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在教學中,以新課程理念為行動指南,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根本目的,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引領廣大學生閱讀中國古代經典文化內容,感知古人的智慧,品鑑古人高尚,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匡束學生的言行,教化學生人品。

二、情況分析

(一)本科教師情況分析:本組共有8位語文老師,每位老師都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學生,在工作中能履職盡責,能與教研組所有一起研討,一起進步,共同完成教學工作。一直以來,所有都堅持“育人為本,和諧發展”的頂層理念,務實創新,合作高效。在教學中每位老師能引經據典讓學生得到教育。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本年級一共有476名學生,本組學生,已經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有更加明確的學習目的,有較強的紀律意識,喜歡上學,學習熱情比較高,肯動腦筋;大多數學生喜歡課外閱讀,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從課外閱讀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豐富自己,提升自己,教育自己。因此在本學期,我們將致力於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經典中遨遊,受到經典薰陶。

三、教學目標

1、向學生與家長宣傳閱讀經典文學的重要性,使之瞭解學習經典文化的目的乃是培養學生的優秀的道德品質,培養他們為人處世的思維與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知古人留下的精髓,讓學生受到相應的感染與教化。

2、複習全書內容,為畢業考試做好相關準備。

3、提高學生的自主複習能力,積累知識。

四、工作要點

(一)誦讀時間

1、早晨早讀10分鐘誦讀,午讀10分鐘。

2、每週一節的國學經典誦讀課。

3、每節語文課前的預備時間背誦古詩或古文。

4、課內向課外延伸,校內校外延伸,激勵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大量積累與複習國學經典。

(二)具體要求

1、六年級全體學生人人蔘加誦背活動,專時專用。

2、認真準備,上好每週一節的國學經典誦讀課。

3、通過家長檢查、同學互查、教師抽查來鞏固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誦讀與複習。

五、教學措施

1、聯絡學生生活,注重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注意挖掘經典與現實的結合點,指導學生加強誦讀、在實踐之中學習。

2、培養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注重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3、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在國小生中開展誦讀活動,有利於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有利於加強國小生思想道德建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指認式誦讀中使低幼學生擴大了識字量。學生從中感受知識的豐富,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充分利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記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在其記憶力正在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學生的記憶力達到較高的頂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終生受益。

3、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薰陶。中華國學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薰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

4、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三、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組織國小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獲得中華文化的薰陶和修養。

2、具體目標:

①培養國小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②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③培養國小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理、天文、數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素養。④通過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四、經典詩文誦讀的內容:

誦讀《語文課程標準》中附錄的國小階段必須誦讀的詩詞外,還有部分經典兒歌和詩詞等。

五、課程開設的原則:

1、不求甚解,只要熟讀會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勵。不要用同一標準要求全體學生,只要半數以上的學生能正確流利的誦讀就可以進行下一篇。

3、不要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恆。

4、不要死板,要注重興趣。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3

一、教材分析: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學校指導計劃為基礎,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強優秀文化薰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廣讀博覽,日積月累地增長語言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使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發揚中華傳統美德,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健康成人。

本冊國學經典共有八個單元,第一單元是《論語》,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二單元是《春意闌珊》,包括5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第三單元是《論語》。第四單元是《怡情山水》,包括4首寫景的詩。第五單元是百家姓。第六單元是《依依別情》,包括5首送別詩。第七單元是《故土情思》,包括5首古詩。第八單元是《祖國名勝》,包括4首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論語、古詩,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二、教學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組織國小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獲得中華文化的薰陶和修養。

2、具體目標:

(1)通過經典詩文誦讀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為指導,對學生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2)開設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

(3)開啟少年兒童的潛能,特別是右腦、潛意識的'巨大記憶力和創造力;開發學生的智慧,使識字、閱讀、記憶、觀察、思維、判斷、想象、決策、創造、體能、靈感等多方面潛力得到更為科學、更為高效的開發和培育。

(4)通過天天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三、保障措施:

1、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與熱情。

2、定期開展誦讀大賽活動,並予以獎勵,讓學生體驗、收穫的快樂。

3、利用黑板報、手抄報等多種媒體,展示經典佳句,營造誦讀的氛圍,使學生走進經典,耳濡目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情操。

4、設立經典誦讀評價卡。形成評價體系,使經典誦讀持久、有效地進行。

5、定期舉行一次誦讀擂臺賽,評選“誦讀大王”、“誦讀能手”或“誦讀之星”,以此激發學生們的誦讀熱情。

6、“彈性評價”方式。根據學生需要、結合學校活動開展適時適度評價。

7、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8、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鱷魚吃人”等。

9、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教育部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領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越是民族的越是有生命力。”《周易》裡也有這樣一句話“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這裡的蒙是“蒙稚”的意思,指幼童的一種蒙稚的狀態,這句話的大意是說,孩子小的時候就好像高山下有險阻,他遇到險阻後就止步了,這就是一種蒙稚的狀態。蒙稚期是很關鍵的教育時機。因此,對於蒙稚階段的教育時機是非常關鍵的,不容錯過。

二、情況分析

我園在去年開始開展國學課程,並且在上學期期末,每個年級以主題的形式進行了國學主題環境的創設教學,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中,小班開展了《十二生肖》的.主題,中班開展了《四大發明》的主題,大班開展了《民簇匯聚》的主題,使小朋友們對祖國傳統文化有了初步認識。

本學期開學初,我們也以主題故事的形式去開展國學教學,各年級統一以文明禮儀,行為規範來進行國學主題教學。例如:小班開展的是《愛媽媽》主題;中班開展了《國學百事通》主題;大班開展了《梅花三弄》主題。這樣,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去組織國學課程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三、國學課程目標

1、建設教師隊伍,不斷提升幼兒教師的國學素養。

2、創設體現傳統文化教育特色的幼兒園環境,幫助幼兒直觀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3、通過學習培養幼兒講故事的能力,小班能複述一個簡單的故事,中班能講述一到二個簡單的故事,大班能講述兩個簡單的故事,大大班能講述三個故事。

4、通過學習能讓幼兒瞭解中國文化,並能將中國文明禮儀貫穿於國學課程中。

四、工作重點及具體措施

根據綜上所述,我們制定了本學期的工作重點如下:

1、傳統文化:以《弟子規》、《三字經》、《古詩》為主要內容的教學內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一部國學經典著作集中體現該領域的基本特徵。因而,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國學經典,把握傳統文化的精髓,做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2、文明禮儀:禮儀教育不是指單純技能的培養,而是為各種技能提供依託和基礎,又潛藏著發展的動力。即是它不直接培養某種技能,實際上是從更深厚和高遠的層面做好幼兒平時生活中的文明禮儀,通過學習國學而運用於日常生活,讓幼兒國學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具體措施:

1、申請課題立項。

2、每班每週對國學進行兩個課程的學習。

3、定期開展國學教研活動。教研內容以平時教師遇到的難題,及通過觀摩課發現的問題進行研討。

4、採用請進來的方法,充分利用快樂中國娃培訓資源,聯絡快樂中國娃教研組,定期對教師做指導,對家長做宣傳。

5、課程的開展主要以文字及故事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國學,爭取期末能有成果展。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5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大多數學生對國學經典這一學科很感興趣,學生對國學經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國學經典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朗讀”、“嘗試”、“討論”等方面,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促進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會良好發展。

二、教學內容

《弟子規》

三、教材分析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是一本教我們做人的`一些基礎規範,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

四、教學目標

1、理解《弟子規》的含義,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2、誦讀《弟子規》,感受祖國語言的魅力,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汲取知識營養,打下紮實的文字功底,提高學習能力,為終生髮展奠定基礎。

3、通過誦讀,使學生閱讀經典,親近書籍,享受閱讀的樂趣,

美化學生心靈,開發學生心智,在誦讀中提升境界。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五、教學重點難點:

1、採用各種方法誦讀《弟子規》,演譯《弟子規》,領悟《弟子規》的內涵。

2、理解含義,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六、教學措施:

1、聯絡學生生活,注重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注意挖掘經典與現實的結合點,指導學生加強誦讀、在實踐之中學習。

2、培養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注重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3、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七、學習內容具體安排:

第一週:複習

第二週至三週:學習《弟子規》“出則悌”

第四周至八週:學習“謹”

第九周至十二週:學習“信”

第十三至十六週:學習“親仁”

第十七至十九周:學習“餘力學文”

第二十週:複習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6

一、教材分析

本冊主體課文選自“經部”的《孟子》。《孟子》記錄了戰國思想家孟軻的思想和言行,是一部文風剛健的對話體著作。學習課文,你將面對一位精神煥發的老者——孟軻。他是貴真求善的哲人,又是至誠仁愛的賢者;他是積極進取的士人,又是誨人不倦的良師。他會告訴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會告訴你,人應該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礪意志,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他還會告訴你,只有不為貧賤所移、不為威武所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讀讀《孟子》中的這些格言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一路走來,你會發現這位言語犀利、滔滔雄辯的老者,其實是既可敬又可愛的。他剛強正直,胸中充盈著浩然之氣;他崇尚王道,極力反對稱霸戰爭;他意志堅定,始終追求“仁政”的`社會理想;他好為人師,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當做世間最快樂的事情之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他就是這樣一位英氣勃勃的儒者。

我們堅信,與孟子同遊,你對人性會有更深刻的認識,你的內心會變得無比充實,你的志向會變得更加高遠,你的人生態度會變得更加積極!

二、教學目標

1、培養誦讀的能力和習慣,激發對國學經典的興趣。

2、瞭解傳統文化知識,認識國學經典的價值,提升文化素養。

3、形成良好的價值取向,矯正日常行為。

4、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國學思想精髓。

5、熟讀經典誦讀部分內容,領會意思,提高道德水平。

6、背誦《人性善》《心之四端》《浩然之氣》《捨生取義》《石灰吟》《何必曰利》《得道多助》《君子有三樂》等古文詩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熟讀《國學》中編排的文章、初步感知其大意。

難點:能正確理解所學內容,受到品德教育。聯絡生活實際,感悟道家思想內涵,同時把道家思想內化為自身思想,做到思成而行自然。

四、教學措施

1、通過家長檢查、同學互查、教師抽查來鞏固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誦讀;

2、充分開拓班級展示欄的宣傳功能,把學生好的國學個人感悟作品進行張貼示範,帶動更多的學生熱愛國學;

3、教學形式多樣化,課堂上或教師講解,或學生講故事,或讀書。同時開展國學背誦比賽,營造詩文學習的濃厚氛圍。

4、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5、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與尊重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6、持之以恆,堅持每天早晨10分鐘早誦,每天傍晚幾分鐘暮省,讓學生讀得多,思得深;

7、營造人人是老師,處處是教室,地地可學文的氛圍,讓孩子陶醉國學其中。同時儘量通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

8、循序漸進,教學相長。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7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指認式誦讀中使低幼學生擴大了識字量,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學生從中感受到歷史、地理、天文、藝術知識的豐富,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充分利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記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在其記憶力正在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學生的記憶力達到較高的頂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終生受益。

3、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薰陶。中華國學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薰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

4、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二、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根據學生所處不同的`學段,重點誦讀內容為:

一、二年級:教育部規定國小生必背的70首古詩、《弟子規》、《三字經》等。三至六年級:以課本《國學經典誦讀》、《傳統文化》為主,各班根據實際情況可增設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經典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和《增廣賢文》等。

三、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實施

(一)成立煙莊街道辦事處中心國小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領導小組,主要負責領導組織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實施。

組長:xx

副組長:xx

主要實施成員:各班語文教師

(二)活動的開展:(9——11月份)

1、校園和班級文化建設要努力體現國學教育特色,每月的黑板報和櫥窗要有一定的國學教育的內容;

2、各班每週四下午最後一節課為國學經典賞析課,對國學誦讀進行分析指導。

3、每週一三五早讀和二、四下午第一節誦讀或背誦古詩詞

4、在每週學生練字時,將所吟誦的經典、古詩詞、再通過書寫加強記憶。

5、每天中午利用早到的時間進行國學經典誦讀。採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可表演,可吟誦,可配經典音樂讀,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堅持天天吟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背誦量目標。

6、充分發揮語文、音樂、美術、品德、社會課,以及體育等學科的課堂滲透作用,將國學經典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將其應用如:唱古詩詞,辦手抄報等等。

7、開展學習型家庭建設。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後、睡覺前,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四、成果展示(11月中下旬)

1、通過創新誦讀形式,各班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會”、“誦讀擂臺賽”、“情景劇表演”等。將經典誦讀活動科學的融入遊戲、節目表演、書法、繪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成績優秀的推薦參加學校舉辦的國學經典誦讀比賽和全縣國小國學經典誦讀比賽,並對錶現突出的集體或個人予以表彰。

2、善於發現和總結,把一些好的、快樂的學習方法推廣應用。如:表演背誦法、熟讀成誦法、吟唱結合法等等。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8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中的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積累的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它博大精深,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

學習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習誦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瞭解歷史名人、名勝古蹟、科技發明、藝術創造(如建築、繪畫、書法、戲曲)和民俗風情等傳統文化內容,對少年兒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啟迪,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課程性質

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

本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一)典範性

本課程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選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積極意義的典範作品作為教育內容,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滋養,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趣味性

本課程貼近少年兒童生活,注重興趣培養,教材的呈現形式應符合少年兒童的接受心理,學習形式力求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使少年兒童感受到學習傳統文化的樂趣。

(三)啟蒙性

本課程注重對少年兒童進行傳統文化價值觀的薰陶和影響,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應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體現啟蒙性。

(四)開放性

本課程的學習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應充分利用課內外各種可利用的學習資源,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參觀遊覽、調查訪問、參加村鎮或社群傳統文化活動等,讓學生在感悟、體驗中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一)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認識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通過學習,學生可以瞭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感受傳統文化豐富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從而認識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傳統文化素養,培養民族精神

引領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進行學習,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傳統文化長期薰陶、影響的結果。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對於培養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

強化朗讀、背誦傳統文化的精華,不僅能鍛鍊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加強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如參觀文化館、博物館,遊覽文化古蹟、文化名勝等,使學生直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感染。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瞭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初步瞭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自覺拓展學習視野,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4、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掌握學習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養成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5、學習傳統文明禮儀,提高個人修養。

6、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培養合作意識。

(二)、階段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經典古詩文60篇(首或段),能默寫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借助相關資料理解所學詩文的基本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品味作品的語言內涵,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

3、能針對所學詩文中作者的觀點進行討論,能結合現實生活談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明確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關資料瞭解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不斷積累傳統文化知識。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文化經典著作,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孫武、孫臏等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秦始皇、漢武帝、曹操、諸葛亮、唐太宗、魏徵、唐明皇、包拯、成吉思汗、康熙、乾隆等政治方面的傑出歷史人物;屈原、張衡、王羲之、吳道子、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陸游、文天祥、李時珍、康有為等文化藝術、科學名人,長城、泰山、黃帝陵等名勝古蹟,詩、詞、曲、小說等主要文學體裁。

5、能向同學介紹自己蒐集到的當地某一歷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蹟和主要貢獻,能談出自己對該歷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每個同學選擇一位自己最喜歡的歷史文化名人,寫出自己喜愛的理由並提出自己的奮鬥目標。

6、能根據學習內容寫讀書筆記,能根據實地考察所得寫出考察簡報,能根據有關資料編輯班級或校內報刊等。

7、繼續學習傳統文明禮儀,規範自己的言行,提高個人修養。

8、能自主蒐集名勝古蹟和傳統民俗的相關資料,能向同學介紹某一名勝古蹟或傳統民俗的有關知識,能結合實際體驗談出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9、能根據所學詩文進行拓展閱讀,將自己蒐集和整理的優秀作品介紹給同學;能自主開展經典詩文朗誦會、傳統文化考察、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書法比賽、傳統文化攝影展等活動。

10、能初步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三、實施措施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文化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通過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通過活動性學習,使學生在誦讀、感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如詩歌朗誦、書法比賽、藝術節等,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通過參觀遊覽文化古蹟、尋訪歷史文化名人、參與傳統節日活動等,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社會意義。

(四)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習活動,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小養成喜歡讀書、認真書寫、勤于思考、踴躍發言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體現教學的層次性

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體現教學要求的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自信,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循序漸進,得以發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六)重視對學生的文化薰陶

學習經典重在積累感悟。通過品味經典之韻、感受志士之魂、領略山水之美、參與藝術之樂,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滋養,獲得文化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格。

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力求以情動人、以情啟智、以情養德,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七)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初步的鑑別意識

傳統文化因歷史的侷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現代價值觀念的內容。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初步的辨別和鑑賞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鑑別意識。

(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傳統文化是一門新課程,教師要加強對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與研究,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

要建立開放的課程資源網路,充分利用農村、社群等本地文化教育資源,並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選擇不同的教育活動方式和型別,對學生進行教育。

(十)注意處理好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係

本課程既有自己的獨特性,又與其他課程有一定的聯絡,在實施本課程的過程中,應注意與語文、品德等學科的教學或校內外其他教育活動相結合,相互促進,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四、教學進度

本教材共四個單元,本學期教授前兩個單元。《論語》十三則各一課時,名人長廊中四個人物各一課時,合計共17課時。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9

國學幼兒園園長工作計劃,園長,武漢多聞至德文化傳播責任有限公司幼兒園國學加盟,施行一站式全程服務,讓你幼兒園輕鬆引進國學專案。從小培養孩子的禮儀。

武漢多聞至德國學教育體系園所:擁有自己的文化氛圍和教育根本,成為所在區域的文化教育標杆;

讓園長:找回教育家和企業家的平衡,成為幼兒園的精神領袖和教育專家;

讓老師:成為自身工作的受益者,為自己的工作而感受到尊貴和自豪;

讓家長:成為幼兒園的'同盟軍,共同成就孩子的成長。

武漢多聞至德國學體系會讓您孩子使其身心平衡發展,自制力和自覺性得到成長。

國學幼兒園園長

願景:傳承中華文化,引領中國式幼教,做新素質教育的領袖品牌。

定位:中國首家幼兒園國學系統服務平臺

業務:幼兒園國學系統外包、幼兒園國學專案顧問、實戰園長總裁班、巡迴專題教師培訓等。

目標:用10年的時間,讓100萬個孩子因為國學經典教育而受益。

服務:一站式“國學系統服務包、國學專案顧問、教師團隊培訓、督匯入園指導”國學品牌文化建設系統。

成就:服務1200家知名幼兒園,深度支援368家園所國學系統成功匯入,發展成為當地幼教文化品牌標杆!

園長工作計劃

武漢多聞至德文化傳播責任有限公司——團隊脫手管理打造系統——教師團隊打造體系

幼兒園國學文化品牌建設實施核心基礎是——教師團隊打造。教師是一切工作

的實施者,也是幼兒和家長工作的第一執行人。老師的思想工作沒有做通,形

象素質沒有改善,園長做再多的努力也是枉費。對於教師團隊說應該從以下幾

個方面入手:教師團隊“孝道”“師道”“感恩”文化建設,教師傳統文化品德落實,國學教育教學實操培訓、教師國學教育基礎知識學習、教師形象禮儀打造等。武漢多聞至德國學教師團隊打造體系幫助您實現“打都不走的團隊”。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10

一、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五年級國學班共有學生44人,大部分學生在前幾年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弟子規》等國學經典讀物有一定的學習基礎並有較好的熟悉,但是對於《論語》這門教材,由於古文較多,學生在誦讀方面有一定的難度。有待進一步的進步。

二、教材分析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逐一部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輯而成。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言行集中反應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通過這些經典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在學習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外國優秀文化的過程中,吸取精華,充實底蘊,形成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並進步比較辨別能力和鑑賞評價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本教材包括學而篇、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長篇、述而篇、子罕篇、季氏篇等20個篇章它是一部極有影響的蒙學讀本,字數僅僅一萬一千多,內容大致講述的是人和人際關係、命運、處世以及對讀書的看法。全書以韻文的形式,將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錯,靈活多變,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並且每段小韻文之後都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是對中國人處世經驗、聰明和原則的總結,含有深刻的哲理,讀來發人深省,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

三、教學目標

(一)識字

1、校正字音。

藉助字典正確生字,能夠在語境中明白字詞的意思。

老師講要注意的字音,讓學生邊找邊圈。

聽國學錄音

2、能在生活環境中鞏固熟悉的字,能自覺擴大識字量,有主動識字的願看。

(二)閱讀

1、能夠熟讀、背誦這些經典名句。

2、能夠藉助賞析理解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持久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養成科學學習生活的心態、方法、習慣,汲取《論語》裡的聰明氣力,指導學生做人做事。

4、熟悉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聰明,尊重世界優秀文化,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養分培養孩子深厚的傳統經典文化素養。

5、讓學生把握文字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見解有個人的體驗與發現,能賞析、評價文學作品,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能運用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解決閱讀過程中的題目。能借助註釋、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淺易的文言詩文。

6、力求達到:學論語,聆聽聖賢教誨;讀故事,感受做人真諦;談感悟,共創幸福人生教學目標。

四、教學重難點

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很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口語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輕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假如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五、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愛好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躲、小老師"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進步。

4、要求學生對原文熟讀成誦,教師與學生共同誦讀,教師瞭解大意,為學生講解相關故事。

5、力求將《論語》中的基本思想與當代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6、針對兒童的心理,科學的制訂教學方法,使其積極主動的培養自己的行為規範。

六、教學進度

每週兩節課,每節課上學習兩個到三個小句段大部分學生達到初步理解、會背誦的目的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會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會知道古代先人的的教誨,領略到中國流傳幾千年文化的藝術。

二、教學目標:

1、 在完成原有的學科課程,保證學習質量的`基礎上,突現“國學課”的特色。

2、 學習《弟子規》進行童蒙養正教育。

3、 學習《千家詩》擴大學生識字量

三、教學重點:

4. 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的視野。

5、 培養思維活躍、心境平和、有自信、會自省、能自學、敢大膽展示自己的學生。

四、進度安排:

第一學期

三月——五月上旬:學生熟讀1-8課文,拼音能讀會寫;《聲律啟蒙》熟讀於心並落實於實際生活當中。

五中旬——七月底:學生熟讀9-17課文,精講課文,完成相應的習題;溫習《弟子規》,繼續監督其落實情況;學習《神童詩。卷首語》。

《弟子規》《千家詩》熟記於心,繼續監督《弟子規》在生活中的落實情況。

(注:在第二學期期間,老師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同時進行觀察能力、自學能力、交際能力、看圖說話。)

五、輔助活動:

1、 開學初進行學生識字能力、閱讀興趣、品德行為的摸底調查。

2、 學期末進行學生識字能力、閱讀興趣、品德行為的對比調查。

3、 每週對學生落實《弟子規》情況進行評價、表揚,表彰優秀的同學。

附:

教師跟進要求:

1、 熟讀《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等經典。

2、 不斷查詢、閱讀相關教育教學資料,主動與同行、專家探討交流。

國學經典教學工作計劃12

一、制定計劃的目的

新的學期又來臨了,全校迎來了更多的學生,國學教學也面臨著挑戰,為了使學生喜歡上國學,也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開展教學,特制定國學教學計劃如下:

二、教材的選擇。

《三字經》涵蓋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及倫理道德,言簡意賅,非常方便學生學習,具有傳授知識和傳播倫理道德觀念的雙重功能,三字經在中國古代蒙學教材中,是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稱作“蒙學之冠”,全文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字句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容易理解,比較適合一年級的新學生,通過學習他們可以認識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礎知識,若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將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工作計劃《國學經典教學計劃》。

本學期二年級學習《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國早期的蒙學課本。北宋千字文被視為獅子教育的重要一環。它不是簡單的.擔子堆積,而是詠物詠事、條理分明、通順可誦的韻文,其內容涉及自然、社會、歷史、教育、倫理等多方面的知識。所選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於識讀。《千字文》短短千字,字不重複而能做到包羅永珍又頗具紋理,難能可貴。

三年級學習《笠翁對韻》。《笠翁對韻》分為上下卷,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對應,單字對、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十一字隊,節奏明快,琅琅上口,從中可得語音、修辭的豐富知識,是訓練兒童做詩對句、掌握對偶技巧、聲韻格律的最佳啟蒙讀物。

二、教學重難點。

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三字經、千字文和笠翁對韻,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鱷魚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學活動。

本學期將舉行國學朗誦比賽,將以班為單位,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

經過兩年的國學教學,我探索出了一些經驗,但這還遠遠不夠,我認為很多古文經典是永恆的真理,為了能讓傳統文化精華古為今用、重煥生機,我還要進行不斷的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將中華文化最好的經典教給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給民族的未來播撒希望的種子。

五、教學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