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今年我再次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三年級是一個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階段,也是一個在國小階段較為關鍵的一個年級。因為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教學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教材中的32篇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我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就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

二、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裡,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資訊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有時提出的問題,老師也會覺得束手無策。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永珍。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裡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我認為平時應該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

總之,新教材充滿著時代的氣息,內容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法上如何去創新。努力幫助學生從小練好語文基本功,為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今天在多媒體教室講了一節公開課《大禹治水》。雖然算不上成功,但是我卻從中得到了鍛鍊,受到了啟發,感受到了成長。

首先,在“課件與課堂有效結合”的主題教研背景下,我初步學會了製作簡單課件,這便是進步。在今天的課堂中,“洪水視訊”的應用也的確給了學生直觀的感受,觸動了學生心靈。但也有些部分控制的不夠好,起了反作用,今後繼續研究學習。課件的運用要特別感謝郭春成老師的指導。

其次,經過老師們的評課,我對該如何授課有了更深的認識。比如:低年級教學老師要善於發揮範讀和領讀的作用;要引導學生說完整話;老師的教學思路一定要清晰等等;尤其是教研室的方老師提到的“學生、文字、老師融為一體方為一節好課”的觀點更是切中要害,一語中的。其實,我在課堂上最欠缺的便是入情入境和與學生的'平等交流。

再次,這次講課激起了我學習和運用新課標的勇氣。應試教育的陰霾讓我們許多人對新課標視而不見,“拿起”又“放下”。通過反思,我深刻意識到: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必然誤人子弟,害己害人,可憐可悲。我們一直苦於找不到語文教學的出路在哪裡,其實語文新課標就是一盞明燈!像“以讀為本”這樣的話我們應該牢記於心,付諸行動。

教學無止境,學習才會無止境!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隻小鳥》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鳥兒》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是出自文學名匠冰心筆下,清新流暢,是一篇非常美麗的散文。文章以愛為主旋律,歌頌了親情的偉大;批評了不成熟的兒童愛,因愛的方式不對,給鳥兒帶來了傷害;教育學生要愛護小鳥,愛護小動物。

這節課,我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營造了教學情境:一開課,我就通過幾幅可愛的鳥兒的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匯入課文,把學生帶入到本文所描述的內容中,激起學生對這隻小鳥的喜愛,並通過知道有感情地朗讀,體驗小鳥的快樂。如:抓住“探出頭來”的“探”字,讓學生想象小鳥還會看到哪些好景緻?他的小腦袋裡會想些什麼呢?從讀中讓學生感受到小鳥的快樂。

其次,播放課件(小鳥被突如其來的彈子打傷了,兩隻老鳥如何搶救受傷的小鳥的畫面),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閱讀並學習做批註,寫出讀到這裡時內心的感受,體會兩隻老鳥對孩子的愛,那種濃濃的親情,撥動學生感情的琴絃,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產生了對這隻小鳥的憐憫之情,理解到小孩子的行為是不對的,就是因為他們喜歡小鳥的方式不對,才造成小鳥的悲劇,那兩隻老鳥又是何等的傷心難過,並從中感悟到親情的偉大。進而讓學生在早已準備好的.剪紙鳥上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可以對小鳥說,也可以對孩子們說。寫好之後貼到黑板的“樹”上(簡筆畫),讓小鳥重歸樹林,重返大自然,快樂的生活,感情進一步得到昇華。

課後拓展部分,引導學生欣賞鳥兒哺育的圖片,引出白居易的古詩《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業部分,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那隻小鳥後來怎麼樣了?請同學們把這個故事編完。作業收上來後,發現孩子們編寫的故事內容豐富,想象合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由於經驗不足,明視訊記憶體在:

1. 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比較不敢放手,引導過程中較為急促,學生思維的訓練玫有充分發揮。

2. 忽略了教學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

3. 沒有切合學生的學情

本文的'教學中我著重抓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充分朗讀。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通過朗讀,感受葡萄溝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鄉之好客,從而體會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支撐,在課上讓學生欣賞各種顏色的葡萄圖片,體會葡萄的多和美。通過欣賞各個地方水果豐收的場景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好像去葡萄溝遊覽了一番,從整體上感受到葡萄溝水果多、景色美、人熱情。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翠鳥》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活動和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描述方法:關於翠鳥羽毛的顏色,自上而下分別寫了頭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關於翠鳥捉魚,是按照注視、等待、叼魚、飛走的捉魚經過進行描述的。翠鳥就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蹬開”、“像箭一樣”、“叼起”、“貼著水面”說明都是一剎那之間進行的。這幾個動作聯絡在一起,突出了翠鳥捉魚的迅速、敏捷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驚弓之鳥》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

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 指名朗讀這段話,看看這一自然段更羸說了幾句話?

2、 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用“——”畫下來,哪些是更羸聽到的,用“~~~~”畫出來。

聯絡前文中“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個“鳴”,更羸怎麼知道它的聲音很悲慘?

引導學生結合大雁的生活習性進而體會出更贏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3、第二句還是說更羸看到和聽到的嗎?為什麼?(小小組討論)

(1)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在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結合句子意思理解“癒合”和生孤單失群”的意思。

(2)讀了這個句子,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交流)

(3)出示練習 “大雁飛得慢,因( );叫得悲慘,因為( )。”讓學生用這種句式來說一說強調原話,以加深對這一內容的理解。

說說哪些是觀察到的`,哪些是經過分析得出的?

(4)再讀這句話,現在你又讀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這兩句的基礎上,認識到任何分析、推測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使學生懂得更贏根據看到的、聽到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的判斷。

4、小小組重點討論:更羸又是怎樣進一步分析的呢?

出示訓練題目:“大雁拼命往高處飛,因( )掉了下來,因為( )。”學生獨立思考、分析,交流。

5、說到底這隻大雁不是射下來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聲――嚇下來的。所以我們要繼續推理探究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聽到弦響,心裡會如此的害怕?

6、分小小組研究、交流;

可提示: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與它受到箭傷什麼關係?

7、師小結: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之後,離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單失群、受盡痛苦;而這次它又遇到了相類似的情況(板書:遇到類似情況)――弦又響了,以為又會被箭射中,所以心裡會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飛,結果傷口裂開掉了下來,成了一隻驚弓之鳥。(板書:驚弓之鳥)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這種“驚弓之鳥”的現象?

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學生學得很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在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中透露著美好的人性。它讚揚了淳樸的山民那種為人著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精神,學習本文就是要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

細讀教材,我想:搭石本是無情物,是鄉親們的所作所為,那種謙讓、敬老、心中有他人,相親相愛,讓它承載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純真的情感。搭石搭起的是什麼?搭起的是人間真情。可是如何引領學生深入淺出地感受這濃濃的鄉情之美、人性之美呢?

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從“問中哪寫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這一問題出發鋪開文章的教學。如果說學生能夠較準確的把握這一問題的脈絡,那麼對文章的理解就比較到位了。

我根據本文特點,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和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個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去讀書,去找有關的句子,這樣學生很快就找出了寫老人心細的句子,寫年輕人尊敬老人的句子還有人民走在搭石上那腫美的節奏的句子,通過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學生能夠感受到山村裡的人們那種為人著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情感。

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能夠體會到文中所寫的那種人性的美以後,再讓他們帶著欣賞的語氣去讀課文,那自己的感情充分的表現出來,這樣學生也從彙總受到了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的教育。

聯絡生活“發現美”去延伸課文 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小事中哪裡也可以找到美?這樣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想一想說一說,使他們的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課後我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寫一寫身邊的美。通過批改作業可以看出,學生知道從生活中去發現美了。

總之,只要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找到適合學生自己學習的方法,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教學經過:《絕句》我採取了詳講的教學方法,但是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觀察課文插圖,結合課下注釋,說說前兩句寫了哪些景物?請你發揮想象並結合詩意給這些景物加上形容詞,然後再將這些詞語串聯起來,通順地表達詩句的意思。第二首《村居》更是要求學生模仿前一首古詩的教學方式自學,可以先找出前兩句都寫了哪些景物等。這樣做大大凸顯了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和獨立性。

讀讀寫寫: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或詞,改寫成短文,發揮自己的想象,自由寫故事,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不足之處:

時間過於倉促,有些詞語學生們理解不是很透徹。時間緊張,對文章讀得不夠細,感情不夠充沛。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有種前鬆後緊的感覺。

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讓學生懷著濃濃的'興趣投人到學習中去。

2.在學習課文時,把兩首詩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學,體會其內容上的相似之處,感悟童年生活因環境的各異,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3.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每首詩詞讀正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容有個大概的瞭解;然後結合註釋,採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詞的意思,進而理解整首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詩詞,背誦詩詞。

4.採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誦讀,應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和機械的朗讀腔調的模仿。結合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調,讀出自己的感受。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我班孩子都比較喜歡看書,但是很多都喜歡看漫畫,針對這個情況,我一開始上課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把你們最喜歡的書帶來了嗎”,簡單詢問後說:“下面我們就帶著這本書走進小作者的小小書櫥,一起分享讀書的樂趣。”讓學生意識到,我們不僅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也去和別人分享自己讀書的快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文言辭優美,有三處比喻句,其中有一處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縹緲的奇花異草”比喻了什麼?我認為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先讓學生理解“縹緲”,查閱字典後,學生理解了意思,在請他們把這個詞語帶到句子中去理解,有的學生理解是“不實際的愛好”、有的是“抓不住的東西”……我都不確認他們的對錯,只是讓他們聯絡下文,理解和“在樹林中挖掘到無窮的寶藏”相關的意思,說明了讀書的樂趣,就行了。

我還抓住本文第三小節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仿寫訓練。愛讀書的孩子很快就找到了內容:“我結識了多少朋友,白雪公主、睡美人、馬小跳……”,但是一些平時不太愛看書的同學就有些著急了,我讓其他學生多說,並把內容寫在黑板上,減輕不會寫的學生的負擔,並鼓勵他們多看書,多積累。這個教學步驟的設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進行寫作訓練,激發學生熱愛讀書的情懷。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本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0篇課文,六個閱讀連結和六個綜合學習,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如在教學《詩的材料》時,由於備課時側重於對課文內容的挖掘、側重於教學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正確的估計、預測,在課堂上,學生感到在跟著老師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結果學得很累、學得被動。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30篇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 ,開拓教學的新天地。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元帥的故事》是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主體課文,課文裡面主要介紹了朱德和彭德懷兩位以身作則、不搞特殊的元帥,在學生初讀《元帥的故事》課文後,我讓學生說說自己讀後的收穫,學生居然能簡單的概括出兩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可見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課堂的重、難點就轉為對課文中心思想的體會了,這也正是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該怎麼引導他們深入理解呢?我想,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在他們的疑難處予以點撥,這是最理想的方法了。

《朱德的扁擔》在品讀課文,理解課文時,我主要引導他們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絡來感悟文章內容。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對“井岡山”等詞語感到陌生,我又稍加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並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中的`“不遠處”來體會當時環境的危險。由此引導學生理解什麼叫“會師”,學生在自己的“半知”和教師的講解中理解了。第二自然段介紹去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說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並通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讓學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聯絡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後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第三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我先提問“朱德是怎樣挑糧的?”讓學生邊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再邊看圖邊用自己的話說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由此產生對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抓住“一道”、“一塊兒”這兩個詞語,體會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接著,我讓學生想想:戰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士們為什麼要藏扁擔?藏好了心裡會怎麼想?朱德發現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麼?他為什麼不去找而是“又趕做一根扁擔?”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他們在這裡說得很合理到位,通過想象中他們對朱德與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有了更好的體會。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小鎮的早晨(北師大版 三年級)

【學生狀況的分析】

我所帶的三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融合在一起。江南水鄉的晨景對於我們所處的西北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地域差異,為了彌補這種差異,我在教學中,通過配樂朗讀,加上媒體出示江南水鄉的景色,使學生領略江南的美景,因而感觸一定是深刻的。

【教學內容分析】

《小鎮的早晨》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蠶鄉小鎮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開放給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2——4自然段都是總分段式。即便於學生運用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方法閱讀,又可供學生仿寫練習。課文不長,但文質兼美,詞語豐富,富有感情,教學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使學生領悟課文意韻,喚起學生對課文的審美體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生字詞,通過學習瞭解小鎮早晨的特點,感受江南小鎮的美。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小鎮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能力目標:通過優美的畫面,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和合作的精神,以及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江南水鄉小鎮的意境美,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2.繼續學習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引導學生細細品讀生動優美的句子,練習把句子寫具體。

【課時安排】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的段落安排順序,學習課文,瞭解小鎮“安靜”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匯入: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家鄉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有沒有感受到家鄉越來越美了?

特別是旱晨,當你揹著書包走在上學的路上,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

2.學生結合實際談一談。

3.小結:這些都是我們家鄉的早晨所特有的景象。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到另外一個不同的地方去旅遊,去看一看,聽一聽,一起去領略一下江南水鄉小鎮早晨的美景,大家說好不好?

4.(出示課件:江南水鄉)

在我國江南水鄉有許多古樸的小鎮,這裡有小橋、流水、人家、綠樹(紅花)繁茂。你們瞧這便是各式各樣的小船,這裡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船。當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時,木船的搖櫓聲就把小鎮喚醒了。

5.看完錄影小鎮給你留下什麼影響 ? (美)請同學們快快開啟書本感受感受吧!

(設計意圖:播放水鄉的秀麗景象,初步領略江南水鄉美景,生動形象地創設美的情境,又激起了學習課文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感受小鎮的美

(一)指導預習。要求:1.讀課文,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查字典,理解字意和詞義。

3.讀課文,想想小鎮的早晨有什麼特點?

(二)分組預習,提出問題,邊讀邊議。檢查效果,重點指導。

1.強調“漾”,“暇”的字形和“樸”,“著”的讀音。

2.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帶著問題讀課文。1.放伴奏帶,自由讀課文。

2.你覺得小鎮的早晨是怎樣的?有什麼特點?

(早晨是安靜的、又是熱鬧的,還是忙碌的)

4.在段落的安排上有什麼特點?全文是什麼關係?每段是什麼關係呢?(全文是總分總的關係。第2--------4段第一句是總句。每段是總分關係)

三、合作學習,感受畫面美。

細讀課文,看著畫面,深入理解。1.自由讀文,進行討論:第2,3,4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2.回答問題,深入分析:第2段:

(1)讀後回答,板書:安靜。談體會 朗讀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讀懂的句子,想想喜歡的 原因,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2)在學習小組裡交流。

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從河面、河水、河邊、河上)

(3)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重點詞細細品味,體會小鎮早晨的安靜。

如:抓住“淡淡、靜靜、不時、悄悄、輕輕漂過、輕輕盪漾”體會小鎮晨景的靜之美。

(4) 討論:怎樣讀好這段話?學習小組互讀互評。

一個“恬靜”讓我們體會到了很多很多,除了“安靜”以外,它可能還包含著一點美,一份悠閒,一絲溫柔,或許還有其他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小鎮的早晨是悠閒的、恬靜的,優美的,河水那麼清澈、、小舟那麼靈巧……就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來讀一讀這段文字吧。

(5)學生配樂朗讀。

(6)播放江南小調,情感薰陶:置身於美麗的江南小鎮,坐在小船上,你們想幹什麼呢?(學生想象,自由發揮)

(設計意圖:由重點詞、重點句入手進行品味,體會文段中描繪的幽清、淡雅的美景,感受圖畫美。)

(7)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佈置作業:

(1)把詞語補充完整。

( ) ( )

( )的早晨 ( )的露珠

( ) ( )

( ) ( )

(2)照樣子,摘抄文中的詞語

淡淡 ----------------------------------------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小鎮的早晨——、------、-------啊!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課文,瞭解小鎮早晨“熱鬧”“忙碌”的特點。 2.繼續學習抓住重點詞語、句子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3.憑藉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感受水鄉小鎮的意境美,增強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感情。 4.抓住圍繞中心句仿寫一段。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小鎮的早晨是怎麼醒來的?(是木船悠閒的搖櫓聲喚醒的 2.在細細地讀讀這段話,你讀懂了什麼?或者你還有哪裡不懂的? 3.彙報學習情況: (1)我明白了“河道縱橫”的意思:用手勢比一比。 (2)我明白了城市的早晨是汽車短促的喇叭聲驚醒的。是說---- 你能模仿這種聲音嗎?老師請男同學來當汽車司機,發出的喇叭聲。悠閒的搖櫓聲嗎?這樣的喇叭聲短促嗎?那應該是怎樣的?又短又快,課文中用了一個詞是“短促”。 你能模仿悠閒的搖櫓聲嗎?老師請女同學來當船伕發出悠閒的搖櫓聲。給人感覺悠閒嗎?聽了這種聲音心情是很舒服,很愉快的,這種舒服與愉快能從臉上表現出來嗎? (自由自在,輕輕地,很自然。) (3)聽了這兩種聲音,你認為課文中“驚醒”與“喚醒”這兩個詞能互相換一換嗎?形成了對比。 說得好極了。那短促的喇叭聲,在夜裡一響,人們會一下子被嚇醒的,那悠閒的搖櫓聲飄進你的`夢鄉。你會慢慢被叫醒的。 4.指導朗讀。 能把你學懂的讀出來嗎? (1)指名讀3 個,評一評。齊讀練背讀。出示填空。 ( )的早晨是( )聲( )的。 指名背3個,齊背。 5.小結:出示單元提示。1.主要寫了什麼。2 .其它詞語有什麼作用。 木船悠閒的搖櫓聲喚醒了小鎮的早晨,是多麼恬靜啊!小鎮還在什麼地方向我們展示它的恬靜呢?讓我們來學習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

(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劃出。

(2)寫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板書○ 2.檢查自學情況。 (1)這段話是圍繞“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來寫的。這句話在這段中是什麼句?這樣的段式叫什麼段式? (2)板書:霞光、拱形石橋、小船、小河。 3.小組討論。 同學們,你最喜歡這裡的哪一句?按照單元的提示,細細地讀讀,你明白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在與同學討論交流一番。 4.學習反饋,體會情境。 你最喜歡哪句話,這句話主要寫什麼。你學懂了什麼?或有什麼感受? A 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著片片銀鱗;河水淨的得透明,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 (1)這句話主要寫了什麼?(河水穿過小鎮。) (2)你從哪些詞看出恬靜的美?你為什麼選這些詞?抓住“淨、透明、帶子、淡淡的、碧綠”結合插圖來理解恬靜。 a 淡淡的寫出了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萬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層薄紗。多美啊! b 河水銀鱗,使你想到什麼?它本來指魚身上的長滿的小小的會發光的薄片,在這裡我們作者說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閃爍著一片一片的閃光的鱗片,多美啊! c 多幹淨的河水,透過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麼?(學生想象說話) d 條淨得透明的河水,一眼望去,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這使我想起了朱自清寫的一句話,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現在,你就在小鎮的河邊,你會怎麼說?(看圖) (真靜啊!真美啊!) e 輕輕地”說明了河水流動時是多麼的平靜啊!靜得彷彿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3)指導朗讀。指名讀,看圖讀,背讀,齊讀。 B 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坐落在小鎮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鑽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 (1)這句話主要寫了什麼?(小舟在河上飄。) (2)你讀懂了什麼? 遙遙相對的石橋,(看圖)它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靜靜地坐落在小鎮的兩頭。多靜啊!這半圓形的橋洞使我們想到了半月形,多美啊! 一葉葉,悄悄,輕輕,飄,都寫出了小舟的輕巧與恬靜。 (3)指導朗讀。指名讀,學生評。背讀,。 多靜的石橋,多輕巧的小舟,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讀得多靜啊!想把它記住嗎? C 沿街的河邊停滿了各式各樣的小船,一隻緊挨著一隻。 (1)這句話主要寫了什麼? (2)哪些詞看出船很多?(停、各式各樣、一隻緊挨著一隻) (3)看圖:讀這句話。 在這麼的小船中,最醒目的是什麼船?(烏篷船) 一些油光發亮的物品烏篷船,翹起尖尖的船頭,顯得格外醒目。 指名說,你們覺得烏篷船怎麼樣?油光發亮寫出顏色,翹起尖尖的船頭寫出了形狀(非常有趣)。你喜歡這些烏篷船嗎?你能讀讀嗎? 朗讀指導,指名讀,看圖讀,背讀,齊讀 (4)這麼多的船,怎麼會給人恬靜的感覺呢?好好讀讀想想,哪個詞寫出了小船也是靜的?(停) 三、小結。 1.同學們剛才遊覽了小鎮的早晨,淡淡的霞光,淨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閒的烏篷船,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現在,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中,向大家介紹這恬靜的小鎮。 2.播放音樂,齊讀。多恬靜的小鎮,多美的小鎮,想把這樣美的景色記在心中嗎?試著背一背。指名背,試背。 3.小結學法。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用這個方法學習三四這兩個總分段式。它們是如何緊張與熱鬧的? 四、佈置作業。 1.有語氣地朗讀課文。2.聽寫字詞。

3.填寫詞語,使句子更具體。

(1)( )的河邊停滿了( )的小船。(2)小船從( )的橋洞中( )地鑽出。(3)學生揹著( )的書包( )地去上學。

4.照樣子寫句子。注意轉折關係。例:這兒盛產蠶繭,但過去一尺絲綢一根絲線都要從外地買來。(1)這項工作很難做,但( )。(2)( ),但( )。5.檢查背誦第2自然段。

五、板書設計:

開篇點題 水鄉 只有小船 喚醒

河面:淡淡 閃爍

河水:通明 靜靜穿過 讚揚新貌

安靜 河邊:停滿 換著

特點 河上:悄悄鑽出 輕輕飄過

人多:歡鬧的海洋

熱鬧 土特產多:那-----那-----還有-------

國小生、婦女、個體戶、農家姑娘 熱愛生活

忙碌 變化: 過去、如今

讚美小鎮 多美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生字詞語卡片、江南小鎮的動畫、江南小調、柔美的音樂。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1、質疑匯入,激發興趣

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就課題“理想的翅膀”提出疑問,顯然,

孩子們提問題的能力已有所提高了,能夠提出較明確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 “理想怎麼會長翅膀呢?”“理想的翅膀指的是什麼?”“是誰的理想長上了翅膀呢?”“為什麼風箏就是理想的翅膀?”……帶著這些問題,學生自由讀文後,馬上領會了“理想的翅膀指的就是風箏”。並能夠從中找出了統領全文的中心句“這些在天空中飛著的,都是我們理想的風箏。”

2、“看風箏猜理想”

“我和小夥伴們各放飛了什麼樣的風箏?”帶著這個疑問,我讓孩子們結合觀察文中插圖,在自讀3——6自然段中,圈出文中提到的各種風箏的名稱,並猜猜這些風箏可能寄託著孩子們什麼樣的理想。“看風箏猜理想”的做法充分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他們猜得不亦樂乎!也從中理解了“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這句話的含義。

3、指導朗讀,感受快樂心情

再次默讀文中3——6自然段後,我讓學生通過填寫表格梳理課文重點內容,知道“我”和小夥伴們都放飛了什麼樣的風箏,為什麼他們放的風箏不一樣。接著引導學生在相關段落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讀讀,通過美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孩子們放風箏的快樂心情。

4、結合生活,讀中仿寫

在孩子們沉浸在放風箏的歡樂氛圍中,我結合學生實際創設話題:同學們,你的理想是什麼?你想放飛什麼樣的風箏?把課堂學習和生活銜接起來,引發學生對未來的思考,滲透理想主義教育。這時,孩子們躍躍欲試,紛紛起來發言。“我的風箏像一個畫板,上面還掛著兩根畫筆呢,因為我長大想當一名畫家。”“我的風箏像一個警察帽,帽子正中的國徽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因為我長大後想當一名警察。”“我的風箏是一條漂亮的繡滿花紋的裙子,因為長大後我想當一個服裝設計師。”……此時,孩子們已把自己的理想和風箏聯絡在一起,充分理解了“理想的翅膀”的含義。最後,我和他們進行師生合作朗讀3——6自然段,讓孩子們和文中的孩子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讓他們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進一步領會“理想的翅膀”的含義。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用冰取火》是北師大版的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以“智慧”為主題的一篇主體課文。

課文講的是一支探險隊伍到南極去考察,在一個孤島上,要動手生火做飯時,打火器找不到了。一個年輕的探險隊員用冰做成“冰透鏡”,利用太陽光聚光點燃了火,表現了探險隊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智慧。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按照問題教學法的“指導預習——問題教學——設問練習——簡結轉新”四個教學步驟去進行教學。

以下是“問題教學”環節中的一個片段。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想檢查一下預習效果。哪位同學願意談談自己預習的收穫?

生:老師,通過預習,我讀懂了本課的`生詞。

師:你可以讀一遍嗎?(螢幕出示本課生字新詞,生讀了一篇)這位同學的聲音真響亮,你們聽出有什麼問題嗎?

生:老師,他把“幾(jī)乎”的“jī”讀成了 “jǐ”。

師:你聽得真仔細。(相機學習多音字“幾”)

師:同學們,在生詞方面還有什麼提醒大家注意的問題嗎?

生:老師,我想提醒大家“攝氏”兩個字都是讀翹舌音。

生:我想提醒大家“賜給”的“賜”是平舌音。

生:我想提醒大家“徘徊”的“徊”讀“huái”不讀“huí”。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課始,首先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接著讓是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思考為什麼說教科書是珍貴的。通過“教科書為什麼珍貴?”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直入中心。

其次,抓住重點,想象體會。這篇課文中有些詞語並不深奧,表面意思也不難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尋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引導學生進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體會其用詞的準確性和精神實質。如本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那捆書完整無缺地壓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鮮血染紅了。”比較:書被“壓”在下面——指導員的血肉之軀在上面;書“完整無缺”——指導員卻身負重傷。讓學生進行比較,體會到指導員的捨身護書。又如練習題:“最困難的是沒有書”和文中的三個困難句作比較,突出句中的“最”字,讓學生了解在戰爭環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書是十分困難的,從而體會到教科書是十分珍貴的這一教學難點,也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用詞的準確性。這些潛移默化地引導,讓學生逐步學會抓住關鍵詞讀書。

最後,注意各種動畫練習題,讓學習不再枯燥,變成有趣的活動,這樣學生會更生動的學會本課重點。

1、本文重點段中運用的省略號,一共有八個,每個用法都不同。“A、表示重複詞語的省略B、表示指導員說話時語氣的斷斷續續沒講完C、表示事情經過的省略D、表示說話聲 被打斷或淹沒了”本來從這些選項中選擇就行了,但是我加上了連線動畫配以音樂、掌聲,讓學習更富有童趣,也對本文的標點進行了理解。

2、課尾畫個“……”

本單元主題是“讀書”,學習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思考空間。本課的學習激起的是學生強烈的責任感,留下的是無盡的思考,對革命學習先輩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的學習生活環境這個重大的問題,學生們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新的體驗。所以佈置了課後作業,以《讀“珍貴的教科書”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後感。閱讀一些戰爭題材的文學作品或觀看電影、電視作品,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