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備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備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備課”教學反思

“備課”教學反思1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和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活動中,幼兒手、眼、腦、心並用,使大腦建立起復雜的神經聯絡,讓頭腦變得靈活聰慧。我覺得小班打擊樂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良好的聽節奏的習慣。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資料,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本事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忙。

這節課我設定的目標是:1、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並表現音色。2、在教

師幫忙下,幼兒探索樂器與故事相匹配的方法。3、要求幼兒在團體演奏時學會控制樂器,不隨便發出聲音。

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能進取地配合我開展教學活動,對於樂器與故事十分感

興趣,下頭,就本節活動《玻璃瓶的小老鼠》做一下初淺的反思。

1、教師準備充分,教態親切,可是在語言上有教頻繁的口語出現;

2、活動個環節清晰,目標設立明確並在活動中逐一體現;

3、本活動為藝術領域的音樂活動,貫穿、圍繞的是音樂的主題,但教師在實際組織活動時卻沒有穿插使用背景音樂或其它音樂。

4、環境佈置能夠再豐富些,體現音樂活動的音樂性、情景性。

5、我覺得我在講故事的時候應當在誇張一點,還能夠請配班教師跟幼兒一齊參加遊戲,更好的完成教學與遊戲活動。

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資料,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本事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忙,經過這節課,我體深刻地會到,好的課堂需要把握好它的精髓所在,融合新的打擊樂教學理念,相信以後打擊樂活動我會上得越來越好!

“備課”教學反思2

集體備課是發揮集體智慧和作用,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資源共享合作互動的有效途徑。為更好的實施新課程改革,培養高素質的語文教師隊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我校特意制訂了集體備課制度。

以級部為單位,集體備課活動時間,以確定的時間和不確定的時間相互結合為主

不確定的時間交流教學心得,用確定的教研日交流備課思路,堅持“低起點,高視點,新背景,熱問題”。

集體備課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看備課內容是否有新意,是否在教學研究上下功夫,是否體現素質教育,教學方法是否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學校在時間、地點上對集體備課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並按年級組把個教研組組分為六年級、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四個備課組,安排四個備課組帶頭人,對每個備課組進行了有效地負責,我校教師對集體備課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組內教師,在平時的備課中充分做到了課前制定計劃,並對下週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交流討論,有了初步的共識。由於我校語文教師均為教齡在7年以上的語文教師,對國中語文的知識體系較為熟悉,並且每個教師均有自己的教學個性,大家在通過集體備課統一教學進度、教學難度,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教學長處,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主動性。

但這樣做也有他的缺陷,由於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學生水平差異較大,而學校在集體備課中要求統一教學進度、統一作業佈置,這樣對於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這裡,我也在反思,對於不同學生應在集體備課中實行分層討論,更多的考慮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差異,更有利於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備課”教學反思3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反思備課又是備好課的前提,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就必須反思對備課的認識。

教師要上好課,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因素是教師備好課,正好比感人的活劇,首先要有感人的劇本,動聽的演唱,首先要有動聽的詞曲。傑出的上課,需要充分的備課,教師沒有備好課是不應該不負責的走上講臺的,正如嚴肅而負責的演員不願接受質量低下的劇本去演出一樣。但目前有部分教師對備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常常聽到一些關於備課的錯誤言論,有屬缺乏教學經驗的,有屬忘卻職業責任的。現摘錄如下,以供反思。

言行一:“教材簡單,無啥備頭,照書本講,依書本練就行了。”這些人備一節課花半小時都嫌多。有某教案十分精簡:“講例1-3,做習題1-5。”整篇教案不足二十字。更有甚者,書本上劃幾個記號,就算備好課了。

反思:這種人難得細想,教材雖簡單,但其內涵,外延極豐富,需要教師幫學生深入挖掘,從而透徹掌握教材,學生從掌握知識到發展智慧又是一個飛躍,更需教師對學生點撥、指引和訓練。寫簡案是完不成這些任務的。筆者曾調研過100多位教師的上課及教案,發現好課率與詳案率有高度的正相關,說明備詳案是上好課的必要基礎。

言行二:“多買幾本《教案集》,備課上課照抄就行了。”這種人備課所花時間不多,且筆記詳細、工整、甚是好看。有時備課嫌抄煩,乾脆就拿《教案集》走上講臺。

反思:這種人多的是模仿,少得是能動創造。別人的優秀教案是別人實踐經驗的總結,對於多變的活生生的自己的學生具有借鑑價值,但絕不應代替自己的思考與實踐。別人已凝固了的教案,決不應完全照搬。因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學生不同,教師不同,教師對教材教法的理解不同,概念怎樣闡釋,公式怎樣分析,習題怎樣處理,決無定法可言,別人再好的方法也無法預料每個教師自身的'能力實際和他所面臨的學生實際。

言行三:“年年教,年年寫,沒有必要,拿舊教案上課照樣行。”為了應付學校檢查,有的雖然不是舊教案,但僅是一案多本而已

反思:這種人迷信舊案、以舊代新,不僅行動上表現了一個惰性,思想上也表現了僵化,不求進取。這種人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展,墨守陳規。以不變應多變,必定課上不好,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具有這些錯誤思想的教師是不可能成長為反思型教師的。把教學看作是工廠裡流水線上的一個崗位,機械操作,沒有創造熱情,就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必須對備課的功能與重要性重新認識,只有思想意識轉變了,才能使教學變革成為可能。

“備課”教學反思4

一、英語備課有幾個必要環節

1)吃透教材內容、知識中難點;

2)理解教材設計意圖,是在語境中呈現知識,讓學生感知,還是要求學生根據語言結構操練;是聽力輸入接受資訊,訓練聽力,還是閱讀輸入資訊,加強閱讀理解;還是在接受新知的基礎上機械操練、意義操練或用語言完成任務;

3)分析學生情況,原有認知基礎,學習態度,學習風格和習慣等;

4)確定教學目標,明確學生在本節課結束時能夠達到的標準;

5)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設計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教學環節,以及在教學環節中有遞進層次的主要教學活動(可以在教案中寫出主要教學活動的設計意圖)

6)作業設計

7)板書、教學資源準備

8)可有課後反思,或課後在教案中的活動或教學環節旁註上靈感、啟發、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建議等。

二、備課時還應該考慮以下問題:

1)寫出教學流程圖,更明確教學環節和主要活動順序與相互間的關係;

2)考慮教師活動同時,要考慮學生活動,不能只是看、聽和重複,要有思考和實踐;

3)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活動可以有幾種不同的預設;

4)課前考慮好匯入的活動、教師所用語言;呈現新知的方式、途徑、教師引導的語言;操練過程中學生有哪些體驗、感知、理解和學習、運用的活動;

5)要考慮遇到偶發事件如何應對,哪些環節容易引發學生分心、走神或躁動;

6)考慮學習活動的多樣性,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學習的具體形式;

7)年輕教師備課易細,避免課上漏掉內容和環節,有經驗的教師不必過細,備課時考慮好,細想整個過程、活動和語言,但不要每句話都寫出,特別是學生要說、要回答的內容不可能事先知曉,教師應是大致估計,不致使教學完全按教師預設的一字不變地進行。

8)做好課前準備,包括寫卡片、準備實物教具、圖片、照片、課間、錄音等,不要因缺教具和學具影響教學效果。

三、老師平時很容易忽視的問題:

1.確定教學效果評價、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幾個方面是我以前是忽視的,沒有在備課時所考慮的。儘管老師們備課的方式因人而異,但備課中所需要考慮的一些要素我想都應該是共同的:熟悉教學內容,瞭解學生需要,確定教學路子,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步驟,確定教學效果評價,選擇和準備教具,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等。在考慮這些因素時,不同的教師可能在備課的詳略上有所差異。但是往往有些老師將確定教學效果評價、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幾個方面給忽視了,在備課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課上說的什麼,我能在備課中全寫出嗎,其實你可以預設、或期望在相應情境中,預期、期望學生能說出什麼、想說出什麼、可能會說出什麼,這樣在課堂上發現學生輸出的.語言與所學內容有差異時,才能根據學生的基礎、理解、記憶、想像發揮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設計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教學環節,以及在教學環節中有遞進層次的主要教學活動,這個教學活動包括了主要活動和可選擇活動。我以前設計的活動就是以主要活動為主的,很少涉及到可選擇的活動。我一直誤認為,根據我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完成我所設計的主要的活動已經很不錯了,上課的時候是沒時間再做可選擇的活動,這可選擇的活動是沒有必要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這個可選擇性活動可能是我們很多老師沒有注意到的吧?只有參賽或者要show的教案才考慮到的吧?這個其實還是很必要哦,很多時候,我們甚至需要好幾套方案,就像鳥巢的供電就有4套獨立系統,防範意識超強啊。上課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沒有內容可上了,或者有些太難或者太乏味,需要做調整,要是事先有選擇“備案”的話,就不會那麼慌張了吧?

3.忽視了教學反思的作用。做教師時間長了,肯定在教學思路和教學習慣上開始固化,包括教學反思的方式和範圍,不想動筆寫。我以前還就給自己找來一個有利的藉口:沒時間。針對這一問題,我覺得可以通過與他人交流、利用外出觀摩學習、校內老師們相互聽課、評課等方法去開闊思路,但最關鍵的是事實求是的分析自己每節課的效果,適當放大一個或幾個教學環節,沒準能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呢!堅持寫教學反思,多則多言,少則少言。不會反思的老師永遠成不了名師。葉讕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假如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美國教授巴里斯在《培養反思力》一書中說 : “那些喜歡反思,並且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也會成為勝人一籌的教師,他們可以指導一般的教師成長。”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 = 經驗 + 反思。也有的專家認為:優秀教師 = 教育教學過程 + 反思。

可見,課後反思是教師提高自我的有效措施,其實許多名師就自覺地進行著這一行動,且收到顯著的成效。課後反思實際上是一次避免教學重複的失誤,總結推廣成功的經驗的再備課,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完成由實踐到認識的飛躍過程,對於教師的備課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應成為教師一種自覺的教學行為。

“備課”教學反思5

一、《生態系統》

鄧雲:這堂課上下來,給我的感覺有如下幾點:①學生的潛力很大,給他們一點空間,就會讓你刮目相看;②優美的課件,精心的設計,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③注意重點的當堂掌握。”

蔡春祥:關於生態系統的內容,很有趣,卻有有些不好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還遠遠沒有達到較高水平,很多問題只能從描述現象入手,從具體事例入手,但未解之謎又太多,隨便講到某一個知識、舉一個事例,馬上就能引發學生一大堆的問題。可對於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問題,又不能吝嗇時間,必須通過舉例、引導、比喻等方式,給孩子們一個答案。假如不允許學生提問題,不給學生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把突然想到的問題憋在心裡,學生的那種急切顯而易見,如同給燃燒正旺的火苗澆冷水,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對知識的興趣,更容易喪失探求的慾望。所以,我認為教學進度與學生實際情況必須結合,不可一刀切。

吳韶兵:本節教學內容多,新概念多,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戰,所以我認為這節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食物鏈、食物網的概念,學生對食物鏈的連線比較感興趣,可以以食物鏈為每個知識點的.連線點,讓每個知識點通過食物鏈來相聯絡。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很多學生不能理解,可以通過一些動畫來加深他們的印象。比如課件中可以設計某種捕食者增加後,被捕者會減少,但這種情況並不會持久發生,要讓他們瞭解,最好有一個動態的動畫。

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鄧雲:對於各種生態系統的介紹可以略講,但關於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同學們還是很薄弱,建議在這方面多安排些事例,圖片,讓同學們的保護環境意識更加深刻。

吳韶兵:這節課只單純地介紹各生態系統會比較沉悶,就把兩個相似的生態系統作比較,從它們的不同點而說明它們的特點,再加上這一課時內容比較簡單,也安排了一些關於我們和生態系統受到哪些傷害,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生態系統的討論,同學們反應激烈。

三、《練習使用顯微鏡》

鄧雲:該節內容是學生實驗能力的基礎訓練,非常重要。練習顯微鏡的規範操作,瞭解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和原理,是後面兩節內容的基礎操作。因此讓學生動手操作練習,從而較熟練的掌握,是本節內容的重點。建議用兩個課時完成。

蔡春祥:由於實驗室只有兩個,平行班級較多,肯定會產生衝突。因此建議部分班級調整到晚自習到實驗室操作。以後的學習中還會用到顯微鏡,所以在開始就要強調規範操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四、《細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鄧雲:因為這一課的內容比較難,課時比較緊張,但還是儘量讓學生做關於本課題的練習,鞏固知識,這樣才能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上安排先學習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再學習細胞裡面有什麼物質,我覺得這樣安排連貫性不大,學生也很難一下子理解物質由分子、原子構成,然後又一下子變成有機物,無機物,所以我覺得讓學生認識細胞中的物質,從而歸納出物質可分為有機物,無機物,再把有機物、無機物總結起來它們都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蔡春祥: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學案

姓名:班級:

我做主

1.給花澆水時,有害物質一般不能進入到植物細胞內,是因為細胞內有控制物質進出的結構,它是()

A細胞膜B細胞質C細胞壁D細胞液

2.動植物體內均有的能量轉換器是()

A細胞膜B細胞質C葉綠體D線粒體

3.在細胞中能夠氧化分解糖類,釋放能量的結構是()

A葉綠體B細胞膜C線粒體D細胞核

4.人體的口腔上皮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

A沒有細胞壁B細胞太小C位於口腔內D沒有葉綠體

我來判斷

1.生物維持生命僅僅需要氧氣。()

2.我們可以把線粒體比做細胞內的“動力工廠”。()

3.細胞中的物質都是自己製造的。()

我會用

臨床上常給危重病人吸養和點滴葡萄糖,請你用有關細胞的知識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

課堂延伸

線粒體是動、植物細胞中都有的一種能量轉換器。但在不同細胞中的分佈數量卻有很大差別,如,運動員的肌細胞中線粒體的數量多於少運動的人;飛翔鳥類的胸肌細胞中線粒體的數量多於不飛翔的鳥類。請說明線粒體的細胞中具有這種分佈特點的原因,由此說明細胞結構與功能具有怎樣的關係?

吳韶兵:讓學生根據探究課題而討論時學生討論激烈,但是會出現一些與本課堂無關的問題,必須引導學生進入本課題的討論中,不要過多地關注其他問題,控制好課堂時間。

五、《細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蔡春祥: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及時回答。我在38班上課時,學生圍繞克隆羊曾經提出很多問題,這節課就只上到克隆羊,教學進度滯後,但學生卻感到收穫非常大,受到了很大觸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每位老師有科學探究的意識,每節課都會很精彩。

吳韶兵:本節課重在讓學生理解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的關係,並且能夠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這節課的內容不多,但要想讓學生對前面四個知識點能有一個深度的理解,這節課並不容易上,因為學生之前也有些關於DNA,基因的知識,但並不理解這幾種物質的關係,所以我覺得可不按照書本的順序安排課堂教學,而是先介紹細胞中貯存遺傳物質的是細胞核,然後再介紹每種生物中都有不同數量的染色體,而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的,其中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基因是DNA上的片段。這樣的順序學生更易於理解遺傳物質的關係。最後把前面的知識總結出:細胞是物質,能量,資訊的統一體。

“備課”教學反思6

讓兒童學會學習是21世紀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師改變主角和方法,作為兒童的援助者,引導兒童自主學習。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關注對兒童的引導和啟發,把教育的`重心從“教什麼,學什麼”轉移到“如何學”上來。此刻,我採取了為幼兒創設學習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並在矛盾中尋找答案的學習方法,發現幼兒能進取投入,思維也很活躍,由於所學的資料是幼兒經過實踐、思考後自主習得的,所以幼兒能較快理解並掌握,與此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大腦的進取參與,有利於幼兒腦功能的開發。

“備課”教學反思7

一、經過今日這堂體育課,我感覺小(1)班的小朋友願意進取主動的參與活動;願意進取的與教師溝通互動,能進取舉手回答教師的問題,並結合生活,十分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也願意與其他小夥伴們交流互動,相互幫忙。經過活動發現孩子們有很強的表現慾望和探索精神,但需要逐步引導他們培養耐心、堅持、與人合作中完成相對較複雜遊戲的本事。從小樹立團隊精神,從小滲透合作意識,在人人蔘與中體會體育遊戲的歡樂,不讓任何一個小朋友掉隊。

二、本堂課基本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經過實物項鍊和戒指引出"洞"這一認知概念,引導小朋友說出"圓"和"圈",激發小朋友的想象力,小朋友也說出了生活中的各種實物,如門洞、網眼、水龍頭、水管、袖口、領口、書包口、橋洞、山洞、隧道、籃圈、鈕釦孔、鞋口、鼻、嘴、耳孔、眼睛框、窗戶、面具頭套、護腕、手錶帶、茶杯、碗、戒指、項鍊、手鐲、足球門等等。

三、體育遊戲前經過跟我學動作讓小朋友的手指、手臂、膝蓋、腳踝、腰得到充分準備,從小養成運動前先熱身的習慣。在實際過程中有的小朋友會表現自我特有的'動作,很有想象力、創造力,如單腳跳等,應及時鼓勵但要注意安全。

四、經過實物乒乓球、網球等讓小朋友對各種體育運動有所瞭解。計劃讓小朋友用手指、手臂、大腿、腳等做出各種大小的的洞。研究到小朋友準備活動已相當充分,這一環節並未過多展開,把更多時間用在邀請小朋友經過互動合作玩小球過橋洞遊戲,為小火車運球過山洞做準備。其間發現個別小朋友用腳踢球,證明小朋友有表現欲的同時也在探索新的玩法。能夠研究圍成大圈讓個別小朋友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大家一齊欣賞。研究到時間有限,未實行。

五、兩兩合作雙手舉過頭頂做山洞,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合作互動、生生合作互動開始做小火車運球過山洞的遊戲。小朋友依次推球或抱球輪流過山洞,然後自我也搭山洞。這一遊戲能很好的逐步引導小朋友培養耐心、堅持、與人合作中完成相對較複雜遊戲的本事。從小樹立團隊精神,從小滲透合作意識,在人人蔘與中體會體育遊戲的歡樂,不讓任何一個小朋友掉隊。在確保每個小朋友都參與了之後,我在結束遊戲前有意問了幾個小朋友,你玩過了嗎?他們說沒有,看來是沒有玩夠。研究到小朋友們才小(1)班,不宜玩太久,還是結束了遊戲。

六、在整隊做了一下放鬆運動後,小朋友們整齊的排隊回教室。小朋友們表現很不錯,一條小項鍊作為獎勵。順便給小朋友變了一個戒指入項鍊的魔術。

“備課”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瞭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數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難點:學會觀察圖片的方法;用語言表達觀察的結果。

教學反思:

對於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在幼兒園大多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小朋友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數數的方法,並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數數的方法,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開學第一節課同學們對新的校園環境比較好奇,結合這一特點,我用“校園圖”(課件)匯入,讓他們先看看圖上都有哪些自己感興趣的人和物?而不急於給出數數的任務,待小朋友們一一說出校園圖裡的人和物後,再給出數數的任務,此時小朋友會說:“有1面紅旗”、“有7只鳥”、“有4個垃圾桶”等等,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地發問:“同學們真聰明,數得很好,圖上那麼多東西,哪些數了?哪些沒數呢?你們能不能想個好辦法既不多數也不少數?”學生會說:“數了的.用手蓋住”,“數一個做一個記號”、“編號”,還有的學生說:“從上面數,再數下面的”這些想法都很好,教師都應及時給予表揚,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教師問“紅旗有幾面啊?”,“單槓有幾個?”……引導學生按數目從小到大的順序數出圖中的事物個數。 數完圖中的數,我讓學生數數自己身上或同學身上的數,再數教室裡的數,比如“電扇幾臺?”、“電燈幾盞?”等。

課後我佈置學生口頭作業,回家數數家裡的東西,幾口人?吃飯的時候數數幾個菜碗?幾個飯碗?幾把椅子?等等。讓學生知道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備課”教學反思9

1.深入鑽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

2.研究好《同步學習》,將課本與《同步學習》進行整合。

3.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要在課前分工協作。一般是把總任務分解為幾個子任務,由小組裡的成員分別承擔一個子任務,通過彙總每個成員的子任務來整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同一小組的成員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內完成各自的任務。

4.課後學生圍繞課堂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可以延伸的問題在課後分小組作進一步的探討;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互幫互助,基礎差的同學主動請教基礎好的同學,基礎好的同學熱情地幫助基礎差的`同學,以達到同一小組的同學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為了解決某一問題,需要進行數學實驗或調查研究,通過分工與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成員間既分工又合作,通過實際操作、研討,將學到的知識更好地運用到了生活中去。

5.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雖然層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應該讓他們樹立整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樹立“小組的榮譽離不開我的努力”的意識。因此小組內的成員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別是對於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習基礎比較差的,更應該幫助他們克服障礙。為了使每個人有鍛鍊的機會,小組內的分工要輪流進行,而且各個組輪流的方式基本相同,這樣得評價的公平性,樹立每位同學的信心和。

“備課”教學反思10

因為這篇課文中需要講解的地方比較多,所以在備課的時候就下了一番功夫的。而在課堂上,由於是由問題開始,再到同學們的自讀自問,自議自解,最後彙報交流。第一個學生直接說出了他對第三自然段的理解。這顯然有些突然,沒有按課文的寫作順序來,可能是在自主讀文的過程中他特別注意了那一段吧,所以最先就想說這一段。於是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找到描寫作者行為的動詞,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們也說得很好,是作者當時吃到糖時的興奮至極的心情。我追問:“作者為什麼這麼想吃糖,是剛想到了,還是想了很久的?是從哪裡知道的?仔細讀讀課文,找一找,你能理解作者所說的嗎?”這樣就回到了課文的開頭。迴歸到正常的順序上。可是,要理解到作者當時心情是不容易的,因為現在的.孩子根本沒想吃不到糖的時候。於是我利用了遷移的方法。列舉他們親身的經歷的事情來觸發他們的情感。

電視裡出了一種新的玩具,可是爸爸媽媽不給買,求了很久都沒買,那種想法買的想法強烈嗎?

體育課在外面跑累,渴得不行,可是回到班裡老師就是不讓喝水,非得等,心情是不是焦急?

現在老師告訴大家下節課不能下課,會一直上,什麼心情?

此時抖出文章的寫作背景,因為那個年代裡物資的匱乏,導致了這件事的發生。而不是父母怕孩子得蟲牙。這樣學生們的情緒就調動起來了。接下來,吃到糖的喜悅之情,面對母親的不責備的內疚心情就都好理解了。所以個個都想說點什麼,根本就不用再引導他們提問了,甚至把每一句的意思都說出來了。說出自己的理解。課堂上的熱烈超出了我的想像。

課後一直想,這節課之前完全沒有想到同學們會這麼積極,直接的原因是什麼呢?想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是備課做足準備。面對這篇課文,寫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裡面所說的事件離學生的生活很遠,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曾經教的班裡學到這篇課文時,學生們就很不理解,糖有什麼好稀奇的,買點就吃唄。所以在這次的授課之前就把前前後的問題都想到了。

第二調動學生情感的方法不可忽視。想要我們的學生們理解課文中人物或者是作者的想法很難,如何調動他們的情感,讓他們進入到從沒有產生過的感情裡,方法就極為重要。這就要遷移,利用他們現有的生活經驗,某些個能夠產生同樣情感的事情來激起他們的情緒,這樣就能更好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了。

第三要準備能夠從各個角度、方面作調整的教學機智。要靈活地進行課堂掌控。這是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想到了。因為只要是允許學生自由發言,只要“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學生就會產生各種問題,不知會從哪個角度來彙報學習結果。所以,要有調整課堂的能力,心裡鎮定,頭腦靈敏,語言豐富。這是隨時調整學生們發言必備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第四在課文與學生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樑,就是情感。而激起學生們的情感既要有放,也要有引。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觀察一些學生的行為。以便在教學中用到。

一節課的備課與反思能夠帶同一型別課的進行,當然也可能對其它教學活動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能否有效地反思在於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教學工作。教學反思不是寫在紙上,為了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而是放在心裡,增進自己的教學能力的。

“備課”教學反思11

突然之間,學校領導調整了課程。我又一次走進了一年級的教室,但我對去年的一年級仍記憶猶新,憂喜交加。我害怕去年的情景再一次上演,高興有機會從哪裡跌倒再從哪裡爬起。

萬事開頭難,如何上好第一節課?學生們的自制力不會太好,我還有一個經驗,就是必須重視學生的良好習慣的養成,哪怕是學生在課堂上已經有良好的表現,也必須進行各種習慣的訓練。

我進了教室,先做了自我介紹,點了學生的'名字。學生們的表現還可以。時間不長,有幾個就東倒西歪的趴在桌子上。我趕快停下了點名,宣佈了幾個口令,告訴學生,雙手放在桌子上,抬頭挺胸,雙腳併攏,自然放下。

我們開始了查數,從1數到20,還教會學生一邊數,一邊用相應的手勢來表示,為以後的口算打基礎。我掛上掛圖,讓學生來說一說,你看到了那些數字?我立刻引導學生要舉手。我講學校的生活與一些要求,這時,下課鈴響了。

這節課,我上的有些倉促,我應該,先做自我介紹,然後提出自己的要求,已明確的口令要求學生,應該訓練幾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學環節設計的也不好,應該先講我們學校的學習生活,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來教學,不能光拿書上的圖來講,久而久之,學生就學不會在生活中發現數學。

“備課”教學反思12

備課不能流於形式,更不能是為了應付領導的檢查,對每一節課一定要用“心”去設計,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就會導致課堂教學層次不清、缺乏明確的目標,教師對學生的課堂活動不能有效地引導和控制,全由學生的興趣牽引,這樣的課堂效率肯定是比較低的。所以,要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認真備課是關鍵。備好一堂課首先必須吃透課程標準、熟讀教材、充分了解學生,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其次要考慮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既要備教法,又要備學法,教法必須服務於學法,學法指導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

一堂課分幾個步驟,每個步驟有分那幾個環節,哪些環節比較重要,一定做到心中有數。一定要搞好二次備課,有些環節可能是效率很低或根本沒有實效的環節及時刪去,在上課過程中有時會有一些非常好的又是“靈光一現”的好的方法,這時要及時做好記錄,有時等上完課就會想不起來了。這樣經過多次修改的教學設計,使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更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確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科學的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突出知識重點和中心環節,要有解決重點難點的措施,必須是省時、有力、有效;精心設計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啟發性的思考題或討論題,須做到有代表性,難易適中,必須保證學生有充分的考慮和討論時間。教師不能一提出問題,學生還沒有來得及思考的,就讓一些學生回答。再就是有時同一個問題提問好幾個學生都不會,這時如果我們沒有耐心,急於告訴學生答案,這樣解決問題的方法一點效果都沒有。這時我們應該要有耐心的去引導和提示,儘量的通過學生間的交流來解決。

對於一些問題不管怎樣提示、引導,學生都不會,這說明我們提的問題不可取,在今後上課時要刪去,因為這是一個無效的環節。當然也可能是這個問題的問法上存在問題,這要求我們在今後的備課中要仔細斟酌和推敲同一個問題怎麼問更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更能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我們一定要用心去備好課,搞好二次備課,不斷地改進我們的教案或學案,是提高物理課堂效率的關鍵。

“備課”教學反思13

新學期開始了,第一次上音樂課,孩子們表現得很興奮,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級的幾個班,他們剛從四年級升上來,並未上過我的課,但他們都認識我,並有學生不時在隊伍裡偷偷地說:張老師,他就是張老師!我知道孩子們是什麼心理,於是我立刻面無表情地說:“現在開始站隊!倒計時!”學生彷彿意識到了,立刻站好隊,有秩序地走向音樂樓,音樂樓門口整好隊,我讓學生腳尖輕輕踮起,靠右上樓梯,有秩序不講話,到了教室門口,再次整隊,然後讓學生有秩序地進教室,直到這時,我都沒有一個笑臉,學生用敬畏的目光看著我,其實我是一個很愛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樂課,如果學生太隨便,常規抓不好,以後就後患無窮,所以我寧願忍受一段時間,看看效果不錯,於是我開始認真嚴肅地講起了音樂課的一些常規。我要求學生準備上課時隊伍要快、靜、齊,行走過程上下樓梯不允許追逐打鬧和講話喧譁,到音樂樓門口特別注意安全,先站隊後上樓,因為班級太多,上課之前的坐姿要求為坐半個凳子,抬頭挺胸,坐半個凳子有精神,面帶微笑,我們的公約是不把不好的情緒帶進課堂,包括老師,快樂地上課,上發言先舉手,想好了再舉手,別人在發言時,注意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聽音樂時聚精會神,唱歌時身體坐直,雙手捧書,上課語言要規範,不要有口頭禪,提倡用我贊同,我不贊同,我有補充,我覺得,我認為等等。還有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悲傷的、熱情的、高興的、深情的等等,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發言和每次音樂活動,只要上臺的就加分,因為能參與就是一種自信和勇氣,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學會客觀地恰當地評價別人,評價音樂,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勤于思考,我還給各小組起了名稱,四個小組分別為:月亮、太陽、星星、銀河,以後由各小組表組命名並確定小組名稱,鼓勵相互競賽競爭,既比上課表現,如參與音樂活動,又比遵守常規和紀律,更比各組的高雅風格,輸了不氣餒,勝了不驕傲,不嘲笑別人,規定每節課需帶的學習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專人專用,自己保管,在講常規的過程,我每講一條都闡述一下為何這樣做,另外還通過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正反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到這時,我想一節真正好的預備課,除了應讓學生明確這門課的具體要求,更應該讓學生對這門課對教這門課的老師產生興趣和喜愛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學生的心,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我通過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參與,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慾望,培養如參與意識、競爭意識等,還露了一兩手拿手好戲,如唱歌、吹口琴等,讓學生喜歡自己,看到下課了,學生還依依不捨不肯離去,我會心地笑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就是我們共同努力了,孩子們,真的想對你們說:想說“愛”你卻不是很容易的事,讓我們用行動鑄就我們美好的夢吧!上好每節課,享受每節課!

“備課”教學反思14

在第二輪複習中注重解決好知識綜合,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構建完整的生物學知識體系,適應大學聯考。根據第一輪複習後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相應的複習策略,在第二輪複習中,複習專題的選擇,習題的精選,培養解題技巧是工作重點。

蔣美金說:第二輪複習要注意3點:

1、進行專題的選擇;

2、習題訓練安排合理;

3、要注意最後3周的查缺補漏。

吳荔娟認為:第二輪複習專題的選擇要作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學科內跨章節的`專題,如“植物代謝與調節”專題,涉及必修本的植物生理,調節及選修本第二章。這種方法能幫助學生理順在第一輪複習中零散的知識點,建立起完整的關於植物學知識的體系。二是根據某一知識點,將與之相關的跨章節知識歸納在一起,如蛋白質專題,生物能量專題、生物育種專題、創新實驗設計與分析專題等。這種模式對於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具體過程的分析能力十分有效,具體內容在各種複習資料中都可找到。

謝志強認為:在第二輪複習中,習題的選擇對於提高學生得分能力的提高十分關鍵,由於我校每週安排一次理綜測試佔用一課時,如果習題的講練過多,影響到專題的分析,所以根據第一輪複習中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針對歷年大學聯考試題特點,進行習題的精選,重編工作是必要的。

陳健健認為:在二輪複習結束後,在複習最後階段,師生要從綜合模擬題中走出來,學生迴歸教材,找出做過的試卷,溫習“錯題“,查缺補漏,教師隨堂指導,可針對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集中講解,一般不再進行統一測試,要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輕鬆應付大學聯考。

“備課”教學反思15

本組對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教學備課有以下幾點反思:

1.備課過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在備課時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利用教材、圖書館、網際網路等資源,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明白教科書僅僅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一種資源,而不是唯一的資源,歷史老師只是最重要的人力課程資源,學生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因此備教案同時也要備學案。為學生提供哪些課外閱讀?什麼情況下開展歷史知識競賽,組織歷史專題講座、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片等。都要預先計劃好,做到有備無患。備課過程中要本著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擴大涉獵的知識面;有利於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實踐活動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德育、審美教育。正確認識並處理好課內外教學的關係,努力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並互相促進。

2.授課過程中應側重於以歸納歷史知識點,教給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與技巧。

《課程標準》把原有的學科體系濃縮為數十個專題。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務和教育功能與學生掌握基本歷史資訊的要求並不矛盾。《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指出: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作為基於歷史知識資訊傳遞的教學課堂,就必須要在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和技巧。在這一方面上,忌諱只是勾劃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而這恰恰是歷史教學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教學中不摒棄讓學生完全地記誦知識點,不教給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絕不是新理念下新課程的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