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通用16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棉花姑娘》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1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通過學文,讓學生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閱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語言文字、分角色朗讀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文字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成為文字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字,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字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 在本課教學中我採取了示範讀,男女學生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書生朗朗,達成了既定目標。

這一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一樣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這個特點,我花時間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先讓學生讀一讀,接著看圖,再想一想:誰來說說棉花姑娘請誰給她治病了?棉花姑娘是怎樣請的'? 棉花姑娘很有禮貌,燕子醫生給她治病了嗎?為什麼?能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嗎?然後小結學法——“讀一讀,說一說”,接著,我就讓學生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合作自學三、四自然段。自學以後再讓學生進行彙報。這樣設計,不但能節省課堂學習時間,而且還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達到我會學。

在學習課文的環節中,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自由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安排了說話環節: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讓學生充分地說,再在課本上填空,學生的說話、想象能力得到拓展。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2

學校領導督導聽課,一個周的準備時間,我準備了《棉花姑娘》這篇課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通過學文,讓學生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我收集了很多資料,其中為了弄清蚜蟲的來歷,我上網,查詞典,查找了不少的資料,還請教了經驗豐富的'仇老師。教學過程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我準備教學的是第一課時,為了上好這節課,我想到了多種導課方法,最後採用了出示實物(棉花),並讓學生說說棉花的用途,然後帶學生在想象的情景中飛到棉花田裡,去認識一位新朋友——棉花姑娘。出示課件:棉花姑娘向學生介紹自己(音畫配),這樣的匯入,學生們感覺很新鮮,聽得非常認真,好像自己就親臨棉花田現場一樣,當聽到棉花姑娘說自己身上有許多蟲子很難受時,棉花姑娘表現出很痛苦的樣子(表情),我問學生:“看到這裡,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棉花姑娘身上的蟲子是怎麼來的?”“棉花姑娘身上的蟲子除掉了沒有啊?”“是誰為棉花姑娘治好的病啊?”……於是揭題《棉花姑娘》,板書課題,讓學生讀準課題的兩個輕聲“花”和“娘”並強調“娘”是本課要認識的生字。

二、初讀課文,檢查識字

本課要求認讀的生字不多,我採取了集中識字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課題匯入時,就出示“姑娘”兩個生字,先讓學生知道這兩個字分開與合在一起不同讀法,再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字,通過舉例明白姑娘是對女孩子的稱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輕聲“花、娘”是本課朗讀中的一個難點,一開始學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兩個是要念輕聲的,雖然有些學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這麼一個第一印象後,就方便了對輕聲的指導朗讀。後來,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我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了其他生字詞。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兩個字,引導學生明白偏旁和字義的關係。另外,我還利用“班”來識記“斑”,組織學生有重點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三、合作學習,角色表演

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課文第2—5自然的時,我放手讓學生先自己讀,問學生讀懂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學生們通過自讀明白了很多。然後,我出示表格,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3

昨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家長開放日”教學觀摩活動。因我們學校每學年的第二學期,一年級和六年級的老師都要向家長展示自己精彩的課堂,也是學校、家長共同參與的教學觀摩活動之一。為了更有利於展示師生的課堂互動效果,我因此選擇了富有情趣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這一課作為展示課。

這是一年級下學期的最後一個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而《棉花姑娘》是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它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生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一群七星瓢蟲飛來了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著,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由於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讓學生讀好課文,還要完成識字的任務,這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分為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的課堂,我抓住重點詞進行指導,比如第一段中的“可惡、盼望”。抓住重點詞,以讀帶講,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在處理教材時,我將結構和內容都比較相似的2-4段組合在一起進行學習和指導,採取老師扶助學習第2段,再放手讓學生自學第3、4、5自然段的方式,這樣做既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同時解決幾個難點,又突出了朗讀的重點。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比如:齊讀,個別讀,分組讀,師生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等。每一次讀都有明確的指向,既達到了讓學生多讀多練的目的,又體現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與配合。整堂課,課堂氣氛比較融洽,基本能夠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

由於本課要求認讀的生字不多,我採取了集中識字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課題匯入時,就出示“姑娘”兩個生字,先讓學生知道這兩個字分開與合在一起不同讀法,單讀娘是二聲,和姑娘合在一起就讀輕聲了。再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字,明白姑娘是對女孩子的稱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輕聲“花、娘”是本課朗讀中的一個難點,一開始學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兩個是要念輕聲的。後來,在學生進行學習了其他生字詞時,我抓住了“蚜”和“啄”兩個字,引導學生明白偏旁和字義的關係。另外,我還利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班”來識記“斑”,組織學生有重點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或提示學生用猜謎語的方法識記生字,如: “蚜”——蚜里長蟲子了, “斑”——王氏兩兄弟學文化。這樣學生一遍就能記住他們。

我還運用戴上頭飾朗讀表演,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表演的手段正好適應了他們的心理特點。在朗讀時,讓學生恰當、合理地進行小組內表演,能更好地輔助學生理解課文,讀出感情。

但是這堂課有一些問題值得我深思改正。由於安排的課堂容量太大,又加上學習詞語時臨場做了一些發揮,時間顯得不夠用,最後的上臺表現環節沒有落實好。第六自然段的學習也沒能按計劃完成,有些遺憾。

今後我一定在備課時做足功課,爭取把完美的課堂呈現給聽課的老師和家長們。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4

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害蟲的科學常識,內容本身能夠引起學生興趣。而我所要考慮的便是自主合作學習背景下的語文課堂如何進行,課文內容如何的取捨,說話訓練如何落實。

這是一篇科學童話,而童話故事是兒童非常喜愛閱讀的文體,要抓住這個有利條件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首先我對文字進行深入解讀:本課內容比較淺顯,各段句式相似,在結合上下文和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幾個詞語之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練讀。從自主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角度來安排學習內容,極力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分和合作學習的環節。在生字環節,讓孩子進行了預習,並且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預學展示的時間,以達到全面瞭解學情的目的。根據反饋,直奔重點,大膽取捨,有選擇地講解難認難記的生字,節約了時間,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部分,我安排小組內討論自學成果,試著讓學生通過自生的努力和同伴的互助,對課文有一個簡單的認知,知道講了一件什麼事。小組內分角色朗讀,則將孩子的學習熱情再次點燃。在學以致用的理念引導下,我並沒有就此結束研學環節,而是通過設定情景,讓孩子們把自己學到的對話的注意點運用到實際生活,真正化為己用。

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意外,超出了我的預設。孩子對“您是有禮貌的表示”有著深刻的體會,在朗讀中總是不自覺地把原話“請你幫我捉害蟲吧”說成“請您幫我捉害蟲吧”。在備課中,我對文字解讀的不夠深入,沒有預設到這一知識點(你與您之間的'區別在於對話雙方的輩分關係),導致當堂出現時措手不及,沒有給予及時正確的反饋。孩子對於課文內容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表現方式,在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中,有些孩子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生動而有趣的演繹(語言的停頓、擬聲詞和動作的增添)。而作為引導者的我,沒有進行有效的正面反饋,點評過於空泛無力,甚至進行了誤讀(孩子用語言的停頓和對話的不流利來展示醫生幫不上忙是難過與歉疚,而我簡單的處理為準備不充分。其實不管孩子的正式意圖是否如上所述,我都可以將此作為突破口,引導孩子關注停頓對於語氣表達的重要性)。老師的語言應該能一下子將孩子帶入到課文中去,老師的寫字示範應該是準確美觀的,而這兩項基本功恰恰是我所缺乏的,需要引起重視並長期努力。

這一課堂的亮點在於自主與合作,但是實際操作中這一理念就流於形式,沒有真正抓住精髓。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在朗讀點評的時候明明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而我卻一把抓,都是老師直接反饋,錯失了生生互動學習的好時機。可見,在我心中並沒有以生為本、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才導致課堂上出現“老師一言堂”的苗頭,這點警醒了我。另外,以往我們總對“小組合作如何在低端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實施”感到困惑,現在“在思維火花碰撞處進行小組合作”的建議為我接下來的教學實踐提供了新思路。如果教師能夠敏感地抓住孩子之間對於文字內容的不同理解點,並用它“大做文章”,那麼難題豈不迎刃而解,小組合作的體系自然形成。當然,既然是低段小組合作,學生的組織需要教師不斷有意識的引導,組長的選擇與能力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以上種種問題都是在課堂中發現的,那麼毫無疑問,問題的解決也必須是在實踐中。這次課堂展示暴露了我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是一次難得的學習。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5

《棉花姑娘》這篇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在動聽的童話故事中,瞭解不同益鳥和益蟲的捕食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慾望。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訴孩子們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害蟲的科學常識。一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是識字、朗讀、發展學生的語言。課後我對整堂課進行了反思,總體感覺學生學得比較輕鬆,難點和重點都把握的較好。

1、注重年齡特點,探究解疑。由於一年級國小生年齡還小,喜歡認識新朋友,所以我出示“棉花”圖片,自然引出課題“棉花姑娘”。揭示課題:姑娘是指女孩子,所以都是女子旁,這樣一來,學生輕而易舉的認識了“姑、娘”這兩個生字,我直接說“我們班有很多小姑娘”。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本課的多媒體課件非常精美,畫面生動,很能吸引學生的目光。通過觀看畫面更有助於學生的理解。

2、抓住重點小節,反覆朗讀,領悟課文。根據本學年我們年組制定的課題《多種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節課上,我又重點對學生進行了朗讀的指導。本篇課文較長,但情節生動,特別是對話部分生動有趣,有利於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燕子、啄木鳥、青蛙無可奈何的語氣,七星瓢蟲高興的語氣等。因此,這節課上閱讀訓練花費的時間較多,採用多種形式如:男女生對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朗讀,師生配合讀等進行朗讀的訓練,而且以學生自我感悟朗讀,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真正的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我還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發揮想象,把課文內容大膽地表演出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給朗讀的訓練提升了一個高度。

3、結合文字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滲透教育。當你需要得到別人幫助時,用好文明用語“請”。當你不能幫助別人,感到抱歉時,應說“對不起。”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時,為幫助學生理解,我讓學生通過合作表演來理解了“很快”、“驚奇地問”等詞語,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先在小組中分角色表演,又讓學生對錶演進行評議。把讀、演、評融為一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其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喚起了學習的.情感,既發展了語言,學會了傾聽、評價、欣賞,又嚐到了成功的喜悅。老師關注了學生的發展,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這個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應該怎麼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後應該像趙志祥老師說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嚐到成功的喜悅。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7

低段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讓學生在饒有趣味的語文活動中調動感觀、思維全情投入,以積極地狀態主動進行“識字”的空間裡是本節課的一個追求。

1.活動為導,在情境中識字。秉承“創設情境,生動識字”的理念。將識字任務彌散到各個活動中去。如匯入部份的“認識棉花”,第二個環節的“找醫生”,第三個環節的“記蚜蟲”。盡力讓孩子在情境的環節中放鬆地學,在一個個腳手架地幫助下輕鬆地學。

2.釋放天性,淡化教的痕跡。一年級的孩子,最忌諱一板一眼地學。對他們而言,時時刻刻正襟危坐,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與受折磨的事。我們的課堂,至少要創設“輕鬆、趣味”的氛圍,讓孩子不自覺得投入其中,深深地被教學本身所吸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力求“無痕”教育、趣味教育,引領學生自由自在地走進教學,在教師構建的和諧、自由的氛圍中釋放天性。本課的識字教學基本上符合了這樣的設想。沒一個生字的掌握沒有特定的任務過程,而是在聊天式的`過程中,哄著孩子學完,比如“蚜”,比如“治”,比如“啄”。

3.適當訓練,豐滿語文的含量。當然,即使是低段,適當的語文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語文,就是訓練孩子們“聽、說、讀、寫”的能力。為了適量、適度地豐滿語文的含量。在教學中,根據當下的一個情境,進行了一些語言訓練。疊詞的使用,整體感知的訓練,以及情境說話。看似漫不經心,其實也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8

《棉花姑娘》一文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本課內容比較淺顯,句式相似。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把對話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把讀作為感情理解對話的重要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明理,在讀中悟趣。課後,從學生的作業和朗讀情況來看,這節課的教學還是比較紮實有效的。

一、紮實、有趣的字詞教學

低段語文,字詞的學習是基礎,是重點。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字詞教學,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詞義。根據這篇課文的生字量少,且有幾個較為生僻的特點,我把本課的識字教學分散到閱讀教學的各部分之中。如在揭示課題時認識“姑娘”兩字,並通過找它們的相同點識記生字。又如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隨機學習“啄”與“斑”,與動物的特點相結合,再配上圖片,採用生動形象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在鞏固識字環節,我也採用了有趣的過關方式,讓學生讀一讀詞語、猜一猜字謎,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再一次與生字“見面”了。

二、與文字對話,激發情感生成。

“閱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我們更應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渠道上。”在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語言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文字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文字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字,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字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在教學第一小節時,為了讓學生感悟棉花姑娘盼望醫生來治病的急切心理,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說說棉花姑娘生病的樣子。接著,創設情境:如果你就是棉花姑娘,此時蚜蟲正在你的身上爬著,咬著,你有什麼感受?有了這兩個環節的'鋪墊,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棉花姑娘生病時的痛苦、難受,此時,學生的朗讀已不再是“蒼白”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又如課文2—4小節棉花姑娘請動物醫生給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對話能引起他們個性朗讀和表演的慾望,也能激發學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話,“如此盼望醫生來給她治病的棉花姑娘會用怎樣的語氣來請求呢?”學生有的說興奮,有的說著急,有的說難受,這時,我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並相機指導朗讀。而後,通過引讀、師生合作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動物醫生幫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三、低段語文教學也要滲透學法的指導

在高段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教師在課堂上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的指導,或是及時總結學法,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形成閱讀的能力。我覺得低段的語文教學也要有意無意地滲透學法的指導,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基於這樣的認識,在學生第二遍讀課文時,我讓他們劃出故事中出現的“人物”,並告訴他們這樣能幫助自己讀懂課文。在學習2——4小節時,棉花姑娘與三位醫生的話並不是教師直接用多媒體出示,而是讓學生邊讀邊找,並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劃出。這些看似細小的問題,不正是在告訴學生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嗎?

當然,這堂課的教學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棉花姑娘三次請求,一次比一次急切,學生的朗讀還不夠到位。最後的“猜字謎”環節,由於沒有出示所有的生字,學生憑空猜測,難度較大,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9

《棉花姑娘》一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學生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常識。激發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保護益蟲的意識。

一、對比朗讀,體悟情感

在教學時,我並沒有按起因,經過、結果的一般順序進行教學,而是進行了變序教學,通過兩頭抓中間的`方法,更有利於學生把握感情基調,理解課文內容。先用課件出示兩幅圖:一幅是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棉花姑娘愁眉苦臉的樣子;另一幅是棉花姑娘長出了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的棉花,她裂開嘴笑了。然後以“看了這兩幅圖後你想說些什麼?”引出這部分的學習----品讀課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這兩段內容的學習,我把重點放在了指導學生讀好這兩段內容上。

二、先扶後放,培養自學能力

這一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一樣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這個特點,我花時間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先讓學生讀一讀,接著看圖,再想一想:誰來說說棉花姑娘請誰給她治病了?(燕子圖)棉花姑娘是怎樣請的?棉花姑娘很有禮貌,燕子醫生給她治病了嗎?為什麼?能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嗎?接著,我就讓學生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合作自學三、四自然段。自學以後再讓學生進行彙報,這樣設計,不但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而且達到我會學。

三、拓展延伸,培養運用能力

低年級閱讀教學詞句訓練是重點。課文的第6自然段,重點在於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並能積累此類詞語,拓展練習。首先通過看圖理解“碧綠碧綠”,延伸理解“雪白雪白”,拓展abab型別詞語。學生們大部分都能說出此類詞語。例如“碧綠碧綠的荷葉、小草,柳葉”等,還有“雪白雪白的雲朵、牆壁、雪花”等。這樣設計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文字的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四、角色表演,昇華情感

分角色表演朗讀是本節課的目標之一,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發揮想象,把課文內容大膽地表演出來,這樣,學生讀得興致勃勃,演得津津有味。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完成教學目標。

五、不足之處

在分角色朗讀時,男同學不能很好的進入角色,有些放不開,總是不如女同學的表現,這也是今後要多引導,多訓練的方面。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在教學形式上下工夫,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10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可它們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趕來把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本課教學重點在指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與文字互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讓學生了解各種有益的鳥類和益蟲的不同作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主動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科學常識的興趣。

一、打破正常的教學程式,引起學生自主探究的願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為此應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探索的空間。這節課裡,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平常課堂教學常規的教學程式,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段逐句講解課文的做法。課堂上,先讀第一和最後的自然段,把棉花姑娘生病的樣子和病好的樣子進行對比,引起學生自主探究的願望。而後,安排自由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學生彙報,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二、與文字互動,抓住關鍵詞瞭解課文。

“閱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我們更應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渠道上。”在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頭飾,貼圖、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文字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成為文字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字,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字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課文2—4小節棉花姑娘請動物醫生給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對話能引起他們個性朗讀和表演的慾望,也能激發學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話,如:看到燕子時,著急地求救了!抓住“請”字,讀出禮貌和著急,誰來有禮貌地讀讀她對燕子說的話?再讓學生讀三位醫生的話,抓住“對不起”、“只會”讀出誠懇、抱歉的語氣。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分角色扮演讀,讓學生在角色朗讀中體會棉花姑娘的急切請求的心情和動物醫生幫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三、適時的點撥,有效地提問。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呢?精心設計提問、巧妙進行誘導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提問,是教師引領學生解讀文字的“鑰匙”,好的提問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在這堂課中我創設了“棉花姑娘的病是怎麼治好的?她遇到了哪些醫生?這三位醫生為什麼幫上忙了嗎?”這幾個問題,適時的點撥,捕捉教學契機,讓學生在有層次地朗讀中主動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問題過多,過於紛繁瑣碎、零打碎敲就會讓學生不知要思考些什麼,導致偏離甚至失去了目標。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要善於抓住每一篇文章中的焦點,讓學生有“點”可抓,有“面”去發揮,真正實現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在閱讀活動中張揚個性,品味人生。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11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的是棉花姑娘生病了,燕子、啄木鳥、青蛙都沒能為棉花姑娘治好病,最後是七星瓢蟲為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所以僅僅在四十分鐘內讓學生讀好課文並且理解課文是比較有難度的。所以,本堂課我決定抓住重點詞句和標點符號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是複習匯入,依次出示的是兩個後鼻音的詞語“生病”、“星星”,多音字詞語“可惡”、“樹幹”、動物名稱“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以及兩個包括“ABAB”詞語的短語。教師相機評價學生的朗讀。第二部分由棉花姑娘生病了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抓住關鍵詞“許多”、“可惡”感受蚜蟲的多和可惡,進而通過心理活動感受棉花姑娘盼望有醫生治病的心情。第三部分緊緊圍繞著棉花姑娘和三位動物醫生的對話展開。通過“請”、“對不起”、“還是”等詞語的理解請人幫忙的時候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回絕別人的時候也要會使用禮貌用語,態度要真誠。最後一部分是寫字教學,本環節要注重孩子們的握筆姿勢及寫字姿勢的指導,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上完課後,經過專家的分析,我總結了以下反思:

1、在複習詞語環節時要對詞語進行拓展運用。如“碧綠碧綠的葉子”、“雪白雪白的.棉花”,可以讓學生直接積累ABAB的詞語,加深印象。

2、在指導朗讀對話的時候,由於緊張,我太多次的使用“同桌對話”,使得其他同學缺少對話練習的機會,沒有達到教學目標;

3、由於是語文課堂,所以語言訓練才是重點,要讓學生圍繞“請別人幫忙”這一話題自己說一說生活中的情景。

4、最後一部分是拓展了大自然中別的益蟲、益鳥。這一部分是不需要的,這是生物科學課堂需要去擴充套件瞭解的。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12

表演課文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活動,它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資料的理解,體現了低年級學生勇於自我表現的特性,還鍛鍊了學生的合作潛力與組織潛力。

《棉花姑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分主角進行表演,取得了必須的效果。在表演課文前,我先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確定每個學生扮演的主角;然後讓學生操練各自主角的動作和語言;最後進行小組的表演競賽。在表演課文時,每組學生十分用心。有些學生表演得形象生動。有個扮演棉花姑娘的學生演棉花生病時就蹲著身子耷拉著腦袋,讓人看到了一個生了病的小姑娘無精打采的神情。棉花姑娘最後病好時,她舒展手臂慢慢地站起來,還做了個開花的動作,將小嘴笑得甜甜的,多麼開心啊!

但是,在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表演要求過高,沒有充分思考學生的因素。表演要求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而定,不宜過高,只要學生能對課文進行必須的文字上處理,就應當及時予以肯定。

二、忽略對作為觀眾的`學生的要求。低年級學生好動,不能專心地觀看其他學生的表演。教師應當在表演前提出對當觀眾的學生的要求。

三、忽略表演後學生的評價。如果讓小演員向老師、同學談談自己表演課文的感受與自我滿意程度;讓當觀眾的同學也來評評表演的同學表現得如何。這樣做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總之,表演課文這一形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對課文資料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合作意識。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13

《棉花姑娘》一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學生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常識。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包含了生字教學和課文學習兩部分。生字教學時,通過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字、組詞等形式,幫助學生複習鞏固。寫生字環節中,首先讓學生觀察生字卡片,看清字形,然後範寫,最後讓學生自己練習。學習形式不斷變化,學生樂於接受,學習效果較好。

在學習課文的環節中,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將課文分成四部分進行教學。課文裡角色較多,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男、女生對讀、小組賽讀、師生對讀、分角色朗讀等。在最後一段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老師讀文,學生邊聽邊想象,然後說說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理解課文,體會棉花姑娘病癒後開心的心情和美麗的樣子。並安排了說話環節: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讓學生充分地說,再在課本上填空,學生的說話、想象能力得到拓展。

在本節課上,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我在以後的工作中繼續努力,如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對生成的應變引導等,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在教學形式上下工夫,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14

一節課上完後進行了反思,總體感覺學生學得比較紮實,難點和重點都能夠落實,師生互動紮實有效。

1、注重年齡特點,激發興趣,探究解疑。

課題的引入我直接用一團棉花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自然的引出課題“棉花姑娘”。並繼續學習了新字“棉”。本課的多媒體課件非常精美,畫面生動,很能吸引學生的目光。通過觀看畫面更有助於學生的理解。

2、抓住重點小節,反覆朗讀,領悟課文。

本篇課文較長,但情節生動,特別是對話生動有趣,有利於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閱讀中花費許多時間,採用多種形式如男女生比賽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朗讀等,進行表情朗讀的訓練,而且多以學生自我感悟朗讀,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

本節課也存在一些問題:

1、教師自身生活經驗不夠豐富。當學生認為棉花可以做棉花糖時,由於教師缺乏生活經驗,因此,沒有及時作出正確的反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積累生活常識。

2、在字詞教學的落實上,還缺乏落實一個“寫”的環節,學生缺乏一個動手記憶的過程,在今後的教學設計時要注意時間的分配。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15

低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是識字、朗讀、發展學生的語言。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害蟲的科學常識。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兒童語言特點和認知規律。使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在動聽的童話故事中,瞭解不同益鳥和益蟲的捕食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慾望。現將反思如下:

在這堂課中,我認為自己在設計的過程中抓住了幾個語言的重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幾個詞語比較難以理解,分別是:可惡、蚜蟲、盼望。在教學中,我現通過讓孩子們觀察棉花姑娘生病圖,然後引出“蚜蟲”一詞,在理解時,現讓學生自己說說蚜蟲是怎樣的害蟲,轉而理解“可惡”,再通過看蚜蟲的圖片,聽老師簡單介紹蚜蟲,再次鞏固理解“可惡”,從而理解“盼望”一詞。

課文的2~3自然段中,我將重點放在了朗讀棉花姑娘的話“請你幫我捉害蟲吧!”上,通過反覆朗讀,理解“盼望”之情。

在整體教學上,我通過學生自己朗讀,要求學生完成填空,復現生字,鞏固課文理解。

總體說來,本堂課能抓住課文的每一個語言訓練點,能抓住文字,以識字、朗讀、語言訓練為課文主題。但整體性不夠,問題過多而細碎,平均使用教學力量,若能提出一個整體性的大問題,再以此展開,對學生放得更多一些,也許會更好。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16

今天和學生一塊學習《棉花姑娘》這一課,在識字方面我改變了以前的教學方式。把識字放在讀文中,效果比以前好多了。

在教學第一段時,我先讓學生讀文,然後找出裡面的生字“蚜”、“盼”、“治”,讓學生結合拼音記憶生字的讀音,再結合詞語理解意思,學生能和容易地記憶生字的.讀音。在下面的段落中,也是象處理第一段一樣處理了生字,學生記憶牢固。

在讀第一遍以後,學生已經基本記憶生字的讀音。然後再一次指導學生朗讀,在讀後學生都能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都不能給棉花姑娘看病。然後進一步讀,再讀後學生明白燕子捉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捉樹幹裡的害蟲,青蛙捉田裡的害蟲,所以不能給棉花姑娘看病。接著繼續往下讀,在讀時有個孩子說:“老師,七星瓢蟲長的什麼樣子?”有個孩子說:“老師,我知道。七星瓢蟲圓圓的,身上有七個斑點。”我說:“這個孩子讀書真認真,希望同學們能向他學習。”

在處理最後一段時,重點抓住“長出了碧綠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讓學生知道動詞“長”和“吐”的區別。並進一步練習用“雪白雪白的”和“碧綠碧綠的”填詞說話,學生說的詞語不是很很多,可見平時學生讀得書較少,還應進一步加強學生讀書。

以前在教學時,我把識字和讀文分成兩課時,我教的很累,學生學得也很累,而這一節課把兩課的任務合成一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可見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只有尋找適合學生的方法,才能學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