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

說課稿3.14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小班下學期,《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活動。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為角色,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為樂的故事,特別是小兔子們親親長頸鹿阿姨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親親老師的小手或者臉蛋來表示他對老師的喜愛之情。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長頸鹿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清潔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 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小兔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 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長頸鹿,瞭解了長頸鹿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二、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峰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

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溫法等。 i. 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 ,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著急啊,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江湖上,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iii. 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

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遊戲聯絡法等學習方法。 i.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ii. 遊戲練習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絡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 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說活動程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2、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3、完整講述故事。(a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並直接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最喜歡去參加表演了,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我們應該怎麼過河?2、長頸鹿阿姨怎麼幫助我們過河呢?(和長頸鹿阿姨一起討論後,小朋友們按照討論出的辦法過河)3、我們怎麼感謝長頸鹿阿姨?)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遊戲,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中小兔子塗上口紅去親親長頸鹿這個教具存在著不衛生的因素,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故事的後半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這樣既避免了衛生問題又激發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讓他們知道原來不只是嘴巴才可以親的。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長頸鹿阿姨為什麼笑得那麼開心?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後你的心裡是怎麼樣的?通過談話讓幼兒懂得友愛互助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綠色、黃色、紅色,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顏色,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顏色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辨別綠色、黃色、紅色,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顏色。

2.增進對3以內數的認識。

3.幼兒喜歡參與遊戲並體驗母子間的親情。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辨別綠色、黃色、紅色,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顏色。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

1.準備三棵樹,樹葉分別是綠色、黃色、紅色。

2.準備兩隻籃子,裡面放上綠色、黃色、紅色三種顏色的樹葉。

3.樹葉掛飾每人一個。

知識準備:

家長與幼兒一起撿落葉,認識樹葉的各種顏色。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活動中我運用了以下方法:

1.情景表演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與幼兒一起表演唱《秋天》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辨認樹葉顏色的基礎上,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找到相同顏色。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送樹葉寶寶回家”遊戲中滲透了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樹葉寶寶找媽媽,讓幼兒通過看一看、認一認、粘一粘來學習找相同物品。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式

1.情景匯入,引題激趣。

(1)播放錄音,師幼一起表演唱《秋天》。

(2)提問:秋天到了,小樹葉哪裡去呢?(秋天到了,樹葉寶寶被秋風姐姐吹走了,小樹葉一片片地往下掉,離開了媽媽。

2.觀察牆面,學習顏色。

引導幼兒觀察:瞧,公園裡有幾棵大樹?每一棵大樹身上有幾片葉子?樹葉是什麼顏色的?

3.幼兒遊戲,學會辨色。

(1)教師扮演小樹葉的角色引入遊戲:“嗚嗚嗚,嗚嗚嗚,我要媽媽,我要媽媽……”

(2)指導遊戲《送樹葉寶寶回家》:引導幼兒把籃子裡不同顏色的樹葉按照一一對應的關係分別貼在樹上,比一比哪個幼兒最棒。

4.情境遊戲,鞏固複習。

(1)介紹遊戲玩法:小朋友分別扮演紅、黃、綠樹葉寶寶。風輕輕吹時,“樹葉寶寶”在場地上做搖晃動作。當聽到“大風來了”,“樹葉寶寶”迅速跑到三顏色“樹媽媽”身邊。

(2)師幼一起遊戲。

(3)圍繞課題,小結遊戲。

師:“今天,樹媽媽真高興,紅、黃、綠樹葉寶寶學會找媽媽了。”

師:“現在,樹葉寶寶跟著樹媽媽到操場上玩小葉子在空中飛舞的遊戲。”

5.活動延伸

(1)欣賞歌曲《小葉子》,並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用肢體語言進行表現。

(2)在美工區提供印有各種樹葉輪廓的圖畫,供幼兒塗色。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辨認綠色、黃色、紅色,而且能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顏色。從活動中使幼兒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並體驗媽媽與孩子間的親情。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3

一、說活動教材

小鴨找朋友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語言比較簡單,有重複性,有利於小班幼兒的理解與學習。故事中根據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能和小鴨在池塘裡玩,有的動物不能和小鴨在池塘裡玩。重複性的動物對話,適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但是課程的提示中從另一個角度--學說拒絕別人的禮貌用語來理解故事,我覺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學的侷限圈,是將語言與社會領域的有機結合,既可以在故事中發展語言,又可以在活動享受禮貌交往的快樂。

剛開學時,我們就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朋友”的活動,如:音樂活動:找朋友等,對朋友這兩個字眼幼兒們還是很熟悉的,也很樂意做大家的朋友,但在這個活動中我看到“新”的交朋友的方式-拒絕別人時的禮貌用語,這也是我選擇此教材的很大原因,對於小班幼兒而言,這個語言活動倘若能順利地實施開展,對我班幼兒交朋友方面肯定是有幫助的。

二、說活動目標

(1)說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及我班幼兒的特點,我就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通過模仿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培養幼兒完整的語言表述能力。

2、親近小動物,瞭解一些常見動物的生活習性。

3、能大膽運用有禮貌的語言拒絕別人。

分析:從三條目標來看,第一條是主導目標也是能力目標,意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模仿小動物之間的簡單對話,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兒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標中體現了這一點。第二條是認知目標,在這個故事中,有的動物會游泳,有的動物是不會游泳的,因此不能下河,讓幼兒通過這個故事瞭解一些動物的習性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第三條目標是情感方面的,與以往的情感目標所不同的是,這次是婉言拒絕別人的藝術,拒絕別人時我們也要有禮貌,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藝術。

(2)說活動的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

分析:我們制定重難點時往往是從所定的目標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的,所以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就成了本次活動的重心,通過生動的flash帶動幼兒的表達慾望。

(3)說活動的難點:區分會游泳和不會游泳的動物

分析:在活動中出現的小動物有的會游泳,有的不會游泳,這也是每一個小動物的特有習性,讓幼兒知道不會游泳的是不能下水的,否則要淹死的。

三、說活動準備

1、前期知識準備:我們的第一個主題就是《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在主題中培養幼兒喜歡上幼兒園的情感,其中有一個很主要的內容就是和每一個幼兒做好朋友,所以朋友對幼兒來說並不陌生。通過一個多月的幼兒園生活,幼兒們也擁有了很多好朋友,也懂得了一些粗淺地禮貌用語:如老師早,老師再見等。

2、在活動中的準備:利用電腦、多媒體自制動畫故事,並對故事進行簡單的改編和加工,有利於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在加上幼兒表演用的小動物掛飾等材料,幫助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增加興趣。這些材料可以在語言活動後,放在區角里讓幼兒進行操作。

四、說活動設計流程

本次活動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一隻正在哭的小鴨子為契入口引起幼兒興趣。通生動有趣的flash,讓幼兒瞭解故事,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等等,第一環節語言匯入,引起幼兒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求異思維。第二個環節是完整欣賞,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及它們的習性,主要針對第二個目標設計的,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第三個環節是分段欣賞並學說小動物間的對話,主要是為第一個目標也是本次活動的主導目標服務的,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第四個環節是讓幼兒模仿故事中的小動物進行表演,也可以說是整個活動的高潮和延伸,鞏固幼兒已掌握的對話,如未掌握的可延伸到區角。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這個活動我選了蘋果、梨和香蕉作為主體,因為這三種水果都是秋天常見的,孩子們也比較熟悉。我利用幼兒喜歡玩的捉迷藏遊戲,引導他們對常見水果從整體到區域性地進行認知梳理,從而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整個活動巧妙地運用閱讀大書的形式引導幼兒從蘋果、梨、香蕉的外形、顏色和從區域性觀察整體來區分三種水果的不同。讓幼兒對三種水果從直觀形象到影子形象逐步昇華。整個活動讓幼兒在輕鬆的遊戲中渡過,並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激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現狀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為此,我們常常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巧妙地將教育目標蘊含其中,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親身體驗的部分。目標為:(1)嘗試從整體到區域性觀察常見的水果,提高觀察能力。(2)樂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4.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這個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及美術領域等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觀察想象、判斷及語言領域的表達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運用語言表達想象結果;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從水果的輪廓——>影子——>顏色——>區域性,去觀察、判斷,從而得出水果的整體。

對於突破重點所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多觀察多實踐,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事物的漸變過程5.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1)自制大圖書;2)用紙盒做成“蘋果的家”,裡面裝入紅、黃、綠蘋果;3)用多張大圖書的頁面遮擋蘋果、梨、香蕉的圖片,在遮擋的頁面上挖洞,越往後洞越大,露出的水果面積越大。4)幼兒操作材料:①用黑色手工紙做成蘋果、梨、香蕉的影子,放於幼兒身邊的桌子上;②用透明塑封紙做成的蘋果、梨、香蕉,藏於大圖書內的信封裡,多種顏色的底板紙。③活動室一角佈置成“水果樂園”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觀察法在整個活動中一直都利用捉迷藏的遊戲讓幼兒去認真仔細地觀察,在幼兒觀察的同時教師不斷地用語言幫助幼兒去完成任務,並把觀察與判斷更好地結合起來。

2.直觀法在活動中有兩處用到了直觀法。在第一環節中出示三種水果目的讓幼兒更有效地建構有關水果形狀的認知經驗;第二環節中出示“蘋果的家”請出三種不同顏色的實物蘋果,拓展了幼兒對水果顏色的認知。教師出示實物進行小結,既讓幼兒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也起到了小結的作用。

3、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始終以水果寶寶和我們捉迷藏為主線,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4、操作體驗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體驗活動:第一次是用捉迷藏的方法讓幼兒把找到的影子與相對應的水果聯絡起來,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主要是讓幼兒從直觀形象轉變成影子形象,並大膽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二次是讓幼兒尋找三種水果的顏色,為水果寶寶找衣服的顏色,從而提升了對顏色的鞏固;通過展示“蘋果的家”拓展了幼兒對水果顏色的認知,並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探究水果與顏色之間關係的願望。第三次通過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讓幼兒從區域性到大體再到整體來提高幼兒的觀察、判斷能力。

此外,我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動一動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判斷,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表現。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活動中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共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尋找蘋果、梨、香蕉的影子。幼兒對操作性較強的遊戲活動較感興趣,尋找水果影子的環節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操作機會,使幼兒在找一找的過程中將影子形狀與水果形狀一一對應,以外形特徵為依據區分蘋果、梨、香蕉。

第二個環節:尋找蘋果、梨、香蕉的顏色。小班幼兒在思考問題時缺乏全面性,這一環節讓幼兒在為蘋果、梨、香蕉尋找顏色的過程中喚醒已有經驗,搭建有效的交流平臺使他們在充分互動中產生認知衝突。

第三個環節: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這個遊戲是在幼兒對水果的形狀、顏色有了一定的認知經驗後進行的,具有挑戰性。三扇門中分別出示三種水果的區域性,讓幼兒通過推理猜測是什麼水果,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解決問題。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5

一、設計意圖

時下正是春光明媚、萬物復甦的季節。各個年齡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開展有關“春天”的主題活動。“小蝌蚪”、“青蛙”作為表現“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兒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腦袋,細尾巴的傢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說,這節課的“教育資源”就來自於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適應了《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這點要求。在幼兒聽過故事,學過歌曲和基礎上,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和遊動姿態,通過“觀察------想象------創作”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積極性思維及操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定位:

基於以上這些設計意圖,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三點: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各種動態的小蝌蚪。這點也是本節課的知識點所在。主要依據《綱要》中提出的: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來定位的。

2、培養和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這點不僅體現了這節課的主要設計意圖,也體現了《綱要》中要求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著眼於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三、說重點和難點:

目標3的實現,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實現幼兒在“興趣”和“體驗”方面的發展,前面已經分析過,這裡就不再重複了。這節課的難點,主要在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的表現上。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小蝌蚪的各種動態,知道用什麼方法能改變小蝌蚪遊動的方向,就是難點所在,也是目標1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之一。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的教學法有“直觀演示法”,在課的開始部分,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匯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匯入課題後採用了“啟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並思考。最後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後,主要體現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五、說活動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要求幼兒在課前已學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歌曲(準備好故事和歌曲錄音磁帶),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導幼兒多觀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準備:包括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課件和一張“青蛙媽媽”的大圖片;主要用來創設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情景來貫穿課的始終,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遊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

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組一盤黑色的顏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筆。

六、活動程式: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和準備,活動程式也就一目瞭然了。可以簡單的概括為

“觀察------想象------創作”三個部分。

(一)以圖片匯入課題,引導幼兒細緻觀察。

1、幼兒邊聽歌曲邊表演小蝌蚪遊動進場入座。利用幼兒學過的本領,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2、老師:“呱呱呱、呱呱呱,誰來了呀?”(出現青蛙媽媽的圖片)

老師:“咦!青蛙媽媽皺著眉頭,好像有點心事,我們一起來聽聽是怎麼回事吧!”(教師扮演青蛙媽媽,說:“唉,聽說我的寶寶在到處在找我,可是到現在還沒有回到我的身邊,真著急啊!”)

老師:那我們一起來幫助小蝌蚪趕快找到媽媽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復習兒歌“小蝌蚪,細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媽媽,你在哪?來了,來了,我來啦!來了一隻大青蛙!”(唸完兒歌后出示出現了一群遊動的小蝌蚪的圖片。)

老師:“哇!真棒!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它們可開心了,還要感謝我們小朋友的幫忙呢!來為我們自己鼓鼓掌吧!”通過複習兒歌這樣的形式,讓幼兒初步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也引出一下個環節。

4、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

老師:“小蝌蚪們快活在水裡游來游去。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它們遊得一樣嗎?哪裡不一樣?”用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

5、幼兒自由討論。在前面幾個集體活動的環節之後,適當的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討論結束後,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遊動的方向都不一樣。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邊的小蝌蚪是往左邊遊的。真有趣啊!我們也來學學小蝌蚪游泳好嗎?”於是,帶幼兒進入活動的第二個環節。

(二)幼兒自由想象並表現,掌握手指壓印及添畫曲線的方法。

1、老師:“每組的桌上都有一盤黑色顏料和黑色水彩筆,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可以怎麼做,才能把這些材料都利用起來,變出可愛的小蝌蚪呢?”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依據於《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所以,我改變以往教師示範,幼兒學習的模式,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也許這一過程還會出現許多富有創意的新發現呢。

2、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後,老師請畫得好的幼兒上來畫一畫,說一說自己的方法。老師及時表揚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最後,再來解決這節課的知識點(難點)。老師可以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我們可以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後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這樣,這群小蝌蚪就會朝不同的方向遊動了。如果能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經常有畫一下換一次工具的習慣,為了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從小培養幼兒學會統籌安排的好習慣,老師在這裡可以重點指出,要求幼兒按老師的方法來作畫。

3、老師:“請小朋友學學老師的方法再試試吧。讓更多的小蝌蚪從四面八方游過來,找到它們的媽媽吧!”

(三)幼兒再次操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1、在聽過老師的講解後,請幼兒再次作畫。這時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情景環境,同時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2、老師巡迴觀察,適時的加以指導:(1)蘸顏料壓印後,需要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後再拿水彩筆添畫。(2)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和桌面及周圍環境的整潔。(3)請作完畫的幼兒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處,用肥皂把手洗乾淨。這些看似點點滴滴的常規教育,就蘊藏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機會,鞏固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3、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教師繼續利用課件創設的情景,對幼兒說:“青蛙媽媽看到這麼多的寶寶,真高興啊!一蹦就蹦到了我們小三班來了。請小朋友們趕快把自己變出來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的身邊去吧!”這時,老師出示青蛙媽媽的大圖片,貼到教室的主題牆上,讓幼兒把自己的作品都貼上在周圍,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媽媽的身邊啦。

4、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誇誇自己能幹的小手。這個環節又利用了情景遊戲法,頭尾呼應,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資訊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的綜合活動《我學小動物》,此活動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小班的主題活動《我喜愛的小動物》。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喜愛動物又是孩子們的天性。此活動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且遊戲融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 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

(2)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孩子年齡小,獨立性差,常常愛模仿別人,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活動目標:

主題活動目標:幼兒通過本主題活動,產生對動物的興趣,願意親近小動物,加深對小動物的關愛;能運用各種感官,初步瞭解自己喜歡的幾種動物,並能進行簡單的分類;知道動物是人類朋友。

幼兒對“小動物”認識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還有距離,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

本次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的活動中獲得快樂。

2、培養幼兒大膽地用自然音說話、正確發音並能夠表演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模仿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活動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與藝術領域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語言領域中的故事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夠模仿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與動作;難點在於理解故事中的詞彙:輕、響、快、慢,並能用自然音說話、唱歌。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讓幼兒自己來通過模仿叫聲、創編動作加深對動物的印象;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練習與遊戲的多次重複性,使幼兒反覆感受、反覆體驗,從而理解詞的意義,明白道理。

(二)說教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主要以直觀法、談話法、表演遊戲法三個方法為主。

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因此在活動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

1、直觀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範法。

通過操作演示課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故事、影音課件具有生動、具體、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點,多媒體特有的聲像並茂、動靜結合等優點,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記憶,從而使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正確的示範則是教幼兒掌握語音的基本途徑。通過示範,不僅要求幼兒能正確地感知語音的微小差別,而且還能讓他們掌握髮音的部位和方法,而培養幼兒正確發音又是小班語言教學的重點任務。

2、談話法:由師生相互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所組成。恰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習慣。

3、表演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而表演遊戲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節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規定的內容進行遊戲,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內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練習法、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 ,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

活動前的準備:

1、課前請家長利用休假日帶幼兒到動物園、動物市場觀察、認識各種小動物。

2、蒐集各種有關動物的故事、圖書、圖片、影碟資料,充實到各區域角。

活動中的準備:

1、故事《唱歌比賽》課件;小動物聲音課件。

2、故事角色中小動物頭飾。

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佈坐。

(三)說學法:

1、多種感官參與法。在活動中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做一做(練習)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表現。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根據綱要中要“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使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在開始部分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有什麼聲音 "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欣賞故事中藉助於想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的畫面、極富感染力的配樂解說,以及我聲情並茂的重複,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然後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模仿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多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遊戲體驗法: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表演遊戲的方法,通過遊戲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鬆感與成就感。在遊戲中,幼兒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四)說活動過程:

1、聽辨聲音,模仿動作。在開始的部分播放聲音課件,讓孩子們傾聽辨別:“你都聽到了誰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啟發孩子仔細傾聽分辨各種聲音,有意識地讓幼兒模仿所聽到的小動物的動作,給幼兒一個創造性地表達、表現的機會。通過用耳朵、用腦、用手、腳、用身體來體會,內化著自己的理解,為突破重點做了鋪墊。

2、欣賞故事,瞭解內容。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強化“小雞唱得太輕了,小鴨唱得太響了,小狗唱得太快了,小羊唱得太慢了。”使幼兒對難點有一定的認識。根據小班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特點,我的提問指向明確,幼兒易於表現,如:“小雞唱得怎麼樣?他是怎樣輕輕唱歌的?怎樣唱才好聽?”鼓勵幼兒之間相互模仿。

3、表演故事,複習鞏固。《綱要》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小班幼兒基本上是以模仿性遊戲為主,要在成人的不斷提示啟發下才能展開遊戲。在表演時,我也加入到遊戲中,既擔任著 “兔子裁判員”的職責,又能夠適時指導幼兒表演。在遊戲中,我不時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和體態進行暗示性的幫助,與孩子共同參與,享受快樂。 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總結評價,適時教育。在總結的過程中,我對每個(組)幼兒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及時肯定、表揚其表現,並且教育幼兒懂得:說話、唱歌聲音不大也不小、不快也不慢才是最好聽的聲音。

此活動內容體現了根基性、直接興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動性、整體性與發展性,課程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原理,始終以動靜融合的形式展開:傾聽聲音(靜)——模仿聲音動作(動)——欣賞故事(靜)——表演遊戲(動),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接受。

(五)課件製作:

根據故事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我用Flash軟體製作出多媒體課件,其畫面色彩鮮豔,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充滿童趣,配樂明快、解說清晰,極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認知活動---1和許多

說活動教材

認識“l”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遊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著遊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遊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

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兔採蘑菇”作為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並幫助他們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在整個教材中所涉及的動物形象“小白兔”,孩子們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動簡單。比較形象直觀,滿足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性,讓幼兒在遊戲中建立初淺的數概念。

說活動日標

1.活動目標

在生活中孩子們也會常常接觸到“1”和“許多”等這樣的數現象,但對這些數現象模糊不清,不能很準確地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為了幫助孩子能夠進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許多”,特制定以下兩條目標:

(1)在遊戲中讓幼兒初步感知“l”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並學習用語言進行表達。

2.活動重點:在遊戲中讓幼兒認識“l”和“許多”。

3.活動難點:感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動重、難點體現一個“認識”和“感知”的問題,所以把認識“l”和“許多”作為整個活動的重點,通過讓幼兒根據兔媽媽所給的任務進行認識“l”和“許多”的關係。活動的難點定位在感知“l”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因為在教育幼兒學習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遵循一個由易到難的規律,在認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感知,體現了幼兒學習數的發展過程,這樣才具有一定的遞進性,讓幼兒知道1個1個和起來就是許多個,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增強了幼兒的數概念。“l”是自然的單位,“許多”是含有兩個以上元素的集合,它們之間有一個量的區別。在目標中還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l”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l”和“許多”兩個方面的意義。

說活動準備

1.前期準備:瞭解幼兒的喜好。

2.活動材料準備

(1)兔寶寶和大灰狼的頭飾、籃子及蘑菇若干。

(2)合適的活動場地,為幼兒提供寬敞的活動空間。

(3)場地佈置如圖:(×表示小兔出發的位置)

說活動延伸

1.活動一:區域活動中提供各種水果的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哪種水果是1個,哪種水果是許多個。(教師根據需要可更換圖片的內容)

2.活動二:區域活動中提供小卡片。聽指令找出相應數量的實物卡片:請你找出是l(許多)個物體的卡片。

3.活動三:找找自己身上什麼東西是l,什麼東西是許多,並告訴同伴和老師。 4.活動四:教師帶領幼兒找找教室和室外的物體,什麼是1,什麼是許多。請幼兒回家找找家裡的什麼東西是1個,什麼東西是許多個。

【分析】 起到加強鞏固作用,讓幼兒通過進一步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感知“l”和“許多”,加強理解“l”和“許多”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從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力。

說活動特色

1.活動情景遊戲化。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2.活動內容整合性。在活動過程中以小兔採蘑菇為主題,融人認知(“l”和“許多”)、語言(我拿了……;我採了……)、社會(伯伯借籃子給小兔們,突出關愛)、健康(下蹲、跳等基本動作)等方面。

3.活動自主性。教師以兔媽媽的形象帶領幼兒參與活動,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線。活動中沒有強硬的規定,創設較自由的活動空間,讓幼兒輕鬆地學習本領。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健康〈〈玩皮筋〉〉,我設計的活動目標是讓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發展以走、跑、跳、鑽、爬等動作,並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增強與同伴間的合作能力,培養具有一定的勇敢精神,通過體育活動提高身體素質,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幼兒怎樣玩皮筋,把難點定位於怎麼樣鑽山洞,用了一些物質準備:地毯、椅子、鈴鐺、皮筋等。還用了些空間準備。 首先我來說說教法,新〈〈綱要〉〉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活動中我以自己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我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遊戲法、操作法,在操作過程中教師的適時的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我還用了情景教學法,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發展,此外,我還適時的使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

接下來我說說學法,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感情,本次活動採用了:嘗試法、遊戲體驗法,讓孩子在遊戲中學到知識,身體素質得到發展。

最後,我說說教學程式,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1)、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教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小兔,教師說:“今天天氣真好,媽媽要帶小兔們到森林裡去玩玩。”教師邊念“小兔子蹦蹦跳”的兒歌用“跳”的方式出活動室,來到操場上做伸展運動。

(2)、體驗遊戲—小兔採蘑菇

教師以兔媽媽的口吻說:“啊!你們看,小河對面有許多蘑菇,我們把它採回來,今天可以回家美美的吃一頓了,不過,小河中間有座獨木橋,小兔們過橋的時候可要小心點,兔媽媽帶領小兔過橋。這個環節我用了遊戲體驗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快樂的感覺,又發展了幼兒的平衡能力。

(3)、自由探索---小兔玩皮筋

教師:小兔採蘑菇累了,先休息一下,我示範輕敲小腿,幼兒跟學,以此來放鬆剛才過小河時腿部肌肉的緊張,教師可在活動前在草地上放上幾根皮筋,在休息時候肯定有幾隻小兔會發現我的“陰謀”,因而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幼兒主動進行探究,活動中力求形成了“合作式探究”的師幼互動,可自創玩皮筋的若干種方法:可以跳,兩個小朋友拉著皮筋,中間若干個小朋友可跳;也可以把皮筋兩頭吊起來,玩玩小時候的跳皮筋遊戲;也可把皮筋圈成一團,玩投擲遊戲等等,讓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

(4)、遊戲體驗---鑽山洞

活動快結束前,兔媽媽對小兔說:“天色已經快黑了,我們該回家了,可是前面的森林裡有大灰狼,我們只有鑽過草地旁的山洞回家了,( 教師在活動前就設定了山洞,當然這個山洞是用小椅子放在兩邊,皮筋綁在小椅子上,並繫有鈴鐺),小兔在鑽山洞的時候要注意別碰到山洞壁上,因為有蝙蝠,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教幼兒正確的鑽爬方式:胸、腹、腿著地,臀部翹高。發展了幼兒的鑽爬能力。

(5)、放鬆活動

終於到家了, 我們聽聽輕鬆的音樂,跳跳兔子舞。

我希望我今天設計的活動能給孩子帶來歡樂,讓每個孩子體驗快樂!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8

 一、說內容:

《小手真乾淨》是培養幼兒養成勤洗手的衛生習慣。 1、《新綱要》健康教育目標“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求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手髒了要勤洗手是基本的衛生習慣。

2、幼兒上幼兒園後要適應集體生活,要學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我選擇了洗手這一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要讓幼兒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首先要讓幼兒瞭解洗手的重要性。

2、小班幼兒洗手的方法往往不正確,不能達到保證衛生的要求,所以要教會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 3、要完成《新綱要》健康教育目標“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在平時的生活中養成幼兒飯前便後,手髒時洗手的衛生習慣。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幼兒瞭解洗手的重要性。

(2)教會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

(3)養成幼兒飯前便後,手髒時洗手的衛生習慣。

三、說重點、難點:

《小手真乾淨》是培養幼兒養成勤洗手的衛生習慣,在上幼兒園前大部分幼兒都是在成人的幫助下洗手的,因此重點是幼兒洗手環節的練習,難點是在平時的生活中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四、說教學準備:

1、指偶小兔是為了情景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瞭解洗手的重要性。

2、肥皂、毛巾是洗手的`必需品。

 五、說教學過程:

1、指偶小兔情景表演—小兔生病了。讓幼兒瞭解小手髒了不能拿東西吃,否則會生病的。

指偶小兔是為了情景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瞭解洗手的重要性。

2、學習正確洗手的方法:

(1)用水把手打溼了。

(2)手心手背都要搓肥皂,並要搓到有泡沫。

(3)清水沖洗乾淨,把手甩三下,不把水濺到地上。

洗手是技能的培養,教師需要做正確的示範。

3、、老師邊示範邊念兒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換隻手,再搓搓,沖沖衝,沖沖手,沖沖衝,衝乾淨,關上水龍頭甩三下,一二三。”

兒歌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也可以幫助幼兒記憶洗手的步驟。

4、幼兒在座位上邊學兒歌邊練習洗手方法。 技能的學習,練習是不可缺少的。

5、組織幼兒在水池邊實地洗手一次。

(1)幼兒洗手,教師指導個別幼兒,提醒幼兒不玩水、節約用水。

(2)表揚正確洗手的幼兒。

除了一般的練習,實地洗手的練習更重要,表揚是為了鼓勵幼兒正確的洗手。

活動延伸:

1、飯前便後教師檢查指導幼兒洗手。

2、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庭中督促幼兒認真洗手

活動延伸是為了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9

一、說教材

《小青蛙聽故事》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下學期,《六個好寶貝》這一主題中。知道自己有六個好寶貝:眼、耳、鼻、口和手腳是這個主題目標之一。幼兒能運用自己的“寶貝”感知事物,做自己能做的事。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為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這樣的。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準備這節活動時,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並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實際能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2、能力目標:理解詞語:夜、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叫。

3、知識目標: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

(二)活動重點、難點

每節活動的重點、難點非常重要。根據故事教學的特點,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作為本課的重點。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3-6歲幼兒發展指南”中,3歲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為了特出重點掌握難點,我在製作課件時把畫冊中的對話精簡。便於幼兒儘快理解故事內容和掌握動物間的對話。畫冊中減掉的對話放在活動延伸上去完成。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魚、小青蛙、月亮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等情境,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小青蛙,瞭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遊及跳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所謂“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小魚和小青蛙的語言,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五、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以謎語引出課題,激發興趣: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猜個謎語吧!”幼兒猜對後師說:有一隻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為什麼,好嗎?(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第一環節。師幼一起觀看動畫。不出示任何教具,因為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為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幼兒觀看感興趣的動畫片,看完後,提出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中有誰?它們在幹什麼?”等問題。

二、理解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第二環節。演示多媒體教學軟體,第二次欣賞故事。分段演示多媒體教學軟體,再次欣賞故事。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幾個畫面(點擊出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為什麼這樣靜悄悄?”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夜靜悄悄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裡怎麼樣?”“它怎麼做的?”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每個幼兒回答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同時,老師在講述中運用豐富的表情、肢體語言來表現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德教育。

第三環節,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故事。這種分角色表演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第二步利用電子白板的隱藏功能,師幼一起復述故事,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師小結時,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德教育。

六、說活動延伸

為幼兒準備多種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

美工區--繪畫:通過《給小青蛙穿衣服》塗色活動讓幼兒進一步對小青蛙的認識。

表演區--表演遊戲:小青蛙聽故事

把活動中用過的頭飾放到表演區,滿足活動中沒有表演的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地表演,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閱讀區--多種形式的聽故事,如:邊看畫冊邊自己講故事、聽錄音故事等。

一、說教材《小青蛙聽故事》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上學期,《我能幹》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為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這樣的。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教學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並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活動目標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2、能力目標:理解詞語:夜、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叫。

3、知識目標: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

(二)活動重點、難點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點、難點的確定非常重要。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故事教學的特點所以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作為本課的重點。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魚、小青蛙、月亮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等情境,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小青蛙,瞭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遊及跳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所謂“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小魚和小青蛙的語言,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二)學法主要採用了“角色遊戲法”、“討論談話法”、“觀察法”等。採用角色遊戲法是因為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趣味遊戲法,同中國小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趣味遊戲法恰恰是實現綱要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願望的最好途徑。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師:教師邊敲擊圓舞板邊有表情的說:“我是一隻小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有一隻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為什麼,好嗎?(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1、第一次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角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為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出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麼?”2、演示多媒體教學軟體,第二次欣賞故事。

提問:“故事裡有誰?它們在幹什麼?”二)、理解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分段演示多媒體教學軟體,再次欣賞故事。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為什麼這樣靜悄悄?”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夜靜悄悄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裡怎麼樣?”“它怎麼做的?”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1、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小青蛙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六、說活動延伸為幼兒準備多種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

美工區--繪畫:他們又去哪了?以“又有誰來啦”為題讓幼兒續編故事,教師啟發幼兒大膽想像,積極動腦。引導幼兒續編小動物安安靜靜傾聽故事的故事,看誰編出的故事最新奇好聽。

表演區--表演遊戲:小青蛙聽故事幼兒通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佈置環境,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語言區--多種形式的聽故事,如:邊看邊聽故事、聽錄音故事、聽老師給大班哥哥姐姐講故事、集體欣賞、小組欣賞、故事區域裡欣賞。

幼兒園大班科學說課稿:有趣的影子一、教材分析(設計意圖)班上有一位孩子帶來了一張碟片,上面都是一些皮影戲,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於是,我緊緊抓住了幼兒感興趣的這一事情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為匯入,在循序漸進地深入,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而且《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因此,這是我選擇了“影子”這一現象作為科學教育的內容的又一依據。在活動中,我利用實驗比較、探索發現影子的形成原因,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

二、目標確定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綱要》指出:科學教育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針對本班幼兒科學教育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知道影子的存在。

2、探索發現影子的形成原因。即:光線照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並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的位置的關係。

3、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慾望,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合作、判斷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1、難點: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2、重點: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

四、教學準備:

根據教學目標和《綱要》中指出的,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我做了以下準備:

1、選擇陽光燦爛的日子進行教學活動

2、把多功能廳佈置成一個光影實驗室、投影儀

五、教法與學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根據教學目標,我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我主要運用了: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時間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從小就養成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六、教學過程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1、玩手影遊戲引起幼兒的興趣。2、引導幼兒尋找影子、瞭解影子的特徵。3、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4、延伸活動。

(一)、玩手影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首先我設計了玩手影遊戲,如:孔雀、小鳥、狐狸、小狗等手影。

(讓幼兒也自由操作玩玩感受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激發出來)這時我可以這樣的指導語:為什麼會產生影子呢?

(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幼兒自由玩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

(二)、尋找影子、瞭解影子的特徵帶領孩子到室外去,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嗎?幼兒尋找影子。看一看影子是怎麼來的呢?通過實驗觀察讓幼兒瞭解:太陽光照在自己的身體上,身體擋住了太陽光就產生了影子。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陽光燦爛的自然環境,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提高了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為後面的探索積累了經驗,也為後面的活動提供了依據。)(三)、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為什麼會有影子的呢?教師帶領幼兒回教室做另一個實驗:發現沒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才會有影子。

這時我就可以用這樣的指導語: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嗎?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引導幼兒帶著另外兩個問題回到草場上,你發現你的影子的光源是什麼?你的影子是在太陽的另一邊嗎?(幼兒自由交流講述)得到: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探索發現影子與光源的位置關係,啟發幼兒開動腦筋知道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在此環節中,我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方法。)(四)、活動的延伸1、在玩踩影子的遊戲中,孩子們能充分體驗到其中的樂趣,真的是其樂無窮。讓幼兒帶著有趣的問題在意猶未盡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這一環節調動了幼兒身體的各個部分,充分滿足了幼兒好動的天性)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現象,除了太陽光能產生影子以外,還有什麼也會產生影子?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說教材內容就是通過分析所選活動主題的內容特點,指明它在整體或主題網路教學中的地位。所以教師首先必須說清楚此次活動的內容是什麼及為什麼要選擇這些內容。要說明教材選擇是從當時、當地幼兒群體的需要而準備的,如果在選材方面涉及到地域特色,甚至是幼兒園特色就要更加突出說明,以此來發展幼兒園的本園課程。活動內容和教材不是同一概念,活動內容應包含教材,但不侷限於教材,幼兒園裡的說教材不單指說教材內容,還包括說幼兒的情況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活動準備。

說幼兒現狀簡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狀況,幼兒原有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智力的發展情況;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兒的興趣,動機,行為習慣,意志等發展狀況。

教育目標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的終點。說教育目標時要先說主題目標,再說本次活動目標,主要從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綜合地表達出來,並能體現主題的教育要求,最後說確立此目標的依據。

說活動準備,包括活動前的準備(家長工作、社群協調、環境創設、資料收集、幼兒園活動等),活動中的準備(即有關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等)。活動準備是為讓幼兒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幼兒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有效地傳遞資訊、指導幼兒的途徑,說教法主要說明在本次活動中將採用的教學方法和運用的教學手段,以及這樣做的原因,要著重說明自己其中獨創的做法,特別是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具體做法。

說教法就是 教師要說明“怎樣教”、“為什麼要這樣教”的環節。

活動用什麼教學形式及方法,是集體的、分組的還是個別進行的,更要說清為什麼用這種形式方法、教師如何指導、為什麼要這麼指導等。教學方法種類繁多,尺度也不同。

(三)說學法

說學法就是說明幼兒要“怎樣學”、“為什麼這樣學”的環節,教師要說出教給幼兒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幼兒哪些能力。

(四)說活動過程

說活動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它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 只有通過對活動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活動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說活動過程就是說明整個活動的流程,即各個活動環節的實施過程。

如果教師設計的活動要進行延伸,教師也要說出怎樣延伸活動、延伸的作用、為什麼要延伸的依據。

展示課件時還要簡述自己設計、製作的思路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