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精選21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精選21篇)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篇老課文,每次看到這篇課文,都覺得特別的可愛,整首兒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小朋友對於這樣的閱讀材料喜聞樂見。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輕鬆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創造一些快樂的重要途徑,學生對課文有了興趣,自然就想去學課文,想走進課文,有想去了解的積極性。你的教學才有可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創設這種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在課的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著美麗的大自然,裝扮著我們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這樣的引導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躍躍欲試的想去了解,就這樣在課始就輕而易舉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課文的勁頭。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說一說你認為哪位植物媽媽最聰明,如果你喜歡哪種植物媽媽的辦法,就認真的讀讀那個小節,並想一想它的辦法好在哪呢?學生興趣濃厚,樂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運用激勵性的評價手段,讓學生產生愉悅的心理感受,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感受學習樂趣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知識。另外,教師在課堂語言的設計上,無論是從問題的提出,還是小結過渡,都力求語言的精準和富有感染力,尤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覺得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二、主線分明,細節飽滿。整篇課文以”你喜歡哪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為什麼喜歡”這樣一個大的問題為主線,重視在細節問題的處理。尤其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加深對於語言文字的理解。我記得幾年前我在講葫蘆島市語文優質課的時候,當時一位語文教研員在給我評課的時候曾經和我說: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學會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歸根到底是語言文字的教學,脫離了語言文字,這樣的語文教學是不成功的。可以說這樣一番話對我有很深的影響,以至於講每節語文課我都不敢小視,也可以說成了自己教學的一種風格。國小低年級,怎樣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的意思,可以說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比如這篇課文中,對於四海為家,紛紛掛在帶刺的鎧甲,仔仔細細、準備、等詞的理解,採用了多種方法,如結合生活經驗,結合具體語言環境,利用感官參與,做動作體驗等等,教學的效果較好。

三、另外,在教學中,讓孩子們想,讓他們說,儘量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的平臺,在學生需要的時候,適當點撥一下,巧妙引導。整個過程,我始終讓學生說話,讓學生朗讀,讓學生體會,讓學生思考,讓學生表達,重視語感的培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篇課文的內容很簡單,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圖,所以學生理解並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儘量體現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實踐的過程。朗讀的方法也多樣化,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同桌互相讀,教師範讀,引讀等,讓學生讀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以讀代講,在讀中體會,讀中悟情。

四、巧妙拓展。讓學生去發現。在整篇課文學習完後,讓學生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的種子辦法,大家一起交流,並用一首優美的小詩結束新課,這一連串的設計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更加廣闊的天空,課外閱讀、探究學習的樂趣也盡在其中,收到了言已盡而意未盡的效果。

課堂是師生、生生全方位互動的場所,這種互動不可能是事先設計好的,老師的教學機智、教學敏感、課堂駕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錘鍊。因此說,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每節課下來,總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讀;預設也生成的關係上;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好在我們還年輕,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有充沛的精力,有充足的資料,有足夠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有熱情的領導,我相信,無論是我,還是我們在座的各位課堂教學水平一定會有大的提升。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2

本課的素質目標是學會10個生字,並會組詞造句,讀課文,瞭解植物媽媽都有哪些辦法。課文主要用了擬人的手法,告訴孩子們植物是怎樣長大離開媽媽的,不同的植物辦法也不同。

我在授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並向大人瞭解有關植物的生長過程特點,防種,播種的規律,以及自己知道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一:重預習,師生同樂

預習是上課前學生的自學,是在教師講課之前,學生獨立學習新課內容,為上好新課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的過程。(本課是一篇科普作品,以兒歌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富有童趣,讀起來朗朗順口。

我準備相關資料。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實像一個個白色的絨球,當冠毛展開時就像一把把降落傘,隨風飄揚,把種子傳播四面八方……

本課以兒歌形式產生了字音中韻母部分的重複,形成韻腳,自然產生節奏,如:大、家、法、娃、發、甲、窪、下、媽、察、它。這種節奏可以把渙散的東西(聲音)組成一個整體,使人讀前一句時預想到後一句;讀後一句時回味到前一句,造成一種迴環往復的審美效果,這種組合創造出這種迴環相押,抑揚頓挫的音樂美,從而加強兒歌的感染力和表達力。表現出一種悅耳動聽,聲情並茂的特色。由於本文語音長短,輕重的區別不明顯,不能它們形成節奏,所以押韻就形成了節奏的重要因素,一種魄力,根據這一特點,我放了課文錄音,讓學生感受而且我重複放,反覆放,學生漸漸高潮興趣,自然的跟著朗讀起來,教室裡那種濃欲的讀書場面,讓人感到親切舒服,有感召力的課堂氛圍,真正的感受到了是在讀書,上語文課。

這種錄音伴孩子們的讀書聲,在旁的我足能激起快感與美感,能足以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每一次新的迴環往復,就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受,散漫趣向集中,孩子們讀起來,寓變化於整齊之中,讀起來活潑鏗鏘,長短錯落。

二:根據作品特點出示預習的具體方案

1:預習任務。初步瞭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思路,複習有關新課的舊知識,找出新課的重點和預習後,自己尚不懂的問題,作預習筆記和部分練習題。

2:預習要求。慢讀加標記,先對課文進行一遍速度較慢的閱讀,同時用色調筆對課文中有關重點內容做出標記。(用不同符號)根據不同的重要程度標記(必要時要問一問,查一查,找一找)以排除學習新課的障礙。

3:快速閱讀加提要。對課文進行一遍快速閱讀,但要在課文重點段落或語句前精當地歸納內容。

4:嘗試回憶課文內容,並且嘗試作品部分練習題。

我檢查了學生預習情況,班上有多數學生完成了本課的生字認、寫,並能藉助資料幫助自己學習中的障礙。我出示生字卡,學生基本上能正確認讀,分析字形結構,很多孩子書上已標記了很多記號。在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更重視了課文賞析,“讀讀講講,講講讀讀”,如:提問讀,“植物媽媽靠什麼辦法旅行?”學生自讀2——5小節,“四海為家”擬人手法寫出植物成熟後要離開母體的形象。第二小節,“降落傘”形象地表現出蒲公英果實的形狀特點。板書:“蒲公英、降落傘、風”同樣的方法學習新的。最後一小節,告訴我們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有很多知識是課堂上沒有的,得靠自己去留意身邊的事物,會學到更多。

通過本課的教學效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3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資訊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採取以讀為主進行閱讀教學。讀是悟的基礎,沒有很好地讀懂、讀透,悟出的往往有失偏頗,或是一知半解,因此,課堂上必須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讀書時間,以讀為主進行閱讀教學,但要力爭做到讓每位學生明確每次讀書的目的,而不是機械、重複、盲目地讀,體現一定的層次性。用輕聲地自主欣賞性讀和全班自主朗讀後集體交流的形式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特別是對學生不熟悉的課文內容,教師儘量採取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讀通、讀懂,最後讀有所悟。如:蒲公英是如何傳播種子的,而蒲公英大多數孩子都沒見過,讓他們看一看,體會一下,會更好的幫助他們體驗課文場景,也會學的更愉快。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靠動物傳播種子,但又有所不同。蒼耳是掛住動物皮毛;豌豆靠彈力來傳播種子。對於這些學生缺少生活經驗,在學習中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這些植物靠什麼傳播種子,再理解感悟怎樣傳播種子,從而瞭解節的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為今後理解段篇打基礎。為了幫助理解重難點,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引導,藉助一些媒體加深理解。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注意學生個體差異,尊重每個學生,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自己喜歡的方式中學習。

2、鼓勵課外收集資訊,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3、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4、利用各種媒體激發興趣,使學生直觀主動地去理解內容,促進學習。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4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式。

二、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針對本課圖文結合的安排,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這幾位植物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自由說說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由句式填空(蒲公英媽媽為孩子準備,孩子離開媽媽)、理解“降落傘紛紛”等詞,掌握“只要……就”句式,一直到全體總動員一起表演。一環扣一環的設計,為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一來,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並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統一發展。

三、拓展延伸,豐富課堂

教材並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生活才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我根據孩子熟悉植物的實際,課前佈置預習,讓學生了解植物種子傳播的一些辦法。然後回到課堂,以教材為依託,將生活實際和課本知識有機地結合。在教學時,我把課堂教給學生各自介紹瞭解的一些植物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另外,在拓展運用時我還模仿課文自己編了一首小詩,讓學生細細品味: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大自然中無窮的奧祕。

不過,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在自己精心準備了以後,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雖然課堂表演的環節甚是熱鬧,可是在創設情境中,自己也沒有深思熟慮過,讓孩子根據表演的自然而坐下,而不是老師強制性地下令坐下。

2、由於上課內容安排緊湊,但有些環節還未來得及細緻化,缺少評價的環節。

3、在“我會說我會演”階段中,學生的表現欲不是很強,沒有做到真正的“演”。

4、無論是讀書還是討論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這樣學習才會有成效。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5

9月8日,開學第六個工作日,上到了《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的第二課時。作為家常課,沒有特別精心的設計,但是我上完這節課,整個人感覺特別爽!具體流程是這樣的:

鑑於第一課時已經進行了生字詞的教學,並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所以第二課時我主要抓關鍵詞理解擬人句,體會關鍵詞的妙處,以及理解感悟重點詞語隱含的祕密。課的開始,讓學生溫習了第一課時學習的詞語,達到鞏固的作用。接著讓學生朗讀第二小節詩歌,重點走進第一句話,設疑:老師劃出了兩個詞“準備、送給”,一般情況下誰才說“準備”、說“送給”?生回答“人”。我接著引導:沒錯,一般情況下人才說準備東西,才說送東西,那麼這裡就是把植物媽媽當成人來寫,這樣的句子就叫“擬人句”。

讓學生重讀“準備、送給”,以及第一句詩後,引入本小節第二句詩歌的'學習,進一步理解擬人句。我是直接問,這一句詩是什麼句?生非常快地回答是擬人句,我追問,你是從哪寫關鍵詞語中知道它是一個擬人句?於是,學生便找出了“孩子們、出發”。一開始我自己沒有劃“孩子們”的,但是學生們找出了這個詞,認為人會更常用“孩子們”這種說法,我細細一想,確實也是。通過抓關鍵詞,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擬人句。這是本課設計的一個重點,這一環節完實現了預期目標。

學習了擬人句,我還就“乘著風紛紛出發”進行了小小拓展,讓學生猜想蒲公英媽媽的孩子們會去哪裡?目的是引入成語“四海為家”的學習。雖說“四海為家”出現在第一小節,但是我認為在第一小節講解此詞不合適,學生沒辦法直觀理解,教師還得費精力去尋找材料幫助學生理解,得不償失。放在“乘著風紛紛出發”這裡則不然,通過學生的猜想,就可以知道這些“孩子們”有可能在任何一個地方停留定居,很自然就能理解“四海為家”的意思。

第三小節第一句詩抓“穿上”再次理解擬人句。同時讓學生找第二句詩的動詞,動詞的理解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在課堂上滲透。

第四小節把豌豆媽媽和其他媽媽做對比,誰最厲害。讓學生抓住“更”這個關鍵詞。這一個小節,我重點抓“蹦著跳著”,簡單複習ABAC結構的詞語,重點通過詞語理解“孩子們”的心情。

這一節課設計的知識點不算多,也不算難,我就是希望學生學會抓關鍵詞去理解擬人句,理解人物情感,理解句子的意思。一課一得,家常課,我是這麼上的。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6

今天學完了《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在課文中我知道了蒲公英靠風來傳播種子;蒼耳靠小動物來傳播種子;豌豆是成熟了以後經過太陽照射豆莢炸開傳播種子。植物媽媽可真有辦法呀!可是還有別的辦法嗎?

帶著這個疑問,回到家和媽媽一起共同查找了資料。還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知道了植物大概有這幾種傳播種子的方法:

一、風婆婆來幫忙。除了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以外,還有柳樹、榆樹、楊樹等也靠風來傳播種子,我們春天看到的滿天飛舞的白毛毛就是柳樹的種子。

二、隨著大海漂流走。在海邊生長的椰子樹,椰子成熟時落在海邊,隨著大海漂流到別的島嶼,在那裡紮根生長。就完成了種子的傳播。據統計,全世界光是靠海流傳播種子的植物就有100多種呢!

三、人有時也會幫助植物傳播種子。比如:我們吃水果時,把果核扔掉,裡面的種子遇到適宜的條件,就會萌發生長為果樹,如蘋果、梨、西瓜等。

四、動物也會來幫忙。動物的身上和鳥的糞便中,也都經常帶著各種各樣植物的種子。隨著它們的頻繁遷徙,自然就把種子帶到了其他地方,如葡萄種子等。

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像豌豆一樣果實成熟後,經過太陽照射,果實開裂後種子迸出,它的種子被送到四面八方,從而就完成了傳播。如大豆、鳳仙花等。

植物沒有腳,可世界上到處都有植物的蹤跡,它們好像能“無腳走遍天下”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植物媽媽有辦法》呀!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7

這是一篇寫植物傳播種子的詩歌。分別寫了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用不同的方式傳播種子。我第一課時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學習生字,學習了會認的14個生字,瞭解詩歌大意。第二課時學習詩歌瞭解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式,積累詞語和語言表達,學完三個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式後,我讓學生思考還有那些植物媽媽用了其他的方法來傳播種子,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來說一說。有少部分學生知道一兩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但是還不能夠像課文一樣用上一些表示動作的詞語把句子敘述清楚。可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加強練習。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後,我認識到了語文課上語言表達的重要性。語文課本來就是一門學習語文和文字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因此,一堂課上老師一定要規範學生語言表達。低年級學生思維敏捷,但是他們主要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缺乏抽象的思維能力,所以語言表達不連貫,具有跳躍性。教師在教學時,要足夠了解每一個孩子各方面的思維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要使學生養成說話有條理的習慣,老師的語言要有示範作用,一節課上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要規範,起到示範作用。語文教師一定要錘鍊自己的語言,不光是在課堂上,應該隨時隨地注意練習,改正不規範的表達。

陶行知先生說過:“老師要教學生什麼東西,自己首先要學什麼東西”。語文老師要教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和形成語文能力,首先自己要熟練掌握語文知識和養成語文能力。所以,我想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不斷自己提高,靠平時積累。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堅持在長期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反覆讀語文專業書籍,研究別人的表達技巧,積累優美的語言文字。葉聖陶先生說過學習就是養成各種各樣的習慣,語文學習有語文學習的習慣需要養成,而習慣的養成是要有一個堅持過程的,所以我們提高自己語文學習能力或者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時,都要經過反覆訓練,長期堅持才能習慣成自然!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8

“生活處處是學問,處處是知識”《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就告訴我們這個道理。這篇課文運用詩歌的形式,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展示了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不同方法。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提出問題:植物靠什麼辦法傳播種子;第二、三、四節分別講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第五節講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獲得許多知識。文章寫得生動有趣,語言生動活潑,符合兒童的閱讀興趣,易於學生理解。

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主要是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資訊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我們班的學生居住在城市,雖然對植物不陌生,但對本課中的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農村經常見的植物並不認識,他們傳播種子的方式就更是難點了。

所以教學前,我先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讓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大自然去接觸各種植物,採集蒲公英的種子和枝葉,蒼耳的種子和枝葉,並加以瞭解,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祕的興趣,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上課時,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先用孩子們帶來的實物展示,再如:蒲公英傳播種子用錄象展現過程,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通過投影演示的,或放在我的頭髮上和孩子們的頭髮上、衣服上試試傳播方法;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理解句子,然後同桌交換意見,再利用錄影,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著離開媽媽,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

再拓展生活中傳播種子的石榴、黃豆等等很多植物,讓孩子們盡情地多說知道的其他植物種子傳播的方法。孩子們說的熱火朝天,積極認真。

所以最後通過學習,讓孩子們知道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多種多樣,千奇百怪。我們以後都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懂得“生活處處是學問,處處是知識”的道理。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9

9月22日第六節,我上了新進老師展示課《植物媽媽有辦法》課。這篇課文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擬人手法,作者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教學時應該重點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注意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把向書本學習和向大自然學習結合起來。

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是:

1、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讀這首詩,讓學生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追求知識的慾望。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繼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感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對知識的渴求。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對知識的渴求。我的教學思路是先出示課題,引發學生思考,再帶著問題自由學文,檢查反饋。第三步,小組合作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小節,弄懂植物是怎麼傳播種子的。第四步是隨學生理解詞語,指導朗讀。第五步是課外延伸,指導背誦。

教學時,我用新穎、形象的課件演示三種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情形,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和小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小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題性和個性差異,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注重細節的引導,如教學蒼耳媽媽傳播種子時,我拿除了城裡孩子很少看到的蒼耳,讓學生用手摸摸談感覺,然後粘在一個學生衣服上,問學生他的衣服怎麼了,學生說他的衣服上粘住了一個蒼耳,我接著問學生除了用粘住外我們還可以用什麼詞語來表示,學生馬上想到了課文中的“掛住”這個詞。水到渠成地理解了這個詞。在學蒲公英媽媽傳播種子時,觀看課件後,我適時地引導學生談談喜歡蒲公英的理由,有的說:“蒲公英毛茸茸的,白白的,好像一個個小降落傘。”有的說:“蒲公英白白的,輕輕的飄蕩,好像一朵朵雪花飄啊飄。”—課堂氣氛很活躍。

一堂課下來,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與教學設計有些不符,教學流程出現重複紊亂。

2、孩子們的思維發散性還不夠強,教師要注重提問的引導,要避免一問到底,不能束縛學生思維。要一步步引導學生自瀆自悟。

3、老師的語言面貌要適應低年級的特點,要親切、溫柔,教態和藹。普通話水平有待提高,要注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當發現有孩子讀得好時可以讓其他孩子像他那樣地讀,讓學生當榜樣,不要錯失良機。

4、課前應該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蒐集與植物傳播種子有關的資料,課堂上學生交流起來才會有東西可談。

5、教師注重了對學生的評價,但表揚面要更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堂新近教師展示課,讓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也得到了許多優秀老師的評點,相信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新進教師會更快地成長起來。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0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上冊第一組的課文,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語言生動形象,把自然知識蘊含文字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

總結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做法較為滿意:

一、以興趣為切入點開展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植物王國的奇事十分有趣,從課題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中,引領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提出課上的要求,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國、探究大自然的奧祕。這樣的引導,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帶到了文字中。

二、在質疑聲中探究知識。

上課伊始,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後,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這樣的設計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熱情,為下一步的讀書探究打下基礎。在這樣的訓練中也為培養孩子們的質疑能力打下了基礎。

三、用讀、悟的方法自主探究。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自讀自悟這幾位植物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用筆畫出有關的句子,再自由說說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抓住"降落傘、紛紛"等詞去感悟,通過評讀、賽讀、想象閱讀、師生對接讀等形式反覆朗讀體會,為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的讀、悟結合的方法,孩子們易於接受,而且自主地交流的練習也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四、課後預留作業給學生拓展空間。

在課前預留的預習中,我讓學生收集植物,並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各種植物,瞭解植物種子傳播的一些辦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各自介紹瞭解的一些植物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後,我模仿課文進行了一個小節的仿寫,引領同學們可以在課後嘗試進行創編,看到孩子們創編的詩歌,既有韻律又蘊含知識,還是很不錯的。

這節課也有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在質疑後的落實上稍有些亂,另外板書不夠及時,希望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彌補。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1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語言生動形象,把自然知識蘊含文字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全詩共有五小節,第1節激發學生思考:植物用什麼方法傳播種子;第2、3、4節運用擬人的手法分別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等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第5節鼓勵學生仔細觀察發現新知識。

由於全詩是運用擬人手法將科學道理蘊含其中,並且介紹的內容是大多數的學生都有一定的瞭解和體驗,孩子們很容易被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興趣,設計抓住詩歌內容充滿情趣的特點進行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在多讀且讀好上下功夫,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和其中蘊含的知識。

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自讀自悟蒲公英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找出有關的句子,抓住“降落傘、紛紛”等詞去感悟,通過評讀、賽讀、想象閱讀、師生對接讀等形式反覆朗讀體會,為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的讀、悟結合的方法,孩子們易於接受,而且自主地交流的練習也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各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表演——讓孩子們在表演“蒲公英、蒼耳、豌豆”是如何藉助“風、動物、太陽”來傳播種子的過程,在實踐中探知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最後,再讓學生自由說說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通過拓展知識瞭解其他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培養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回顧教學,從“讀中悟、演一演”學生們“演得開心”,學得有興趣,玩得盡興,真正實現“學中玩”“玩中學”的目的。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2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二年級的一篇語文課,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資訊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時我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科學,在科學中學習語文。

課上,我抓住詩歌利於朗讀,內容充滿情趣的特點,激發學生童心,引導學生在多讀讀好上下功夫,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和其中蘊含的知識。藉助電腦、音樂展示及教師生動有感染力的描繪性語言,為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通過摸一摸,吹一吹,聽一聽,在體悟中理解課文內容,在體驗中有感情朗讀。

這節課文的教學中,最大的亮點是我出示的實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文中“鎧甲”一詞,二年級孩子很難理解,而由於學生聯想到電視中曾經看到的鎧甲和手中蒼耳種子那堅硬的外殼,他們對“鎧甲”一詞,有了正確理解,還使他們掌握了聯絡生活實際和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詞語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及動手操作,使他們對蒼耳的種子是如何掛住小動物皮毛的有了真實體驗。本小節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感到枯燥乏味。蒼耳雖小,價值高,它的使用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所強凋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理念。我們身邊不起眼的小東西都可以為我們傳授知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3

本課是一首以自然常識為內容的詩歌,全濤共有5個小節。第一節提出問題:植物媽媽靠什麼辦法傳播種子;第二、三、四節分別講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第五節講只要細心觀察就能學到許多知識。詩歌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明快,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令人更感親切、有趣。

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以讀為主,熟讀成誦,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通過反覆誦讀感悟,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激發觀察、探索的興趣,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根據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設計理念,安排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針對課文結構特點,在重點引導學生學習完第二自然段之後,給學生學習後面的三、四自然段留下較大的空間和自由度,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增強自主意識,加強語文實踐。

2、利用教學掛圖把相關內容有機地結合,體現了低年級教學的趣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節課大量的時間都給了學生,充分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去朗讀,去品味,去理解,去感受植物的可愛,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3、注意語文課掌的拓展、延伸和積累語言,丌闊視野,拓展思維。如在教學中設計以下環節:l、植物傳播種子只有這三種辦法嗎?你還知道多少?怎樣才能知道?

(1)全班齊讀第五小節;

(2)畫出你認為最重要的詞語,應該怎樣讀好;

(3)、抽讀,評讀。

4、植物媽媽還有哪些辦法?把你搜集的資料展示給同學看看吧!

①你發現了什麼?

②像課文那樣誇一誇這些植物媽媽。

③為自己最喜歡的植物編兒歌。

不足的是個別同學資料沒有蒐集好,影響了上課的效果。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4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首關於自然知識的詩歌。本課突出的特點是擬人手法的運用,很適合小朋友閱讀,也易於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觀察探索大自然的慾望。我在教學這節課時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

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入手,用談話的方式:“你們想知道植物媽媽是用什麼好辦法來送別自己的孩子嗎?”從而吸引學生,讓學生進入情境。這樣學生有了疑問,就有了探究學習的興趣。

二、演示、朗讀感悟詩歌內容

我校是農村國小,大多數孩子對蒲公英、蒼耳、豌豆比較熟悉,現在又正好是秋季,這幾種植物比較容易採集到,因此在教學詩歌的第二、三、四小節的內容時,我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了通過演示、朗讀的方法來感悟詩歌的內容,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了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

詩歌第二小節用擬人的方法介紹了蒲公英,目的是使學生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會隨風飄去。學生自讀了這一小節以後,我把課前採集來的蒲公英展示給學生看,並請幾個學生上講臺演示:用口對著蒲公英吹氣,這時學生便見到有些種子被紛紛吹飄走了,同時也理解了“紛紛出發”的意思。此時,我引導學生指出句中“蒲公英的孩子”是什麼,“降落傘”又是什麼。

詩歌第四小節寫了豌豆莢在太陽底下晒裂了,豆子就蹦蹦跳跳到了其他地方。讓一學生讀了這一小節後,我就拿出幾顆被太陽晒過的豆莢,用手將豆莢輕輕一捏,裡面的豆子就蹦蹦跳跳了來了,這與詩歌裡寫豌豆晒在太陽底下,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了媽媽效果是一樣的。通過這樣演示,學生再讀這一小節時就知道了豌豆是靠太陽傳播種子的。

三、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編寫詩歌的能力

我在課前佈置學生自己蒐集,也可以向家長請教一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各自介紹蒐集的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並且我還指導學生模仿詩歌為自己喜歡的植物編小詩,編好後自己朗讀,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成就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而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針對教材特點、學生特點,因地制宜採用了演示、朗讀感悟詩歌內容的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相信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通過不斷反思總結,會使自己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國小語文教師。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5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資訊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於是,在教學時,我先用情境匯入,激發學習興趣。如趣味猜猜猜:(伴著音樂出示一張張美麗的植物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植物的名稱,不認識的可根據其顏色、形態起個有趣的名字,引發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和熱愛。)師: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著美麗的大自然,裝扮著我們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我們來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藉助多媒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自讀思考: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還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試著閉上眼睛想一想,聞一聞,聽一聽,試試在讀的時候你能感受到什麼?接下來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如:蒲公英傳播種子是用錄象展現過程的,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通過投影演示的;石榴傳播種子是通過圖片;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理解句子,然後同桌交換意見,再利用錄影,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著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

最後小結: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種各樣,千姿百態,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細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會在大自然的懷抱裡發現更有趣的事物和現象,得到更多的樂趣。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6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資訊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成功之處: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藉助多媒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自讀思考: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還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試著閉上眼睛想一想,聞一聞,聽一聽,試試在讀的時候你能感受到什麼?接下來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現: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靠動物傳播種子;豌豆靠太陽晒豆莢的方式傳播種子,讓學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利用視訊,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著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

不足之處:

拓展不到位,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種各樣,千姿百態,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千奇百怪,沒有讓學生去說其他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改進措施:

在繪畫日記本上完成此項作業。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7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上冊第一組的課文,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語言生動形象,把自然知識蘊含文字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

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設計了先讓學生自己說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又出示了椰子靠海水流動傳播種子的幻燈片,讓學生推測椰子傳播種子的方法,最後出示了四幅圖讓學生推測傳播方法。這一連串的設計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更加廣闊的天空,課外閱讀、探究學習的樂趣也盡在其中,收到了言已盡而意未盡的效果。

課堂是師生、生生全方位互動的場所,這種互動不可能是事先設計好的,老師的教學機智、教學敏感、課堂駕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錘鍊。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8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教科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內容,課文以簡短的篇幅、形象的語言,敘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富有兒童情趣。

一、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在本節課中我通過課件、讀文等多種教學形式,不但讓學生掌握了語文知識,還讓學生了解了植物傳播種子的自然常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結合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詞語,降低了學習難度,讓學習內容形象、具體。例如:帶刺的蒼耳、降落傘等詞語,通過精心準備的課件,一一向大家“解釋”了這些詞語,使學生印象深刻。並且讓學生用完整的話自己來形容,我只是適時引導,學生很容易將知識內化。

三、研讀教材,深度挖掘。在分節學習過程中,通過“摳字眼”,將整節課推向了高潮。風的“輕”、豆莢炸開時的那聲“啪”……這些字眼的深度挖掘,正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點環節,通過重點詞句,品讀全文,在品味中感悟文章,在感悟中昇華思想。

四、肢體語言豐富,恰到好處。在課堂上,教師的肢體語言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它是你的“教輔工具”,用不好那就是畫蛇添足。我想孩子們也一定記住了豆莢成熟時的那一聲“啪”,在今後的寫作中,擬聲詞的應用一定精準到位。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9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擬人化的寫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通過教學,可以讓學生獲得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並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事物的興趣。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

本課內容的重點是蒲公英、蒼耳和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由於我們的學生是在城市裡長大的,對課文中提到的三種植物和它們傳播種子的方法,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又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圍繞著教學要求,課文的重點難點,我是這樣來安排教學的。

一、運用實物、投影片、錄影形象地進行教學

上課時,我給學生看蒲公英和蒼耳,認識它們的外形。並把蒲公英的種子放在投影儀上,讓學生看到它的頂部有絨毛,外形像降落傘。然後我輕輕一吹,許多種子向四處飄揚,形象地說明蒲公英是風來傳播種子的。同樣的,通過看實物和演示投影片讓學生知道蒼耳種子的特點和傳播種子的方法。

講讀課文以後,我還讓學生觀看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錄影,並表演課本劇,使學生進一步從感性上獲得認識。

二、教給讀書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我運用讀、畫、想、說的方法重點教第二節。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師生共同討論第三節,學生自己學習第四節。這樣“教——扶——放”,教給讀書方法,並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促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統一發展。

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擴大學生認識領域

當學生知道課文中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後,要求學生說出其它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我補充了噴瓜、椰子是怎樣傳播種子的。並要求學生看課外書,準備召開《植物媽媽有辦法》的主題會,從而激發學生閱讀課外書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去獲得更多的知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教材並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生活才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根據農村孩子非常熟悉植物的實際,佈置預習,讓學生走向田野,觀察並採集各種植物,瞭解植物傳播種子的一些辦法,然後回到課堂,以教材為依託,把生活實際與課本知識有機的結合。在教學中,我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各自站起來彙報採集到的植物,介紹已經瞭解的各種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語文教學活動,並從中得到多種能力的培養,才真正落實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由學生主體積極參與的語文課堂,會形成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盡興地表達,課堂教學就在這種自然的狀態下順利地完成。學生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喜悅。語文教學只有當它成為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事情時,學生才會關注它的全部過程。

不足之處:

課堂教學應該活而不亂。而我的這節課,孩子們太興奮了,以至於說話不舉手。甚至於站起身子哈哈大笑,鬧得我好不尷尬。不得不反覆維持紀律,甚至板起了面孔,自己覺得都挺彆扭。

努力方向:

多向有經驗的低年級教師學習,學習調控課堂的好方法,努力做到活而不亂,師生共享課堂的美好。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20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

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為體現這些新的理念,教學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這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後,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為下一步的探究打下基礎。

2.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自讀自悟這幾位植物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再自由說說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在學習課文時,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藉助圖片感悟,再通過評讀、賽讀、想象閱讀、師生對接讀等形式反覆朗讀體會。這樣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3.培養學生創編詩歌的能力。

在教學時,首先通過柳樹傳播種子的方法,引導學生仿照課文說一說,類文連結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再同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拓寬知識面,遷移運用,練習說話,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21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介紹自然常識的詩歌。語言形象,富有兒童情趣。

本課我以“書中寫到了哪些植物媽媽有辦法?它們有什麼辦法?”為主線,讓孩子們重點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方法自主地學習,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和觀察大自然的慾望,並採用多種方法鼓勵、指導學生個性化閱讀,及時進行評價,經過換位理解等方式,讓學生體會蒲公英、豌豆、蒼耳長大後離開媽媽的心境,讀出他們的體會。但由於自我的示範朗讀、課堂引導不到位使得學生感情朗讀效果不夢想;

經過本課教學,我意識到情感的渲染對孩子的重要性,在課前認真走進作者的心中,和他們共思考,並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和總結,此刻我很注意用我自我聲懷並茂的朗讀引領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