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日記

有關昆蟲日記範文合集十篇

日記2.52W

一天終於結束了,這一天裡,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昆蟲日記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昆蟲日記範文合集十篇

昆蟲日記 篇1

今天課間休息時,我在學校的小花園裡發現了好多小昆蟲,有蜈蚣、西瓜蟲、螳螂、蝸牛、螞蟻、蚯蚓等等,還有一種我叫不出名字的小昆蟲,它有著毛茸茸的身體,短短的腿,頭上有兩隻觸角,我用手摸了它一下,感覺它的身體軟軟的, 好可愛的.不知名的小蟲子啊!

蜈蚣的身體細細長長的,有好多好多的腿,我拿了一根樹枝放在蜈蚣的前面,看看它能不能爬到樹枝上去,沒想到它很聰明地繞了過去,我把樹枝一點點地往前挪,它也繼續繞過去,最後它爬進一個坑裡躲起來了,我想是不是我們有太多人圍著它,它害羞了呢?

昆蟲日記 篇2

今天,早早完成作業,我和孫天樂到媽媽學校去玩,我們來到後操場,那裡空無一人,我提議去挖螞蟻窩。說幹就幹,找來了幾根木棍,開始尋找螞蟻洞。

我們走進一顆大樹,發現好幾個螞蟻洞。慢慢蹲下來,用木棍挖了一會兒之後,從土裡鑽出來了幾隻大螞蟻,我連忙將它們一一捉住,放到我帶來的瓶子裡,並往裡面撒了一些泥土。這時,我看到有幾隻螞蟻爬上了灌木叢,過了一會兒,它們搬運回去來了十幾只蚜蟲,你會很奇怪,螞蟻為什麼要把蚜蟲運回去,是不是要把蚜蟲吃掉?其實,螞蟻是為了吃蚜蟲糞便,因為蚜蟲糞便裡含有糖分,螞蟻喜歡吃甜食,所以才將蚜蟲運回巢中,並不會去傷害它們,有時為了保護蚜蟲,螞蟻會去進攻蚜蟲的天敵——七星瓢蟲。

螞蟻們在夏天和秋天中收集食物,以便在寒冷的冬天裡食用,螞蟻的力氣很大,可以拖動比自身重很多倍的東西。如果遇到體型很大的獵物,如蚱蜢、蝗蟲、螳螂等。所有的工蟻都會出動,將獵物置於死地後再將獵物拖回洞中……

這次觀察螞蟻讓我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後,我要細心觀察更多的昆蟲,瞭解更多有關它們的知識。

昆蟲日記 篇3

早上醒來時,我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陽臺看看我養的蜘蛛,可令我沮喪的事發生了。箱裡的蜘蛛失去了蹤影,正在我擔心的時候,我忽然看見了一條細長的蜘蛛絲,朝向天花板,抬頭一看,原來蜘蛛在陽臺的.天花板上織了一張更大的網,它正靜靜地趴在網上呢。忽然刮來一陣狂風,把蜘蛛的網吹得七零八落。它開始補起網來了。只見它沿著破網的牆壁垂下來,又爬到另一個牆壁上,發現它織好了一根亮晶晶的絲,又重複了幾個回合,終於把網補好了。正當它休息時,又有一根樹枝掉到了網上,蜘蛛前功盡棄,我心想它一定不會修了,它肯定會去找別的地方再織一張。但是我錯了。它再一次開始修補,若干小時後,終於成功。我心想在我們的生活終於到一點小的挫折就會放棄,我們是否要學習一下蜘蛛呢。

昆蟲日記 篇4

我的一天裡,曾觀察觀察過昆蟲—螞蟻。

在那一天,我在花園裡發現了一塊麵包,我在上面看到了螞蟻。我在一本書看過:如果把麵包橫移,它不會找近路去搬,是再跟著麵包的.軌跡,我實驗了,確實如此。

我來個戲耍螞蟻,數數有多長,一條黑色的線,有五米長,我沿著螞蟻的路,把螞蟻窩用樹皮鏟了,發現有白色的東西,原來是螞蟻卵,越來越多,還有一個蟻后,我看它們把螞蟻卵搬走,可能去尋找新的“房子”吧!

昆蟲日記 篇5

我一直不屑去仔細觀察小螞蟻,總認為它是一種渺小而不起眼的小動物。它不可能和任何一個動物相比,它不勞而獲,吃些撿來的食物,它膽小,用東西碰一下,掉頭就跑。小螞蟻有太多的缺點了,我一直藐視它。可今天的`一件事,讓我改變了對它的看法。在一個小土坑邊,有一粒小蛋糕緩緩地移動著。我走近一看,原來幾十只小螞蟻在搬運小蛋糕,有的在前面拉,有的在後面推,有的在下面抬,忙得不亦樂乎。看著這群並不討人喜歡的小螞蟻,我心中冒出個惡作劇,撿起一根木棒把蛋糕推入土坑中。

小螞蟻們做出的決定讓我很吃驚。它們緩緩地爬下土坑,把蛋糕重新拖到坑沿上。這一次我重重地把蛋糕推入土坑,幾隻小螞蟻也被拽進土坑裡。我想:這次小螞蟻們一定會打算放棄,或者到別處去找食物。但它們固執地又一次去拖,我再一次把蛋糕推入土坑,小螞蟻們繼續去拖那塊蛋糕……我手中的木棒沉甸甸的,再也不忍心去撥那塊蛋糕,小螞蟻不屈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它那爬動的腳步中透著堅毅,透著決心。它們是團結的動物,不達到目的,絕不放棄。我應該學習它那種頑強的精神。小螞蟻,好樣的!我在心裡默默地向它們敬了個禮。

昆蟲日記 篇6

今天,我待在家裡很無聊,就叫隔壁鄰居的小孩一起騎自行車去外面玩。

騎啊騎,整整繞了這一個圈十次,都不想玩了,突然,我在繞第十一圈的時候,在小徑的草叢裡發現了一隻奇怪的蟲子,就叫小夥伴們一起來看,我們用樹枝把它挑到了陸地上,我問大家:這到底是什麼蟲呢?有個小夥伴回答道:哦!我知道了,這是甲蟲,我高興的'叫到:我們終於找到樂子啦!我們在旁邊認真的觀察它,用美食誘惑它,它卻沒有任何反應,樹上一片樹葉掉了下來,它好像有反應了,可是它爬的太慢了,說著,甲蟲便突然飛了起來,飛到了樹葉上,哇!原來它還會飛啊!我們驚歎道,太陽下山了,該回家了,我們戀戀不捨的把甲蟲放回了草叢。

通過這次觀察,我悟出了一點道理:要多多留意生活中的小事物,小細節。

昆蟲日記 篇7

有些人總是會因為一些特殊的喜好而被人看作是“異類”,我就是因為對昆蟲有一種特別的好奇心,所以經常會被朋友們嘲笑,他們覺得昆蟲又不衛生還很恐怖,有的還會咬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樣子,我卻覺得它們各有各的特點,有的很渺小,卻也很可愛。

我會在夏天的時候,早早的準備好麵筋跟長長的竹竿,因為過不了多久,就會有知了在樹上吱吱亂叫了,其實並不是因為它們的叫聲太吵人,而是因為聽說了它們破出殼子,慢慢翅膀變硬,可以飛到樹頂的故事後就對它們越發的.感興趣了。而且知了還可以炸來吃,尤其夏天夜裡,吃過晚飯,閒來無事,跟家人一起出門散步遛彎,多麼溫馨的場景。

我會在偶爾去田野的時候,拿好一個特質的小瓶子,抓了一些蛐蛐蟋蟀帶回去跟小夥伴比鬥,雖然有些幼稚,也不是很大氣,但是快樂本來就是可以很簡單的事情啊。

我會在秋天快要過去的時候在路邊的草木上捉來幾隻螳螂,它們雖然鋒利的前後腳很是嚇人,但其實只要你找準了位置,一下子就可以制住它們,畢竟人類才是最有智慧的動物。

我是個小小昆蟲迷,雖然會對很多昆蟲好奇,但是我也是一個很注意衛生的小觀察員。

昆蟲日記 篇8

今天上午,班主任讓我們到操場上觀察任何一種事物,並做筆記記下,限時一刻鐘。

我剛來到操場的花壇邊,就發現了一種蟲子。我俯下身,仔細觀察了一番,發現這是我們俗稱“西瓜蟲”的小蟲,其得名是因為它一受到驚嚇就會把身體像刺蝟一樣蜷縮起來,背上露出條紋,像極了一個個迷你小西瓜。

我一開始我只是看它,它先是爬了幾下,然後躲到一片枯樹葉底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想要看看它究竟在幹什麼,於是我猛地一下掀開了那片枯樹葉。咦!西瓜蟲怎麼沒影了?沒關係,我來個“守株待兔”,我心裡這麼想著。我靜靜地在一旁等待著……終於,西瓜蟲露出了馬腳——它從一片樹葉下跑到了另一片樹葉下!我飛快地掀起那片樹葉,哈哈,那隻西瓜蟲正在那兒呢!只見它迅速地變成,啊不,是縮成了球狀,好半天都不見它動。過了一會,西瓜蟲大概是覺得沒有危險了,又開始爬來爬去了。

這時,班主任宣佈十五分鐘已經到了,要回班了。我沮喪地想:時間過得真快啊!突然,我靈機一動:把它帶回班不就行了嗎?正好我帶了一個盒子。於是,我小心翼翼地捏起西瓜蟲,放到了盒子裡,然後蓋上了盒子的蓋子,還在蓋子上鑽了幾個小孔給它呼吸用。

下課了,我在花壇邊摘了幾片葉子放入了盒子中,想給西瓜蟲“補充點營養”。可到了放學時,開啟盒子,卻發現它死了!我非常傷心。一回家就上網查閱資料。電腦上說“西瓜蟲,又稱鼠婦、潮蟲,屬無脊椎動物科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潮蟲亞目,愛吃爛掉的白菜類菜葉”。

我總結出了西瓜蟲,不,是潮蟲死的三點原因:第一點,我鑽的孔太小,不夠它呼吸;第二點,它只吃爛菜葉,所以它會餓死;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它完全沒有自由!

雖然觀察蟲類很有趣,但是請大家給它們自由的空間,不要剝奪它們自由生活的權利!觀察後把它們還給大自然!

昆蟲日記 篇9

以前我曾養過蠶寶寶,在養蠶地活動中我還學到很多知識,比如它地蛻皮。

那天,我回家開啟放蠶寶寶地盒子。“噢,桑葉幹,得馬上換掉。”我跑到陽臺上,拿來新鮮桑葉。我把桑葉一張張換下來,蠶寶寶似乎聞到桑葉地芳香扭動著滾圓地身子紛紛爬過來,圍著桑葉,“沙沙沙”地啃開。突然,我發現其中一條與眾不同:身子呈淡黃色,頭上有一個透明地三角形。它仰著頭,不吃也不動。它在幹什麼呢?是不是病。我馬上把它放在另一個盒子裡,仔細地觀察起來。

不一會兒,只見那條蠶地頭上慢慢地出現一道裂縫,那道縫漸漸地變粗從中鑽出來一個小腦袋。與此同時,頭前那個小腦袋沒有力氣垂下來變得乾癟。對!它是在蛻皮。只見蠶寶寶地頭頻頻地左右搖動著使勁向前伸。可表皮並不很聽話,緊緊地粘住它地身子,蠶為什麼要蛻皮?我決心弄懂它。我很快在課外書中找到答案:原來孵出地蠶吃桑葉慢慢長大,當身體受到表皮地限制時,蠶就要蛻皮。一般每隔一週蛻一次皮,一生共需4次。

這時蠶寶寶已經從表皮裡完全鑽出來。獲得新生地蠶寶寶比以前更白,更胖。為能吐絲做繭,蠶寶寶不謂蛻皮之苦,真是可敬可佩。

昆蟲日記 篇10

今兒放學時,我們看到一隻奇怪的昆蟲。

說它是蝴蝶,但它的觸鬚不像蝴蝶那彎彎的觸鬚而是筆直筆直的;說它是蜜蜂,但它的翅膀有一小塊的淡綠不像蜜蜂那樣白白的透明而且身子不像蜜蜂那樣黑白的;說它是蛾,但是它的身子不是白白而是淡黃的'帶點黑。而且翅膀是橢圓的很漂亮,都快賽過蝴蝶了,究竟是什麼昆蟲?我越來越好奇,我不停地問我身邊的同學,其它同學也搞不清楚這是什麼昆蟲。

看來我要想知道為什麼要不斷地去細細地觀察多多地思考,還需要我不斷地積累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