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多媒體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多媒體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多媒體教學反思

多媒體教學反思1

目前我校教學條件很好,每個教室都配備有多媒體輔助教學裝置,而對這一先進的教學輔助裝置,目前卻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

第1種聲音:幻燈片一張一張地放過,導致多種不好的負面結果,教師變懶了,不用寫板書了,這樣一節課完了,學生會很難對本節重點形成直觀印象;

第2,幻燈片是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會過於程式化;

第3,有些近視的學生倒黴了,一個教學班那麼多人,教師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坐在合適的位置上,比如坐在前排較旁邊的學生可能看不太清課件,而學生又長於沉默,長此以往,學習肯定會受到影響;

第4,本校多媒體還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它佔了半塊黑板……

第2種聲音:多媒體輔助裝置,可以更具形象直觀性,特別是涉及圖形或可以用動畫演示的知識,利用多媒體,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並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2,多媒體由於是預先設計好的,可以更快捷地出示每個問題,並且適時地呈現答案;

第3,對於某一個知識,教師可以用教鞭指著課件說,使每個學生更注意力集中,並明白說哪裡,說什麼,而傳統教學中教師說、學生看著課本聽,對於悟性差的學生還可能不知道說哪裡的知識;多媒體輔助裝置還可以將大量的資訊快速地呈現給學生,更高效………

總之,有持肯定意見的,也有持否定意見的,所以出現了2種不同的課堂景觀:持肯定意見的,幾乎每節必用多媒體;持否定意見的,幾乎不用多媒體,那麼先進的多媒體自然成了一種擺設,

下面我從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切身體會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我校是3年前才實現了班班多媒體,剛開始我就不會使用多媒體,在一次學校突擊檢查中,趕鴨子上架,突擊學習,終於學會了如何使用多媒體,剛開始使用,也覺得課件的使用還不錯,幻燈片一張張過去,容量又大,又不用寫板書,不是偷懶不寫,而是覺得不用寫,因為可以讓學生把重點方法與結論及時記到書上去,另外重點定義也都在書上,可以讓學生看著書回憶每節重點知識,直到有一節下課後我隨機問了幾個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剛才學了點什麼,答曰不知道,而剛才學了一個很簡單的知識,書上也有,反思原因,可能課件過的太快了,學生還未理解,好多題都已看不到了,讓我看到了幻燈片無法保留的缺點,於是又過了一陣兒不用多媒體的日子,但老覺得一節課講的題不如用課件高效,於是總結反思多媒體使用的優缺點,在使用多媒體的同時,將一些重要的知識及時保留在黑板上,另外又配合使用實物投影,將學生的作品展示上去,這也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加入了獎分機制,大大增強了學生看投影的注意力,學習效果也越來越好,另外對於一些課節,我也使用學案教學法。

總之,在教學中,遵循教無定法的原則,儘量找到效果更好、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法,既不被多媒體所牽制,也不被學案教法束縛,什麼方法好就用什麼方法。

多媒體教學反思2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優點誤區改進

論文摘要:現今,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隨著科學技術與現代教育水平的發展,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教學課堂。多媒體教學以其生動、直觀、高效等特點,給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生機,其對課堂的輔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作者就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所得談些認識。

目前,應用多媒體教育手段進行教學主要體現於課堂教學形式上,即課件形式,並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通過電子課件設計,教育資訊能夠快速、準確、全面地傳授給學生。同時,這種教學方式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學性,在教學中發揮其魅力,促進了教學形式的豐富多彩、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和教學質量的普遍提高,從而給教育教學注人了新的活力和生機。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1.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力求探究知識和技能、帶有強烈愉悅情緒色彩的認知傾向。它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也在學習活動中生成與發展。它可以成為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讚歎、驚奇的奇異的過程。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一切學習活動包括語文學習活動在內都應該有濃厚的興趣伴隨。教師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認真去研究、敏銳地捕捉,我們就會擁有多種激發學習興趣的手段和方法。

讓·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啟發性原則,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慾望。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先進的教學方式,以其生動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勾起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2.可以使課堂更加活躍。

多媒體可以將無聲的語言和有聲的口頭語言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訊等有機統一起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事物、現象或過程生動地再現於課堂,並將教學中無法展現出來的東西呈現在學生面前,將文字、影象、動畫、視訊、音訊等融於一體,把學生的各種感官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從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人學習,這是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所無法比擬的。

3.多媒體技術與網路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開放式學習方式。

多媒體技術,特別是網路媒體的介人,使教學實現了從文字認知到超文字認知的發展。這種全新的、開放的學習方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教育資源極其豐富,學生就能方便地查閱、獲取相關知識,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遷移學習與理解,體現了資訊社會對個體創新能力發展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標準,能更好地驅動教師們去探求教法與知識結構的改革。

二、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誤區

1.“不得已而為之”。

一些教師為了應對檢查和聽講,便強拉硬扯,將多媒體拖進課堂。僅以語文教學為例,在《鴻門宴》這篇課文中,有很多老師在藉助多媒體課件授課時,往往會把課文照搬到課件中,再簡單地配置幾張插圖,在邊看邊讀中翻譯文章內容;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有的老師只是簡單地回放一下相應的影片資料,然後膚淺地點評,便草草了事;在教學《我的空中樓閣》時,有的老師從網路上找一些意在表現“空中樓閣”獨特意境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孰不知圖片的表現力並不能與文字所提供給讀者的無限想象空間相比。在實際教學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教師往往出於狹隘的功利主義,運用多媒體來迎合某些已走人形式主義的標準,而全然不顧所選資料是否與課堂教學的主題合拍。這種不得已而為之,只能使課堂徒增無效資訊,干擾學生的注意力,不僅不能促進教學,反而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2.盲目“借用”。

目前,真正能親自制作課件上課的教師並不多。在這種情形下,教師想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怎麼辦?當然是“借用”。現在市場上、網際網路上的課件很多,可以方便地下載。但問題的關鍵是一些教師養成了“不能自理”的毛病。一個成功課件是製作者在深人鑽研教材、認真分析學生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其教學理念、教學環節安排等諸多因素設計製作而成的,它深深地凝聚著製作者的教學習慣、教學思想、教學風格,以及他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認識等主觀因素,就這個角度而言,課件是個別的,不可借用的。盲目“借用”,只能使課堂機械、僵化、缺乏個性。

三、改進當前的.多媒體教學形式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他們的定向能力與普中的學生相比差一些,他們的注意狀態仍然取決於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異的刺啟用動而興奮起來。針對這些情況,運用多媒體,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充分感知,把握重點難點。

學生的認識是遵循“具體一抽象一具體”的發展規律,多媒體可提供形象、豐富的資訊,讓學生感知。

3.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自我創造。

時一聖陶先生曾說:“教師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

課堂上,教師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去進行授課,要在師生的互動中,使學生親自去探究書本中的隱含知識,從而讓學生更能體會多媒體教學的樂趣。切記,不要使傳授知識的課堂變成電腦藝術的演示廳。

多媒體教學逐漸代替傳統的黑板加粉筆是時代的必然,然而它仍處於發展階段,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著眼於其“輔助”作用。所以,只有正確地認識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才能實現以媒傳知、以媒生情,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才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如果把課堂變成毫無生機的“人機對話”,或為追求時尚,藉此來譁眾取寵,裝點門面,或以此來掩飾自己基本功的不足等,將會使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失去其積極的意義。

多媒體教學反思3

多媒體計算機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訊、動畫效果等)的多樣性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因此,在各科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根據教材特點和實際需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體驗情境,並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將有助於加強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我就以教學中如何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學習《雨點兒》一課為例來談談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裡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如何讓學生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長的密切關係,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因此,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突破本課的難點起了很大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3方面:

1、多媒體課件降低了學生理解教材的坡度,貼近了學生的生活。低年級學生天真可愛,思維活躍,但是他們的思維主要是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我們在教學科學童話時常常會有這樣的難題,怎樣把抽象的自然現象說得淺顯易懂,讓學生容易明白,使學生在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又學到科學常識呢?在本課的課件當中,一開始匯入新課時,讓大、小雨點“變”成了會動、會說話的姐妹倆和學生見面問好,一下就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馬上喜歡上這兩個新朋友了。花兒綻放、草兒發芽的過程是一瞬間的,而且一般是在夜晚或清晨,平常,學生是不容易見到這樣的過程的,這為理解課文的難點造成了難度,把這一過程製成動畫進行播放,通過指導學生看多媒體動畫,他們的感官受到了刺激,抽象的知識難點也就由難而易了。

2、多媒體課件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與慾望。採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實物圖象、運動過程,利用放大、重複、慢放、定格特技手段來使教學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從而創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從一定程度上消除聽課造成的疲勞和緊張。課堂上,當老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大、小雨點兒自我介紹時,學生的興趣馬上就來了,有的學生在小聲地說:“他們好可愛呀!”再比如,教學“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這句話時,課件中先出現一座光禿禿的土坡,隨著雨點從天空中飄落,土坡上慢慢地發生了變化,雨後,一棵棵小草從土裡長出來,花兒一朵朵地綻放開來,一隻只蝴蝶飛來飛去,學生在觀看這一過程時都睜大了眼睛,邊看邊發出讚歎聲。可見,形象直觀的事物對低年級兒童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3、多媒體課件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比如,課堂上讓學生看著圖進行句式:“──從──。”的練習,由於學生已觀看了花兒綻放、草兒發芽的'過程,他們的思維表象得到了豐富,所以在說話訓練時,學生的發言踴躍而積極。有的說:“蜜蜂從遠方飛來了。”有的說:“小猴子從山上下來了。”有的說:“蛇從洞裡爬出來了。”有的說:“小松鼠從樹上跳下來了。”有的說:“小羊從草原上跑來了。”有的說:“豬八戒從天上飛來了。”還有的說:“小動物都從動物園裡跑來了。”更有一個學生說:“八路軍從山上衝下來了。”引來鬨堂大笑。但是,不管學生說了什麼,只要學生能夠大膽地進行想象,他們的想象能力就能得到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想象能力的一條捷徑。

總之,我們應當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把資訊科技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為學生的學習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培養他們的資訊素養。

多媒體教學反思4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大教師推廣應用於課堂教學中。但在運用過程中一些教師不顧教學實際及學科特點,使多媒體與課堂教學整合產生錯位。因此,合理地利用好多媒體才能使之更好地服務於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下面本人根據我校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時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和探析,並提出自己的一些嘗試性的解決對策。

傳統的數學課,枯燥無味,特別在過去,教法比較單一,教師講得多,學生參與少,既缺乏充分的圖形支援,又缺乏供學生髮現探索的良好環境。自從多媒體融進我們的數學課堂,頓時抽象枯燥的數學教學內容變得具體,清晰。現在多媒體正以生動形象,音形兼備,動靜結合,吸引著學生。教學中通過直觀形象、生動逼真的演示,創設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為教師順利實施教學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有效激活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所以我覺得運用多媒體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有以下不可缺少的優勢:

1、有利於創設教學情境,引入新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有利於抽象的知識直觀具體化,讓學生更加便於理解內容,從而降低學 生的學習難度

3、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知識形成過程,拓展思維深度,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4、有利於擴充資訊,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儘管在國小數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時有著諸多的優點,但在運用過程中,部分教師在認識和實踐上還存在一些誤區。我認為存在的問題有:

1.重結果,輕知識的產生過程。部分教師完全把電腦當作活動的黑板,把現成的結論投映到螢幕上,甚至把所有的內容都投影到螢幕上,沒有真正揭示知識產生的過程,使學生缺少感知、理解、記憶、訓練的過程。

2.重機器,輕學生。部分教學內容,過分依賴多媒體,僵化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忽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使教師成為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和思考的觀眾,忘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3.重形式,輕實效。國小生容易對未知事物產生較強的興趣,但自控力不強,注意力較易分散,興趣難以持久。但圖部分教師一節課從頭到尾都在使用多媒體,以“教師為中心”,讓電腦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多媒體為了使用而使用,貪圖播放形式 ,因而大部分學生被螢幕上的精美影象、精彩動畫所吸引,師生之間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溝通,使教學效果甚微。

鑑於以上問題,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應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1、處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係

多媒體教學是在傳統教學基礎上增加了多媒體這一特殊工具的教學,它不可能拋棄所有的傳統教學手段。因此,在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把握好多媒體的使用時機,正確處理好多媒體和粉筆、黑板、普通教具、語言表達等傳統教學手段之間的關係,特別要考慮時間因素,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時間與適時的課堂講解、板書、互動、反思時間的關係。例如把幾句話的結語板書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燈片效果差。在講複習課的時候,可利用多媒體的大容量特點提高教學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傳統教學手段,如中間的停頓,輔助解釋,讓學生把要點記下來,或者,事先把需要學生做筆記的知道打印出來,課後發給每一個學生等等,這樣做就更能提高複習課的效率。

2、處理好多媒體與板書的關係

多媒體課件和傳統板書兩者都具有益智增趣的功能,在強調多媒體教學的同時,傳統的課堂教學板書是不能拋棄的,科學地板書能充分協調師生互動,使國小生的思維與教師的啟迪保持一致,深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使一節課的知識體系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在現在的教學中,不少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丟棄了粉筆和黑板,使精美的文字板書被機械的螢幕畫面替代,且“板書”的內容在螢幕上一晃而過,學生頭腦中無深刻印象,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不會收到好效果的。例如一些數學符號的書寫、圖形影象的畫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範就不宜使用多媒體代替。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適當運用多媒體與板書,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達到和諧統一,追求最佳效果。

3、處理好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的關係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變輔教為輔學。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應著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體現學生的思維方式,而不是老師的思維方式。所以,編制課件必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水平,從國小生的年齡特徵、認知規律出發,做到內容表達清楚準確,難易適當,趣味性強,問題的提出、回答及反饋易為學生接受,視覺、聽覺要合理搭配,聲音和畫面要精選,國小多媒體教學也不應理解為全堂多媒體演示,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互動。在課堂上教師應注重知識的反饋環節,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課堂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讓國小生在動中探索知識。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這一內容時,就可以設計一個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部分。可以在課的最後出示了16個蘋果,要求學生取出所有蘋果的1/2,學生踴躍舉手,可以多讓一些學生上臺在電腦上操作。再要求取出剩下蘋果的1/2。經過比較,學生髮現,雖然都是取出1/2,但是取出的個數不同,難點就解決了。因為這個操作是學生自己動手的,學生很容易形成單位“1”這個概念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燃起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時不愛學習的國小生,也喜歡上了數學。這樣把教學和多媒體緊密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現代化。

4.處理好教學內容與與教學形式的關係

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一種形式,只有教學內容才是教學的核心。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來決定要不要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用在什麼地方,達到什麼目的。只有這樣,多媒體輔助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保持一致。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上,一方面,要考慮教學內容優化設計,另一方面,在表現形式上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只為多媒體而多媒體,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的形式上,結果是課堂上熱熱鬧鬧,而實效則平平。多媒體課件需要藉助一定的藝術形式,但不能單純地為藝術而藝術,僅僅停留於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實的內容與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機結合,才以真正達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積極性、改善教學環境的目的。

總之,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我們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巧用多媒體,並在實踐中認真地去研究、探討,從而真正理解和認識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內涵,真正感受到多媒體的神奇和巨大的魅力,使多媒體為深化國小數學教學改革服務。

多媒體教學反思5

多媒體教學優點很多,我感受最深的是:

1、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促進大腦思維的展開,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2、提高學習效率。視覺與聽覺相加,給大腦留下的印象遠遠不是1+1=2。 3、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利用Power Point製作幻燈,不僅可以將所講的章節標題、重點、要點、難點、習題、答案等等都在大螢幕上一一展現出來,還可以將用於板書的時間節省下來講授更多的專業知識。

4、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侷限。例如傳統模式的視唱練耳教學的聽力技能訓練只侷限於一種模式一種音色——鋼琴,而實際音樂的形式和音色卻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學生由此能夠得到多種音樂形式和音色的實踐和感知,課堂學習也不再單調和枯燥。

5、準確規範課堂教學。例如視唱練耳教學和考試中的.旋律聽寫或模唱,可以因為彈奏的速度、語氣、表情的不同,其難易程度也就不同。對一條旋律的演奏,即使是由同一個老師來進行,也不可能做到每遍演奏的速度、語氣、表情都一樣,有時還可能彈錯音高或節奏,更不要說由不同的老師來彈奏了。而多媒體就可以做到無論重複多少遍、無論在何時何地進行都始終如一。

多媒體教學的好處真是難以一下子說遍。我認為它的前景廣闊,大有作為,它可以運用到每個學科的教學中去。

多媒體教學反思6

在中學教學中,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語文的媒介是語言,語文教學是通過語言去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特殊教學活動,它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文字水平(語文教學大綱),使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規範、生動、有說服力。

如果一堂語文課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渴望,並通過學生反覆練習,提高語言技能,這就是一堂好的語文課。某些數理化等認知學科,如果有疑難解決不了,運用多媒體教學室只是形象化,直觀化,問題往往會迎刃而解。而語文學科則不同,它的豐富和複雜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因為它的媒介(語言)是不斷髮展的,用同樣的語法和詞彙構造可以創造出許多不同言語的作品來,這不是用一個有限的畫面或一個活動的場景(即多媒體課件)就能解決的。

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是世上少有的,探究語言的過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語言的魅力的過程。再精彩的語言只有經過學生的思維才能吸取到營養,因此,課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任何有礙學生自由探索的舉動都是多此一舉,甚至適得其反的。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介入,卻是這個想象的空間縮小了,林黛玉、哈姆雷特只剩下電視螢幕或圖片上的一個形象了,不再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他已經講學生的想象封殺,將其固定在一個模子裡,形成了“千人千面”、眾口一詞的局面。因此,語文教學應慎用多媒體,不可濫用。

多媒體教學反思7

21世紀是高度資訊化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是追求高效率的優化效果的時代,它對教育領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領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傳統的教育觀點、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技術和方法已不能適應,以現代技術教育為手段的教學給教育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個新的天地。

下面我以國小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情況來談談它的'魅力和優勢。

一、巧用多媒體手段,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學生通過觀察,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資訊,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課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劍》這則寓言,其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懂得不要以靜止去看待事物,否則會壞事的道理。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設定船動、劍不動的動畫效果,讓學生先觀察然後再問學生:古人到了岸邊會找到劍嗎?由於觀察了直觀、動畫的圖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紛紛舉手發言,不需老師多講解,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這一道理,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而多媒體手段應用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時,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錄象片。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學生了解欣賞了海底美麗、神奇的景象,而且讓學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看完了錄影片後,學生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興致勃勃,熱情高漲。

三、巧用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多媒體軟體集圖、文、聲、像、動畫等手段於一體,能夠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飛翔。在教口語交際《皮球掉進樹坑了》時,先讓學生說說電腦螢幕上打出的兩幅圖的內容,然後出示一幅空白的畫面,同時放出一段輕鬆愉快的音樂,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想象。有了前面兩幅說話的內容作基礎,又創設了情境,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的同時,激活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四、巧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a)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訓練,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b)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進行思維訓練,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多媒體具有全面性、創造性、超前性的獨特功能,老師要充分利用其資源,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運用多媒體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以培養出更多的創新的人才。

多媒體教學反思8

1.我把本節課引導探究分三個主幹環節,第一、自由落體運動理想模型的建立;第二、自由落體運動勻變速性質的探究;第三、自由落體加速度的“三個對比”分析。至於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和時間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它會伴隨著自由落體運動性質及自由落體加速度的得出應運而出,所以,規律本身固然重要,但課堂中我並不把它作為引導探究的重點。以上談到的三個主幹,均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關於主幹一的教學,先由師、生演示實驗把學生心目中由生活經驗所“包裹”的“重的物體下落快”錯誤觀念糾正過來,為自由落體運動模型的建立 “鋪平道路”;至於主幹二的引導,從啟發學生關於實驗方案設計到實驗資料分析判斷即可突破;對於第三個主幹操作,要求學生對實驗資料從不同角度進行二次處理,學生可直接由公式法處理,也可建議學生將實驗資料輸入Excel,這樣會更省時、更精確、從而提高課堂探究實驗的可信度和效率。三個主幹環節以問題為線索,以實驗為手段,以合作為途徑,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形成科學探究意識,體驗科學探究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圍繞三個主幹,滲透情感輸入,基本很好完成三維目標。

2.對於重力加速度方向的教學,雖然牛頓定律知識學生欠缺,由力來判斷加速度方向有所困難,但學生有之前有勻加速直線運動知識基礎,啟發學生利用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與速度同向的特點,由直觀的'速度方向推斷重力加速度方向。對於重力加速度大小的教學,把握了三次對比環節,第一,要求不同學生小組測不同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或聯絡牛頓管實驗,得出在地面附近,不同重物在同一地點的加速度特點;第二,多媒體展示教材中重力加速度表格,要求學生做表格內對比,尋找不同地點重力加速度變化規律;第三,要求學生將自己關於重力加速度的測量值與課本標準值作以對比,思考引起偏差的原因;經過這樣橫縱對比,學生對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就會更清晰、深刻、全面;課尾時可追問重力加速度為什麼會隨維度變化?在第一個結論為什麼講的是“地面附近”?等值的思考和探尋的問題,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3.在具體教學時,為了充實內容、節省板書時間,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專門設計一頁幻燈片作為模擬黑板,幻燈片背景設計為黑色,板書字型顏色設計為彩色,增強藝術性,同時增強重點知識對學生的感官刺激,有助於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

4.牛頓管實驗演示技巧:為了節省課堂時間、提高現象的對比性及效率,可將牛頓管事先進行抽氣,(消除負面影響,避免抽氣噪音對學生思維的分散)使其儘可能接近真空,抽氣後將牛頓管和抽氣機不於切斷直接演示(抽氣管較長為好),演示後將管內羽毛和小石子置於管口附近,拔叫抽氣管放進空氣再次演示,引導觀察進氣瞬間羽毛被衝向管的另一端,加強感官刺激,增強對比度,提高感性認識。

5.課前將實驗物品及器材按小組進行發放,為課堂學生小組實驗探究做好充分準備。

6.在實驗資料處理時,要求學生利用計算器,以提高速度與準確度。

對改進措施的反思:如何更好的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何更加合理安排內容順序,如何合理使用探究手段,如何更好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如何更好地將個人智慧融入教與學,這些都是我時刻值的思考並需要不斷學習和完善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反思9

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是以全方位開放,不受時空限制,突出學生參與,使地理學科課程教學和活動課程教學同步;地理園與校園文化融為一體;引入聲光電與地理模型相結合,創造綜合的育人效果。它使地理多媒體教學從室內走向室外,開闢了一片全新的地理多媒體教學天地。

一、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的創設意圖

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全新的地理多媒體教學環境。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開放的地理園育人環境,達到傳統封閉式地理園所無法比擬的教學與育人效果,使教學與育人同步、學習與實踐同步、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同步,實現現代教育整體育人的目的。

獨特的地理園結構設計——隱性育人環境。本園以花崗岩小路彎曲鋪成廣東省輪廓圖形狀;園的中部有“中國立體地形模型”——寓意“胸懷祖國”;入園正前方有大幅“世界地圖”——寓意“放眼世界”,即廣東、深圳正走向世界;園正前方筍型標誌——寓意“筍崗中學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園內模型圖宇宙—地球—中國—廣東—深圳—寓意地理的空間系統。

模擬模擬地理環境——多媒體特色。①模擬火山:燈光顯示岩漿噴發,山頭濃煙滾滾,火山的結構和噴發過程,學生一目瞭然。②模擬垂直自然帶:以模擬植物模擬植物由山底熱帶植物→山頂苔原、冰原的整過程。③聲光電一體的中國立體地形模型:以光管顯示水流、音響模擬波濤及配樂解說、彩色立體,形態逼真。

二、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的理論依據

1.心理學依據:教育心理學認為,人們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和學習,有兩個注意方式,即: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明確的目的,需做意志努力的主動性注意。一個人若只憑有意注意,很難長時間地對某種事物保持高度注意,很容易由於大腦皮層的活動過分緊張,精力過度消耗和體力過度疲勞而轉入抑制狀態。同時,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並不斷轉化和交替。所以,我們通過開放式地理園這個活課堂,把地理知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心中。

2.系統論依據:系統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是:結構決定功能。本園注重結構的科學性,形成了3個系統:①空間系統:宇宙—地球—中國—廣東—深圳;②教學系統:高中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③自學系統:觀察—思考—提問—解答。地理園把地理知識系統展開,開發了學習智力,並培養了能力。

3.資訊理論依據:媒體是資訊的載體,良好的媒體才能保證資訊傳遞的高質量。多種良好媒體的組合,使通道拓寬,容量增大,刺激加強,高速達到高效。我校多媒體地理園,是利用多媒體組合教學優勢,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

4.控制論依據:把負反饋原理運用於地理園教學。它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錯誤的地方迅速、準確的作出反饋,以便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我校地理園能使學習與實踐同步,為教師早發現學生錯誤,及時糾正、控制教學過程提供了條件。

三、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的使用效果

1.教學效果:我校地理園投入使用以來,發揮了較高的教學效能,取得了初步成果。

①開放的多媒體地理園教學,使老師教學和學習實踐同步,達到在知識傳授的同時,進行能力培養。我校地理園以其豐富的模型、標本、實物、掛圖等教具,向學生展開了一本“活”的地理教科書。我們在用園教學中,以精心組織問題引導學生觀察,以加強媒體刺激激發學生觀察思考,並由教師誘導、總結、提高。例如,我們在講“天氣與氣候”一段時,把學生帶到氣象園,通過記錄多日氣壓、氣溫、乾溼狀況與天氣情況,並進行比較,使學生掌握了氣壓與氣溫的關係、乾溼狀況與天氣變化的關係。學生親手記錄,激發了他們預測天氣的願望,從而,使知識的掌握進一步發展為能力的提高。

②地理用園教學,使教師能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營造“樂學”環境。我們的用園地理教學,多采用靈活而開放的教學方法,避免了傳統課堂教學壓抑學生活躍思維的弊端。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以培養觀察能力著眼。我在講“中國地形”時,設計了3個問題:A.在模型上指出你家鄉的位置(深圳人多從國內各地來)。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找家鄉;B.它在什麼地形區上?C.仔細看看中國地形可分幾級階梯?學生認真觀察中國立體地形圖。全班同學都能說出家鄉所在地形區,多數同學找出了三級階梯,少數同學還在模型上找到了地形分界線,使教與學充滿樂趣。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以其現代化的多媒體特色,吸引許多學生課餘進園學習瀏覽,增加了他們對地理學的瞭解和興趣,大大提高了地理園的利用率,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談多媒體開放式地理園的創意和使用

③進行“用園多媒體啟發式”地理教學實驗,探索用園教學新模式。筆者在地理園使用以後,制定了周密的方案,並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經過實驗逐步形成了運用地理園多媒體的五步教學思路。如圖所示教與學的良性環路。

創設情景

設定問題

教師→地理園媒體→激發思考→學生能力提高

積極回答

促進消化

例如,我在講《中國地理》“長江”、“黃河”時,運用聲光電一體的.“中國立體地形”模型,創設逼真的黃河、長江情景,接著設定問題:

①黃河(長江)流經哪幾個地形區?

②黃河(長江)落差大的地方有哪幾處?有什麼作用?

③黃河含沙量大的根源在哪裡?等等。通過音響內濤濤江水及黃河簡介,光管閃爍顯示著黃河的奔騰不息,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積極作答。

最後提問:三峽與三門峽都位於二三級階梯交界處,為什麼三門峽不能建成黃河上最大水電站?把問題引向深入。通過對該問題的思考、解答,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用園多媒體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資訊傳輸量大、速度快、刺激強的特點。地理園的實物、模型和聲光電裝置,為學生提供了耳聞、目睹、手觸等多種感官的刺激,增大了教的容量,加快了學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2.綜合育人效果:與校園文化融為一體,使校園文化由常規的綠化、美化發展到知識化、現代化。

地理園的隱性育人環境營造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氛圍,使其不僅是教學小園,更是育人大園。它以新穎的結構設計和深層次的內在寓意,潛移默化,滲入學生心中,促進了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以其顯著的教學效果和良好的育人環境,受到來訪者的稱讚,為未來地理園建設向高水平、高檔次,地理多媒體教學向深層次方向發展,開闢了一條新思路。

多媒體教學反思10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教學中,能合理地使用實物、模型、錄影及課件等多種媒體進行直觀教學,易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其中,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式。集圖、文、聲、像的綜合表現功能。更是使學生跳出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延展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講“人體消化系統的`結構”時,應用計算機教學,就能直觀地將人體的器官形象地、動態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足以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只要巧妙運用多種手段,就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如能不斷地激發、提高、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啟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開啟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大門。讓學生在輕鬆、愉快、自覺地學習中,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學素養,適應生物科學技術新時代的發展。

多媒體教學反思11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課程對利用多媒體教學要求較高,為了使老師們的教學水平不斷進步,我校極力推行45歲以下教師每週必須要在多媒體教室上1-2節多媒體課,同時,還利用每週的校本培訓時間,集中對45歲以下教師進行課件製作學習培訓,使他們致力於“創設多媒體教學情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活動中,讓我感到最難備課的是複習課,相對於新課來說,其內容含量大,知識難度、深度的掌握要求比較高。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的第五章整章都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應用題一向是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因為它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定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一章涉及的內容很多,有體積等量關係、打折銷售、教育儲蓄、行程問題(相遇、追擊)一題存在兩個等量關係等,含量很大。如果每個知識點出一兩個題練習來達到複習的目的話,學生也能勉強接受,但是這樣的課堂呆板無味。柏拉圖說過:“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儲存在心裡的”。然而,複習課就是讓學生把知識串連起來並且儲存在頭腦中,所以,一定要改變這種人們一向認為的數學就是乾巴巴的講練,讓學生主動、熱情的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那麼,如何設計一堂有趣的複習課呢?這確實讓我經過了好一番的動腦。

根據國中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激發學生興趣,使課堂教學鮮活生動,我決定恰當運用多媒體資訊科技,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促進學生多元智慧均衡發展。記得我在其他學校聽過一節公開課,內容是“你能追上小明嗎”的行程問題的應用題課。當時,課堂創設的教學情景是利用學生喜愛的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一個片斷:貓追趕老鼠來引出這堂課的主題內容,即行程問題。並利用畫面提出問題,讓學生找出這節課重要的三個量: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關係。我觀察到學生們從剛上課時的散漫到坐直了身子,睜大了眼睛,思路隨著畫面前進。由於注意力全部都吸引過來了,所以很快學生就思考出了由畫面設定的問題,並且充滿興趣的進入了接下來的問題研究。雖然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但是這堂課的良好的、真實的教學效果讓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的理論。既然好的教學情景創設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突破口,那麼,我還是得在這方面下功夫。

從學生的學情和年齡段喜愛出發,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重視發展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自主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七年級學生年齡還小,都對故事性強的內容和比較直觀的事物感興趣。在一次和學生的聊天中我得到一個資訊:學生們很喜歡動畫片“蠟筆小新”,一提起蠟筆小新,學生們便神采奕奕,侃侃而談。我趕緊從網路上了解蠟筆小新的相關內容,發現其主要是講一些小新在生活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我突然靈光一閃:我能不能把這堂課編成一個關於小新的故事呢?

把這一章看似互不相關的應用題聯絡起來呢?於是我開始構思編一個描述小新一天生活的故事,在故事中把這一章內容巧妙的容進去。我設計了7個生活場景,每個場景引出一道應用題。首先給出小新和媽媽的年齡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計算媽媽的年齡,然後小新去銀行取錢引出教育儲蓄,再去商場購物引出打折銷售和零用錢支配的內容,和朋友相約出遊引出相遇、追擊兩個內容,最後野餐時喝飲料引出等量關係為體積相等的應用題。這樣,第五章的知識點就可以都涵蓋進去了。有了構思我便開始利用PowerPoint製作幻燈片,先用簡單語言把小新活動的場景描述出來,形成故事情節,每張幻燈片一個場景、一道相關應用題。

在設計行程問題的內容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滿足不同的需要,便設計了動畫的線段示意圖來演示小新與朋友相遇和追擊問題。這樣,學生們不管學習程度的好壞都可以直觀、清楚的瞭解小新們的運動情況,能夠更準確的找到等量關係從而建立方程。同時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行程問題用線段示意圖輔助解題的好處。學校一向倡導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初步設計好課件後,利用集體備課時間,我和備課組的其他教師進行了交流。老教師們對我的複習課的新穎構思很贊同,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更寶貴的意見,那就是可不可以把小新的活動編得更有意義一些,讓這堂課不僅僅是一堂純粹的數學課,也是一堂有深意的教育課呢?

聯想到我曾在學生的週記中瞭解到學生由於父母不記得她的生日而和父母發生矛盾的事,我決定將內容改為“小新為媽媽過生日”,以此教育學生理解父母的辛苦,關心父母,做一個和小新一樣的孝順孩子,把我們傳統的中華美德滲透到數學課中去。同時,老師們還提出將資料改簡單易算,降低解方程的難度,增強學生學數學的信心。在上這堂課時,我看到學生們和我預期的一樣,很有興趣的閱讀小新的活動情況,主動的投入學習,完全溶入故事中,就好像自己就是小新,正在愉快的度過這一天。整節課我的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都很流暢,全章知識點都串連了起來。

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下課時,還有學生回味有餘的大聲說:“老師,小新這一天還沒過完呢”。在學生談學習這節課的收穫時,學生們除了總結涉及到的知識點外,也談到了自己對父母的'關心太少,以後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等等。我設計的教學、育人的雙重目的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上完這堂課後,我詢問了學生們對這堂課的意見,由於個體差異,學生們認為,留給他們的獨立探究的時間略少了點,同時,希望在語言的組織上能更現代點,更貼近他們的生活用語。還有學生提出“小新不應該把教育儲蓄取出來給媽媽買禮物,因為那是爸爸媽媽存給他上學用的,應該取普通存款,解的時候只要把20﹪的利息稅算上就行了”等等。

這些意見進一步拉進了我和學生的距離,體現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我從學生愉快、專著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們渴求知識的心,渴求擺脫舊的“學圍繞教轉”的“單邊教學活動”,渴求成為課堂的主人。我深深的體會到新課程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當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式的學生和學生式的教師”。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構建,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

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這些體會讓我更明白每一堂數學課都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儘可能的利用多媒體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景,同時要重視主動與學生交流,及時瞭解每堂課的學生反饋,不斷改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引導學生學數學、做數學、想數學、用數學。

我深深感受到我的課堂角色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單純的注重知識傳授轉為比較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面對新課程,我強烈的感受到作為老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必要性。除了多讀理論知識外,還要珍惜學校提供的聽評課、學習多媒體知識的機會。全方位包裝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和學生共同成長。 我渴望在課堂上“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渴望“被難住”,渴望“常常有驚喜”……我會虛心和老教師們一起體味新課改,經常探討教學方法,為新課改注入新鮮的血液。

多媒體教學反思12

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數學教學與它們密切整合時,它們能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建立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它們能為數學課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國小數學與資訊科技的有效整合,是從數學教學的需要出發,確定哪些環節,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使用現代資訊科技,並選用合適的軟體,創造相應的學習環境,推進現代資訊科技在數學中的輔助教學,達到優化數學教學的作用。

1、建立清晰表象之時。表象是思維想象的依據,能否在學生的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接關係到教學的成敗。在幾何形體知識教學中,往往要求學生掌握一些作圖的方法,常規教學中,教師常用三角板、圓規等教具在黑板上的板演,但由於受到教師的手、粉筆或視角的不同而形成視覺阻礙。我們在製作課件時,將這部分內容均用計算機模擬演示,使模擬作圖過程或其它知識點的講授,既不受視覺阻礙,又產生強烈的感官刺激,易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認識,為教學過程的進一步深入埋下伏筆。

2、滲透數學思想及方法之時。國小數學教學大綱中要求“在教學中要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及其方法”,在幾何形體知識的教學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導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學才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只可讓學生意會,不可言傳,這在常規教學中往往是令教師頭痛的一件事,而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往往化難為易。課件《圓的周長》中,周長公式C=2πr的推導涉及到不完全歸納法,我在課件中是這樣設計的:先出示直徑分別為8cm、12cm、14cm的圓,然後令其依次在一線段上滾動,在滾動直徑的1倍、2倍、3倍距離時依次出現記號,滾完後顯示其滾過路程的距離。演示完後,老師讓學生觀察圓滾過的路程既周長與圓的直徑關係,學生有這三個圓環滾動的動畫作為依據,很容易歸納出圓的周長是圓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的結論。

3、概念闡明之時。在小數幾何體知識教學中,涉及周長、面積、體積、高、稜等概念,由於這些概念帶有一定的抽象性,對於以接觸感性知識為主的國小生來說,往往易混淆圓的周長及面積的概念,弄不清體積與表面積的區別,不能正確理解高與底的對應關係等,而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後,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課件《圓的面積》的複習模組中,為了幫助學生分清周長與面積的概念,我設計了兩幅動畫,第一幅是一隻小狗繞圓一圈,跑過的地方同步改變顏色;第二幅是將圓的平面部分從上到下塗上黃顏色。配合師生的問答,學生很快理清了周長與面積的關係。

4、培養學生空間觀念之時。國小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了學習“體”部分知識的困難性,而採取常規教學手段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一情況,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軟體中,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三維動畫的功能。如圓柱體的表面積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在該課件中,我運用了三維動畫的變形功能,將圓柱體的側面展開變為一個長方形。學生看了動畫後就很容易明白圓柱體的表面積是二個圓形面積加上以圓的周長為長、圓柱體高度為寬的長方形面積之和。這裡三維動畫軟體中所製作的動畫,為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弄清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的特點及其表面積公式的由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知識向技能轉化之時。掌握知識是為能應用於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形成技能。我們在課件製作中也注意到這一點。在圓的認識課件中,我製作了三幅動畫:輪胎分別正方形、橢圓形、圓形有摩托車在路上行駛;學生觀察後要求其運用所學的知識說明原因。學生在計算機的進一步提示下(出示放大的摩托車輪胎,半徑及圓的閃爍),能說出由於圓形輪胎的軸心到地面的距離不變,所以摩托車行駛比較平穩的道理。

多媒體教學反思13

我在英語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運用多媒體,實行同一課題分層練習,同一練習分層要求的教學方式,利用網路課件設計出計算機題庫,在同一課題中安排幾個層次的練習,每個層次的練習力求形狀多樣,新穎、有趣,再把學生分成ABC三層(分別代表好中差),各層次的學生按要求完成本層次的練習,有餘力者再解決高一層次的練習題並把此練習稱為“試試你的能力”。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從而實現個性化的學習。

創造學認為,人人都有創造欲,人人都有創造潛能,國小生也不例外。作為英語老師也絕不能輕視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中的創造潛能,這就需要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究知識。同時,輔之以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的學習動機、求知慾以及全新意識,不會自然湧現,它取決於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因此教師要積極實行啟發教學,創設恰當適宜的問題情境,觸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探索,激發起他們的創新意識,同時,根據網路的虛擬特點,利用網路技術模擬生活情境,使學習材料給出由封閉性轉入開放式,讓學生在同一學習情景中提出不同層次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問題,並能設法通過利用網路環境下的資訊資源去自主解決自己所提出的問題。

例如,我在教學“colr(顏色)”時,讓學生對常見的物體如蘋果、梨、香蕉、太陽、大海、樹木等塗上顏色時,同學便提出了為什麼“大海看起來只能是藍色?樹葉為什麼永遠是綠色?”等問題,我便鼓勵他們課後去收集網上資料,找到讓自己信服的答案,並在班上交流。以培養他們對科學勇於自主探索的精神,而對有的.同學將蘋果塗成一半黃藍,一半紅色,說是自己將來培育的新品種;將樹木光著不塗任何顏色,說是砍伐過度只剩樹樁;大海塗成白色說是白色汙染過重所致的行為;在充分肯定了他們自小就有環保意識的同時又分別輔以了“verygood,nile,great,worderf”等讚語字樣與各種不同聲音,以及笑咪咪的卡通頭像加以鼓勵,從而突出了網路教學的真正優勢。

總而言之,多媒體教學為現代教育拓展了空間,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多媒體教學反思14

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教學裝置走進了我們的教室,在課堂教學中它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極大的輔助教學成效的作用,比如,多媒體課件製作精美,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理解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

但是它只能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並不能代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且它容易使教師因為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教學,使得本身的專業技術技能受到忽視,減弱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直觀示範性作用。為什麼我們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要分學科,每個學科的'教師所掌握的技能是別的學科的老師所不會的,在本校,他就是這個學科這方面的專家,因為他具有這個學科的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多媒體畢竟是教學的輔助工具,還要注重它的課堂實效性,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應有選擇的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低年級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希望和老師和同學之間產生多一點的自然生動的交流,更願意多參與教學活動,多進行親身體驗活動,多看老師親自進行的直觀示範行為,過多的多媒性教學行為會擠佔學生在課堂上的這些體驗活動,低年級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沒有起到實效性,所以並不是每節課都要使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反思15

21世紀,資訊科技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如今,在我國全體人民萬眾一心建設小康社會和全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自覺主動運用多媒體技術,改變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方式,採用視聽結合的現代化的高效率的政治課教學方式,努力構建和諧的政治課堂。

一、多媒體技術對構建和諧政治課堂具有巨大作用

1、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極大熱情,優化課堂教學。

實驗心理學證實:人類獲取的資訊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多媒體技術具有視聽兼備的獨特優勢。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地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所獲取的資訊量,比單一聽老師講強得多。而且它給人一種親臨其境的感受,能喚醒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誘發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克服傳統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氣氛沉悶的不足的不和諧局面,達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和諧局面。

2、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易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國外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利用聲光同步裝置,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能夠記憶的內容可達65%。政治理論一般比較抽象、枯燥,教師如果只是單調呆板地講解,容易抑制學生的思維,使其大腦疲勞,注意力分散。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若能運用多媒體技術滲透其中,藉助電腦、投影儀、觸控式螢幕、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就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識原理變得通俗易懂、形象具體,便於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可以通過螢幕呈現教學內容、展示學習目標、提出思考與討論的問題,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思考、討論並做出回答,多媒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回答及時迅速地給出判斷,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便於課堂的及時反饋、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拓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

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加大課堂內資訊的容量,加快課堂教學節奏。

增大資訊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教師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裡,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充分地發揮多媒體教學在這方面的作用。眾所周知,政治課的時代性、時間性很強;現代社會,資訊來源的多面性使學生已不滿足於課堂上乾巴巴的講解說教。在政治課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可拓寬加深教材的知識,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獲得儘可能多的有效資訊。

處於知識大爆炸的資訊時代,如何加快課堂教學節奏,並在有限的四十五分種內有效地擴大容量,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師面臨的問題。多媒體能方便迅速地處理資訊,無論是文字、聲音、還是圖畫,都可以根據需要隨心所欲的進行操作,這就打破了“一書、一板、一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不僅只侷限於教材,還能最大限度地將與教材有關的內容融進課堂,有效地擴大課堂容量,完美和諧地實現政治課堂教學要理論聯絡實際的特點。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和諧政治課堂對政治教師的要求

1、政治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手段要提高認識,正確定位。

多媒體技術雖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驕子,但它在課堂教學之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應用的目的是為了“輔助”教學,這是由教學自身的規律性決定的。一切技術手段都必須為教學服務。如果過分誇大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以輔代主,喧賓奪主,勢必會導致人(教師、學生)為物(現代教學手段)役,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比如本人在對八年級學生進行法律常識教學的過程中,在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挖掘網際網路豐富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大量鮮活生動案例的同時,自覺避免了忽視教材知識點的有害傾向,而是同樣引導學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教材,深刻領會重要法律概念的含義,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學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意識。

2、政治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時要充分考慮政治學科性質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思想政治也不例外,文字的表現力有時是無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不可否認,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使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比如對微觀世界的“再現”,對某些科學實驗的模擬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獨到的作用,但思想政治學科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換言之,文字所表現的東西不是能用一個有限的畫面或一個活動場景(即多媒體課件)就能解決的。教育現代化,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更新。比如在本人對七年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心理現象是不可能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來為學生展示出來的,在這種情況就需要政治教師結合政治學科自身特點,理論聯絡實際,有意從身邊的生活中尋找教學案例,甚至把問題交給學生,發動學生開展小組討論、班級辯論賽,同樣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3、政治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為多媒體技術恰當應用提供保證。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來構建和諧政治課堂,對政治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多媒體技術,並在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基礎上,親自設計、編寫課件。軟體開發商開發的教學軟體即使是非常優秀,也會因教學物件不同、教學藝術不同、教學風格不同,未必適用於所有的教師。因此,對於政治教師來說,在掌握多媒體基本操作技術的同時,有必要掌握多媒體課件的編寫、製作技術,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地溶入到自己的教學之中。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政治課堂要注意的問題

1、矯枉過正

政治教師要注意克服“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矯枉必須過正”的思維定勢,要避免強拉硬扯,將多媒體這一新武器拖進政治課堂。否則,這種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政治課堂徒增無效冗餘資訊,干擾了學生的注意力,不僅不能輔助教學,反而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給一節原本應該和諧的政治課堂增添許多不和諧的音符。筆者身邊就有一些老師養成了每上一節課必定要使用多媒體的習慣。俗話說:“過猶不及。”當學生被多媒體手段刺激得幾近麻木的時候,多媒體技術再先進也會在使用效果上大打折扣。

2、喧賓奪主

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其目的也是隻能是彌補政治教師授課時“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不足,只能是發揮政治教師主導作用的輔助手段,而不能喧賓奪主,代替政治教師的教學活動。政治教師要注意避免把一堂課的所有環節、所有內容統統納入課件中,甘願成為多媒體技術的奴隸,這樣的話就遠遠背離了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和諧政治課堂的初衷。

3、譁眾取寵

當前一些思想政治課件講究視聽衝擊(圖片、影視片段往往是課件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忽視了學生對文字的閱讀。如一味以直觀形象的畫面代替文字閱讀,必然會弱化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力,甚至造成學生思維水平的停滯不前。一名頭腦清醒的政治教師應該儘快走出只是用多媒體技術來譁眾取寵製造表面熱鬧的誤區,真正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高度來用好多媒體技術,努力構建和諧政治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