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1

國家的發展在教育,教育的發展在教師。只有教師的水平提高了,課上的生動了,才能真正的吸引住學生眼球,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因此我要求自己不僅要教好,更要做好自我學習,積極參加專業培訓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論和教研水平。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有以下收穫:

一、校本研修是以學校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為選題範圍,以學校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式得出研究成果,並且將研究成果直接用於學校實際狀況改善的研究活動。校本研修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發展,保證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

二、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認識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是迫在眉捷的任務。

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做不斷學習之人,來完善和提高自我。

三、為教師提供最合適的培訓管理模式調動教師的學習積極性。

(1)培訓管理模式改革的具體目標。教師繼續教育要在每一個教師需要的時候、方便的'地點,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以幫助教師不失時機地獲得所需要的東西。

(2)採取協商式培訓形式。這是指在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培訓結果的分析與評估等方面由教學雙方共同參與、協商進行、合作完成。

四、資訊科技在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中有以下作用和途徑:

1、教學設計與交流:分享教學設計;交流和討論;反思和總結。

2、網上學習與交流:學習理論,同伴互助,工求進步。

3、書寫教育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總結,展示自己的風采,實現線上交流。

4、課堂實錄與反思:將自己的課堂教學實錄放在部落格裡,自己可隨時隨地進行觀摩和反思,便於提高和總結。

在今後的工作,我們將充分利用學校自身的資源,以打造“學習型教師組織”為根本目標,促進我校全體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培養一批師德高尚、教技精湛、知識淵博的教師隊伍而努力。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2

20xx年8月25至26日兩天,在xx文化中心舉行了xx市中國小學科教學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識培訓,鎮全體中國小教師參加了本次培訓。這次的培訓活動給我帶來的收穫是無限的。

一、教授、專家講座,使我耳目一新

在這次培訓中我聆聽了許多教授專家的講座,每一場講座都好比一份美味大餐,既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也獲得了很多新的理念。專家們的報告,內容既深刻獨到又通俗易懂、既旁證博引又緊扣主題、既發人深省又生動有趣。

xxx博士的《中國小名師成長之路》、郭春芳博士的《“錢學森之問”與創新教育》、黃麗萍教授的《有效校本教研探索》、陳秀鴻博士的《基於教師角色定位的道德思考》等四個講座從各個角度讓我們明白了當一名老師,僅有學問是完全不夠的。我們應當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及業務能力。要先有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思考,我們不僅是傳道者,示範者的角色,更應該是引導者,父母家長的代言人的角色。在找準角色定位的基礎上,要學會創新,要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完整的有生命的人。不再對他們進行機械教育,在日常課堂中充分發揮我們的教育機智,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在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去鑽研探討,可以利用資訊交合法迂迴思維法融合於實踐教研中。寫論文我們可以因此找出多個點,以點帶面可寫出一篇篇有價值的論文。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二、培訓學習促進我的專業發展,讓我不斷成長

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因此,我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新的要求:

(一)、重視學生參與式教學。

聽了教授的講座,我更進一步體會到了參與式教學的重要性。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談不上是發展的課堂、有生命的課堂。尤其在新課程實施以來,新課標增強了知識的.實用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精神。因為只有在一個開放的、活躍的師生間的活動內容中,教師才能開展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的教才是為了學生的學而服務,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促進教學教學內容的達成,而教師組織活動的能力對於課堂參與式教學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多創造互動機會,讓學生與學生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二)、終身學習,不斷充電。

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教師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的責任和義務。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我必須有一桶水,而且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動中研究。

總之,這次培訓雖然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是永恆的,通過這次培訓,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差距所在,我將以此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會靜下心來,積極地學,好好地教,在教中學,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教育的一路風彩,求得師生的共同發展。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3

五月春光明媚碧草青青,藍天翱翔著雛鷹,五月的校園書聲琅琅歌聲陣陣,武術健身操在教學樓下整齊劃一的表演著旭日東昇?

就在這美麗飄香的五月,新一輪的美術網路研修活動,在我校徐徐拉開帷幕:主會場在進修學校,分會場在我校電子備課室。我們美術教師齊聚電腦前,聚精會神心情振奮!時而奮筆疾書認真筆記,時而目不轉睛凝心傾聽?美術教研員楊世軍老師富於激情創新,遠見卓識並概括總結的講話,叫我們對校本課程開發有了新的憧憬與力量?

他說:“開發校本鄉土資源,是走進生活的藝術,更貼近學生的心聲,提高學生參與實踐的藝術。符合課程標準,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基本理念。是基礎貫徹課程綱要,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校本開發是充分利用自然、社會資源,提高美術素養,有效開發美術課程資源為載體。要明確校本課程概念,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編寫課題。闡述校本資源豐富多彩,來自本校、來自鄉土又服務於本校,受益於教師學生?以此凸顯美術課程視覺性,實踐性,追求人文性強,調愉悅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自由抒發情感,表達個性和創意,增強自信心養成健康人格?楊老師的講話仿若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抑揚頓挫,使我受益匪淺?

主會場幾位校本課程開發題目彙報的教師更讓大家耳目一新,二小劉可老師的校本素材屬於廢舊材料利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發現美創造美的新課程理念。新發國小吳婧荃的“家鄉的老榆樹”,旨在讓學生了解家鄉老榆樹相關知識和家鄉歷史背景文化,培養學生養成愛護古樹的意識和熱愛家鄉傳承文化的情感?還有明德國小的李曉敏教師的“雪地裡的小畫家”,把我們帶到清爽神奇的雪地造型世界?我們無比激動,舉著相機瞬間抓拍。通過室外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雪地繪畫的獨具藝術特色,激發學生用繪畫腳踩及印製的形式表現與創作。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更加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探究自然藝術的美好情感?還有四井子國小的李傑等,帶給我們無限的啟發,探究動力和更多的創新能力和審美品位?

五月的窗外色彩繽紛,五月的收穫堪稱果實累累?本次網研使我們更加懂得:美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美術校本需要我們攜手共同智慧打造開發,期盼美術校本這支藝術之花,會在五月的春光中盎然開放!為了我縣校本開發讓我們攜手並肩共同努力奮鬥?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4

在縣教育體育局及鄉中心校的統一佈置和直接領導下,按照鄉中心校及中心國小校本研修實施方案和校本研修行事曆的安排,我們學校的教職工利用暑假期間進行了為期五天的校本研修集中學習研討活動。在這五天的集中學習研修中,我學習了《新課程標準》、觀看了《新課程教學設計》光碟、利用“一個課例,三次討論”的方式研討了一節課。通過學習研討並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使我受益匪淺,現將此次校本研修集中學習心得體會書寫如下,以便指導以後的工作。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方面

1、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使我明確了本次課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標,我認為這次課程改革無論是規模、速度、難度都是前幾次課程改革所無法比擬的;

2、通過學習研究,我認為本次課程改革的實施是及時的、必要的,它將對我國的教育事業乃至全球的教育事業產生深遠的、積極的影響;

3、通過學習研討,使我認識到現行的課程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它制約著我國教育的發展,必須對當前的課程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

4、通過研修活動,使我認識到由“教學大綱”到“新課程標準”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語置換,我認為新課程標準面向大眾教育,著眼於學生素質的提高,更關注課程的實施過程,這些都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培養;

5、通過學習,我發現教育不但要培養人才,更應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服務,作為一線的教師要深究校本教材,這樣的教材才符合當地實際和學生髮展的需要,才能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6、通過研修,我認識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性,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

7、通過學習研討,大家各抒己見,談了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和看法,從而充實了我的見解,有利於我以後的教學工作。

二、觀看《新課程教學設.計》光碟方面

1、通過觀看新教學設計,我認為備好課可以加強課堂教學的計劃性和預見性,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教師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知識水平的過程,還是教師積累、總結教學經驗和提高教學能力的過程,更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2、通過觀看光碟及討論,我認為設計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鑽研教材,明確教學內容、學科特點、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

(2)瞭解學生情況,明確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況、學習態度、愛好、興趣特點及認知特點等;

(3)備教具學具,明確教學演示所用的教具和學生使用的學具。

3、通過觀看光碟,我認為要想上好一節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組織教學,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和學習氣氛,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得進行學習;

(2)講究課的匯入方式,結合所授課的型別採用合適的匯入方式;

(3)注重課堂提問,根據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掌握好適時的提問和檢測,這樣有利於教師掌握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情況;

(4)板書的運用,合理、規範的板書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4、通過觀看新教學設計,我認為現行的、老一套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新時期的課堂教學要活起來,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倡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即實踐精神和創新意識。

三、“一個課例,三次討論”方面

1、通過“一個課例,三次討論”活動,我認為這種研修形式非常的好,能夠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便於在討論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解疑點,有利於日後的教學工作;

2、通過“一個課例,三次討論”活動,每一位教師都運用新理念設計一節課,運用新手段上一節公開課,通過互說、互聽、互評公開課,使我開闊了視野,學習了他人的好的教學方法,並運用於課堂教學;

3、通過學習教材——設計方案——討論交流——互聽互評,使我認識到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已不適新形勢教學的需要,從而使我痛下決心深入學習並嘗試新課改的理念和方法,運用於教學實踐,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通過這次集中學習研討活動,不但更新了我的教學思想,開闊了我的視野;還改變了我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法。我將以這次集中學習研討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教研教改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學習新課改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全新的姿態投入到新時期的教學工作中去,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增光添彩。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5

11月是學校的校本教研月,這次校本教研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安排各科不同老師同課異構上一節公開課;二是各教研組針對上課情況集體評課。

作為剛剛參加工作的我,在這次校本教研活動中收穫很多,一方面是聽了很多優秀老師的公開課,從中學到很多自己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另一方面自己也上了自己生平第一次公開課,雖然結果很差,但是最起碼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從而深刻的認識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下面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一、榜樣就在身邊

剛畢業的我真的對實際的教學一無所知,尚未泯滅的良知告訴自己不能就這樣糊弄學生。因此,藉助這次機會,我聽了學校很多老師的公開課,特別是語文老師的課,從她們身上學到很多。

比如在邵老師的課堂中我知道了如何巧妙的設定過渡語;從凌老師身上學到在有感情的朗讀地過程中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而韓老師的課則讓我體會到了優秀的老師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等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通過這次校本教研活動我不僅對我的同事有更深刻地瞭解,而且也為自己的努力方向設定了榜樣,我要向她們學習,努力向榜樣看齊。

二、尊重學生主體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主導。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才能真正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老師們都各盡其能,教學過程中多種方法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如:羅老師的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探究方式、韓老師的學生動手鍛鍊的“手之歌”、宋老師的親自動手“拋花片”、桑老師的自己親身觀察石榴等無不體現出來老師對學生學習的尊重,相反也促進了教師的有效教學。

反觀自己在上課時則過多的關注自己的教學是否完整等,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於永正老師也說優秀的.老師上課應把90%的注意力放到學生身上,只把10%的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所以,我自己今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往這方面努力。

三、反思中成長

此次校本教研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評課。我們學校的語文教研組老師,除我之外,個個都是精英。因此,在評課過程中都能暢所欲言,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的對策和辦法。從各位老師的評課中,我瞭解到了針對不同題材的課文,有不同的處理辦法,而我們討論的目的就是使得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

預想和生成猶如理想和現實,二者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教研活動的目的就是縮小這種差距,集體反思並在反思中改正、提高、進步。

通過評課活動,我深刻地明白反思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反思,發現自己課程中存在的不足才能真正地成長,因此,我對我的要求是儘量做到每課有反思,每天都成長。

以上列舉的只是我在校本教研中體會到的一部分,相信,通過這次的教研我在教學方面等有所成長,而我也會在以後的工作中繼續不斷的學習,並時常用“再不上進,我該怎麼辦”來提醒自己。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6

大凡公開教學,老師們在教學形式上的投入總要比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多花心思,課上是熱鬧的、豐富的,但張依芳老師的公開課更像是一節平實的常態課,簡約而不簡單。

當張依芳老師開口講課時,我們立即被吸引住了,因為她用樸素又有內容的語言,在課堂上不驕、不躁、不作秀,真實而自然地講解知識。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張依芳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學生的`常規學習,加強生字的書寫、朗讀的速度的指導,也沒有花過多的時間在文字的講解,而是淺入淺出地將中國結受寵的知識貫穿於背誦、仿寫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方法也理解了課文。

這是一節有效率的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發展;這是一節有生成的課,平常、實在、真實的課,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有所發展、有所收穫。這是一節低成本、最常態的語文公開課,卻讓我聽有所得,受益頗多。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7

近期,我們全鎮舉行了校本研修及教學觀摩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受到了年輕教師的迅速成長,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加強了需要學習的緊迫感。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老師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各有所長,形勢多樣。但是他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上都有一個共性,緊貼課標,源於生活的題材,基於學生。通過這次觀摩課使我感受到要想上一節好課需要緊緊圍繞以下幾方面設計課堂教學: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因為國小生注意力易於分散。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孩子們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新的數學知識,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例如雷老師講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這節課,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針對一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並由學生喜歡的動畫主角加菲貓和跳跳虎貫穿課堂的主線,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學生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老師們的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標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真正體現出我們教師的角色是“導演”、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因為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例如劉兆軍老師講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課。在教學過程中,劉老師讓學生自己通過動手、動口、動腦去量一量,然後剪拼、折拼,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他們的課堂都體現了這一點,而且把握的非常好。

總之,我將積累這次學習活動的經驗,將它們應用於以後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去,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8

學習方式的轉變關係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係到年輕一代能擁有一個怎樣的未來,關係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到綜合國力的增強。為此,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習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學習方式,學習的優勢已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所認同。學習是一種從個性出發的教學形式,學習中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習充分發揮其優勢,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性和諧發展。

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轉變關係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係到年輕一代能擁有一個怎樣的未來,關係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到綜合國力的增強。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很多學校改革課堂教學,對學習進行了應用和研究。學習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學習方式,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對學習的認識。

一、學習是一種從個性出發的教學形式。

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學習是通過分工協作、互相交流、綜合概括,從而獲得知識的教學形式。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有學生獨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和競爭,更有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因此,學生不僅在知識上,而且在情感上,在合作技能上,能做到互相理解、尊重、寬容,以及互相學習,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學習中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不管哪種教學形式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分組學習也不

例外,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是因為:

1、教師要協調課堂教學中的各種關係,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興趣愛好、能力傾向和性別進行綜合評定,然後以學生自願為原則,搭配成若干等質的學習小組。在實際教學中,可根據情況分為兩人學習或四人小組學習。兩人學習是學習的最小單位,是其他合作形式的基礎,一般以同桌組合為主。在兩人組合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學習的方法,如怎樣發表意見,聽取別人意見;怎樣進行交流、共同研究問題等等。這種合作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展開,能夠有效地縮短學生間的認知距離,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和表達能力,促進同桌之間情感的交流。採用四人小組學習,教師必須先分配好小組的成員,小組長,小組組員的分工等,同時要協調好小組內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必須根據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著眼點出發,有目的、合理地分配小組成員,選擇恰當的組長。應該做到使小組內有一種團結協作的精神,有一種互相信任,互相學習,大膽、公平競爭的氣氛。小組與教師之間應該有互相信任,平等交往的關係。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學得好,才能好好學。”在教學活動中,尤其是目前的.教學中,改善教學中的交往關係和交往活動的質量,是提高教學質量更為重要的環節。因此,這就要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協調好教學中的各種關係,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要給學生知識和學習上的指導。

學習雖然是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合作最終獲得知識為主要形式,但整個學習過程離不開老師的指導。

⑴知識指導。學習前,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認知規律先設計複習內容,為新課作鋪墊,為學新知架橋樑,接著再出示滲透教學目標的自學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教材。同時,教師要不斷收集各位學生自學的情況資訊。根據這些反饋資訊,準確及時地加以調整指導。學生通過自學後,在小組中討論,發表各自的意見,則需要引導學生根據各位同學和自己的意見,加以概括,歸納,得出結論。然後應用已得出結論解決實際問題。總結這節課的學習,獲得什麼認識,掌握了什麼知識,學習中哪個地方學得較好,哪個地方學得不夠好,存在著什麼疑問,評一評哪位同學或哪個小組學得比較好。

⑵學法指導。學法指導不僅只是出示帶有啟發性的自學思考題就完事,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了“漁之技”、“學之法”。一句話,就是使學生會學。這就要求老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讀、畫、動手操作、聯想”等去理解所學的內容。要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知識獲取新知的能力。要引導學生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絡與區別,把新知轉化為舊知,從而掌握了新知。應當使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控到他們不懂的東西時,讓學生自己的知識庫加以清點、回顧,把可以解決當前問題的知識都丟擲來綜合思考,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能主動探求新知識的過程,使學生主動地得到發展,達到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的。抓住了新舊知識的連結點(積的變化規律),把新知轉化為舊知,用舊知同化新知,充實和擴大了原有知識的認知結構,改善了學生的認知策略,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總之,教學之道,貴在引導。只有教師引導得法,學生才能學得積極主動。所以,學習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忽視。

三、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學習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學習方法,但是也要考慮“小組”的作用能否充分的發揮,“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的運用。這是體現小組學習是否值得展開的兩個關鍵性的問題,因此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討論的問題要有探究的價值,避免造成“擺樣子”、“走過場”的現象,要根據問題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能力合理的採用。有些教師為了追求“時髦”盲目地採用,這樣只有浪費時間,失去它真正的意義。

2、儘量多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但也要適當地限制。我們在聽課或自己上課時,常常也會犯這個錯誤。有時小組學生討論剛剛投入,教師就喊:“停”;或者看到學生討論熱烈,就覺得不好打斷他們的思路,而讓他們無休止地討論下去,這兩種現象都是不可取的。教師應事先安排好時間,以保證在恰當的時間內取得好的效果。

3、處理好獨立思考和學習的關係。

學習是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學習任務後,可以先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後再合作討論。開展合作探討學習,可為全體學生,尤其是為學困生提供更多的課堂參與機會,並將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為全組共有,甚至全班共有的認識成果。

面對學習的實踐經驗和實際情況,我們需要對“學習”這一新課題給予更多關注和進行親身實踐。發揮其優勢,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性和諧發展。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9

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及設計中,常常看到的環節有“激情匯入”、“披文入情”、“巧設問題”、“活化訓練”等都說的是教學情境。通過學習11月的《校本研修》,我個人認為創設有效的語文教學情境應該從這幾方面著手。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

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係,新課程呼喚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迴歸。為此,創設教學情境,第一要注重聯絡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聯絡學生生活經驗,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逐步把學生帶入情境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

2、追求簡單有效、順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情境。

強調情境創設的形象性,其實質是要解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係。為此,我們所創設的教學情境,首先,應該是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它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昇華;其次,應該是形象的、具體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使學生能夠超越個人狹隘的經驗範圍和時間、空間的限制,既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真實的教學情境不是為了觀賞,而是源於學生的需求,知識的構建,學生的發展。創設的情境要適合於學生,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3、體現語文學科特點。

情境創設要體現學科特色,緊扣教學內容,凸現學習重點。學科性是教學情境的本質屬性。我們說語文要有語文味。語文教學課堂與其他學科課堂教學區別的標誌,就是書聲朗朗、朗朗書聲,如果沒有讀書聲,幾乎就不是語文課堂教學。所以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技法。也就是於永正老師說的“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

4、設計富有挑戰性的有思考空間的問題情境。

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是一方面:通過文字的補白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為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了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一來,學生就融“我”入境,於“身臨其境”之中進行推測、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軌跡,在角色參與角色轉換中不但豐富了想象,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增進了情感體驗,昇華了思想認識,學生所體驗到的遠遠超出了課本上侷限的內容。不僅如此,這樣的問題設計開放性極強,便於學生敞開心扉,宣洩情感,從而驅動了他們一顆顆靈動的心,激發了他們飛揚智慧的語言。學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優美的語言文字型驗中也得到了浸潤、感染和豐富。更為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才能進一步開啟學生的思路,發展學生的思維。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研究者,而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創設問題情境,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強烈的探究慾望,從而激發學生想成為探索者、發現者、研究者的動機,鼓勵學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學,超越老師。

5、溶入情感。情感性指教學情境具有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功效。

有的學者指出,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是血,從山泉裡流出來的是水,從一位充滿愛心的教師的教學裡,湧騰出來的是一股股極大的感染力。曾聽過一位教師在教“奶”字時,親切地對學生說:“看,左邊是女字旁,右邊像個駝背的人,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年紀大了,走路時背彎彎的,還要拄個柺棍。”這種充滿親情之愛的.教學,把本來死板板的、不會動彈的文字,

變成了有生命的東西,鑽進了孩子的腦海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誘發學生進入教材的慾望。以一些充滿深情的話語也能令學生有最真實的情感體驗,切實喚醒了學生的心靈感悟,讓孩子們能夠與文中的人物唱和共鳴,與作者的情感同磁共振。教師入境入情,帶來了學生的心動情發,起到了見作者之所見,思作者之所思,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心靈共鳴的作用。

我們的教學情境要基於生活,注重形象性,同時也應該結合學科特點,創設一個具有內含問題的情境,教學時應特別注意溶入情感。好的情境教學當然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但諸如形式化的情境、假問題的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謎式”的情境、“電灌”的情境之類,應該得到有效抑制。我們需要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情境教學。法國教育家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願我們每一位教師以“匠心獨運”的創新意識,通過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的創設,通過不懈地努力,讓語文課堂在孩子們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一回回期待中快樂地度過。讓我們給孩子一個情感的課堂、一個對話的課堂、一個開放的課堂、一個感悟的課堂,一個和諧的課堂。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10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校本研修應運而生,並且蓬勃發展!它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線教師的呼喚,是保證新課程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堅實階梯!藉著校本研修的春風,我來到寶雞文理學院參加為期十天的“高中地理校本研修骨幹引領者省級培訓”活動。通過聽專家的學術講座,使自己不但從理論知識得到提升,同時也使自己在專家的案例教學中得到洗禮,教育教學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聽了專家的講座,我才真正弄明白了校本研修的核心——校本研修是集學習、教學、教研、培訓四位為一體,基於教師教學實踐,來自於教師,服務於教師的一種教師專業發展行為。經過這段時間的校本研修集中培訓,使自己受益匪淺,下來我把自己校本研修的心得體會寫出來,供大家分享、指導,以求共勉。

一、通過培訓使自己從思想觀念上發生根本改變

1、以前傳統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是彼此分工的。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而教學研究是專家們的“專利”,並逐漸形成一種尷尬的局面:一是教師雖然在崗位上踏踏實實進行著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卻不敢公開陳述表達自己的研究,也沒有人去理會自己所謂的研究。二是即使參加某些教學研修,往往只是在輔助地位,自己沒有真正的參加研修過程,教師當然也沒有什麼受益。

2、如今,在新課改的浪潮中打破了傳統的格式,具體地提出教師是教育教學研究主體,教師成為研究者使我懂得,從事教育需要一腔熱情,更需要每位教師去認真研究,研究學生各個方面,包括興趣、愛好、學業基礎、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設計出最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與模式。

二、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當今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經濟和社會迅猛發展,教師職業也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鉅變。其中非常重要的兩點就是:從傳承走向創新和從奉獻走向發展!教師不再僅僅是春蠶、蠟燭,而更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學會學習、終生學習,成為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主力軍!一名優秀的教師既是好的教書匠也是好的'學習者。他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養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和學習的能力。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動新課改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謂功不可沒。我在校本研修學習中,始終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既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相互促進,又減輕了自己的工作負擔。

三、養成反思的習慣。

國學者波斯納就曾十分簡潔地歸納出教師的成長規律為“經驗+反思=成長”。但我認為這裡的“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其實也具有研究的性質。我們教師不只是完成和執行教學任務,而應該作為一個自覺的反思者,在不斷的自我追問中,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我準備好上課了嗎?我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了嗎?學生在知識以外,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有什麼收穫嗎?我的教學目標制定得是否恰當,在課堂上又落實得怎麼樣?我的教學還存在那些未解決的問題?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我還應該做哪些調整,使之更加有效?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被動的,還是合作探究式的?……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反思和解決的問題。

四、教師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這是這次培訓班給我感受截然不同的地方是培訓班的濃厚的學習氣氛感染了我。校本研修一定要有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和依託,這樣才能克服以往教學中的慣性和弊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會貫通,將其轉變為自覺的教學行為。所以我也會從現在開始,堅持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在學習和研究中注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新規律。鑽研教材,寫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堂課,多聽同組同事的課,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和長處。

五、注重課堂教學中的校本研修

教研從課堂上來。在我看來,教學即教研,讓教研的時間從課堂上來。解決教研時間問題,我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操作,而是運用藝術,充滿智慧的過程。而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智慧要靠教師即時的觀察、分析、判斷、思考。換句話說,也就是要靠教研來獲得。所以,教學過程本身也是教研過程。我就是在課堂上採取邊教邊研的形式,這樣更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教研更具實效。我體會到:學會教學即教研,其最大的優點在於,在不增加自己額外負擔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機會和時間,讓課堂教學更具實效。

六、不斷提升合作的能力。

現今的校本研修,特別強調教師集體的作用,強調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以及互相學習、彼此支援、共同分享經驗。因為,教師專業合作是教師專業發展最實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教師的合作中,還能促進教師的自我實現,使教師擺脫職業孤獨,形成教育合力,從而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例如,我們的課題研究、集體備課、聽評課、執教公開課等,都是我們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展現,我們都應該好好地把握!

總之,在校本研修培訓的這段期間內,使我認識到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校本研修是教育改革的呼喚,是學校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們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需要!它是立足於學校,解決學校教育實踐問題,充分發揮教師專業能力,通過“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去適應變革,學會生存,使校本研修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