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音樂教學反思(精選23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學反思(精選2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音樂教學反思(精選23篇)

音樂教學反思 篇1

我認為音樂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識譜問題和喊唱問題。

在音樂課堂上學生們感興趣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無趣,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學生普遍喜歡唱歌詞,不喜歡唱歌譜,有的學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詞、旋律的能力相當強,但是讓其唱譜卻感到吃力。

教學時我認為應該提高學生識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若能對歌譜感生興趣、喜愛唱譜,那學習歌譜就不會被動。因此我採用遊戲法,幫助學生識別音符的唱名和時值。

在音樂教學中首先要有正確的音樂教學目標並且表述應明確、具體和簡潔,主要涵蓋本課時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過程及要達到的程度和水平。教學目標由單向變成多維是音樂新課程同傳統音樂課程在目標上的另一個重要區別。以往,音樂教學目標重點關注的是知識與技能方面,例如,“學習sol,mi兩音,能夠唱準它們的音高。用sol,mi兩音及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創造簡單的旋律”,“指導學生準確和諧地唱好這首歌曲。通過欣賞及講解使學生掌握大合唱的有關知識,瞭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等等。上述目標缺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過程與方法”維度不清晰,主要突出了 “知識與技能”維度。正確的目標確立方式應該是三個維度的表述。

在音樂教學中,經常聽到學生唱歌不是唱出來的,而是用喉嚨“喊”出來的。這種歌聲聽似熱情高漲、情緒激動,具有 “響亮”的效果,但歌唱的永續性差,不柔和,蒼白,歌聲缺少美感。在教學中應向學生講明大聲喊唱是不好的歌唱習慣。然後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聲音訓練,注重閉口音的發聲訓練,用“Lu”字哼唱,創編一些簡短的曲調,學生易接受又愛唱,聲音也易得到統一。在歌唱中對同學們加強集體觀念教育,講清全班就是一個整體,如一個合唱隊,要求整齊統一。如果為突出個人而大聲喊唱,就會破壞全班歌聲的統一和諧,讓學生注意自己的聲音融於集體的歌聲之中。

音樂教學反思 篇2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轉眼間孩子們已經是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通過幾年對音樂的學習,孩子們對於音樂的感受能力和學唱能力已經明顯提高。音樂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並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參加到音樂活動中,提高幼兒感受、表現、創造美的能力。我們班的孩子很喜歡唱歌,都願意大膽地唱、大膽地表現自己。

在本月的音樂教學活動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魚的夢》這首歌曲。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氣氛柔和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幸福和快樂的感覺。在活動過程中我在範唱歌曲時,利用溫柔的聲音感染孩子,並引導幼兒用手在膝蓋上拍節奏、搖頭、擺臂等柔和肢體動作感受歌曲。接著在理解歌詞內容環節中,我運用歌詞中的情境去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裡有誰?小魚夢見了什麼?為什麼?”並提出問題“天上星星落下來,為他蓋了條什麼被子?為什麼?”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表述。師:“小魚在這優美的環境裡睡覺,一定睡得很香很甜,你們猜猜,它會夢見什麼呢?”這時孩子們都積極發言:“小魚夢見媽媽在給它唱歌,媽媽在親它。”在學唱歌曲的同時,我引導孩子們多融入自己的感情,將歌曲唱的更生動、好聽。在集體演唱和小組表演的過程中,我看到大部分孩子都能跟隨優美音樂,一邊演唱歌曲一邊拍節奏。

整堂活動下來,課堂氣氛是很活躍的。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都很高。我一開始通過拍節奏的形式進行匯入,接著讓他們熟悉歌詞,到最後孩子們能用溫柔、甜美的進行演唱。孩子們都能記住歌詞並能用溫柔、甜美的歌聲去表現搖籃曲的風格,目標已經達成。在利用故事理解歌詞環節,幼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說出小魚的夢表現的含義。不足的地方就是當幼兒熟悉歌曲後,沒有加深去引導幼兒用替換角色的方法嘗試創編歌詞的活動,如:還有哪些小動物也在做夢呢?都做了什麼夢呢?引發聯想,這樣幼兒就能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於音樂活動,我還是要多加努力,讓幼兒跟隨鋼琴聲演唱歌曲會更好。

音樂教學反思 篇3

說真話,我不喜歡教授詩歌。怎麼說呢,首先由自己的原因,自己不太喜歡詩歌;其次學生學習這樣的文章感覺沒有思考和討論,說不理解還理解,說了解卻又不明瞭。經過這麼多年,對於詩歌的看法也在改變,現在在教學時,我主要從結構和內容來入手,感覺這樣下來,脈絡很清晰,尤其是現在“學講計劃”,提出這樣的學習思路後,學生學起來感覺很輕鬆了。

這一課,我抓住全詩中“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直抒胸臆的中心詩句,讓學生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提出質疑問題:“為什麼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麼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然後再讓學生結合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分別表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以及“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的詩句進行品讀。

在品讀詩歌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以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偉大精神。這一教學環節,學生主動質疑,主動解決問題,把握住了詩歌的結構特點,同時詩歌內容學生自己基本能理解,能體會長江的精神。引導學生描繪長江奔騰前進的情景,讓學生把對詩句的理解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教學展開的第二部分是進行句子練習。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主動查閱自己不知的想要知道的內容,這時需要把自己查閱的資料結合具體內容簡短的完整的說出來,這時不但檢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鍛鍊了他們的刪選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是和以前一樣,主動查閱資料的同學還是那些,看來還要對其他的同學再加強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音樂教學反思 篇4

《水族館》是二年級的一節欣賞課,我在課中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讓他們自由的發揮。因為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積極地描述自已對音樂的感受呢?這是值得我們教師好好動腦筋研究的一個問題。教師要允許學生按自已的“水平”去想象,因為音樂想象決不拘泥於具體的某一事物,而是每一個人在聆聽過程中對作品的再創造。由於這首樂曲逼真的模仿力很容易把學生帶入想象的意境,於是我通過說、聽、猜、創、演等方法展開教學,並根據班級學生的能力,配上道具、樂器,搭建造型等加以渲染和表達,從而很好地對音樂作品進行感受和理解。

由於每個班的孩子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並且在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上做到了合理、恰當,摒棄了將每個環節都走過場的形勢。尤其是在創編環節中,由於二年級的學生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達到預想的效果,所以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現狀進行教學,提出了合理的建議,讓他們進一步完善。通過教師的評價,激勵學生將自己的表演更大膽的表現出來,從而獲得愉快的體驗。

音樂教學反思 篇5

情感體驗是我們音樂活動進行中不能忽視的要素。在今天的音樂活動《老師,再見了》活動中,我覺得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充分地感受到歌曲中歌頌“老師與孩子們”之間濃濃的情誼,激發孩子們更加投入地學習和演唱歌曲。

1.談話活動,情感的首次注入。

我問孩子們:你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了,留念我們的幼兒園嗎?你們想用什麼方式表達你們的感情呢?孩子們的就會以非常多的回答來回應,很自然地引發了對幼兒園和老師的熱愛。

2.感受旋律,加深情感的共鳴。

播放歌曲的旋律的時候,孩子們能隨著旋律自然地擺動身體或者雙手,他們對整個歌曲的性質有了第一次的感受。抓住這個機會,我順勢讓孩子們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聽到這曲子感覺怎麼樣?”“你有什麼樣的心情?”孩子們也會非常動情地訴說自己的初步傾聽感受。接著的重點則讓孩子們感受一下三拍子的旋律,並鼓勵幼兒用拍手錶現歌曲節奏。

3.聲情並茂,充分激發情感的流露。

我藉助圖譜,結合動作與表情將歌詞內容朗誦一遍,示範一遍後,又繼續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片和給出的動作,再一次學習歌詞內容。孩子們能做到安靜傾聽,並能說出聽完這首歌曲後很感動,很捨不得老師等情感。學唱過程中幼兒積極性高,表演慾強。或者這群孩子們已經有一點點感受到和小朋友、老師分離的意思,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捨。通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國小生。

4.結伴表演,昇華相互的情誼。

孩子們學得投入,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後面結伴表演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孩子已經很動情了。為了安慰可愛的孩子們,我讓小朋友在歌曲的動作創編的時候,加上擁抱的動作,和好朋友、老師互相表達自己的情感,大家都非常感動。

音樂教學反思 篇6

音樂,作為人類的第二語言,它與人的心理,情感活動具有形態上的一致性,它撥動著人們的心絃,觸及著人們的靈魂,對人的心靈有著積極的陶冶作用。現時,音樂又是一種表現藝術,音樂課上,學生或唱或跳或演或奏,通過對音樂的表現,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展示自我,獲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悅。新課標、新理念、新教材告訴我,現在的音樂課目的是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鑑賞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用音樂的方式表現和交流情感,並獲得創造、表現、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組合、運用、創新的能力。

本堂課的教學環節的設計,是逐步遞近,從猜雨、聽雨、唱雨到演雨,環環相扣。從匯入部分開始,聽雨聲,感受雨中的節奏美,再到跟著節奏身體的律動,從夏天的雨景中孩子們的歡快過渡到這節課要唱的歌曲,熟悉歌曲後的器樂伴奏,以及《雨中即景》的創編,整個過程既流暢又嚴謹,又能層層遞進。

在教學中,學生始終在愉快合作、友愛、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我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出發,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做到既能促進學生智慧最大限度地發展,又不加重學生負擔,特別是在情感上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讓每個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歡樂。

這節課的難點,我將它都溶入到教授的過程中,在教中融化難點,讓學生在美中學,在學中感受藝術美。整節課既有學生的自主學習,又有後半部分打擊樂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注意力一直都沒有離開過老師和對歌曲的學習,每一個步驟的設計,都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激發孩子們想學的心理,這樣,課堂效果自然是輕鬆、活躍的!

不足之處:後面打擊樂的部分,我先讓孩子們自由打擊,讓他們琢磨怎樣打擊更加好聽,孩子們在玩上打擊樂器後,一發不可收拾,很難再將心思投入到歌唱上來,在表演唱環節中都是幾乎沒歌聲,雖然小組都合作的不錯,但是我總覺得有所欠缺,而且影響了後面的創編環節。

一堂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老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課堂中對學生的收放自如,從容應對各種現象的發生,每個知識點的落實到位,以及自己的教學儀態等,都能反映一個老師的素質問題,新課程的理念之新,更讓我們做老師的從“裡”到“外”的煥然一新!

音樂教學反思 篇7

識譜是開啟音樂大門的鑰匙。但在我幾年的教學中,便有著這樣的深刻的體會:學校音樂重視識譜教育,但學生最沒有興趣,最弱的也是識唱簡譜。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強化聽的感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重視“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學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塹,而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剛才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來了熟悉旋律等作用。這也是許多老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效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銳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新的課程標準讓我們一改以前灌輸,偏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傳承式教學取而帶之的是一種綜合知識的運用和注重創造性思維的現代教育理念。在音樂識譜教學中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需要充分發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主動走入音樂中去尋找,探索和創造,在美妙的音樂中挖掘自己的潛力,培養並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審美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音樂教學反思 篇8

這個活動,我讓幼兒用繪畫的形式來樂曲的結構,由於第一課時,幼兒通過玩遊戲對於樂曲的結構已經掌握得較好,所這個活動我把重點放在用各種線條、顏色來表現對樂曲的情緒、內容的理解。這個活動,幼兒帶給我很多驚喜:

驚喜一

幼兒能自如地運用各種線條來表示這個樂曲歡快的情緒。有的用了曲線、有的畫了像電話線,一彎一繞,很有跳躍感,有的用了各種小三角來表示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驚喜二

因為這個樂曲的每一個小樂句的結尾都有一個明顯的結束的音,幼兒能自己設計的各種標記來表示一個樂句的結束。有的畫了一朵小花,有的畫了一個正方形,有的是一個圓圈,他們能在清晰記錄樂句的同時還注意到了畫面的美觀,讓我感到很高興。

驚喜三

幼兒對顏色的運用。幼兒通過這兩次的欣賞已經能準確把握這個樂曲的情緒特徵是歡快、活潑。我的設計初衷只是想讓幼兒能運用暖色來表示這種情緒特徵。沒想到在活動中,有幼兒提出了要用綠色。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小草是綠色的,小草在風中總是在上下的動。幼兒的話,讓我覺得自己的思維還是很狹窄,他們用自己的理解來闡述顏色,其實也未嘗不可,還體現了幼兒的自主和創新。於是在活動中,又有幼兒想到了用深綠和淺綠兩種顏色間隔著塗,很有一種節奏感。我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的想法被拓寬了,想到用一根根發散出去的彩色線條,來表示;用左右對稱的方法裝飾背景等等,幼兒學會了遷移自己已有的經驗,來不斷豐富現在所學的知識。

音樂教學反思 篇9

中國歌劇,本身就是一個博大、多彩的領域。要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對其詳細介紹,讓學生對“中國歌劇”有全面的認識,不太現實。因此,只能從本課的中心——“音樂與戲劇”的關係入手,挑出要點,讓學生對中國歌劇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並盡力培養學生對這一藝術形式的興趣,帶他們入門,讓他們日後能主動地進一步去探索“歌劇藝術”的魅力。

在課程一開始,先以提問得形式幫助學生們回憶一下上節課得內容,讓他們對上節課“京劇”的相關知識作個回憶,聯想京劇的特點,有助他們這堂課的學習。

接下來進入正題。先通過師生的一些對答、互動,將中國地方劇種、中國新歌劇與歐洲歌劇三者連線起來,在看他們相同之處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探尋它們的區別。為了進入“中國新歌劇”這一主題,我將本課的切入點放在中國新歌劇的里程碑——歌劇《白毛女》上。因為本身這部作品,以前的課堂中欣賞、分析過,學生比較瞭解。為了把握每個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我設計了一個類似智力搶答的形式,由我給出關於《白毛女》得相關提示,逐個給出得同時,同學們搶答出這部歌劇的名稱。通過這一環節,課堂的學習氛圍明顯活躍了許多,也提升了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

接下來一個環節是關於音樂體裁知識。剛剛觸及歌劇這個領域,大多數學生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緒,所以在這一環節中,將詠歎調、宣敘調、合唱三者先從概念上分析,讓學生們學會分辨、理解三種不同的體裁形式,再從具體作品上讓學生聽辨、鞏固。在選用作品方面,我們引用了歌劇《江姐》的幾個著名選段,因為本身《江姐》這部作品學生們比較熟悉,對當中的人物比較瞭解,這樣有助於學生們在聽賞過程中將音樂與劇情聯絡起來理解。

a.在講解詠歎調時,我引用的是《江姐》中的選段—《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聽賞的同時,請學生們留意它與西方歌劇、與中國地方戲曲所存在的異同。其中,關於它與中國地方戲曲的關聯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相對比較有難度。我在最初設定問題的時候,沒能恰當地考慮到如今高一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此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課堂氣氛較為冷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因此,在課堂教學設定問題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時非常重要的,對於相對難答的問題,教師應該給出明顯的提示,輔助學生完成問題。

b.在講到宣敘調時,引用的是歌劇《江姐》中江姐與特務頭子在牢裡的對話。

由於在前面那段聽賞中已經和學生們探討了音樂中沿用了川劇中的音調和打擊樂,因此在這裡對學生們稍加提示,他們就能留心去聽音樂中蘊含的戲曲元素,通過聽—分析—再聽這樣的步驟,讓學生們通過實踐,把中國新歌劇和中國地方戲曲很好地聯絡了起來。在課堂上,仔細地引導學生們聽賞一部歌劇作品,培養他們的欣賞習慣,等到以後學生們自己聽賞的時候,也就在潛意識中遵循了這樣的欣賞途徑。

c.在講到合唱時,引用的材料時《江姐》中學生們比較熟悉的一個選段—《紅梅贊》。在這一環節中,音樂上的東西講得少了,我們把重點放在了情感體會上。讓學生從音樂和表演者的表演上,展開聯想,把江姐與紅梅聯絡在一起,引導學生圍繞一個“贊”字,感受整部作品的這一高潮。

講完了音樂體裁知識後,就該選用幾個典型的選段,讓學生們把理論和實際聯絡起來鞏固一下,因此選用了《繡紅旗》、《沒有眼淚,沒有悲傷》、《紫藤花》三個作品。在欣賞過程中,我從音樂理論、體裁形式、情感等幾方面不斷髮問,抓緊學生的思路。最後留給學生一點討論的時間,讓他們歸納出中國新歌劇、中國地方戲曲和西方歌劇三者間的關聯。通過學生對這些方面的總結,讓他們在感受了中國新歌劇的魅力的同時,使這堂課在這個單元中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節課進入西方歌劇做好準備。

在這堂課中,我沿用了國中教學中那種問題不斷的方式,對學生們不斷髮問,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時刻抓緊學生的思路,鼓勵他們參與,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當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選用段落欣賞上,對材料沒有進行很好的篩選,使得聽賞部分過多,佔用了學生們互相討論的時間,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對課堂程式、環節的把握應該再仔細斟酌一下。

音樂教學反思 篇10

核心提示:這是一堂以保護地球為主題的音樂課,以“地球的災難、手拉手,地球地球、美麗的地球村、心中的地球村”四個教學情境的設計,首先讓學生了解地球的災難,是學生真切地意識到地球環境受到的嚴重破壞,為後面的教學做好...

這是一堂以保護地球為主題的音樂課,以“地球的災難、手拉手,地球地球、美麗的地球村、心中的地球村”四個教學情境的設計,首先讓學生了解地球的災難,是學生真切地意識到地球環境受到的嚴重破壞,為後面的教學做好情感鋪墊。接著,通過“想、說、念、聽、奏、唱”這幾個教學環節進行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的唱歌教學,以表達學生保護地球的強烈願望。然後,通過聽賞《天鵝》,讓學生把心中嚮往的美麗的地球畫下來作為課外拓展。

在教學第一個環節“地球的災難”時,我讓學生觀看電影《後天》的片段,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了地球將毀滅時的恐懼,然後與學生交流,面對這些局面,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難道在此等待災難的到來嗎?激發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為後面的教學做好情感鋪墊。

而《手拉手,地球村》這首演唱曲目是一首二聲部的歌曲,二聲部合唱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的確是一個難點,教學中我採用“聽”——整體感受、“奏”——加強對二聲部旋律的音程感、“唱”——熟悉旋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是使出了渾身的解數,二聲部的教學還是不和諧,導致後兩個教學環節放在了第二課時,沒能完成事先的設計。說真的,湘版教材中二聲部的歌曲特別多,由於農村孩子音樂基礎差,完成此類教學增加了教與學的難度,我真的很鬱悶。

音樂教學反思 篇11

這是一週愛國主義教育歌曲,旋律優美動聽。開始第一樂句運用了合唱的形式,來模仿鴿子發出的聲音。因此,學唱這一句時,先讓同學們觀看了一段放飛哨鴿的視訊,讓學生直觀感受哨鴿的聲音,從而體會這一句選擇合唱方式的原因。這首歌中切分節奏較多,而且還是弱起的切分節奏,比較難。在學唱前,我先帶領學生拍擊了這一節奏,然後再歌曲中找出這一節奏,這樣既熟悉了歌曲,有熟悉了節奏。歌曲中的弱起節奏較難把握,我讓同學們用拍手的方式代替休止符,從而感受弱起節奏的感覺。

總的來說這堂課教學目標完成,但是在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上還有待增加。在課的後半段有些同學開始走神,因此還需豐富些教學方法,從而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音樂教學反思 篇12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感受與鑑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要求教師教學應注意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響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想象和聯想。並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於表述自己的審美體驗,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根據這一課程標準要求,以及二年級學生心智都相對比較成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遵循了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充分挖掘作品所蘊含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並運用多媒體資訊科技教學手段,將視聽、聲像結合一體,讓學生在形象的音樂中獲得審美愉悅。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尊重學生,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上我們力求做到:要扶的扶,能放的放。採用“先扶後放、逐步放手”的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自主探究新知識。所以在教學流程的設定上,我以動物為線索,以聖桑的組曲《動物狂歡節》為素材設計了這節音樂課。出示動物合影圖片,引出動物狂歡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聽音樂猜動物,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大象、獅子、河馬”,這在圍繞著音樂的特點進行,讓學生在樂曲欣賞中完成對音樂形象及音樂要素(速度、力度、音色、音區)等的比較和分析並總結,總結出表現大象的音樂就是音樂速度比較慢、力度強,學生基本能在引導提示下說出音樂所描繪的動物形象,模仿動物的動作時很高興,在模仿大象時特別開心,用手臂代替大象的鼻子還不停的向同伴噴水呢樂此不疲。學生通過第一個動物的音樂表現在聆聽第二段音樂,怎樣表現的袋鼠時,學生就能夠圍繞著音樂速度及力度的變化進行分析音樂,感受音樂的情緒,我設計的目的是有層次的,有梯度的進行,幾首樂曲增進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力和模仿力,他們用肢體語言和思維創造表達出了對樂曲的理解與讚賞,同時,他們的音樂表現力,知識面、審美、欣賞水平也提高了。

這節課學生的積極性、課堂表現力完全被老師激發出來。表現在,回答問題的人數上,學生能夠參與率百分之百,還有就是第二次再欣賞樂曲時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做動作,學生的情緒很高漲。經過課堂上鼓動再加上我積極地和學生們一起動起來,課堂氣氛非常的熱烈。

不過,作為音樂教師,將課程設定成為一堂全面發展學生髮散思維的課程,但由於自身的經驗與課堂駕馭能力,都能到達預期設想的目標,在“先扶後放、逐步放手”的過程中,還不太能達到“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出現教師講解過多,學生思考不夠深入的現象。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音樂教學反思 篇13

歌曲《小駱駝》用樸實、口語化的歌詞,生動描繪了小駱駝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堅定而樂觀的小駱駝形象。全曲為六聲羽調式和帶擴充的一段體結構,2/4拍子。歌曲以×0×0︱×××0︱××××︱×-︱和×.×︱×-︱的節奏和樂句完全重複的手法,表現了小駱駝沙漠跋涉的疲憊和艱難,刻畫了小駱駝堅強而樂觀的性格。

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能學會用歡快、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重點是能體驗到“小駱駝”的勇敢、樂觀,熱情地演唱。教學難點是休止符和附點節奏的準確運用。根據本課的目標和重難點,我結合學生的特點,以“沙漠之旅”為情景主題,依次採用走進沙漠的準備——沙漠中的腳印——沙漠中的風沙——沙漠中的綠洲——沙漠中的歌聲——沙漠中的收穫這六個環節進行教學。

通過一個謎語匯入,讓他們初步瞭解駱駝,併為進入情境主題做好鋪墊。然後我將歌曲的兩個難點:八分休止符和附點四分音符巧妙地設計在沙漠中的腳印和沙漠中的風沙這兩個教學環節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知識點的難度,使學生得到充分體驗,邊玩邊學會這兩個知識點。運用形象、生動的腳印圖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八分音符,按節拍讀讀拍拍後,出示課件,投入森林中的跋涉,並以“這條林中之路很長,看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穿越了森林’,努力吧!”激勵學生參加節奏練習,並認真地堅持到底;併為後一個環節的德育做好鋪墊。孩子們做得很好,勁頭很足,這下也激起了我的勁頭。“同學們,你們真棒,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戰嗎?”大家高興地大喊:“能--”。然後進入“穿越沙漠”,開始學習歌曲。以歌曲的情緒與“小駱駝”形象的結合,引導學生在帶思考的聆聽和模唱中,學習歌曲。用“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駱駝’?帶著什麼情緒走過大沙漠的?”的提問,指導聆聽。在學唱中,重點以“小駱駝”的情緒引導學生學唱和處理難點。用“哪樂句顯得較累,旅步艱難?用力點還是輕鬆點能表現出它的堅強?”學習難點節奏X.X|X-|;“堅持到底、勇敢的原因是什麼?在哪兒(樂句)?”學生會在教師範唱和自己的體驗中,找到並自主學唱樂句,這樣,就解決了基本的、貫穿全曲的節奏XOXO|XXXO|XXXX|X-|;“哪兒是它走過了大沙漠?心情會怎樣?該用怎樣的表情、聲音表現?”。在層層深入的學習中,孩子們越唱越開心,並在體驗中領悟到“小駱駝”的樂觀和勇敢、堅強的精神與性格。

課後,我的腳步也像這節課中那隻走過了大沙漠的“小駱駝”,格外地輕鬆......因為在課前對環節和設計的思考,讓我在課上收穫了很多,而活躍的課堂效果更是讓我意想不到的。

音樂教學反思 篇14

有些孩子很喜歡音樂,在做某些動作時,嘴裡會自發地哼些調子,其中有些調子是學來的,有些調子純粹是即興地創作。當然,對這種小年齡的孩子不可能期盼他們創作出多麼完美的兒歌,很可能他們所編歌曲中有幾個音似乎與某首熟悉的歌相似,某些節奏又和大家聽過的歌相同。但不管怎樣,這些創作的歌曲畢竟是他們自己重新組織加工而成的,是他們用來表達自己感情的一種方式,這一活動不能不說是創造性活動的表現之一。

對這樣一件在教育上極有價值的活動,我們千萬不能對孩子叫嚷:“煩死了,閉嘴。”而應對他們的創作表示欣賞。應為學生創造條件,並及時將他們創作的歌曲錄下來,記下來,在適當的時候放給或讓他們唱給大家聽,用這種方法不但可以起到交流作用,還可進一步調動、提高學生對唱歌和自編歌曲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願意更多地開展這項對促進創造力發展具有特殊作用的活動。

音樂教學反思 篇15

經過11周的教學,我對於課改新高一音樂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面對新的教材、新的授課方式,剛開始覺得很茫然,不知從何著手,經過了這一個階段的摸索,我的教學工作也逐漸步入正軌,上起課來更加得心應手。

與以往的課程相比較,這次新課改的教材知識難度有所增加,知識涉及的範圍更加廣泛,知識點增多。如何讓學生能更快掌握大量知識資訊成為我教學中的一大難點,為了攻克這一難題,我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圖片等材料,從學生們接觸較多的音樂出發,提升學生興趣,豐富課堂內容,強調知識點,讓學生相互交流、大量聆聽音樂,從聽覺出發進而理性分析,做到從感性到理性的一個鑑賞過程。

高一年級三個班的情況各不相同,相比較而言,二班的學生積極性最高,課後找我進行交流、探討,從他們的說話中可以瞭解到他們個人的喜好,對音樂的瞭解程度。一班和三班的學生,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跟著老師講課的進度認真聆聽,還有一些學生將知識點畫在課本上,或做一些課堂紀錄,這都說明學生很重視這一學科,也很喜歡音樂。但是,相對也存在一些問題。由於在以往的音樂課學習中,沒有考試,這就使得個別同學沒有學習的動力,認為音樂課就是放鬆、休息的時間,造成音樂課學習的惰性,這些學生表現出懶散、漫不經心的習慣,所以還應在課堂上給予他們一些壓力,並以提升他們的興趣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主動學習。

根據學生們的課堂表現,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做出一些調整,多加入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與探討,減少講授,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自學成果,更加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性。

課餘時間,有的學生參加了合唱訓練,在每一次的練習中,學生們都能很高興的投入到演唱中,將歌曲唱好,這也是對音樂學習的一種鍛鍊,在12月份的藝術節上,他們訓練的成果還要得到全面的展示,這樣也會提高其他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在第一階段的教學工作之餘,我參加了高一新課改音樂學科的進修,通過和其他學校教師的相互交流與探討,也讓我增加了自信心,增長了見識,也學到了很多對教學有益的方式方法。我也在工作之餘翻看了大量的材料,這些音樂、圖片、視訊、文字等資料也豐富了我的知識,提高了自身的修養,可以說,這次新課改讓我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了很大的動力,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會進一步學習、探索,完善我的教學,使學生們得到更廣闊的音樂文化知識,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高一音樂的模組考試是在期末進行,具體如何考試還不是很明確,根據之前的教學,我會安排好之後的課時進度,將每個單元的知識點提出來,加以分析、豐富,用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教授給他們。同時,我也安排了學生自主查詢知識點,利用較少的課餘時間查詢自己感興趣的音樂知識,課堂交流互動,這樣,學生也從被動接受轉為了主動探索,提升了學習積極性。

音樂教學反思 篇16

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啟用想象的藝術,它作為素質教育的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質,而且由於開發智力,特別是在啟用學生創新潛能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時代發展呼喚創新人才,社會進步需要創新人才。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成為我們現階段教育的當務之急。

音樂是一種非語義的資訊,音樂藝術是抽象的藝術。音樂藝術的創作、表演、欣賞等各個環節,均體現了鮮明的創造意識、創造思維並伴隨著獨特的創造行為,音樂藝術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因此,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音樂課程標準》標準中指出:“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音樂新課程標準還在“分學段的內容標準”中,把“創造”作為專門一項予以闡述,可見,音樂新課程標準是十分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從創新的角度講,創新思維也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從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的實際出發,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更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我在音樂教學中,採取多種形式,著重探討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創編歌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歌曲,讓學生為歌曲重新填詞,或者少量的改寫歌詞,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音樂教學反思 篇17

音樂教師,首先就應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潛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用心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一、根據學校現有的樂器

透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透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電子琴鋼琴音色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能夠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潛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透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一樣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一樣教學裝置,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潛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音樂教學反思 篇18

中安排了一個小青蛙找家的遊戲,我精心設計了幾個漂亮的青蛙頭飾,和荷葉找幾名同學到臺前戴上頭飾來扮演小青蛙,我也戴上一個青蛙xx的頭飾來扮演青蛙媽媽,站在荷葉的另一頭等待小青蛙回家。

當小青蛙聽到媽媽召喚聲時,就一個一個地按照這首歌曲的節奏踩著荷葉回到xx的身邊,我們會對回到家的小青蛙唱一句祝賀的話:“小青蛙,回到了家!呱!”就這樣在我和學生們在一唱一跳中學會了歌曲。還有在欣賞三年級《賽馬》時,我先請同學們完整的欣賞一遍,然後讓學生說出你聽過之後的想法,有的同學就說:“我想和馬兒一起在草原上賓士。”有的同學說:“我想和放馬的人一同在美麗的天空下高歌!”等等,同學們把自己聽過樂曲後的那種熱烈的情緒用豐富的言語表達出來,看到他們如此高張的熱情,我便說:“同學們,現在讓我們隨著這首樂曲,揮動你手中的長鞭,盡情地在草原上賓士吧!”說完後,我就做好了騎馬的姿勢,揚起了長鞭,同學們見到我這樣做自然而然地擺起了架勢,彷彿真的要在草原上進行賽馬,來個一決勝負,當音樂響起時,我與同學們一起在課堂上比賽,一起感受到了樂曲帶來的那種激烈、歡快的氣氛。課後我想了想,原來

音樂教學反思 篇19

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應該根據兒童好動、好遊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遊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複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遊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遊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薰陶。

欣賞教學是讓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藝術的一項實踐活動。在整個欣賞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去感受音樂。這樣,才能把音樂所反映的內容變為實際的音樂音響,並通過感知和體驗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在欣賞教學中,採用聽、想、視、畫、動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置身於音樂的美好境界中。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都體現了一定的流動性,教學中抓住學生好動的特點,把動作表演和欣賞音樂相結合,讓學生去感受、體會和表現樂曲的情緒和內涵。如欣賞《馬刀舞》時,讓學生隨音樂進行表演,當聽到歡快熱烈的旋律時,學武士們做騎馬的動作,當聽到優美抒情的旋律時,模仿姑娘們做閃裙子等的動作。通過表演,樂曲的情緒、速度很容易地被學生掌握。

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歌曲教學是重頭戲。在歌曲教學中加入一些簡單的動作和打擊樂器,即可以起到輔助伴奏歌曲的動作,又可以在伴奏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如《七個小兄弟》的教學,可分組手拉手肩並肩進行教學,讓學生邊讀邊演,一切都在愉快的融洽的氣氛中進行,培養了樂感美感團結感,而且也增強了對音樂的興趣。如《木瓜恰恰恰》這首歌曲,宛如一個集市,繪聲繪色地再現了市場買賣的場面。在教唱時,先準備好一些水果,一部分學生邊唱邊做買主;另一部分學生按歌曲節奏吆喝做商人。學生邊做動作、邊唱歌曲、邊伴奏。這樣生動地表現了歌曲的場面和意境,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歌曲中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有法,亦無定法,貴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去創造,貴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去妙用。總之,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很多,在教學中只要我們面向全體學生,探索恰當的教學途徑,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樂教學反思 篇20

一年級小同學唱歌的熱情高,興趣濃,但具體在學唱的過程中卻缺乏永續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興趣需求,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環節,營造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總能處在一種亢奮階段促進教學程序,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報春》這首歌曲時,我首先以模擬布穀鳥的叫聲進入教室,一下子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於是我抓住時機展開教學,同學們興趣盎然,學習效果明顯提高。中途,部分同學注意力又發生了轉移,我馬上把歌曲內容編成適合兒童口味的小故事,再一次激發他們的興趣。歌曲唱會了後,他們就有一種完成任務的感覺,各自幹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為了使課堂教學始終如一,我就根據所編故事中的小動物讓同學們分角色表演,然後相互評價,並頒發優勝獎,給予表彰鼓勵。因此學生始終興趣濃厚,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音樂教學反思 篇21

5月22號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景東杯課堂教學評比,我這節課主要是利用口風琴輔助學習新歌,所以選了一首旋律平穩流暢,委婉動聽,洋溢著安逸,靜謐氣氛的歌曲《晚風》,為了給課堂創設一個與新授歌曲相吻合的教學環境,營造一個自由,輕鬆,活躍,富有啟發性的課堂氣氛,我先讓學生聽歌曲《螢火蟲》律動進教室,結合學生配樂詩朗誦,引出新歌《晚風》,創造出夜晚的優美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授新歌過程中,我先以學生難以掌握的弱起節奏為切入點,解決這個節奏難點後,讓學生分組利用口風琴互相自主學唱歌譜,通過這樣循序進漸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能夠駕輕就熟的學會歌曲,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最後是器樂展示部分,學生表演展現了夜晚的情景,在學生們優美的演奏聲中結束整堂課的教學。

通過一個教研組集體備課到試講再到比賽,我的師傅和藝術組的其他老師都給了我巨大的幫助,她們毫無保留地把好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傳授給我,指導我認真分析,鑽研,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科學合理靈活地選擇教學教法,精心設計編寫教案。對我這次備課中的不足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讓我受益匪淺。

從新課匯入到教授新歌再到拓展,我覺得我的整個教學思路是很清晰的,課件製作也非常實用,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強,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我的目標制定還可以再高一點,難點還要突出,要讓學生通過很大的努力後再掌握會更好。我的課堂應辨能力也有待加強,這些都跟我的教學經驗還不足是分不開的,需要不斷學習,多看教學案例來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師良好的教學語言,教態是上課的一個亮點。我覺得我的教態自然,比以前有進步,但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練,這是我以後在教學過程要經常提醒自己的。當學生展示彙報的時候,由於平時沒有養成看指揮的習慣,所以其中有一首歌曲在演奏時按自己的速度越彈越快,又重來了一遍,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

作為一名新老師,我在教學經驗和能力上都有很多不足。所以我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組織了"景東杯課堂教學"的評比活動,為我們青年教師搭建了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在比賽中不斷提高自己。其次,還要感謝各位評委,也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會不斷的學習,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具有更高的藝術素養,以後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

音樂教學反思 篇22

孩子們到了大班以後,他們對歌唱活動的接受能力越來越強,甚至一些歌唱活動能夠在一教時內就基本掌握好,但這樣的情況卻也是少數的,而且針對絕大多數孩子的接受能力來看,他們很難掌握好歌曲完整的曲調或者歌詞。所以,我們老師也一直都在探尋能讓幼兒更好更快掌握歌詞學會演唱的方法,比如:運用與歌曲相關的圖片、製作教學圖譜、運用多媒體、提供表演道具等等。但我覺得與此同時,要培養幼兒對歌曲的感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專案標。在今天《秋葉》的歌唱活動中,我對如何提高音樂的感受力有所嘗試:

1.加強情感的交流。

這首歌曲圍繞秋葉飄落、飛舞、落下的順序表現秋天葉子的可愛形象,歌曲前部分的曲調非常活潑優美,後部分轉入緩慢抒情。我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音樂獨特的風格,提供了小樹葉的頭飾,讓幼兒自由的模仿秋葉自由飛舞、飄落,在音樂中體驗歡樂的情感,感受葉子舞蹈的快樂。

2.控制好演唱的音色、力度。

在演唱過程中,我提醒幼兒要注意改變音色、力度來提高對歌曲的感受力。 在前部分,鼓勵幼兒儘量用悠揚、愉快、活潑的音色來演唱,表現小樹葉歡樂的情緒;在後面部分,讓幼兒用輕柔、緩慢、越來越輕的聲音表現小樹葉睡著後安然躺落的樣子。通過對比演唱,幼兒知道了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聲音,才能又清楚又好聽,使演唱更加的動聽。

音樂教學反思 篇23

《划船》是一首活潑、歡快的兒童歌曲。它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描繪了兒童在划船的過程中戰勝困難,心裡樂開花的喜悅心情。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在學生學習划船的動作,感受划船的情境。這一環節學生都很喜歡錶現的也很積極,接下來的教唱中我更是反覆的強調歌曲的優美性並多次做示範讓學生模仿。這首歌曲不適合用大的音量來表達,但是作為低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做到很好的控制音量,於是我採取模仿他們的歌聲,再用柔和、適當的音量來做示範,讓他們選擇合適這首歌曲意境的歌聲然後演唱出來。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大聲的演唱是不正確的,並跟著音樂有感情的演唱了。唱會了歌曲之後我在遊戲環節中設計了一組為單位的划船比賽,看哪條船最整齊、表演的最到位。這個遊戲是很快樂的,雖然有些小吵鬧的場面但整體氣氛是很不錯的。特別是有些很有想法的學生還自主的邀請他人組成一隻雙人槳表演划船。對於這種熱愛表演的同學我也會特別的給與獎勵。

這一課我感覺到了學生在學習歌曲上的進步,學會了用優美的歌聲、小音量的來表達歌曲的情感。同時由於自己時間的設計還有待提高,在遊戲環節上還可以多一點時間讓學生盡情的表演,發揮孩子愛玩的天性,讓音樂更多的表達快樂,表達孩子們的愉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