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錦八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來為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科教學工作計劃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錦八篇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情簡析:

化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對九年級學生來說,也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因為 初次接觸,平時授課時應把握學科特點:以實驗和生活例項為切入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對化學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漸漸瞭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

二、本學期的總任務:

1、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認識實驗室規則,練習常用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初步認識研究和學習化學的方法:實驗探究法。

2、通過空氣的學習,瞭解空氣的成份及其空氣汙染的.有關知識,樹立環保意識。

3、通過氧氣的教學,初步認識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掌握氧氣的性質和製法,練習氣體制取的基本操作。

4、通過水的教學,瞭解水的組成,水汙染及其防治,樹立節水及環保意識。

5、對物質結構形成初步的認識,熟練書寫化學式。複習鞏固物質分類、物質結構等重要內容。為進一步學習化學方程式打好基礎,

6、進一步學習化學式的寫法,在此基礎上學習化學方程式的讀法及有關計算。

7、通過“碳和碳和化合物”的教學,結合氧氣部分的學習,進一步熟悉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練習化學方程式寫法。

8、聯絡實際,瞭解燃料及其利用。

9、結合教材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結合教材,進行各種思想教育

三、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

1、氧氣的製法和性質

2、對分子、原子、離子概念的認識,對微觀世界的想象。

3、學習加熱、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

4、對化學反應及其反應型別的認識。

5、化學方程式及計算

6、碳和化學性質、二氧化碳性質、製法

7、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習慣,認識探究學習的方法

難點:

1、對空氣成份探究實驗的設計分析。

2、製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3、對微觀世界的想象。

4、探究實驗的學習方法

5、物質的結構、變化、性質、用途間的相互聯絡

6、質量守恆定律

7、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運用

8、含雜質的化學方程式計算

9、建立系列觀點:條件_結果;氣體的製取思路、方法等

10、物質間的相互聯絡

關鍵:

1、化學式書寫與運用

2、形成研究學習物質的方法

四、教研:

本學期計劃進行兩次較大的教研活動:

1、學期開始時,組織本科教師對教學進度、授課方法等開展一次教研活動,以確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

2、教與學協調同步,平時針對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比如,教學內容、教法、教學進度、後進生轉化、分類指導等方面不定時的加以研討。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有效教學研究為核心,以提高學生學科素養和教師專業水平為重點,堅持以校本教研為基礎,加強課堂教學及教學常規管理,強化質量意識,積極進行課題研究,努力推進課程改革,結合新教材內容和我校學生實際,充分發揮各教研組的作用,重點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和實際的問題。建設一支師德修養高、業務素質精良、教學技能全面、教學基本功過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適應新課程改革需求的教師隊伍造就一支適應現代化教育要求的創新型、學習型、研究型高素質的新型教師隊伍。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靈活紮實地搞好教與學的實踐活動。努力踐行“教學、研究、服務”等工作職責,紮實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二、主要目標

1.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和細節監控,加強教學評價和質量分析,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方向,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樹立“科研興校”意識。注重教育科研的實效性與先導性。多渠道、多方式的開展教育科研工作。

三、具體措施

(一)強化教師業務學習,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強化教師業務學習,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落實校本研修計劃,開展校本培訓,提高教師對專業態度、技能、價值、專業精神的再認識,注重教學研究、教學反思,自覺增強教科研意識,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二)聚焦有效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完善教學常規的檢查落實

教學常規要規範、科學、合理,常規檢查、考核要程式化、整體性,要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全體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本學期,我們將繼續鞏固、推進上學期常規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針對上學期教學常規考核中存在的弊端,進行調整、改進,促其進一步的完善。

學校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除了平時的常規檢查,隨堂聽課外,還將加強對作業批改和教學質量檢測的監督力度,幫助大家尋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全面解決“教”和“學”之間存在的實際問題,保證學校教學活動有秩序、高質量地正常開展,培養全體教師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教學作風,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本學期,備課老教材的老師除備整冊配套的課件與教案外,每週要手寫一篇教學反思;備課新教材的老師需認真研究教材,備好一單元的精品教案及配套課件。同時,我們繼續緊抓“作業檢查”,每兩週進行一次作業批改檢查(檢查時間為雙週星期五)。另外,教務處會不定時檢查作業批改情況。

2、聚焦有效課堂

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研讀教材,研究學生,聚焦課堂教學結構改革,進一步深化新課程教材教法、學法的研究;深入課堂,開展磨課研課活動,引導教師基於學生實際,以學定教,建設“讓學課堂”,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3、紮實推進“輕負高質”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推進“輕負擔高質量”工作的實施辦法》,嚴格執行省教育廳“六個嚴格”規定,尋求“輕負高質”的有效途徑,優化“輕負高質”的措施。嚴格執行中國小課程計劃;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尤其是對體藝課程的開設,必須嚴格按大綱要求,不得刪減;要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堅決落實中國小生每天鍛鍊1小時的目標要求;規範作息時間,控制作業量,確保學生休息和體育鍛煉時間;要求教師做好上課前準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杜絕一切有加重學生負擔的不必要的課後輔導,特別是有償輔導。此外還要重視後20%學生的教育,給予心理上的疏導、學業上的輔導,生活上的照顧等,能使一切不該掉隊的學生不掉隊。

4、搭建平臺讓學生自主展示才華

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發展,我們準備為學生搭建一系列的平臺:本學期,我們將舉行1年級拼音聽寫比賽、2——6年級“寫話或作文競賽”、1——2年級學生口算能力測試、3——6年級數學能力測試。

(三)加大教科研力度,提升教師教科研素養

1、進一步深化科研型團隊賽課活動

新課程的實施,促成教師從個體備課到集體備課的轉型。我們在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對集體備課的形式、內涵、實效、評價等進行實踐探索,提煉出資源式、教研式、精品式三種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集體備課。這三個層次的集體備課在學校中循序漸進地開展,人人蔘與,滾動推進。通過資源式集體備課,可以發現教學中的疑難問題,並把它作為教研式集體備課的主題;在教研式集體備課中,又發現老師們做過了就拋棄了,不注重素材的積累與撰寫;於是又推出精品式集體備課,讓教研與科研合二為一,人人動腦、動筆、動手去實踐探索。

2、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活動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只有兩者相輔相成,學生才能真正受益。教育教學科研是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發展的有效途徑。

(1)結合教師繼續教育,展開新課標學習研討,通過理論學習,各科教師熟悉新課標內容,能撰寫專題心得體會報告。

(2)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育科研、教學研究競賽活動,提高論文發表和獲獎的層次。

(3)鼓勵教師積極申報縣、市級及更高級別的課題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3、加大校本研訓的力度

校本教研涉及到教師的面更廣,更切合教師的實際,更有利於教師專業的發展、提升。因而要加大校本研訓的力度,進一步拓展校本研訓的渠道,增加校本研訓的內容。本學期,加大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激發教師的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要擠出一定經費聘請名師來校指導或外派教師學習。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

★主要內容和基本形式:

(1)專業精神

①每學年組織一次先進教師經驗交流會;

②紮實開展全員讀書活動。創造讀書條件,設立專項經費購置一定數量的書籍供教師閱讀,每位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徵訂一本教育教學雜誌。每學年規定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撰寫至少1篇20xx字的讀書心得。

③結合課堂教學,每學期至少撰寫三篇質量較高教學案例、反思或論文,並上交教務處作為考核依據。

(2)專業知識與技能

①學校每年至少組織12次(每學期6次)各學科集體備課活動;

②深入開展各學科團隊磨課活動,繼續提高教育科研含量。以研究的狀態進一步開展主題式團隊磨課活動;

③每位教師每學期聽評課不少於10節,評課至少2節;

④每位教師每學年至少參加一次評價研究活動;

⑤學校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教學技能培訓或展示活動。

⑥有效開展與學校工作實際緊密聯絡的課題研究。倡導各教研組確定研討主題,加強教研組建設,同時讓教師們在研究過程中,學習理論、更新觀念、矯正行為、促進發展。

(3)專題培訓、加強業務理念和能力培訓。在學校和學科組、班主任層面及時組織開展教育科研、德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資訊科技等方面的專題培訓。

(4)學校特色

①開展師徒結對,優勢互補活動。

②科研型團隊賽課

★基本形式

①學校培訓:採取集中培訓與教師自主學習、專題培訓與系統培訓、校內培訓與校外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培訓主要通過專家或本校骨幹、先進教師的講座開展校本培訓。

②教務處培訓: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與各教研組專業緊密相聯的培訓內容以年段、學科為單位,組織各學科集體備課活動;

③自我培訓:教師自定個人發展計劃,為自己設計個性化的培訓方案。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3

學況分析

七年級新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教材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目標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教學措施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靈活、應變,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共30課時)

第一章 認識生物 2課時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5課時

第三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3課時

第四章 細胞的生活 3課時

第五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3課時

第六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1課時

第七章 生物圈中有那些綠色植物 2課時

第八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3課時

第九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迴圈 3課時

第十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2課時

第十一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課時

第十二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課時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課程目標

1、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2、階段目標

造型·表現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設計·應用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欣賞·評述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瞭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綜合·探索

▲結合學校和社群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係。

二、全冊教材簡析

第十冊:

本冊教材共19課,其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有9課,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有4課,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有3課,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有3課。本冊教材學習簡單的中國傳統繪畫方法,體驗筆墨趣味;初步學習計算機輔助繪畫的方法;學習簡單的圖案基礎知識,並進行裝飾應用;以討論、比較等方式欣賞中外優秀美術作品,領略不同的藝術風格;運用平衡、運動、光、電等科學常識,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並製作出簡單而有創意的立體造型或生活用品。

第十二冊:

本冊教材共19課,其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有10課,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有3課,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有3課,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有3課。本冊教材學習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過拓印或剪貼,製作各種圖形;學習漫畫和卡通的表現方法,進行繪製實踐;學習泥塑、紙雕等方法,製作作品;學習簡單的圖案基礎知識,並進行裝飾應用;以討論、比較等方式欣賞中外優秀美術作品,領略不同的藝術風格;結合傳統節日,創作、設計和製作平面或立體的美術作品,體會美術與傳統文化的關係。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會學地理”。

二、情況分析

國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已進入到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系統思維能力,因而可結合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我校八年級級的1--6班。八年級學生從思維發展來看,已有較大飛躍,學習過程中多些穩定因素,個別學生由於學習習慣較差,課堂中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講話等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但總體來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是有的,作業也能及時準確地完成。

三、教材分析

該教材針對國中生的特點,設定了多個學生活動,同時還有課外讀物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有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四、具體措施

l、鑽研教學大綱,訂好教學工作計劃。

2、教學目標明確,每節課要緊緊圍繞目標進行。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4、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5、注意教學方法得當。對不同的內容靈活選用恰當的教法,在教學中要大膽探索,勇於創新。

6、精心選擇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7、通過測驗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在“有效教學”的大氛圍下,以《如皋市課堂教學常規要求》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研究為切入口,吃透教材、探索教法學法,精心備課,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讓學生主動參與各種數學活動,提高學習效率。力爭突出尖子生,重視學困生,提高中等生,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上都有較大進步和收穫。

二、具體要求

知識與技能方面

1.讓學生經歷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聯絡和區別,加深對方程思想方法的認識,提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級別性質,認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絡,加深對相關數量關係的理解。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和簡單推理,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探索並掌握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並能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的操作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聯絡對百分數的理解,認識扇形統計圖,初步體會扇形統計圖描述資料的特點,能根據扇形統計圖所呈現的資訊提出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結合例項,初步認識眾數與中位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資料的眾數和中位數,初步體會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等不同統計量的不同特點。

4.讓學生通過系統複習,進一步掌握數與代數、空間和圖形、統計和概率等領域的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相關內容的發展線索和邏輯關聯,加深對現實問題中數量關係、空間形式和資料資訊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飛能力。

數學思考方面

1.讓學生在應用百分數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的能力,發展抽象思維,增強數感。

2.讓學生在認識圓柱和圓錐特徵的過程中,豐富對現實空間的感知,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在推導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探索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經歷觀察、猜想、實驗、分析、驗證和概括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發展形象思維。

3.讓學生在認識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探索並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和應用比例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絡,增強用數和圖形描述現實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讓學生在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有條理地繼續表達的能力,不斷增強空間觀念。

5.讓學生在探索並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提升思維水平。

6.讓學生在認識扇形統計圖以及眾數、中位數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資料的意義和價值,感受不同統計量的聯絡和區別,發展統計觀念。

7.讓學生在系統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知識間的聯絡和綜合,加深對基本數學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養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發展思維的整體性、靈活性和深刻性。

解決問題方面

1.讓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發現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主動用百分數、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比例尺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2.讓學生在解決有關百分數、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等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藉助計算器解決問題的價值,進一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體會解決問題方法飛多樣性。

3.讓學生會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積累和豐富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4.讓學生在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用扇形統計圖和相關統計量解釋資料資訊、解答簡單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讓學生在用轉化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反思意識,培養根據所需解決問題的特點合理選擇相應策略的自覺性和能力。

6、讓學生在系統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釋簡單實際問題的水平,進一步用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方面

1.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確定性和數學結論的嚴謹性,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

2.進一步培養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培養髮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3.進一步感受數學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4.進一步瞭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5.進一步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應用、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計圖、轉化的解題策略以及總複習的四個板塊的系列內容。

教學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

四、本班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62人,其中男生34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如戴東兵、薛浩等),接受能力較強,學習態度較端正;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如李伯成、沈棟樑等),不能主動去學習,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裡,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結合本學期的工作時間,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新課標新課改精神,培養學生一定的音樂技能,尤其注重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認譜、識譜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努力完成好本學期的工作任務。

二、工作任務:

1、七年級音樂教材課堂教學,每週一節。

2、學校有關音樂方面的文娛工作。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有:

歌曲六課,每課還包括“聆聽”、“演唱”、“活動”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絡在一起。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由於底子薄、基礎差,對音樂又缺乏興趣,所以情況不是很好。其中還有一部分學生唱歌音準不佳,連音樂知識、音樂技能、視譜都不會。這些學生對音樂課雖感興趣,但總是不遵守紀律,所以不僅自己學不好,而且影響大家的學習。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充分激發這些學生學習音樂,愛好音樂的興趣,對他們要多鼓勵多表現,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感情。

1、學生正處於變聲期,唱歌較困難。

2、學生膽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觀念不正確。

五、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

1、讓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並滲透德育。

2、培養學生聽音樂的能力。

難點:

1、根據音樂的情緒為樂曲分段。

2、為音樂情景劇設計圖畫、節奏、伴奏

六、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幾種民族和西洋樂器,全音、半音,以及中國民歌、外國民歌的相關知識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學習歌曲,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會二部合唱,做到聲部間的和諧,均衡,看得懂簡單的指揮手勢。通過欣賞,瞭解多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想能力。認識瞭解音樂家劉熾、普契尼、迪卡斯和他們的作品。通過樂器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與方法,培養一定的齊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8

本學年,根據區教育局教育工作意見和學校工作計劃,以“六力”為抓手,有重點地打造養正課堂教學文化。以規範教學、教師校本培訓為主線,建立學校教學質量監測制度,促進橫小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以深化教育科研轉型為主線,以加強課題管理、推進“研究學生”以及轉型學校教育科研組織建設為重點,在“規範、務實與創新”三個維度上全面加強課題研究與管理工作。進一步發揮教育科研的“研究、管理、引領、培訓與釋出”五項職能,推動建設“六力”並舉、文化先進、特色鮮明、樂學幸福、質量上乘的學校。

一、突出規範,轉型常規管理工作,規範課程的實施

學習新課標,研究新教材。在組織教師參加好區各科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組織好組內教師的校級培訓。教務處也將組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定期學習,充分發揮他們在課改中的帶頭作用。

1、狠抓規範,嚴格執行課程計劃。

學校在課程設定、課程實施等方面做到規範,確保開齊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教務處繼續加強巡課,做到每天巡課一次,以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學校將加大巡查力度,做到規範,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

2、突出重點,重視學生素養的養成。

語文學科的重點工作:重視閱讀和寫作教學。以學校的圖書館和閱覽室為依託,以開設的閱讀課、午讀課為抓手,紮紮實實推進閱讀訓練。每週進行圖書的借閱,安排到位,輪流開展。學習葉研思想,在語文教學中提倡自學,通過教師引導,自主感悟、自主學習、提倡預習複習工作。

數學學科的重點工作:繼續加強並優化數學運算,做好階段性的質量監控,每月或者一個單元一張糾錯卷。數學組要建立相應的舉措,重點進行運算的專項研究。本學期從三年級開始設立一本數學作業本。教會學生做作業的格式,統一教師批改的要求。提倡進行嘗試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

英語學科的重點工作:在強調知識掌握的同時,研究如何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口語能力,突出語言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彰顯語言學科的交際性魅力。

技能學科的重點工作:加強國小科教學常規管理,重視各學科對學生素質養成的重要性,加強國小科教師自身基本功教學能力的提升,重視各級各類學生競賽,收到實效。

二、突出紮實,落實監控措施,提高教學質量。

本學期以“六認真”管理為抓實,完善教學常規管理,使常規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1、有效備課

繼續推進備課改革。本學期統一電子備課格式,將每個年級備課分成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後記、調研與分析、課件六個資料夾存放,便於監督和檢查。教務處繼續組織定期的檢查和反饋,有側重的做好各方面的價差,重點做好改進工作。

2、有效上課

從加強“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設計、反饋評價”四個方面為切入點,積極探索“三有三實課堂(有趣、有益、有效、真實、樸實、紮實)”。本學期結合區教育局A級課評比,通過各類教研活動,進行磨課,規劃並開展好我校的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3、有效訓練

進一步落實減負增效,加強作業管理,落實作業量監控措施。國小一、二年級不得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計控制在一小時以內。

三、突出整合,加強校本研修,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本學期繼續從四個方面開展教研工作: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教研活動提倡務實與創新;突出“主題”教研,強調教研精緻化;著眼教師專業成長,打磨精品教研團隊;依託活動平臺,提高教研成效,豐富教研成果。

1、繼續組織好讀書沙龍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讀專業書是必經之路。在前一階段的閱讀、學習的基礎上,本學年,我校將繼續做好青年教師的讀書活動,通過下發書籍、雜誌,網路資料上傳等形式,宣傳教育的最新理念,促進教師在專業素養方面的提升,並在適時召開教科中心組、教研組、課題組等讀書交流活動,交流讀書體會和心得。

2、每月組織教學研究中心組活動。

本學年,根據吳江區教育局的精神要求,突出教研與教科的融合,我校成立了教學研究中心組,在學校教科室的統一安排下,每月開展兩次研討活動,提前確立主題,研討時間為半天,促進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教學研究中心組分集中和分散兩種形式,每個學期集中研討兩次,其餘分散在教研組、課題組等。學習的內容仍然採用外請專家和自主研討兩種方式,內容有專家各類課堂展示、教科研講座、沙龍活動、專題培訓活動等,每一次活動都提前告之,作好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並作好過程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力求使每一次活動都有收穫。

每個教研組圍繞學校主題申報教研組主題,圍繞主題開展活動。每兩週一次活動,每學期不少於6次,每次教研活動不少於3節課。採用微型課、課堂觀察、同題異構、一題再構等課例研究形式,實施“集體備課—上課—評課—再上課”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依託“養正課堂研究中心”為基地開展活動,構建養正課堂教學文化。

3、結合課堂教學做好教學的反思撰寫。

今年,繼續在“六認真”的備課本上實行教學反思的撰寫活動,繼續利用備課本做好一課一反思,把反思的重點放在改進課堂教學效率上。利用吳江市教研室下發的研修手冊,開展系列的反思活動。本學期,針對所有教師,在教科室的組織下,將圍繞課堂教學方面的主題,進行一次教學反思的'徵文評比活動,分為兩組,分別評選出校級獎次。教科室將篩選出優秀的論文,通過修改,擇優向雜誌社推薦,爭取更多的教師能發表文章,激發教師參與教科研的興趣。

繼續探索開展“微教研”活動,每個教研組每學期開展一次通過製作3—8分鐘PPT微課程交流的教研活動。建議:①團隊構建教研共同體:服務學生、善於反思、積極改進。②內容上的轉型:學情至上、關注問題、突出有效。③方法上的轉型:前研後構、微型研究、突出融合。④評價上的轉型:減負增效、體現個性、重在激勵。

四、突出亮點,轉型課題研究工作,提升學校的辦學內涵發展

1、積極做好雙學年課題的結題。我校的雙學年課題申報6個開學初,教科室組織教師制定研究計劃和重點,確立活動內容,指導教師在平時的活動的落實,使得雙學年課題能出好成果。本學期將做好課題的結題工作,做到順利結題。

2、紮實開展學校主課題的研究。我校主課題《基於國小生道德難題的養正教育研究》已經進入第三年的研究,在繼承以前的有效做法的基礎上,教科室將繼續轉型主題班隊課,每月開展依次,更把道德難題的思辨滲透到晨會課,每週開展一次常態的討論。根據吳江區的檔案精神,努力做好課題的網路化管理。課題的承擔人員按要求上傳資料,做好資料的整理。本學期,吳江區教科室將對我校xxxx學年的課題進行調研,教科室將做好子課題的研究活動,彙總資料,順利通過調研。

3、整合學校養正特色的研究推進。我校的養正教育特色也是學校的主課題,我校已經清晰地梳理養正教育特色,分為四大板塊,道德難題:真,在辨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長。開心村落:樂,在做中實踐,在動手中探索。趣味籃球:趣,在玩中強身,在鍛鍊中拼搏。一師N卷:活,在評中變化,在自信中成功。我校將按照思路,繼續開展相應地活動,切實深化養正教育,爭取在四大板塊中有所突破。

五、突出及時,科研成果宣傳力度化,協助學校工作打出品牌

1、組織參加市級以上各類徵文活動。教科室將擔負起收集、反饋資訊的任務,及時把市級以上有關征文、論文、成果評比等資訊傳達到每個教師。本學期重點組織教師參加“教育學會”等論文評比,積極推薦教師優秀論文給有關報刊雜誌,力爭做到參賽面廣,獲獎率高。

2、對校刊《球韻》的改版和編輯工作。本學期,在借鑑上學期的基礎上,將對學校的校刊《養正》進行改版,積極向各位教師徵求好的文稿,力求編輯的美觀、內容等有所突破,本學期編輯不少於2期,爭取在年底的評比中獲得好成績。

3、協助宣傳好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本學期,要積極發揮教科室的策劃作用,幫助各個部門做好活動的梳理和宣傳工作,做好有活動參與,寫好宣傳報道,推廣先進的事蹟。對於學校的辦學方向、特色轉型等工作,教科室也將積極參與,出謀劃策,正確梳理合理有效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