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幼兒說課稿

說課稿8.4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說課稿

幼兒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選擇:大家都知道,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而且隨著年齡的發展,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更加喜歡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控。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為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物件,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因此,教材的選擇至關重要,正如《綱要》中所說的,“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此活動〈好聽的歌〉既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而且本教案,從教材的選擇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種物體發出的各種不一樣的聲音,把語言、科學內容有機地聯絡起來,即加深了幼兒對詩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學活動的能力。還使他們對

優美動聽的聲音產生了好奇心,平時更加善於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這個奇妙的世界。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並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步驟為:

激發興趣--動手探索--幼兒交流--觀看多媒體--欣賞詩歌(遊戲)--音樂遊戲(好聽的'歌)--延伸活動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準備了很多能發出聲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你們看看都有什麼啊?這些東西可好玩了,還能唱出好聽的歌呢?而且每個東西唱的都不一樣呢,小朋友想不想聽?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為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簡明的導語直接切入主題,豐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二)、動手探索

根據小小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我為幼兒安排了動手探索,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很多能發出各種不一樣聲音的物品,供幼兒動手操作。在這個活動環

節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寬鬆的活動氣氛中,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比較各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獲得的經驗是很零碎的,單一的,那怎麼給幼兒一個系統性的認識呢,讓他們瞭解每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呢?

(三)、幼兒交流

於是,在自由探索過後,我就採取讓幼兒自由介紹自己玩了什麼,發出了什麼聲音,和別的聲音一樣嗎?這樣的方式對幼兒獲得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物品在幼兒的手裡,幼兒模仿的聲音和結合實物進行,還可以請其餘的小朋友學一學,說一說,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單一性。

(四)、觀看多媒體

小小班幼兒注意時間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除了這些物品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聲音呢,那他們的聲音又是怎麼樣的呢?小朋友想不想聽聽?採用多媒體教具,把幼兒帶入了奇妙的聲音世界,讓幼兒聽一聽,猜一猜,學一學。能再次吸引幼兒注意,激發活動的興趣。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促進了幼兒的思維的發展。

(五)、欣賞詩歌(2遍)

將幼兒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出來,詩歌語言簡單,節奏明快,幼兒易懂易讀,在詩歌欣賞2遍之後,採用師生問答的方法,加深幼兒對聲音的記憶,同時也為後面的音樂遊戲奠定基礎。

(六)、音樂遊戲(好聽的歌)

把〈小動物怎麼叫〉改編成(好聽的歌),和幼兒表演唱,使幼兒情緒到達最高潮,藝術融入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讓

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七)、延伸活動

可請幼兒在課間,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找找生活中還有什麼奇妙的,不一樣的聲音。持續和拓展幼兒對各種聲音的探索和研究的興趣。

三、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物品進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動在引起興趣後,採取了操作,讓幼兒在動一動,敲一敲,聽一聽中獲得感知,比較出不同的物體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

2、交流討論法: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通過介紹,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遊戲的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遊戲,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詩歌中的語言。

4、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

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5、演示法:我還通過多媒體,把大自然的許多聲音演示給幼兒聽,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去模仿,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情趣的統一。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四、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多種方式的參與,對奇妙的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產生了興趣。

2、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各種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我採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對答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並學習了詩歌的語言,感受各種大自然不同聲音的奇妙。

3、音樂遊戲法:通過輕鬆愉快的樂曲,優美熟悉的旋律的聽覺刺激,有助於幼兒對詩歌語言的記憶,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促進思維的發展。

採取的以上種種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幼兒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分析教材的內容地位:

冬天到了,動物的蹤跡越來越少,螞蟻鑽進洞裡,小燕子飛走了,這些現象無不引起幼兒的主意。戶外活動時,他們會不約而同的產生疑問:為什麼小螞蟻不出來搬食物了?小燕子怎麼不見了?呱呱叫的青蛙哪去了?動物們生活習性的變化讓幼兒產生好奇。《綱要》中也指出中班幼兒能夠主動照顧動物,並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觀察他們,瞭解其與人們的生活關係。因此為了順應幼兒興趣需要、發展需要,我認為通過活動《動物怎樣過冬》可以讓幼兒瞭解冬天對動植物們的生活習性產生的影響,以激發幼兒探究動物的興趣和愛護照顧動物的情感。

2、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和教學內容,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三個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初步瞭解動物對環境的依存關係和適應特點。

3)、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和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

3、活動的重點、難點:

根據《綱要》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說出幾種常見動物是怎樣過冬的?難點是知道動物過冬的幾種不同方式。

我通過利用直觀、生動形象的課件並以故事的形勢以及啟發性提問,是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動探究,從而形象直觀地瞭解動物是怎樣及其不同的.過冬方式,使活動的重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二、說教具、學具: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並記錄有關動物怎樣過冬的錄影、圖書,並豐富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畫出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

2)、提前飼養白兔、毛毛蟲等動物,隨時帶領幼兒觀察記錄小動物生活習性的變化。

3)、和幼兒一起佈置“動物過冬方式”的背景圖。

4)、課件《動物怎樣過冬》。

這些準備活動一是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便與幼兒在和同伴的討論中大膽、自主、快樂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動中突破中難點,便與幼兒理解。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中運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課件演示法、觀察法等,這些方法的運用,我克服教師說教的傳統形式,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通過觀察、探究、通過形象直觀的課件,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

2、學法: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遊戲操作法、分類法、觀察法、歸納法來獲得知識。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各種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引導

幼兒自己歸納出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四、說教學程式:

1、通過談話活動,引發幼兒對動物怎樣過冬產生興趣。(4分鐘)

1)、小朋友,冬天來到了,你知道人們是怎樣過冬的嗎?

2)、小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呢?

這一環節中,幼兒已經收集過這方面的資訊,所以就鼓勵幼兒大膽運用已有經驗進行講述,和同伴分享交流的快樂,在交流中獲得新知識。

2、播放課件,以故事的形式引導幼兒瞭解動物怎樣過冬。(6分鐘)

1)、小灰兔遇到哪些小動物

2)、它們是怎樣過冬的?

3)、小灰兔和誰的過冬方式一樣?

這些開放性的問題,能激發幼兒說出故事裡的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如,蝙蝠冬天睡大覺、小松鼠儲備糧食、小兔換厚的皮毛。

當幼兒說到蝙蝠睡大覺的時候,隨即豐富詞彙:冬眠。

這一環節中,課件的展示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而且生動形象地讓幼兒感知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3、引導幼兒總結動物過冬的幾種不同方式。(5分鐘)

提出問題討論:

1)、蝙蝠在冬天靠冬眠來過冬,還有哪些動物也是靠冬眠來過冬的?如,蛇、青蛙、烏龜等。

2)、還有哪些動物和小松鼠一樣儲存糧食來過冬呢?如,蜜蜂、螞蟻等。

3)、哪些動物在冬天需要要加上後皮毛或羽毛來過冬呢?

4)、小燕子用什麼方式來過冬?還有水和小燕子一樣飛到南方去?

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的想象、思考,這些開放性的問題,是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的已擴充套件,在交流中總結出動物們不同的過冬方式。

4、請幼兒互相介紹交流自己畫好的小動物的過冬方式。(5分鐘)

請你們拿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說說他們是用什麼方式來過懂得,它和哪些小動物的過冬方式一樣?

給幼兒自由討論的時間,鼓勵幼兒大膽交流,分享彼此的快樂,在說中學,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發散了幼兒的思維,豐富了知識,進一步拓展幼兒的認知空間。

5、引導幼兒將自己手中的動物送到佈置好的背景圖中,並貼在相應的過冬方式裡,鼓勵幼兒互相檢查,小動物被送到的過冬方式是否正確。(3分鐘)

這一環節幼兒自己動手送小動物回家,不僅鞏固了幼兒所學的知識,瞭解了不同動物的過冬方式,而且有激發了幼兒愛護小動物、探索研究動物的興趣。

6、延伸活動:

1)、科學區提供動物圖片,引導幼兒相互交流。

2)、牆飾中知道幼兒繼續添畫各種過冬的動物。

幼兒說課稿3

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要說的是中班語言活動:三隻小豬。現在的幼兒都是父母手裡的寶貝,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孩子寵愛溺愛,導致幼兒不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變得懶惰,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三隻小豬蓋房子這一課,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教育幼兒勤勞勇敢,做事不圖省事,不怕苦不怕累,以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此外《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我還運用此故事,鍛鍊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

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我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磚房子最結實的道理。

2、能簡單複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3、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點,體驗小黑豬的勤勞、聰明和勇敢。 活動重、難點: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能夠簡單複述故事內容,難點是幼兒理解做事不要圖省事,要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說活動準備:

為了是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我作了如下準備:故事《三隻小豬蓋

房子》視訊;豬頭飾四個(豬媽媽、小白豬、小花豬、小黑豬);狼頭飾一個;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提問法、引導法等來組織我的教學活動。

說學法:

我打算幫助幼兒採用觀察法、討論法、複述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六、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五個環節: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教師講《三隻小豬蓋房子》的`故事;幼兒簡單複述故事內容;播放視訊《三隻小豬蓋房子》;表演《三隻小豬蓋房子》。

第一環節: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房子是用什麼蓋的嗎?有三隻小豬他們也想蓋房子,你們想知道他們用什麼蓋得嗎?請聽故事《三隻小豬蓋房子》,聽故事,找答案。1、故事裡面都有誰?2、三隻小豬都用什麼蓋的房子?3、誰的房子最結實?

第二環節:教師講《三隻小豬蓋房子》的故事。

1、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並生動的講述故事。

2、 回答問題:故事裡面都有誰?三隻小豬都用什麼蓋的房子?誰的房子最結實?

第三環節:幼兒簡單複述故事內容。

請幼兒大膽地講述故事。

第四環節:播放視訊《三隻小豬蓋房子》。

增加幼兒對故事的印象,並討論:你們覺得故事中的小黑豬是怎麼樣一隻小豬?(是一隻勤勞、勇敢、聰明的小豬)如果你蓋房子,會選擇什麼材料蓋?建議幼兒蓋結實的磚房子,要做一個不怕苦、不怕累的孩子。

第五環節:表演《三隻小豬蓋房子》。

選出扮演角色,分發頭飾。運用多媒體課件佈置故事背景,教師指導。

幼兒說課稿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音樂欣賞《化蝶》。

我將分“說教材理解—說目標確定—說過程設計”三大塊,進行我的說課。

首先說說我對音樂欣賞《化蝶》這一活動的理解。音樂欣賞《化蝶》選自《中國孩子百科畫冊》課程指導大班(上學期)“有趣的昆蟲”單元活動。同處這一單元的還有《屋裡的毛毛蟲》童話,裝飾畫《蝴蝶》以及“昆蟲運動會”等,這些活動主要就是引導孩子瞭解昆蟲與植物,人類生活的關係,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從而發揮主體性,發展創造力。音樂欣賞《化蝶》是音樂劇《梁祝》中最經典的一段音樂,整首曲子共分四個樂句,旋律舒緩,優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昆蟲,結合為此活動設計製作的富有動感的電腦動畫,通過與樂曲內容相溫和的生動的畫面,孩子喜歡的遊戲化表演等,如此為孩子創設了一個賞心悅目的音樂視聽覺環境,給孩子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其次,由於孩子園的音樂教育對孩子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論是欣賞活動,還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器樂活動,對孩子來說都意味著不同層次的學習。為此,我在為《化蝶》確定目標時,就是根據新綱要藝術領域中的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三個方面來制定。

1、欣賞《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過程中分辨樂句,模仿蝴蝶飛以及停止時的動作造型。

3.大膽創編蝴蝶飛舞動作,心情愉悅地與同伴交往。

重點難點定位在第二個目標,通過多種組織形式,雙主體互動模式,使孩子能充分感受樂曲,在此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想象並嘗試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來表現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來學會分解樂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靜止造型來表現,從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這個遊戲我準備設計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有關蝴蝶的前知識準備,通過春遊,蒐集蝴蝶知識圖片,標本。VCD,組織孩子開展有關蝴蝶的知識討論會等,加深孩子對蝴蝶這一昆蟲的瞭解,為下一層次的欣賞活動奠定基礎。第二層次即音樂欣賞《化蝶》,在這一層次中,我將幫助孩子感受《化蝶》這首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學會分辨樂句,能大膽創編蝴蝶飛舞的動作,從而活動愉悅的情感體驗.第三層次,就是在活動區角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可以用打擊樂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畫筆塗塗畫畫;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頭飾,兩兩相對地表演,以此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孩子對音樂的表現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講的是第二層次欣賞《化蝶》,接下來,我將詳細闡述這一層次的教學流程設計,整個教學流程設計為:

(一)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二)初步欣賞,動畫結合。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四)感悟音樂,創編動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現。一共五個板塊。

一、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1.謎語匯入,師談話: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呢?(集體猜謎語)。給大家一個驚喜喔。

2.大家真聰明,原來這個謎語說的就是美麗的蝴蝶。看(點選電腦動畫)美麗的蝴蝶仙子飛來了。它給我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曲子。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設計意圖:好奇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契機。而謎語式的匯入方式針對大班孩子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由此製造的懸念更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為此,活動一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過體溫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電腦動畫啟發孩子的情感。從而使孩子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

二、初步欣賞,孩子結合。

1、聽完曲子後提問:聽這首《化蝶》,你感覺到了什麼?(孩子自由表述)

2、談話:這是一首非常優美,抒情的樂曲。我們再來聽聽樂曲中蝴蝶在幹什麼?(邀請個別孩子講述)

3、師談話:聽這首樂曲,除了能感覺到蝴蝶飛來飛去,還說了什麼事呢?

(播放電腦動畫)

4、師生談話:你感覺到了什麼?蝴蝶在幹什麼?(孩子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倡導“讓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如何讓音樂欣賞活動真正成為孩子的精神創造活動,使技術含量高。

為抽象的音樂欣賞變得形象生動、富有童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為此,我設計了電腦動畫,在欣賞——設問——再欣賞——再設問——電腦動畫結合這一環環相扣的過程中,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賞活動中,主動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接納,去欣賞音樂《化蝶》的美。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1、師設問:我們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幾次?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示。

(播放音樂,伸出食指,手劃節奏,由此感知樂曲有四句。)

2、師談話:我們聽出來了,這首樂曲共有四個樂句,那除了用剛才的方法,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已經是一個停頓的地方呢?(孩子探索、嘗試)

3、依據個別孩子的介紹,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把掌聲送給你。

4、師生談話:為什麼大家用的動作,到樂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來的動作?(孩子自由討論,瞭解樂句句末用停止動作表示較為恰當。)

設計意圖: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音樂的興奮的語言,對孩子有較大的感染力。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強烈地需要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動作與音樂的結合一方面增加了音樂欣賞活動的趣味性,動靜結合;另一方面,孩子能較形象直觀地掌握樂曲四個樂句的結構特點,自由發揮,互通訊息,這種開放性的形式給孩子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廣闊天地。

四、創編動作,感悟音樂。

1.師談話:蝴蝶仙子說,它要成立一個舞蹈隊,專門表演《化蝶》這個舞蹈,誰願意參加?

2.集體創編蝴蝶飛舞動作,並隨音樂表現,師觀察孩子表現。

3老師:我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結束的時候就用一個非常優美的造型來表示。(個別孩子示範,擺出靜止造型動作)

4.點選電腦,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蝴蝶仙子是怎麼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紙花),邀請四名孩子表演。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誰會被蝴蝶仙子選中呢?(根據大多數孩子的評判,為表演的孩子佩帶紅、藍標牌)

6.師談話:祝賀被選中的小朋友,沒有選上的小朋友也別洩氣,繼續努力哦。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輕鬆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採用雙主體湖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孩子可以用各種動作,隨著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孩子獲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體現。

1、出示蝴蝶,花朵頭飾,師談話:看,蝴蝶仙子送來了什麼?

2、要求孩子兩兩相對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頭飾聽音樂,按樂句做蝴蝶或花動作。

3、師觀察孩子表現,見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與“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活動。

設計意圖:優美的樂曲加上可愛的頭飾,孩子想象著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或是一朵美麗的花,用舒緩的肢體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這種孩子喜歡的遊戲方式耳濡目染的薰陶一下子就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孩子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群情激動,氣氛達到了高潮)

以上這些是我本次說課的內容,懇請領導、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美術活動《動物海報》,這是新教材《幼兒園綜合活動叢書》中班上學期的主題"動物大家庭"中的一個活動內容。

(一)、教材設計的指導思想:

新《綱要》中指出:"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展他們的藝術潛能。"根據新綱要的精神,我這節課的設計的宗旨是:在課前讓幼兒和老師一起收集電影海報和動物海報,並收集有關動物的圖書、圖片、舊掛曆的基礎上,豐富幼兒有關海報和動物的知識。教育活動的設計以分小組分層次的教學形式,提供多種多樣豐富的創作材料,讓孩子們在欣賞電影海報,欣賞課件中的動物海報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活動。從而讓幼兒創作出豐富多彩、具有自己的個性的作品,同時讓每個孩子都在他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又能分享到自己成功的快樂,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

(二)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嘗試動物海報的設計,能創造性地將動物的特徵、習性藝術地表現出來。大膽地添畫背景,使畫面更加豐富。

2、能力目標

能主動交往、自由結伴地合作作畫。

3、情感目標

能積極愉快地參加繪畫創作活動,培養幼兒和動物友好相處、喜愛、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三)、說重點、難點

在教學活動中創造性地設計動物海報,並能讓孩子意會,小動物是動物海報的主要內容,必須在畫在畫面的中間醒目的地方。同時讓孩子體會到海報具有色彩新鮮,造型誇張的特點。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海報設計時,能獨立或合作地創造性地將動物的特徵、習性表現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二、說教學程式

本活動的程式採用層層第進的形式,前一個環節是後一個環節的基礎,後一個環節是前一個環節的深化和提高。各個環節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使幼兒始終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參與式學習中,對整個活動樂此不疲。教學程式是這樣的:

1、參觀、欣賞電影海報和課件中的動物海報。

(1)、在背景音樂的伴奏下,幼兒自由結伴地在活動室裡參觀、欣賞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的電影海報,再一起欣賞電腦課件裡收集的動物海報。

(2)、召集中幼兒,問:你知道為什麼要貼電影海報?剛才欣賞的動物海報,畫面的主要內容在海報的什麼地方?它的色彩怎樣?幼兒小組討論後發言。教師小結:小動物是動物海報的主要內容,必須在畫在畫面的中間醒目的地方。海報色彩很新鮮,造型比較誇張。

(3)你想設計一張什麼樣的動物海報?是生活在水裡、陸地還是空中的動物?

2、教師介紹各組的製作材料及製作的程式。

第一組:剪貼舊掛曆或舊圖書上的動物照片、圖片。再用油畫棒添畫背景;第二組:用記號筆、油畫棒在彩色卡紙上設計動物海報;

第三組:用彩色橡皮泥捏出動物造型,用雙面膠固定在白紙上,再用水粉刷上底色,也可直接固定在彩色卡紙。

第四組:提供白紙、記號筆、油畫棒、水粉顏料。先用記號筆勾畫動物,用油畫棒圖色,最後用水粉刷上底色。

第五組:提供果奶瓶、快餐盒、方便麵盒等廢舊材料及彩色即時貼,供幼兒製作立體的動物,再用雙面膠固定在彩色卡紙上。

3、幼兒設計動物畫報。

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小組製作動物海報。可以自己一人獨立設計動物海報,也可以2人或者3人一組合作設計一張海報。如果自己畫動物有困難,可以到圖書角去翻看資料。幼兒設計,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4、展覽幼兒的作品,組織交流活動。

請各組幼兒彙報自己的成果,介紹自己作品的內容、製作方法,分享成功的快樂,探討有待解決的新問題。並在幼兒園一進大門的大廳裡,辦個動物海報展覽會。讓每個孩子向自己的父母介紹自己設計的作品,並向過往的家長宣傳要保護動物、愛護動物,要和動物友好相處。

三、說教法

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我有機滲透了這樣幾種方法:

1、美術作品薰陶法。

幼兒和教師在課前收集了許多電影海報,上課時通過參觀、欣賞電影海報和欣賞電腦課件中的動物海報。通過這一環節,一是可以讓幼兒開闊視野,欣賞到高品味的動物海報,為孩子的創作打基礎;二是讓孩子意會,小動物是動物海報的主要內容,必須畫在畫面的中間醒目的地方。另外,讓孩子體會到海報具有色彩新鮮,造型誇張的特點。這樣讓幼兒在欣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薰陶。

2、分層教學法。

本次美術活動中教師為了尊重幼兒個別差異,接納不同水平。根據幼兒的能力層次分成五小組,這樣可以滿足能力不同、繪畫水平不同孩子的需要,使每個孩子都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自信。如繪畫能力弱的幼兒,可以選擇剪貼現成的動物照片或圖片,再添畫背景;能力一般的幼兒可選擇在彩色卡紙上設計動物海報而不需要塗底色;喜歡立體造型的幼兒,可以用橡皮泥或廢舊物品製作帶立體造型的動物海報;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選擇既畫動物,又畫背景的製作方式。

3、難點分解法。

能創造性地將動物的特徵、習性表現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我進行了這樣分解:先是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裝置,通過課件欣賞為幼兒的創作打基礎。創作中能力弱的幼兒可以不畫動物,而是通過剪貼現成的動物照片或圖片,再塗上底色製作動物海報。在創作中如果自己畫動物有困難,可以到圖書角去翻看資料。這樣減少了學習的難度,形成了一個適宜幼兒學習的坡度。

四、說學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不僅要讓孩子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掌握方法、學會學習。通過本次活動我希望孩子們掌握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作品遷移法。

通過學習別人的美術作品,如活動中的欣賞動物海報,能夠初步地學會將優秀的美術作品中的表現手法、構圖的方法、色彩的搭配學習遷移到自己的美術作品中。

2、合作學習法。

針對現在的孩子個性強,合作意識差,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提供幼兒合作的機會,讓幼兒通過合作完成製作海報的任務,從而促進幼兒會交往、會合作,進行合作學習。

3、資料收集法。

現代社會資訊的來源渠道很多,加上現代家庭物質條件普遍提高,電腦已走進平常百姓家。主動收集資訊、主動學習顯得重要起來,本次活動通過和家長一起收集電影海報、收集舊的動物圖片、掛曆及動物的圖書,為幼兒創作動物海報提供幫助,同時也學習了資料的收集方法

幼兒說課稿6

序數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數,是用自然數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讓幼兒回答“第幾”的問題。認識序數要以認識基數為基礎。本班幼兒已學習了10以內初步數概念的數序,為學習序數做好了準備。學習序數不必像學習基數那樣逐個數地形成概念,因此可以分兩段集中學習10以內的序數,先學5以內的序數,再學10以內的序數,本節課就將內容定為學習5以內的序數。

學習序數要求能從不同方向(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由於本節課是第一次接觸序數,老師就降低了要求,即從左到右,從下到上來排列物體的次序,這符合幼兒的認知經驗。在生活中,幼兒已習慣這兩個方向來排列物體的次序。數數是從左到右數的,樓層是從下到上數,避免了逆排序造成的干擾。

老師將這節課的重點定為學習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單純從一個方向認識序數對大部分幼兒來說很容易掌握,因此,教師又設計了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兩個方向同時排列物體的次序的綜合練習,將學習內容難度加大,使學習更具有挑戰性,這也就成了本節課的難點。

教師在突破重難點上,採取了以下措施:

1、 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難度逐層遞進,從給小動物排隊,學習從左到右的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再到送小動物回家環節,又學習從下到上的方向來說出“第幾層”,第三個環節則是送小動物去坐雙層巴士,將難度提高,讓幼兒學習從兩個方向同時給物體確認次序。最後的取禮券則又加了難度,讓層數和個數量加大,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得到了禮物,滿足了成功感。

2、 為了突破從雙重方向排列物體次序這個難點,教師就安排小動物坐雙層巴士這個情節,借於幼兒坐雙層公共汽車的經驗,有老師來報座位號,幼兒集體放,將難點得以解決。

3、 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讓人人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在充分的操作中學習到了序數的概念。

4、 教學中能充分考慮到幼兒個別差異,在最後 的禮券取獎品的環節中,教師在繪製禮物位置的這個指示圖時,把能力差的

幼兒的序數難度降低,即把層數、位置往左一些,排的低一些,前一些,而讓能力強的幼兒的禮物放在層數高,位置後一些,滿足不同能力幼兒 的需求。

5、 禮券中為了驗證幼兒找到的禮物對不對,教師事先在禮物背後寫上了學號,便於老師的檢查。

幼兒說課稿7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對稱的方法裝飾風箏,體驗作畫的快樂2、激發幼兒欣賞美、創造美的興趣與能力。

活動準備:

PPT美麗的風箏、風箏半成品、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語的方式匯入活動主題師:小朋友,老師這裡有個謎語請你們猜猜:天上一隻鳥,用線拴得牢,不怕大風吹,就怕細雨飄。"(風箏)二、出示風箏PPT,讓幼兒觀察

1、圖一: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風箏?(蝴蝶,金魚)覺得好看嗎?你覺得哪裡好看?

2、圖二、圖三:我們先來看看這隻美麗的蝴蝶風箏。(出示左右對稱的蝴蝶風箏)孩子們,你們看這個風箏漂亮嗎?

教師:顏色真美啊,那你們誰能說出他有哪些顏色?

3、圖三:這隻蝴媒上面還有很多圖案?你們發現了嗎?誰來說說?

這些圖案有什麼特點?(左右都一樣)告訴你們這叫對稱。什麼是對稱?(左右大小要是一摸一樣的)為什麼要做成對稱的?(為了保持平衡和美觀)

4、按照同樣方法講述圖四(金魚)和圖五(蜻蜓),側重對稱。

三、學習點線技巧裝飾風箏剛才我們欣賞的這些美麗的風箏都是由點和線條組合而成的`。

1、請小朋友回憶點,並在黑板上畫出。

2、請小朋友回憶線,也畫出。

3、動腦筋將點和線結合,畫出自己設計的圖案。

4、欣賞PPT,感知點線結合的美。

四、創作與體驗

1、進一步讓幼兒表現美,激發創作的慾望看老師也準備了三種形狀的風箏,有蝴蝶、金魚和蜻蜓,要請你幫助這些風箏穿上有圖的花衣服。你會用哪些線條和圖案來裝飾呢?

2、教師提出繪畫要求:

(1)畫之前要學會用左右對稱的方式來畫,要先用線條分割,然後用圖案裝飾。線條和圖案要密一點,豐富一點,這樣的風箏才漂亮

(2)要注意繪畫時的坐姿。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設計出各種不同的風箏。

(3)欣賞與評價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請幾名幼兒講講哪隻風箏最美?美在什麼地方?

幼兒說課稿8

一、說教材

小班的幼兒活潑好動,他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會很興奮。現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時節,在農村隨處可見狗尾巴草的蹤影,對孩子們來說:狗尾巴草是他們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選擇“狗尾巴草”為教學內容既符合現實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藝術等方面的目標:

1、能於同伴相互遊戲,促進師生間的交往,體驗遊戲中的快樂。

2、能大膽的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染色、作畫。

3、通過活動培養細緻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能於同伴相互遊戲,能大膽的用顏色進行染色。整個活動都是以這個重點為主的,主要是通過“瞭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給狗尾巴草洗澡、讓狗尾巴草跳舞”等幾個環節完成的。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並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主要是:狗尾巴草、顏料、白紙、抹布、魔術盒

知識經驗準備是:幼兒已認識過狗尾巴草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演示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玩”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個領域中的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的教學;在最後環節中感受音樂、跳舞的快樂等等。

3、活動的結構是遞進關係的:興趣——遊戲——染色。即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利用“玩”的形式進一步瞭解狗尾巴草的特徵,在作畫活動、音樂跳舞的活動中,讓幼兒情感表現語言表達,創造性思維發展和提高。

(二)學法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等來獲得知識經驗。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全身心的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式

(三)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魔術變變變

教師:我這兒有一個神奇的魔術盒,它能變出很多很多東西,看看現在它變出了什麼?

因為是小班剛開學不久,有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冷場”的現象,因此利用“變

魔術”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交流。

(四)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師:狗尾巴草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玩呢……讓它親一親你覺得怎樣?

引導幼兒體驗癢癢的感覺,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親一親”中,運用啟發式的語言提問,讓幼兒對狗尾巴草的特徵有進一步的瞭解、認識。

(五)染色、作畫

1、演示

教師:我先來幫狗尾巴草洗個澡吧……跳個舞吧!

教師將角色適當轉換,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動,並提出活動的要求、規則。這一環節目的是通過演示讓幼兒掌握正確的染色、作畫方法,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幼兒情緒十分高漲,為下一環節打好基礎。

2、幼兒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地進行染色、作畫,還可啟發幼兒與同伴合作、交流。

(六)結束部分

教師:我們來為狗尾巴草跳個舞吧

聽音樂,教師和幼兒自由的舞動,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表演。

(七)活動延伸

帶領

幼兒在日常活動中採集狗尾巴草,放置於自然角和區域中讓幼兒進一步觀察、探索。

教學反思:

1、從選擇的內容上看,比較貼近農村孩子的生活,“狗尾巴草”是孩子們隨處可見的比較熟悉的一種秋冬季植物,他們具有一定的感性經驗,因此,做到了活動內容源自於“生活”。

2、多媒體的使用使活動內容更加直觀,便於幼兒理解,使幼兒更快更直接地瞭解到狗尾草的生長環境,符合小班幼兒的理解特點。

3、多種顏色的使用:豐富了幼兒視覺感受。紅、黃、藍做為小班幼兒最便於認識的顏色在本次活動中充分發揮了視覺效果,從而保證了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性,

4、實物的使用,從多種感官來刺激幼兒,便於幼兒深入理解實物從而為其後的活動做好鋪墊的作用。的環節讓幼兒大膽地觸控、觀賞、感受狗尾的特性,讓幼兒喜愛上狗尾草,喜歡和狗尾草遊戲。從而為後半部分玩“狗尾草”、作畫環節打下基礎。

5、作為綜合活動,在設計過程中我注重了各領域的整合滲透,在作畫環節中我不僅強調了藝術方面的美感、色感,要求還注重了情緒方面的體驗,讓幼兒感受自我作畫帶來的快樂和自我作畫過程中的快樂。

幼兒說課稿9

一、說課件

(一)內容選擇的依據

中華民族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幼兒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橋樑,在幼兒階段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間文化薰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接觸有關十二生肖的話題,也看過有關十二生肖的影視片,特別是十二生肖中的許多動物都是幼兒熟悉的,喜歡的,《綱要》中也要求我們: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選擇十二生肖這個課題,對幼兒來說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設計思路

根據社會教育的目標要求,十二生肖社會活動的內容,不僅要讓幼兒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稱和形象,同時還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順序和輪迴問題。我的活動思路為:熟悉動物;感知順序;理解含義;瞭解輪迴規律;遊戲鞏固認知。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和設計思路,努力體現以幼兒為本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

2、瞭解十二生肖的輪迴,對不同生肖的年齡進行簡單的判斷。

3、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的學習興趣和熱愛情感。

(二)活動重點、難點

以兒童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是《綱要》的基本點,對大班幼兒學生來說,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由於十二生肖的輪迴具有抽象性,幼兒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法

十二生肖社會活動內容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有效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1、通過故事、課件與遊戲手段。

我通過講述十二生肖來歷的.故事,再結合課件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十二生肖的動物名稱和排列順序;遊戲活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聚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為一體的特點。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用遊戲的形式記住十二生肖的順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輪迴,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氛圍中掌握重點。

2、藉助鐘錶。

由於學生已有了如何看鐘表的知識基礎,知道鐘錶上的12個數字,知道12個數字的輪迴是怎麼回事。運用知識的遷移原理,將幼兒對鐘錶的知識遷移到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上,符合教育規律,同時鐘錶的週期具有直觀性,這樣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有利於學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突破知識難點的有效手段。

3、雙主體互動模式。

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是本次活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問題的學習者和探索者,幼兒帶著對十二生肖動物的好奇參與學習,探索問題,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另一方面,老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著、組織者、促進者,老師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將在說說、看看、想想、聽聽、演演、唱唱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具的準備:十二生肖動物課件、根據本班學生屬性準備屬相飾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圖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兒歌。

2、知識經驗準備:通過佈置家庭功課使幼兒事先知道自己的屬相,知道父母的屬相,父母的年齡,瞭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動物。認識鐘錶。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經驗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提問匯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會集中注意力,並樂此不疲。為了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老師運用激勵機制,將事先準備好的屬相小禮物獎給回答問題的學生。

在這個環節,老師對小朋友說:“小朋友們,我這裡有很多禮物,現在我要獎勵給回答問題積極,答題又好的小朋友,你們看好不好”。根據學生屬相在回答完問題後獎一個屬相飾物。問題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屬相嗎?屬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屬相嗎?你媽媽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屬相?

本環節老師通過提問匯入,獎勵機制,啟用幼兒原有知識,目的是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對屬相的認識,為全面學習十二生肖有關問題做準備。此時學生的主體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過渡:剛才小朋友回答的問題很好,可是人的屬相不僅有我們以上所說的幾種,實際上人的屬相有12種,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呢?好,今天我把它們請來了,大家認真看,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第一個環節:播放十二生肖視訊課件,在動作、形象、聲音等方面突出每個動物的特徵,強化幼兒的認知。

本活動環節,老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十二屬相動物做成視訊圖片,依次給學生播放。這個環節老師採用問題導學法、直觀視訊教學法。在學生觀看視訊之前提出問題,幼兒帶著問題觀看,同時通過形象生動視訊,使觀看具有目的性、直觀性;幼兒處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學習過程中,這個環節有利於加強幼兒的認知和記憶,實現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二個環節:通過猜猜看活動、進一步認識十二生肖中動物的變形圖案。

在觀看視訊之後,學生對十二生肖動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十二生肖的變形圖案很多,為進一步增強認知,老師通過圖片匹配、讓幼兒猜動物名稱,進一步深化幼兒的認知。

本環節採用雙主體互動模式,通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老師、幼兒在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的機制。本環節有利於完成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三個環節:講故事,在鐘錶圖案上貼圖片,讓幼兒認識十二生肖的順序。

過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們你知道為什麼嗎?這裡有一個傳說故事。

老師結合課件,繪聲繪色講關於十二生肖動物通過比賽來排序的傳說故事,在講故事的同時依序將對應的動物圖片貼到事先準備好的大鐘表上。從1——12。分別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愛聽故事是多數幼兒的特點,也是最能吸引幼兒的教學手段之一。本環節利用故事與課件相匹配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兒的聽覺和視覺,幼兒在聽聽、看看的學習過程中明確了十二生肖的順序。本環節設計有利於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達成。

第四個環節:結合鐘錶圖,聯絡幼兒的屬相,用問題引導幼兒瞭解生肖與年齡的關係以及十二生肖的輪迴。

過渡:小朋友們,在我們這個神奇的鐘表中,各種動物依序排列,一個數字代表一年,一年一個屬相。下面老師問幾個問題,誰第一個回答,誰就先得到老鼠的頭飾。

老師設定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將難點分解,隨著學生的回答,依次發出十二生肖頭飾。

老師的問題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幼兒屬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麼年?

3、明明小朋友屬馬的,明明今年幾歲?

4、12年後是什麼年?

在本環節中,老師採用難點分解法,通過給學生提出由易到難,由具體道抽象的問題,將十二生肖與年齡的關係以及十二生肖的輪迴活動難點,一一化解,學生則運用想想,說說的學習方法,從而突破難點,達成本次活動的第二個目標。本環節教學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第四個環節:通過遊戲、唱歌,鞏固加深學習成果,烘托課堂氣氛,達到本次活動的高潮。

三、結束部分。通過關於十二生肖動物兒歌和童謠的聯唱,激發幼兒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在意猶未盡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說課稿10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文學活動《鵝大哥出門》,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 說設計思路

鵝大哥出門》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大白鵝為主要角色,講述了一隻大白鵝驕傲不懂禮貌的故事,特別是鵝大哥之前"紅紅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後的"一隻大黑鵝"對比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較多,比較以我為中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

二. 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複述故事 ,豐富詞彙"神氣、樂滋滋"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體驗驕傲自大帶來的煩惱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在遊戲情節中理解故事內容,懂得不能驕傲不欺負弱小的道理設為教學重點,根據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設為難點。

三. 說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 大白鵝、小雞、小鴨的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遊戲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2.知識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鵝大哥,瞭解鵝的基本特徵,練習鵝的走路姿勢四. 說教法、學法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物件。"《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角色遊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鵝的走路姿勢,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知道鵝大哥的自傲,體驗鵝大哥自高自大的後果,這種效果是與以前僅通過圖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複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遊戲法: 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的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採取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如:鵝大哥為什麼會掉進河裡呢?我們能不能學他啊?為什麼?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趣味遊戲法 。

1. 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 趣味遊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絡故事中的語句,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四 說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激發興趣,匯入活動詩歌是幼兒最喜歡的藝術活動,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詩歌《詠鵝》匯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鵝。

師:小朋友們老師想問一個問題,這首詩歌是說得誰啊?那誰又能說說大白鵝長什麼樣子?(請個別幼兒說說)說的同時,出示圖片。

那誰願意表演一下鵝大哥走路的樣子呢?(其餘幼兒跟著學)讓幼兒在看看、學學、做做的過程中加深對鵝大哥的瞭解,也為下面理解故事作鋪墊。

教師小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頭上有頂紅色的帽子。鵝走路,總是昂著頭,挺著胸,仰著脖子,一搖一擺的,很高傲的樣子(豐富詞彙"神氣")二.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 ,幼兒理解故事:

1.猜想有一隻神氣的白鵝,長得很漂亮,可是後來怎麼變成了大黑鵝呢?這是為什麼呢?(幼兒猜想)2.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讓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師問:小朋友們,我是鵝大哥,誰可以告訴我,我為什麼變成了大黑鵝呢?請幼兒回答,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正如<<綱要>>中所說,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在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後,教師小結,原來是鵝大哥太驕傲太神氣了.

教師小結,原來是鵝大哥太驕傲,太神氣了。從而突破了教學重點,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頭飾,老師講述故事(教師操縱角色頭飾教幼兒學講故事)講完後問:

"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見了誰?說了什麼?"鵝大哥看見自己的倒影心裡怎麼樣?它是怎麼說的?(理解樂滋滋)"後來我又遇見誰了?說了什麼?""我是怎樣變成大黑鵝的?"用形象的頭飾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跟著老師講述角色的對話,鍛鍊幼兒的膽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四、分角色遊戲,讓幼兒扮演角色,在遊戲中學會複述故事,在情境中體驗。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動積極參與的活動後,記憶力比平時提高很多倍,因此,這個活動讓孩子自己親自參加,體驗活動的樂趣。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難點。

五、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同時提問幼兒跟著課件畫面複述故事,對複述好的幼兒給以肯定和表揚。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難點。

精選說課稿:比本領說教材:

這是一節以計算為主的綜合活動,感知物體數量及其數字對應關係是中班學習數學的重要階段。它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而數學是枯燥無味又抽象的一門學科,特別是中班幼兒,往往對學習數學很不感興趣。針對孩子這與特點,我運用了故事引發孩子興趣、請小朋友幫忙鼓勵孩子參與其中、利用遊戲這一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輕鬆獲得知識、經驗,根據這一特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的教學內容,是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主要考慮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出發,把數學融入到故事、情節、遊戲之中,讓幼兒在說說玩玩中理解、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

說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應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根據《綱要》這一精神,結合中班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制定了本活動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能力目標:瞭解幾種常見飛禽的本領,激發幼兒觀察、探索飛禽的興趣。

3、技能目標:幫助幼兒理解5的實際意義,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物體,正確認讀數字5,學習5的形成,知道4添1是5。 在本次活動中,我還大膽的嘗試利用二次比本領的機會,讓孩子在理解5的實際意義的基礎上,向孩子滲透順數、倒數、單數、雙數等粗淺的數學知識,加大了難度,給孩子一定的挑戰。

說準備:

在活動過程中,我準備了必須的圖片,方便孩子直觀的瞭解數的形成,為孩子獲得知識提供必要的輔助。

說教法和活動過程:

活動分成5大環節:

首先,老師運用故事匯入法,向孩子介紹燕子、貓頭鷹、啄木鳥這幾種飛禽在吵架引出本次活動,由於孩子平時缺少對飛禽這方面的瞭解,所以,本環節以老師的.介紹為主,孩子的討論交流為輔。

第二個環節我運用了情景感染法:請孩子們幫小鳥們比本領這一情景,讓孩子在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的過程中,重點了解5的形成,難點是比較4和5之間多1少1的關係。

第三個環節運用的是遊戲探索法:《規程》指出:"幼兒園活動組織應以遊戲為基本形式,教育寓遊戲之中。"根據這一精神,我採用了遊戲探索法,利用手指遊戲,來進行鞏固複習,手指用起來比較方便,遊戲又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方式,而且在生活中隨時可以帶孩子玩一玩,進行鞏固複習。

第四個環節我運用的是邏輯推理法:讓孩子第二次為飛禽們比本領,在這一環節運用了猜測、推理、點數、驗證的方法,向孩子初步介紹順數、倒數、單數、雙數,並沒有要求孩子一定要掌握,只是滲透這一方面的知識,然後我變了一個小魔術,把四副掛圖摺疊起來,裝訂後變成了一本繪本,可以讓孩子隨時翻看,講一講,說一說,在不知不覺中增長了知識。

最後我運用的是交流提升法:"開心聊吧",在活動中孩子對飛禽有了一定興趣,讓孩子說一說自己知道的飛禽,講一講它的本領,鼓勵孩子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繪本,或者利用早間區域活動時間和小朋友合作來畫繪本,做好了可以用來講故事,既鍛鍊了動手能力,又鍛鍊了動口能力,還能複習數學知識,一舉多得。

幼兒園說課稿-好聽的歌一、說教材1、教材的選擇:大家都知道,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而且隨著年齡的發展,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更加喜歡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控。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為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物件,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因此,教材的選擇至關重要,正如《綱要》中所說的,"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此活動〈好聽的歌〉既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而且本教案,從教材的選擇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種物體發出的各種不一樣的聲音,把語言、科學內容有機地聯絡起來,即加深了幼兒對詩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學活動的能力。還使他們對優美動聽的聲音產生了好奇心,平時更加善於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這個奇妙的世界。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並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說教學程式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步驟為:

激發興趣--動手探索--幼兒交流--觀看多媒體--欣賞詩歌(遊戲)--音樂遊戲(好聽的歌)--延伸活動(一)、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準備了很多能發出聲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你們看看都有什麼啊?這些東西可好玩了,還能唱出好聽的歌呢?而且每個東西唱的都不一樣呢,小朋友想不想聽?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為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簡明的導語直接切入主題,豐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二)、動手探索根據小小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我為幼兒安排了動手探索,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很多能發出各種不一樣聲音的物品,供幼兒動手操作。在這個活動環節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寬鬆的活動氣氛中,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比較各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獲得的經驗是很零碎的,單一的,那怎麼給幼兒一個系統性的認識呢,讓他們瞭解每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呢?

(三)、幼兒交流於是,在自由探索過後,我就採取讓幼兒自由介紹自己玩了什麼,發出了什麼聲音,和別的聲音一樣嗎?這樣的方式對幼兒獲得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物品在幼兒的手裡,幼兒模仿的聲音和結合實物進行,還可以請其餘的小朋友學一學,說一說,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單一性。

(四)、觀看多媒體小小班幼兒注意時間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除了這些物品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聲音呢,那他們的聲音又是怎麼樣的呢?小朋友想不想聽聽?採用多媒體教具,把幼兒帶入了奇妙的聲音世界,讓幼兒聽一聽,猜一猜,學一學。能再次吸引幼兒注意,激發活動的興趣。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促進了幼兒的思維的發展。

(五)、欣賞詩歌(2遍)將幼兒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出來,詩歌語言簡單,節奏明快,幼兒易懂易讀,在詩歌欣賞2遍之後,採用師生問答的方法,加深幼兒對聲音的記憶,同時也為後面的音樂遊戲奠定基礎。

(六)、音樂遊戲(好聽的歌)把〈小動物怎麼叫〉改編成(好聽的歌),和幼兒表演唱,使幼兒情緒到達最高潮,藝術融入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七)、延伸活動樣的聲音。持續和拓展幼兒對各種聲音的探索和研究的興趣。

三、說教法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物品進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動在引起興趣後,採取了操作,讓幼兒在動一動,敲一敲,聽一聽中獲得感知,比較出不同的物體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

2、交流討論法: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通過介紹,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遊戲的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遊戲,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詩歌中的語言。

4、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5、演示法:我還通過多媒體,把大自然的許多聲音演示給幼兒聽,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去模仿,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情趣的統一。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四、說學法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多種方式的參與,對奇妙的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產生了興趣。

2、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各種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我採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對答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並學習了詩歌的語言,感受各種大自然不同聲音的奇妙。

3、音樂遊戲法:通過輕鬆愉快的樂曲,優美熟悉的旋律的聽覺刺激,有助於幼兒對詩歌語言的記憶,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促進思維的發展。

採取的以上種種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幼兒說課稿11

關於《蔬菜好吃有營養》是我園圍繞《新世紀主體探究活動》開展的綜合主題教育“蔬菜營養好”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眾所周知,蔬菜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一種食物。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裡,蔬菜隨處可見,它們種類繁多,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說出幾種來。如:常見的番茄、土豆、黃瓜、白菜、辣椒等。雖然他們知道的不少,但對蔬菜的食用部分及其營養對人身體的好處不是很瞭解。因此通過觀察.討論.猜謎.製作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瞭解蔬菜特性的同時,知道蔬菜的營養價值使幼兒對蔬菜有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蔬菜的喜愛,激發幼兒愛吃蔬菜的情感,並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因此我覺得選擇本次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必要性。又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教學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認識蔬菜的外形特徵,瞭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根類、莖葉類、果實類),發展幼兒的分類能力。

(3)、蔬菜好吃有營養。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活動重點:通過猜謎、多媒體課件、遊戲體驗及品嚐蔬菜沙拉,讓幼兒能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

教學活動難點: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明確蔬菜好吃有營養。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在活動中我們主要是通過幼兒猜謎、動手操作、分類、製作等活動,在看一看、擺一擺、玩一玩、嘗一嘗等幼兒自主參與的過程中突破重難點。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3、教學活動準備:《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依據《綱要》我做如下三方面的準備。

(1)學具準備: 、胡蘿蔔、黃瓜、白菜、土豆、花菜等實物若干、蔬菜寶寶圖片數量與幼兒相等

(2)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驗。

(3)教具準備:展示各種蔬菜的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從《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動中體現了教師與孩子的互動主體性,採取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並共同學習與成長。採用的教法有:

1、 情景創設法:利用卡通飛飛這個幼兒喜歡的動畫形象,將幼兒引入到活動中,非常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動起孩子探索的慾望。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2、演示法:教師在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植物的生長過程”,讓幼兒對植物的生長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四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找朋友扮演蔬菜娃娃,共同體驗分類的快樂。由於我利用了輕鬆、活潑、詼諧的音樂,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對蔬菜進行歸類,更是創造了一個個可愛的蔬菜形象。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玩一玩、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蔬菜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個環節操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對蔬菜進行分類,引導幼兒按蔬菜的是食用部分進行分類。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蔬菜的食用部分有更深的印象,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利用了輕鬆、活潑、詼諧的音樂,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蔬菜分類的快樂。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猜謎遊戲——操作分類——遊戲體驗——品嚐交流——製作延伸

(一)設定情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情境:小飛飛來和小朋友遊戲)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最喜歡的小飛飛和蔬菜寶寶來做客,引起幼兒興趣。

1.小朋友最喜歡的小飛飛和一群蔬菜寶寶來做客了。

2、讓幼兒觀看各種蔬菜圖片或實物:提問:你們認識這些蔬菜寶寶?你喜歡吃哪一種蔬菜?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麼?

3、可以出示一副完整的植物生長圖,知道植物的身體是由(根、莖、葉、花、果實、)五部分組成。

以上我為幼兒創設了語言情境和物質(蔬菜)情境,引發幼兒觀察蔬菜特徵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飛飛作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猜謎遊戲(課件演示法):逐一出示各種蔬菜寶寶,通過猜謎遊戲瞭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樣。

1、紅漆桶,地下埋,綠的葉子頂上栽,切開紅漆桶,清涼可口好小菜.(胡蘿蔔)說一說胡蘿蔔的樣子?(形狀、顏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師告訴小朋友胡蘿蔔還有“土人蔘”之說。因為胡蘿蔔中含有澱粉酶,能助消化,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吃胡蘿蔔可以補充維生素。

提問:(1)我們應該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2)還有什麼蔬菜我們可以吃它的根?

2、猜謎語:瘦長的身材,翠綠的面板,全身是疙瘩,醜了自己美了別人。(黃瓜)那我們應該吃黃瓜的哪一部分?(果實)還有什麼蔬菜是吃它的果實部分?(番茄.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豆莢)。

3、看圖中是什麼蔬菜?(白菜),老師可以說說白菜的樣子。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還有什麼蔬菜我們吃它的葉。(菠菜、油菜)

4、提問:這是什麼 ?(土豆也叫洋芋或馬鈴薯)。土豆發了芽時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圍的肉削乾淨,才可以吃。我們吃它的莖。

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們,平時吃我的哪一部分(螢幕)

三、瞭解蔬菜的營養價值,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蔬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多吃蔬菜有助於身體健康,能使我們長得更高更快更聰明,因此。平時不能挑食。

四、遊戲體驗:分類遊戲:《找朋友》

給每個幼兒提供一個蔬菜寶寶,讓幼兒根據蔬菜的特徵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麼部分的,然後聽音樂去找朋友。

可以利用輕鬆、活潑、詼諧的音樂,讓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對蔬菜進行歸類,並能自由地、誇張地表現可愛的蔬菜寶寶形象。

五、品嚐交流:《蔬菜沙拉》:

教師出示用番茄.黃瓜.紅蘿蔔做的沙拉,請幼兒品嚐,交流《蔬菜沙拉》的製作方法。讓幼兒吃吃講講,在興奮的狀態之中,逐步意識到多吃蔬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使身體長得更捧。

六、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做蔬菜沙拉,鞏固對蔬菜的認識。活動結束,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蔬菜產生興趣。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還有很多吃法,使幼兒在審美心理、創作慾望上得到滿足。教師通過製作蔬菜沙拉,引發幼兒創作慾望,使審美心理得到愉悅,進而為孩子有意願投入下一個非正規性的自主活動奠定基礎。還可以從中生成更有價值的活動。

幼兒說課稿12

說教材:

新《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好奇心和想象力又是幼兒主動學習動力。為了引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利用玩具和遊戲寓教於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於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因此我選擇了遊戲性較強的《數學宮》,本次活動撇開了以往數學活動枯燥乏味的特點,整個活動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幼兒通過刺激性的闖關遊戲,使幼兒進一步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說目標: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兩個目標,

目標一是: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的進行運算。

目標二是: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遊戲秩序。

說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一既是活動的重點也是活動的難點。

說準備:

本次活動需要準備的材料有:胸飾24份,每份胸飾上有算式題,彩旗3面(上面有數字)數學宮牌子,停車場標誌,皺紙,1--10數字卡24張(貼在停車場,請幼兒對號停車),每人一套數字卡(1--10),白紙,記號筆,卡片3張(用於寫闖關的要求,貼在每一關的入口)

說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匯入遊戲,由老師提議"今天的天氣真好啊,讓我們開著汽車一起到數學宮玩玩吧!幼兒隨著老師的話,聽著輕快的`音樂進入活動室,進入活動室後,老師提要求,"讓我們把車停到停車場吧,小朋友胸口算式的得數就是你的車位號,千萬別停錯啊!"車子停好後老師帶著幼兒一起進入數學宮。

第二部分是闖關遊戲:請配班老師模仿錄音說:"歡迎來到數學宮,請闖第一關:對暗號。老師開啟第一關的要求卡,和幼兒一起看看第一關的要求是什麼,即老師說一個數,小朋友對一個數,兩數合起來的數是小旗幟上的數,這樣就能順利闖關。這一關我設計了3面小旗幟,幼兒答對後進入第二關。進入第二關時,再請配班老師說"小朋友你們真棒!歡迎進入第二關:佔圈。"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強烈的探索慾望,進入第二關後,老師再次開啟要求卡,讀出要求卡中的要求:老師說題目,小朋友心算出答案,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去佔對應得數的圈,這個遊戲可根據時間反覆多次。第二關結束後,請配班老師說出第三關的名稱"小朋友你們真能幹,快快來闖最後一關吧!第三關:看誰寫的多。老師帶小朋友來到第三關的場地上,開啟要求卡和幼兒一起讀要求:聽一個數,請你寫寫有哪些算式的得數等於它 ,請小朋友把算式寫在事先準備好的白紙上,然後老師逐個檢查,這一關相對來說比較難,因此不要求小朋友把所有的算式都寫出來,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第三部分是結束部分,祝賀小朋友們闖關成功。博士爺爺啊在教室裡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禮物,小朋友開好汽車跟我一起去拿吧。小朋友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幼兒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這個活動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種--香蕉為主體,之所以選它,因為它是水果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孩子們又比較熟悉的,實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且融入遊戲,又有幼兒親身體驗,讓幼兒在活動中能用語言和動作表現出香蕉的獨特外型、與眾不同的吃法及與眾不同的口味,這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為此,我們常常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巧妙地將教育目標蘊含其中,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親身體驗的部分。目標為:

1)通過遊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並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

2)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初步的環保意識。

4、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這個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及社會、健康領域等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語言領域的想象和表達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在吃的`過程中交流、感知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

對於突破重點所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多觀察多實踐,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事物的漸變過程。

5、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

1)香蕉若干(多於幼兒人數);

2)方紙盒一隻,溼毛巾若干;

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佈做。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直觀法這裡使用的是演示法,通過演示變換實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香蕉有它獨特的外型特徵,又好吃,又易剝,對小班幼兒來說,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它特有的外型又能給孩子們不斷想象的空間;結合教師的變換操作及幼兒的親身體驗,動靜結合,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便於幼兒理解,易於記憶,從而是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2、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以一根遊戲主線--”香蕉香蕉變變變“貫穿始終,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4、操作體驗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體驗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拿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動作,發揮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主要是讓幼兒探索香蕉的外型特徵,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想象結果;第二次是讓幼兒吃香蕉,幼兒在剝一剝、嘗一嘗、看一看,說一說中獲得感知,初步瞭解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

此外,我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注意傾聽,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表現。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活動中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環節後半部分我鼓勵幼兒用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在分享活動中,我又充分給予幼兒嘗試自己剝香蕉的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四、說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這一部分是為了引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一開始,我就出示一個方紙盒,用神祕的語氣提出問題:“小朋友,這個盒子裡面有一樣好吃的東西,它的樣子長長的、彎彎的,皮黃黃的,要剝皮後才能吃,你們猜猜是什麼?”問題中表示香蕉特徵的語句,如:長長的、彎彎的,皮黃黃的,要剝皮後才能吃。教師在表述時語速要慢,咬字要清晰,這樣才能引導幼兒仔細傾聽,並結合以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有意識地猜出老師問題的答案。然後,我再從盒子裡把香蕉拿出來,展示給他們看,肯定他們,給予他們自信和鼓勵,既吸引了他們的視線,又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基本部分這一部分我通過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並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在。一開始,我就抓住幼兒喜歡遊戲的特點開始提問:“這可不是一隻普通的香蕉,它會變魔術,你們信不信!”這樣一說,孩子們肯定會覺得很新奇,不管他們信不信,我接著就已經開始變了,很自然的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你們看!香蕉開始變了,變變變--(教師輕輕地把香蕉往下彎),你們看它這樣像什麼?”孩子們結合以又經驗發揮想象並大膽表達,也許有的孩子還沒有反應過來,教師可以運用啟發聯想法,引導幼兒去想象,對錶達能力較差的幼兒要及時鼓勵和肯定,並允許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示。香蕉在這一環節當中有三種變化,教師在每種變化後,都要給孩子們充分的想象和表達時間。在最後一種變化後(即香蕉豎起來時),教師加入了師生互動:“請你們跟老師一起打電話吧!”。最後,還給了幼兒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香蕉除了可以當作電話外,還可以當作什麼?請你們每人拿一隻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動作,好嗎?”這樣,孩子們就全都動起來了,他們自己想,自己做,還可以學別人說,學別人做,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

結束部分這一環節是一個分享過程。首先我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香蕉:“讓我們剝開香蕉,看看剝開後的香蕉像什麼?”這裡幼兒嘗試自己剝開香蕉皮,對動手能力較差的,不會剝的幼兒,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幫助。然後讓幼兒觀察、想象剝開的香蕉像什麼?最後和幼兒一起分享:“下面請你們一邊吃,一邊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在吃的過程中感知、交流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教育幼兒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廢紙簍。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內容體現了直接興趣性,根基性,活動性、整體性和發展性。

活動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的原理,始終以動靜結合融入的形式展開,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和實踐中接受。

幼兒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歡的小動物小白兔、小雞、小貓為角色,講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時候想辦法用樹葉當傘,並且幫助小雞和小貓的故事情節,既有趣又蘊含了許多的美德。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獨生子女,個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用了這一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指出: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綱要》精神和我班幼兒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知識目標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技能目標: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

活動重點、難點

由於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在故事教學中,我把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語言的發展是反覆練習、不斷改正、逐步規範的過程,幼兒在使用不同的語調錶現角色語言,用語言的感情色彩表現故事的背景,情節發展和故事角色,因此我把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作為本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為幼兒準備了生動有趣的動畫課件,小白兔、小雞、小貓頭飾。

知識上的準備

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瞭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種雨具。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難點,我採用了視、聽、講、演相結合的方法。

“視”,就是引導幼兒觀察動畫課件中的內容。

“聽”,是引導幼兒傾聽老師的語言啟發、誘導。

“講”是幼兒講,滿足幼兒說的願望。

“演”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角色間的對話,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

學法

本次活動多采用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表現自我。還結合了觀察法,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獲得直接的印象。“結果前置提問法”是讓幼兒在想像、創造性思維中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及重點難點,我整個活動貫穿於遊戲之中,把活動分為三個部分,設計以下教學程式:

1、匯入活動:猜謎遊戲,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這一環節旨在短時間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感知遊戲內容。

2、理解故事,掌握學習方法

(1)、運用“結果前置”的提問方法,教師有感情地講述第一遍故事

在講述故事時,教師不出示任何教具,是為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在邊傾聽邊思考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故事內容。講述完後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裡有誰?”

(2)、觀看動畫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滲透情感體驗

通過觀看課件,結合故事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白兔、小雞、小貓之間的對話,如:全體幼兒一起說、師幼分角色說、幼幼分角色說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其中還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來表現小動物的情感,從而內化為幼兒自己的行為。

(3)、再次欣賞課件,遷移故事主題

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獲得“當遇到困難時,要學會想辦法,學會關心、幫助他人,被別人幫助後要道謝。”的一系列美德。

遊戲《找朋友》結束活動。

整個活動貫穿遊戲之中,讓幼兒感受更多的快樂。

六、說活動延伸

表演遊戲:《下雨的時候》教師提供道具、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的表演,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續編故事:教師提供指偶,幼兒藉助直觀的動物形象進行續編。

活動名稱:故事《下雨的時候》

活動目標:

1、體驗幫助別人與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2、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flash動畫課件 小白兔、小雞、小貓頭飾

2、知識準備:活動前讓幼兒瞭解各種雨具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兒歌《小朋友 想一想》匯入主題

我們一起玩一個猜謎遊戲吧!

師:小朋友,想一想,什麼動物鼻子長?

幼:鼻子長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長。

師:小朋友,想一想,什麼動物尾巴長?

幼:尾巴長是猴子,猴子尾巴最最長。

師:小朋友,想一想,什麼動物耳朵長?

幼:耳朵長是小兔,小兔耳朵最最長。

基本部分:

教師運用“結果前置”的提問方式講述第一遍故事。

(1)、小朋友們真聰明,小白兔為了獎勵大家,給大家送來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下雨的時候》。教師講述:天氣真好,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一會兒看看花,一會兒采采蘑菇,玩的真高興。忽然颳起風,下起雨來了,

(2)教師提問:小白兔該怎麼辦呢?如果你是小白兔你會怎麼辦?

(3)、 教師繼續講述:……

再次提問:小雞被雨淋的“嘰嘰嘰”直叫,小白兔會怎樣做呢?小雞又會怎麼說?

(4)、教師用留空的方式與幼兒一起說出小白兔、小雞與小貓的對話。

(5)、講述完故事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裡有誰?

2、觀看flash動畫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滲透情感體驗。

(1)、這個故事真好聽,它還有動畫片呢!我們一起看一看、聽一聽。

(2)、提問:小白兔用什麼當傘?他把樹葉放在哪裡避雨?(學動詞:頂)你覺得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小兔?

(3)、小雞被雨淋溼了,心裡有什麼感受?誰幫助了它?怎麼說的?小雞得到幫助後,心裡又有什麼樣的感受?它說了什麼?

(4)、分角色學小白兔與小雞的對話。(要求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進行表演)

(5)、小貓被雨淋溼了心裡有什麼感受?誰幫助他的?說了什麼?得到幫著後小貓心裡又有什麼感受?說了什麼?

(6)、分角色表演小白兔、小雞、小貓的對話。

(7)、請幼兒分組扮演角色表演故事中的對話。

(8)、請三位幼兒分別扮演角色進行表演。

3、再次欣賞課件,遷移活動主題。

(1)、你喜歡小白兔嗎?為什麼?

(2)、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會怎麼做?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你又會怎麼做?

三、結束部分:遊戲《找朋友》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都是會想辦法,愛幫助人的好孩子,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都是快樂的。現在請小朋友去找個好朋友感受更多的快樂吧!音樂遊戲《找朋友》。

活動延伸:

表演區遊戲:《下雨的時候》

教師創設故事情境,提供動物頭飾,引導幼兒分角色表演。

運用指偶續編故事:小白兔他們還遇到了誰又是怎樣說和做的?

幼兒說課稿15

(10以內的相鄰數)

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探索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2:感受10以內的自然數例中三者之間的等差關係(及多1和少1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教學圖卡組(數字卡若干)

3:房子圖10副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呈現已有經驗。

(1)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什麼是鄰居嗎?你們旁邊的兩個小朋友就是你的鄰居,請小朋友 們 說說你旁邊的鄰居是誰好嗎?(幼兒互相說)

(2)引導幼兒認識相鄰數。

教師:小朋友們有鄰居,數字寶寶也有鄰居呢,教師出示房子和數字圖卡請小朋友來給數字寶寶搬家,並找鄰居。幼兒操作,教師記錄。

2:探索相鄰數之間的等差關係。

(1)請你仔細看一看,鄰居和中間的一個數有什麼關係?

(2)前面的比中間的數要怎麼樣?後面的呢?

教師小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祕密,就是前一個數比中間的小1,是它的小鄰居,後面的一個數比中間的大1,是它的大鄰居,前後兩個數就是中間這個數的相鄰數。

3:實際操作,讓幼兒運用新經驗位數字(3、5、7、)找鄰居。

(1)教師提問:請你小朋友為3、5、7、這些數字寶寶找小鄰居和大鄰居。

(2)分組討論,(引導幼兒同伴交流)

4:拓展:為相鄰數找共同的鄰居。

(1)教師出示兩張數卡提問:誰是5的.鄰居,又是7的鄰居呢?

(2)幼兒操作,舉卡回答。

教師小結:6是他們的共同鄰居。它是5的大鄰居,7的小鄰居。

5:操作幼兒用書,並完成練習。

(1)引導幼兒填空。

教師:是相鄰數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請在空白框裡寫上數字使它們成為好朋友。

(2)幼兒互相交流操作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