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精選】物理教學計劃三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計劃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做教學計劃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教學計劃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物理教學計劃三篇

物理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內容

《液體的壓強》選自人教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第十三章《壓強和浮力》的第二節。其主要內容包括體會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通過探究瞭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

二、學生分析

國中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強,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歡看實驗和做實驗,並有一定的生活積累,他們對液體壓強會有一定的認識,但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如果直接讓他們想辦法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實驗來,未免難度過高。然而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求知慾強,而固體、液體的壓強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節設計是安排在學生學習了固體壓強概念之後,再根據固體壓強的特點,通過類比,進一步探究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案。

三、設計思想

本節課是一節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力求體現探究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中自主的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人教版教科書對於本節課的設計理念非常在乎對學生的`啟發,著重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探究得出液體壓強的特點來。然而,由於課時的安排,學生常常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對於為什麼能想到用這樣的實驗證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等問題並不明確。本節課的設計正是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入手,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出證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的實驗來,通過小組討論自主設計實踐出來的知識往往比較深刻。

在教學過程中,先通過大量事例引入課題,創造一個物理情境,讓學生能聯絡生活實際體會到流體壓強的存在。然後利用已有的固體壓強的概念,引導學生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法,包括用橡皮膜的形變代表液體壓強的存在,用形變的程度代表液體壓強的大小等問題。然後通過對各種方案的歸納總結,使學生認識體會到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特點。然後利用設計最優的方案去探究同一深度液體各個方向的壓強特點及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係。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更強調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而不是盲目的趕課時。使學生在整個探究過程中處於主動,發揮主體地位,同時也在知識的獲得過程中充滿成就感。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實驗,認識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

通過實驗探究,瞭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

2、過程與方法

能聯絡生活實際,感知液體壓強是一種客觀存在。

根據固體壓強的概念,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法。

能通過實驗探究體會到液體壓強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能經過發散式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樂於參加探究的態度,敢於把想法說出來與大家交流的勇氣。

在觀察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能對學習的過程、知識和方法進行總結,梳理所學知識,學會反思。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節重點放在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因為這是解釋社會生活中相關現象的基礎知識。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對設計出來的實驗方案進行歸類並得出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結論。

六、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液體的壓強

展示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體壓強的特點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體內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壓強相等

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物理教學計劃 篇2

一、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物質的屬性及結構等內容,瞭解物體的尺度等內容,初步認識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2.初步認識機械運動等自然界常見的運動和相互作用,瞭解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3.初步認識能量、機械能、內能等內容。初步認識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4.初步瞭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知道物理學不僅指物理知識,而且還包含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5.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會記錄實驗資料,知道簡單的資料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會用科學術語、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2.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物理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資訊。有初步的資訊收集能力。

4.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資訊處理方法,有對資訊的有效性作出判斷的意識。有初步的資訊處理能力。

5.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有初步的資訊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學原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調查等科學實踐活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4.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不迷信權威,具有判斷大眾傳媒是否符合科學規律的初步意識。

5.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並與他人交流的願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於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6.初步認識科學及其相關技術對於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能在個人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所貢獻。

7.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二、本學期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分析與論證

1.能初步描述實驗資料或有關資訊。

2.能對收集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比較。

3.能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

4.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

5.嘗試對探究結果進行描述和解釋。

6.認識分析論證在科學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評 估

1.有評估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的意識。

2.能注意假設與探究結果間的差異。

3.能注意探究活動中未解決的矛盾,發現新的問題。

4.嘗試改進探究方案。

5.有從評估中吸取經驗教訓的意識。

6.認識評估對科學探究的意義。

(三)交流與合作

1.能寫出簡單的探究報告。

2.有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意識。

3.在合作中注意既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

4.能思考別人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探究方案。

5.有團隊精神

6.認識科學探究中必須有合作精神。

三、本學期對科學內容的要求

物質部分

(二)物質的屬性內容標準

(1)能描述物質的一些屬性。嘗試將這些屬性與日常生活中物質的用途聯絡起來。

(2)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3)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4)瞭解物質的屬性對科技進步的影響。

(三)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內容標準

(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

(2)瞭解原子的核式模型。瞭解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並認識這種探索將不斷深入。

(3)大致瞭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並認識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

(4)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巨集觀的尺度有大致的瞭解。

運動和相互作用部分

(二)機械運動和力內容標準

(5)通過實驗探究,學會使用簡單機械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

(6)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瞭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

(7)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知道物體浮沉的條件。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8)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瞭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能量部分

(一)能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內容標準

(1)通過例項瞭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簡單描述各種各樣的能量和我們生活的關係。

(2)通過例項認識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化。

(3)結合例項認識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

(4)結合例項理解功率的概念。瞭解功率在實際中的應用。

(二)機械能內容標準

(1)能用例項說明物體的動能和勢能以及它們的轉化。能用例項說明機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轉化。

(2)知道機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產中的例項解釋機械功的含義。

(3)理解機械效率。

(4)瞭解機械使用的歷史發展過程。認識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三)內能內容標準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瞭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並能用其解釋某些熱現象。

(2)瞭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係。

實施方案

一、加強科學探究的教學

科學探究應貫穿於物理教學中的各環節,本學期的科學探究課題:7.3物質的密度,8.2液體的壓強,9.1槓桿的平衡條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探究

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自主探究、組內合作探究等方式,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學習物理的樂趣,在探究過程中,要注意幫助學生克服懶惰、怕麻煩的心理,對探究活動中的困難給與具體的指導。儘量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儘量避免因探究失敗產生的消極心理。

2.使學生養成對所做工作進行評估的習慣

評估是科學探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往往不被師生重視,很多學生不知道怎樣進行評估,本學期在強調評估重要性的同時,結合9.1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這節課對學生給出具體的評估方法。

3.重視探究中的交流與合作

本學期繼續實施分組合作,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按每組4人分組,平時注意發揮每個學生在探究中的作用,儘量避免有少數學生包辦代替的現象,儘量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全面聯絡,充分體現工作中的分工與合作,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

二、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充分利用學案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三、加強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學科滲透的聯絡

課堂教學的實施要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對於微觀世界和天體宇宙部分的教學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掛圖,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四、教學進度

本學期共有十七週,每週3課時,共51課時,計劃課堂教學25課時,單元練習與反饋、二次糾錯20課時,綜合實踐活動6課時。

物理教學計劃 篇3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觀察和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為更好地實施實驗教學,現做計劃如下:

一、實驗目的:

1、培養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實驗能力。

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

二、實驗重點:

本學期實驗教學的重點是部分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三、實驗難點:

1、將探究方法和創新精神用於教學中。

2、將演示實驗變為分組實驗。

四、實驗措施:

1、對所有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要填寫實驗通知單和實驗記錄。

2、嚴格要求,按程式進行操作。

3、認真組織,精心輔導。

4、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競賽活動。

5、積極組織並指導物理課外興趣小組開展實驗活動。

五、實驗配檔:

(一)第一週:

1、星期一: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3、4課時。

2、星期二:動能和勢能的轉化,6、7課時。

3、星期四:用刻度尺測長度。

(二)第二週:

1、星期一:二氧化氮的擴散,3、4課時。

2、星期二:決定擴散快慢的因素,6、7課時。

3、星期三:做功與內能的關係,2、7課時。

4、星期四:熱傳遞與內能的改變,3、4課時。

5、星期五:研究比熱容,5、6課時。

(三)第三週:

星期四:測平均速度。

(四)第四周:

1、星期二:

(1)一切聲源都在振動,2、3、5、7課時。

(2)利用內能來做功。

2、星期三:研究聲音的音調和音色,2、4、5、6課時。

(四)第五週:

1、星期一:摩擦起電,3、4課時。

2、星期二:用手感覺水的溫度,2、3、5、7課時。

3、星期三:

(1)電流的形成,2、7課時。

(2)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

4、星期四:

(1)觀察熔化現象,3、4、6、7課時。

(2)導體和絕緣體,3、4課時。

(五)第六週:

1、星期三:組成串聯電路和並聯電。

2、星期四:觀察水的沸騰。

(六)第七週:

1、星期二:

(1)壓縮體積可以使氣體液化,2、3、5、7課時。

(2)電流,6、7課時。

2、星期三:觀察碘的'昇華,2、4、5、6課時。

3、星期四:用電流表測電流。

(七)第十一週:

1、星期三:

(1)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4、5、6課時。

(2)用電壓表測電壓。

2、星期四:觀察平面鏡成像(3、4、6、7)

(八)第十二週:

1、星期一: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3、4課時。

2、星期二:

(1)光的折射實驗,2、3、5、7課時。

(2)變阻器,6、7課時。

(九)第十三週:

星期二:照相機。

(十)第十四周:

1、星期三: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2、7課時。

2、星期四:幻燈機放大鏡。

3、星期五:伏安法測電阻。

(十一)第十五週:

1、星期三: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2、星期四: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3、4、6、7課時。

(十二)第十六週:

1、星期一:電功,3、4)

2、星期二:

(1)額定功率,6、7課時。

(2)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3、星期三:測定小燈泡的功率。

4、星期五:焦耳定律,5、6,課時。

(十三)第十九周:

1、星期二:物重跟質量的關係,2、3、5、7課時。

2、星期三: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2、4、5、6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