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彙總九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來為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彙總九篇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 教材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使用了新課程標準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美術教材。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安排了四個新的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即運用多中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

“設計、應用”(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製作,傳遞,交流資訊,梅花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欣賞、評述”(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組部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綜合、探索”(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 這些課程內容新穎,版面美觀,貼近學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們的喜愛。

二、學情分析

美術課的課堂常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鮮的內容,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指導。

一年級小朋友第一次接觸正規化的美術課,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學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樣,在繪畫上、工藝製作上一定有著學生自身的創造思維、想象能力、技法的個性,但這些會造成學習的不一致性、習慣不統一化,給美術課的課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部分同學習慣於帶回家去完成少數同學形象表達能力還停留在幼兒園的水平。繪畫習慣養成還需要進一步的培養。學習一段時間後學生對於美的事物有興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 ,作畫時才會有初步觀察習慣。對於想象畫、命題畫就會能根據自身的感受大膽的描繪了。

三、本學期教學的.總要求、總目標

1、知識教育要點:

(1)感知各種隨意形狀。

(2)認識和運用各種平面形、常用色。

(3) 運用形和色,進行臨摹、添畫、記憶畫、想象畫練習。

(4)學習使用各種簡易繪畫工具,學習撕、折、拼、貼和揉捏、搓、挖等手工製作法, 養成正確地繪畫、製作姿勢與習慣。

(5)欣賞祖國風光和兒童畫、民間美術作品的美。

2、 能力培養要點:

(1)在美術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促進從無意想象過渡到有意想象 ,從再現想象過渡到創造想象。

(2)在繪畫活動中大膽用筆用色,鼓勵兒童通過繪畫表達自身的情緒情感。

(3)提高手部運動的靈活性,促進手和腦的協調發展。

(4)提高對色彩美、形狀美的能力。

3、 審美教育要點:

(1)培養兒童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2)讓學生感受美術活動的愉悅,激發兒童對藝術創造活動的興趣。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從幼兒園升入國小,習慣比較差,易失去注意力等。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理念起決定作用。如果能在寬鬆融洽的氣氛中開始,那麼孩子將自然地摒棄對美術課的畏懼感,從而激發對美術課的喜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五個單元共二十課,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美術教材在分類上有著共同的特點:分為欣賞、繪畫和工藝三大部分,工藝課絕大都是混合課,既鍛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鍛練了學生的繪畫能力。第一冊教材就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在課業的安排上形式比較活潑、新穎,著重發展兒童多種形式的創造能力。在繪畫和工藝課中,突出訓練學生形象概括能力和造型能力,教材還安排了大量的色彩課,以鍛練學生的色彩感受力,並使學生對色彩有初步認識。

三、教學目的任務:

1、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

2、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

四、教材重點、難點:

1、學習有關美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培養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造能力等。

五、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習慣養成教育,美術課堂是較為活潑,但所接觸的材料也較多,這就需要學生們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在以後的`課堂教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重視想象畫,主題畫的訓練,以開發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並能把自己所想象的表象在美術作品中。

3、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把生活中的多種材料綜合到美術課堂中來,讓學生能應用多種材料表現美好的事物。

六、安全方面:

1、對美術學具的使用和儲存的正確指導。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尤其是美術學具的運用和妥善儲存,在開學前以及上手工課前對學生的學具的正確運用應該給學生講清楚,並且要進行演示。

2、運用美術課中所學的知識進行安全教育。

在美術課中我們可以根據一些課的內容進行一些安全教育,如:禁止煙火、禁止觸電、安全出口、禁止攀高等,再對學生進行其它安全的教育,以達到美術與生活的緊密相連,達到教育、教學的效果。

3、通過一些美術學科活動來進行安全教育。

在美術學科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創辦安全教育手抄報,組織學生以安全為主題的繪畫創作(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在校學習的安全、生活中的安全等等)。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全冊教學目標:

(一)繪畫

1、自己選擇顏色,描繪景和物。

2、用記憶畫、想象畫等形式,表現自己熟悉的、喜歡的內容。

(二)工藝

1、製作簡單的紙版拓印畫。

2、用撕或剪的方法制作紙工圖形。

3、用各種平面材料貼面。

4、製作簡單的泥工模型。

(三)欣賞

1、觀賞可愛的動植物。

2、欣賞學生喜愛的兒童畫。

3、欣賞民間玩具。

二、全冊重難點:

(一)重點:

1、用記憶畫、想象畫等形式,用大膽和諧的顏色表示自己熟悉的內容。

2、製作簡單的紙版拓印畫,及各種平面材料貼畫,進一步提高撕紙和剪紙拼貼的能力。

3、欣賞兒童畫及自然物,提高欣賞能力。

(二)難點:

1、在繪畫中要求大膽想象,用色大膽較真實,造型較生動自然。

2、在紙工製作中培養其動手製作的`精神,動手的協同性,在泥塑中培養空間想象力。

三、教學情況分析:

從上學期教學情況看,該年級段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對想象畫、記憶畫,有較強烈

表現慾望,色彩表現力強,同時對工藝製作非常喜歡,繪畫作業普遍水平較高。

但也有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整體的差距比較大。

2、構圖佈局還不夠完整。

3、工藝製作能力比繪畫技能差點。

四、措施:

1、加強對學生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整體性的滲透,採取好學生帶動差學生的方法。

2、要求在構圖時飽滿,畫滿,畫大,畫得有生氣,有意趣。

3、通過課堂講評作業,教繪畫技能與工藝製作相結合,來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技能表現。

五、全冊課時安排:

本學期新授教學30課時,機動5-6課時,補充教學4-5課時,考核1-2課時(考查)。

六、全冊教學內容、課時及單元課時計劃(略)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第一次接觸正規化的美術課,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新奇的、有趣的、好玩的。然而新生入學前所受的教育各有所不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樣,在繪畫上、工藝製作上一定有著學生自己的創造思維、想象能力、技法的個性,但這些會造成學習的不一致性、習慣不統一化,給美術課堂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二、學期教學目標和要求:

1.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慾望。

2.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物件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認識常用的色彩及形狀,體驗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採用撕、剪、貼、畫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歸納幾種基本的玩泥方法,口頭髮表體驗感受。

3.欣賞感受剪紙、撕紙、摺紙藝術之美,學習剪紙、撕紙、摺紙造型表現的方法。

(二)難點:

1.學生對感受物體的發表,並用口語來表達。

2.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引導學生表現自己的所見所聞。

3.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個性,充分激發學生對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學習活動中能舉一反三進行探究。

四、教學措施:

1.教師聯絡各學科的課堂要求,根據美術課的自身特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度,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利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直觀演示,動作要規範化,給學生以楷模,學習正確作畫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習氣氛。

3.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內容,採用生動活潑的遊戲教學形式,在學生不知不覺遊戲中,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4.注意學生的情緒,語言要親切,氣氛要輕鬆,要積極鼓勵學生動腦筋,大膽添畫,來培養她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註

2、3

.我的小畫箱、塗塗畫畫

3週中秋放假

4、5、

.圖形變變變、我的名字牌

5周國慶節放假

6、7

太陽、星星、月亮

X B 1 . c

8、9

.小餐桌、紙飛機

10

小花衣、下雨了

11、

圖形擺拼、小小鐘錶店

12

包糖果、小陀螺

13

開心小玩具

14

五彩連環

15

貼樹葉

16

紅星閃閃、搓搓揉揉

17

童謠童話

18-20

總複習

5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依據美術課程標準精神,鎖定階段教學目標,針對一年級學情,從輕鬆隨意的學習形式出發喚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本冊教材共設定22個課目,包含了22個教學活動,以學生體驗為中心,嘗試、感受不同工具材料及使用技能,感受及認識常用形與色,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強調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在開放的教材體系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美術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前面發展。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共有5個班,該年級段學生剛進國小校園,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活潑好動,好奇心重,教師應以加強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為重點,結合遊戲、講故事等方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該年級段學生十分喜愛各類美術活動,想象力豐富、大膽,對形、線、色的認識感性、真誠,是兒童畫表現的黃金時期,在手工活動中技能運用有限,但是造型稚拙別有情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

<造型.表現> 學習領域

體驗不同繪畫工具,學習正確使用方法,用想象畫、記憶畫等形式,以及用紙材、泥材等多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體驗造型活動樂趣。

<設計.應用> 學習領域

觀察身邊用品,初步瞭解形狀與用途的關係。嘗試不同工具,紙材、泥材等媒材,安全的使用材料和工具,發揮想象,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欣賞.評述> 學習領域

欣賞學生感興趣的兒童畫、古代原始巖畫等美術作品的形與色,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綜合.探索> 學習領域

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或以造型遊戲與語文、數學等學科內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想象、創作和展示。

2、能力

能正確、安全使用各種工具和材料,能大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想象,能仔細觀察、大膽想象進而創作出反映自己學習水平的繪畫及手工作品。

3、情感

對各類美術活動感興趣並積極參與,在美術學習中增強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

1、嘗試不同工具材料,學習其正確使用方法。

2、認識常用色,嘗試用想象畫、記憶畫等形式進行繪畫表現活動。

3、嘗試用紙材、泥材等多種媒材料以及簡便的工具,通過

撕、折、疊、揉、搓、壓等方法,進行造型活動和設計。

4、欣賞自然美景及學生感興趣的美術活動,交流想法並評述。

5、在綜合性美術活動中主動探索研究創造及綜合解決問題。

難點:

1、運用針對性的思維訓練方式啟發大膽想象,運用細節描述和情景再現的方法抓住記憶畫的要點。

2、在教師的示範指導下,嘗試正確的泥工、紙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五、教學措施

對於一年級學生做好組織教學,利用多媒體,充分發揮直觀性演示,對低年級學生多做教師示範。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20課教學內容,教材內容豐富多彩,非常適合一年級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和成長需要;形式多樣有趣,為學生設定了很有趣味的情境,注重學習過程中對美術活動的多角度的嘗試和體驗,有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開闊視野啟迪思維,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創作學習,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為使教學更方便有效,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適當補充利用本地可利用資源充實教學內容。

二、學情分析:

剛進入課堂的小朋友,在情感態度上老師要作很大的努力,而在思維的想象力、創造力方面發展的空間很大,因此要好好把握機會,激發孩子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們能發現美,有創造美的想法。

三、學段目標:

1、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

2、認識色彩,瞭解美術學習用具,掌握塗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並能使用工具進行簡單的美術活動。

3、通過美術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教具和材料,常和班主任溝通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2、運用講故事、猜謎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3、多蒐集資料,選擇適合學生生活環境的形式和材料豐富課堂教學。根據美術課的自身特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度,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多示範、多鼓勵、採用多元化評價手段。

五、教學進度:

第一週:準備課

第二週:1、大家一起畫2、花花綠綠的糖紙

第三週:3、繞繞塗塗4、有趣的拓印(一)

第四周:4、有趣的拓印(二)5、我的太陽

第五週:6、奇妙的撕紙添畫(一)6、奇妙的撕紙添畫(二)

第六週:7、做拼音卡片(一)7、做拼音卡片(一)

第七週:8、小鳥找家(一)8、小鳥找家(二)

第八週:9鳥語花香(一)9、鳥語花香(二)

第九周:10、小動物蓋房子(一)10、小動物蓋房子(二)

第十週:11、數字變變變12、會飛的娃娃(一)

第十一週:12、會飛的娃娃(二)13、猜猜我是誰(一)

第十二週:13、猜猜我是誰(二)14、變臉(一)

第十三週:14、變臉(二)15、穿花衣的熱帶魚(一)

第十四周:15、穿花衣的熱帶魚(二)16、尋找美麗

第十五週:17、亮眼睛18、美麗的鉛筆頭(一)

第十六週:18、美麗的鉛筆頭(二)19、花兒朵朵(一)

第十七週:19、花兒朵朵(二)20、小小食品店(一)

第十八週:20、小小食品店(二)

根據學生情況,安排適合學生能力的美術活動。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雖然經過了幼兒園學習,但習慣還是比較差,易失去注意力等。此次我教授的班級是一年級四班,共有學生 60人。大部分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其中有部分學生素質很好,畫的還不錯。但也有個別學生素質較差,且紀律渙散。

二、教材分析:

美術教材在分類上有著共同的特點:分為欣賞、繪畫和工藝三大部分,工藝課絕大都是混合課,即鍛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鍛練了學生的繪畫能力。每冊教材又由於兒童年齡段的差異而各具特色。

第一冊教材就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在課業的安排上形式比較活潑、新穎,著重發展兒童多種形式的創造能力。在繪畫和工藝課中,突出訓練學生形象概括能力和造型能力,教材還安排了大量的色彩課,以鍛練學生的色彩感受力,並使學生對色彩有初步認識。

三、教學目的:

1、 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

2、 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各種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3、 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

鼓勵學生觀察生活、欣賞美,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教材重點、難點:

1、 學習有關美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自然界隨手可得的材料進行造型遊戲。

2、 引導學生運用造型語言來表述自己對觸覺的獨特感受,發展視覺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造能力等。

3、學習新增的表現方法,對簡潔圖形的藝術美沒有初步的瞭解。在描畫中,能運用合理的構圖、豐富的想象進行新增和組合。

五、主要措施:

1、課前製作教具,運用直觀演示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明確製作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2、啟發學生想象,鍛練學生想象力和發散思維能力,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3、優化課堂結構,注意精講多練,作業隨堂完成,注重教學效果作業質量。

4、平行班級作業展評、評比,為學生提供互相學習、攀比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5、使用電化教學,增大課業容量,使所受內容條理化,便於學生接受。

六、課時安排: 每週2課時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8

【教材分析】

這套課標教材吸收並保留了20xx年大綱本國小美術教材的優點和特色,在其基礎上又做了較大變動,編著者認真研究並消化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和教育部部頒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吸收了國內外教育教學新理念、新方法,結合本地區教學、教研、教改的實際情況,體現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課程標準教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向。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物件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受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嘗試用不同的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的樂趣。

【教學總目標】

1、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才,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2、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才,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設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3、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4、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象、創作、表演和展示。

【學情分析】

1、教師聯絡各學科的課堂要求,根據美術課的自身特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度,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利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直觀性演示,動作要規範化,給學生以楷模,學習正確作畫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習氣氛。

3、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內容,採用生動活潑的遊戲教學形式並滲透美術術語,在學生不知不覺遊戲中,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4、注意學生的情緒,語言要親切,氣氛要輕鬆,要積極鼓勵學生動腦筋,大膽添畫,來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提高質量的`具體措施】

1、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應創造條件,多給學生感悟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

2、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創新思維苗子一定是在讓其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因此,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緊密聯絡的。

3、創設文化情境,涵養人文精神。

新課標指出美術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美術學科具有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的特點,它與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有著直接和暗含的關係,因此,它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人的整體素質培養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4、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次課改的重點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這些學習方式中,培養學生憑藉自己主動建構知識與活動,去與他人互動,達到自身進一不發展的目的。

5、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

6、學生的自評與互評。

7、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8、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課堂常規還沒有完全養成,學習習慣還比較差,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等。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理念起決定作用。如果能在寬鬆融洽的氣氛中開始,那麼孩子將自然地摒棄對美術課的畏懼感,從而激發對美術課的'喜愛。

二、教學目的,任務:

1、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

2、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

三、教材重點,難點:

1、學習有關美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培養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造能力等。

四、個人教研專題: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激發兒童學習美術的興趣放在首位,使學生在聽,想,說,玩,畫等。"多元化"活動中愉快地主動獲取知識,提高審美能力。

五、主要措施:

1、精心準備,做好課前工作。

2、運用不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3、多多實踐,多多練習,掌握美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