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

早就聽說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細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鑑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

藉著讀書活動的契機,前幾天,我閱讀了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覺得他的每一條建議,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都凝聚著他的聰明與智慧,都彰顯著他的熱情與博愛,都寄託著他的夢想與希望。文章中有談如何教書育人的,有談如何關心後進生的,有談如何提升自身素質的。其中有關教師的教育素養的內容對我的觸動特別大。

一位教師在他所教的基礎學科方面,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就談不上教育素養。那麼怎樣才能使每一位教師不僅懂得一些教學常識,而且能夠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呢?

有一句話說得好,“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作為一名老師,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較深的教育理論素養,如何勝任自己的工作呢?讀過這本書,深刻反省一下自身,真是慚愧至極。我的業餘時間大都浪費在了閒談和看微信上了。我想我應該有所改變:走進圖書館,去翻閱大量的教育理論書籍。我還應該制訂一份讀書計劃,多讀一些國內外的教育家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經驗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並將好的經驗應用於教學之中。同時注意積累、總結自己教學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並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讓自己的身後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實的腳印。

x

著名作家伊拉斯謨曾經說過:“一個好的教師的標誌就是堅守他的類似於家長的職責……在某種意義上他也要成為一個孩子,使他可以把學生吸引到他身邊來。”我們知道,任何階段的學生都是具有趨向性的。在家庭中,學生家長給予孩子的教育是最基本的,從呱呱墜地始,孩子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來自於家庭中的話,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家庭成員影響到的,養成的第一個或好或壞的習慣也是通過家庭獲得,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好的教師,我們首先要把自己的定位擺放正確,堅守我們在學校中應該承擔的相當於家長的職責。並且要學會了解學生的習性,與孩子們打成一片,才能更加的`將自己滲透進去,引導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從而成就自己成為更好的教師。

作為一名教師,幽默是一種魅力,能夠嫻熟的運用幽默的語言,可以隨機應變地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既加深學生印象又達到了寓教於樂的境界。在課堂中,運用幽默的同時,我們要學會對學生微笑,將兩者結合起來,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在生活中,我們要教會學生微笑面對生活,微笑是我們對學生的肯定,是對他們的讚賞,是對他們的關愛,是真的很重要。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努力讓學生成為我們的“最愛”。當然,教師也是普通人,我們不能要求對每一個人都轟轟烈烈的去愛,我們也不能要求教師時刻都有一個好的心情,但是教育之愛往往在日常教育中無意的就傳播了出去,並在傳播的過程中會努力給學生展現一個豁達開朗的自己,使得最深切的感動往往是體現在每一個平淡而又平凡中的日子裡。還記得初入校園時,我不善言辭,在某一天體育課的時候不慎將腳崴傷,強忍著疼痛打算忍到放學回家再去看醫生,是我的啟蒙老師第一時間發現了我的不適並將我送到醫院,事後還對我無盡的關懷讓我記憶至今,後來才知道,當時的她身體也很不好,但我竟然絲毫沒有感受到她的不適。所以等我長大,和我的啟蒙老師成為了同樣的人,在短短的帶班的幾個月,看到學生身體不適,終於體會到了老師當時的感受,當我牽著三年級小朋友的小手關切的將她帶到醫務室,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被老師牽著小手的模樣,當我心情不好時,也會有意剋制自己在學生們面前的情緒,不把負能量帶給他們,讓他們享受理應得到的快樂生活。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之愛,潤物細無聲,不知不覺中就會影響終生。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以前常常說,給學生一瓢水,我們應該有一缸水,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我們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們發現,一缸水也早就已經遠遠不夠,我們應該有一汪活水。何為一汪活水,這就是我們說的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一個時代的文學創作,與同時代發生的歷史、文化事件有著緊密的聯絡。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時代在進步,學生在進步,為了能夠不落後,我們必須更加努力學習,努力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體會工作的樂趣,體會學習的樂趣。

作為一名教師,不管主課副課,我們總是免不了跟學生打交道,為人之師,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注意對學生的言傳身教,這也在告誡我們,一定要遵守承諾,一諾千金。家庭教育中也理應如此。當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有壞情緒時,當他們懷疑自己的時候,當他們對自己期望值過低的時候,我們應該幫助他們,給他們一個堅定的信念,積極的期望,幫助他們遠離壞情緒。每個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追求,我們要做的是鼓勵他們,引導他們,在遇到小岔路的時候積極的幫助他們。我們要明白,積極的心理暗示以及引導是會讓學生更加的提升自信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最後成為最優秀的學生。

所以,在最後,讀完這篇文章,真正讓我明白的是,每一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作為一名國小教師,陪伴了孩子們最長的階段性學習生涯,我們都應該抱著這個堅定的信念去影響學生。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3

3月24日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魏書生老師《給青年教師的建議》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從中更深刻的理解了“蠟炬成灰淚始幹,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真正含義,也從內心深處重新審視了人民教師這份神聖偉大的職業。

這次講座分為三個方面:

一、守住心靈的寧靜。魏書生老師反覆述說自己喜歡教書,他可以守住心靈的寧靜,面對世界形形色色的誘惑,他知足常樂;面對人世間紛紛擾擾的衝擊,他心如止水;面對勞勞碌碌的工作,他忙中求閒。我們應該學習他的這些精神。

二、享受盡責的快樂。他把學生、班級、學科、課堂、都看成一個巨集大的世界,在這個巨集大的世界中,完成自己的責任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在生活和工作中會有許多的不盡人意的事情,一味的抱怨,發牢騷,怨天尤人,又有什麼用呢?人生中能有幾件事實自己改變得了的,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少生氣,少抱怨,快快樂樂地去面對,努力適應環境,適應社會。

三、養成健身的'習慣。課閒之餘,多進行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同樣也可以與學生之間進行一些積極向上的互動,更好的拉攏身與心之間的距離,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面對生活,面對工作,從生活中尋求快樂,在快樂中認真工作。

剛剛經歷了學生與老師角色轉變的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向老師學習。我也很清楚自己肩上的擔子。今後應該像魏書生老師一樣,以樂觀的心態堅持不懈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守住這份對教育事業的愛,盡情的享受盡責的快樂。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4

《給老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教育專著,我受益匪淺,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但對於我們現在的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

一、要用更多的愛感化學生

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二、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

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三、要使學生集中注意力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時,很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後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拴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韁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於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從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教書育人、提高教育質量,不僅要抓住這根“絲線”,更要牽好這根“絲線”,不讓這根線斷了。並通過這根絲線來教育學生,培養和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把這些孩子逐步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給教師的建議》,每一條建議都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其中教師要有靜氣,感觸特深。教師乾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點點滴滴,一本本作業,一句句話語。所以,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樂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義也在其中,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緻,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緻。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為教師,有的是滿腔的熱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確需要靜。需要靜下心來備好每一堂課,批改每一本作業,讀幾本好書,總結一下自己的不足,細細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嚐作為老師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新銳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師。來,讓我們一起放飛心情吧!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5

近期,我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受益頗豐。我深深地被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折服了。在讀過這本書後,我意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闢,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引發了我的許多深思玉,感悟頗多。

感悟之一:教師應堅持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記住,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你的教育車間裡增添了一件新的精緻的工具。真的有些後悔,後悔今日才讀了這本名著,又有些慶幸,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本好書。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觸動,平時也想讀點書,但有時總以工作累,家庭瑣事多為由,沒能堅持下去。從此,我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多讀好書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好,那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把讀書當作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讀好書能夠淨化我們的靈魂,開啟我們的教育良知,鍛造我們的優秀品質,靜下心來讀書是提高教師素養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師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教師應善引學生

關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裡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他這個比方很恰當,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我們會發現,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積極性也很高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可到了高年級,有的學生對學習有些無所謂了,學習成績也下滑的很快,任憑老師怎麼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慢慢的減退了,消失了,而我們做教師的有沒有及時發現,及時引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讓學生始終對學習有興趣,並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感悟之三:教師應善學

“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們應該向哪師學習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在不熟悉、不瞭解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哪些老教師呢?他給了我們一條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你先看看學生的練習本。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裡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確實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素養的一個縮影。其次,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學習人家的思想。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這一條對於任何一位教師來說都是關鍵的,但是,年青教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向別的優秀教師學習的時候,全盤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顧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結果別人的經驗沒有學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這就猶如“邯鄲學步”,這些確實困擾著一些很想努力提高的教師們。所以教師應該善於學習,善於抓住優秀教育思想的精髓,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今後,我將像蘇霍姆林斯基建議的那樣,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汲取營養,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做一個既善於學習,又善於在學習與生活中引導學生的老師。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6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讀了之後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

學生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

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

所以要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

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好在哪裡?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

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分鐘,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課堂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後,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裡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於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後,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並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鑽研。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7

俗話說,“不到長城,你就不是英雄”,如果不讀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的建議,恐怕你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本書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從其30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個人經驗中總結出的一系列教育智慧。這是一本對一線教師很有幫助的書。翻開這本書與前幾章不同。有100個“真正的”提案整齊地排列在一起。這些建議非常全面,不僅有生動的例子,而且有科學的理論分析。他不僅關注老師和班級,也關注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所以他在書中不止一次提醒我們要注意差異。在第一章中提到:為什麼一些在一年級落後或不及格的學生在二年級和三年級變得越來越糟糕。這是因為這些學生從一開始就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心理髮展與其他孩子之間的差距,這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缺陷。我們總是照顧群體,但總是忽視一些個人。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8

這幾天看了美國教育界知名作家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深有感觸,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此書給我的感覺無論你是一位剛剛加入教師隊伍的新手,還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都能在書中得到啟發。既然我們都已經選擇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職業,那麼就需要耐心細緻、身心投入、勇於奉獻,擁有無私的愛心、自信且超群的能力。

首先,《給教師的101條建議》一書中的建議簡單易學、易於實踐。書中的言語和比喻幽默、風趣。書中給教師提出了101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在這本書裡,安奈特用樸素的語言將自己教育教學中的案例向我們娓娓道來,讓你覺察不出教育專著的乾澀和乏味,理論與案例有機結合,讀了讓你回味無窮,意猶未盡。

其次,《給教師的101條建議》裡針對具體問題提供的解決辦法非常好。例如:如何進行課堂管理;如何掌握課堂紀律;如何與“刺頭”學生相對;如何與同事相處等。本書沒有高深的科學理論,有的只是應對複雜挑戰時給大家的簡單回答,幫助新教師成為優秀老師以及普通指導教師升級為優秀指導教師。而且此書中的策略不僅對國小教師、國中教師有裨益,甚至對高中教師都不無裨益。

再次,《給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最新的教育改革理論,更沒有泛泛而談的純理論。它通過實際的例子

來闡述解決問題的技巧和建議。本書的101條建議體現出作者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裡,並強調情感教學與創造性教學手段的結合的教學理念。書中的建議簡單易學、易於實踐;書中的言語和比喻幽默、風趣,看了以後使人受益匪淺。

總之,學習《給教師的101條建議》讓我收穫很多,它給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讓我的心靈滋養,心胸開闊,讓我更加明白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幼兒,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因此,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更加積極的讀書學習,充實自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給學生樹立榜樣,用最平凡和最有效的方式來關愛幼兒,使自己成為能影響他人,改變他人的老師,並在教育事業上取得成功。

書中錦句

1、優秀的老師從來都不會和學生比試誰的力量更大。

2、懲罰學生的`根據是他們所犯錯誤的嚴重程度,而不是你個人的精神狀態。

3、很多時候,學生們之所以被不公正地對待,就是因為還沒有見到他們,老師就已經受到了“警告”而對他們抱有偏見。

4、每一個錯誤都是學習和提高的良機。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出錯,但更重要的是,你能夠以此為鑑,變被動為主動,不斷學到有

利於自身提高的東西。

5、教師並不是一門精密科學,所有的老師都應該保持一種勤學好問的狀態。

6、學生們不會永遠都聽你的話,可是卻會一直模仿你所做的一切。所以,請確定你的言談舉止能為他們起到一個積極地、良好的模範表率作用。

7、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特的天賦、技巧、有點和夢想。但是我們卻常常讓他們變成別人。

8、微笑是獲得學生信任的最快的途徑。微笑具有感染性。

9、老師的影響力是永久的,他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影響力會在什麼時候消散。你要記住,你的點點滴滴都將決定學生會受到怎樣的影響,不僅一時,更是一生。

10、平庸的老師,說教;好的老師,解說;更好的老師,示範;偉大的老師,啟發。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9

每每拿起這本書時,我的視線就被書中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深深吸引,書中的很多建議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

在學校時常聽到一些教師感嘆:”這些孩子怎麼了,明明課堂作業會做,可沒幾天就把已經學的知識都還給老師了。僅僅是因為學生在上課時對知識進行了強記或僅僅是因為聽課時注意力不夠集中?這一教學現象一直困擾著我們。

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生們在前一天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當時都懂的情況下,到了第二天會忘記,或者做作業會出錯呢?作者指出:面對新的知識,也許當時學生懂了,可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層上,缺乏溫故知新與反覆實踐的鞏固過程,所以第二天造成印象模糊或者忘掉。即“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見第十一條建議第2段)

如何保證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回顧與再思考的過程呢?他以幾何教學和講解俄語副動詞二個教學案例揭示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老師的講解)去理解所學的內容,這樣獲得的知識是經過自己加工的,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知識留在他們頭腦中的印象就會是深刻而持久。

可是,每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老師時常會擔心課上時間不夠用,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在趕教學進度!而結果也往往是欲速則不達!怎麼辦?蘇霍姆林斯基在文中的一段話給我們教師指出了方向,他說:“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一節課上特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這些時間會得到百倍的補償。思考知識時的腦力勞動越有效,學生完成家庭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就越少,下一節課上檢查功課所花的時間就越少,因而可用來講解新教材的時間就越多,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迴圈。”

“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很熟悉這種情景:當被提問到的學生剛剛開始回答問題的時候,所有其餘的學生就各幹各的事情了;對回答進行思考的,頂多也不過是少數幾個有可能被提問的學生……怎樣才能在檢查功課的時候,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以便使教師對全班的工作都能檢查到呢?”(書中所說的檢查主要是針對前一天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的`口頭檢查。)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第十二條建議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那就是運用草稿本的方法。就是每到上課的時候,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前一天所學的知識出一些題目,這些題目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再現,而是經過教師的精心選擇、加工和思考,將知識點融入到題目當中,這些題目學生答出來必然對知識深入瞭解,重新思考,並會實際運用。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把檢查知識變成了知識的積極動用;二教師可能密切注視學習困難的學生的工作情況,考慮到他們的個人能力和特點。那麼,這些作業教師如何進行評判呢?在第十五條建議中,作者給出了教師檢查學生作業本的三個法,“可以說,凡是有經驗的語言、文學、數學、物理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檢查練習本的方法。經驗證明,最合理的一種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師每隔一段時間收幾個學生的練習本進行檢查。只有測驗作業才需要全部檢查。”這也是我們目前教學中作業批改的方法之一。我想,對於課堂草稿本上的練習情況檢查,教師可以採取巡視瞭解、請其他同學進行回答補充等形式進行督促和簡短的練習情況點評,因為我認為:佈置了練習任務教師不進行及時的檢查,久而久之還會回到“一人答題,其他人無動於衷”的狀態。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0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赫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青年教師必讀的教育讀本之一,每一條建議都包含深刻的哲理,每讀完一條建議都要停下來回味一番。他的話語嚴肅認真、節奏較快、極富感染力,這讓我很清晰地感受到他對待教育的態度——熱情、嚴肅、執著。而這樣的態度決定了他對教育的熱情,這樣的熱情又促使他對教育提出了真誠的建議。他的熱情化作清風細雨滋潤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滋潤著細節、滋潤著思想、滋潤著我們的靈魂。

恰巧我們xx二中最近為青年教師發展舉辦了一項活動——青年教師業務大練兵,這項活動中有一項就是讓青年教師閱讀教育類著作,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中推薦讀本就有《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種習慣其實也是這本書給我們青年教師的核心建議之一。下面結合我自己的實際和教育實踐中的探索談談自己閱讀後的心得。

一、學會讀書

蘇赫姆林斯基在談到“閱讀”這個話題的時候真可謂科學、獨到、細緻!對於教師而言,他說教師要“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的確如此,只有從書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識,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課程標準,使教學的視野更開闊、教學的技能更嫻熟,在課堂上教師才能如魚得水,而這直接作用於學生身上,更加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蘇霍姆林斯基的諄諄教誨讓我茅塞頓開,他書中那個用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歷史老師也讓我領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妙,我終於明白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怎樣填滿自己的水桶,那就是要不斷地閱讀。

二、懂得寬容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第七十五條建議提出。“老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說到:“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懂得,學生雖然是孩子,但也有自尊心,只有尊重他們,他們才會在信任中更好地學習,接受教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師生間相互的尊重、信任,才能營造出和諧的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教得自信,學生學得快樂。

寬容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教學態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懲罰或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改正錯誤,但往往老師在心態上會定性,這對學生是不公平的。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權利,更有改正錯誤的權利。多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其實問題有時並不那麼嚴重,以寬容的心態與學生交流,效果往往超過預期,問題更容易解決,師生關係也更加融洽。

三、注重實踐

蘇赫姆林斯基先生同樣很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在他的建議中無不透露出實踐活動對學生的重要意義。在學生的智力生活中,那些與生活最接近的智力活動不僅能全面發展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而且能夠在無聲無息中教會他們怎樣去處理以後生活中很可能會發生的事,“一個人既在豐富集體的智力生活,同時又在享受集體的精神財富”,這樣能使孩子們從小就對一種良好的生活氛圍留下抹不去的記憶。蘇赫姆林斯基先生曾多次帶他的學生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到野外勞動,觀察大自然的現象和人們的勞動,在學校工作的經驗使我們相信,勞動在智育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引用他著名的一句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蘇赫姆林斯基先生還專門研究過勞動,為的就是理解勞動對孩子們智力發育的作用,並創造一些特殊的勞動活動來使孩子們在智力發育上獲得更多益處。

想想在現實的教育生活中,我們教育工作者就應該注重實踐,這也符合我們提出的三維目標的能力目標。書本的間接經驗是總結出來了,其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直接體會。為此,學校或者班級可以舉辦一些活動讓學生參與體會書本上認識,更能從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比如:實驗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運動會,大型的文藝表演,讓學生自己組織班會等等。

蘇赫姆林斯基先生為我們這些後來者提供了一部極具指導性的著作,我想無論什麼時候再捧起它,依然還會清晰地看見在燈前筆耕不輟的教育巨匠正用他的心血給我們無盡的啟示。而這部著作也將指引著我不斷思考,在教育的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1

教師,一種很特殊的職業。說它特殊,因為他的工作物件是人。怎樣做呢?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給了我們答案。其中,書中對於課堂45分鐘的表述堪稱經典。

書中提到“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1)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裡?”“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2)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本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後,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作為教師,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5分鐘,達到教學的最大化,實現高效課堂不過如此。一堂課,關鍵是確定好本節課的課堂目標,學生通過預習課文,完成問題生成單;課堂上,學生小組合作,輪換代表發言,完成問題;接著集中師生智慧,進行問題拓展提升。他們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到拓展延伸,符合人們對新生事物的認知規律。

在高效課堂的進行中,我發現一些問題,覺得“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要得以順利地進行,班級人數不易過多,否則易流於形式,造成分組討論亂哄哄的局面;學生學習水平差異不宜過大,否則差生愈差,聽不懂課程講解,優生愈強,只是學科帶頭人在唱獨角戲,造成兩極分化;這種課型也適合年齡大些的學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教育環節上更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

教育是一門藝術,不拘泥於某一單一的模式,傳統講解,快樂教學,高效課堂,相互交叉借鑑,取長補短,摸索出一條切合自身實際的教學道路。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2

讓興趣成為課堂的助力車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都這樣對學生強調,讓學生一定要對學習自己的科目要有興趣,然而老師正是忽略了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怎麼樣才能使學生產生興趣,讓學生的興趣為課堂服務,讓課堂自然而然的駕馭學生的興趣。

讀了這條建議,懂得了如何引導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興趣。首先要合理利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儲備,調動學生的思維,隨著老師的思路有選擇的抽取課堂需要的`儲備。也就是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進行詳細的摸底排查,搞清楚學生最感興趣、最喜歡的是什麼,這樣的課堂學生愛參與,積極性高,課堂氛圍好,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教學效果也是非常棒的。其次得激勵學生敢於展現自己的興趣。這個前提是他們有一定的閱讀量,對於課堂所講的東西有一定的思考但不足以解決當前所學的知識點,使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度增強,對獲得知識後的滿足感有一定的增強。當學生的興趣有了提高,不難想象這樣的課堂,這麼配合的學生不會是一節精彩的課堂,即使是理論的東西多些,學生仍會帶著滿足的微笑從你的課堂中走出來!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3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確是這樣。

在看過《給教師的100建議》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例如:《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一文中,鮮明而生動地指出:有些學生很長時間都沒有對任何事情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如果學校裡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麼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學校裡這種對學習無動於衷沒有為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學生越多,那麼,教師們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學生,那很難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裡移植到學生心裡。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於衷的精神狀態。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落後,考不及格,這倒並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態度。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教師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養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

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總之,讀過這本書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藝術,以後還要多看此類的書籍以增強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名教師,閱讀是必不可少的!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4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希望而不是讓他們沉浸在過去失敗的陰影裡。

有人說,欣賞如空氣,每個人都不可隔絕,欣賞如水分,每個人都不可或缺,,欣賞如智慧的陽光,不僅照亮每一個學生也會照亮老師。學生欣賞學生,便可以給學生一點希望,多給於學生一些賞識,便可以讓學生樹立起學好的信心,鼓起實現夢想的勇氣。

我班有個學生阿鵬,他是一個小巧可愛,面板有點黑的男孩子。他不愛學習,或許從小疏於父母管教,或許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或許是身體素質本來就很差的緣故,他每天總有睡不完的覺,走不完的神,永遠也寫不完的作業。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喜歡他,因為他的那雙大大的笑眼總是讓人難以忘懷。漸漸的,相處的.日子久了,發現他的有點也就越來越多了。

他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儘管上課聽不懂,也從來不搗亂,偶爾幫我擦下黑板,也樂此不疲。每當下課後,都會主動幫我送教具;每次上課前,也總是有條不紊的幫我準備好多媒體:先開電腦,接著開投影機,然後開啟螢幕,最後放下窗簾。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他總是開心的等到我的使用。每次我使用時,他都會有一種成就感似的,似乎為老師幫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善良又勤快的孩子。

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儘管每次默寫,他總是錯,但只要給他充足的時間,他總是能夠正確無誤的寫出來。或許是平時貪玩忘了背誦吧?也或許是平時就沒有及時複習的習慣吧?由此可見他也並不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孩子。

他是一個有特長的孩子。很多老師認為成績差的孩子幾乎什麼都差,我也曾經這麼認為。或許這就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吧。有一次,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一次下課後,我讓阿鵬跟我到辦公室默寫句子,他正打算收拾文具跟我走,這時班級裡的幾個班幹部說道,老師,他不能走,最近學校要來檢查,班主任吩咐出一期黑板報,而阿鵬就是獨一無二的繪畫師。聽到此話,我著實吃驚不小,帶著驚異的眼神看著阿鵬,問道:真的?阿鵬笑眯眯的點頭稱是,被同學稱讚之後的自豪感毫不掩飾的呈現在臉上,我只好讓他一展身手了。

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那麼誰能欣賞孩子,孩子定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因此讓我們學會愛孩子,學會欣賞孩子吧,讓我們的愛,我們的欣賞如智慧之陽光照亮孩子的每一片心田。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5

近期,我認真地拜讀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感觸頗深。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讀書過程中受到的啟迪和震撼讓我心潮澎湃,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讀書感悟。

一、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學生需要教師的理解與尊重。

課堂上常常會有這種情況: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往往不能順利地實施,要麼被淘氣的學生攪亂——既攪亂了你的方案,又攪亂了你的心情;要麼學生死不“配合”,使自鳴得意的設計“擱淺”。

不斷的實踐和思索使我漸漸明白,要使教學真正成為藝術,還得研究學生。教學藝術是由師生共同創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課堂教學的精彩常常不是因為老師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為學生的精彩而精彩。好多情況下,掌聲不是送給老師的,而是送給學生的。

我們面對的學生不是裝知識的口袋,不是機器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學生是活的,他們不但需要知識,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勵。具體到每個人又最需要什麼,這就需要老師的觀察和了解,需要和學生進行密切的接觸和交流。共性的東西是一致的,即人人需要理解和尊重。只籠統地說“愛學生”是不夠的,因為“愛”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需要理解,沒有理解,便談不上真正的愛,因為“愛是理解的別名”。

一次,德高望重的斯霞老師執教《烏鴉喝水》。課堂上,她請一位男生讀課文,但沒讀好。斯老師一邊把他歪到脖子一邊的紅領巾戴正,一邊說:“讀錯了沒關係,再試試。”那位小朋友不再緊張,而且有了自信,第二遍就讀得正確、流利了。這裡的關愛就是來自於理解——面對著全班同學和那麼多聽課的老師,孩子緊張是正常的,紅領巾歪到脖子後邊也是正常的,因為他是才上一年級的孩子。沒有這樣的`理解,當然也就不會有斯老師那充滿愛意的寬慰、鼓勵和“戴正紅領巾”的動作。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才會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愛才會具體而豐富,才會無處不在,才會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滿溫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課堂上才會有民主,才會充滿情趣,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才能得以順利實施,學生的潛能才能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使學習變得輕鬆而有效,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二、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

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地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永珍,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地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絡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資訊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資訊,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地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

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地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

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不能總是抱怨沒時間,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要與時俱進,多看書,多學習。還要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擴充他們的知識容量。

三、關於和諧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在全民共建和諧社會的時代,教育改革呼喚課堂和諧,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我們教學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班集體,遇到問題,組織全體同學來討論,發揮集體每個成員的力量來解決。而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學習中,我們更多的是強調要靠個人鑽研,獨立完成;沒有重視群體之間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長,乃至不同見解的碰撞、互相啟發。語文課堂應該是活躍的思想交流場所,是表達和表現自己的場所。善於讓別人理解自己,也善於理解別人;善於幫助別人,也樂於接受別人的幫助,既是未來融入社會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這種需要的滿足,就是一種快樂,一種美的享受。我們不要在語文學習中把學生變成“魯濱遜”。

語文教學是一門美的藝術,語文學習更是追求美的過程。在語文課堂教學裡,應創設和諧的美的環境,讓學生在和諧的、寬鬆的、美不勝收的課堂裡遨遊,欣賞學習語文的美。

比如在講《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一開始就分組,第一步同學們自由讀,讀時選擇喜歡哪個角色;第二步選擇角色,分角色朗讀,同學之間互相評價;第三步課堂討論:你對哪句話最有感觸?簡單說出理由;第四步進行課本劇排演。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我想這節課的合作學習基本完成了。當然,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看起來非常熱鬧,實際學生交流得怎樣?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程序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教學環節。

在學習中合作和共享,是學習心理的一種需要,如能得到滿足,將使教師和學生都感到愉悅、甜美。

四、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

看到這一條,一種內疚之情油然而生。因為我恰恰缺乏的就是這一點。我們每天的教育教學,面對的是最生動的教育物件,每天都會有一些生動而豐富的教育資源,成功與失敗,得與失會有很多,隨手記錄下來,是一筆豐厚的教育素材。可是我就是不善於總結與積累,以至於拿不出具有說服力的成果來。

蘇霍姆林斯基重視對學生最初表象資料的記錄,特別重視對後進生的記錄,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他之所以能成為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能為後人留下一筆筆的精神財富,是因為他堅持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記日記,是他的教育日記為他成就一本本教育名著提供了鮮活的、詳實的案例。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能將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有所觸動的瞬間和教育故事變成文字,記錄在案,不僅是對流逝歲月的美好回憶,更是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己業務素質的一筆精神財富。回首以往教育經歷,孩子之間的一次爭吵,和家長的一次談話,和同事間的一次交流,一次失敗或成功的課堂教學,當時火花閃爍、激動人心卻疏於記錄整理,等到再想找的時候,它稍縱即逝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如果當時及時記錄,翻開塵封的日記,許許多多鮮活的人和故事就會撲面而來。因此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我想以後我要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從堅持寫教育日記開始,把教育生活中一顆顆灑落的“珍珠”串聯起來,也編織出一部自己的教育專著。

讀了這本書,裡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一百條建議都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要我不斷地學習,以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6

本條目開始談論興趣,就像我們都知道的那樣,一個學生如果對一件事情有興趣,那麼其他的問題都不再時問題,因為他有解決問題的力量,這就時興趣的力量。書中總結了一些興趣的本源:

1、認識本身就時興趣之源。

讓我還是嘗試用舉例子來說明這裡的興趣時什麼吧。雖然我們生活之中都能看到【火】這個東西,於是我們想要去了解火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課堂之中老師的引導也好,自己閱讀書籍也罷,這裡有種對火強烈需要了解的慾望,就是認識本身的興趣。

2、發掘萬物的實質,尋找其因果也是重要源泉。

在我們完成初期的大致瞭解一些與火有關的知識之後,我們又開始尋找答案。為什麼會產生火?什麼情況下/什麼物質會產生火?火與溫度與水之間的關係時什麼?這種想要了解火的實質已經火與其他東西之間的關係的'這種感覺,也是興趣的源泉。

3、把知識加以運用。

如果說前期的瞭解存在有思想大腦層面的話,運用知識則是把這個興趣提升的重要方法。就如同我們做的那些小實驗一樣,火苗的幾層不同的顏色代表的溫度時不一樣的,農村用柴火燒出來的食材為什麼跟天然氣的味道不一樣。

我們通過生活中運用到的火結合起來,尋找他們之間的聯絡,這會讓學生產生一種【駕馭知識】的情感,這種情感會讓他們的自我感覺非常的棒,以至於對此類事物的興致越來越高。

我的收穫:興趣的重要性實在太大了,其實一個老師一旦讓學生對自己的課程產生了興趣,那麼幾乎就成功了一半了。我想後面一定會涉及的如何激發孩子興趣的內容,對那樣的內容我倒是很期待哦。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7

閒暇中,我有幸拜讀了偉大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一書,雖然此刻正值新課程改革之際,似乎這本書的出書時刻並不符現代教育潮流,但它卻給我的收穫頗多,感觸頗深,使我受益匪淺。文中生動的實際事例,精闢的理論分析,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如一汩汩清泉、一絲絲雨露滋潤著我的心田。

蘇霍姆林斯基文中的這段話深深影響著我,他說“在年紀尚輕的時候,應當先做些什麼,才不至於在老之將至的時候而悔恨呢?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務必點滴地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我認為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務必發奮提高自身素質,而提高自身素質的首要途徑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也許有些教師會抱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還要組織參加各種活動,教學工作整天忙得團團轉,身體已筋疲力盡,哪有時刻騰出來讀書?”對此,我也有同感。但我想只要我們自身把自己當作學習的主人,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計劃、學習計劃,總是能擠出時刻來的。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刻從讀書中來。只有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刻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古人云“善讀之能夠醫愚”,因此,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讀書是很有必要的。讀書不光要讀所任學科的有關書籍,還要讀學科以外的書籍,要做到博覽群書,正因現代教育不光需要懂得學科以內的知識,現代課程是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做到遊刃有餘,也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有豐富、生動的語言,敏銳的思想,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熠熠生輝。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讀後感。蘇霍姆林斯基之因此能成為偉大的教育家,不正是由於他廣泛閱讀的緣故嗎?因此,我堅信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真正具備“活水之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其次,我認為想要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還務必虛心向他人學習,也就是蘇霍姆林斯在文中所講的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蘇霍姆林斯還教我們怎樣學習他人的教育經驗,他告訴我們,要把別人的經驗學到手,這首先意味著:要明白一件事取決於哪些條件。否則,既不可能明白也不可能學到別人的經驗。他說,學習優秀經驗,這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因此,學習優秀教師的經驗,不能完全照別人的辦法教,按照別人的辦法教,教學效果是遠遠不如別人的,它需要自己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需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當然還需要全面地觀察、瞭解學生,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逐步構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當然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光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還要學習他人的班級管理經驗,想想為什麼別的班級教師在與不在都一樣,一樣地秩序井然,而自己的班級就遜色多了,這就需要自己向他人學習,要向許多有教學管理潛質的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治理之道,然後在自己的班級中進行全面瞭解,把這些經驗進行篩選,選取有價值的經驗在班級中運用,並不斷地摸索、研究,最後找到最適合管理自己班級的有效方法。學習別人的管理經驗,是相當重要的,正因只有管理好班級,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書中還有許多我們還需要學習的教育思想理論,如“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刻”、等等類似這樣的話題,都是對我們老師的教學很有幫忙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先進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論深深影響、啟迪著我,讓我如獲至寶。我要發奮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