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藤野先生》說課稿 13篇

說課稿1.37W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藤野先生》說課稿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藤野先生》說課稿 13篇

《藤野先生》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藤野先生》選自部編版高中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這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本文通過寫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親身經歷,穿插展現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徵與作者愛國思想的轉變,體現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謝和懷念,以及對祖國和人民深切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熱愛之情。

本文屬於記事比較零散的散文,因此對散文線索的把握尤為重要,因此我將此作為授課重難點。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八年級的學生對於基本詞彙的積累已經到達了比較熟練的程度,對於散文文體也不陌生了,但理解散文的能力仍存在不足。如何把握散文線索、分析人物性格特徵需要進一步的訓練。

所以,我將如何把握散文線索和如何準確分析人物性格特徵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章的線索。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能較準確地分析人物性格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本文創作時的時代背景,學生能夠體會到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內容,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為熟練地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正確把握文字線索,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五、說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匯入是將學生從生活中帶進文字的過程。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請他們說說自己記憶中難忘的老師,並說說原因,在互動中順勢引題。

在匯入環節過程中加以互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勢引入課題。

(二)整體感知

首先,請學生回憶之前所學的散文線索的定義(即作者對散文語言材料的梳理及組織方式)。這之後,請學生大致歸納本篇文章所寫的事情。學生概括出文中詳寫的四件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歸納出前兩件事情是關於藤野先生,後兩件事情是表達作者的愛國情感。

這時,教師總結敘事性散文的線索分析方法,即歸納事件大意再分類。通過這樣的流程,學生能夠順利分析出線索,概括出文章的脈絡,為接下來深入文字做好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通過文章細節反映整篇文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旨。

首先我會請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梳理有關藤野先生的事情,同時找出文章中詳寫和略寫的'地方。

通過閱讀和思考,學生們不難找出:詳寫的有改講義和送別;略寫的有被當做扒手、詢問裹小腳、擔心作者不參加解剖課。找出這些事件,也就找出了人物性格的分析物件。之後,我會圍繞“改講義”這一事件重點講解,結合具體文字,分析這件事情體現了藤野先生的哪些性格特徵(1.作為學者,治學嚴謹;作為教師,認真負責2.尊重他人,沒有民族間的偏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又一次回顧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接著,我會請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分析剩餘的幾件事體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這一環節是學生對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運用以及合作探究的環節,學生在梳理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將熟悉並鞏固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延伸作業

在這個環節,我會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結合本文中的另外兩件事談談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個環節,是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主要環節,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認識到,本文飽含作者深切的愛國情感和對祖國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學生也認識到,散文的情感常常是有層次的。在研讀散文情感的時候,引導學生結合背景深層挖掘文字材料,給之後的散文學習及分析以觀念及方法上的啟發。

七、說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一)文字的解讀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回憶性散文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讚揚了他正直熱情,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文中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二)教學的設想

以其他人物的活動為切入點,解讀《藤野先生》一文特定的社會環境。作者為什麼要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後來又棄醫從文?魯迅先生是抱著醫學救國的理想去日本求學的。後來為什麼思想發生了轉變?其中三件事對魯迅先生影響極大。一是“東京見聞”。二是“匿名信事件”。三是“放電影事件”。

1.引領學生深入細緻地解讀文字,破解魯迅先生髮生思想轉變的密碼。魯迅先生在仙台求學時期,文章寫了“藤野先生認真地為我添改講義”;“藤野先生糾正我的解剖圖”;“藤野先生詢問我中國人尊重鬼”的三件事。通過這三件典型事例,表現藤野先生正直,無偏見,熱情關心異族學生。這些就是藤野先生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原因。此外,向“我”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這件事。一方面是表現藤野先生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促使魯迅先生深層次的思考中國社會現狀的問題。魯迅先生“很為難的時候”,就是不敢面對國民劣根性的時候,因為“裹腳”裹住的不僅是中國女人的腳,裹住的還有中國向前發展的腳;沉睡的雄獅,向前進取的腳;以及中華民族實現夢想的腳。魯迅先生“很為難的時候”還是藤野先生引發魯迅思想轉變的關鍵所在。使他深刻地認識到醫學只能拯救人的肉體而無法喚醒沉睡的國人。唯有“吶喊”才能喚醒全體國民。正是這個原因,魯迅才離開藤野先生,堅定地走上了棄醫從文的道路。

2.引領學生了解敘事作品的文體特點,概括作者的寫作風格。《藤野先生》是以魯迅先生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還有一條內在的暗線,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材料很多,如寫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仙台途中對日暮裡和水戶的深刻印象,寫仙台醫專日本“愛國青年尋畔和看電影事件”,寫作者棄醫從文都是圍繞這條內在的線索來組織的。文章篇幅雖長,但脈絡分明,材料雖多,卻井然有序。本文最主要的寫作特點是刻畫人物抓住特徵,突出精神品格。文中通過具體的幾件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

(1)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為我添改講義。說明藤野先生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

(2)糾正解剖圖。體現藤野先生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的工作態度。

(3)關心解剖實習。表現藤野先生待人熱情誠懇的性格特徵。

(4)向“我”瞭解女人裹腳,表現藤野先生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此外,還用了一些表現手法來刻畫人物的特徵。如寫藤野先生,寫他的“黑瘦”,“八字須”,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戴著眼睛”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衣著模糊”,冬天穿外套,用白描的手法,勾畫出一位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如寫清國留學生,“頭頂上盤著大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這段話,抓住了盤辮子這個細節,反映清國留學生的精神面貌。作者用誇張的手法,幽默的語氣,詼諧的口氣,對他們進行似褒實貶的諷刺,刻畫了他們醜惡的群像,揭示這些留學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質,浸透著對他們的厭惡之情。此外,本文的語言特點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不論是抒情議論的語言,還是震撼作者靈魂的典型事例,字裡行間都充溢著作者憂國憂民的感情。這些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去領悟。

(二)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和線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抓住文章的主要特徵。

2.領悟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

(三)教學難點重點

“醫學救國”至“棄醫從文”的轉化原因及過程。

二、說教學流程

(一)要求學生查詢文獻資料,瞭解作者寫《藤野先生》的歷史背景。

(二)默讀全文,給生字詞注音,釋義。

(三)設定教學問題,師生共同交流

1.全文是以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述線索的,是一條明線,還有一條暗線,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請舉事例說明。

2.本文最主要的寫作特點是人物刻畫抓住特徵,突出精神品格。文中寫了哪幾件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

3.結合課文的語句,分析本文刻畫人物的表現手法。

三、說課後拓展

(一)文章的標題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寫其他事情的。這些事與藤野先生有什麼關係?

(二)為什麼作者對在仙台所受到的優待用“大概是物以稀為貴”來解釋呢?

(三)作者為什麼要離開東京來到仙台?後來為什麼棄醫從文?用概括性的語言進行表述。

《藤野先生》說課稿 3

一、匯入新課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之學者必有師。學必求良師益友。

說說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師,要求:能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他(她)的性格特點,並能說出至少一件有關於他(她)的事,來印證你的結論。

對於老師,魯迅只寫過三個人,一個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一個是《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這篇課文所寫的藤野先生。重溫一下,三味書屋的壽鏡吾先生給你什麼樣的印象呢?――極方正、質樸,博學,嚴格,有點迂腐的儒生,令童年的魯迅信服、敬畏。那麼藤野先生呢?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是誰?――是魯迅早年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醫學教授。

資料1:

藤野嚴九郎生於日本福井縣,世代為醫,藤野嚴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醫生。曾在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學習解剖學一年。1901年10月,藤野應聘到仙台醫專任解剖學講師,其時藤野剛剛滿27歲。1904年7月6日,即大約魯迅到仙台前兩個月,藤野由講師升為教授。1911年,東北帝國大學成立,1912年仙台醫專併入,成為東北帝大醫學部,所有校舍、教職員、學生原班未動。1915年決定成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藤野因學歷不夠,被迫於6月底提出“請求免職”,7月1日降為臨時講師,8月9日被解除講師職務。藤野因生活關係,認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東京三井公司的慈善醫院就業。1919年回故鄉自立診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這篇散文記敘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段。寫作時間則是在離別藤野的二十餘年後的1926年10月12日,此時已經離開北京在廈門大學任教)

魯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人?

文中集中的評價:“在我所認為老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他的性格,在我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從魯迅的文字中,你讀出了怎樣的一個藤野先生?是他的什麼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激勵的先生。

1、迅速默讀課文,採用跳讀法,閱讀與藤野先生有關的內容,梳理敘事線索。(提醒應注意的部分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本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識、相處、惜別、懷念)為敘事線索。

2、請根據所閱讀的內容,在橫線填上適當的詞語。找出依據並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個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例概括)

參考:

1)肖像角度:樸素平凡: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白描手法)第6段

2)生活習慣的角度:生活儉樸,不拘小節,不修邊幅。第9、10段

3)治學的角度:認真負責,治學嚴謹。第16、17、23等段

4)對待學生的角度:熱情誠懇,循循善誘,特殊禮遇。 11—15、21、22、32-35等段

(對待自己、對待學生、對待學術)

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個典型事例:

a、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b、糾正解剖圖對學生嚴格要求e、臨別送照片真誠友好

c、關心實習情況熱情誠懇d、瞭解女人裹腳的情況求實精神

注:我們在描寫人物時要選取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

3、這節課我們著重閱讀解讀了藤野先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了他的精神品質。對於這樣一個藤野先生,魯迅先生懷著怎樣的情感?

——受寵若驚,不安(?),很為難(?),第37、38段萬分的感激,深切的懷念和愧疚

這種感激,懷念體現在行動上:

①裝訂收藏講義。

②懸掛先生照片。

③以筆做刀槍,多寫文章,把懷念之情化為鬥爭的勇氣和力量。

資料2:魯迅對藤野的思念

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中要出《魯迅選集》的時候,曾經來問魯迅先生自己,選些什麼文章好。魯迅先生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目的是在藉此探聽藤野先生的一點訊息。當這選集出版的第二年,譯者增田涉到上海來訪問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打聽藤野先生的情況,增田涉說沒有下落時,魯迅先生慨嘆地說,“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1945年去世)

質疑:曾經有同學說,這樣一位生活儉樸、治學嚴謹、關心愛護學生的老師現在很多見啊,魯迅憑什麼這麼懷念他,還用“偉大”這個詞形容他的性格,似乎太輕率了。如果是在如今的時代環境,如今的日本,遇到這樣一個老師,會使魯迅先生如此感激懷念,成為他“最感激的一個”老師嗎?這種特別的感激源於什麼?

資料3: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回憶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又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當時日本人還罵中國人做豬頭三。在有這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的一群,動不動就對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阪的先生教過漢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著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這在周君就以為是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說裡和友人之間把我當作恩師談著,我要是早讀到該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還想知道我的訊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該多麼喜歡啊!――摘自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東亞病夫,日落國家。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恆三郎說,1936年,也就是魯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記者拿來了一張魯迅逝世時的`照片給我叔父嚴九郎看。這時,我叔父才知道魯迅逝世的訊息,當時,嚴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張照片舉過頭頂,然後提筆寫了“謹憶周樹人君”。(可見藤野對魯迅的敬慕之情多麼深切!)

―――藤野先生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這個異域學生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他對“我”的熱心期望,“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大而言之,是為學術……”,他是從“為學術”的總目標出發來“為中國”的──“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在他身上,“為中國”與“為學術”是一致的。這正是一個對來自“弱國”的學生抱著同情與尊重而又矢志於醫學事業的正直學者的偉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

三、探究其他事件,理解暗線索

1、質疑:文章標題是對全文思想內容鮮明精煉的概括。這篇文章題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沒有直接寫藤野,而是寫了其他一些事情,你能梳理出來嗎?從這些事裡,你瞭解到哪些新的資訊,有什麼發現?(這些事情與寫藤野先生有什麼聯絡?)

A、在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的庸俗生活;

B、赴仙台途中對日暮裡和水戶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醫專的職員的優待;

D、日本“愛國青年”的尋釁和看電影事件。

結合分析,主動質疑:精彩語句段落,體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1、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對東京的美好憧憬和頓生失望的心理落差

為什麼到東京?——原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習西醫的。東京是日本的最大的都市,各方面都應該比較發達,便於求學深造。他說:“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吶喊〉自序》)

(魯迅的父親死在中醫手裡,當年魯迅也指責說“中醫都是有意無意的騙子”,在《朝花夕拾。父親的病》有詳實的描述。)

“無非”是“只不過”的意思。“這樣”指“清國留學生”的種種醜行。這一句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在東京造成汙濁腐朽的氣氛的厭惡和對東京失望的感情,並引起下文對“清國留學生”醜態醜行的描寫,也為後文寫“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筆。他不得不離開東京,尋求一個有利於實現理想的環境。

2、(清國留學生)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揭示心理:既不想剪除辮子又怕外國人嘲笑,政治傾向:效忠滿清王朝。顯示了這些“清國留學生”附庸風雅、庸俗腐朽的精神狀態。

3、實在標緻極了。 “標緻”本義是指相貌、姿態美麗,而且是多用於形容女人的。用來形容“清國留學生”,表現他們外表華美,精神空虛的特點,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鄙夷和反感。

4、魯迅為什麼一直記得“日暮裡”、“水戶”兩個地名?

日暮裡:

①“日暮鄉關何處是”——思鄉之情,心境落寞淒涼;

②當時,日本輕蔑地稱呼中國為“日落之國”,清朝也確已日暮途窮——憂國憂民。

水戶:朱舜水反清復明——敬仰他的愛國精神,客死他鄉,淒涼心境。

5、“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魯迅怎樣看待日本友人的關心?

“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作者當年在日本仙台是僅有的一箇中國留學生,當地人把他當作稀有的人物;才引來學校教職工的好奇,而對他多加關懷幫助。這是作者用詼諧的口氣猜測自己在仙台受“優待”的原因。魯迅以為,日本友人對自己的關心,是出於對弱國國民的同情,而不是尊重。這對於有強烈愛國感情的魯迅來說,自然感到無限辛酸。——內心敏感自卑

6、“看電影”事件:“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面”“在講堂裡的還有一個我。”這句話中包含了哪幾類中國人?

⑴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的人。

⑵麻木的,同樣毫無意義甚至喝采的看客。

⑶被刺痛了的人(我)。

嗚呼,無法可想!——對國人的麻木盲目,思想的不覺悟的痛心疾首

“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發生了什麼變化?

“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魯迅,令他深切體會到弱國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認識到國人的麻木不仁,進而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於是,“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並且離開這仙台。”又回到東京從事文藝活動去了。

生:改用文學的解剖刀,寫下的是醫治內心的藥方

資料4:魯迅留日經歷

1902年4月到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

1904年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

1906年棄醫從文,到東京開始文學活動,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作品。

1908年師從章太炎學《說文解字》,加入光復會。1909年8月,從日本回國。

(光復會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團體,宗旨為“光復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這一宗旨與次年成立的中國同盟會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內容十分相近,說明兩者在反滿的立場上是一致的。)

從這些事件中你能否發現文章的另一條敘事線索?

展現自己的思想歷程,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文章開頭寫對東京的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和厭惡,是作者愛國思想的表現;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記得的“日暮裡”,也有“日暮鄉關何處是”的家國愁思;記得“水戶”,也是因為這裡是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這是作者愛國感情的又一表現;對初到仙台受到優待非同尋常的理解,也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現;對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為他能不懷民族偏見,真誠幫助中國學生;最後,把懷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為實際行動。

這些事情與寫藤野先生有什麼聯絡?

文中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是作者離東京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寫途經的日暮裡和水戶表現作者憂國愛國之情,是作者學醫的主要動機。寫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作者的優待是為下文寫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襯。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是為藤野先生作反面襯托。寫課堂上看電影是作者與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總之,所有這些都與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熱忱、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有密切的關係。

四、小結

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明線。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是暗線。

兩條線索,兩種真摯的感情(愛師和愛國),四個角度,一次思想的改變

五、作業(二選一):

1、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掛在東牆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20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2、學習本文抓住主要特徵和事蹟來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寫一篇短文。(要求:選自己熟悉的人來寫,寫前要認真觀察,並能作出進一步的接觸和深入瞭解)

《藤野先生》說課稿 4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藤野先生》,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藤野先生》選自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選自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在日本的留學生活,熱烈讚頌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和踏實嚴謹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友誼。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同帝國主義勢力鬥爭的戰鬥精神。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合理把握學情是教師上好一堂課的基礎,也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較強的語文積累,具有文字分析的能力,對常見的人物描寫的方法也有所掌握,也學習過魯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對魯迅有所瞭解,但是本文魯迅先生所表達的情感對他們來說難以把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引導。此外,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獨立或與人合作解決一些問題,對於問題的看法還有自己的觀點,這為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教材與學情,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通過反覆閱讀,結合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

3、體會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感受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通過分析典型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我的教學重點,體會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感受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目標和文字特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等。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在匯入環節我會採用談話式匯入:老師在我們每個人的學習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相信在同學們的記憶裡一定有一位給你們留下深刻印象,令你們難忘的老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的主人公藤野先生也是一位老師,魯迅先生在課文中說:“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為什麼魯迅先生會這麼說?藤野先生又是個什麼樣的人?讓我們一起走進《藤野先生》,來看看魯迅先生眼中的藤野先生是什麼樣子的。

(二)整體感知

在整體感知環節,由於在課前已經提前給學生布置過了預習作業,所以我會先找學生簡單說一說他所瞭解的魯迅先生。

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書下注釋與工具書解決生字詞。解決生字詞可以掃清閱讀障礙,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大致的把握,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打基礎。

最後,我再引導學生通讀文章,思考文章一共提到了幾次地點的轉變,並結合文中地點的轉變,說一說在每個地方都發生了什麼事?學生通讀文章,找出文章一共提到了三次地點的轉變,即從東京到仙台再到離開仙台。並根據地點轉變概括出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在東京的所見所感,在仙台的學習生活以及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本節課的核心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再讀文章,找到藤野先生第一次出現的段落,畫出原文中對藤野先生描寫的語句,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進一步思考,與同桌討論這段描寫有什麼作用?學生找到在第六段第一次出現了藤野先生,並畫出原文語句,明確這一段用了外貌描寫與動作描寫,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外貌特徵與具體動作,將一個正直的'學者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表現出藤野先生嚴於治學。

2、接下來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繼續閱讀,概括出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發生的幾件事,從這幾件事中能看出藤野先生什麼樣的品質?小組共同討論後,我會指定兩三位學生名來回答,一同總結,明確文中共寫了四件事:1、添改講義;2、糾正解剖圖;3、關心解剖實習;4、瞭解中國女人裹腳。體現出藤野先生認真負責、正直熱誠、治學嚴謹的品質。

3、順勢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找到發生了哪些事情使得作者離開仙台,放棄學醫?學生概括出發生了匿名信事件與看電影時間兩件事。繼續提問:這兩件事看似和藤野先生無關,作者為什麼要寫?而這兩件事又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精神?小組討論交流後,結合我的引導共同總結,明確答案:在這兩件事中作者寫了一群與藤野先生完全不同的日本人,通過強烈的對比,能夠表現出藤野先生對作者的關心和尊重以及他毫無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對日本“愛國青年”表示憤懣,是由於他們看不起中國人;看電影之後毅然決定棄醫從文,更是出於愛國的考慮,這都體現出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4、最後我會讓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最後一部分,思考作者離開日本後為什麼如此懷念藤野先生。找學生回答後,共同探討得出:藤野先生與其他人完全不同,他關心作者、尊重作者,藤野先生的關愛與幫助是作者在日本感受到的唯一的溫暖與光明,藤野先生關愛學生、治學嚴謹,他不歧視來自弱國的子民,不輕視來自於被凌辱的中國的作者,毫無民族偏見。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拓展延伸環節我設計為:請同學們分享一下你所讀過的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

最後,我會和學生一起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並給學生留這樣一個作業:選一位任課老師,抓住他的特點寫一段話,下節課與大家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要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藤野先生》說課稿 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藤野先生》。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教材分析

我將在“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先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藤野先生》選自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寫了作者留學期間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懷念之情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感。學好這篇文章,不僅對學生學習散文有重要影響還可以激發愛國情感。因此,在關注文學表達、思想情感的同時,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平時教學中的滲透。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散文知識,但認識往往停留表面,在領悟藤野先生高尚品質和作者思想情感方面需要引導。有些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有些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個體差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八年級學生的心理、智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的愛國之情並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依據前面教材的解說和學生的學習特點,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將“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寫作手法”定為教學重點,將“感受作者的愛國之情”定為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及新課改的要求,我將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提問對話法、引導點撥法、多媒體輔助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預設的學法是:閱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圈點勾畫法。聯絡實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教與學的完美結合。

五、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針對教材內容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激發興趣

1936年秋天,我國一位大文豪、大革命家去世了,卻有記者去採訪了遠在日本偏遠鄉村的一名醫生。這位醫生說:“我雖然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但我所做的不過是給他添改了一些筆記。”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周君”是誰嗎?這位醫生又是誰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故事,認識這位可敬的異國教師——藤野先生。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感受作者情感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圈點勾畫,提出問題:“課文圍繞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寫了哪幾件事?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學生的概括不夠全面,通過歸納,總結出“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瞭解裹腳”幾件事。

設計意圖:在閱讀中瞭解文章大意,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精讀課文,理解寫法

這一環節我會提出這樣一個主問題:

“請用下面的句式表達你對藤野先生的認識:

我從_____看出藤野先生是一個_____的人,因為_____。”

學生髮言時我從外貌、工作、生活、對中國的態度上進行歸納點撥,重點分析藤野先生的人格品質,他是一個“正直熱忱、治學嚴謹、無民族偏見”的人。(板書三個詞)並結合時代背景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形成對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完整認知,品味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板書偉大)

設計意圖:通過對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深層挖掘,品味其高尚的人格。

(四)合作探究,體會情感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究以下兩個問題:

1.魯迅先生為什麼要棄醫從文?

2.藤野先生在魯迅重要的`人生抉擇中起到什麼作用?

引導學生理解“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中體現的魯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及藤野先生的偉大人格帶給作者的勇氣。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深入感受魯迅的愛國情感和對恩師的感激、讚美與懷念之情,從而理解本文的主題。

(五)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我將用下面精練的語言總結本課內容:在魯迅失望時,是藤野先生給了他希望;在魯迅受到譏諷時,是藤野先生給了他激勵。

引導學生聯絡自身,選一位對自己影響最深的老師,也將感悟用同樣的句式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聯絡實際,加深對文字的理解,更好地感悟師生情。

(六)佈置作業

假如你是回國後成為作家的魯迅,請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來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設計意圖:這一作業的設計,不僅開拓了學生的想象空間,還能鍛鍊其寫作能力。

六、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魯迅、正直熱忱、治學嚴謹偉大、無民族偏見

設計意圖:這是我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簡潔明瞭。一方面學生一目瞭然,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的課後複習。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藤野先生》說課稿 6

一、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生於沒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魯迅先生以筆為戈,戰鬥一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二、故事背景

1902年,魯迅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離別祖國,到日本留學。1904年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魯迅在仙台學醫期間,結識了藤野先生,並建立了深摯的情誼。

魯迅與藤野先生分別20年後的1926年,正值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進入高潮時期,也是魯迅世界觀發生偉大飛躍的時期。這年秋天,由於北洋軍閥反動政府的迫害,魯迅離開北京,到廈門大學任教。《藤野先生》就是這時在廈門大學圖書館樓上寫成的。

三、文學常識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的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其主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空限制,但材料必須為中心思想服務,集中地表現中心思想。

四、理解詞義

爛漫:顏色鮮明而美麗。

油光可鑑:這裡是說頭髮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鏡子一樣可以照人。鑑,照。

標緻:漂亮。這裡是反語,用來諷刺。

鬥亂:飛騰雜亂。

客死:死在異國他鄉。

掌故: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的傳說或故事。這裡指學校裡發生過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這裡指馬虎、不講究。

落第:原指科舉時代應試不中。這裡指考試不及格。

不遜:無禮。遜,謙遜。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隱藏。

猶言:如同說。

詰責:質問並責備。

託辭:藉口。

悽然:形容悲傷難過的樣子。

適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語,諷刺那些為軍閥政客張目而自命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揚頓挫:(聲音)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

深惡痛疾:厭惡、痛恨到極點。疾,痛恨。

五、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寫作者在東京的見聞和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寫“我”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和分別。

第三部分(36-38):寫“我”離別藤野先生後對他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六、問題歸納

1、“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麼感情?

首先是感激、懷念,然後是因“狀況無聊”對沒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2、“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描寫了清國留學生惡濁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厭惡的複雜情緒、反襯一個愛國志士憂國憂民的悲憤、

3、初到仙台的“我”受到優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為貴”,句中的“大概”的理解?

物以稀為貴”,包含一個弱國國民的辛酸,同時反映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4、怎樣理解xxx這句話?

這種出於偏見而武斷作結論,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極大的憤慨,這種憤慨不僅是因個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強面前遭到歧視而產生的悲哀、話中表達了作者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憂盼祖國強盛的願望、

5、“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嘗”是什麼意思?

何嘗”與“不”連用,以反詰的語氣加強肯定,說明他們無一例外的幸災樂禍,麻木不仁、強烈表達了作者對人們精神麻木的極其沉痛的情感、

6、“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

前一個指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學生;後一個“他們”指閒看槍斃犯人的麻木的中國人。

7、文章的結尾有何作用?

這一結尾把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之情與愛國主義精神統一起來,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合起來,從而深化了主題,使文章更具現實意義、

8、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麼感情?引用課文內容簡要回答。

“我”對藤野先生的感情:感激、懷念,體現在:①裝訂收藏講義②懸掛先生的照片③多寫文章把懷念之情化為鬥爭和力量。

9、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你怎樣看待魯迅的這樣行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原因:在課堂上看電影時,看到中國人那種麻木、不覺醒的精神狀態,他認為學醫只能醫其身體上的痛苦,而不能醫其心靈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筆寫文章,才能喚醒國人的不覺醒的意識。

表達情感:這是魯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現了他總是站在國家與民族利益的高度想問題與做事情,將自己的人生與祖國和民族聯絡起來,具有極強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10、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國弱民

倍受岐視的悲哀,激發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為拯救民族、富國強民的願望。

“看電影事件”使作者深感醫學只能解救病人肉體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醫治中國民眾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喚醒民眾的覺悟。

魯迅將個人的志願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精神,這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充分體現。

七、課文主題

《藤野先生》這篇回憶性散文,記敘了作者留學日本時的生活片段。文章讚揚了日本學者藤野先生正直、熱情、認真負責,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抒發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真摯、深沉的懷念之情,並表述了作者當年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和要同反動派鬥爭到底的決心。全篇洋溢著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藤野先生》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一)對課文的理解: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是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藤野先生》記敘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餘年後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寫此文抒發自己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歌頌沒有民族偏見、正直、熱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清文章思路和線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敘事能與抒情有機結合,能抓住主要特徵寫人。

2、過程與方法目標:提高默讀的速度和質量,培養默讀的技能。通過綜合知識積累,拓展視野,瞭解魯迅的思想發展脈絡。

3、情感與價值目標: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以使祖國強盛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

其中把握內容和主題,學習記敘文中選取典型的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崇高品質的寫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學習重點。

對魯迅棄醫從文的行為的理解把握魯迅思想成長的脈絡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深刻,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本文時的魯迅和文中魯迅的時代處境,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採用資料蒐集法、交流討論法,激勵學生的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精神。採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礎上拓深文章的內容。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讓學生。所以教法重點就在探究學習上,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後,可採用討論法、仿寫法等學法。

四、說教學過程

整體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一大理念,特別是融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以來,大容量,課堂建構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種趨向。因此我採取了拓展遷移式、質疑深入式、比較賞析式的教學思路,安排了三課時分層推進。

第一課時: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寫作背景、掌握字詞、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寫作線索之一——與藤野先生的交往

1、聽讀課文圈點出需要積累的詞語,解決生字詞為研習課文內容掃清障礙。。

2、請學生根據提前從網路、書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關魯迅的資料,從生平經歷、性格特點、文學貢獻三個方面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每組派一個代表選擇一個方面談談對魯迅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理解魯迅的愛國思想,理解魯迅留學日本是為了尋求救國之路。

3、讓學生默讀全文,圈點出文章變換的幾個地點,層次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轉移劃分文章的段落,將課件中的空缺處填寫完整:

(1)在,表達對的厭惡;

(2)在,回憶與的交往;

(3)在,表達對藤野先生的和。

在資料交流討論環節中,可以培養學生篩選、判斷資訊的能力。通過圈點整體感知文章結構,從而明確全文是以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

第二課時,安排了拓展延伸——質疑創造——比較賞析的教學環節。利用文章多層面的內容,通過拓展延伸,把握對文章感情線索——魯迅的愛國之情的理解,並在拓展延伸的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與質量,鼓勵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的發展,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同時能提高學生的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匯入:開啟自制教學軟體《藤野先生》封面,在樂曲的伴奏下介紹參讀材料。

此詩譯成白話詩

祖國啊,我的心靈無法逃脫丘位元的神箭,

雖然你風雨飄搖,像夜晚一樣黑暗。

即使你並不瞭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將一腔熱血向你奉獻!

《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匯入環節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對魯迅愛國之情的欽佩感慨,營造一種激昂的課堂教學氣氛。

(二)拓展延伸

1.讀: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圈點出描寫“清國留學生”外貌的詞語,標註出他們在日本東京做的事情是什麼。

2.說:教師利用課件介紹我國的“辮子文化”,讓學生迅速默讀一篇文章——魯迅《頭髮的故事》(節選),然後討論“清國留學生”辮子盤在頭頂,說明什麼?

補充課外閱讀資料,拓寬閱讀視野培養學生檢索篩選、判斷資訊的能力,讓學生獨立理解這些“清國留學生”的本質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黨。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

同時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到魯迅白描手法刻畫靈魂的高超藝術功力,魯迅抓住“盤辮子”的特點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與其說是寫外貌,不如說是畫靈魂——他以簡潔而又樸素的語言表現了極深刻、極豐富的內容,有畫龍點睛之效。使學生的藝術認識能力有所提高。讓學生感受到魯迅抱有滿腔的愛國熱情。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中學語文課標》要求,閱讀文學類作品時,要體驗情感,領悟主題,得到啟示,能夠正確評價作品,並且會品味語言。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敘述類文學作品,選用魯迅的《藤野先生》我認為比較恰當,但是難度較大。魯迅在文中回顧了留學日本的經歷,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讚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貴品格,又把愛國情感融匯其中,很巧妙。

二、學情及學法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學習本文,有一定的難度,一是閱歷較淺,二是心理不夠成熟。

魯迅在寫作時,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說的與他想的往往不同。

鑑於以上原因,課上要多用閱讀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師的講授引導下,看清文中的魯迅。安排兩課時,一課時歸納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點。二課時歸納主題,解決句義,突破難點。實際操作時,目標重點難點是交融的。

三、目標

根據三維目標的要求,依據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標如下:

1.閱讀中識字解詞,歸納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點詞句的運用,體會深遠含義。

3.喜歡本文,進而喜歡魯迅,喜歡推敲咀嚼文學作品。

4.教學重點是寫人的具體化,難點是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對主題的.理解。

四、過程

1.匯入:板書文章標題後,提問:“藤野先生是誰?”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

預習過的學生,就可以答出“魯迅的老師”。

再提問:“什麼時候的老師?”

也可以答出“留學日本時的老師“。

三提問:“魯迅認為這個老師怎麼樣?”

這一問題是擊中難點,八年級學生不容易說清楚。於是引導學生閱讀文字。

2.一讀文字:找出文中寫了關於藤野的幾件事。此環節要儘量多給學生自學的時間,教師學生都要保持安靜。學生利用以往的學習經驗,完全可以歸納出來。教師不要代勞,不要養成學生課堂懶惰的習慣。

師生共同明確:(一)相識。<生活樸素,教學嚴謹>

(二)改講義。<嚴格要求,循循善誘>

(三)問裹腳。<實事求是>

(四)漏題門。<正義感。>(此處會有學生質疑,“藤野”對此事並無表示。這時要引導學生細讀這段文章,“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幹事託辭檢查的無禮,並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表出來。”這後面的表態和行動,有沒有藤野參與。學生會發生激烈的討論,最後明確“也”字的意義,應該有藤野參與。此處提醒學生讀書要仔細。點選難點)

(五)話<師生情深>

小結:可見藤野是魯迅最感激、最愛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師。板書

在這一環節中,應該不斷突出重點,歸納出事件之後,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導學生寫人的具體化。比如話別一段,“我”告知他將離開,寫藤的神態,“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寫出了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變化,傷心,想挽留,又無可挽留。想表示悲傷,堅韌的個性又使他掩蔽。於是“我”急忙安慰。師生二人,可謂心有靈犀,令人感動。

在“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裡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後面寫著兩個字道:“惜別”,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並且時時通訊告訴他此後的狀況。”一段,質樸的敘述,淺白的語言,卻浸透了依依離別的深情。

大家齊讀,品味,體驗沒有抒情勝於抒情的效果。

五、總結說課

這是我安排的第一課時,依據課標和教學理念,我主要運用了閱讀品味法,朗讀體驗法。注重教師的啟發引導,同時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的個性張揚。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把握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情緒變化。

《藤野先生》說課稿 8

【說教材】

1、對課文的理解: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是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藤野先生》記敘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餘年後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寫此文抒發自己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歌頌沒有民族偏見、正直、熱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清文章思路和線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敘事能與抒情有機結合,能抓住主要特徵寫人。

⑵ 過程與方法目標:

提高默讀的速度和質量,培養默讀的技能。通過綜合知識積累,拓展視野,瞭解魯迅的思想發展脈絡。

⑶ 情感與價值目標:

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以使祖國強盛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

其中把握內容和主題,學習記敘文中選取典型的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崇高品質的寫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學習重點。

對魯迅棄醫從文的行為的理解把握魯迅思想成長的脈絡是教學難點。

【說教法學法】

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深刻,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本文時的魯迅和文中魯迅的時代處境,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採用資料蒐集法、交流討論法,激勵學生的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精神。採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礎上拓深文章的內容。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讓學生。所以教法重點就在探究學習上,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後,可採用討論法、仿寫法等學法。

【說教學過程】

整體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一大理念,特別是融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以來,大容量,課堂建構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種趨向。因此我採取了拓展遷移式、質疑深入式、比較賞析式的教學思路,安排了三課時分層推進。

第一課時

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寫作背景、掌握字詞、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寫作線索之一──與藤野先生的交往。

1、聽讀課文圈點出需要積累的詞語,解決生字詞為研習課文內容掃清障礙。

2、請學生根據提前從網路、書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關魯迅的資料,從生平經歷、性格特點、文學貢獻三個方面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每組派一個代表選擇一個方面談談對魯迅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理解魯迅的愛國思想,理解魯迅留學日本是為了尋求救國之路。

3、讓學生默讀全文,圈點出文章變換的幾個地點,層次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轉移劃分文章的段落,將課件中的空缺處填寫完整:

⑴ 在__________,表達對__________的厭惡;

⑵ 在__________,回憶與__________的交往;

⑶ 在__________,表達對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在資料交流討論環節中,可以培養學生篩選、判斷資訊的能力。通過圈點整體感知文章結構,從而明確全文是以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

第二課時

安排了拓展延伸──質疑創造──比較賞析的教學環節。利用文章多層面的內容,通過拓展延伸,把握對文章感情線索──魯迅的愛國之情的理解,並在拓展延伸的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與質量,鼓勵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的發展,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同時能提高學生的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匯入

開啟自制教學軟體《藤野先生》封面,在樂曲的伴奏下介紹參讀材料:

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此詩譯成白話詩:

祖國啊,我的心靈無法逃脫丘位元的神箭,

雖然你風雨飄搖,像夜晚一樣黑暗。

即使你並不瞭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將一腔熱血向你奉獻!

匯入環節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對魯迅愛國之情的欽佩感慨,營造一種激昂的課堂教學氣氛。

二、拓展延伸

1、讀:

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圈點出描寫“清國留學生”外貌的詞語,標註出他們在日本東京做的.事情是什麼。

2、說:

教師利用課件介紹我國的“辮子文化”,讓學生迅速默讀一篇文章──魯迅《頭髮的故事》(節選),然後討論“清國留學生”辮子盤在頭頂,說明什麼?

補充課外閱讀資料,拓寬閱讀視野培養學生檢索篩選、判斷資訊的能力,讓學生獨立理解這些“清國留學生”的本質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黨。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

同時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到魯迅白描手法刻畫靈魂的高超藝術功力,魯迅抓住“盤辮子”的特點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與其說是寫外貌,不如說是畫靈魂──他以簡潔而又樸素的語言表現了極深刻、極豐富的內容,有畫龍點睛之效。使學生的藝術認識能力有所提高。讓學生感受到魯迅抱有滿腔的愛國熱情。

3、說:老師提出話題:“如果沒有愛國熱情,魯迅就_______________”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言。

例如:如果沒有愛國熱情魯迅就不會東渡日本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如果沒有愛國熱情,魯迅就不會厭惡“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就不會對東京充滿失望之情,就不會前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就不會棄醫從文……

這一個話題可以啟用學生所有的思維,設定了一座學生與文字、學生與作者對話的橋樑,在這種逆向分析中,學生獨立自主的瞭解了行文的嚴謹結構,加深了對作品主題的深入理解,體會到作品的感情線索是魯迅的愛國之情。

三、質疑創造

1、速讀全文,參照參考資料填表說明作者寫了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序號事例思想品質

1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

2糾正解剖圖對學生嚴格要求

3關心解剖實習熱情誠懇

4瞭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

2、質疑:

讓學生討論:這個答案正確嗎?學生先是認為正確。我提供下列名言,啟發他們質疑:

朱熹: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

陸九淵: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然後啟發指導質疑,鼓勵創造:

⑴ 典型事例是四個嗎?

⑵ 藤野先生的品質僅僅是“認真負責”、“嚴格要求”之類嗎?

⑶ 藤野先生是否對每個學生都如此“認真負責”?

⑷ 僅僅說說藤野先生“不懷民族偏見”準確嗎?

通過閱讀參讀材料二──當代研究魯迅的專家、上海華東師大教授王曉明先生《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第3章《離鄉者的悲哀》(節選)以及參讀材料之三──藤野先生的《謹憶周樹人君》,可以得出結論了──藤野先生的品質是: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與尊重。這,是比“認真負責”之類更難能可貴、也更使魯迅感激和終生懷念的品質。“認真負責”之類,失之膚淺。因此,方才的表格應改成:

序號事例

思想品質

淺層的深層的

1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  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與尊重。

2糾正解剖圖對學生嚴格要求

3關心解剖實習熱情誠懇

4瞭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

5惜別友好與尊重

新課程標準第一句話就說:“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這要求語文教學也要把培養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創造,往往始於一個“疑”字。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質疑和創造。完成學習本文選取典型的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崇高品質的寫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的學習重點。

四、比較賞析

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從兩個角度比較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1、藤野先生與其他關心魯迅先生的教職員的比較:

正襯藤野先生的品質。這些人關心魯迅,只是“物以稀為貴”,不是尊重。

2、藤野先生與“愛國青年”的比較:

反襯藤野先生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和尊重。

在比較分析中,引導學生理解魯迅離開仙台的原因──因為愛國的熱情,所以魯迅要尋求別樣的道路來改變國民的精神面貌。

這個教學環節是利用文章多層面的對比,通過反覆的比較賞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完成教學難點──理解魯迅棄醫從文的行為把握魯迅思想成長的脈絡。

五、總結歸納

本文以作者與的交往敘事線索,以作者的愛國之情為感情線索,讚揚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懷念之情。

第三課時

分析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的語言,感受魯迅的愛國之情。

齊聲朗讀文章的第三部分,感受作者對的讚頌和思念之情。

〖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

在東京   失望厭惡

在仙台   思想改變

回國後   思念感激

《藤野先生》說課稿 9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在頻繁更換篇目的語文教科裡,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魯迅的《藤野先生》便是這樣的經典。這篇回憶錄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讚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學文的思想變化,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的確立

1)新課標要求本單元教學,要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瞭解社會人生;要繼續瞭解敘事性作品的文字特徵,還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

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和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思路和線索;體會作者感情。

2、過程和方法目標:抓住精彩的段落,深入領會重點語句對文章的感知有整體到區域性,深入作品的意境。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始終要突出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

教學重點:

1正確朗讀,理清思路和線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並學習通過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二、說學情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散文知識,本文可以側重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品讀分析。但是同時學生不能真正領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需要老師加以引導,就會使學生更好進入作品的天地。另外,學生個性鮮明,但語文基礎與語文能力較差,個體間學習水平差距比較大。重點難點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戰。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一)教法

1、 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 朗讀感受法

《藤野先生》這篇回憶性散文寫的是作者終生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議論抒情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包含感情。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情感之中

3、 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 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二)學法。(依據“三有利”原則)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於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345”優質高效課堂模式,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上。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課文語言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四、 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日本古箏曲《櫻花》,創設情境

這節課,我設計的導語是: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最尊重的老師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中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今天我們就跟隨魯迅去認識這位可敬的異國教師--藤野先生。

(二)明確目標,任務引領

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一開始就知道教師期望他們做什麼,那麼他們便能更好地組織學習這節課我確定的學習目標是(同教學重點)。

(三)資料助讀,檢查預習

指名學生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介紹魯迅,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文學常識的積累。

(四)感受課文,自主學習

學生帶著問題看大螢幕展示的思考題:

(1)文章寫了那麼多的事,這些事發生在哪裡?分別在文章的哪些段落裡?

(2)文章的敘事線索是什麼?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聽讀完課文後,一定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明確問題:

1在東京(1--3)--在仙台(4--35)--在北京(36--38)

由此可見文章可分三部分

2本文的線索有明線和暗線 明線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的過程組成

暗線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貫穿始終

3讚揚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過渡:我們感知了課文內容,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們就隨著作者的敘述,去深入的瞭解一下藤野先生,去找找作者深深懷念藤野先生的原因。

(五)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同桌合作、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啟迪、相互彌補、相互質疑、相互競爭的效果,從而對課文加深了理解,進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這節課,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在仙台”部分)

1、在這一部分裡,作者主要記敘了哪幾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

2、你認為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什麼?說說理由

3、那段感人至深又發人深省的往事是什麼?請你帶著感情複述一下這件往事

(學生在自主學習後討論明確:)

1、共記敘了四件事:

修改我的講義--正直熱誠、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治學嚴謹

2、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處處受辱捱打而藤野先生卻誠懇地對待作者這樣一個弱國子民,真誠的幫助一位來自弱國的學生

3、棄醫從文(學生複述後,再請同學予以評價,重在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師小結】:作者選擇了棄醫從文,因為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及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魯迅先生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他當年棄醫從文的原因,貫穿著一種情懷,那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重點研讀,品味語言

品味語言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發展思維能力應教給學生品味語言的方法,可以首先從關鍵詞入手,其次從句式入手,最後從修辭入手。

我將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涵詠品味語言,記住文筆精華。

[學生很容易找到第一段對清國留學生的描寫、對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寫等處佳句]

(七)體驗反思,鞏固檢測

魯迅先生一生有多次重大的選擇,每一次選擇的支點都是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前途,這不能不令我們感動儘管我們同學的年齡不大,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選擇請說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也和魯迅先生比較一下,看看你選擇的支點是什麼?與魯迅有什麼不同?

(學生談學習本節課的收穫)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藤野先生》說課稿 10

【說教材及學情】

首先我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篇課文是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著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八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對魯迅先生的文章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對於文章的把握也會相對容易些。

【說三維目標】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並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瞭解藤野先生。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法,理解描寫藤野先生和我在求學來往之間的句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藤野先生無私的精神,並讓這種情感得到昇華。

【說重難點】

我將理解課文中描寫藤野先生和我之間交往的句子並受到感染作為我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說教法學法】

結合教學重難點我將採用讀書指導法、主問題法、關鍵詞法的教法以及探究法、討論法、圈點勾勒法的學法,最後再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重點開展我的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要說說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說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環節如下: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有沒有讓你敬佩的老師,請同學們上講臺來談談你的感受,從而順勢地引出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課題《藤野先生》。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課堂氛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請同學們藉助手邊的工具書去預習這篇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把課文中的生字詞和描寫藤野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的句子畫出來,同桌進行討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同時為下面的細讀課文奠定基礎。

三、研讀課文,分析內容

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我會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通過分小組讀、分角色讀、全班讀的形式朗讀本篇課文。接下來順勢丟擲相關問題,要求學生將課文中描寫藤野先生幫我修改講義,還有幫助我學習解剖學的句子找出來仔細品味。全班進行交流合作,然後派代表起來回答問題,用時5分鐘。老師再進行適時點撥與總結。通過對文章的分析,學生能夠體會藤野先生認真負責、嚴格要求、正直無私的高貴品質。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繼續播放藤野先生與作者交往的小視訊。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這種情感,並讓這種情感得到昇華。

五、作業佈置

說課即將接近尾聲,作業佈置如下。

觀察身邊讓你感觸最深的事,先和朋友進行交流,明天我們一起來交流與討論。

【說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本課內容,板書設計如下: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各位考官!

《藤野先生》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有的是回憶錄,有的是傳記,講述的是作者一段難忘的人生歷程。本單元學習的目的是“融入自己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瞭解社會人生。還要繼續瞭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徵,還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

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學文的思想變化,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本文的重點是抓住典型事件,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並體會作者在文中表現出的對恩師深深感激之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總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設計。在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同時,展開橫向思維,讀懂事件與主題的關係;在引導學生欣賞名家作品的同時,使學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薰陶,達到既學讀書又學做人的目的。

(二)說學情

八年級學生通過近兩年的學習,對於記敘散文積累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對於一些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們對於作品內容已經具備了概括,分析能力,但有些內容理解得不夠全面、客觀。加之本文篇幅較長,敘事明暗線縱橫交錯,作者心緒複雜變化,學生把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不過,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只要給他們機會,就會展示出來。八年級學生具有好強,好勝的特點。因此教學中,我以討論交流為主,“還於民”適時引導,這樣學生會更易接受。根據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學生學情,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瞭解魯迅先生中青年時代的心路歷程。

2、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彩的語言。

3、學習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熱誠正直的高貴品質;體會魯迅先生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培養自己使祖國強盛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

(四)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所以我設計的本課重點為: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難點為:品味文章中富有感彩的語言,體會作者的複雜情感。

這篇課文我設計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第一個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瞭解魯迅先生中青年時代的心路歷程;概括主要事件,梳理行文結構。第二課時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彩的語言,理解作者感情,探究文章主題。

(五)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朗讀感受法

《藤野先生》這篇回憶性散文寫的是作者終生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議論抒情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包含感情。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情感之中。

3、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學法

學法指導:依據“三有利”原則。

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聽一段故事

七年級我們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回憶起自己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質樸、博學”,令童年魯迅信服、敬畏。但魯迅在回憶中說:“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卻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麼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為什麼在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先生。

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再配以《思念》。

(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從大家熟悉的壽鏡吾先生匯入,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導語的設計意在“溫故而知新”。既簡潔,節省時間,又能一下子觸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急於瞭解魯迅先生的洋老師,激發學生再次細讀課文的慾望。)

二、初讀感知,說一說事件

1、學生默讀課文,標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2、速讀,概括。速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所寫的事件,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1)清國留學生賞櫻花。

(2)清國留學生學跳舞。

(3)到仙台受到“優待”。

(4)初見藤野先生。

(5)藤野先生為“我”添改講義。

(6)藤野先生教“我”修改解剖圖。

(7)藤野先生關心“我”的解剖實習。

(8)藤野先生向“我”瞭解中國女人裹腳。

(9)匿名信事件。

(10)看電影事件。

(11)“我”向藤野先生辭別。

(12)離開仙台失去聯絡。

(13)感激懷念藤野先生。

(14)丟、尋講義,受到鼓舞。

3、分類梳理。

根據這十幾件事與刻畫人物的關係,我們將這些事件分為三類,並分別說說不同類別事例的作用。

第一類:寫藤野先生其人,直接為刻畫人物服務。

第二類:寫作者離開藤野先生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感激之情。

第三類:字裡行間並末寫藤野的事件。

三、研讀賞析:說一說藤野

跳讀課文,尋找課文中描寫藤野先生的文字,讓學生以”從________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這樣的句型說話,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引導學生認識藤野先生的形象,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事例:思想品質

1、添改講義: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2、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3、關心解剖實習: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4、瞭解女人裹腳:探索研究,實事求是。

歸納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側面描寫,通過事件表現人物特點。

小結:給題目新增修飾詞,概括總結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正直熱誠)(治學嚴謹)(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具有求實精神)(沒有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

四、合作探究:說一說魯迅

懷念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一條明線,本文還有另外的一條線索,就是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許多材料,如寫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赴仙台途中對日暮裡和水戶的深刻印象,寫仙台醫專日本人的尋釁和看電影事件,寫作者的棄醫從文,都是圍繞著這條內線上索,為了讓學生很好的把握這兩條線索,體會文章篇幅雖長,卻脈絡分明,材料雖多卻秩序井然,為了讓學生把握還雙線的脈絡。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1、本文是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後寫的,你能不能讀出字裡行間魯迅流露出的情感呢?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能體現魯迅對藤野先生懷念的文字

2、文章這篇課文題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卻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從這些文字中你能看到一個什麼樣的魯迅呢?

在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中,教師穿插介紹魯迅棄醫從文的經歷、仙台學醫的動機,在∨喊》自序中寫到”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醫,一面有促進了國人對維新的信仰。“可見他是懷著救國救民的思想選擇了醫學這一職業的。可是,當在學醫的過程中,看到了斃中國人的影片後,而且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魯迅受到了極大的刺激,於是促進了魯迅棄醫從文的思想產生。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要緊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是做毫無意義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素,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首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3、寫藤野先生與愛國是否?二者有無交點?

這三個問題環環相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理清文章的脈絡。

二者並不矛盾,因為愛國而學醫、因學醫而見藤野先生、因愛國而棄醫、因棄醫而別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也水到渠成。寫學醫棄醫,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感激懷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現出作者的赤誠愛國情。

五、學以致用:寫一寫老師

在本文中,魯迅塑造了一位認真負責,熱情誠懇的嚴師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寫人的?

寫法歸納:如何寫人?

(1)通過肖像描寫刻畫人。

找出文中對藤野先生的肖像描寫,作者抓住了藤野先生的那些特徵?

外貌特徵: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白描手法)。

舉止: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

聲調:緩慢而有頓挫。

作者抓住這些主要特徵,將一個正直的學者形象描繪的栩栩如生。然後作者又從目睹道先生大大小小的書的情景和耳聞先生的衣著模糊,來表現先生的嚴於治學和生活儉樸的崇高品德。

(2)通過事件來寫人。

2、活學活用“猜猜他是誰?”

學習本文“寫人抓特徵”,幾筆勾勒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寫出同班同學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徵。

教師收齊後打亂,再分發給同學,大家根據所寫的特徵推斷這是哪位同學。

請幾位同學交流,然後研究為什麼猜(不)中的原因,明確寫人必須抓住特徵。

3、回憶自己讀書生活中哪位老師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照本文的寫法,以“我的老師”為題寫一篇文章。(課堂列提綱,課後完成)

《藤野先生》說課稿 12

說教學目標:

《藤野先生》是部編教材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節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要品味作品中的語言。”本單元教學目標中也提出:品味風格多樣的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本課的預習提示中也提出:看看作者筆下的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魯迅作品的語言簡潔,幽默,耐人尋味,細細體味。由這些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通過品析字詞法,理解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採用簡單介紹魯迅先生的老師的情況引出藤野先生。

“悠悠師生情,拳拳報國心。今天講什麼,藤野先生。”前兩句是對今天要學的重點內容的概括,也是對本文的理解的一種提示。這樣,先入為主,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板書題目。

接著採用簡介壽鏡吾、章太炎、藤野這三位魯迅在文章中寫過的老師,引出對藤野的敬仰,尤其是課文的後兩段中的話,讓學生讀,品味情感,引出下一個環節。

二、銘記一份感激

主要分析段落裡的“偉大”,因何而偉大,“瞥”字所蘊含的情感。若將“瞥”字改為“深深地注視”會怎樣?通過字詞的賞析,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

三、感受一種深情

與藤野先生相處的事件。

體會“敬重”所體現出的一種情感。

在此環節,仍然採用本節課所教到的字詞賞析方法,讓學生通過品析字詞,體會其中的情感。

四、體會一種境遇

由文中的四個句子,抓取其中的`關健詞:無非、大概、當然、特別,從而體會魯迅先生在日本的境遇,從這些字詞裡邊所生髮出的愛國之情。

這個環節主要採用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由學生在學習了前面的賞析方法後,探討魯迅先生的境遇,愛國情感。同時,在此處我將會補充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

說教學方法:

這篇課文教學我採用抓蘊含特殊意義的詞,引導學生品析的方法,組織教學。同時,在學了方法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獲取新知。

說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如何才能在20分鐘內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找好切入點,需要對學生加以引導,輔以方法。所以本節課,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合作交流中探討,在品味中理解。朗讀、交流、品析則是學生在本節課中所用到的主要方法。

《藤野先生》說課稿 13

一、說教材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依據這一原則,並結合本課的具體內容,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2、理清思路,梳理線索,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3、學習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徵,表現人物高貴品質的寫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魯迅先生東渡日本留學,棄礦從醫,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棄醫從文,惜別藤野先生,在與老師闊別二十年後,他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著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體會魯迅和藤野先生之間的真摯感情,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風波”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於是他決定棄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這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教學中要始終突出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從文學常識的積累、主題內容的把握、重點詞句的.賞析到拓展、遷移、運用,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學生讀、思、品、說、寫,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獨特的體驗中去品味語言、揣摩內涵與反思人生,從中獲得感悟,得到教益。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問題“對於魯迅和《朝花夕拾》,你瞭解多少?”,讓學生結合文學常識的積累了解魯迅先生的原名、籍貫、地位及代表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回憶散文集的性質及其創作背景,為理解本文做情感鋪墊。

(二)檢查預習

多媒體出示“讀一讀,寫一寫”,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三)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閱讀標題,揣測文章內容,思考如果沒有閱讀課文,假如讓你來寫這篇文章,你會寫些什麼,主題會是什麼?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明確認識到“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是一波三折的,更何況是大手筆的魯迅,從而激發學生感悟名篇、深刻探究的學習激情。

第二齣示問題組,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這裡採用師生共讀的方式。思考問題如下:

(1)、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在這段經歷中,作者轉換了三個地點,請找出文中表明地點轉換的語句。

(2)、文章標題是對全文思想內容鮮明精練的概括。據此,你認為課文是以什麼為中心記敘的,敘述線索又是什麼?請結合文意談出自己的理解。

(3)、課文除直接寫藤野先生外,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材料是圍繞什麼線索來組織的?

(4)、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裡領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