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石榴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石榴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石榴教學反思

石榴教學反思1

進入三年級以來,在課堂上我更注重提高孩子的分析能力,我總喜歡在課前將一個個問題設計好,儘量將問題細化,在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考孩子們。孩子們很喜歡這種形式,只有加分沒有扣分的形式刺激了他們,不管對錯,孩子們留下的是勇氣與激情。教學《石榴》這篇課文,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很大的原因在於這篇課文確實有很多值得思考圈點的地方。

《石榴》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可以說,每個自然段都值得好好體味。

一、分析課文

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馳名中外”,我讓孩子們先思考意思,再換詞。比如第二自然段,我讓孩子們邊思考邊看圖,感受春天抽枝長葉的生機,感受夏天開花的.旺盛。我們重點分析了花,我問孩子們:第二小節裡,什麼詳寫?主要寫了花的什麼特點?你是從哪些詞中看出來的?找出一個打比方的句子,說說把什麼比作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等等。在思考的基礎上再輔以朗讀,使得體會更深刻。第三小節是最“熱鬧”的一節,可挖掘的東西很多。說說“熱鬧”是什麼意思?石榴花會熱鬧嗎?這兒為什麼用“熱鬧”?在學習石榴外皮時,讓孩子們說說外皮顏色的變化。通過觀察圖,感受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感受作者把他當作人來寫的真實感。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我讓學生拿出預先準備的石榴,讓學生剝開外皮仔細觀察石榴果肉的樣子,引導他們理解“緊偎”、“晶瑩透亮”等詞。再通過嘗石榴,說出石榴的味道。

二、分析寫法

課後練習5要求仿寫第四自然段,我讓孩子們帶了自己喜歡的水果,然後也按照學習課文的方法,先看一看,然後剝開觀察再品嚐。孩子們依據這樣的順序,隨即就能順溜地說出來,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過關了。

我們的語文課堂如果充滿了互動,充滿了智慧火花的撞擊,那麼這樣的課堂才是靈動的,才可以聽到拔節的聲音。

石榴教學反思2

教學片段:

師:你們怎麼知道石榴成熟了呢?

生:石榴先是青綠色的,然後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後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這樣石榴就成熟了。

師:是嗎?請你們讀讀課文裡的這句話,想想跟你們表達的句子有什麼不同嗎?(生自由讀句子)

生:課文裡不是用“然後”而是用“逐漸”這個詞。

師:你們覺得那個詞用得比較精確?

生:用“然後”這個詞,好像是石榴一下子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的,而“逐漸”就寫出了它的漸變過程。

師:你真是一個會讀書、會思考的孩子!

師:那能否把文中表示顏色的詞進行交換位置呢?

生:不行。因為石榴先是青綠色的,長呀長呀,就變成青中帶黃。過了一段時間,又變成黃中帶紅。

生:青綠色的石榴不會先變成黃中帶紅,再變成青中帶黃的.。它要由青漸漸變成黃,再由黃漸漸變成紅,所以不能把這兩個詞語調換。

師:是啊,你說的對極了。作者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推敲,才把文章寫得如此生動,用詞如此準確,這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再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生齊讀句子)

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並通過細讀來解決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了學生學習,更讓學生從中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為了讓孩子們體會文章的條理,教師運用了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去思考,其實,也教會了孩子觀察要仔細,寫文章要有條理的重要性。

石榴教學反思3

本文文筆優美,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本課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晰,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範例。在教學時,首先,我按照季節的順序來指導學生了解石榴的生長情況,春天石榴抽出枝條,長出綠葉,夏天開出紅花,秋天結出果實。有順序地描寫一件事或一樣物品,正是三年級學生要學習的內容。

相信通過學習本文,他們對於如何寫好習作會有更深一步地感受。其次,本文的`比喻、擬人手法很多,通過講石榴比作小喇叭和賦予石榴娃娃以人的動作這樣的描寫,使得文章更加地生動有趣。抓住這些句子,讓學生多讀,多感悟,這樣學生寫起文章來就更生動了。最後,引導學生學會仿寫,從形、色、味三方面介紹一種水果。在教學時,由於時間關係,我有些急躁,指導時不夠細緻,有些學生寫得不夠詳細生動,沒有將水果的外形與口味等介紹清楚。

石榴教學反思4

蘇教版第五冊第16課《s石榴》,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石榴生長的過程,並從石榴果實的外皮以及樣子對石榴進行描寫,著重描寫了石榴子兒。在介紹石榴的時候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描寫,使得讀者的石榴的印象頗為深刻,因此設計本課的教案時,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考慮:

一、朗讀中感知:

讀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學《石榴》這課時,沒有用繁瑣的串問讓學生被動地去回答,而是通過精當的提問,實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書,在有層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讀過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徵。首先,我讓學生默讀全文,設計了幾個簡短、精當的提問,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1、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了哪幾個季節?石榴有什麼特點?同時相機板書:春天,葉;夏天:花;秋天:果;接著又設計三個層次的讀,第一次是學生的.自瀆,邊讀邊想石榴葉、花、果的樣子,有什麼特點,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字讀、自悟;第二次是讓學生邊聽同學讀,邊看插圖,視聽結合,使學生對石榴的樣子有形象、直觀的感受;第三次是通過實物的演示,教師引談,師生互動的方法,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瞭解。

二、表達中領悟:

在學生通過多讀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表達,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如課文中寫花時有這麼一段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枝頭。走近看,彷彿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在教學這部分時,老師不急著告訴學生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讓學生讀中領悟,“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一雙雙小手如林般樹起,有的同學說:“小喇叭”寫出了花的形狀。有的同學說:“正鼓著勁在吹呢。”講花開得多,開得旺。這時,我趁熱打鐵,讓同學們邊讀邊表演,同學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狀,漲紅了臉,搖擺著頭,多麼像一朵朵美麗的石榴花,學生對這樣形式的表達、領悟非常感興趣,同時也讓老師感受到孩子們在課堂上有一顆靈動的心。

《石榴》一文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的第十一篇課文,在教學這一文時,正好是十月初石榴成熟上市的日子。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加上本班學生大部分長在城市,對石榴的感性認識還不足,如果一味地照本宣讀,空洞講讀,學生的印象肯定不深。因此,課前我就佈置學生觀察石榴,並讓他們有可能的話把石榴帶到教室裡來。那天上課時,我調查了一下,說觀察過石榴的有二十九個同學(全班五十人),還有五個學生把石榴帶來了。我讓這五個學生把帶來的石榴放到講桌上。五個石榴一字兒排開放在講桌上,有的是青綠色的,有的是青中帶黃,黃中帶紅的,有的一半紅一半黃……學生熱情高漲,坐在位置上議論紛紛。於是我就因勢利導,"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觀察,說說你看到的石榴的顏色。""我看到的石榴是黃裡有點帶紅的。""我看到的石榴是有點青有點紅的。"……"我看到的石榴是紅色的,還有一個大口子哪!"看到學生學得那麼開心,我的心裡也充滿了喜悅:"那麼,再請同學們想像一下,那麼多的石榴長在樹上時是怎麼樣的?""它們像一個個胖娃娃擠在一起。""它們有的笑歪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同學們說得都挺好,下面我們來讀讀作者是怎樣寫的。"由於學生有較深的感性認識和體會,因此,很容易就和作者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很好地把握了第三小節朗讀時喜悅的基調。外形講完,該說石榴的子兒了。我用刀開啟最大的一個石榴,淡紅的汁水立刻流了出來,學生忍不住叫出聲來。我舉起手中的兩半石榴:"誰說說石榴子兒的顏色和樣子?""我覺得石榴子兒是淡紅的。""我覺得石榴子兒是透明的,而且捱得緊緊的"……為了鼓勵同學們,也為了讓每個同學都體驗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給每位學生都發了兩顆石榴子兒,讓他們都親口嘗一嘗,"甜甜的","有點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到此,再講石榴的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石榴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是一個兒童故事,講的是王力力聽了媽媽的話後,盼望石榴快點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告訴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標誌是外皮裂開,就像是張開嘴巴笑了。我以一個謎語匯入課堂,學生的興趣很大。初度課文時,學生能迅速進入狀態,加上提前預習的效果較好,這個環節就省了一點時間。在學習本節課的生字時,我採用了階梯式的教學方法,由易到難,回顧了之前學過的拼音,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能力,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學生們說得都很好。

在課文的講解過程中,第二段我本來是設計的讓孩子來表演王力力為了逗石榴笑而做的一些動作,但是由於課中臨時的變化,這個環節就沒有實施,我覺得是一個遺憾。 課後,王桂蘭老師又對我說了很多建議和意見,我覺得非常受用,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逐步提高,力爭每一堂課都是高效課。

石榴教學反思6

《石榴》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優美散文,既描寫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寫了石榴的內在精神美,同時其文章的語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一、課堂匯入

課堂匯入用一個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的`,進而進入文字閱讀。

二、賞析語言

學生在賞析時,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從不同方面進行,不僅拓展了思維,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能更深入的瞭解石榴送賦予的精神意義。

三、指導了學生描寫事物的方法

通過啟發思考,訓練了語言組織的能力。讓學生賞析了石榴枝葉、花朵、果實之美之後,藉著作者對石榴的感情引發文章主題的思考,此時,學生展示預習時對相關背景的瞭解或教師出示相關資料,再結合著文中的關鍵句,探究文章的主題:借石榴頌揚了我們民族美好的情操,表達了正義必勝的堅定信念,謳歌了民族氣節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石榴教學反思7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個兒童生活故事,講的是王力力聽了媽媽的話後,盼望石榴快點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標誌是外皮裂開,就像是張開嘴巴笑了。

課文配了兩幅插圖。第一幅圖:小朋友王力力在想辦法逗石榴笑,顯得天真可愛,讓人忍俊不禁,極具兒童情趣。第二幅圖:秋天到了,石榴笑了,力力也笑了。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學生在以前的學習基礎上,能初步感悟到課文意義,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共鳴。學生能較準確表達內心所想,並能說一句完整的話。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榴笑了的意思。

3、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石榴笑什麼時候笑以及石榴笑了的意思。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會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

教學準備:

課件、兩張石榴圖片、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複習匯入。

1.揭課題。

A、師: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15課,齊讀課題(石榴笑了)。

B、讓學生同桌互相笑一笑。

2、讀生字。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和課文的生字寶寶交了朋友,它們迫不及待地想我們見面了,你還認識它們嗎?(課件出示)

A、做猜字遊戲。

B、齊讀生字。

二、細讀課文,品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段

1、(課件出示石榴圖)師:石榴是一種水果,它為什麼會笑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裡去找答案吧!

2、(出示課文插圖1)引導學生說說力力看到了什麼?

3、指導朗讀句子:

“院子裡有棵石榴樹,樹上掛滿了石榴。”(讀出石榴又大又多,力力心裡高興。)

4、指導學生用“掛滿”造句。

5、讓學生說一說:看到這麼多的石榴,你心裡會想些什麼?

6、師:是呀,望著一個個可愛的石榴,力力小朋友可想吃了,石榴什麼時候可以吃呢?指導讀媽媽的話。

(二)學習第二段

1、力力多麼希望石榴早點笑啊,你有什麼辦法幫助力力嗎?

2、力力想了什麼辦法?

A、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力力逗石榴的辦法,用“——”劃出來。

B、(課件出示 )抽生反饋。 (板書:唱歌、跳舞、講笑話)

C、結果怎麼樣?(板書:不笑)

3、此時,力力的心情怎麼樣?

4、指導朗讀,讀出力力的可愛與著急之情。

(三)學習第三段

1、(觀看動畫)師:力力可著急了,誰來幫忙了?(風婆婆)石榴發生了什麼變化?(板書:笑了)

2、(出示學習小提示)學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

A、石榴是怎麼笑的?

B、石榴什麼時候會笑?

3、指名反饋。

(課件出示:“樹上的石榴慢慢地咧開嘴,露出牙齒,笑了。”)

A、理解“慢慢地”,並用其說一句完整話。

B、(觀看插圖)石榴有牙齒嗎?指的是什麼?石榴笑了跟小朋友的笑一樣嗎?石榴笑了指的是什麼?(板書:成熟)石榴什麼時候會笑?(板書:秋天)

C、討論: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為什麼秋風來了,石榴就笑了呢?

D、指導朗讀。

4、力力看到笑吟吟的'石榴,他的心情會怎樣呢?生高興地讀一讀這段。

5、站在石榴樹下,力力會想什麼?生想象說話。

三、再讀鞏固,鼓勵探究。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注意用自己的表情、語氣表現力力的不同心情。

2、植物的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你還知道秋天一到,哪些水果會笑嗎?

四、總結全文,深化提升。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師:小朋友們學得可真多!學了這篇課文,使我們懂得了:所有植物的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小朋友們平時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就一定能發現它們的規律。

五、佈置作業。

說一說:你還知道什麼水果或莊稼一般情況下在什麼季節成熟,成熟後是什麼樣子的?

板書設計:

15.石榴笑了

唱歌

跳舞 貼圖 秋天 貼圖

講笑話 不笑 笑了(熟了)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以“讀”為本,以“品”為主,創設教學情景,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課堂上,我緊扣“笑”字,帶著學生逐層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石榴的生長規律。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畫,讓學生直觀感受不笑的石榴和笑了的石榴是什麼樣的,再結合學生的回答以及觀察動畫,緊扣“慢慢地咧開嘴,露出牙齒”這些關鍵詞語來讀一讀、悟一悟、品一品,感受石榴“笑”的具體過程,明白笑了是什麼意思,以及讓學生知道石榴是在什麼時候笑的。通過讓學生討論: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為什麼秋風來了,石榴就笑了呢?讓學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鼓勵學生平時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最後給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石榴一笑,力力心裡會想些什麼呢?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啟用他們的思維,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上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如:整堂課只注重讓學生讀、理解、感悟,缺少寫的訓練,對個別學生的關注還不夠,學生的傾聽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

石榴教學反思8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本課語言形象生動,記敘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範例。因而在這節課的設計就是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讀促悟。

在體會文章中石榴花的熱鬧、石榴的`可愛時,我讓孩子們在一遍又一遍的讀書中感受“火紅”“越開越密、越開越盛”“像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外皮朝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等,從外到內地讀,讓孩子逐步感悟作者觀察的細緻,遣詞造句的精確,精當,從而體會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在學習課文第四段的時候,我為了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找到更實在的感覺,所以也準備了一個石榴,讓學生親眼瞧一瞧,親口嘗一嘗,既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又親身體會到石榴“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

石榴教學反思9

《石榴》一文文筆優美,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範例。本次我進行了第二課時的上課——精讀課文。我確定瞭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的新詞,瞭解石榴樹的枝葉、花朵以及果實的特點。通過品讀,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美。(重點說擬人修辭手法)

2、學習課文,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學習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寫法。

3、體會文中優美的詞句,學習擬人句。

第一課時,我已經讓學生學習了生字、詞語,朗讀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並且講讀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馳名中外”這個詞的意思(名氣很大,國內外有名。)

第二課時,我從複習課文脈絡入手,石榴園——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學習、品讀課文。

首先,閱讀第二節,瞭解枝、葉、花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詞語“抽出”“長出”“開出”“掛滿”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的生長過程:抽枝——長葉——開花——結果,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填空練習,瞭解石榴樹的生長過程。課文中有描寫石榴花“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但是再此教學過程我省略了,也沒有著重強調比喻的修辭手法。

石榴果實從生到熟,外皮顏色發生了逐步的變化。我採用了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的方法,找出顏色變化的詞語,再點出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最後出示桔子成熟過程中顏色變化的圖片,讓學生們填空,進行了一次擴充套件訓練。

作者描寫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這一段話寫得特別精彩,既形象又生動,因為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開了皮,寫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讓學生帶者快樂的心情反覆朗讀,讀出豐收的喜悅,讀出石榴娃娃的調皮與歡樂,並讓學生結合觀察書上的插圖,在朗讀中瞭解石榴果實的外形特點,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彩。

然後引導學生學習第四節,瞭解石榴子兒的形、色、味的特點。在理解“瑪瑙般的子兒”時,我向學生介紹了瑪瑙,對照圖片讓學生體會石榴子兒的形狀特點。在理解“一顆顆緊偎在一起”時,通過觀察圖片、舉例子理解“緊偎”,通過這段學習,理清段落順序,先寫作者看到的形狀、顏色,再寫品嚐到的味道,為課後習題品嚐一種水果奠定了寫作基礎。

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就考慮過課的型別,最後決定採用教師主講,學生聽、學的方法為主,考慮三年級語文基礎知識比較貧乏,所以教師講授的內容較多,我過於主導,讓學生髮揮的機會比較少,一篇課文可以有許多種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一個人的思維有限,一堂課上下來也發現了設計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學生不太敢回答問題,希望日後能更改善。

石榴教學反思10

上課之前,鑽研教材很長時間,反覆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尋找教學設計的靈感。《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為了設計好這一課的教案,我還瀏覽了網上很多篇不同的關於這一課的名師教案,並結合本班同學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習每篇教案中的精彩之處,設計出了第一份教案,自己感覺還是挺滿意的,覺得把該讓學生掌握的、該講的都羅列進去了。因為準備的時間有點倉促,只把教案拿去給同年級的老師看了一下,結果第一次試教下來,自己卻感覺效果很不理想。

我這次執教的《石榴》一課文筆優美,課文的2、3、4自然段都有重點內容,我因為捨不得放棄任何一個重點而導致任何一個重點都沒能處理得特別到位,並且還出現了時間不夠的現象。在一篇課文重點較多的情況下,明明做不到面面俱到,何不加以篩選呢?與其因為時間的限制,在任何一個重點處都沒能深入學習,只是一帶而過,不如學會放棄一些,抓住重中之重,加以深入學習。

從上面這一點考慮,結合我第一次試教失敗的經驗,再加上同年級老師的寶貴意見,我又重新設計了第二份教案。這一次我重點學習課文的.3、4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我主要是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些句子,喜歡的理由是什麼,然後讀讀這些句子,重點讓學生感悟成熟了的石榴的可愛和有趣。我還讓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品嚐,抓住石榴果實的形、色、味等各個方面的特點,用上恰當的詞彙來進行表達,同時很快地解決了文中生詞的理解問題。照著第二份教案進行第二次試教,果然效果比第一次好多了。

現在回頭想想,自己好像犯了國小低年級的老師常有的通病:班級事務,凡事都喜歡包攬在身,什麼都要為孩子考慮得非常周到,一件小小的事情都要想到指導學生如何遵照10個步驟去做。這樣的老師非常的細心,有耐心,但是同時也剝奪了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體驗去找到正確的方法,短時間內,這樣的班級可以被老師帶得井井有條,但是從長期來看,孩子們的主動探索的能力將有可能會被抹殺,這樣的孩子往往膽小,缺乏主見。在語文課上也一樣,設計好相關問題後,就該讓儘量多的孩子儘量多的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不該急忙打斷,也不該急忙補充,代替學生說出他們心中的答案。突然覺得語文教學應該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說教,給孩子增加一些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減少一些規矩束縛,給孩子增加一些親身體驗和實踐的機會。

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練。

朗讀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手段。教學《石榴》這課時,我也是沒有用繁瑣的串問讓學生被動地去回答,而是通過精當的提問,實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書,在有層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讀過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徵。今後,我還要在引導學生讀上繼續鑽研。

石榴教學反思11

《石榴》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優美散文,既描寫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寫了石榴的內在精神美,同時其文章的語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第二年教授本篇課文,我在課堂匯入與品味語言上較以前作了更多的思考。

原本設計時課堂匯入用一個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的,進而進入文字閱讀。謎語本身應該是謎底要思考才能得出這樣才有趣味,可是在授課之前已經佈置了學生預習,所以課前猜石榴的謎語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於是我更改了原初設想,直接告知學習篇目名,用一句話描述石榴的形態,然後出示了謎面,比較是從哪些角度,用什麼手法來描述的。這樣避免了無價值的猜謎,同時又指導了學生描寫事物的方法,啟發思考,訓練了語言組織的能力。

解讀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題離不開寫作背景的瞭解。初讀《石榴》,我們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對石榴的描述,這是一篇清新明麗的詠物散文。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上,我並沒有在開始介紹作者時把寫作背景一併引出,而是根據課堂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學生交流預習成果時提到寫作背景了我就順勢予以補充,有一個班級之前沒提到,於是我安排在賞析了石榴枝葉、花朵、果實之美之後,藉著作者對石榴的感情引發文章主題的思考,此時,學生展示預習時對相關背景的瞭解或教師出示相關資料,再結合著文中的關鍵句,探究文章的主題:借石榴頌揚了我們民族美好的情操,表達了正義必勝的堅定信念,謳歌了民族氣節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為介紹而介紹,根據課堂需求,發揮課件連結優勢,自然呈現,滿足學生求知需求的提供才是有效的提供。

在品味語言上,學生似乎對直接的賞析不感興趣,於是我設定了梯度比較閱讀,第一組為一段對石榴介紹說明的語言和文章的語言比較,體會了文中描寫語言生動形象,運用對比、襯托、比喻、擬人等方法寫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組則是兩段描寫語言的對比,這一環節成了課堂最精彩的地方。交流中學生除了講出了預設的.答案內容,更能開拓思路,從語言的凝練和與讀者形成對話拉近距離的角度賞鑑,甚至有人提到了這是“名人效應”的因素,趁此我鼓勵了學生多讀名家名作,提高藝術涵養。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傳授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智慧的火花碰撞中展現絢爛的光彩。

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教師要能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設計教學方案,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方案。

石榴教學反思12

《石榴》這篇文章是詠物抒懷作文的很好的範文,它篇幅短小、結構清晰,尤其是描寫的表達方式很值得模仿和借鑑。

我在教學的時候就把“描寫”作為教學重點。

學生寫作最大的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言之無物,內容空洞。這固然與生活經歷單調、觀察不細有關,我覺得關鍵的原因還是不會描寫。

《石榴》2-6段描寫石榴的特徵,描寫得很具體也很生動。我在教學中以《石榴》為範文指導學生掌握描寫的方法。

 1、描寫要多角度。課文對石榴從枝葉、花朵、果實三個方面來描寫石榴,其中描寫花又從形狀、顏色、光澤這些角度來寫。學生在寫作中往往對事物描寫像蜻蜓點水一樣,三言兩語就沒話了。掌握多角度描寫的方法,就可以寫得具體、全面、豐富、深刻了。

 2、描寫要有詳略。多角度描寫不注意詳略就容易犯面面俱到,淺嘗輒止的毛病。詳略的安排是由寫作目的、文章主題決定的。石榴的枝葉、花朵、果實三個方面,作者詳寫了“花朵”。這是因為作者讚美石榴——“夏季的心臟”,石榴花“對於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讚美石榴花敢於同驕陽抗爭、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石榴花是最能體現石榴的`精神品質的,也是作者寫作目的的直接寄託。因此用3個段落詳細描寫。

3、描寫要生動。生動地語言是描寫成功的關鍵。郭沫若運用了比喻、擬人、反問、對偶等多種修辭和許多準確、生動的詞語來描寫石榴,極具表現力。(不再舉例)

教材課文文質兼美,也是作文教學的極好的範文,我們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從模仿課文開始,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石榴教學反思13

《石榴》一文文筆優美,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經歷了兩次試課和教研,讓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了更深一層次的認識,進行教案的修改,進行了第三次試課。在教學中我注意做到下面幾點:

(一)全文的講解圍繞四個問題開展,本次試講調理逐漸清晰。

(二)注重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並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課文中我運用了多媒體,出示了一些石榴葉、石榴花、石榴果的圖片,以景激情,使學生對石榴產生美感,鼓勵學生自主學,個體悟,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對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認識;抓重點的詞語,瞭解石榴樹的枝葉、花朵以及果實的特點。通過品讀,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美。(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

1、首先,閱讀第二節,適當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直觀地瞭解枝、葉、花的特點。再讓學生通過詞語“鬱鬱蔥蔥”“火紅”“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掛滿”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葉子的蔥翠、茂盛,花兒開得特別多,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感受石榴樹的形態美、色彩美。同時通過描寫花朵的形狀“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既形象又生動,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2、石榴果實從生到熟,外皮顏色發生了逐步的變化。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展示加深瞭解這種變化。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觀察的仔細。作者描寫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這一段話寫得特別精彩,既形象又生動,因為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開了皮,寫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讓學生帶者快樂的心情反覆朗讀,讀出豐收的喜悅,讀出石榴娃娃的調皮與歡樂,並讓學生結合觀察書上的插圖,在朗讀中瞭解石榴果實的外形特點,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彩。

3、然後引導學生學習第四節,瞭解石榴子兒的形、色、味的特點。在理解“瑪瑙般的子兒”時,我向學生介紹了瑪瑙,對照圖片讓學生體會石榴子兒的形狀特點。然後出示真實的石榴果,讓學生觀察和品嚐,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石榴果子的形和味。

(三)感知中仿寫在教學課文內容之後,我安排了個小練筆,仿照課文第四節描寫石榴子兒的形狀、顏色、味道的順序,讓學生寫寫自己喜歡的水果,做到讀寫結合。

不足之處

1、在整體感知石榴的生長過程時,沒能很好的引導學生簡潔概括的說,用時過多,導致後面的教學中學生沒有較多的時間好好品讀感受。

2、在最後總結時顯得倉促,沒能體現出昇華主題的作用。

3、評價語不夠精準。

4、板書過於簡單,沒有體現出概括、提綱挈領的作用。

石榴教學反思14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我所教授的是這篇文章的第一課時,這節課我的主要目標有三個。一是讓學生學習生字詞,二是讓學生讀通課文,力求有感情地朗讀,三是學習一、二兩小節。

首先,我通過謎語來接題,然後通過實物展示來讓學生對石榴有一個整體而直觀的認識。接下來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視訊,讓學生跟著課文朗誦整體地把握一下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掃清字詞句方面的障礙。等學生讀完之後,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並幫助學生攻克長句子。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我讓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馳名中外”是什麼意思,學生一時想不出來,我就教他拆開來理解,在弄清了馳名中外的意思後,我應該追問一句:你能換個詞語嗎?這樣可以讓學生回憶腦海中積累的詞語,做到遷移學習,但是我沒有這樣做,說明我課前還沒有思考周詳。接著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家鄉棗莊的石榴園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名氣?激起了學生閱讀下文的興趣。於是,我投影第二段課文指名學生朗讀,事後想想可以先讓所有學生自己朗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細細地品讀課文,逐步瞭解了那裡石榴樹枝、葉、花、果的特點,感受到了這裡的石榴園馳名中外的.原因,然後再請個別學生來讀。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問學生這一節寫了哪兩個季節,然後分開來看看分別寫了石榴樹怎樣的狀態。春天裡我主要抓住“抽”和“嫩綠”來讓學生體會石榴樹的生命力。夏天我讓學生通過詞語“鬱鬱蔥蔥”“火紅”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葉子的蔥翠、茂盛,花兒開得特別多,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感受石榴樹的形態美、色彩美。同時通過描寫花朵的形狀“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既形象又生動,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總的來說,我的這節課上的節奏有點慢了,前面在生字詞的教學上浪費了過多的時間,導致後來設計的許多環節都一帶而過。另外課堂紀律控制的也不是很好,沒有抓得住學生。整節課略顯平淡,沒有做到高潮迭起。而且板書也忘記寫了,只寫了一個課題。此外,對於學生的激勵性的語言還遠遠不夠,需要多多積累,多學多用。總之,這節亮相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會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探索,爭取一天比一天上的好,不斷提升自己。

石榴教學反思15

《石榴》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優美散文,既描寫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寫了石榴的內在精神美,同時這篇文章的語言美也值得學習。

設計教案時,我首先想到的是海南學生吃過石榴得多,見過石榴樹的少,那就只能從石榴的果實入手,以增加學生的認知興趣。

原本設計時課堂匯入用一個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的,進而進入文字閱讀。謎語本身應該是謎底要思考才能得出這樣才有趣味,可是如果在授課之前佈置了學生預習的話,課前猜石榴的謎語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於是我想,還是直接告知學習篇目名,用一句話描述石榴的形態,然後再出示謎面,比較是從哪些角度,用什麼手法來描述的。這樣就可以避免無價值的'猜謎,同時又可以指導學生描寫事物的方法,啟發思考,訓練語言組織的能力。

解讀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題離不開寫作背景的瞭解。初讀《石榴》,讀者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對石榴的描述,這是一篇清新明麗的詠物散文。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上,我覺得沒有必要在開始介紹作者時就把寫作背景一併引出,而是應該根據課堂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在學生交流預習成果時,提到寫作背景了再順勢予以補充。如果沒提到,就安排在賞析了石榴枝葉、花朵、果實之美之後,藉著作者對石榴的感情引發文章主題的思考,此時,展示相關背景,再結合著文中的關鍵句,探究文章的主題:借石榴頌揚了我們民族美好的情操,表達了正義必勝的堅定信念,謳歌了民族氣節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為介紹而介紹,根據課堂需求,發揮課件連結優勢,自然呈現,滿足學生求知需求的提供。

在品味語言上,學生對直接的賞析不感興趣,應該設定梯度比較閱讀,比方說,第一組為一段對石榴介紹說明的語言和文章的語言比較,體會了文中描寫語言生動形象,運用對比、襯托、比喻、擬人等方法寫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組以兩段描寫語言的對比,這樣的環節應該是較精彩的地方。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傳授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

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教師要能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設計教學方案,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