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推薦】教學計劃模板彙編7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計劃7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教學計劃模板彙編7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理念

勞動課程的開設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具靈活性、可塑性,因而學生非常樂意參加。地方課程的開設,在於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增長知識、提高技能、豐富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為今後培養美術人才起著積極推動的作用。現將本學期手工小組的活動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動目的

本次開設的手工課程活動為一部分有特長愛好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個性才藝的.機會和空間,使他們的一技之長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以點帶面,促進全校的美術活動。進一步瞭解美術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及創造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創作的樂趣。

二、活動要求

1、組織學生按時參加活動,嚴守紀律,並保持室內清潔。

 三、活動內容

1、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平面剪貼和立體手工製作

2、卡紙和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均可作為創作材料

3、給學生自己創作作品的時間和空間。

4、欣賞優秀手工作品,開拓學生眼界。

5、及時用相機拍攝活動內容。(集體或個人)

四、備註

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目標:

1、熟讀美讀課文,理解“絕、強、痴”等字。

2、賞析雪後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3、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超凡脫俗的閒情逸致)

二、教學重點:

1、賞析雪後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2、結合對背景的瞭解和對作者的理解,通過對寫景敘事的分析,深入理解作者蘊涵在文字之外的意味。

三、教學難點:

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學準備:

學生;

1、預習課文,要求掃除字詞障礙,基本上會翻譯這篇文章。

2、對作者有一定的瞭解。

教師:

積極備課,準備相關資料。以便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將課後習題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

六、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5分鐘)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白居易在《憶江南》中也寫道:“憶江南,最憶是杭州” ,杭州的美景歷來為世人所稱道,西湖更是杭州秀美風光的一張名片。楊萬里在一個晴日來遊西湖,看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蘇東坡在一個雨天來遊西湖,看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知道了晴天雨天西湖有著不同的景緻,西湖的雪景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隨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2、解題

湖亭位於杭州西湖之中,據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後於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看”:觀看,欣賞

3、作者簡介(藉助導學案學習)

教師引導,同學口述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寓居杭州。他出身官宦之家,明亡之後,他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來避居山中著書。《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本文就選自《陶庵夢憶》。

3、初讀課文(8分鐘)

(1)音訊範讀

明確:讀準字音 劃分好每一句的停頓

崇禎chóng zhēn 擁毳cuì 霧凇sōng 沆碭hàngdàng 芥 jiè 鋪氈 zhān

(2)全班朗讀,老師糾錯,指導。

(3)結合註釋,翻譯課文。

要求:學習小組相互討論學習(8分鐘)

6、課文翻譯(10分鐘)

(1)第一段同學自願起來翻譯

明確:年代、地名、不翻譯;俱:全,都 絕:消失

(2)余文請同學依次逐句翻譯。其中特別注意“是、毳、惟 、芥、更、強、是、客”等字的翻譯。同時講解特殊句式。對於其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進行重點翻譯並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分析。

在翻譯課文是穿插講解文言文翻譯的標準“信、達、雅”。

翻譯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翻譯的方法:“留、換、補、略、調、貫”。

7、整體感知課文(教師提問,同學齊答)(9分鐘)

(1)第一段最後說”舟中人二三粒而已”與第二段最後說“及下船,舟子喃喃曰”可見船上至少有兩個人,那作者為什麼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呢?

答:舟中真正看雪的是張岱自己,舟子是划船的,不是看雪的。童子是陪主人去賞雪的,自己沒有看雪的興致。所以張岱是自己一個人“獨”去賞雪。

(2)第一部分描寫雪景的句子是?

答:“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有兩三粒而已”。

8、重點賞析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有兩三粒而已”

提問:(1)“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句疊用三個“與”字,有何表達效果?此句是從什麼角度寫西湖雪景的?

答:疊用三個與字,從上至下連為一體,生動 地寫出天空、雲層、山脈和湖水之間白茫茫難辨的景象。

角度:湖心亭全景。

(2)“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要不要改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餘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此句是從什麼角度寫西湖雪景的?

答:不要。因為這樣更好的表現了朦朧的意境。突出景物的渺小。

角度:景物特寫。

(3)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採用了怎樣的描寫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作者寫景採用白描的寫作手法,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不作絲毫的修飾,而是樸素的再現,宛如中國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將事物的神韻展現了出來。

(導學案)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表達情感:作者是一個超凡脫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課文表達了痴迷於山水之樂和淡淡的愁緒。

9、品“痴”

提問:舟子對作者的評價是哪個字?作者的“痴”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答:痴。表現在三個方面:痴行:獨往湖心亭看雪。痴景: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情:痴迷於故國的思想感情,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閒情雅緻(不仕)

(引導學生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得出以上結論。)

10、主旨

《湖心亭看雪》以精煉的筆墨,記敘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經過,描繪了所看到的幽靜深遠、潔白廣闊的雪景圖,表達他超凡脫俗的閒情雅緻。

11、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課外蒐集描寫西湖的詩文,並互相交流。

教學計劃 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一年級新生入學不久,學生活動力特別強,活潑好動,特別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習慣還處於自由散漫型狀態。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書將課標提出的三經四緯課程框架,三經,即: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緯,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用三篇課文和一個單元體驗活動創造性地拓展為與兒童發生密切聯絡的家庭、學校、自然、社會四大生活場域,引領置身其中的兒童在4個生活方面學習、活動、提升,用空間邏輯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時間邏輯的編排。因為家庭是兒童德性生長的起點,然後從家庭走到學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會,由近及遠,由小到大。低年級段每冊都由四大場域構成,4冊教材縱向看,相同場域的主題單元內容螺旋上升,凸顯兒童成長髮展的脈絡,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構成兒童習得道德修養與法治意識的邏輯清晰又綜合立體的生活畫面。

2. 彰顯立德樹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法治意識教育的啟蒙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新教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有機滲透在活動主題中。國家層面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的課文有:《我愛爸爸媽媽》、《幸福一家人》等;社會層面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的課文有:《我和夥伴一起玩》、《遊樂園裡真開心》、《與規則同行》、《紅路燈在站崗》等;個人層面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體現的課文有:《我的新夥伴》、《可愛的校園》、《老師,您好》等。

②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

新教材精選了很多經典古詩文,名人名言,農諺等。如《弟子規》《治家格言》,古詩《鋤禾》《遊子吟》,《論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學禮無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傳統經典,以“寶典箱”的形式呈現,將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親、勤儉、自強、厚仁、貴和、好學”等等倫理觀念和行為規範有機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兒童的德性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中得到滋養。

③法治意識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的國小階段目標是“著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誠信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

3. 營造兒童文化,增加兒童道德與法治學習、踐行的樂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彰顯兒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著力營造濃郁的兒童文化,使之更加順應兒童的天性,滿足兒童的需求,利用兒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響兒童的人生價值觀、審美價值觀和道德價值觀。

新教材重塑了兩個小夥伴形象:盼盼和圓圓,他們是教室裡兒童的同齡人,不時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與教室中的兒童互動交流。

同時重塑了四個卡通動物:康康熊、樂樂猴、愛愛鴿、創創鼠,形象活潑可愛,巧妙地出現在活動場景中,穿針引線,富有情趣地引導兒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動小欄目,生動形象,指向明確,起著規範教學內容、引領教學活動的作用。如故事屋、遊樂場、音樂廳、觀察哨、 碰碰車、寶典箱、誦讀臺、法治窗、實踐園、體驗館、小論壇、加油站等。欄目內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如故事、遊戲、下跳跳棋、小競猜、小辯論、小製作、小養殖、誦讀、特長展示、歌曲欣賞、童話劇表演等等,讓兒童喜聞樂見,有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新教材嘗試創作或改編了“微繪本“故事。配圖活潑明快,文字言簡意賅,富有童趣,啟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創、改編或選用兒歌童謠和歌曲,讓教材為兒童的歡樂世界。

繪本故事舉例:請翻開一上課本: P6《 兔媽媽和兔寶寶》 P28《孤獨的小豬》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隻小猴去旅行》

兒歌舉例:請翻開一上課本:P14《唱兒歌 感受愛》P26《找朋友》P29《一顆星》P40《刷牙歌》

教材這些濃濃的兒童文化的呈現,傳遞童心、童音,激發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更有效地讓低年級學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把課堂變成了暖暖的兒童樂園,使兒童獲得了潤物無聲的道德情操與法治意識的薰陶。

4.倡導現代學習方式,引領兒童在體驗活動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觀察哨”、“碰碰車”、“實踐園”、“體驗館”等活動欄目,通過形式多樣的情境創設,在碰撞、探究、思辨、踐行中,幫助兒童獲得探求知識的能力,培養初步的科學精神和道德判斷能力,為兒童提供了更開闊的思維和行動空間。

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摒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通過主題鮮明的活動欄目推動主題學習活動,以先進的學習方式激發兒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新教材精選了很多經典古詩文,名人名言,農諺等。如《弟子規》《治家格言》,古詩《鋤禾》《遊子吟》,《論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學禮無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傳統經典,以“寶典箱”的形式呈現,將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親、勤儉、自強、厚仁、貴和、好學”等等倫理觀念和行為規範有機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兒童的德性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中得到滋養。

三、教學進度

略。

教學計劃 篇4

設計理念

1.注意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通過一些熟悉的、具體的事物,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探索中體會有理數的意義,探索數量關係,掌握有理數的運算。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來獲取、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2.本課注意降低了對運算的要求,尤其是刪去了繁難的運算。注重使學生理解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基本的運算技能。

教學目標知 識 與 技 能

1.使學生理解有理數倒數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有理數的'除法法則,能夠熟練地進行除法運算。

過 程 與 方 法

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及運算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有理數除法法則。

難點(1)、商的符號的確定

(2)0不能作除數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敘述有理數乘法法則

2.敘述有理數乘法的運算律。

二、自主學習計算:

1.師生共同研究有理數除法法則:

問題:

一個數與2的乘積是-6,這個數是幾?你能否回答?

教學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掌握硬筆書寫的方法和特點,瞭解中國硬筆的發展史,學以致用,寫好字,為以後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並致力於發揚光大。

教學內容及基本要求:

硬筆書法課程主要講述硬筆書法的發展史,介紹歷代著名書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其藝術特點。學習的重點是硬筆楷書,並進行大量的常見字的楷書練習。學習的難點是硬筆楷書的創作訓練。進行創作專題討論,分析學生在硬筆書法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評價作品的優劣。每次講課都進行一定數量的作品欣賞,分析其風格特點、用筆特點。

通過硬筆書法課程學習,以及相關的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等姐妹藝術欣賞,能使學生感悟中國書法藝術的無窮魅力,不斷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高尚人格。

教學安排:

第一週:為書法課程開班做好準備。介紹書法的材料工具,正楷的筆畫名稱瞭解,規範筆畫教學欣賞。

第二週:給學生講些古今中外認真練字的名人故事,以此激勵學生。書法史,交給學生寫字口訣:身坐正,腳放平,一拳一寸心中記。鋼筆楷書的特點及其筆畫書寫要領。

第三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一)——點的寫法

第四周: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三)——橫的寫法

第五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四)——豎的寫法

第六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五)—— 撇的寫法

第七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六)——捺的寫法

第八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七)——提的寫法

第九周: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八)——鉤畫的寫法

第十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八)——鉤畫的寫法

第十一週: 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十)——折畫的寫法

第十二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十)——折畫的寫法

第十三週:規範字的筆畫搭配(獨體字的教學)

第十四周:規範字的筆畫搭配(獨體字的教學)

第十五週:鋼筆楷書偏旁的特點與寫法(一)——偏旁1常見字頭

第十六週:鋼筆楷書偏旁的特點與寫法(二)——偏旁2常見字底

第十七週:鋼筆楷書偏旁的特點與寫法(三)——偏旁3左偏旁

第十八週:鋼筆楷書偏旁的特點與寫法(三)——偏旁3右偏旁

第十九周:規範字的間架結構——左右、左中右,品字結構

第二十週:規範字的間架結構——上下,下中下,包圍結構

教學計劃 篇6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一)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上冊“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課時)。

(二)內容解析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圖形的重要工具,只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有關內容,並且能靈活的加以運用,才能學好等腰三角形、四邊形和圓等內容,同時為今後研究軸對稱、旋轉等全等變換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也由於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研究全等三角形,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是《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求之一。本章是在七年級下冊第七章出現證明和證明格式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了推理論證的方法。通過定理內容的規範化書寫,並在例習題中注重分析思路,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清楚地表達思考的過程,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同時,“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幾種判定方法,是作為基本事實提出來的,通過畫圖和實驗,讓學生確信其正確性,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全章乃至以後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

本節課是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第三課時,主要探究利用“角邊角”和“角角邊”兩種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以及簡單應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不僅是“全等三角形”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探索過程中所體現的思想方法,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感悟三角形全等的數學本質、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驗運用類比的方法研究問題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已學幾何圖形的認識,併為今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教學重點

掌握角邊角和角角邊兩個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簡單應用。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一)目標

1。掌握角邊角、角角邊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簡單應用。

2。學會分析法、綜合法解決問題。

3。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4。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思維品質。

(二)目標解析

1。使學生掌握角邊角、角角邊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會運用這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2。通過有關的證明及應用,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逐步學會分別從題設或結論出發,尋找論證思路,學會用綜合法證明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生探究特殊角度、特殊邊長的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再由教師利用課件演示數學事實,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來,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通過習題變式,從中體會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與區別,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探究本課的兩個判定方法,使學生經歷“實踐——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概括”的認知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思維品質。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基於學生的學習基礎,在研究幾何圖形的方法和合情推理方面還存在欠缺。本節課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邊邊邊和邊角邊判定之後,繼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他們已經瞭解了一些探究的思路,也經歷過一些探究的過程:動手實踐、觀察猜想、歸納總結、鞏固應用等。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類比前面的研究方法。另外,由於本節課所探究的兩種方法,其圖形不易辨別,那麼,學生如何分析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絡,如何清晰地表達數學思考的過程,也是教師應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教學難點是利用角邊角、角角邊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方法的應用及規範化書寫。

四、教學支援條件分析

根據本節課內容的特點,為了更直觀、形象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採用以觀察發現為主,多媒體演示為輔的教學組織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定一系列例題變式,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利用計算機和《幾何畫板》軟體,結合操作測量,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產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1。開門見山,引出課題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通過動手畫圖、觀察猜想、總結歸納,對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進行了探究。主要研究了“三邊”對應相等和“兩邊一角”對應相等的情況,得到了兩種判定連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本節課,繼續探究“兩角一邊”對應相等的情況。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回憶已學知識,回顧探究的方法,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探究的問題,瞭解探究兩個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弄清知識之間的聯絡。

2。動手操作,實驗探究

問題1先在一張紙上畫一個△ABC,然後在另一張紙上畫△DEF,使EF=BC,∠E=∠B, ∠F=∠C。 △ABC和△DEF能夠重合嗎?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畫圖步驟,用電腦演示畫圖過程。 同學之間觀察對比,通過兩個三角形疊放到一起,引導學生觀察、猜想)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畫圖,讓學生明確已知兩角及夾邊怎樣畫出三角形。通過學生展示作品,以及同學之間觀察對比,讓學生確信結論的正確性。

問題2 對於任意的兩個三角形,當滿足“兩角及夾邊”對應相等時,這兩個三角形就一定能夠全等嗎?

教師用電腦展示,利用《幾何畫板》的度量功能,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學生總結得到角邊角判定方法,教師給出符號語言的規範格式,強調“對應”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幾何畫板》動態演示的過程,進一步強化對兩個三角形所滿足條件的直觀感知,使學生在驗證猜想的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3。應用新知,探究歸納

問題3解答下面的問題,你能得到什麼結論?

如圖1,在△ABC和△DEF中,∠A=∠D, ∠B=∠E,BC=EF, △ABC與△DEF全等嗎?你能利用角邊角證明你的結論嗎?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找尋方法。師生共同總結角角邊的判定方法,給出符號語言的規範格式)

【設計意圖】通過本題的練習,讓學生在嘗試運用角邊角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三個條件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

4。拓廣探索,綜合運用

實際問題 李明、張強兩位同學在一起踢球,不小心把一塊三角形的裝飾玻璃踢碎了,摔成了三塊,如圖2所示,兩人商量給人家賠償。你能告訴他們只帶其中哪一塊去玻璃店,就可以買到一塊完全一樣的玻璃嗎?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並口述問題答案)

#FormatImgID_1#

【設計意圖】鞏固判定方法,同時體會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例題 如圖3,點D在AB上,點E在AC上,AB=AC,∠B=∠C,求證 AD=AE。

(由學生分析,教師展示解答過程,並用電腦演示兩個三角形“重合”的過程)

【設計意圖】鞏固學生所學的判定方法,並通過規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推理能力。通過觀察三角形“重合”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之間相輔

相成的關係。

練習1如圖4,已知∠1=∠2,∠3=∠4,求證 AD=AE。

(學生練習並展示解答過程,教師提問:本題其他的證明方法嗎?由學生口答)

【設計意圖】鞏固學生所學的兩種判定方法及規範書寫格式。通過一題多解,培養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

練習2如圖5,已知∠1=∠2,∠B=∠C,AB=AC,“AD=AE”的結論仍然成立嗎?若成立,請給出證明;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學生完成本題的分析和解答,並展示解答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變式,使學生體會利用“兩角一邊”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3、圖4和圖5,用電腦演示,關注它們之間的聯絡。

【設計意圖】通過電腦演示,讓學生感受幾何圖形之間的聯絡,進一步體會三角形全等的本質含義。

思考題1在上述例題中,如圖3,還存在哪些相等的線段?

思考題2在上述例題的基礎上,若BE與CD交於點O,且連線AO,如圖6,則圖中存在幾對全等的三角形?

【設計意圖】通過對開放性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歸納小結,反思提高

問題4 你能總結一下有幾種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嗎?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方法滿足的條件)

問題5 三個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嗎?我們還學過哪種不一定全等的情形?

(學生思考,並舉出反例)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共同思考、回顧、梳理判定方法,利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加深學生對各種判定方法的理解, 明確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探索過程,讓學生體會“實驗幾何”與“推理論證”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6。佈置作業,及時反饋

必做題 課本13頁1題、2題,15頁5題、6題;

選作題 課本27頁9題

【設計意圖】設計兩組作業,目的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選作題的安排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六、目標檢測設計

1。如圖,在△ABC與△CDA中,AB∥CD,AD∥BC,

求證 AB=CD,AD=BC。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是否會將證明線段相等的問題,轉化為證明三角形全等的問題。訓練學生能夠將已知的平行條件進行轉化。

2。如圖,已知AB∥DF,BC∥DE,AE=FC,那麼AB與DF、

BC與DE有怎樣的數量關係?請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與例題、練習中條件的轉化方法相類比, 讓學生體會轉化、類比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3。如圖所示,若AE=FC,BC∥DE,那麼再新增一個什麼條件能夠得到AB=DF?試著證明你的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條件開放問題的設定,讓學生綜合運用各種判定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根據以上三個問題中的已知條件進行分析:這組圖形之間有什麼聯絡?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解釋嗎?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學習了平移的有關知識,因此學生不難發現這組圖形之間的聯絡,讓學生體會平移變換實際上也是一種全等變換,並與例題相呼應。

指導教師: 劉金英 天津市中國小教育教學研究室吳世鏡 天津市西青區教育教學研究室華作豔 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第三中學

通過對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學計劃模板的學習,是否已經掌握了本文知識點,更多教學參考資料盡在數學網!

教學計劃 篇7

一.出示課題,談話匯入:

1.老師板書課題

2.學生齊讀課題

3.提問: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課文的體裁是調查報告、內容是關於小樹死因的。)

4.引入:什麼是調查報告呢?

二.默讀課文,讀準字音,整體感知調查報告的結構,學習生字。

1.學生默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認會。

2.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分為幾部分。

3.指名部分朗讀課文,正音。

4.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認讀:步量法、人為、訂立、國槐、枯萎、集貿市場、適宜、垃圾、樹坑、罰等

老師提示:“量”、“為”、“宜”的'讀音;“槐”、“垃圾”的偏旁;強調“貿”的字形::左上角三筆分別是:撇、豎提、點,有上邊是“刀”不是“力”下邊是“貝”,不是“見”。

5.理清文章結構: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原因——調查——分析——結論——建議。

6.小組合作自學生字。

7.小組間互相檢查識字效果,採取點將提問(板書)的方法鞏固識字。

[利用學生的已有識字能力,促進合作學習,通過互動,轉換角色,調動學生積極性,在互動中突破重點、難點。]

8.抄寫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