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鹿角和鹿腿》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鹿角和鹿腿》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鹿角和鹿腿》教學反思

《鹿角和鹿腿》教學反思

《鹿腳和鹿腿》是三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二組課文的一篇寓言故事,是動畫片的再現,是發生在森林裡的一次生命大逃亡。課文語言親切樸實,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引人深思,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良好教材。

為了讓學生很好地在生動的動畫情境中,在自己讀好文字的過程中體會寓意。在這節課裡,我在精心創設的情境中,用朗讀這一語文教學的永恆主題,涵詠其中,積極引導學生認真讀文,在讀中體會、思考,在讀中受到思想教育。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之處有: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和新教材均要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呢?於是,我努力創設了樂學的氛圍。上課伊始:歡快的音樂聲起,一隻漂亮的鹿從叢林裡出來,蹦到池塘邊。

1、同學們,今天老師把誰請來了?(小鹿姐姐)你喜歡它嗎?你覺得它什麼地方最美?學生交流。

2、鹿姐姐也認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經歷了一件事,使它改變了一些看法,咱們先來聽聽它自己是怎麼說的?(放音,出示句子)“唉,兩隻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出。”

3、學生朗讀句子,師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還得從《獅子和鹿》的故事說起,板書課題,讀題。由課件動畫展示引出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讀書的慾望,使學生樂學,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觀察思維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現者。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我努力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成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我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有所發現和收穫,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運用直觀形象的課件,創設情境引入學文後,我先有意識地讓學生自讀自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有什麼疑難問題打上問號或寫在預習本上。當學生讀到“小鹿誇讚自己的角和身段”這一環節時,讓學生自讀自悟後,我又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小鹿,站在池塘邊,看到自己美麗的影子,也來誇讚自己一番吧;小鹿可能回家看到了爸爸,會怎樣對爸爸誇耀自己?如果其他動物看到了小鹿,會怎麼誇他呢?當學生讀到“獅口脫險”時,先由我當解說員,讓學生的腦海裡隨著我的朗讀出現畫面(你彷彿看到怎樣的畫面),而後在自由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入故事把“它”轉換成“我”來說,合作演一演這個故事,最後全班一起向鹿爸爸彙報經歷。當學生讀到“美麗的角差點讓鹿送了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時,我又創設了一個情境:此時此刻,獅子會對它的角和腿說什麼呢?學生踴躍發言。最後,在拓展創新環節,我又讓學生討論“鹿難看的腿有什麼優點,美麗的角又有什麼缺點?從鹿的經歷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在這種看似不經意的設計,事實上不僅一步一步引領著學生走進故事,還一步一步走進小鹿的內心世界:為小鹿的美麗而歡欣,為小鹿的脫險而慶幸,同時還無痕地使學生領悟文中的道理,真正做到濃濃語文味,鬱郁快樂情。

三、在朗讀指導中,使學生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創設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情境,通過多種多樣、活潑靈動的教學手段,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使學生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產生共鳴,從而積累語言,感悟道理。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鹿角和鹿腿》讀後感

暑假裡,我看了《鹿角和鹿腿》,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美麗的東西不一定有用,醜陋的東西不一定毫無用處,因此我們對美的鑑賞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還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這個故事和我們講述了一隻獨自到溪邊喝水的鹿,看見了自己倒映在水裡的影子,覺得自己的角是那麼精美別緻,獨一無二,同時抱怨起自己的腿太細,配不上美麗的角。便想著怎麼才能讓醜陋的腿配上精緻的角。這是,旁邊的樹蔭猛地搖晃,只見一隻獅子突然向他衝過來,鹿見狀立馬撒開長腿就跑,可不曾想美麗的角,卡在了樹枝中間,無奈之下,鹿只能用力一扯,放棄自己的角來逃命,最終取得一線生機。

人生就是如此,外表與內在,並不是常常能劃上等號的。就以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物舉例,雨傘的形狀外表大同小異,但它卻能為我們擋住傾盆大雨,遮住烈日驕陽;一根細長的粉筆在講臺上毫不起眼,但它在老師的手裡卻能夠將知識延續,豐富學識。諸如此類,可以舉的例子有很多。

事物尚且如此,這個道理於人而言更是應該銘記於心。常言道,人心隔肚皮。金玉其外的人,同樣可能敗絮其中,反之,敗絮其外的人也可能有著金玉般的心靈。誠然,路遙方知馬力,日久才見人心。凡事都應在長久的接觸下,才能真正的蓋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