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關於陶藝心得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陶藝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陶藝心得

關於陶藝心得1

很早開始就嚮往著陶藝課了,大一在金石灘校區沒能修讀這門課感覺很遺憾,這個學期開始兩個月之後,我們終於迎來了陶藝課。經過兩個星期的陶藝課的上課過程,我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對陶藝開始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

理論方面首先是技法,其次才是創造力。第一個星期的操作都是圍繞技法的。所以我想總結下在技法方面我個人認為比較重點的幾點。

首先,我覺得是耐心。在這個禮拜的操作中,無論是泥雕、盤泥條還是拉坯,我都顯得缺乏耐心,總是在做了一點點之後覺得沒有達到自己預想中的效果或者說沒有手感,就開始失去興趣,失去耐心。這是在以後的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一點。

看到視訊裡的製作過程感覺做的還挺簡單,可是當自己真正著手去做的時候,有時候又覺得無從下手。徒手捏製法、泥板成型法和泥條盤築法這3種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可是想熟練掌握並不簡單。

其次,是要動腦思考,把握好感覺。做陶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東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動腦思考,要充分地瞭解泥巴的特性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讓手跟泥巴融為一體,才能做出好的東西。

剛開始的時候總是覺得好玩才很喜歡去做一些東西,隨便捏一些形象造型,在經歷了2個星期的學習之後,我發現裡面還是有很大學問的,想真正做好一個作品並不會像說的那樣簡單。有些東西能想出來,但真正實施去做的時候才發現有很多問題困擾著自己,很難得到解決,那些問題往往又是自己當初並不覺得它是個問題的情況下卻真正出現了。

兩個星期的學習是很短暫的,總覺得時間或多或少有些不夠,但是經過這短短兩個星期的學習我的收穫還是很豐富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這些對於我們設計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值得深思的。

最終因為手受傷沒能順利的完成作品,所以只有儘量多得在理論上補充這門課的遺憾。陶藝是中國的傳統古老文化。中國的英文名稱叫China,意思是陶瓷。陶藝是一種人工形態。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瓷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世界各國的`制瓷技術多是從中國傳入的。在古代,外國人稱中國為“瓷器之國”。直到現在,英語中的“china”一詞的另一個含義就是“瓷器”。中國的英文:China,這個名稱來至於景德鎮的原名:昌南鎮,因為諧音所以就有了現在的英文名。

陶藝是一種人工形態。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燒結規律,才能促成陶藝形態的產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產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與裝飾的有機結合,通過人們敏銳的靈感和創新意識,捕捉並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韌美以及表現活力,這樣就出現了全新陶藝形態,為智慧的人所掌握、發展、創新。任何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形成完整的技巧。

陶瓷藝術在中國發源年代久遠,樣貌繁多,在世界歷史上中國的陶瓷藝術一直是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也由於傳承年代久遠,技術不斷更新,加上歷經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與生活方式影響了中國陶瓷的發展方向,若要加以分類,就非單一條件所能完整涵蓋,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產地來加以分類。

隨著朝代及製陶技術的演進,陶瓷品在人類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實用的價值,同時因為文化的演變,陶瓷漸漸成為一項重要的藝術文化,多樣化的風格及不同的型態用途,所代表的是人類審美觀及生活品質的改變。

生活陶藝 — 陶藝類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傳統創新 — 運用傳統技法,釉彩表現現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實用作品。

現代陶藝 —表現造型結構與思想理念的創作,與其他藝術型態的結合,讓陶瓷藝術已不再是單純的拘泥於土與釉的結合,融合更多的人文與空間因素,使得陶瓷藝術更加有內涵。

由於現代對於化工原料知識的進步,與釉燒技術的發展,加上工業化後機器的製造與發明,陶瓷藝術已經漸漸分家,實用陶瓷與藝術陶瓷各有不同的發展空間,而釉上彩與釉下彩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的絕對,所以硬要用任一種分類的原則來規範陶藝的種類,都不是非常周延的方法。

中國傳統陶藝製作源遠流長,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仍盛而不衰,歷朝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時代風尚的不同,審美觀的變化,在陶藝中反映得十分突出,國內外許多學者、藝術家都非常重視對中國傳統陶藝的研究。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這門集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於一身,凝聚著中華民族審美歷程的傳統陶藝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美術造型及裝飾技法上,這不夠全面,研究中國傳統陶藝的一個重要特色,是立足於總結中國傳統陶藝及其製作工藝和裝飾工藝的優良傳統。“傳統”不屬於舊規範化的別稱,而是意味著一種工藝和藝術體系的特徵。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特性,反映到陶藝上併產生獨特的民族風格,這種民族風格以其特有的工藝技術和藝術形式,顯示它自已的風貌,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東方文化的典範。

中國傳統陶藝所特具的東方藝術的情韻風格,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她仍紮根於人民之中,集中了無數陶藝前輩的智慧和創造力,經過歷史不斷的錘鍊,然後形成為優良傳統,它貫穿著民族性格,民族感情,體現了民族審美意識的共同特性,代表著民族的精神實質。中國的陶藝前輩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和形成了一套豐富的經驗,創造了多種的工藝技法。正是這一套制瓷的優良傳統,歷代相傳,不斷髮展,使得中國陶藝幾千年來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對世界文化起著深遠的影響

陶藝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代名詞。然而,當中國的陶藝家們猛然從“傳統”、“實用”、“日用”等字眼中驚醒重新打量世界時,卻發現自己落後了。的確,現代陶藝已不僅僅只是作為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工藝美術而存在,也不是僅僅“實用”、“美觀”、“經濟”、“大方”的觀念便能涵蓋得了的。它已經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形成廣泛的參與到現代藝術運動中,成為藝術家表達自己的觀念,進行文化批判的利器。

關於陶藝心得2

陶藝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但談起做陶藝可就沒有那麼容易哩! “今天肯定又是無聊的一天”,我自言自語道。我無聊地踢著小石頭,我順著一個小石頭前進的方向,看見了一個名字怪怪的店——“陶之夭夭”。光是店名足以把我吸引過去,剛推開門,眼前的景象不得不讓我叫哇!五顏六色的泥巴映入眼簾,還有各種各樣的飾品。我一個箭步衝到了店員面前,詢問店員我才得知,這個陶藝是由不同顏色的泥巴組合而成,你可以把它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再經烘烤就好了!我迫不及待地要做了,看看旁邊的人都幹勁十足,我也充滿了信心。但我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我要做一個兔子,首先把白色泥巴搓成2個小圓球,一大一小。再做4條腿。眼睛,嘴巴一應俱全。我拍拍手得意地一笑,但感覺少了什麼,對了“耳朵”‘我趕緊做了2個兔子耳朵。OK!不過開始去怪怪的.,算了,直接把它送入烤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看我的第一個作品。我把嘴張得好像可以吞掉世界那麼大,“這是什麼,完全可以和怪物相互吡媲美”。

哎!我灰心失望級了,又開始了第2個作品的製作。為了不傷自尊心,我細心地做了起來,搓2個小圓球當兔子的眼睛,2個稍大一點的做兔子的身體和頭部,四肢我可是細心地不能再細心了,搓成一個小木樁的樣子,做耳朵時,先把泥巴弄成扁扁的,把多出的部分去掉。做完後,一隻四肢健全,不像怪物,精美,可愛的兔子出現在我面前。

我心頭湧上一股甜蜜的感覺,那應該是辛苦和汗水換來的成功吧!我堅信:只要心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

關於陶藝心得3

第一天的課程,任務是自由體會感受泥巴的“生命”和靈氣。我們大家創作熱情高漲,每個同學都開心的和泥,揉泥,捏泥。此情此景,勾起了小時候跟朋友們在一起玩小泥巴的回憶,想起了快樂的童年。經過自己動手做了此東西,更準確的說是試著捏了些東西之後發現,其實真的不是特別容易啊。跟著老師學習,不僅僅能學到專業上的知識,還能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是在其他課堂上沒有的。細節能看出很多東西,老師很注重細節,他常常教誨我們,細節決定成敗,教誨我們要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平凡生活中的美。生活中處處美,我們不要老是抱怨自己的不幸,只有用心去體驗生活,才能品味到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初學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恆,按部就班地練習,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這種製陶技法。我從開始學習拉坯到做出自己的第一個作品,我重複了五次,失敗了四次,但是我堅持地練習,終於我成功了。

最後陶藝課結束,我做了6個作品,但是讓我滿意的只有一個,是設計植物的作品,我做的是向日葵。陶藝非幾日內就能練成精湛的技藝與嫻熟的手法,在接觸陶藝的短短几周內,我只在乎我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認識到了什麼,我的素質與修養是否得到了提高,精神是否得到了昇華。時間很短,我不可能塑造出做工細緻或是氣勢恢巨集的陶藝作品,但我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聽,愛上陶的純,愛上陶的.美。雖說我捏的時候,有的時候弄得身上全是泥,但樂在其中,自己製作出的6個作品雖說不是特別出色,但是是我自己做出來的,很是喜歡。通過這幾周的學習與動手操作,我對陶藝這方面的知識與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與認識,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在剛開始時候我們瞭解了它的發展歷史,以及它的分類等等有關陶藝的基本知識,往後幾周,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捏出了好多可愛精巧的東西,雖說不是特別好看,但是是我們第一次捏出來的,所以很有成就感,也非常喜歡自己的作品。雖然課程結束了,但我非常喜歡這門課,我要在以後的業餘時間中,自己捏出很多好看的物體出來,豐富我的課餘生活。這幾周的涅泥選修,過得很愉快,也學到了不少的知識與道理,在製作過程中,有的時候不是特別順利,有的邊邊角角的涅的不是特別滿意,心裡就有點著急,這時候要冷靜下來,不能著急,通過這次涅泥,讓我感受到了許多的道理,讓我知道了在以後的生物試驗中、配製藥品過程中、藥品後續總結中不能著急,要有耐心,慢慢的操作,不能緊張,在細小的環節中,更應該有耐心,冷靜下來,才能做得更好!尤其是在結果的時候,更應該冷靜下來,慢慢的做,這時候更應該有耐心了。

關於陶藝心得4

昨天媽媽帶我去了陶藝吧,我高興得跳了起來,心想終於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個陶瓶了!

到了陶藝吧,我迫不及待地跑了過去。好精緻的陶器呀!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個貼牆而放的木頭架子,上面擺滿了已經做好的陶器。這些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瓶瓶罐罐,彷彿也有生命一般,它們姿態各異地站在那裡。有的優雅,細長的瓶頸,讓我想起長頸鹿,有的笨拙,大大的肚子像豬八戒……

工作臺上,整齊地擺放著十多個做陶藝的機器。陶藝老師讓我坐在一個比較小的機器旁邊,給了我一塊兒泥,陶器製作就這樣開始了。我先把泥揉成了一個圓柱體,再用勁兒往板上一摔,緊接著,老師發動了機器,圓盤帶著泥飛快地轉了起來。我緊張地用水浸溼了手,握住了泥,通過擠壓,努力把泥變成我想象中的花瓶形狀:細長的瓶頸,矮小的瓶身。很快花瓶的形狀便開始顯現出來,但這時候它還是實心的,於是我用兩個拇指把它掏成空心。可就在這時,原本細長的瓶頸卻變粗了!老師看見了,趕快走過來,用一隻手掐住瓶頸,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插入瓶口保持空心,於是,我心中那美麗的花瓶的樣子又變回來了!我開心極了!

做好了之後,老師幫我把它取了下來,放進特別的烤箱中烤了十五分鐘左右,烤後的花瓶就硬多了。然後我就開始上色了,先上了一層白色,在上面仔細地畫了幾朵粉色的小花。晾開了之後,一個漂亮的小花瓶出現在了我的面前。

這一刻,我的喜悅之情油然而生。我美滋滋地抱著自己親手做的花瓶,在回家的路上,我又在花瓶裡插了幾朵小野花,真是越看越喜歡。

關於陶藝心得5

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靈”,任憑你怎麼捏、揉最終都會成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假期裡,我就去陶藝館體驗了一下做陶藝的樂趣。

一走進陶藝館,我就看到架子上陳列著好多新奇別緻的作品,真是賞心悅目啊!看著一件件精美的陶藝品,我也迫不及待地想一展身手了。

第一步是準備工作,陶藝老師讓我穿上圍裙,給我一團陶泥,詳細講解制作步驟,並讓我學著他的樣子摔泥五分鐘。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把泥裡的空氣排乾淨,否則燒製時會作品會炸裂。我拿起泥,一下一下地摔著,直到泥變得光滑後再把它輕輕摔成正方形。

準備工作做好後,就可以拉胚了。把泥放在拉胚機的正中間,用掌心按壓讓它緊緊貼在轉盤上,粘溼雙手,用手掌上小魚際的位置緊貼陶泥的兩側,均勻向中間發力,陶泥底部受到擠壓變成了像蘑菇一樣的`東西。然後,將手移到陶泥的頂部,兩手掌放平擠壓陶泥,把泥塑成石柱形狀,接著再將左手放在泥的頂部,大拇指關節向下壓,用力將泥從後往前推,這樣陶泥就恢復了原來的狀態。這套揉合動作反覆做三次,是為了調節陶泥的軟硬度,中途還要時不時地加水,否則陶泥會粘在手上。

接下來,老師教我用右手大拇指從泥的頂端開口,一個小洞出現了,我將中指伸進洞中一點點向外拉,洞口越來越大,一個杯子的雛形出現了,我把手放在杯子上,感受杯壁在我手中慢慢變薄,突然,杯子軟綿綿地耷拉了下來,就要癱在轉盤上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虧老師一個箭步衝過來,及時把它“搶救”了回來,原來是我用力過猛,導致杯子邊緣過薄才會這樣,看來力度的把控很重要。

經過老師的幫忙和自己的領會,我終於做成了一個杯子。現在只剩下最後一步,就是給杯子貼上圖案裝飾一下,等三天之後陰乾了,就可以塗上顏色放在窯裡燒製了。我非常期待我的“大作”早日誕生。

雖然製作過程中,我的動作略顯笨拙,作品也不盡完美,但能將一塊泥巴做成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作品,也挺有成就感的。這次的陶藝體驗讓我體會到了動手操作的快樂,感受到了陶藝的魅力,將會成為我童年的一個美好回憶。

關於陶藝心得6

這個學期我學習了陶藝課,在上這個課程之前我對陶瓷藝術的接觸和了解幾乎可以說是寥寥無幾。通過老師的講述與一些相關資料視訊的觀看,也讓我對這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更讓我認真仔細的去聽課。雖然只有僅僅幾周的學習時間,但是我對陶瓷藝術還是有了一些瞭解。雖然課程結束了,課程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但是對陶瓷藝術的興趣是無限的,對陶瓷藝術的感情是深厚的。

China,我們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的意思,另一個意思就是瓷器,這也是我國英文名的由來,即瓷器大國。在久遠的歷史上,許多其他國家的人也許不知道中國,更不瞭解中國,更甚者從未聽說過中國,但是他們卻知道陶瓷,瞭解陶瓷藝術??這個正說明了中國陶瓷藝術的聞名遐邇,也印證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勤勞。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聞名古國,在歷史上中國的科學技術可以說在世界上是獨領風**的,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中國的四大發明了: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這是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同樣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最為驕傲與自豪的成就了,也是中國人民辛勤的汗水與智慧的結晶。然而,還有一種藝術的成就絕不亞於四大發明,那就是中國陶瓷藝術,它就是一個世界未解之謎,至今還有許多未被世人解碼。你想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謎嗎?你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開這個幾千年以來都未被的謎嗎?那好,跟我來吧,讓我們在中國陶瓷藝術的長河裡遨遊,盡情享受中國陶瓷藝術巨大的魅力與深邃,我相信你一定會陶醉在這條長河中,流連忘返??

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歷史,在距今8000-9000年前是中國絢麗多彩的新時期時代,當時彩陶是很罕見的,然而卻出現了彩陶。在如此高的溫度下,彩繪是怎樣上去的,就算是現在的科學技術都無法達到,當時落後的時代是怎樣擁有如此高超的彩繪藝術,至今仍為後人所知,稱為一個千古謎團。在彩陶中,紅色是氧化鐵Fe2O3所體現出來的顏色,可是以當時的技術是無法提取土壤中的氧化鐵的,這又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至今仍未解開。再者,彩陶中的'黑色是氧化錳的顏色,氧化錳本身呈紫色,濃度越高,顏色越深,以至於達到黑色。據調查可知,當時的土壤中幾乎不含錳元素,並且提取錳元素的技術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才成熟的,可是當時的古人是怎樣做到的呢?這再一次給我們留下了千古之謎??夏、商、周的輝煌---彩釉,“釉”的出現,是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第一次飛躍。一般我們把“陶瓷”這個詞一分為二,分為陶、瓷。比如說陶器有花盆、水缸、藥罐、砂鍋等等,其特點是粗糙、滲水;瓷器有花瓶、盤子、碗等等,它的特點是光滑.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春旱,越窯青瓷。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馬行空。在南方,越往南土壤中的鐵含量越多,燒製出來呈青色;在北方,越往北土壤中的鐵含量越少,鈦含量越多,燒製出來呈白色。

“瓷”的出現,是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第二次飛躍。元明,一枝獨秀景德鎮;清墨再染青花,明清幽古鎮宜興,“宮中豔說大彬壺,海外竟求鳴遠碟”,清萬千寵愛集於一身的景德鎮,半透明釉發展為本透明胎,這是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的第三次飛躍。

中國陶瓷藝術的特點 風格大多寫意,含蓄雋永。審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層建築的喜好。是有欣賞者、收藏者卻沒有作者的藝術。與時代政治經濟面貌和社會風尚聯絡緊密,歷新朝

而層出不窮。因技而得道,因藝而得傳,技藝融合,相得益彰。

通過查閱資料以及聽老師的說明了解到原始彩陶的起源,原始時代不知道誰把泥土做成鍋盆的形狀並且用火燒製而成,從此便可以煮東西,裝水等。原始彩陶胚體的製作過程是十分複雜的,包括許多環節,比如說胚體成型、慢輪修整等等,風格纖細,委婉而感情豐富。先人觀念逐步複雜和細膩,野蠻與本能的成分不斷減少。

偏遠落後地區被使用,統稱為“無窯燒陶”。原始彩陶開創了大量有特點的形制;質樸單純;以彩繪為裝飾,啟發了人類對二度空間藝術的開拓。由於先人觀念逐步複雜和細膩,野蠻與本能的成分不斷減少,彩繪逐步激發先人自身意識的抽象潛能,加之當時社會分工。原始彩陶反映了一種“風格纖細,委婉而情感豐富”的精神因素。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仰韶文化陶瓷常用三角,寬頻,波折,網路等幾何紋表示人面或動物紋;風格從寫實逐漸發展為抽象。其代表作品有:彩陶人面魚紋網,魚紋彩陶缽,彩陶黑彩紋缽,黑陶獸面紋壺,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鸛魚石斧圖彩陶虹。馬家窯文化彩陶上承仰韶文化廟底溝型別,下接齊家文化。其主要特點為圖案常有平行,弧圈,交叉,同心圓,旋渦的線條變化;風格流暢,繁而有序;物體刻畫簡單。代表作品有:水波紋彩陶盆面;彩陶十字圓點網紋壺;舞蹈紋彩陶盆,菱格紋彩陶雙耳壺,蛙紋彩陶雙耳壺。

紫砂產於江蘇省宜興市鼎蜀鎮,紫砂在明代的盛行,明代飲茶風尚的改變,比如說當時比較盛行“鬥茶”。明人認為“茶壺以小為貴,每一客,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飲,方為得趣,何也?顯小則否不渙散,問不耽擱。”---《馮馬賓條箋》 ④明代文人學士推崇迴歸自然的審美情趣。飲茶環境:“僧房道院,飲何清也;山林泉石,飲何幽也;焚香鼓琴,飲何雅也。試水斗茗,飲何雄也。夢迴卷把,飲何美也。飲何美也。” ---《茶說》“宮中豔說大彬壺,海外竟求鳴遠碟”就是對紫砂完美的描述。紫砂的特點,特有的雙氣孔結構使紫砂能夠保持茶色茶香茶味,歷久彌香。大氣孔率使紫砂不僅寒冬臘月注沸水而不裂,且還可以在文火上墩燒。紫砂色澤古樸。肌理細膩,歷經長時間撫摸,會發出黯然之光。無釉無彩,質樸自然,意境幽深。紫砂壺分為圓器、方器、塑器、紫砂筋紋器。

上面主要是分別敘述了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歷史以及各個時期的陶瓷藝術特點,但是歷史已逝去,我們沒有時光機,無法回到歷史中去身臨其境的感受陶瓷藝術的美,我們只能把它當做最美好的回憶深深埋在心裡??

然而,有這麼一句話:如果我們總是緬懷過去,那就證明我們現在過得並不好,所以,美好的回憶可以,但絕不留戀。我們要永遠憧憬,永遠在現在努力??當然,這句話對於陶瓷藝術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總是回顧陶瓷藝術的歷史,那麼就證明現在我們的陶瓷藝術並不如歷史上先進,所以我們應立足於現在,展望未來。

聯想到現在的陶瓷藝術,我們都會想到中國的瓷都---景德鎮,那就讓我們更加細緻的瞭解景德鎮,讓景德鎮陶瓷藝術的深邃與內涵滲透心裡,然後展望中國陶瓷藝術的明天。我相信,中國陶瓷藝術定會成為世上陶瓷界的一顆璀璨明珠,在空中綻放無限光芒。

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的昌江河畔,地處贛、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產陶瓷而著稱的古老城市。景德鎮自五代時期就開始生產瓷器,至今已經走過了千年的發展歷程。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是中國大陸的瓷都。這裡千年窯火不斷,其瓷器以“白如玉,薄如紙,聲如馨”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的所在區域主要是景德鎮市城鄉各地。“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時此都”,千餘年來,景德鎮制瓷業集歷代名窯之大成,匯各地技藝之精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手工制瓷工藝生產體系,創造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歷史。其成就之高、影響之大、技藝之精湛、品種之齊全,是任何時代、任何其他窯場都無法企及的。

景德鎮青花玲瓏瓷是明永樂年間在鏤空工藝的基礎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已有500多種年間的歷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鏤成點點米粒狀,被人們稱為“米通”,又叫玲瓏眼,再填入

玲瓏釉料,並配上青花裝飾,入窯燒製而成。藝術特色:靈巧、明徹、透剔,特別高雅秀潔。景德鎮青花瓷,被人們稱為“人間瑰寶”。始創於元代,到明、清兩代為高峰。它用氧 化鈷料在坯胎上描繪紋樣,施釉後高溫一次燒成。藝術特色:藍白相映,怡然成趣,晶瑩明快,美觀雋久。白釉青花一大城,花從釉裡透分明,使人賞心悅目。明人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帶去大批青花瓷,與30多個國家進行交往。不少珍品現被收藏在英、美等國博物館。當然景德鎮的瓷系不止就僅僅幾種,還有很多,比如說還有薄胎瓷、雕塑瓷等等,在此我們就不具體介紹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查閱先關資料與文獻。

總之在陶藝課上我們觀看了土陶的製作過程,以及鈞窯瓷、現代陶瓷的製作過程,也觀看了鈞窯大師以及現代陶瓷大師燒製陶瓷的過程,體會到了製作陶瓷的艱辛,看到了陶瓷大師的吃苦耐勞、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奮鬥精神,而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這種優秀的品格,更應該把我們中華民族的

關於陶藝心得7

盤條———個性綻放

陶藝製作的第一節課就是盤條,其實說實話,我根本沒準備用那些細條條去盤出個什麼茶壺碟子來,帶著只是玩玩的態度,我開始了製作課,第一堂課,老師沒按我們自己揉泥,貌似是嫌我們太嫩,還是怕我們勞累呢,既來之,則安之,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拿著一團泥就是雕啊,刻的,,構思是,桃心的杯底,杯身是由底部開始漸變到口徑小一點,到達中部時在向外擴充套件口徑變大,杯柄也採用桃心形狀的。不過後來,在製作的過程中,我的心都碎了,杯子是沒碎,不過在大約三分之二是向右邊坍塌,沒辦法,我取出幾條,改成一個菸灰缸,儘管還有一點歪斜,不過俗話說“殘缺美嘛”也就不介意了,其實還蠻啊Q精神的。不過事實證明我還是太樂觀了,後來我的這個作品在擺放架的外側不知道什麼原因被人壓成了碎條條,由此可見老師的上課前的注意事項是非常有必要的。

問了一下旁邊的同學,原來是我的盤條粗細不得當造成的,下面應該粗一些,上面越來越細才好,而且收口也應該越來越小才好。於是覺得還是中規中矩的比較容易成功。第二件作品是一個很普通的圓口杯子,不過這件作品也沒儲存下來,杯身和杯底分離,又犯了一大忌諱。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此時眼看看就要下課了於是取了一個塊狀泥,做了一個小腳丫的形狀,因為和我的名字諧音所以意義不同,題了字,自我感覺良好。

拉坯——旋轉的舞蹈

第二次製作課我就學乖了,先不從心理上藐視那些泥巴。後來我發現我是很對的,因為我根本無法藐視它。當它們在老師的手裡時,溫順的像只小綿羊,而到我手裡,它們就變成了我的主人,而我只是那身不由己的奴隸。被這些泥巴給藐視了,這應該算是我最大的悲哀了吧。好不容易把那些泥巴揉成長長圓圓的形狀,該往拉坯機上“砸”了,要求是砸到正中間,可在我砸了兩次之後,我發現它就愛往拉坯機邊緣上粘,我該怎麼砸,唉最後還是在老師的幫助下,終於讓它比較穩固的粘在拉坯機上了。那就開始拉坯吧。那泥巴隨著拉坯機轉啊轉,我的手就推啊推,大約用了半個小時,那泥巴的位置終於可以入眼了,我跟泥巴戰鬥期間,是何其慘烈,泥巴帶著我手上的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甩啊甩,個子不算矮,那圍裙穿著和沒穿差不多,我的褲子就無處躲閃了,可想而知,我雖是戰鬥的勝利者,可代價也是慘痛的。總算到中間了,可以拉了吧。剛開始有個小碗的雛形時,我滿懷信心能把它做成平時吃飯用的碗,可當它又長大了一倍時,就不協調了,全身上下不是一起運動的,結果就在下面轉的快,上面追不上的情況下,碗消亡了,變成雜亂無章的泥片了,它是這場戰爭的見證者,也是這場戰爭的犧牲品,不得已只能把它放進泥桶。接下來我的要求降低了些,我把杯壁或者碗壁、瓶壁做的厚一些,之所以不確定是什麼的壁,是因為不確定能做出什麼,最後就只能做出什麼就叫它什麼了。嗯,這次不錯,做出了一個很小的罈子。這節課也算是在我的勝利中謝幕了吧。看看雙手,真不敢相信這是我的勝利啊,當成拉坯機勝利了也是有道理的。

第三節課,還是拉坯課。我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作品總是有點歪斜以及厚度控制不好。於是請教了女老師,老師說歪斜主要是我扶正不到位導致的,而厚度呢,大致差不多就可以了,修坯的時候還可以修改,另外要把表層的軟泥給完全去除,還要注意不要有氣泡。老師還給我演示了一遍,自然老師的作品,我就收入囊中啦。這兩節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氣和,靜下心來做拉坯作品。很有幾次做的時候都很急,當然結果就是作品失敗,完全不成形狀。所以,總結出一個經驗,除非十分熟練的情況下,還是要一步步、靜下心來做拉坯作品。

修坯——最用的上心的時刻

第四節課和第五節課都是修坯課。上課之前就聽老師說到多數的作品都是在這個階段損壞的,心裡不禁有點惴惴然。從架子上取出自己之前做的產品,一看,都太厚了。桌子上的工具很齊全,不過還是擔心自己在打薄時會把作品弄破,那是我花了很長時間做出來的,所以特別珍惜這碩果僅存的幾件作品。將已經幹了的作品進行修坯,也就是刮、修、掏。可能因為太小心了,修了好長時間,發現別人都修了好幾件了,自己還在修那一件。於是加快了速度,不想被拒就這樣發生了,我的作品的底部被修穿了,得不償失。一旁的同學打趣道:“就叫一米陽光好了.”又覺得欣欣然,藝術嘛,終究講究一些特殊的意義的。

上釉——華麗的收尾

第六節課是上釉課。總共數了一下,有九件作品,不過老師說了,只允許每人六件進窯,不得已,捨棄了一部分,總的來說,還不錯耶,心情愉快。盤條階段設計的東西不知道是已毀還是查德,就是找不到,有幾個大小很尷尬的杯子或菸灰缸。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個坦克,實話說來,又不像坦克,裝在了坦克的履帶,卻有跑車的前沿,華麗吧,我在上面用顏料上了一些簡單的花紋然後上了透明油,應該是非常的靚麗的。可是後來,老師卻勒令我掛掉所上的底釉,可能燒不出來吧。還有一個很大的造型也不錯的菸灰缸,我把它放在了琥珀藍的可選專櫃裡大海藍的顏色覺得很安靜的顏色適合抽菸的時候用。在這其中看到不少同學在刮底的`時候將作品弄壞,實在算是非常的可惜。陶藝還是一個很細緻的藝術的,我覺得要細心、安靜的去做才能夠做的好。

感觸:

在課堂上經常聽老師說道很多中國古代的陶藝製造方法現在已經失傳了,很多的製造工藝現在看來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每當聽到這這些時,我的心裡是半喜半憂。一半為中國有這麼高超的陶瓷工藝而自豪驕傲。另外不經又為現在的陶藝失傳而覺得失落。陶藝是中國的傳統古老文化。它曾經的輝煌成就另外國人一提到陶瓷就會想到中國,可以說,陶瓷已經是中國的另一張名片。但是現在國人對陶藝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我是這次才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陶瓷的,我想像我這樣的應該不在少數,或者有的還沒接觸過。而在國外,從國小到大學都有陶藝課,而且許多家庭建成了陶藝作坊,還出現了一些個人經營的陶藝工作室,許多休閒場所也擺放陳設著陶藝家的作品。所以我覺得我們國家應該加大對陶藝的重視程度,應該從小孩就開始抓起,向公眾提供更多接觸學習陶藝的機會,不然我們的陶瓷藝術真的會一代不如一代了。

關於陶藝心得8

今天放學後,我來到“童畫樂園”上第一節陶藝課。

一上課,老師首先給我了一大塊深棕色的“泥巴”,還告訴我它不是什麼“泥巴”,而是陶土。

老師讓我把那塊陶土使勁扔一扔,揉一揉。讓我不要“心慈手軟”,把它想象成一個仇敵。於是,我把這個“仇敵”使勁地又壓又揉,還“轟——轟”地拼命扔陶土,我的手不一會兒就變得髒兮兮的,沾滿了陶土。然後,老師又讓我取一小塊陶土,並且讓我把它搓成圓形。接著,老師讓我用大拇指在上面弄一個小洞洞,讓我自己看看可以做什麼。噢!原來老師讓我做一個杯子、碗或者是一個盆呀!我決定做一個小花盆。於是,我便仔細地用手捏洞洞四周的陶土,一個小花盆的基本造型便完成了。但是,小花盆四周的“盆沿”都想沒吃飯似的,軟綿綿地“趴”了下去。老師趕緊告訴我“補救”方法:把“趴”下去的地方撕開,讓後再捏在一起。小花盆這才重新“站”了起來。我又把小花盆裝飾了一下,我先搓出了兩根細細長長的“麵條”。然後,我把剛剛搓好的“麵條”圍在小花盆上。為了讓小花盆看起來更生動一些,我把其中一根“麵條”擺成了好看的“波浪線”形,還用雕刻刀在上面刻出了好看的花紋。

最後,我又用雕刻刀刻出了一個個不同表情的小人臉,並“貼”在小花盆上,小花盆便做好了。老師又讓我在小花盆裡“種”幾朵花,還可以“養”一些小昆蟲。於是,我便開始動手做花。我首先卷出一個小小的.“玫瑰花蕊”,然後,按順序一層一層地做好“玫瑰花瓣”,最後,做出“玫瑰花”的“葉子”和“莖”,並把它們粘在一起,一朵含苞欲放的“玫瑰花”便做好了。接著,我又做了兩朵“玫瑰花”和兩隻“小蝸牛”,並把它們放進小花盆,一個完完整整的小花盆便大功告成了。

老師拿出手機,給我的小花盆拍照。並且表揚我做的不錯,要給以後來上課的學生看呢!

做陶藝課真有趣!

標籤:陶藝 陶藝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