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

古人早就說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給教師的建議》。《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都是出自實踐的經驗之談。雖然時間離我們已有幾十年了,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但對於我們中國現在教育,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的意義。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

我們的教師首先得從“愛”開始,心中要有愛,但不能是膚淺的愛,要明白愛是一種責任,愛是一種能力和智慧。要把愛融入到真正的素質教育的理念中去加以實踐。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懂得和教學的規律合作,努力將他的學生從沉重的學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使學習變得“簡單”; 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懂得和學生合作,讓學生的學習充滿“幸福的趣味”,讓學生在個性化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更加個性化地活動,從而成為自己的主人,不再做教師設計的王國裡的順民;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把他的學生引向大量的閱讀或直接的生活裡去,使他們的心智活躍在一個“真實豐富而廣闊的生活背景”中,不再讓他們的大腦變成一具堆積抽象概念而易碎的容器。我把以上對充滿愛的教育的願望歸結為“簡單——有趣——豐富”。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努力追求這樣的課堂教學。下面我再結合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分別加以闡述。

 一.追求教學的“簡單”。教學顯得繁難的根源在於教師

沒有把握住所教學科的規律。蘇霍姆林斯基強調要讓學生擁有讓教養、智力發展和信念的血肉能夠依附在上面的.那個“骨架”,這個骨架就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即觀察周圍世界的現象,思考,表達出自己關於所見、所做、所想的思想,閱讀,書寫共五種;他認為缺少這個教養的牢固的“骨架”,常常是學校工作中最為嚴重的缺點之一。我認為在這五種技能中,最首要的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使學生的閱讀達到一種自動化的程度,即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培養這種達到自動化程度的閱讀能力的關鍵就是培養快速提取資訊的能力,就是概括的能力,概括的能力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就是從“具體的概括”到“抽象的概括”;有了概括能力以後再培養反咀細節的能力。這個規律可以簡單歸納為“具體概括——抽象概括——反咀細節”。教師應該牢記這種規則,通過足夠數量的事實材料的演練,使學生自然而然地也牢記了這種規則,從而能夠自動化地運用這種規則。

關於教會學生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接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象串聯起來的那些線索。

 二.追求教學的“有趣”。

這裡所說的“有趣”,不是一般的低階趣味,而是一種來自於創造的快樂。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大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培養學生養成從事緊張而又快樂的創造性腦力勞動的習慣,在那些各種

思想相互交叉、糾纏、碰撞的“交集點”上,啟發並監視學生的腦力勞動,使他們能夠在這樣的勞動中由於激動和自豪而快樂地戰慄。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成立各種的活動小組,力求每一個小組都能夠顯示自己的特長和個性,並且能夠在活動中,設法使理論知識成為組員進行創造、解決各種智力任務和勞動任務的主要刺激。

努力追求教學的“有趣”,是追求真知識的必然途徑。關於什麼樣的知識才是真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解釋的相當透徹,他認為,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所以,教學沒有學生的絕對參與,沒有學生的自主活動,沒有觸動學生精神、思想和興趣的創造,就不是真正的教學。只要在教學的第一線工作了一些時日的老師都應該知道,如果只是讓學生記誦別人的思想,而不創造自己的思想,那麼學生就會採取漠不關心和不易接受的態度,這樣哪裡還會有真正的教學存在呢?

三.追求教學的“豐富”。

追求教學的豐富,就是使學生從閱讀和生活之路走向真理,從而使學習的過程真正地豐富多彩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提倡的“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的思維”和“鼓勵優秀的學生超大綱”的教學理念到了今天依然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所謂“兩套教學大綱”,就是要求學生必須重視的兩套材料,第一種就是來自於教材中的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裡的材料,第二種就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他認為第二種材料就是為學生識記、記熟和在記憶裡保持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而創造的一個智力背景。所謂“超大綱”,就是讓那些天賦高、有才能的學生在他們有能力的那些學科上和創造性活動的領域裡超越教學大綱的界限,因為在這種豐富的智力生活的氣氛中,那些最有才能的學生了解、聽到和想到的東西很多,這樣就能激發他們去從事深入的研究,而且使他們理解和學會必須識記的材料變得更加的容易。而這些超越大綱的富有創造性的智力生活必然使集體的智力生活變得豐富多樣,對學習較差或比較平庸的學生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實踐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教學理念關鍵就是要靠把課堂教學與以閱讀和小組活動為中心的整套課外活動緊密聯絡起來,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力求通過組織並激勵學生閱讀和組織小組的活動,使他的學生在最喜愛的學科或創造性活動方面知道的東西,比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多好幾倍。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避免學生成為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很可能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學畢業,但是卻完全不懂得什麼是智力生活,完全沒有體驗個閱讀和思考這種人類的巨大喜悅”的人。

如果我們的教學能夠真正做到了“簡單、有趣、豐富”,那麼我們的愛就能真正地得到了體現,這種愛才成為了真正有價值的愛。

書上說: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其他著作裡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 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2

職業道德是教師的育人行為進行規範,是社會責任感的具體表現。它要求老師的職業理想——忠誠教育事業,教書育人;職業情感——熱愛學生,誨人不倦;職業規範團結協作。為人師表,因此,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面對跨世紀的人才培養所提出的要求,我們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時刻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積極參加職業道德學習,培養高尚道德情操。

首先,當我們選擇教師這一職業時,意味著我們的工作時間是無界線的。

(1)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

(2)要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能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注重身教。所以,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做好“等堂”“活堂”“管堂”,以保證既有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又能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

其次,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教育教學中,要妥善處理師生關係:

(1)要給予學生特殊的關心和愛護。

(2)不得體罰學生和變相體罰學生,因為體罰學生,學生的心靈會留下傷痕,造成性格殘暴,不服從教育。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認識《教師法》,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不得對學生進行特殊的關心和愛護。(3)不得歧視學生,對於班級個別調皮的學生,老師要積極進行幫教,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而不是有意進行歧視,造成學生退學。

再次,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在團結協作的基礎上,共同努力,將自己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學生,發揚奉獻精神,同時,對學生充滿希望,要做到“尊重與信任,有耐心和愛心”。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3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令我深思、考慮的是本書中的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從早忙到晚,時間真的是不夠用。

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

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指明瞭方向,解決了這個時間問題,“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書中還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積極地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知識,因為只有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見識,才能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促進自身各方面素質的發展。但是,想要做好這些,我們一定要安排好時間的問題,讓自己每天都要與書接下不解之緣,不導致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出現捉襟見肘的尷尬情形。相信只要處理好這個時間問題,自己在教學中一定會如魚得水,教學的質量也會又很大的提升。

作為一名教師,對於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讀書讀書再讀書。作為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4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裡面收入的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裡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育故事,就像長河裡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著經典,蘊含著永遠。每天,每週,每月,記錄一個小故事,將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呈現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拓寬視野,提升修養。讓我們一起,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一個個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為他人提供一個範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穫。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為年輕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5

最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後,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頗深,啟發非淺。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課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

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後能產生愉快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階、粗俗的汙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麼,恨什麼,讚揚什麼,反對什麼,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裡,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三、教師語言的啟發性

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於啟發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於語言美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伴有取得溝通教育物件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驗,要研究不同教育物件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可借鑑的語言。在研究中,勤於採集大量語言材料,善於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恆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並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教師的語言修煉是無止境的,一個成功的教師,重要的標誌是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能力除了發音準確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麼樣表述的更生動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處.我想,這是一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自始至終要研究和雕琢的。

有人說,身為教師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無異於學音樂卻不知道貝多芬,說來慚愧,雖然早就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著作有渴讀的慾望,但卻總是因自身的散漫,生活瑣事,對閱讀此書一拖再拖。直到近日,才恍悟蘇霍姆林斯基能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教育大師的原因。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6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確是一本好書,它給我的感受很多,就是與現實的緊密聯絡,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於字裡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這本書的確值的得我認真地去讀,認真地去思索。

一、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

是的,“沒有時間啊!”幾乎是我們每位教師的口頭禪,現在的我們任務重,壓力大,總是忙得不可開交,焦頭爛額,備課、上課、批作業、輔導、寫心得、交論文、發帖子、開展校本教研、組織活動……這件事還沒處理完,那件事又接踵而至……簡直喘不過一口氣來。

這個問題,文章給了我們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也讓我想到了自己。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時常在課堂上教育、引導學生平時要多讀書,多積累。但是,教師要想真正提高自己,讓自己儘快地成長起來,除了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外,唯一的途徑就是多讀書,讀好書,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大腦,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吸取別人的精華,去掉自己的糟粕……。

二、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教師都應善於點燃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熱愛的火花,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定會使每一個兒童的天賦素質得到發展,使他們的愛好、才能、志向、稟賦確立起來。”這句話不由地讓我想到他所說的另一句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但是如果不讓它體驗到認識的歡樂,這種需要就會萎謝,而對知識的興趣也就隨之熄滅。”這也就是說,只有學生髮自內心的對你所教的知識產生興趣了,那麼他也就會熱愛你的學科了。在這裡,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師應該先熱愛這門學科,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帶有激情,這樣才能影響學生。如果教師的講述缺乏情感,那麼學生就會對教學不感興趣,對沒有興趣的課程怎麼能學的好呢?其次,教師應該對所教課程的內容要非常熟悉,對教材、知識點等都必須瞭解、掌握;上課能夠做到駕輕就熟,深入淺出,重點突出,對學生的回答能及時做出明確的判斷。最後,教師應該掌握一種好的教學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教師在授課當中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啟發,思維能力得到鍛鍊,從而能夠使學生自主 地學習。

如前段時間, 我聽了黃老師的一節研討課, 在坐的每一位老師沒有一個不賞識他的才學, 正是由於黃老師的博覽群書,才使得他在課堂上縱論古今,揮灑自如,學生學習也自然充滿熱情。由此想到自己,當務之急還是多讀些書。書看多了,在文化裡浸潤時間長了,文化積澱就厚實了, 久而久之,就會透出書卷氣,一種特有的氣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只有這樣勤於學習,善於積累,才能建立起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才能成為一個博學的老師。只 有這樣的老師,學生才會由衷地佩服!

教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讓教育處處充滿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 “做教師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窮盡畢生之力,研究如何做一個最優秀、 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正如高爾基說過的: ”“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教書從愛學生開始,育人從育心開始. 無論自己是什麼崗位的老師,我們都要熱愛每一個學生,真心的去愛學生,努力把愛的種子種進學生的心裡,讓學生感受到 老師的愛。因為師愛是人類最美好、最聖潔的情感之一,是架設在師生心靈間的一座橋樑, 有了愛,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關愛每一個學生要落實在行動上,一個眼神、一句表揚、一 聲問候、一次談話、一次家訪、一次輔導、一次提問等等,都可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7

暑假期間,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真是受益非淺。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解開了我心中的疑團。今天,我就來談談我讀“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條建議的一點讀書體會。

我從事教師工作已有幾年了,在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甚至調皮搗蛋的現象。特別是近兩年在低年級教學中,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實在令人頭疼。我也知道應該在課堂上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設計出不同的作業,但真正實行起來是需要很大的精力、耐心以及恆心的,尤其是面對低年級的孩子!

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引用本書中的一段話)?

的確是這樣。回想自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每當講到一個知識點,特別是有難度的知識時,自己的目光始終是先關注那些優等生,生怕他們不會,而對於能力差一些的學生或上課不會聽講的學生,心裡抱著反正不會,能聽懂算你白揀,不會就算了。根本沒有了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想法。長久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能力,對自我的要求等等方面就逐日下降。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我就不斷地反思自己,總結原因就是對學生缺少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決心以後在自己的工作中,盡力做到因材施教。

記得以前,我的一個朋友找到我,讓我給他的孩子輔導一下。(這個孩子算是一個問題孩子,語文方面在閱讀理解和習作上能力太差,數學方面連基本的二十以內的'除法都不會)由於是一對一的輔導,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就容易了。於是我就制定出計劃來,從基本的能力訓練開始。在閱讀理解的指導上,我就告訴他什麼是閱讀,閱讀時應注意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一邊讀一邊思考,最終理解文章;在習作上,我就從他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導他把以前學到的知識比如文章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安排你選擇出來的材料,怎樣讓你的文章能夠吸引人等等入手,從他的實際水平出發,慢慢指導,結果半個月過去了,孩子竟願意讀書了,習作水平有了明顯地提高。在數學上,我就採用寓教於樂的方法,讓他先熟記小九九的內容,最後達到了倒背如流的水平。對於帶有圖畫的文字題,我讓他先編故事,(與語文教學中的看圖作文結合起來,目的讓她弄懂題意,提高它的寫作能力。)接下來就讓他反覆讀自己編的故事,(目的想通過讀來加深理解),最後動筆進行計算,收效很大。由於我從他的實際出發,根據了他的興趣特點來進行輔導,他接受起來很輕鬆,所以在後面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學習中,他掌握的非常快,給他50道豎式計算題,能一次成功,根本看不出他是一個差學生。

通過這個例子,再一次讓我明確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讓我對“學習上的成就”這一概念有了一點理解。

作為老師,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想成為一個好學生”的火花,愛護好這點火花,使他能熊熊燃燒起來。

這就是我的一點淺顯的認識與體會。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8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讀了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受益匪淺。

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要注重知識上的給予,更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書中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不是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以及頗具爭議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對我們教師有很實用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都知道,要教給學生一滴水,那麼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知識大海的營養,量變逐漸就轉化為質變。是什麼促使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堅持讀書閱讀呢?愛學生,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許多教師都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內容與學生緊緊相連。正是這樣的情感,讓他們在24小時中做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事情,讓24小時孕育了無數新的`想法,也出現了許多奇蹟。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他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之所以有差距,問題出在態度上,主動做事和被動做事有天壤之別。為了一節公開課,花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相關的和知識;為了寫一篇論文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這就是平時不學習,臨時“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應當主動地去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又做到了多少?當然此書中的建議都是值得我在以後教學中借鑑的。

只要智力正常,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善良的。要毫不猶豫地愛自己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性格如何,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就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每個人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希望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自己是多麼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要充分地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在這個喧囂的社會,人性如果不定期洗滌就會變得浮躁,甚至忘了自己出發時的目的,只有書籍能讓人保持一顆孩童般純真的心。學校職工書屋給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找回自己、做回真我的機會,其中很多書都有很好的教育意義。感謝《給教師的建議》,讓我找到了初為人師的方法;感謝職工書屋,讓我找到了心靈的棲息地。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9

近來我利用空餘時間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一本書,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學習這些名著,接受專家的建議,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但是說實話,面對這樣一本厚厚的書,我知道我沒有耐性一頁一頁把它讀完,現在我只能簡單地談談我所讀過的章節,以及這些建議給我的啟發:

當我讀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時我感觸很深。蘇霍姆利斯基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我參加工作13年了,每天都是上課、下課、感覺沒什麼可寫。可蘇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堅持寫教育日記,讀他的一個個故事,心裡有說不出的敬佩,為什麼我就無話可寫呢?其實仔細想想我們身邊並不缺乏可寫的東西,有時候同學之間的一次爭吵,課堂上一次激烈的爭論,老師生病時同學們的一句問候,都可以點燃我們心靈的火花,只是我們沒有及時把它記錄下來。記得20xx年臘月二十九晚上,我在家看春晚,我的手機響了,我猜肯定是好朋友發來的祝福簡訊,誰知我打簡訊一看,我猜錯了,上面寫道:“老師祝您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接著我給他回覆了一條簡訊:“老師也祝你新年快樂。”接著他馬上回復了我:“謝謝老師.”這是一個很平常的例子,也許大家會說像這樣的小事我每天都會發生。但是當我讀了這本書後,我才明白,為什麼不把這種震撼心靈的事記錄下來呢?原來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在自己身上也發生過呀。都怪自己太粗心,太不善於觀察,不善於總結了。所以從今以後我要做個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我都要隨時隨地把它記錄下來,儲存下來,若干年後這將是一筆多麼寶貴的財富呀。這些教育日記不但記錄了學生的點點滴滴,還記錄了教師的成長過程。我想我們把觀察到的.和記錄下來的情況加以深入思考,這對教師的工作會有很大幫助的。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給我們提了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大家都知道在大的集體裡,要比在小型學校裡更容易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因為這裡總有些有經驗的教師。但是學習別人的教育經驗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是一種創造。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要注意節約時間,如果你一個挨一個地去聽所有教師的課,那是很難得到教育技巧的。他建議我們首先看看所有低年級教師的學生的練習本,如果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里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在這個班裡你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因為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關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們學校裡的優秀教師魏瑞攢老師,她班上的學生百分之九十五寫字都清清楚楚,每次鄉里統測都是第一名。她是怎樣要求學生的,怎樣為學生做好示範的,她的許多經驗、方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其次要學習別人的優秀經驗,這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即,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不是簡單地照搬挪用,而是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教育物件的現狀,採用“拿來主義”,在吸收別人經驗的基礎上,滲透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解,做到移植別人的思想精華而非形體。

每一次縣裡組織聽評課活動,這都是我們學習先進教師經驗的機會。當我們聽一些優秀教師的觀摩課時,常常熱血沸騰,也想回去以後一試拳腳。可回到自己的課堂,卻常常是無從下手,因為生搬硬套的東西永遠不是自己的。教育的行為受教育思想的支配,如果我們不能通過有經驗的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透析他的教學理念,那麼感受必定膚淺,學到的也必定是皮毛,所以我們要把別人的經驗和思想精華融入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在這條建議的最後,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你對年長的同事們的經驗研究和觀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你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就是讓我們在老教師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更快的速度前進。作為新教師,我們要借鑑、學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更要大膽實踐,大膽創新,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相信通過努力,我們新教師會像那些優秀教師一樣優秀的。

通過讀這本書,我對教育的理解加深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繼續閱讀未讀完的章節 ,繼續學習書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我們要想當一名合格的教師,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不斷吸取書中的知識,這樣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得到自身的發展。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0

教育就是培養人,就應該以人為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我們的家長和一些老師卻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種功利。這種功利,讓教師和家長忘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試考得怎樣。其實,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考個90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就會是一種大進步。總之,尊重差異,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觀。

我們先來聽聽“巴甫裡克”的故事吧。在入學後的最初幾個星期裡,巴甫裡克就感到,他和別的孩子有些不同……老師給他做的鑑定是:思維遲鈍的兒童,應當花更的時間來學習。所以在校給他儘量補課,也給巴甫裡克的母親提出同樣的忠告……然而,在一次參觀生物室的時候,巴甫裡克面前展現了一個新奇的、從未見過的世界。西紅柿的莖不是直長的,洋蔥頭長得像西瓜那麼大,大黃瓜卻生長在瓶子裡。看到這裡,巴甫裡克睜大雙眼在想:這一切都是怎麼搞出來的呢?他想象著,要是在學校的室外園地裡,培育出這樣西紅柿,該有多好呀!可是他算術不及格能去幻想這些事情嗎?就這樣,巴甫裡克面對教科書十分艱難地渡過了國小階段的四年時間。在五年級的一段時間裡,學習方面與前四年相差無幾,為了他的成績先後有八位老師找過他母親談話。說實在,他母親也已經見怪不怪了。唯有讓他感到快樂的是植物課,植物學教師不像其它老師所說的“掌握教材”,而是讓學生去自己獲取知識。他要每個學生縫一個布袋,做幾個紙袋,以便裝各種各樣的“生物材料”,準備上課使用。這可樂壞了巴甫裡克,他的袋裡面裝著各種枝、葉、根、莖、花和種子。所有這些,都讓學生用放大的鏡仔細觀看,加以比較,並且畫下來。直到這時,全體老師才第一次聽說,原來巴甫裡克是一個非常聰明好學的學生,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學科教師的話來說是“表現在手指尖上”的。後來巴甫裡克做了一個培育樹苗的試驗,居然成功了。從這件事上,開始了甫裡克巴的轉變。老師們把巴甫裡克發展中的這一變化稱為“思維的覺醒”。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閱讀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的分析是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事實證明,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對一點,其實我也有深刻的體會,我們所教的一些學生,還確實是這樣的。一般拿到一篇文章後馬上能流利讀下來的同學就是成績比較好的,而等課文學好後也不能流利讀下來的就是學習成績不行的幾位同學,其中幾個,我想可能到現在為止,幾乎是沒有一篇文章能通順讀下來的,不過這些同學一般也不喜歡學習,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對我自己也有啟發,我自己同樣要加強閱讀,否則會越來越落後,記憶力越來越差。

在實際教學中,我也曾想去這樣去嘗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試圖用閱讀來帶動他們的學習狀態,只不過這種教育行為不能維持太長的時間。因此,在每個年級段,我們的教師都不得不放棄一些學生,大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我要為大多數學生負責。今天,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尊重學生,把學生看作完整的個體,所以我們應該讓我們的課堂面對所有的學生,堅決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服務,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也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在《給教師的建議》第二條建議《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中,分析了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帥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其實這個問題不光是在蘇氏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是在當今,絲毫未見減少。說起這裡面的原因,教師大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麼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蘇氏在提出問題後,直截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幾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現在的教育教學中也是常提不斷的。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非常熟悉的。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而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可看看我們周圍:不同型別的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考著同樣的一張卷子。即使做錯後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樣的。一張試卷,既有幾乎滿分的優秀學生,又有成績在個位數的學困生。試想,這樣下去,怎會去個別對待,怎會不產生差生呢這也難怪有些教師不停地抱怨他的課堂上學生不聽話,搗亂紀律了,也難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難怪每天被學生折騰得心浮氣躁、精疲力盡了。

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可我們都在說著“教師的時間哪裡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每天做著只讀教材和教參的老師,即使讀書也是疲於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蘇氏在書中就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加強自己的學識修養,對任教學科有深刻的研究,掌握各科知識結構的內涵。教學時要能擴充套件學生的視野,揭示人生的真諦,成為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先行者,成為青少年一代步入社會生活的引路人。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1

近期,我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受益頗豐。我深深地被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折服了。在讀過這本書後,我意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闢,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引發了我的許多深思玉,感悟頗多。

感悟之一:教師應堅持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記住,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你的教育車間裡增添了一件新的精緻的工具。真的有些後悔,後悔今日才讀了這本名著,又有些慶幸,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本好書。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觸動,平時也想讀點書,但有時總以工作累,家庭瑣事多為由,沒能堅持下去。從此,我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多讀好書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好,那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把讀書當作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讀好書能夠淨化我們的靈魂,開啟我們的教育良知,鍛造我們的優秀品質,靜下心來讀書是提高教師素養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師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教師應善引學生

關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裡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他這個比方很恰當,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 我們會發現,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積極性也很高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可到了高年級,有的學生對學習有些無所謂了,學習成績也下滑的很快,任憑老師怎麼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慢慢的減退了,消失了,而我們做教師的有沒有及時發現,及時引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讓學生始終對學習有興趣,並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感悟之三:教師應善學

“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們應該向哪師學習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在不熟悉、不瞭解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哪些老教師呢?他給了我們一條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你先看看學生的練習本。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裡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確實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素養的一個縮影。其次,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學習人家的思想。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這一條對於任何一位教師來說都是關鍵的,但是,年青教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向別的優秀教師學習的時候,全盤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顧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結果別人的經驗沒有學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這就猶如“邯鄲學步”,這些確實困擾著一些很想努力提高的教師們。所以教師應該善於學習,善於抓住優秀教育思想的精髓,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今後,我將像蘇霍姆林斯基建議的那樣,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汲取營養,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做一個既善於學習,又善於在學習與生活中引導學生的老師。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2

半年的忙碌,半年的辛勤耕耘,即將迎來的快樂的暑假,在這個假期當中,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懂了很多的東西,他摒除了較為空洞的理論,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娓娓道來。讓人讀了感受良多,受益匪淺。

書中的第2條建議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吸引了我的眼球。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一天過得非常緊張,總是覺得沒有其他的時間來充實自己,教師這個行業好似一架永遠幹不完的機器,甚至有時還感覺某些工作沒做好,讓人心力交瘁。

蘇霍姆林斯基在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建議,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是呀,只有多讀書,充實了自己,也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有趣味,教起書來才能遊刃有餘,才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講課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由蘇霍姆林斯基舉的這個例子,我明白了:這位教師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自己畢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一直堅持不懈,最終做到講課遊刃有餘,其實,上天給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每天24小時,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比如寒暑假及節假日,應制定合理的計劃,保證學習時間,不斷為大腦補充營養,增強知識儲備,到教學用到時就不必再去現學了,這就節省了一部分時間,正如那位上課的教師,對課題直接準備,只用了15分鐘,其實課題的內容早已存在他的腦海裡。我一定接受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節約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不斷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到上課時就應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了,再也不會感到天天忙忙碌碌了。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上會受益無窮。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3

放假後,我沉下心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它給我一種豁然開朗感覺,真是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彷彿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茫然中的我以指引。越讀越是敬仰敬重,越讀越覺得韻味無窮。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做了許多有益的並且是成功的探討,不僅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學習的極好教材,也是從事教學工作多年的教師進行研究和探索的依據。特別是看了《給教師的建議》中的第76章——怎樣對待學習困難的兒童,我感觸頗多。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學習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後於別人,其原因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在於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圍的條件不夠好。”“如果兒童感到學習困難,如果別人都能夠接受的東西他卻不能接受,那就說明,他在童年時期沒有從周圍的人那裡獲得對於他的發展來說應當獲得的東西。”是啊,凡事都有個起因,不論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我們都不應該忽視其對整個事情的直接或間接的作用與影響,學習困難的學生也一樣。沒有哪個孩子一生下來就註定他要套上“學困生”的帽子。實踐也證明兒童在成為學習困難的學生的過程中,是有其這樣或那樣的導火線。要找出這根導火線就是我們教師的職責所在,也是解決問題的癥結所在。這也就說,我們的孩子學習困難不是與生俱來的。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可能很多教師更多的是埋怨是討厭,或者將原因歸咎於孩子的智力問題,從而間接的否定了孩子,自然的將孩子歸為沒有太大希望的一類。的確,教師日常工作很繁忙,不可能兼顧到每個孩子。而往往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我們的學習困難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在這個問題給我們教師的建議是“我們當教師的人應當記住:對於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被耽誤到了什麼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平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

我認為要做到這點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及時找到孩子心中的癥結所在,對症下藥更為重要。我班有一名女同學叫劉凱莉,父親與母親離婚,父親入獄,致使她只好跟後母生活。在生活中缺少父愛,不正常的攀比心理,使她覺得對生活失去樂趣,在同學中總是抬不起頭、直不起腰,因而造成課上、課外學習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自主學習作用得不到發揮,從而影響了學習。我在家訪和調查瞭解中發現了這些情況。我並沒有找她加班加點補課,而是課外常常找她談心,面對現實中的家庭,疏導她排除心靈上的陰影,培養她的`健康心理,關心她的生活,經常對她問寒問暖,使缺少的父愛在老師身上得到。課上多注意她,給她投去親切的目光,用鼓勵的眼神暗示她轉移注意力,集中精神聽好課,思考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多讓她回答,多給她表現的機會,當回答正確或稍為正確時,都給予熱情的鼓勵。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談心和鼓勵,她學習的自主性起了作用,語文成績成了班級的領頭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家這句話,高度概括了

愛習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大作用。實踐反覆證明,要實現對學習困難的孩子的轉變,教師必須充滿一顆愛心,偏愛他們,關心、瞭解並理解他們。回想起來,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偶爾會為孩子不會學習,不會掌握知識而惱火,因為孩子不能完成作業,不會聽寫生字詞而發怒。我曾一度對一個成績差、作業馬虎的學生頭痛不已。一次批改作文,他居然把作文抄得很工整且文章寫得不錯,我很高興地在他的作文字上寫下“你的字原來可以寫得這麼漂亮,文章能寫得這麼感人!以後的語文作業能給老師一個驚喜嗎?”結果,下一次他的語文作業依然工工整整。由此,我得到了啟發,便時不時地在他作業本上肯定他的進步,提出我的期望,再通過個別交談、鼓勵,逐漸地他上課沒那麼好動了,學習的勁頭大了,成績不斷地提高,一個學期下來,他的期末調查成績由及格提高到良。你看,我沒有花大力氣去給他補課,而是根據主體教育的原則,充分地發揮他的自信心和自尊,挖掘他學習的內在潛力,使他提高了語文學習成績,併為他今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人格基礎。

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文章,我突然覺得自己要面對一種強大責任感的衝擊,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種情懷,一種大愛的情懷。要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把學生當成可以隨意灌輸知識的容器,教師要做一個學生潛能的激發者,學生自尊的維護者,自信心的培育者,要讓學生體驗到他在學習過程中的自尊,要像愛護荷葉上的露珠那樣去愛護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且不易察覺的學習願望。因為學習困難的孩子因為成績差或其他方面差,內心很敏感,且又很自卑,很多希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只要老師真正從心裡接受他們,信任他們都是可造之材,並用親切和信任的態度去關心他人、愛護他們,使他們在學習上感到人格上的平等,就會重新審視自己,樹立起信心,認真對待學習。上個學期我教過這樣一個學生,因為成績不好,很害怕別人注意到他。因此,我從不當學生面批評他,並且每次提問或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都在確定他會做的情況下,才讓他回答或上黑板做題。有時他回答問題答不好,我也先對他笑一笑,才讓他坐下。這樣他的緊張心情會因我這一笑而緩解下來。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他上課注意力集中了許多,主動學習的熱情得到了增強,成績從以前的“不及格”,一直穩定在“良”,並對語文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

教育的的確確是一門藝術。只要你以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睿智的感悟平等的與學生交流碰撞,學生自然會獲得更高層次的體驗,很多東西就會成為學生生命的一部分,類化為精神的血肉。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中,我想“堅持不放棄”才是我們最終從這篇章節中應該提煉到的精髓,對待孩子公平公正,永不放棄,用我們的愛心、責任心、耐心、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4

充裕的寒假生活和學校的支援提供,終於有條件靜下心來慢慢地詳讀這本對教師頗有幫助的書籍。雖然剛參加教學工作半年,但是對這本書中的一些建議還頗有感觸,使我從中找到新的教學方向。

其中第九條建議為《學會讚美真的很難》,一開始我就被這個題目所深深吸引了。是呀,面對那些紀律不好的班級、那些總是調皮搗蛋不聽講的孩子們,學會讚美是件多麼難的事情呀!細想我有段時間每次進入10班之前,總是不斷地對自己說一定要淡定、淡定,要表揚他們,千萬別批評。可是往往個別學生會讓你自己壓制不住內心的怒火,想從他們劣跡斑斑的行為上尋找讚美真的太難!其實我覺得現在的老師們都懂得恰當的讚美對孩子們是很有好處的,本書的作者鄭校長寫到“凡受過別人讚美的人,都曾感受到了甜蜜,相較於受人指責,人們從心底裡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他人誇獎”但為什麼有時大部分的教師都如此吝嗇讚詞,我想上述這點也是其中的原因吧。

相較於我的親身體會而言,我覺得鄭校長找到了“學會讚美真的很難”的根本原因所在——深重的不信任。“人們總是依著自己的心性來揣測他人,以心中的“小”來揣測他人可能的“小”。我們沉浮於不信任的慣性之中,使信任變得難行,讚詞堵在咽喉。”我們總是對頑皮的學生深度的不信任,不信任他們如果不接受聲色俱厲地批評會改正錯誤嗎?不信任他們光靠著讚美、表揚能成才嗎?不信任、不信任······有一系列的不信任等在那把我的讚詞堵在咽喉。

而實踐告訴我,突破讚美的難關一定要做到。在寒假這段時間裡,我家親戚們的幾個小孩曾在我家玩,玩耍之餘我帶著他們學習,我發現小孩子在一起學習更是需要讚美的。其中一個小外甥因為我時常表揚別人而落淚,他學習時常常溜號,時間一長給他佈置的作業就被落下了,當他看到同伴們都寫完作業時就受不了哭了起來。呵呵,看來小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如此的強呀!還有一件事本是出於好玩,我跟這一群孩子們說我今天準備評選學習表現最好的和進步最快的`各一名同學,為了公平起見我們每人都有投票權,一人投一票,我也有一票,明天公佈結果。一覺醒來我完全忘記了自己昨天跟孩子們說的評選的玩笑話,偶然碰到表姐說起孩子們回家後整晚都在討論評選的事,各各還都煞有其事地緊張著我這個小姨會把票投給誰呢。本是想看看這群孩子們純真和可愛,沒想到他們卻是如此的在意,無非就是想收到讚美和同齡人的羨慕罷了。由此看來,孩子們是多麼的在意讚美,哪怕只是大人口中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亦是如此!

所以,放下我們心中深重的不信任吧,努力的讓讚美之詞溢於言表。就如同鄭校長說的“讚美他人說難也不難,一兩句輕輕的話語,配上一副與讚詞匹配的表情即可”。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5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裡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得好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得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裡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著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可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著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說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為一名稱職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