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國小三年級語文聽課反思聽《一幅名揚中外畫》有感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三年級語文聽課反思聽《一幅名揚中外畫》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三年級語文聽課反思聽《一幅名揚中外畫》有感

今天聽完張老師的課,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詞,那就是意猶未盡。從張老師課堂上睿智的語言,到巧妙地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入文學得有滋有味,相信給我們在座的各位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的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三年級是寫作教學的起步階段,圍繞語文組課題《國小語文不同文體“1+1”教學模式的研究》,張老師對在略讀課文中如何在閱讀中積累,以讀悟寫,以讀促寫,充分挖掘教材中讀寫結合點,展開了教學實踐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亮點1: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略讀,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閱讀材料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查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資訊。”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在檢查完了預習之後,引導學生學習首尾兩段,把閱讀後獲得的有價值的資訊資料隨時摘抄進行積累,有利於培養學生略讀瀏覽的能力。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把製作資料卡的方法進行了介紹,並建議課外繼續運用,這是很有價值的。

亮點2:眾所周知,略讀課文教學的整體特點:“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在內容上,理解課文的要求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這種教學方法的滲透主要體現在張老師對第二、三兩段的處理上,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充分體現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亮點3: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內化的吸收;寫作是運用,是外化的表達。張老師在對課文第四自然段的處理上,充分理順了讀寫的關係,抓住了人物的一連串動作描寫,讓學生說一說、圈一圈、演一演、寫一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讀寫的訓練,把很混亂的場面,通過一條線串了起來,將訓練真正落實到實處,提高學生讀寫能力。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課堂隨文練筆是“文思如泉湧”前的積蓄,是語言積累、內化、外顯的一大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將“文字拓展”、“整體回顧”、“要點提煉”、“情感激勵”融為一體,拓寬提升又不忘整體迴歸,理性思量卻又不乏情趣共生。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西山漾校區的老師們也在思考著這麼一個問題:如何處理第二、三自然段的文字教學,在第二自然段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共同的訓練點:有……有……有……,出現了6個有字,在第三自然段中,出現了5個有的……有的……有的,能不能把這兩種不同的語言形式進行對比教學,在這兩段中尋找一個讀寫結合的點,如何轉變讀,來促寫。希望能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進行進一步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