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合集15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課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合集15篇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1

這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非常強的文章,處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識課,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讓孩子覺得大自然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是那麼神祕、那麼有趣……於是在自己對課改新大綱感悟和認識上,具體體現以下幾點:

1、情感。新課標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在語文課堂裡,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裡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我在課前先讓學生學習“自信”的名言,教師充滿激情,飽滿真摯的情感去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評價,重視發揮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潤、去涵養、去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品味。如:教師的'語言富有激情,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特別是重視學生的人格感化,像“自信地誇誇自己”、“機會屬於自信的小朋友”、“真是一個愛學習愛積累的小朋友”、“團結的力量就是比個人的力量大啊”、“請沒有發過言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等等。使學生始終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學習和思考。一句話,讓語文煥發生命活力。

2、交際。口語交際是新課標下新增設的板塊,交際是新世紀人們生存與發展的本領,語文的性質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可見交際性要處處體現在語文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各個渠道之中,不一定專門設定交際課。所以這堂課裡首先做到教師和學生語言的融合,教師的語言是談話式的,不是問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親切的師生無拘無束,平等的對話。其次創設各種情境進行交際,如:教學第二段時,教師扮演迷路的小孩,學生當太陽指點方向;又如:教學第三段,讓學生當北極星考一考學生怎樣辨別方向;再如教學第四自然段,讓學生演大樹,自我介紹大樹指點方向的方法。把枯燥的科學性知識,以往的語言,本課學習的語言,加以運用和創造,這正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3、感悟。新大綱提出:語文學習要注意語言的感悟。“悟”從左邊看是思考的我,從右邊看是我的思考。感悟的過程正是理解和發現的過程。教師要適當的攙扶和點化,讓孩子“感”一定有個過程,“悟”一定有個過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訴,而是激勵、喚醒、刺激、探究、體驗。首先從整體上感悟,讓學生自讀自悟、圈圈劃劃。其次根據低年級的學生特點,採用演示、表演節目、口語交際、朗讀、比較,即看、讀、聽、想、演等手段讓孩子感悟詞語、句子、意境……也許給了孩子感悟這個支點,孩子就能撬起語文這個地球。

4、拓展。“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在本課中我非常重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通過鑽研、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如:教學“太陽”指點方向時,通過當太陽幫迷路的小孩指點方向的遊戲中,巧妙地把太陽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蘊含其中,並積累詞語“旭日東昇”“夕陽西下”;再如對“忠實”這一詞語的理解,在讓學生理解“太陽為什麼是個忠實的嚮導”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值得自己信任、可靠的人和事,使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又如:第三自然段的難點是如何在黑夜裡找到北極星,利用課件形象演示後,讓學生找找兒歌的後半部分,巧妙的把找北極星的方法集於易讀易記孩子喜聞樂見的兒歌中;如教學“第五自然段”,通過實驗學生知道溝渠裡的雪哪邊化得快,哪邊化得慢後。讓學生改寫這節詩句,實現了讀寫遷移;如在教學完四種天然指南針後,把它們是怎樣準確指點方向歸納為“我會填”,讓學生自由說、開火車說、沒有發過言的站起來說,全面參與,大面積練習。在最後,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更是引導學生更開放地學習語文,並培養學生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

5、質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教會學生思考,會提問題,於無疑處見有疑,這就是培養學生探究性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比如在第二段的教學時,當學生回答自己的發現時,一位學生說自己通過讀知道了太陽中午的時候在南邊,樹的影子正指向北方。此時,我聯絡以前的課文《動手做做看》,引導學生向書本挑戰,讓學生懷著“太陽在南邊的時候,樹的影子真的指向北方嗎?”這樣的疑問,再通過實驗讓學生明白確實如此,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在每段的教學中都能讓學生提提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展開思考討論,使學生主動去獲取和處理資訊,教師適當點撥。這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而且為學生今後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2

當我和學生們一起學完這篇課文,在要結束課文時,我說道:“學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你想說什麼?”幾隻小手高高的舉起。我點了許家誠,他說:“我想說一個詞,那就是‘創造’”。聽了他的發言,我為之一震,立刻伸出大母指誇獎道:“說得好!你真是太棒了!”在他的啟發和我的誇獎下,小手舉得更多了,更高了,有的`說“智慧”,有的說“觀察”,有的說“動手動腦”,還有的說“勤思勤問”,這時謝培又站起來說:“老師,我想說句話,‘觀察才能有創造!’”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3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閱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儘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後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為主體,而不以學生為主體。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為重點,前者是理解課文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課文發展學生智力。兩者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係;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為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覆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這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著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野”在課文中指什麼意思?2、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這種“野”的?3、是怎樣寫出這種“野”的?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彙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彙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裡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裝置,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瞭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彙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閱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祕。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4

《秋遊》是本冊書繼識字後面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情景交融,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遊的情景。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

除了朗讀,本篇課文我採用了圖文結合,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顏色是“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雲的.形態變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闌。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白雲有時像什麼?有時像什麼?”“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我著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然後根據學生的描述,引導學生把這美景讀出來?”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國小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當學生通過有關的語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快心情時,我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課文,融入課文,鼓勵他們學著文中的孩子向著藍天亮開嗓子。

但是我也存在很多不足,語言不夠簡練、傳神。教師的文化底蘊無法作秀,儘管準備了一肚子的美詞佳句,但卻不能靈活的運用、恰當的運用。評價也比購自然,不能很好的引導、過渡。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5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為了提前閱讀,新課標規定:國小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因此,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我們的教學不僅要培養孩子們的識字興趣,還要教給他們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而這一時期的學生學習能力差,自學識記意識差,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顯得更為重要。鑑於這種現象,在識字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根據教材特點與要求以讀代替寫輕鬆識字

在課文中有很多字是要求學生認識並且會讀就行了,教學這種型別的字我主要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我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檢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如同桌互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等方法讓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老師再根據學生的讀音進行糾正指導,特別是翹舌音,平舌音,後鼻音,前鼻音的讀法區別給予及時的指導。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讓學生認準字形並且在讀課文中加強認識,這樣學生就比較輕鬆地掌握了生字,效果比較好。

二、採用直觀的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低年級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單憑教師的講述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電教手段,可以使複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具體。如在教學時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錯的地方用紅色粉筆標出,再配上多媒體的演示,豔麗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三、利用遊戲激發興趣

遊戲是以玩帶學,以玩促學的最好形式。識字教學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孩子容易厭煩,特別是低年級孩子,好動好玩,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而漢字的'掌握及識字能力的培養,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中,才能得到鞏固和熟練。因此,遊戲成了很重要的學習形式。遊戲活動使孩子們在活躍的氣氛中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提高了識字的興趣和識字的效果,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的意識等。另外,剛上課時,我就告訴孩子們:老師要請最遵守紀律的、學習最認真的孩子做遊戲。這樣就利用孩子參加遊戲的慾望規範了他們的行為,維持好課堂紀律。我常採用的遊戲有:送信、找朋友、送生字寶寶回家、猜字、開火車、猜字謎等。

反思是對工作的一次回顧與總結,是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借鑑,希望自己越來越好吧!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6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

教學本課,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兒歌,利用形聲字特點掌握木字旁的8個生字,初步瞭解樹木特點。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圈齣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後與插圖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生字“梧、桐、楓、鬆、柏、樺、杉、桂”,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而且洋溢著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具有代表性,貼近兒童生活。學習完課文,我又進行了拓展延伸,列舉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樹木,讓孩子們說說這些樹木的特點,並有意識地模仿《樹之歌》說一說。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激發了學生的說話熱情。

課堂上,我也重視對學生背誦的指導,通過填空的形式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背誦,再通過各種形式的背誦加強學生的記憶,大部分學生能當堂把這首兒歌背誦出來。當然課堂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就是對生字書寫的指導還不太夠,少數學生把“桂”和“掛”兩個字混淆了,部分學生在寫“鬆”字時不夠規範,右邊的“公”撇和捺的位置關係不對,在以後的課堂上我要加強生字書寫方面的指導。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7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地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抓住重點句“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展開學習,從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一、瞭解古今畫家,激發學習興趣。

讓學生欣賞古今畫家的作品,瞭解繪畫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並對“畫家”一詞的含義有了感性的理解。為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二、走近“戴嵩”,理解“著名”。

學生只有瞭解了戴嵩是一個技藝高超的著名畫家,才可以進一步感受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於耳的讚美聲中,卻能虛心聽取一個小小牧童的意見,虛心之美德讓人感動,同時牧童敢於挑戰權威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請你找出有關的.詞句。教師隨機板書:“一……就……”、“ 沉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及大家稱讚的話。同時進行語言文字的實踐。通過現場繪畫,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通過模仿圍觀人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來感受“戴嵩”的“著名”。

三、形成反差,感悟牧童的可貴品質。

正當人們讚不絕口的時候,教師出示課文的最後一段及課文插圖:戴嵩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指教!”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這麼有名的畫家卻向一位小牧童致謝?讓學生帶著問題研讀課文,並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通過討論知道,大家都認為畫家的畫無可挑剔的時候,小牧童竟敢大膽地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從而感受牧童實事求是、感於向權威挑戰的可貴精神。同時,也對這一比喻句的用意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再次走近戴嵩,感受戴嵩的人物品質。

牧童敢於在這麼多人面前指出畫家的錯誤,戴嵩會怎麼想?怎麼做?通過品讀5、6兩段進一步感受畫家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高貴品質。最後再一次地欣賞《三牛圖》、《歸牧圖》,從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績和他虛心好學是分不開的。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8

兒子,這個字眼裡在媽媽的心裡是神聖的。可是,媽媽這個字眼,在兒子的心裡是怎樣的呢?我們感動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而大力讚頌母愛的時候,是否應該引導孩子們讀讀“黃香溫席”、“臥冰求鯉”,這些頌揚子孫孝心的文章呢?《三個兒子》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誇獎和三個兒子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本課教學中,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涵,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先抓住三個母親對兒子不同的評價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讀出情感體驗。然後再抓住“明明有在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這一問題引導孩子們帶著自己強烈的情感體驗去讀書討論,明白事理,並從中昇華情感。

1、創設情境,促進學生的情感參與。

在閱讀教學中,教學應該是一種“導體”,讓文字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生“碰撞”,產生火花,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並磨礪人生。比如:在開始引入朗讀時,讓孩子們回憶“你的媽媽是怎麼樣誇獎你的',她的動作和表情是怎麼樣的?”從而匯入課文“這裡也有三個媽媽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你去讀一讀”。這樣的閱讀教學貼近生活,並營造了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摯情感走進文字,並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敢想、敢說、敢做),使學生對文字有了獨特的理解。

只要學生有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在朗讀時適當點撥,指導,學生便能比較準確地讀準語句的語氣,找準感情基調。本課不需要學生逐句朗讀,只要求學生讀準三個母親在說到自己兒子時的不同語氣以及老人在看見三個孩子後說的話語。這部分的朗讀鋪墊為後面孩子參與討論做好了鋪墊。

2、閱讀教學自主化。

情感體驗閱讀方法要求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

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兒子”,在學生心裡激起情感的火花。同時也做到了正確處理“多元解讀”與“尊重文字正確價值取向”的辨證關係。

“真正的兒子應該關心和愛自己的媽媽。”

“第三個兒子很懂事,也很愛自己的媽媽,他知道幫助自己的媽媽。”

“我們要學習第三個兒子,為媽媽多做事!”

……

聽著這些感人的話語,看著那一張張美麗而可愛的臉龐,身在這動人的語文課堂中,我感受到一種來自於放手給學生所創造出的幸福和愉悅中。

最後,為了聯絡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孝順父母的心願,我佈置課後作業讓學生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為課文的學習提供生活的保證。使文字轉化成一個基於真實的環境,在還原後的生活場景中,學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給的任務,在生活中、在體驗中完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提升,為課文的學習提供生活的保證。

3、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活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裡,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變成了:“**,你先來說說好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其次,合作在課堂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讓孩子們親身體驗角色,對感情朗讀課文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自由朗讀以後,讓大家都來體會別人是怎麼讀的,自己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把聽、說、讀、思、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讓孩子們融入生活場景中,自主學習,體驗閱讀的樂趣,體驗閱讀情感,獲得閱讀後的成就感,長此以往,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環節的設計值得商榷;指導朗讀時,教師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到位;課堂上的情感調控,對新的生成及時予以正確引導等。我將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加以完善和改進,讓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在情感體驗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9

這篇課文介紹了愛斯基摩人居住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本課在設計時就是想通過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朗讀課文的熱情,去了解愛斯基摩人居住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同時激發他們瞭解世界民族風情的興趣。

在教學時,我就減少繁瑣的分析講解環節,給學生充分朗讀,理解的的機會,使其讀出自己的感受。還通過拓展活動進一步瞭解了愛斯基摩人的生活,比如學生通過查詢資料、向家長詢問等等,知道了今非昔比,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已經相當現代化了。他們以前住的冰屋早已不復存在,代之以裝有下水道和暖氣裝置的木板房子;用海豹皮做成的小船尤米安克也已經進了博物館,而為水上摩托所代替;狗拉雪橇已很少使用,狗兒們因此失了業了,因為人們大部分都用上了汽車;為了抵禦冬天的'嚴寒,獸皮雖然仍必不可少,但外面卻罩上了非常漂亮的尼龍布。孩子們可以就近上學,直到高中畢業;大人們在工作之餘,也可以坐在家裡看看電視,聽聽收音機。“注重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是新課標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通過大家的交流溝通,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從興趣走入文字,以交流帶動興趣,從文字走進生活,走向世界。學生好奇心以及學習的勁頭比較足,能較好了解、簡單總結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特點和與我們生活的區別,並大概瞭解當地的對地理特點。在寫作擴充句子方面,思維的拓展還不夠。

在總結方面,僅僅能圍繞課文原文進行解讀,沒有發揮想象,自己組織語言。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是要多增加語言組織能力的鍛鍊以及學生拓展思維的訓練,不要侷限於幾個句子,幾個方向,作為教師要多加引導,指引他們能在語言表述方面有更好地發展。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10

《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是我走向正式三尺講臺所上的第一篇具有意義性的課文。由於經驗有限,加上新教師對課堂的控制能力欠缺,所以課堂的教學流程顯得生澀,與課前準備有較大的出入。

課文字身並不難,內容比較淺顯,主要就是讓學生讀準歌詞,瞭解歌詞的含義和創作背景。進而有感情的反覆讀,通過讀熟,會背,最後會唱。在上這節課前,學生們都已會背,並且也能準確的歌唱。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情感牽引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愛國、愛黨、熱愛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地方概況為以下幾點:

一、語言不夠嚴謹

如:在教學第二節的問題“魚兒是不是真的在望著我們,聽我們歌唱?”這是什麼句型?同學們都能很好的說出,但練寫擬人句的仿寫時,說把“魚兒看作了人來描寫”不夠恰當,應該是“當作”,仿寫時有個別同學的回答沒能給予及時的糾正。並且讀第二小節,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時,也疏忽了個別同學的問題。

二、單一性的體現

在整個教學,讚美性的語言較為單一反覆;整體齊讀的次數也過於頻繁

三、出示板書過晚

板書在授課完畢後,才出示於黑板。本應隨著層層內容而一步一步地展出。

優點:

一、教學內容準備充分,教學目標明確

《讓我們蕩起雙槳》歌詞優美,歌曲朗朗上口。在教學中,如何使本課的教學有新的突破,為此,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做了重新安排,直接從音樂教學中融入本課,進而從音樂中體會盪舟湖面,快樂歌唱的'心情,將學生帶入歌詞欣賞、瞭解創作背景中來,再對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進行介紹。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同學們在聽覺和視覺上親身體會到當時那個美好年代,旨在帶出孩子們“快樂、幸福”的心情,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熟練地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能夠很好的製作多媒體課件,收集大量資料,充實教學內容,合理地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在整個教學中,教態較為自然,時間把握準確

總而言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感觸頗多,我,課本,教學參考,學生,我們之間的對話還有問題,更多的是自己的問題,以後,每一課都要精心準備,用心上,還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做好每一個細節開始,細節決定教學的成敗!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11

小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們老師上課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這張圖美嗎?”學生肯定會迎合你回答:“美————”!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於質疑的`好素材。如果我們教師只停留在“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的培養定位上,顯然過於膚淺。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麼區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說是知識的權威。”然後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於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也是現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質啊!我們天天喊著“尊重學生”,我們可以瀟灑地把課堂對學生拱手相讓,可以允許學生自選作業……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們老師對教材沒有深層的處理,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養的機會啊!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12

《秋天的圖畫》是新選編的課文,圖文並茂。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寥寥數筆就為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課文中“誰使秋天這樣美麗?”的設問,使我們對創造這一切的勤勞人們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油然而生。然而,當師生在用心感悟這句話時,卻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師:誰使秋天這樣美麗呀?

生:大自然使秋天這樣美麗。因為大自然給了植物陽光雨露。

師:說得挺有道理的。那麼除了大自然,還有誰呢?

生:勤勞的人們使秋天這樣美麗。

師:是啊,勤勞的人們用汗水畫出了這美麗的圖畫。

生(迫不及待):老師,我覺得不對。沒有人類,也能有這麼美的景象。你想,人類還要破壞自然,要是沒有人類,可能景象還要更美。

生(附和):是啊,這麼美的景象原始森林裡也可能存在呀!

……(師生僵持了一會兒)

師:咱們不得不相信事實:人類可以使世界變得更美!在有人類的情況下,咱們課文裡介紹的.美景是誰創造的呢?咱們再細細地來品讀課文。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思考。

師美讀課文,學生在沒有異議。

師趁機說:就讓我們懷著對秋天的讚美和對勤勞人們的崇敬之情來讀讀課文。

師引讀,學生飽含深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我的思考】

“一石激起千層浪”,原本彼此沉浸在美景中的和諧的課堂氛圍被打破了。我和大部分孩子那份被美景陶醉的、正待抒發的情感悄然逝去、蕩然無存。此時的我有些懊惱,但還是耐心地與他們溝通、交流,最後達成共識,讓他們心悅誠服。最後,師生共同找回那份被遺失的情感,把再一次推向高潮。我覺得這樣,每個學生的個性才得以張揚,生命之花才會得以綻放。<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13

今天,我上了一節寫字指導課,全校的寫字指導老師們都來聽了我的課。看到這麼多老師來聽課,我變得和孩子們一樣緊張。課後,通過交流,使我進一步瞭解該如何上好一節寫字指導課。

第一,教學目標要明確。既然是寫字課,那麼所有的教學環節設計都必須從“寫好字”這個角度出發,不能散亂、偏題,做一些無用功。

第二,教學設計要圍繞“怎樣寫好”。漢字是方塊字,具有表義性,是由一個個基本筆畫組成。本節課中,我發現雖然孩子們寫的字都將我們提出的寫字要點達到了,但寫出來的字還是不夠美觀。其實,問題就出在學生的基本筆畫的書寫掌握得不紮實,不能做到“橫平豎直”等基本要求。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提醒孩子寫好這些基本筆畫。正如老師說的,基本筆畫的寫法要銘記在學生的'心中,變成學生的基本功,成為他們的寫字習慣。

第三,把準字的個性特點。教師應事先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即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該如何具體指導漢字。但也不能瑣碎,要抓住漢字的主要特點和哪些關門過街的關鍵筆畫,思考並試驗把哪些部分或筆畫寫好了,這個字就能寫好看,做到“準、精煉”。例如,本節課中,在指導“菜”這個字時,我只提到中間的爪子頭中間的點在豎中線上,但學生寫出來後不好看。就是因為我沒有告之他們三點分佈要均勻、間隔要適中。

第四,注意評價。首先,要讓學生根據書寫要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其次,要讓學生評價基本筆畫的書寫。

第五,教師要成為專家,要使用寫字規範用語。教學中,學生講了一些不規範的語言,教師不能跟著他說,而應用書法專用語,如起筆、運筆、落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書法知識。

第六,注意細節。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一些細小的地方。例如,本節課,我在每個字的旁邊都打了筆畫要點,但孩子提到的比我寫的更多,那麼我的提示不如就不要出示;而且由於是豎著的文字框,雙引號是豎著打的,不規範,這很容易給孩子留下錯誤的資訊。又如,課一開始,我設計讓孩子說出字的結構,幫助他們回憶我們學過哪些漢字的結構,這是一個低效的環節,與本節課沒有緊密的聯絡,不能對下一環節有所作用,可以改為複習上下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引出上中下結構漢字的書寫規律的不同。

總之,非常感謝其他老師們給予我許多幫助和指導,使我更加明確了寫字教學的模式。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14

今天中午第一節聽了二年級組語文集體備課中的案例課,授課老師是二年級四班的高維偉老師,課題是第二單元的《我選我》。這也是我進二小來的第一節課。老師先從課題入手,啟發學生的思考:我為什麼選我?然後讓學生自讀識字。

老師採用多種組織形式引導學生讀熟生字、詞、句子;自讀、師領讀,男女生分別讀等等。在讀熟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進行了理解,瞭解了句式。語境中幫助學生理解“突然”“愣住”等詞語的意思,又對課文進行了品讀與延伸。

從整堂課來看,該老師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應當承認是一位比較優秀的老師,具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對教材的`把握也較準,也運用了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課堂流程來看是比較完美的。但也不可否認,存在一定的問題。首要的問題是課堂教學效果達成度不高。舉一個例子,在鞏固延伸部分,讓學生先說當你當選後,要為大家做些什麼?結果沒有學生來說,於是老師讓學生寫在本子上再說,可在規定時間內只有十幾個學生完成了任務,對照全班八十八位同學來說,完成率不足四分之一,可見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並沒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只是為了課堂流程。其次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全面。二小的班級受各種因素的制約,班額過大,平均八十多人。園該班是八十八人,如此大的班額如果不能關注全部學生,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該老師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但整堂課最後一排的二位學生注意力總是不集中,可老師都未能及時提醒,可以想像這二位學生的學習效果。當然還有其它小問題。

從這二個主要的問題中我在思考:上課與課堂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其實新課改中已經提到了。上課它是一種活動,是老師的授課形為,課堂它是一種“場”,是一個生命空間。上課就是在這個空間中活動的。它們本來是融為一體的。可老師往往為了讓課上的流暢,更具觀賞性而忽略了上課的主體是學生,他忘了上課的目的就是將學生領進這個場,在師生共同的活動中讓學生有所收穫,如果割裂開來,效果是可想而知,這也就不難理解這堂課中所出現的教學效果了。

二年級語文課反思15

《危險在哪裡》一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品德的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會照顧自己》的第三個主題。通過這次活動,讓學生髮現我們身邊的危險,認識一些常見的安全標誌,掌握基本的自救和求助方法,從而保護自己,讓自己遠離危險。

在課堂匯入時,我播放了一段本校學生在課間爬圍牆的錄影,同學看到熟悉的校服,熟悉的校園,情緒都很激動,當看到同學在攀爬圍牆的時候,孩子們都不約而同的大叫到:危險!看到學生們這樣的反應,我知道自己的匯入設計成功了。在後面的教學設計中,我緊扣教材,利用教材優勢,從一幅幅精美的情景圖培養學生去觀察、去感悟、去了解與“危險”有關的一切。再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生活,以校園為載體,根據學生出現的情況製作錄影,讓學生更加形象的認識到哪些行為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傷害。

對於書本上45頁所例舉來自陌生人的.危險,我採取讓學生扮演的方式去體會。最後用一首《安全歌》結束活動,進一步認識安全的重要。

危險時刻潛伏在我們的身邊,威脅著我們的健康和生命,作為國小生,僅通過一堂課,對危險的認識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那就需要我們時刻提醒學生,關注學生,讓危險遠離我們。

生命是萬事之源,我們要讓學生在成長的歷程裡,感知安全情繫生命,情繫我們千家萬戶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