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通用15篇

說課稿7.66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說課稿通用15篇

幼兒園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節約用水,從我做起》是中班的一節社會活動。通過幼兒觀察交流分享,觀察討論,關注生活討論節水方法和師幼表演等活動,意識到節水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承擔起節水義務宣傳員的責任。

(二)教學目標:《綱要》強調: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嚮導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和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讓幼兒瞭解國家水資源的現狀,激發幼兒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責任心。

2、懂得節約用水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

3、從身邊小事做起,討論節約用水方法,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三)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實現目標的有力保證,為了達到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讓幼兒在家長的引導下觀察記錄生活中浪費水資源的不當行為,並與家長一起商討一些節水的好辦法,製作節約的標誌與宣傳畫。

2、物質材料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節水的標誌、節水小天使的標誌牌。

(四)說重難點活動重點:使幼兒樹立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意識。

活動難點:知道節約用水的幾種方法,並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如何去突破難點?通過幼兒觀察、討論、總結節水方法來完成。

二、說教法

《綱要》明確指出:要堅持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社會教育活動不是教師告訴幼兒“你該怎樣”,而是幼兒要“怎樣”,教師只是對幼兒的選擇和行動起引導和幫助作用。

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有:

1、談話法:幫助幼兒提煉原有的社會知識經驗,使之系統化、明確化。

2、討論法。有利於幼兒自由發表意見和感受。

3、情景教學法:由教師展示一些缺水和浪費水的情景,讓幼兒對其中的社會問題進行思考,讓幼兒理解節水的重要性。

其次還採用觀察法,記錄法,角色扮演等方法。

三、說學法

《綱要》的社會領域中提出:必須使幼兒動手、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往、觀察、體驗、表現等,讓他們在活動中主動發展社會性。

主要學法有:

(1)討論法:讓幼兒相互討論節水的方法;(2)觀察法;通過對課件圖片的觀察,讓幼兒的心靈有所觸動,樹立節水的意識;(3)合作式的學習方法:與家長一起製作節水宣傳畫與節水標誌。

四、說活動

程式《綱要》的社會領域中提出:社會教育活動要有“整體性”的觀念。教師要把知、情、意、行等方面有機地融合在教育活動中。

(一)觀察交流分享,匯入活動。

1、出示一些髒物和乾枯的花,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梳理了解水的重要性。

(二)觀察討論,激發情感--觀察多媒體課件,看看說說,瞭解水的珍貴,激發珍惜水的願望。

(三)關注生活、積累方法。

1、幼兒分組討論在幼兒園和我們的生活中節水的方法。老師歸納進行記錄,強化節水意識。

2、播放貼近幼兒生活的節水圖片。

小結:節約用水,可以從身邊的小事著手,從節約一滴水開始,養成節水的好習慣。

五、師幼互動,進一步激發節約用水的責任心

通過歌曲表演和缺水的圖片引起大家的共鳴。

六、師幼的共同感覺和活動的可見成果展示

請小朋友來當節水宣傳員,並拿著節水標誌牌去向客人老師做宣傳。

七、設計亮點

我個人認為在活動設計上有以下亮點:通過觀看缺水的圖片,讓幼兒的心靈有所震撼,從而激發幼兒節水的願望是第一個亮點;第二個亮點是通過歌曲表演及幼兒和家長一起製作節水宣傳畫與節水標誌,向班級宣傳,向在座的各位客人老師宣傳,呼籲大家積極行動起來,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幼兒園說課稿2

一、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的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並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三、重點

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難點

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五、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六、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動手操作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嘗試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遊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麼,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遊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並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於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幼兒園說課稿3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說課內容是大班幼兒的一個以飲食與營養為主題的活動,題目叫《健康的吃》。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小孩子大多數都喜歡吃零食,特別是對色彩鮮豔的食品情有獨鍾。然而食品新增劑的使用、巧克力等非健康食品以及電視裡的“垃圾食品”廣告對孩子們的影響,不禁讓人們在選擇食品的時候更添許多愁!而《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放在工作的首位。”生命健康直接地就與吃有著很大的關係。為了讓孩子正確的選擇食品,達到營養均衡,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我結合“色素”“垃圾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設計了此次《健康的吃》活動。

二、活動目標

再說說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這三條目標是:

1、瞭解食物天然色素與人工色素對人的健康的影響。(認知)

2、發揮自己的想象利用好看食品的形狀及顏色進行構圖。(技能)

3、對健康食品產生興趣。(情感)活動的重點:喚起幼兒對健康食品的興趣。

活動的難點:對色素的認識。色素是使有機體具有各種不同顏色的物質,如紅花具有的紅色素,紫花具有的紫色素等。某些色素在生理過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如血液中的血色素能輸送氧氣,植物體中的綠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三、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瞭解一些有關色素作用的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泡沫墊每人一塊、電腦記憶體圖片。

(一組是誘人的奧爾良烤翅圖片,一組是西瓜、西紅柿、大蒜的圖片。)、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圓盤、毛巾若干。彩色糖、烤麵包、各種形狀的餅乾、小麻花、海苔、果醬、山查片、楊桃、聖女果、橘子等。

四、教法

下面說教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①談話法

②操作法

③遊戲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動靜相結合。

五、學法

再來說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

①討論評議法

②操作法

③感知體驗法

六、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四個環節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2)選擇食品,表述想法

(3)現場創作

(4)展示作品

1、觀看圖片,激發興趣,引出主題通過兩組圖片的展示,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詢問幼兒喜歡吃圖片上的哪些東西,瞭解孩子們的真實想法,引出色素對人的健康的影響。

2、通過交流,讓幼兒再次選擇自己喜歡的食品,並說出理由。

該環節為孩子們創造了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該環節中孩子們可以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並在交流中學習禮貌地傾聽,為目標2的達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孩子們的語言交流,教師還可以瞭解孩子們對事物的認識掌握程度,對目標1的達成與否有著衡量的作用。

3、好吃的圖畫,用各種顏色的糖果製作圖畫我們吃的很多糖果等常會加入色素和香料,給人以一種美好的感受。而這些色素和香料實際上是不必要的,有的很可能會讓人得病。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去感知色素,並試者去判斷它是人工的還是天然的,有利於難點的突破。

此外,該環節具有很好的操作趣味,孩子們對這種全新的創作一定會很感興趣。食品的豐富多樣,色彩的視覺效果以及形狀的多樣化,一定會為孩子們的創作帶來不一樣的效果。藝術源自生活,這些貼近孩子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帶給孩子非常生動、形象的審美體驗,更好地激發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

4、展示作品讓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們體驗到創作和與同伴一起欣賞作品的樂趣,以達到放鬆情緒的目的。

七、活動特色

這次活動的特色在於設計的問題幾乎都是開放性的,沒有統一的答案,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創設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可以讓孩子張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的討論探索,滿足了大班幼兒自主表現的慾望和需求。在每一個環節中努力做到點撥適宜,使幼兒專注傾聽、積極參與、大膽講述、熱烈討論。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安全教育活動《陌生人我不怕》,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說課。

說課內容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現實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以哄騙為手段賣兒童,他們的罪行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摧殘,使許多家庭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給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陌生人我不怕》這節安全教育活動。意在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二、說學情

中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思維和表達能力也有了相應發展,而如何辨別陌生人,靈活應對陌生人又對幼兒是一個考驗。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將各領域內容有機結合、相互滲透,注重了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讓幼兒在討論交流、情境體驗中理解“陌生人”的含義,懂得“不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三、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發展水平把目標定為:

1、知道“陌生人”的含義,懂得不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2、能初步識別陌生人的哄騙行為,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

3、提高遇到危險沉著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

四、說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我為幼兒準備了歌曲《小兔乖乖》、視訊課件《不跟陌生人走》以及三種常見的陌生人騙小朋友的情境。

五、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在第一個環節中,我運用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組織幼兒觀看事例。讓幼兒直觀形象的瞭解陌生人哄騙小朋友的過程。

2、交流討論法:在第二個環節中,設定情境,讓幼兒置身其中進行討論,並通過多個問題的討論,相互啟發和補充,從而獲得正確、統一的認識。

3、遊戲教學法:在第五環節中,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體驗如何應對陌生人,這種遊戲的形式符合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而且真正做到了將幼兒習得的經驗轉化為行為。

此外,我還適時運用提問法、激勵法、觀察指導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六、說學法

1、情境體驗法:在最後一個環節組織幼兒運用情境體驗法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做不僅是順應幼兒遊戲的天性,也是幼兒沉著冷靜處理問題的模擬練習。

2、辯論討論法:通過討論發散幼兒思維,使幼兒得出處理問題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多感官參與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辯一辯等多種感官參與,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應對陌生人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

七、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流程分為激發興趣、引發思考、鞏固認識、相互討論、親身體驗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歌曲引題,瞭解哄騙

活動開始,我帶領幼兒隨音樂《小兔子乖乖》進入教室。中班幼兒對歌曲及故事比較熟悉,音樂喚起了幼兒對故事的回憶,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我接著提問:這首大家都熟悉的《小兔乖乖》,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小兔子開門了嗎?小兔子是怎麼知道大灰狼不是媽媽的?通過提問,幼兒明晰了大灰狼利用“哄騙”的方法取得小兔子的信任,達到吃掉小兔子的目的,使幼兒理解“哄騙”的含義。接著提出一個假設問題:如果你一個人在家,有人來敲門,你會怎麼做呢?引導幼兒聯絡實際思考判斷。並追問:是所有人敲門都不開嗎?進一步引導幼兒判別自己的親朋友好友等熟悉的人會開門,不認識的人就不開門。為什麼不給陌生人開門?我及時進行小結:陌生人可能是壞人,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引導幼兒在討論中建立“陌生人”的概念,初步樹立“不輕信陌生人”的意識。

第二環節:觀看事例,引發思考

第一步:看一看、說一說

在這個環節我利用《不跟陌生人走》的故事視訊給幼兒呈現一個具體的故事情景。進行提問:如果你是小雨,會跟那位阿姨走嗎?為什麼?引發幼兒討論。

那我們來看一下小雨到底會怎麼做。看完視訊後接著提問:那位阿姨是怎麼把小雨騙走的?小雨認識這位阿姨嗎?小雨的好朋友用了什麼方法救小雨呀?我們怎麼判斷陌生人說的話是真是假呢?通過層層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梳理出故事中的阿姨是“陌生人”,進一步理解“陌生人”的含義,樹立“不輕信陌生人”的意識。

第二步:想一想、辯一辯

在這個環節,我接著提問:如果小雨真的被帶走的話,會有什麼後果?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對後果進行推測,教師及時梳理、歸納幼兒的觀點,並分享給全體幼兒,從而讓幼兒明白跟陌生人走的嚴重後果,堅定幼兒不跟陌生人走的信念,牢固樹立防範意識。

第三環節:律動表演,鞏固認識

活動至此已經進行了10多分鐘,孩子一直處於相對安靜狀態,我利用一首詼諧幽默的歌曲《我不上你的當》和孩子們一起表演,讓幼兒在放鬆思考所帶來的緊張情緒的同時,再次激起幼兒的興趣,並達到警示幼兒不上當受騙的目的。

第四環節:判斷推測,引發討論

接下來,我為幼兒準備了三個情景,第一個:陌生人用玩具哄騙小朋友的情景。根據情景提問幼兒: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呢?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已有經驗進行分析判斷。第二個是陌生人用好吃的食物哄騙小朋友的情景。根據情景提問幼兒: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呢?第三個是陌生人哄騙小朋友找爸爸的情景。通過情景,提問幼兒:遇到這種情況你應該怎麼做?通過幼兒的辨析,使不輕信陌生人的意識再次植根在幼兒心中。在幼兒討論後我及時小結:美麗的森林裡也有害蟲,我們的身邊也會有壞人。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陌生人的話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不隨便答應。分清好壞不上當,做個機智勇敢的好寶寶。這一環節使幼兒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並鞏固了幼兒的已有經驗。

第五環節:角色扮演,真實體驗

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創設了角色扮演活動“陌生人我不怕”,首先由教師扮演陌生人進行遊戲,接著讓能力強的幼兒扮演陌生人再次進行遊戲,這樣做正是體現了“幼兒的經驗是在運用中建立起來的”這條原則,真正實現了幼兒由經驗到行為的轉化,增強了幼兒沉著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

八、說特色

本次活動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學課件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直觀,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並且以孩子們身臨其境的情境式教學作為主線,鼓勵、引導幼兒共同討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及時梳理,歸納分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積極互動的環境。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證。

幼兒園說課稿5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故事欣賞活動《耷拉著耳朵的小兔子》。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

《耷拉著耳朵的小兔子》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中透露著嘲笑和鄙視,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為,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

故事極具創意,從問題—衝突—解決都充滿童趣的處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於個體差異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於是它想盡種種辦法讓耳朵豎起來,其實是帶出小夥伴們與小兔子之間的關係。小夥伴們不僅沒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兩次地嘲笑小兔子,於是製造出了更多的問題。

最後小兔子通過醫生的點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於是接受了這個事實,並用很樂觀的態度來對待,結果反而受到了別的小夥伴的歡迎。這個故事和生活比較貼近,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這個故事同樣也適合我們廣大的家長和老師,讀後發人深省。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用樂觀的態度去認識的對待它。

2、通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能夠結合相關動詞短句講述故事情節。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它。教學難點是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結合圖片運用相關動詞講述故事情節。

二、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耷拉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教學圖片一套,故事課件一套。角色頭飾若干。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猜測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夥伴們取笑你有一隻耷拉著的耳朵,你會怎樣?你會用什麼方法讓耷拉著的耳朵豎起來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猜測討論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言語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運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猜測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猜測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遷移經驗,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4、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著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看看這隻小兔子的耳朵和我們平常看見的有什麼不同?(請幼兒討論並說說,學習詞語:耷拉。)這隻小兔子有點特別,他的一隻耳朵總是耷拉著,怎麼也豎不起來,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發生了許多事情。你們想聽故事《耷拉著耳朵的小兔子》嗎?

(二)、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法和提問等方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

a、布布去找夥伴們玩,夥伴們是怎麼對他的?他們怎麼說的?(你的樣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豎起來,你應該和我們一樣才對。)

b、布布的耳朵和夥伴們的不一樣,所以大家都笑話他。如果你是布布,你會怎麼想呢?還會怎麼做?讓幼兒猜猜說說讓耳朵豎起來的方法。

2、講述故事第二段,先講小兔子用的第一個方法,提問:

a、布布想了什麼辦法讓耳朵變直?

b、你們猜猜看,布布還想了哪些辦法呢?讓幼兒說說故事中的原句(倒掛在樹枝上、把燒湯的鍋戴在頭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裡插胡蘿蔔、把樹枝和耳朵綁在一起、用魚竿把耳朵釣住、用氫氣球綁著耳朵。)它想的這些辦法有沒有用?

c、可是小夥伴們還是取笑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3、講述故事第三段,提問:因為小夥伴們的取笑,布布到醫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醫生是怎麼告訴他的?布布又是怎麼想的?

4、講述故事結束部分,提問:後來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夥伴時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布布是笑得最開心的?最後小夥伴們喜歡布布嗎?

(三)、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夥伴們取笑的心情,使幼兒懂得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和他人的獨特性。

此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通過看課件的形式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有利於幼兒更形象的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涵。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小兔子有著一隻耷拉著的耳朵夥伴們應不應該取笑他?總結: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我們小朋友也有特別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個子很矮,但只有加強鍛鍊,多吃飯,不挑食,身體就會很健康,各自也會慢慢長高;我們看到一些有特別的小朋友也不應該笑話他們。

四、延伸活動:

分組:角色表演。

提供給幼兒頭飾和佈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選擇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故事的敘述部分該成簡單的旁白,主要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繪畫:小兔子還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使一個語言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不當指出,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6

設計意圖:

近幾年,隨著房產的升溫和經濟的發展,很多人都買了新房子,忙著搬新家。在幼兒園裡幼兒也時常談論著自己的新家,新家的`小區名字他們也能記得請清楚楚,最近的遊戲中也十分熱衷和同伴一起玩模仿搬新家的角色遊戲。

幼兒園新《綱要(試行)》第二部分第二大點――科學領域的目標的第三點指出:理解生活中的簡單的數學關係,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大班幼兒的數學思維發展的特點,教師設計了這個活動――按物品的共同用途整理物品。教師為創設搬家後的生活場景,讓幼兒在生活的情景中學習數學,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分類這一數學知識來解決活動中遇到的矛盾。圍繞著清理雜亂物品的過程,通過比較――歸納――推理三個步驟,啟發幼兒在實際的動手操作過程中,一步步地明白如何把物品按共同的用途進行分類、並說出給物品分類的依據。鼓勵幼兒大膽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中領略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分類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2、理解分類的實際意義和了解如何按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

3、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感受和同伴共同完成合作的快樂和自信。

重點難點:

把物品按照用途進行分類,並能大膽的說出分類的理由。

活動準備:

1、大箱子一個、中號整理箱4只,活動前把物品的標籤事先貼在整理箱子上。

2、書籍、碗、筷子、湯勺、鍋、鍋鏟、砧板、菜刀、鞋子、漏勺、碟子衣服、褲子、襪子、球、積木、玩具車若干。

3、幼兒操作圖和各種物品圖片各4套、“服飾用品”、“玩具”“廚房用具”、“書報”、字卡一套、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實錄:

一、情景表演――找襪子。鼓勵幼兒運用生活常識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凌老師剛搬了家,所有的物品都堆得亂七八糟的,她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襪子,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幫她嗎?

幼:幫她找、把東西放好、把東西分類…

師:是個好辦法,我們就試一試把東西分類整理這個辦法吧。

(評析:以生活事件為切入點,丟擲生活中的矛盾激起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

二、鼓勵幼兒嘗試把物品圖片進行分類和了解類別名稱。

(一)引導幼兒分組把物品的圖片進行分類。

1、師:在分物品之前,請你們先把物品的圖片分類,請你們把有共同用處的東西放在一起。

2、師出示褲子與衣服的圖片:它們有共同的用處嗎?它們的共同用處是什麼?

幼:有,它們都是拿來穿的。

3、師提出操作的要求:同一小組的孩子要互相商量,商量後再把有共同用處的東西貼在同一個格子裡,圖片背後有雙面膠,我們撕下小紙片後,把小紙片防到小框子裡,保持清潔。

4、幼兒自由選擇“西瓜”組、“雪梨”組、“香蕉”組、“蘋果”組操作。

(評析:教師為幼兒提供操作的機會,並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分組共同合作完成。操作時,教師使用的是物品的噴繪圖片,圖片逼真、形象,教師對幼兒操作時行為習慣的要求到位。但在此環節裡,教師說得太多,沒能給幼兒更多思考、探索、總結的機會。)

(二)操作結束後,幼兒分別說出自己小組分的類別以及理由。

師: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要把它們放在一起?這些物品有沒有共同的用處?它們的共同用處是什麼?

1、蘋果組幼兒發表自己的辦法及理由。

蘋果組幼:我們把球、小車、電動玩具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是玩的。

師:哦,都是給我們玩的。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名稱,是什麼?

幼:玩的東西、玩具…

師:對,這些物品的共同名稱叫做玩具,蘋果組你真行。

2、雪梨組幼兒發表自己的辦法及理由。

雪梨組幼:我們在格子裡放了衣服、褲子、鞋子…,它們都是用來穿的。

師:哦,這些東西都是穿戴在我們身上的物品,它們有個共同的名稱,想一想叫什麼?

幼:衣服、穿的、衣褲…

師:我們通常把穿戴在我們身上的東西叫做服飾用品。

3、香蕉組幼兒發表自己的辦法及理由。

香蕉組幼:我們把碗、鍋、砧板、電磁爐放在一起,因為他們都是用來做飯和吃飯的。

師:平時在家裡我們會把它們放在什麼地方?

幼:廚房。

師:它們的共同名稱叫做什麼?

幼:煮飯用具、炊具、碗具…

師:這些東西平時都放在廚房裡,通常大家把它們叫做廚房用具。

4、西瓜組幼兒發表自己的辦法及理由。

師:西瓜組的小朋友在這個格子裡放了什麼?

西瓜組幼:書、報紙、字典…

師:請你們說一說把他們放在一起的理由。

西瓜組幼:因為它們都是用來看的。

師:哦,都是給人們閱讀的,這是它們的共同用處,這些東西的共同名稱是什麼?

幼:書籍、讀物…

師:大家通常把這些東西稱為書報。

5、教師與幼兒共同給物品歸納類別的名稱。

師:剛才我們學會了把物品按照共同的用途來分類,都有那些名稱?

幼:玩具、服飾用品、書報、廚房用具。

(在這個環節裡,幼兒操作結束後,教師通過提問與幼兒互動,給幼兒有一個交流表達機會,幼兒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分類的理由,教師是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提煉的,不僅肯定了幼兒的想法,而且在幼兒原由的知識層面上作了提升。遺憾的是教師急於想得到答案,沒有能給幼兒充分表達的機會,在對幼兒主體性的發揮上做得不太夠。)

三、幼兒分組整理凌亂的實物。

(一)教師為幼兒提供4種用途不同的物品實物,鼓勵幼兒把它們按照共同的用途分別放入貼有相應類別標籤的箱子裡。

師:請把有共同用處的東西放在同一個箱子裡。

(二)操作結束後,幼兒互相檢查整理物品的結果。

(評析: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實物,讓幼兒分組進行分類,幼兒根據自己的認知經驗和剛學到的知識進行操作,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評價環節,教師運用同伴評價方式,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遺憾的是實物大體與剛分過的圖片一致,如能與幼兒的生活習慣相聯絡提供給幼兒不同於前面圖片的實物,為幼兒提供一個提升探索的機會,效果會更好。)

四、結束部分

1、凌老師在幼兒整理好的服飾用品箱子裡快速地找到了襪子。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把物品按共同的用途進行分類,分類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好方便啊。

(評析:教師對本次活動做了一個提升和總結,筆者認為教師應讓幼兒自己說出分類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幼兒園說課稿7

活動目標:

1、知道增江河水變髒的一些原因。

2、知道水汙染的一些危害。

3、教育幼兒珍惜水資源,培養保護增江河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

2、清水、髒水各一杯;

3、“河水汙染的原因”的圖片數幅。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小河生病了》。

2、提問幼兒:

(1)河原來是什麼樣子的?

(2)誰常在這裡喝水、遊戲?

(3)河邊蓋上造紙廠和宿舍後,小河怎樣了?

(4)小動物們怎樣了?

(5)以前我們的增江河是怎樣的?現在又是怎樣的?

3、組織幼兒討論髒水對人和其它生物的危害。

江河等水資源受到汙染,水就成了髒水。有時髒水的顏色黑乎乎的,還有一股臭味,技術人員將水取樣進行化驗,還會發現水裡充滿各種病菌和有毒物質;有時髒水的顏色沒有發生變化,但水裡已含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毒素,如果人或其它生物喝了這樣的水就會致病,甚至造成死亡。

4、討論水汙染的主要原因

出示圖片,請幼兒說說水汙染的主要原因:

(1)工業廢水。一些造紙廠、化工廠、印染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汙水。

(2)生活汙水。每個家庭每天也有許多汙水產生,如洗澡水、洗衣水、糞便水。

(3)生活垃圾。許多人把江河當成大垃圾箱,把各種各樣的垃圾傾倒進江河裡。

(4)農藥和化肥。殘餘的農藥和化肥經雨水沖刷流入江河。

(5)森林砍伐。江河兩岸的樹木被砍伐後,岸上的泥沙會流入江河,使河水變渾

5、請幼兒談談保護水資源的方法

如:(1)節約用水,一水多用;

(2)愛護花草樹木;

(3)垃圾分類處理;

(4)建議父母使用無磷洗衣粉;等等。

總結分享:

請幼兒談談怎樣為小河治病。

活動評價:

1、瞭解了河水變髒的原因。

2、知道了水汙染造成的危害。

活動結束

附:故事《小河生病了》

美麗的樹林旁邊,有一條清清的小河。小動物們在這裡喝水、遊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有一天,這裡蓋起了造紙廠和宿舍。廢水流進小河裡,生活垃圾也傾倒在了小河裡。從此,小河生病了。小動物們沒有水喝,只好離開了自己的家園,到別出去尋找生存的地方。河裡的水越來越髒,越來越臭,它的病還傳染給了河邊的草兒、花兒和大樹。小朋友,怎樣才能把小河的病治好呢?

幼兒園說課稿8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

親子之間有一種樸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動中表達這種情感往往顯得表層和單薄,其實在幼兒的生活中平凡的東西同樣耐人尋味。

在活動中,教師以幼兒身邊的爸爸媽媽為切口,試圖通過欣賞照片、製作和講述記錄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實在,使潛在的親情自然流露,從而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等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感知理解詩歌中"爸爸、媽媽和我"的相互關係,初步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根據日常生活經驗進行仿編活動,進一步瞭解大自然中事物間的關聯。

3、體驗仿編活動帶來的成功感,增強詩歌仿編活動的積極性。

在此基礎上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使幼兒懂得詩歌中爸爸媽媽和我的相互關係。教學難點是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嘗試進行仿編活動。

二、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PPT課件、親子照片、記錄卡、筆等。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朗誦法、直觀法、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朗誦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朗誦法、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以及朗誦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活動過程

一、匯入談話引出課題小朋友,你們家裡都有誰呀?

你們喜歡爸爸、媽媽嗎?為什麼?

二、展開

1.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爸爸、媽媽會保護你,你感覺爸爸像什麼?媽媽像什麼?你又像什麼?

2.教師朗誦詩歌

3.學習詩歌ppt

課件:圖一(1)畫面上有什麼?

爸爸是(一座山),媽媽是(一座山),我是山間的(小溪)

課件:圖二(2)採用上述方法,鼓勵幼兒看圖學習詩歌的第二段。

爸爸是(一棵樹)媽媽是(一棵樹)我是樹上的(小鳥)在爸爸媽媽身邊飛過。

4.師生共同學習詩歌,並有表情地完整朗誦。

5.引導幼兒按詩歌中的格式仿編部分內容。

(1)爸爸、媽媽除了是一座山,一棵樹,爸爸、媽媽還可以是什麼?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說一說)

(2)帶領幼兒念一念自己仿編的詩歌。

三、結束欣賞歌曲爸爸媽媽和我

四、延伸活動

1、角色表演:爸爸媽媽和我。

提供給幼兒頭飾和佈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選擇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故事的敘述部分該成簡單的旁白,主要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2、繪畫:爸爸媽媽和我。

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使一個語言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不當指出,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9

一、說教材

小班的幼兒活潑好動,他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會很興奮。現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時節,在農村隨處可見狗尾巴草的蹤影,對孩子們來說:狗尾巴草是他們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選擇“狗尾巴草”為教學內容既符合現實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藝術等方面的目標:

1、能於同伴相互遊戲,促進師生間的交往,體驗遊戲中的快樂。

2、能大膽的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染色、作畫。

3、通過活動培養細緻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能於同伴相互遊戲,能大膽的用顏色進行染色。整個活動都是以這個重點為主的,主要是通過“瞭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給狗尾巴草洗澡、讓狗尾巴草跳舞”等幾個環節完成的。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並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主要是:狗尾巴草、顏料、白紙、抹布、魔術盒

知識經驗準備是:幼兒已認識過狗尾巴草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演示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玩”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個領域中的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的教學;在最後環節中感受音樂、跳舞的快樂等等。

3、活動的結構是遞進關係的:興趣——遊戲——染色。即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利用“玩”的形式進一步瞭解狗尾巴草的特徵,在作畫活動、音樂跳舞的活動中,讓幼兒情感表現語言表達,創造性思維發展和提高。

(二)學法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等來獲得知識經驗。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全身心的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式

(三)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魔術變變變

教師:我這兒有一個神奇的魔術盒,它能變出很多很多東西,看看現在它變出了什麼?

因為是小班剛開學不久,有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冷場”的現象,因此利用“變

魔術”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交流。

(四)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師:狗尾巴草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玩呢……讓它親一親你覺得怎樣?

引導幼兒體驗癢癢的感覺,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親一親”中,運用啟發式的語言提問,讓幼兒對狗尾巴草的特徵有進一步的瞭解、認識。

(五)染色、作畫

1、演示

教師:我先來幫狗尾巴草洗個澡吧……跳個舞吧!

教師將角色適當轉換,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動,並提出活動的要求、規則。這一環節目的是通過演示讓幼兒掌握正確的染色、作畫方法,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幼兒情緒十分高漲,為下一環節打好基礎。

2、幼兒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地進行染色、作畫,還可啟發幼兒與同伴合作、交流。

(六)結束部分

教師:我們來為狗尾巴草跳個舞吧

聽音樂,教師和幼兒自由的舞動,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表演。

(七)活動延伸

帶領

幼兒在日常活動中採集狗尾巴草,放置於自然角和區域中讓幼兒進一步觀察、探索。

教學反思:

1、從選擇的內容上看,比較貼近農村孩子的生活,“狗尾巴草”是孩子們隨處可見的比較熟悉的一種秋冬季植物,他們具有一定的感性經驗,因此,做到了活動內容源自於“生活”。

2、多媒體的使用使活動內容更加直觀,便於幼兒理解,使幼兒更快更直接地瞭解到狗尾草的生長環境,符合小班幼兒的理解特點。

3、多種顏色的使用:豐富了幼兒視覺感受。紅、黃、藍做為小班幼兒最便於認識的顏色在本次活動中充分發揮了視覺效果,從而保證了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性,

4、實物的使用,從多種感官來刺激幼兒,便於幼兒深入理解實物從而為其後的活動做好鋪墊的作用。的環節讓幼兒大膽地觸控、觀賞、感受狗尾的特性,讓幼兒喜愛上狗尾草,喜歡和狗尾草遊戲。從而為後半部分玩“狗尾草”、作畫環節打下基礎。

5、作為綜合活動,在設計過程中我注重了各領域的整合滲透,在作畫環節中我不僅強調了藝術方面的美感、色感,要求還注重了情緒方面的體驗,讓幼兒感受自我作畫帶來的快樂和自我作畫過程中的快樂。

幼兒園說課稿10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說課內容是大班美術活動《春暖花開》。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綱要》指出幼兒教育目標:"初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大自然中美的欣賞力。"由於桃花在我們生活中不是很常見,孩子們也缺乏瞭解,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初步認識桃花,並能學習運用吹畫和棉籤畫的方法來表現桃花的特點,在創作的過程中既能體驗其中的樂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悅,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

二、活動目標

再說說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瞭解桃樹和桃花的基本特徵。(認知)2.能用吹畫和棉籤畫來表現桃樹和桃花(技能)3.體驗吹畫和棉籤畫的樂趣。(情感)活動的重點:學習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表現桃樹和桃花的基本特徵。

活動的難點:用吹畫的方式吹出樹枝

三、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桃花,知道桃花的基本樣子。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棕色、粉紅色顏料、棉籤、抹布、範例、紙張等。

四、教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講解法②示範法③範例法等。

五、學法

再來說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談話法②操作法③觀察法等。

六、活動過程

為了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激發興趣,匯入活動本環節我將以春天為主題,談話引出課題,如詢問小朋友:"春天到了,花都開了,小朋友們還記得你們看到了哪些花嗎?"2、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桃花的結構通過播放桃花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桃花的結構、形狀、顏色,並且我會通過提問幼兒桃花的基本特徵來使幼兒更加仔細、專注地觀察圖片。

3、引導幼兒學習吹畫的方法

(1)在本環節中我首先出示範例,引起幼兒對範例的畫法的興趣,再分析範例,讓幼兒瞭解桃花樹的樹幹和樹枝是用棕色顏料吹出來的,花朵是等顏色幹後,再用棉籤蘸粉紅色顏色點上的。

(2)然後示範講述吹畫桃花方法:先滴幾滴黑顏料在作業紙下部適當位置,對著黑顏料往前吹,並稍稍改變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樹枝的形態。吹好樹枝後稍等一等,待幹後用棉籤蘸上粉紅色顏料,在樹枝的適當位置畫出梅花。此時還要提醒幼兒注意畫面乾淨、整潔,畫好後要在抹布上把手擦乾淨。

4、先交代要求,再讓幼兒操作,同時給予適當指導。

幼兒在畫面上練習吹畫桃花。在幼兒操作時,要重點幫助幼兒掌握吹樹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強的幼兒多吹幾棵梅樹,能力弱的幼兒掌握吹的方法。儘量使每個幼兒完成作業,享受成功的快樂。

5、總體評價,結束活動活動最後挑選出幾張幼兒的優秀作品進行點評,再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創作經驗。

活動延伸讓每個幼兒把桃花貼在牆上組成桃林,供大家欣賞。

七、教學特色

雖然是同一創作內容但是採用了棉籤畫、吹畫這兩種以前沒用過的畫法,讓幼兒瞭解了"桃花"還可用不同的美術形式來表現,拓寬了幼兒的美術創作思維。活動中幼兒能遷移以往的創作經驗舉一反三。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11

一、設計意圖:圖形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與我們的生活更是息息相關的:輪子是圓的、窗戶是方的、餅乾是三角形的……。《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大班幼兒求知慾強、喜歡探索,而且他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常見的幾何圖形,在此基礎上讓幼兒觀察、操作,從而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幼兒的空間觀念。同時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我把教學目標定位於:

l、在圖形的反覆變化中,訓練幼兒思維,提高操作能力。

2、通過讓幼兒反覆對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轉換,它們可以變出不同的數量的各種圖形。

3、培養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

本節課我塑造了一個深受孩子們喜歡的人物形象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之中,開始部分通過模仿機器人幽默、詼諧的聲音設定懸念,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也為後面活動有效的開展做了一個鋪墊。第二個環節,通過讓孩子看看、說說等方式讓孩子對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尋找圖形變換的祕密"。孩子們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探索著,最後,尋找到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換的這一規律。結束活動時 ,又給孩子們呈現出一組圖形拼貼畫,激發孩子們動手製作的強烈願望,孩子們在此次活動中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此次活動,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到孩子們學習時的那種喜歡探索的精神,我們教師應該為孩子創造出更多的機會,當然,在此次活動中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1.我對教材的鑽研還不夠深入。

2.教具的製作比較多,上課時顯得手忙腳亂,而且不精緻,特別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區別不大。處理辦法:把這一系列的教具全部用ppt的形式呈現出來。

3.活動中,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個別差異,有的孩子操作快,反應快,但有的孩子時間不夠。整改措施:把個別操作改成小組合作的形式。

4.教師的評價比較模糊。

5.活動內容過多,比較繁瑣。  

幼兒園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選擇:大家都知道,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而且隨著年齡的發展,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更加喜歡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控。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

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為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物件,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因此,教材的選擇至關重要,正如《綱要》中所說的,“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此活動〈好聽的歌〉既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而且本教案,從教材的選擇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種物體發出的各種不一樣的聲音,把語言、科學內容有機地聯絡起來,即加深了幼兒對詩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學活動的能力。還使他們對優美動聽的聲音產生了好奇心,平時更加善於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這個奇妙的世界。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並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步驟為:

激發興趣——動手探索——幼兒交流——觀看多媒體——欣賞詩歌(遊戲)——音樂遊戲(好聽的歌)——延伸活動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準備了很多能發出聲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你們看看都有什麼啊?這些東西可好玩了,還能唱出好聽的歌呢?而且每個東西唱的都不一樣呢,小朋友想不想聽?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為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簡明的導語直接切入主題,豐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二)、動手探索

根據小小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我為幼兒安排了動手探索,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很多能發出各種不一樣聲音的物品,供幼兒動手操作。在這個活動環節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寬鬆的活動氣氛中,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比較各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獲得的經驗是很零碎的,單一的,那怎麼給幼兒一個系統性的認識呢,讓他們瞭解每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呢?

(三)、幼兒交流

於是,在自由探索過後,我就採取讓幼兒自由介紹自己玩了什麼,發出了什麼聲音,和別的聲音一樣嗎?這樣的方式對幼兒獲得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物品在幼兒的手裡,幼兒模仿的聲音和結合實物進行,還可以請其餘的小朋友學一學,說一說,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單一性。

(四)、觀看多媒體

小小班幼兒注意時間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除了這些物品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聲音呢,那他們的聲音又是怎麼樣的呢?小朋友想不想聽聽?採用多媒體教具,把幼兒帶入了奇妙的聲音世界,讓幼兒聽一聽,猜一猜,學一學。能再次吸引幼兒注意,激發活動的興趣。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促進了幼兒的思維的發展。

(五)、欣賞詩歌(2遍)

將幼兒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出來,詩歌語言簡單,節奏明快,幼兒易懂易讀,在詩歌欣賞2遍之後,採用師生問答的方法,加深幼兒對聲音的記憶,同時也為後面的音樂遊戲奠定基礎。

(六)、音樂遊戲(好聽的歌)

把〈小動物怎麼叫〉改編成(好聽的歌),和幼兒表演唱,使幼兒情緒到達最高潮,藝術融入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七)、延伸活動

可請幼兒在課間,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找找生活中還有什麼奇妙的,不一樣的聲音。持續和拓展幼兒對各種聲音的探索和研究的興趣。

三、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物品進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動在引起興趣後,採取了操作,讓幼兒在動一動,敲一敲,聽一聽中獲得感知,比較出不同的物體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

2、交流討論法: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通過介紹,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遊戲的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遊戲,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詩歌中的語言。

4、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5、演示法:我還通過多媒體,把大自然的許多聲音演示給幼兒聽,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去模仿,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情趣的統一。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四、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多種方式的參與,對奇妙的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產生了興趣。

2、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各種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我採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對答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並學習了詩歌的語言,感受各種大自然不同聲音的奇妙。

3、音樂遊戲法:通過輕鬆愉快的樂曲,優美熟悉的旋律的聽覺刺激,有助於幼兒對詩歌語言的記憶,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促進思維的發展。

採取的以上種種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幼兒園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小番茄也是小朋友們早已認識並喜愛的水果。我還採用了鹽用輔助材料,讓幼兒觀察物體在清水和鹽水兩種不同狀態的奇妙現象,《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因此,我選擇了小番茄在清水和鹽水的不同的奇特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還為幼兒提供了簡單而可操作的材料,用小番茄做兩個不同的實驗,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仔細觀察運用實驗得真知的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目標定位: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番茄在鹽水中能浮起來。

(2)、學習用猜測、實驗、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驗證,進一步感知番茄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實地記錄自己看見的東西。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知道小番茄在兩種水裡的沉浮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透明塑料瓶(紅色、藍色)、番茄、鹽、記錄表

二、說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於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並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瞭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有趣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小番茄在兩種水裡的祕密。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實驗帶來的樂趣!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活動流程:

1、猜測活動

“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我這裡有一個番茄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番茄放在水裡,番茄會怎樣?”

(出示實驗的材料,直接揭示課題並質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兒的興趣,他們眾說紛紜,表達自己的觀點。)

2、記錄活動

介紹表格“小問號表示什麼,小手錶示什麼”

探索記錄方法“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記錄下來”

“請你們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藍色瓶子的旁邊。再把動手實驗的結果記錄在小手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裡。”

3、操作活動

“請你們去做實驗,仔細觀察一下小番茄放在清水裡會怎麼樣”

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有趣、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小組討論實驗結果,既提高了幼兒間的交流,又提升了幼兒在實驗中興趣。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將你們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記錄板上,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的實驗結果。”

引導幼兒用“我發現小番茄在清水裡會沉到水底”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

通過比較讓幼兒明白猜想和結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4、猜測活動

“現在再給你們一杯清水,還有一小杯鹽,怎樣讓清水變成鹽水呢?”

(教師示範製作鹽水,這裡沒有直接出示鹽水,而讓幼兒自己來製作鹽水,給幼兒一個運用生活經驗的機會,並且可以觀察到鹽溶解的過程。)

“請你們猜猜看將小番茄放在鹽水將會怎麼樣,將你們猜想的結果記錄下來。”

5、操作活動

幼兒操作,先將清水變成鹽水。

“請你們去做實驗,然後把結果記錄在記錄板上。”

6、交流總結活動

總結實驗的結論:小番茄在清水裡會沉到水底,小番茄在鹽水裡會浮在水面上。

7、總結,遷移

出示兩瓶水:一瓶鹽水,一瓶清水

猜猜看哪瓶是鹽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

8、延伸活動

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東西放在清水裡沉下去,放在鹽水裡卻會浮起來?請你們回家後試一試,再把你發現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在這裡,活動還沒有結束更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著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幼兒園說課稿1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的綜合活動《我學小動物》,此活動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小班的主題活動《我喜愛的小動物》。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喜愛動物又是孩子們的天性。此活動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且遊戲融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 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

(2)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孩子年齡小,獨立性差,常常愛模仿別人,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活動目標:

主題活動目標:幼兒通過本主題活動,產生對動物的興趣,願意親近小動物,加深對小動物的關愛;能運用各種感官,初步瞭解自己喜歡的幾種動物,並能進行簡單的分類;知道動物是人類朋友。

幼兒對“小動物”認識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還有距離,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

本次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的活動中獲得快樂。

2、培養幼兒大膽地用自然音說話、正確發音並能夠表演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模仿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活動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與藝術領域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語言領域中的故事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夠模仿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與動作;難點在於理解故事中的詞彙:輕、響、快、慢,並能用自然音說話、唱歌。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讓幼兒自己來通過模仿叫聲、創編動作加深對動物的印象;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練習與遊戲的多次重複性,使幼兒反覆感受、反覆體驗,從而理解詞的意義,明白道理。

(二)說教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主要以直觀法、談話法、表演遊戲法三個方法為主。

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因此在活動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

1、直觀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範法。

通過操作演示課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故事、影音課件具有生動、具體、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點,多媒體特有的聲像並茂、動靜結合等優點,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記憶,從而使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正確的示範則是教幼兒掌握語音的基本途徑。通過示範,不僅要求幼兒能正確地感知語音的微小差別,而且還能讓他們掌握髮音的部位和方法,而培養幼兒正確發音又是小班語言教學的重點任務。

2、談話法:由師生相互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所組成。恰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習慣。

3、表演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而表演遊戲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節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規定的內容進行遊戲,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內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練習法、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 ,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

活動前的準備:

1、課前請家長利用休假日帶幼兒到動物園、動物市場觀察、認識各種小動物。

2、蒐集各種有關動物的故事、圖書、圖片、影碟資料,充實到各區域角。

活動中的準備:

1、故事《唱歌比賽》課件;小動物聲音課件。

2、故事角色中小動物頭飾。

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佈坐。

(三)說學法:

1、多種感官參與法。在活動中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做一做(練習)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表現。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根據綱要中要“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使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在開始部分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有什麼聲音 "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欣賞故事中藉助於想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的畫面、極富感染力的配樂解說,以及我聲情並茂的重複,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然後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模仿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多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遊戲體驗法: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表演遊戲的方法,通過遊戲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鬆感與成就感。在遊戲中,幼兒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四)說活動過程:

1、聽辨聲音,模仿動作。在開始的部分播放聲音課件,讓孩子們傾聽辨別:“你都聽到了誰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啟發孩子仔細傾聽分辨各種聲音,有意識地讓幼兒模仿所聽到的小動物的動作,給幼兒一個創造性地表達、表現的機會。通過用耳朵、用腦、用手、腳、用身體來體會,內化著自己的理解,為突破重點做了鋪墊。

2、欣賞故事,瞭解內容。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強化“小雞唱得太輕了,小鴨唱得太響了,小狗唱得太快了,小羊唱得太慢了。”使幼兒對難點有一定的認識。根據小班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特點,我的提問指向明確,幼兒易於表現,如:“小雞唱得怎麼樣?他是怎樣輕輕唱歌的?怎樣唱才好聽?”鼓勵幼兒之間相互模仿。

3、表演故事,複習鞏固。《綱要》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小班幼兒基本上是以模仿性遊戲為主,要在成人的不斷提示啟發下才能展開遊戲。在表演時,我也加入到遊戲中,既擔任著 “兔子裁判員”的職責,又能夠適時指導幼兒表演。在遊戲中,我不時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和體態進行暗示性的幫助,與孩子共同參與,享受快樂。 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總結評價,適時教育。在總結的過程中,我對每個(組)幼兒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及時肯定、表揚其表現,並且教育幼兒懂得:說話、唱歌聲音不大也不小、不快也不慢才是最好聽的聲音。

此活動內容體現了根基性、直接興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動性、整體性與發展性,課程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原理,始終以動靜融合的形式展開:傾聽聲音(靜)——模仿聲音動作(動)——欣賞故事(靜)——表演遊戲(動),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接受。

(五)課件製作:

根據故事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我用Flash軟體製作出多媒體課件,其畫面色彩鮮豔,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充滿童趣,配樂明快、解說清晰,極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認知活動---1和許多

說活動教材

認識“l”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遊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著遊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遊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

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兔採蘑菇”作為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並幫助他們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在整個教材中所涉及的動物形象“小白兔”,孩子們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動簡單。比較形象直觀,滿足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性,讓幼兒在遊戲中建立初淺的數概念。

說活動日標

1.活動目標

在生活中孩子們也會常常接觸到“1”和“許多”等這樣的數現象,但對這些數現象模糊不清,不能很準確地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為了幫助孩子能夠進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許多”,特制定以下兩條目標:

(1)在遊戲中讓幼兒初步感知“l”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並學習用語言進行表達。

2.活動重點:在遊戲中讓幼兒認識“l”和“許多”。

3.活動難點:感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動重、難點體現一個“認識”和“感知”的問題,所以把認識“l”和“許多”作為整個活動的重點,通過讓幼兒根據兔媽媽所給的任務進行認識“l”和“許多”的關係。活動的難點定位在感知“l”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因為在教育幼兒學習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遵循一個由易到難的規律,在認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感知,體現了幼兒學習數的發展過程,這樣才具有一定的遞進性,讓幼兒知道1個1個和起來就是許多個,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增強了幼兒的數概念。“l”是自然的單位,“許多”是含有兩個以上元素的集合,它們之間有一個量的區別。在目標中還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l”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l”和“許多”兩個方面的意義。

說活動準備

1.前期準備:瞭解幼兒的喜好。

2.活動材料準備

(1)兔寶寶和大灰狼的頭飾、籃子及蘑菇若干。

(2)合適的活動場地,為幼兒提供寬敞的活動空間。

(3)場地佈置如圖:(×表示小兔出發的位置)

說活動延伸

1.活動一:區域活動中提供各種水果的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哪種水果是1個,哪種水果是許多個。(教師根據需要可更換圖片的內容)

2.活動二:區域活動中提供小卡片。聽指令找出相應數量的實物卡片:請你找出是l(許多)個物體的卡片。

3.活動三:找找自己身上什麼東西是l,什麼東西是許多,並告訴同伴和老師。 4.活動四:教師帶領幼兒找找教室和室外的物體,什麼是1,什麼是許多。請幼兒回家找找家裡的什麼東西是1個,什麼東西是許多個。

【分析】 起到加強鞏固作用,讓幼兒通過進一步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感知“l”和“許多”,加強理解“l”和“許多”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從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力。

說活動特色

1.活動情景遊戲化。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2.活動內容整合性。在活動過程中以小兔採蘑菇為主題,融人認知(“l”和“許多”)、語言(我拿了……;我採了……)、社會(伯伯借籃子給小兔們,突出關愛)、健康(下蹲、跳等基本動作)等方面。

3.活動自主性。教師以兔媽媽的形象帶領幼兒參與活動,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線。活動中沒有強硬的規定,創設較自由的活動空間,讓幼兒輕鬆地學習本領。

幼兒園說課稿15

各位領導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小班的音樂活動《大雨小雨》,下面我將分:說活動背景、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活動背景:

春天不知不覺已來臨,大自然到處洋溢著一片春的氣息,我班也隨著春天的來臨開展了《春天的童話》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幼兒感受到了春天美麗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個多雨時節,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時下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幼兒也異常喜愛雨天,他們常常興奮地談論著。我抓住這一季節特徵,利用這一自然資源,引導幼兒有意識地去觀察、感受、瞭解雨。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培養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活動,因此,我就生成了音樂活動《大雨小雨》。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他們必須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下雨天,他們常常愛往雨中跑:接著雨滴、踩著水坑等等。對雨是興趣昂然、情有獨鍾。我們便可利用幼兒這個興趣點,又發生在幼兒周邊的生活經驗開展有益的教育活動,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為此,我制定了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聲音的大、小。學習用不同的演奏鈴鼓的方法,表現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節奏和音色。

2、根據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節奏,探索鈴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師的眼神和動作的幫助下,不演奏時能控制住鈴鼓,使其不發出聲音。根據活動目標及幼兒實際,我把重點定位於:感受和表現聲音的大、小,學習用不同的演奏鈴鼓的方法表現大雨、小雨的不同的節奏和音色。難點:根據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節奏探索鈴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為了使活動能更好地開展,我作了充分的準備:

1、教學掛圖《大雨和小雨》。

2、將座位排成一個圓圈。每人一個鈴鼓。

二、說教法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我精選了以下教法:情境法,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提問法,結合圖片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觀察,讓幼兒將生活經驗和所見聯絡,解決難點。示範法,解決難點,用富於情感、較誇張的示範榜樣來誘導幼兒模仿。

本次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創造各種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精選的學法有:聽唱法,幼兒通過聽來感受樂曲的不同音色和節奏,鍛鍊幼兒的自學能力及音樂鑑賞能力。觀察發現法,是解決個別幼兒差異的好方法,讓幼兒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看法,體現《綱要》中創設寬鬆、自由、愉快環境,激發師幼互動,利於幼兒想象。表演體驗法,幼兒在把握音樂形象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個性,大膽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便於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這些方法我將在說活動過程中詳細體現出來。

三、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針對教學目標,對每個環節作了精心設計,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使技能訓練滲透於藝術感受中,貫穿在音樂實踐裡。

1.設定談話,回憶匯入。

活動一開始,我設定談話引導幼兒回憶有關下雨的經驗。由於幼兒喜歡雨,只有他們感興趣的,才能激發真正的學習動機。因此,我這樣匯入:小朋友,你們見過下雨嗎?大雨是什麼樣子的?小雨又是什麼樣子的?

2.欣賞歌曲,感受意境。

這是活動的重點,我引導幼兒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節奏後用動作來表現出來:小朋友說得真好,大雨的聲音是大大的,哪個小朋友願意來用動作來把大雨表現出來?我鼓勵幼兒在欣賞歌曲後和同伴討論並表演出來,幼兒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聲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動作表示。接著用同樣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節奏。

3.視聽結合,學唱歌曲。

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歌詞,我利用圖片用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兒對歌曲的興趣:剛才小朋友聽到老師唱了《大雨和小雨》,誰來告訴老師大雨的聲音是怎樣的呢?幼兒根據自己所聽到的回答:嘩啦――譁――啦,小雨的聲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於幼兒存在個別差異,揮發的話語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勵幼兒說完整話,當幼兒說出一句,我就以誇張的示範節奏朗讀出來,讓幼兒加深印象,從而模仿,等幼兒全部說出後,再完整節奏朗讀。於是,我再引導幼兒:大雨和小雨的聲音不一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我一邊唱一邊請幼兒配上動作。

4.出示鈴鼓,模仿音色。

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鼓勵幼兒充分發揮其想象力,用鈴鼓來演奏大雨、小雨的聲音。我是這樣匯入的:小朋友看,這是什麼?怎樣演奏它,發出的聲音像下大雨呢?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把鈴鼓搖起來,這樣發出的聲音就像下大雨的聲音了,於是,我讓幼兒一起空手練習演奏大雨的聲音,並提出要求:我們在唱到嘩啦嘩啦時,才用鈴鼓把下大雨的聲音演奏出來,開始兩個小節和最後一小節是不用演奏的。用同樣的方法讓幼兒探索演奏小雨的聲音。(用手碰鈴鼓,發出的聲音就像下小雨的聲音)。接著我請幼兒用鈴鼓完整演奏歌曲的節奏。為了激發幼兒學習的更高興趣,我將幼兒分成大雨和小雨組。在老師動作的暗示下,讓幼兒學習準確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對《大雨小雨》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及粗淺認識,我想一節好的音樂活動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薰陶下,不斷探索,不斷成長。其中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的內容

如果選用“七說”的說課模式,則從以下七個方面展開:

1、說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時確定的本節課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對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教學目標須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類。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並密切聯絡學生情況,同時儘量緊扣現實生活。

2、說教材重點和難點:教材重點是教材內容表現出來的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絡或本質。教師在教學中應弄清一般教學和重點突出的部分,其確定的依據主要從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教學目標等方面來說明。教學難點是由教材內容本身和學生特徵所決定的,因此教學難點確定的依據要從造成學生難以理解的原因來分析。學生難懂的原因從教材內容來看,一是內容較深、抽象性強,對學生的想象能力要求偏高;二是綜合性較強,需要具備的基礎知識廣泛;三是分散性較大,對學生的歸納能力要求偏高。從學生來看,一是年齡和心理特徵;二是原有知識基礎。

3、說教法:

說教法,是指說教學方法,即說怎樣教的問題。

教法的選用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特徵、教學內容的特點等來確定。一節課選用的教法一般以1—2種為主,1—2種為輔。教法不宜過多,否則就成了教法的展示課,同時學生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內也難以適應。

說課時先概括地說教法的類別,再具體闡述選用的理由,然後在說教學程式時穿插進去具體介紹怎樣運用。

4、說學法:

學法是指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方法。說課中說的學法,嚴格意義上講,實際上是指學法的指導,就學習的方法而言,它包括學習的態度、法則、程式、手段等等。教師可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的實際情況,在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這三種學習模式的大前提下具體進行學法指導,並在說課時解釋清楚進行某些學法指導的做法和原因。

5、說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具體選用了哪些教教具,採取了什麼樣的組織形式,通過哪些評價方式來激勵和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等等。對於選用的教學手段,都需要說清楚其目的性何在。

6、說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應該以激勵為主。教學評價有針對學生群體的評價,也有針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其主要方式有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等,最常見的是教師評價。教師評價通常又有語言評價、行為評價、軟體評價、制度評價(操行)等方式。說教學評價時,既要說明採用的何種評價方式,也要簡單介紹其操作辦法,並著重解釋其好處。

7、說精彩教學片段:(在無教學課件的情況下)

所謂精彩教學片段,即是指說課教師就所設想的一節課,將在場的同事當成學生,即興展示自認為設計最精彩的一個教學環節。教師對精彩教學片段的展示應該以組織性或者敘述性的語言為主,不僅要演示這個片段中的教師活動,更要說清楚學生的活動,同時闡明自己認為這個片段精彩的原因是什麼。

或著7、說教學程式:(在有教學課件的情況下)即教師利用教學課件或其它輔助教學用具、媒體,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教學過程。在敘說教學程式時,需將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目的解釋清楚,並說明整體設計的好處和理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