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精選】四年級教學計劃4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計劃。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教學計劃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四年級教學計劃4篇

四年級教學計劃 篇1

為了發揮寫字教學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基本技能,讓學生能夠規範、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有效進行書面交流,並對學好語文及其它學科,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指導思想: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文化傳承的載體。寫好字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寫字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具有基本規範的寫字技能,教育學生"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

本學期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將加強寫字教學,增強學生的寫字興趣,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經過幾年的'寫字學習,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能熟練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學生的書寫工整率還算可以,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不正確,個別學生的書寫比較潦草,書法基礎較差,有待加強。

三、教學目標:

1、進一步瞭解漢字的結構特點,特別是各種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佔的空間大小及筆畫的變化。

2、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中國漢字各種結構的常見寫法,並能總結一般性的規律。 漢字的間架結構,有如下六種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品字形結構。 漢字的結體方法一般有穿插、避讓、收、放等。

3、能掌握獨體字和合體字在寫法上的不同。學生人手一本字帖,模仿字帖練習書寫。

4、對國小生的寫字提出要求,那就是六個字規範、端正、整齊。

5.寫字時做到字跡工整、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6.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7.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

8.激發學生和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學生對漢字書法的鑑賞能力。

四、具體措施

1、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養成,教給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首先從寫字的姿勢入手,每次寫字,都要求學生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平。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子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包括執筆姿勢、坐姿、運筆技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不折不扣上好寫字課,要認真作寫字方面的指導。教師先講解學生再練習。

3、關注學生的作業習慣、書寫習慣,與各科教師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學生"提筆即是寫字時"的意識。

4、發動同學互相督促,互相檢查寫字姿勢。

5、教師做好表率,自己要有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的書寫習慣,教師的板書要給學生一種寫規範,寫漂亮的印象。

6、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觀察再提筆寫字,提筆就要寫好、寫對的習慣。

7、展開競賽。在班內舉行寫字競賽,強化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概念。

8、 班內開闢書法展覽角,定期展覽學生的書法作品,展示規範作業,給每個人展示自己的機會。

四年級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知識能力習慣態度分析

四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少數學生由於遇到困難,學習興趣會隨之減弱。尤其從這學期開始,對學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聽、說、讀、寫的技能。所以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書在學生的'聽說讀寫上面有了質的飛躍,教以往不同的是,更加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興趣。

三、教學目的任務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6、養成響亮清晰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認真模仿語音、語調,以培養語感。

7、能在完成某個任務(如塗色,小製作)的過程中學會相關的詞句,並且培養動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學過的英語歌曲,誦讀已學過的歌謠。

四、教材重點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五、主要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說、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將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4、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範、正確地書寫。

六、教學進度安排:

兩週一單元

四年級教學計劃 篇3

本學期我繼續承擔四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任務,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孩子們經過幾年的學習,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說明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裡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第一單元主要從同伴交往的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和諧的同伴交往方法,成為同學中受歡迎的人。

第二單元通過觀察包裝,引導其辨別商品質量,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想,思考買不到不合適的東西怎麼辦?這些內容的安排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裡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著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牴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三、教材設計思路及特點

1、教育性。道德與法治課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以多種形式促進兒童中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四、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絡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4、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四年級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中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四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 教材分析

四年級下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第四單元“通訊與生活”。

四年級下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訊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這個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為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為教材編寫的“暗線”。如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以家鄉的老街和老屋、家鄉的地名、風味飲食作為基本事實,把愛護家鄉文化遺產教育與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蘊含其中。第四單元以通訊方式、通訊的歷史演變、未來通訊的發展作為基本事實,將文明通訊,從小關心國家大事,合理看電視等好習慣的培養蘊含在其中。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使品德教育的“無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預期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生產與生活的關係,來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中工農業生產的基本過程,工農業生產之間的密切聯絡,生產的發展和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行業的不斷變遷;通過探究交通與生活的關係知道社會交通方式的多種多樣,交通的變遷、交通與人們日常生活、社會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聯絡,交通發展引發出的新問題;通過探究通訊與生活的.關係引導學生了解現代通訊的種類、古代人們的通訊方式、通過大眾傳媒獲取資訊和傳播資訊等方面的社會常識。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本質。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年級下冊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絡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如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讓學生了解工農業生產過程,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和陌生,教材從“吃穿用哪裡來”切入,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飲食,首先把握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的基本概念,然後通過大量的圖片 “到農村去看看”和“到工廠去看看” ,讓學生感受到親臨其境,讓學生認識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方面的基本過程。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年級下冊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係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工農業生產常識、交通、通訊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資訊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四年級下冊教材仍注意了對學生活動的引導,教材根據內容需要設計了許多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歷的活動來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在本冊教材中,設計了“我是小導遊”“考察家鄉街名和地名”“學做家鄉風味小吃”“家鄉新貌圖片展”“家鄉文化節”“我是小小設計師”“我是小靈通”等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運用。如教材第4頁的留白是讓學生自己畫出家鄉地圖的輪廓;教材37頁的留白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總結產品更新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教材43頁的留白是讓學生給行業分類;教材51頁的留白是讓學生掌握交通運輸的特點等。

四、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髮展。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