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範文(通用20篇)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反思範文(通用20篇)

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學生初步理解了幾十幾的意義,會數100以內的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

學生經歷了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了計數單位“個”和“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討論“二十九添上一根是多少根?”這個問題時,使學生明確9根添上一根是10根,和原來的幾個十合起來就是接著數的數。

圍繞“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從“幾十幾”的數的廣泛應用認識到學習本課的意義。最後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幾十幾”的數,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在數教室裡課桌椅數量時,沒有用到十個十個地數,而是從一數到最後(四十二),也沒有利用好本班的優勢,每小組正好10人,數完10個數之後應該停一停。這樣就能和本課結合,充分結合本課內容。

在複習1根小棒,1捆小棒的過程中,用來略多的時間。在播出的生活中與數有關的場景時沒有讓學生說說感想。這些都有待今後的反覆琢磨和改進。

教學反思 篇2

秋天是一個色彩傳遞的美麗的季節。在孩子眼中,秋天是一個會變的季節。那些色彩繽紛的樹葉隨風飄舞,給了孩子很多想象和探索的空間。不一樣的樹葉就會有不一樣的造型,有的孩子說黃黃的銀杏葉像扇子,有的孩子說紅紅的楓葉像手掌,有的孩子說綠綠的荷葉像一把大傘?孩子們通過生活經驗,能夠將不同的樹葉想象成物體的某一部分。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它激發情趣、啟用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根據幼兒的喜好,我們開展了《樹葉變變變》活動。這是一節既能讓幼兒感興趣,又能充分調動幼兒動手動腦的積極性的美術創作活動,讓幼兒自由組合、大膽想象,通過添畫、拼貼來變化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或者是其他有趣的物體,讓他們去體驗在樹葉上做畫的樂趣。

一、說目標

本次活動的側重點是學習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用樹葉進行美術創造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通過教學活動孩子們基本上都能達到這個目標。

二、說準備

《樹葉變變變》是讓幼兒用各種樹葉通過添畫、拼貼來變化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或者是其他有趣的物體。周老師準備了兩幅不同的範例,並給每個範例所用到的樹葉、圖案進行了介紹。她還準備了PPT課件,讓幼兒知道樹葉除了變成小金魚、蝴蝶,還能變成什麼,引導他們發現可以通過添畫、拼貼使樹葉變成更多的東西,開拓思維能力。

三、說過程

因為孩子們收集過來的樹葉種類有限,有些孩子就只想到了用現成的樹葉隨意組合,而忽視了桌上小剪刀的作用。經過老師的提醒,孩子們用剪刀剪出了他們想要表達的造型,不過這也看出了一個問題,就是部分孩子對於剪樹葉還是有點難度的,有的不會剪三角,有的不會剪圓圈,索性沿著樹葉的弧度咔嚓一刀,一個半圓形就順利完成了。因此,在平時的區域活動中,應多加強孩子的基本功練習,為其打下紮實的基礎。

四、說小結

樹葉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事物,對於孩子們來說也是非常熟悉的,這就符合了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教育活動要生活化”的精神。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都體驗到了利用樹葉創作的樂趣,一小部分孩子的作品能夠不受範例的影響,有自己的創新之處,比方說董金珠拼貼了一隻大螃蟹,李政鐸拼貼了一隻可愛的小老鼠等等,可以說還是較好的達到了預定的活動目標。不過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出示範例的時候老師沒有很仔細的引導幼兒去觀察發現;孩子們在使用膠水的時候用量過多,造成了畫面不整潔;還有由於這節課利用的是遊戲時間,幼兒在操作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所以最後沒能讓他們講述下自己創作的作品。以後我們老師會在這些方面多多注意的。課後,我們把孩子們的作品都貼在了展板上,放在教室外展示,讓幼兒和他們的家長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從整節活動的效果來看,孩子們對這節課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在製作過程中顯得很開心、很興奮,創作了一幅又一幅有趣的作品,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教學反思 篇3

在設計本課的時候,有時間只有30分鐘,因此我就打算儘快的進行課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因此在第一稿的時候,我就讓學生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以學生進行幫助搬運工,進行搬運油桶。同時給學生一個木板的提示。學生非常容易的提出用木板搭在汽車的車廂,形成一個斜坡。這個時候我就抓住機會引入課題。這是第一稿的方案,在第三搞的時候,我就在荀老師,郭老師的建議之下將單元匯入和本課納入其中。提出:生活中的機械有哪些?學生就能夠較為輕鬆的回答。但是我在上課的時候,將問法改為:聽到機械這個詞,你想到了什麼呢?學生回答道:金屬,電,機器人等。這個和我預想的相差比較的遠。因此我現在認為還是第一種問法較為妥當。那樣學生就能夠較為好舉例,同時活躍課堂的氛圍。

在匯入本課的時候,荀老師和郭老師建議將給以學生木板的提示去掉,讓學生髮散思維,想各種各樣的方法。活躍班級的氛圍,調動學生的氣氛。因此我在上課的時候,發現學生們能夠較為好的進行思考發言,說出各種各樣的方法。當一位女生說出用木板搭在卡車上,我及時的抓住機會,匯入課題。但是現在想來我認為我沒有及時進行評價學生,給以學生以積極的評價和鼓勵,這樣會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介紹完斜面的定義之後,問題學生斜面有什麼作用的時候,然後讓學生進行回答相關的問題。學生都進行相應的猜想斜面斜面的作用。這時候學生學反應各種各樣,比較好。現在想來,我是否能夠讓學生就斜面提出相關的問題呢?再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本節要研究的問題,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但是由於時間所限,我沒有這樣做。如果時間比較充足,我就讓學生進行提問。在學生進行猜想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學生們都進行猜想。我在學生的猜想之中只選擇驗證斜面省力這個課題,對於其它的課題沒有進行理會。現在想來,我以後需要對於其它的課題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單獨或者合作探究,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課下的興趣。這樣學生就會對於自然科學越來越感興趣了。

感謝郭延法,荀春蓮老師給予的幫助。仇立運老師給以在各個方面的指導。

教學反思 篇4

六年級是我剛接手的年級,對於這個年級的學生,我在二年級的時候帶過一學期,但是由於已經四年多了,對於學生的情況不是十分的瞭解。在上課的時候,講清楚了我們的要求之後,我準備邊熟悉學生邊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

雖然我已經給同學同學介紹過要積極的攜帶老師佈置的作業及資料,但是在教學中學生還是不能夠按時攜帶相關的資料進行學習。而這兩個班的情況又稍微有些不同。其中一班的同學有連個女生進行收集和攜帶資料,二班的又有較多的學生進行攜帶相關的資料,大約是5-6個學生。但是對於全班都是40多名的班級來說,這個比例實在太少了。因此學生激發學生和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收集材料以便進行學習活動。

1.表揚和鼓勵收集和分享資料的學生。對於這些上課積極將自己的蒐集的資料分享給全班同學的同學進行鼓勵和表揚,這樣能夠對於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鼓勵,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認同感。這樣學生就在下次的學習就能夠更為積極的進行學習。

2.對於沒有積極的聽課而且沒有收集學習材料的同學給予積極的交流談話。在談話的過程中,瞭解學生沒有進行進行收集原因,並且探究學生上課沒有聽取學生分享的資料的原因。這樣學生找出自己的學習中的不足,以便學生積極的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3.為了更好的組織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分享,任務的佈置進行了細化。首先對於學生我們進行分組,同時對於佈置的學生在課下完成的任務,我積極的進行了詳細的佈置。在佈置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的.進行分工,這樣學生就能夠較為明確的自己的學習和收集資料的任務。

4.想做一個”懶“老師。我想過去的兩節課我是在有些太勤快了。我想在上課的過程中,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分享、探究,總結、彙報。這樣學生就會逐步的學習會學習了。因此這樣的學習需要老師組織學生在課下積極的進行課上的學習準備。從而鍛鍊他們的學習能力。

教學反思 篇5

現在的學生很多都不喜歡古詩文,或者說根本就不喜歡古典閱讀,這樣下去,便會導致淺薄和輕浮,另外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真正進入文化層面探究,也是有一定難度,所以在課堂上首先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動他們展開聯想,體會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在教學中堅持誦讀、品味,思考相結合原則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詩詞的意境美和內涵美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詩詞教學,教會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詩詞的方法,也是教學的關鍵。我這節課在這幾個方面都做得很不錯,其中我覺得以下幾點特別值得我學習。

一、教學設計簡約不簡單

從課始的音樂《一剪梅》的匯入到了解所學過的一些詞牌的由來,從回顧學習詩詞的三讀法到小結理解詞句意思的幾種方法,從檢查詞義的理解到朗讀指導,從指導讀到帶領悟,這一些教學環節貌似簡約,實不簡單,時時處處都在緊扣教學目標,紮紮實實地在為落實教學目標服務,體現出我巧妙靈活,簡練明快的教學風格。

二、注重朗讀,凸顯詩詞教學的語文味

在本課中,我採用讀的方法很多:讀得字正腔圓,句句通順;讀得抑揚頓挫,琅琅上口;讀得意味深長,聲聲含情。在讀的過程當中,不僅教學生做到眼中有景,還要求學生做到心中有情。如在理解上闋詞的意境時,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自己範讀並問學生:“說說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你的朗讀來將你眼中,心中的景緻表現出來。本節課讀的次數、形式也很多,有個別讀,齊讀,師範讀,師生合作讀。老師的範讀也給孩子很好的示範作用,特別是配樂貫穿課堂,使學生朗讀詩詞更有感情,創設的情境非常好,幾個梯度下來,學生已經把這首古詞讀得餘韻悠長了。學生在不同要求的朗讀之中實現了由讀準到讀通到讀出韻味再到讀出感覺的層層遞進。不難看出學生的朗讀已經有了質的飛躍,課堂的語文味十分濃厚。

三、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語文工具性目標落實地紮實而有序。既有朗讀方法的細緻指導,如:音調的問題,語速的問題,邊讀邊想象等,還有學習詩詞的方法指導。我在指導學生二次閱讀時問道:“怎樣才能達到讀得抑揚頓挫的境界呢?”接著就引導學生回顧幾種理解詩詞的方法,並在接下里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學以致用。

四、注重積累拓展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下闋詞中作者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的鬥志、豁達的胸懷,更多的瞭解蘇軾的豪放,我還出示了的蘇軾和其他詩人一些代表這種人生態度的詩句,如《卜算子》《念奴嬌 赤壁懷古》《龜雖壽》《將進酒》等,這些詩句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更為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詩詞世界奠定了基礎。

總之,我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對這堂課,我也有一些個人的看法,我覺得在最後的引讀昇華主題這個環節處理得不好,教師的語言鋪墊不到位,事先設計好的沒完成。學生的情緒沒有帶動起來,導致課堂上的氛圍沒有達到高潮。再者時間的分配不夠科學,前面的匯入課題花時間過多,教師在導學過程中的語言也較繁瑣,浪費了一些時間,導致檢測、仿寫這一環節沒有得到落實。

教學反思 篇6

數一數的教學內容是第2、3頁的內容,第2、3頁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圖中有教師、學生、鮮花、樹木、樓房,人和物的數目注意用到10以內的各數。新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將數擴充套件到20,而且畫面中,每個數量出現了多種角度數的話,還會數出很多,這就給予學生創設了充分觀察、探究的空間。

在教學中,要注意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數畫中的事物,初步瞭解學生的數數的能力,並不要求都數到,在學生數出以後能給及時正確的評價即可。在和諧愉悅的探討氛圍中,瞭解學生的數數和認數情況。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絡,知道數學是有用的知識,對產生親切感,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剛入學兒童對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要給學生創造合作與交流的機會,給了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鼓勵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數數方法進行數數。

教學反思 篇7

九年級教材上的化學用語是中招考試的重點,也是難點。它包括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離子符號,化合價符號等內容。有人形象地把它稱謂第二門外語。這些內容又恰好都集中在第四單元。學生一下子接觸一連串的化學符號,難度有點大。每年在講這些內容時我下了很大功夫,讓學生背、記、默寫。但是學生記起來仍然感覺困難。而且考試出錯機率也較大。近兩年來,我採用了分散難點,強化重點的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第一堂緒言課上涉及到了物質的組成,我就簡單介紹物質組成的基本成分是元素。然後拓展開來,說“鐵”是由鐵元素組成的。“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就這樣讓學生記幾個元素符號,連續一週學生能把主要的元素符號記住,以後可以不間斷提問鞏固。從第二單元開始,講空氣、氧氣時,也分散讓學生記氧氣、氮氣、氫氣、碳、硫、鎂等物質的化學式及化學反應的化學式表示式。以後的每堂課在提問基本知識的同時,把化學式也連帶提問。這樣學生就無意識記住了好多重要物質的化學式。講第三單元時,把原子符號、離子符號也分散講解,並讓學生強化記憶。這樣就把第四單元的重難點分散到前四個單元中。學生記起來也感覺輕鬆,並且天天強調,堂堂提問,學生也記的牢固。等到學第四單元時學生已經掌握了好多化學用語了,這樣他們並不感覺難了,學起來也興趣盎然。

這種方法我覺得比較得心應手,但是也不能粗心大意,如果不落實學生背默,只課堂上強調還是無濟於事。這次月考前,我就忽略了化學式的複習,誤認為他們掌握的好,結果這部分失分也比較多。化學用語比較空洞抽象,學生容易記憶也容易忘記,最好的方法還是要多次重複記憶。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帶著激情上課,帶著溫情落實到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的更好。

教學反思 篇8

《家有喜事》,習俗來源於生活,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的積累與沉澱。古人道:安居樂業。人只有安居才能更好的樂業。千百年來,無論是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還是不同時期,搬新居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是家常重要的喜事。

由於是喜事,所以,在辦喜事時就會有許多習俗,但是這些習俗又因地區、民族、時期的差異而不同。家庭中的喜事有很多,如搬新居、迎新娘、祝壽等等。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時期,人們的喜慶習俗也有所不同。農村蓋新房的習俗有:一般蓋磚瓦、混凝土房;對於新房上頂非常重視,不僅要隆重的宴請蓋新房的師傅們,在新房上樑時,還要燃放鞭炮、禮炮等等。那麼搬新房的習俗有:親戚好友帶禮物前去祝賀,搬新房時鳴放鞭炮等等。通過提問少數民族蓋新房、搬新居有哪些習俗嗎?先讓學生們讀課本上的資料,傣家人搬新房,雲南傣家人習慣住竹樓,現在有的雖已改住木結構的建築,但是建築的形狀不變,所以還稱竹樓。傣家人對竹樓的建設非常重視,把它作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還有哪些喜事呢?可以給學生補充:“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這是人間的四大喜事。在《迎新娘》這一節,通過圖圖相連,從內容看,貫穿著一條主線,即時代在不斷前進,婚慶習俗與方式也發生了大的變化。從畫面內容上來說,早期婚慶習俗比較簡單,也比較古老,延用抬轎的方式迎新娘;後期迎新娘用的工具改為交通工具——拖拉機,從人們的精神狀態和牆頭上的玉米可以折射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大的變化,真是“五穀豐登糧滿倉”,呈現在一種文明向上的新風尚。

世紀之交的婚禮改變過去,更趨於文明節儉,體現了新世紀新人的精神風貌。勸喜酒的行為更為文明,一改過去強迫鬧房為文明敬酒,同樣不失其鬧意。像如:草坪婚禮:在春光明媚或秋高氣爽的季節,新郎、新娘在郊外或戶外的草坪上和親朋好友共進野餐。氣氛歡樂,形式活潑。簡易酒會婚禮:新郎、新娘和家人略備幾桌酒菜,宴請親朋好友。大家在席間親切交談,期間舉辦一些小型活動,簡樸而不失熱鬧。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們的興趣,學生們積極踴躍回答問題,集思廣益。

教學反思 篇9

通過一年多的新課程教學實踐,對我的觸動非常深,可以說是脫胎換骨。新的化學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課改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學會進行科學探究,聯絡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基於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從教師的角色、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中去反思。

一、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合作伙伴。

在以往的教學行為中:我教、你學;我說、你聽;我問、你答;以教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其表現是學生為教師服務,而不是教師為學生服務。教師成為傳聲器學生成為容器。現在教師應該是導演、教練。有一次我在探究鐵生鏽的條件時,得出鐵與水、氧氣相互作用。一位學生問道:“銅生鏽的條件是什麼?”我脫口而出:也把銅放在密閉的水中、二氧化碳、乾燥的氧氣中,然後就可以觀察現象,得出結論。這個學生又問我:“老師,銅鏽的化學式是Cu2(OH)2CO3,根據化學式推測,把銅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也會生鏽?”我問:“為什麼?”學生答:“因為這個條件就夠銅鏽的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震動,從中領悟了“教中學”和“學中教”也真正體會了教師不再是真理的化身,事實上,隨著現代社會資訊量的急劇膨脹、資訊轉播技術和處理技術的飛躍發展,教師不能用現代新知識豐富自己,用新理念更新自己,靠“童子功”、吃老本,不能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思想僵化、不求甚解,而一味地把守師道,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轉變觀念。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上臺講,當學生出現錯誤或回答問題的學生鬧笑話,其他學生會有反應,這時教師的首席地位就體現出來。我的做法是決不訓斥,或打斷學生回答問題,而是用目光、語言給以勇氣、思維方面的肯定,用心進行交流,然後再予以糾正。不能作為教師居高臨下的訓斥、命令學生,嚴重壓抑和束縛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應該“蹲下身”去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 教學方法以科學實驗探究為主,多想辦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拋棄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對化學實驗,教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教師畫實驗學生背實驗的怪圈。我們對新教材的實驗認真專研,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在講二氧化碳性質時,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酸,而是改變書上的教學,設計通過把四個浸有石蕊的乾燥蕊紙分別放入醋酸、水、二氧化碳氣體以及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去探究。學生通過實踐動手、動腦對知識的獲取是主動的,印象特別深刻,更為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學習後面的氯化氫氣體溶於水的原理時,學生就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勿需教師在費口舌,這就是探究教學的優勢。對一些概念計算等內容,我盡努力嘗試,如在上化學式相對分子質量一節課時,我事先自制了一些標籤,每一個學生髮一張,先讓學生研究是什麼意思,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急於表現自己,也能自制標籤,這樣在“玩中學”“學中玩”,把以往許多學生不愛學的和學不會的一節課輕輕鬆鬆的、快快樂樂的掌握了。當然教學設計和組織探究活動,力戒形式化、表面化、教條化,務求在教學中較好地落實課程目標。

三、 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自主合作討論學習

在課堂上,我現在更多的為學生著想,而且比教師的角色更重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授之以漁,要有效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和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在上課前,佈置有針對的預習,讓他們去主動找老師、找同學、上網查資料尋找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途徑。課堂上讓學生圍繞問題去表現、交流、思考、討論、合作,有時又組織組與組之間或男生和女生之間進行對抗賽,看誰答得又對又快。在小黑板上記下各組的得分,學生的那股興奮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班級頓時活躍起來,有很多問題、知識、方法是我沒想到的。課外我佈置一些探究性的實驗,如讓學生利用碘酒去檢驗食品中是否含澱粉等,學到課本沒有的知識。這種由教師的教向學生學轉變帶來的最大收穫和體驗,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成績好就水到渠成。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教師應該要想盡一切辦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一些為人處事的經驗把教師最陽光的一面無私的奉獻給學生,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生活的快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的發展。

教學反思 篇10

《晚風》是一首富有田園風格的歌曲。歌曲以“ 晚風” 為題材,生動的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象。“ 夕陽的晚上” 、“ 樹叢中夜鶯的歌唱” 等等,抒發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我覺得這一課的教學難點在於指導學生用和諧的聲音,有感情地唱好二聲部合唱,對於剛上五年級的孩子來說唱好二聲部是有一定困難的。有的學生音準都很難把握,更別說是二個聲部的歌曲了,我想只要能讓他們感受到歌曲的意境,營造一種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培養他們感受歌曲的能力即可。

首先讓學生唱熟兩個聲部,我根據這首歌曲旋律特有的規律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區別,從而唱準旋律,使學生把握旋律更深入。然後再讓學生在我的指揮下逐個樂句的進行兩個聲部的合唱練習,讓合唱難度減小化,讓學生興趣、信心增大化。這樣學生在一個比較緩和的學習過程中就可以體會到音樂的魅力了。

教學反思 篇11

《蝸牛》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本單元是“動物”單元,目標是引導學生通過尋訪小動物,和對幾種小動物進行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使學生獲得對這些小動物豐富的直接認識,發展學生在觀察中提出問題,發現觀察物件更多的內容的能力和觀察物件進行描述、記錄的能力,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的小動物,珍愛生命。第一課已打開了觀察探索小動物之門,尋訪了自己身邊的小動物,熟悉了身邊小動物的棲息之地。《蝸牛》這一課將對蝸牛進行細緻觀察,不僅觀察它的外形,更要關注它的生活。蝸牛對於我們農村的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說他們常見到蝸牛,也知道它們喜歡在什麼地方棲息,陌生是說他們對蝸牛身體構造並不瞭解。除此之外,孩子們對於蝸牛靠身體的哪一個部分爬行的,也並不瞭解。因此,本節課就通過觀察、講解讓孩子們進一步地瞭解蝸牛的身體構造和它的運動。

課前讓學生每人準備2只蝸牛,便於課堂上進行觀察和教學。可有兩位學生沒等老師來上課,他已經把蝸牛給弄死了。另一位學生課前拿來玩弄時,不小心蝸牛掉到地上,剛好經過的同學給踩死了。對於以上三位學生,我在課堂上進行了批評教育,並呼喚學生珍愛每一個小動物,不傷害它們。讓學生觀察蝸牛的構造時,大部分學生都細緻觀察,並把觀察中地發現與身邊的同學進行交流討論。有少數學生就不聽指揮了。有把兩隻蝸牛面對面放,觀察它們是否會打架;有把蝸牛放到女同學的頭髮上,嚇唬女同學的;有用手在蝸牛後面拼命拍桌子,想追趕蝸牛往前爬。當時我都一一對這些行為進行糾正,並引導他們用放大鏡去觀察蝸牛的身體構造。在畫蝸牛圖時,大部分學生基本能畫出蝸牛的各個部件,雖然不是很美觀。粗心的學生畫得並不完整。在觀察蝸牛的運動和反應時,學生們都比較認真地去做,去觀察,也比較積極彙報自己在觀察中地發現。

本節課上,學生們認識了蝸牛的身體構造、運動及它對外界的反應。同時也發展了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的態度,形成了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對於課堂中所出現的問題,在今後教學中應加強防範,加強課堂組織紀律,加以引導,力爭更好地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反思 篇12

我上第5課《家》第一課時,我的課時目標是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上課開始,首先讓學生結合漢語拼音自由朗讀課文內容,目的是複習漢語拼音,希望孩子們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其次是我範讀,學生認真聽;再次指名個別學生讀課文;然後齊讀課文,男女生賽讀課文,最後分組朗讀課文。總之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能夠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接下來是識字教學,我深知一年級的孩子,要引導他們掌握識字方法,引導他們自己想好方法記住這些生字寶寶,為今後的主動識字、自學生字奠定基礎,另外,通過自己想辦法記住這些生字,他們會掌握得更牢固。本課共有5個生字,分別是白、雲、兒、土、子。

孩子們說把“的”右邊的“勺”字去掉就是“白”,還有孩子說把“百”去掉上面的“橫”就是“白”;把“去”去掉一豎就是“雲”;把“幾”上面的橫去掉就是“兒”;給“二”加一筆豎就是“土”,把“十”加一筆橫也是“土”,把“王”去掉上面一橫也是“土”,周煜鑫小朋友更厲害,發現“土”字上面的橫短,下面的橫長,還提醒大家不要寫成“士”呢。

我很驚訝,孩子們能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想出好辦法來記住這些生字,他們的思維很活躍,我感覺孩子們的潛能是無窮的,需要我們老師去引導、去挖掘、去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是閃光的金子。

記得區學科帶頭人李主任曾經說過,識字教學不僅僅是認識生字,也不僅僅是指導書寫,更要注重引導學生記憶字形,理解字義。而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對字形記憶的指導比較到位,但是對字義的講解有欠缺。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多加強學生對字義的理解。

教學反思 篇13

案例

課堂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黎族歌舞音樂時,沒有像大多數老師那樣站在前面講解或運用表情、手勢進行提示,而是靜靜地坐在學生中間,同學生一起聆聽。此時,課堂和舞臺上的畫面顯得那樣的和諧,那樣的美。

聆聽音樂,是音樂教學的常見形式和方法。然而,聆聽音樂時教師應該做什麼卻很值得研究和深思。通常,大多數教師都選擇講解音樂的方式,或是先聽後講。可是,細想一下,這種在當前音樂教學中尚被普遍運用著的方式,至少在兩個問題上同音樂課的審美體驗原則相悖,不符合音樂教學規律。其一,音樂是體育的藝術,因而,音樂學習需要要用體驗的方式,教師的講解無法代替學生對音樂本身的體驗。其二,審美需要良好的心境,體驗的前提是注意力的集中。教師邊聽邊講的方式無疑是一種人為的干擾,只能分散和破壞學生的審美體驗。

因此,教師同學生坐在一起聆聽音樂確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這不僅有益於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傾聽與瞭解,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教師的角色,調整了師生關係,和諧了教學氣氛。因為,審美是離不開這些因素的。

案例分析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研究,正如文中所說:“審美需要良好的心境,體驗的前提是注意力集中。”〈中國音樂教育〉刊登了一篇文章,主要是針對當時不少音樂教師上欣賞課時喜歡把音響和錄影同時播放的現象而言的。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不同反響,有跟前面的觀點一致的,也有持相反意見的,這部分人認為聆聽固然必要,但如果配上畫面,會有助於學生對音樂形象的把握。另外,學生不是專業性學習,其音樂水平有限,有畫面配音樂,他們對音樂的記憶程度也要深些,並不會影響音樂的完整性。

上面兩種意見,誰對誰非,我們不能簡單地下結論,應根據欣賞樂曲的實際情況而定。當今時代是資訊化時代,自從多媒體輔助教學進入課堂以來,對課堂效益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如何把握多媒體使用的“度”,上須研究。

教學反思 篇14

本單元以“友情”為學習內容。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力圖充分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手段來營造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的思維,學會與人相處。

一、一點遺憾:

1、學生在用“wu”模唱《友誼地久天長》時,聲音很美,但學生沒有把模唱時的感覺貫穿到演唱中去,聲音的位置偏低,顯得聲音不柔和。

2、學生在唱譜時,把歌曲第二、三、四樂句完成的較好,但在帶入歌詞演唱時完成的不是特別好,我覺得在帶入歌詞演唱過程中,也應把它作為難點來完成。

二、一些閃光點:

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經歷過的難忘的場景,使學生或悲或喜,情感得到釋放,從而營造出氛圍,為直觀感悟音樂創造條件。這時學唱歌曲,就可以使學生的情感抒發與音樂形式、節奏自然產生共鳴,從而在不自覺的狀態下建立情感與音樂形式之間的聯絡。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觀看心裡話視訊、教師的話視訊,都是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體味友情的珍貴,情境與情感一致,學生在此基礎上產生情感共鳴。在本節課中學生完成了兩種體驗:練習體驗和情感體驗,教學效果良好。

作為一名新老師,尤其是專業不對口的老師,如何上好課是我面臨的最大挑戰。

1、立足課內,聯絡生活實際,本節課由生活小常識引入,如蚊蟲叮咬,痛癢難當,我們可以怎麼辦?學生眾說紛紜,然後教師又給出許多止癢方法,接著分析止癢原理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新課:《酸和鹼的反應》,同時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預設中為學生留出了足夠的學習空間,如:讓學生自己設計探究實驗方案,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的想法是五花八門的,把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說一說,互相交流達成共識。這樣就可以以說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3、學生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綜合分析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反思 篇15

我們小班組正進行著行為跟進式活動,其中我執教了語言活動《香香的被子》,現在我就說一說我的執教情況和執教體會。這個活動選至我們“冬天來了”這個主題活動中的一節課,我的活動目標有兩個方面:1、傾聽故事,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2、瞭解太陽的好處,喜歡在陽光下活動。在開始匯入部分,第一次我選用了第三人稱“小豬”,讓它來引出故事,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出示掛圖,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在出示掛圖時,我沒有讓幼兒仔細看圖,只顧自己講述故事,幼兒的興趣就不是很濃導致幼兒對於故事的理解不是很透,對於引出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鋪墊的也不是很明顯,第三環節是完整欣賞故事,由於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不透在這一環節角色的對話,幼兒就很難完整的說這句話了,最後我是用了一個角色表演,幼兒自由選小動物練習故事中的對話,孩子們對於小動物很感興趣,但是不能完整的說故事中的話,孩子的注意了就轉移到了動物的圖上,整節課在重點練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體現的不是很明顯,進過組內的老師分析、交流、指導,第二次就變成了,匯入部分我利用幼兒的已有經驗來提問,“冬天了,太陽出來了,我們小朋友都去晒太陽了,小動物們去幹什麼了呢?”引出故事,第二環節,我先出示圖(1)讓幼兒先自由觀察,發現小動物們都在幹什麼,再有老師講述故事,依次來出示其它圖片,第三環節是教師完整講述故事,練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第四是角色表演。圖片的出示,再通過故事的講解,對於故事的理解十分容易。在第一次試教時,重點的不突出,對於故事的不理解,孩子在練習角色表演時,對話就不是說的很好,第二次把圖片出示先讓幼兒觀察,再講述,幼兒對於故事的理解就吃得透點,對於動物的對話就做好了鋪墊,把幼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有生活來的故事,再有故事回到生活,把活動昇華,讓幼兒的經驗也有所提升。

我們教研組內的研課活動,提高了我的自我反思的能力,讓組內全體教師相互交流教學活動中的經驗,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教學反思 篇16

1.用數學知識存在普遍性與特殊關係的特點,教會學生用抓特殊性的方法來完成對知識的探究學習。在國中幾何教材中,平行四邊形與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的知識體系就體現了這一特點。

2.我們知道: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都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而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除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外,還各自具有自己的獨立存在的性質,這也必然引起它們的判定、面積求法及應用上特殊性的存在。因此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係,抓住共性的同時,重點完成對特殊性部分的探究,便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這部分教學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在平行四邊形教學中,引導學生由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入手,從平行四邊形的角(對角、鄰角、外角與內角)、邊(對邊、鄰邊)、對角線、面積求法、對稱性(軸對稱、中心對稱)方面進行探究(用邏輯推理或實驗證明的方法,通過課堂上的討論、實驗、質疑、釋疑的方式完成)。其次,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教學中,延用了平行四邊形教學方式。但課堂上重點引導學生從異性方面進行探索,找出特性,即菱形具有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每組對角、四邊相等、面積為對角線乘積一半三個特點;矩形具有對角線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面積可用鄰邊之積來求三個特點;而正方形又具有集菱形、矩形特性於一身的特殊性。再通過比較、總結,來完成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4.在國中幾何教材中,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關係的內容還有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國中代數中一次函式與正比例函式等。這些教學內容都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來完成。

教學反思 篇17

教授新課程已經一個學期了,給了我很深的感受。在瞭解了新教材的內涵和思路的同時,我也體會到,對於新課程的教師來說,更重要的就是怎樣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新課程的思路和內涵,從而使教學效果更好。

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給學生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中學習、歌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儘量減少對他們的限制,多給他們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機會,這樣學生才會更有興趣,有了興趣,才能迸發出超乎想象的東西來。所以在課堂中我從不去限制孩子們的想象或者一些行為。記得在欣賞《快樂的小熊貓》一課時,我先用故事匯入:在美麗的大森林裡住著一隻可愛的小熊貓,他愛學習、愛勞動。還經常幫媽媽做家務。有一天,他又幫媽媽去河裡打水,可是一不小心把水桶掉到河裡了,這下可急壞了小熊貓,因為他不會游泳。我們幫助小熊貓想想辦法好嗎?其實,我只是想用這個故事匯入一下,想辦法的環節只是一帶而過。可沒想到,卻激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他們七嘴八舌的地說開了,那場面十分的熱鬧。有的說:“用一根樹枝伸到河裡把水桶夠回來”;有的學生馬上反駁到:“如果樹枝不夠長怎麼辦呀?”另一個學生說:“可以用竹子做一個小船,然後划過去不就夠到了嘛!”我趕緊表揚他,誇他的想法真妙。我的一句表揚更加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議論也更加熱烈了。我知道如果這樣下去,可能會打亂我最初的課堂設計和構想。但是看著孩子們興奮的勁頭,我沒有去阻止,因為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更要給他們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由、快樂的去想象,去議論。這時,一個學生突然舉起手來說:“老師,我有個辦法,不僅能讓小熊貓夠到水桶,還能讓它不用走這麼遠就能有用!”我馬上用驚奇的目光盯著他:“那你快說說吧!”他自得的說:“可以順著小河挖一條水溝,讓水流到小熊貓家的門前不就行了嘛!”說實話,當時我真沒想到他會有這個想法,因為,畢竟才一年級。我用十分讚賞的語氣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並且對全班的孩子說:“某某某多有想象力啊,我們獎勵他一個‘創造獎好不好’?孩子們都為他鼓,這樣也激發了其他孩子積極想象和創造的興趣。

其次,是要還學生一個平等的地位,不能總以“權威”自居,不能總是居高臨下。俗話說“動人心者,莫先乎情”。課堂教學中,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心靈的接觸。如果師生關係良好,心理相容,學生能夠就會把老師的關心遷移到課程上來,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應。所以,在課堂中,我會經常注意主動走進學生,以此來拉近我與孩子們的距離。例如:坐到他們之中和他們一起欣賞新月,觀看學生表演。有時我剛走近他們,有的孩子就會熱情主動地邀請我挨著他做。而且在課堂中我會自然和真誠地使用“謝謝”“對不起”“你太讓我感動了”“我好喜歡你們啊”等等的語言,使學生感到老師和自己是好朋友。在學習歌曲《拉勾勾》時,我和孩子們一起演唱歌曲,一起表演。學會歌曲後,我安排了這樣一項內容,就是每個同學一邊唱著歌曲,一邊去和自己的好朋友拉勾勾。孩子們可高興了,都去找朋友。這時,我也走入他們之中,和每個孩子都勾一勾指頭。這下孩子們更高興了,都紛紛來到我的面前搶著和我勾指頭。使我感到特別親切,我想孩子們也一定和我有同樣的感受。最後,我總結到:我們勾了手指頭就是好朋友了。一個孩子突然大聲說:“是永遠的好朋友!”聽到這句話,我很激動,馬上說道:“對,老師要和你們做永遠的好朋友!”我想如果不是我主動走進他們,主動和他們去勾手指頭,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句話,又怎麼會讓這樣普通的一節課充滿了溫馨和感動呢!

最後,我體現到的一點就是教學的安排和設計。音樂課不同於其他學科,可以不必一定按著教材中的內容安排去進行。為了教學效果更好,每節課的內容可以互相調換。在學習《開火車》一課時,教材的安排是,學會歌曲後,帶著學生做開火車的遊戲。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我先帶領學生到操場去做開火車的遊戲,讓他們先在做遊戲中感到愉快感到有意思。在學生愉悅的心理氛圍下學唱歌曲,學生學的既快又有興趣。學會後再做一次遊戲,這樣教學的效果更好。

經過這一個學期的實踐,使我感到新教材給教師的空間更大了。我們可以有更寬闊的空間去發揮、實踐。

教學反思 篇18

美術教學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善於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美術學習的喜愛。美術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廣泛的學科,這要求教師的知識面要廣,要涉及方方面面的領域,我的主要做法是:結合教學內容講一些趣事或故事,如,《為祖國爭光》,這一課是以我國運動員在重大賽場上為國爭得了榮譽,高舉獎盃站在領獎臺的動人情景。

我給同學講了世界乒乓球冠軍郭躍華從小刻苦訓練乒乓球中的趣事,激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再如,國畫課《虎》,我講了一個五代著名虎畫家歷歸真的故事,歷歸真為了畫出虎的本性,虎威,隻身一人躲進老虎經常出沒的老林,認真觀察虎與山羊斗的驚心動魄的場面。鼓勵學生要有為事業獻身的精神。學生對此頗歡迎。另外,對技能性較強的內容,我用兒歌的形式進行總結,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染紙圖案》,將內容、材料、方法、注意事項等融入詩歌中:吸水白紙裁成方,摺疊定式有文章;邊沿點塗水要足,細心展開莫心慌。

在學生做作業時,總是沒東西可畫,我的另一個做法是,我讓每一個學生都來當教師,我要求學生互相交換作業,看看在對方的作業中你還能添畫些什麼?給他提些建議,或幫助他修改一下,學生都有善於表現的一面,他批改別人的作業比自己畫的都認真,這樣通過幾個回合的補充,完善,學生的作業都豐富起來了。用此辦法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美術興趣和審美能力。不但幫助了別人同時也提高了自己。

教學反思 篇19

《解方程》這部分內容,是數與代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代數”教學的起始單元,對於滲透與發展學生的代數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開課時,通過複習哪些是方程,鞏固方程的含義,為後面教學作鋪墊。

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說出推想過程,一邊板書,一邊指出解題的想法,然後著重講解檢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並在後面的鞏固練習當中加入口答檢驗,根據課本上的“注意”強調說明雖然不要求每題都寫出檢驗,但都要口算進行檢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出示概念時,先讓學生自學了概念。自學完概念後,應讓學生對兩概念講講自己的理解,自己勾畫出重點字,然後才是教師對概念重點的強調,這樣更能區分兩概念不同的含義,對難點的突破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將易混易錯的地方,清楚理解後,明確兩概念的區別,這點在課上忽略了。

在後面的反饋練習時,因前面例題的格式講的還不夠明確,所以練習時有點反覆,但在後面的練習中學生已完全掌握。鞏固練習的層次很好,由易到難,對學生的學習有突破,學生完成的正確率也很高。

這節課整體來說我比較滿意,對於細節上的處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使教學更加嚴謹,也會更注意教材的研讀,爭取上一節完美的好課。

教學反思 篇20

《蘭花花》的歌唱教學,是在欣賞了兩節課的陝北民歌信天游之後進行的。在之前,學生通過;兩節課的欣賞已經對陝北民歌信天游的風格特點和這首歌曲的內容梗概有了大致的瞭解,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不像以往對傳統民間歌曲的牴觸,而是有了進一步學唱的願望,這是一個好的起點。

我認為這節課上下來,最大的亮點在於: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嘗試用陝北方言的發音來演唱歌曲,這樣一來歌曲的韻味,濃濃的陝北腔就立馬凸顯出來。學生覺得自己也能像個歌唱家一樣,原汁原味的區表現歌曲了。在全班嘗試用陝北方言演唱了歌曲兩段歌詞後,學生的驚訝和喜悅是顯而易見的,課堂氣氛也在這一刻達到高潮。

不足之處是:我在接下來的拓展環節播放了《蘭花花的故事》變奏曲,要求學生在每個變奏出現的地方隨樂哼唱主題,很多學生哼唱得不錯,但是在最後問及這首鋼琴曲有幾個變奏的時候,只有寥寥的幾個人答對了。其實應該在聆聽之前先複習一下變奏曲的曲式特點,然後再去聆聽,這樣在聆聽哼唱得同時,學生也能對變奏曲這一曲式特點加深印象。另外,這首曲子在上學的時候我也曾經彈過,如果事先再加練習,課堂上不用音像資料,而是我直接在鋼琴上彈奏出來,那麼這節課的效果肯定會更好,更加拉近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