砂島和海西皮,其中鳥島和海心山島是著名的遊覽勝地。特別是鳥島秀麗的風光和奇特的禽鳥生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相信青海湖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一定會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整體感知

1、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青海湖到了,下車看看吧!

(多媒體展示青海湖的圖片)

2、從圖片中,我們欣賞到了青海湖的美,當代作家馮君莉在欣賞美的同時,也用筆描述下了這裡的美。同樣,文中描述的美,也是令人神往的。下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13頁,看課文,聽錄音,並請思考:

(多媒體出示)

(1)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賞青海湖的?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生:到達青海湖觀賞草灘一觀賞湖水一觀賞烏雲一觀賞萬里晴空一觀賞草灘與山巒一觀賞海島一觀賞結束。

(2)課文從哪兒方而描寫廠青海湖的美麗、富饒、可愛?

生:從青海湖的湖水、環境氛圍的清新幽靜、豐富的物產三方面來寫的。

三:晶讀課文

1、文中由許多好詞佳句,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並說說好在哪裡?

2、學生彙報:

生:我認為文中的“那湖水的藍,又是藍得多麼醉人啊!它藍似海洋,可比海洋藍得純正;它藍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藍得深沉”這句話寫得非常好!因為它形象地表現出了湖水藍得“醉人”。用“醉人”表達了觀賞者的心態,已陶醉其間,同時也表現出湖水藍得可愛、迷人,“純正”、“深沉”表現出湖水藍的程度,濃濃的,毫無雜色。

生:我認為第四段中關於湖水的藍的描寫非常好。作者先是直接讚美湖水的藍,接著,將湖水的藍與海水的藍、天空的藍作比較,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湖水的藍比作“藍錦緞”、“水靈靈的眸子”,下面又從科學的角度論述了湖水藍的原因。

3、我這裡有一句,覺得非常好(多媒休展示)誰能相信這是大自然的現實而不是大膽的夢幻呢?

4、請學生把這個句子換個說法,但不改變意思。

生:這是大膽的夢幻,不是大自然的現實。

5、分組討論,聯絡文中內容,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青海湖的水那樣湛藍,那麼晶瑩透澈,景色那樣令人陶醉;又有各種各樣的鳥,在藍天翱翔,在水面浮游,在草灘棲息;那麼多魚兒成群在水中游來游去,這麼神奇、美麗的地方,簡直就是撲朔迷離的夢境,置身其中,讓人不敢相信,這就是現實,彷彿進入夢境一般。

6、教師總結

“夢幻”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文章開頭寫了作者許多關於高原的夢,中間部分描述了夢幻般的現實,結尾處寫了未來關於保護青海湖的夢想。

四:課外擴充套件

1、青海湖的美景,我們是盡收眼底,在領略美景的同時,我們瞭解一下青海湖的現狀。

2、(多媒體展示:青海湖的現狀)

a 水位下降;

b 草場植被嚴重退化;

c 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

d 漁業資源迅速減少:

e 鳥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3、請同學們討論:

我們如何保護青海湖?

生a:可以採用人工降雨,增加雨水量,減水蒸發。

生b:多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

生c:出一本遊青海湖必讀的書,介紹青海湖的現狀,呼籲人家保護青海湖,還要說明注意事項和應急措施。

生d:實行南水北調工程,將其它河流的水引向青海湖。

生e:在青海硝底裝有五臺強力水動結冰,四季運轉,旁邊裝有冷光燈這樣不僅增加青海湖體積,而且有冷光反射,湖面晶瑩,增加夢幻境界。

五:作業

認真觀察,運用修辭,寫一段景物描寫。

教學反思:

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青海湖的畫面,那—幅幅優美的圖片給學生以更生動,直觀的形象,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特別是後來將圖片與青海湖的現狀作一比較,問大家如何辦時,大家更是興味盎然,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人人都積極主動地加入到討論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經過討論,大家對環保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