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1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餘華活著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15篇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1

第一次知道《活著》是高二第二學期的一節語文課上,一同學在正式上課之前分享了這本書。那時我覺得福貴這個人真是太慘了,現在再看,福貴的人生不正是千千萬萬中國普通人民的人生嗎?人吶,光是活著就已經很吃力了。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活在世上本就是一件幸運的事了。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到:“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福貴不知道這些話,但他對生活從未絕望從未放棄活著不正是對這些話最好的詮釋嗎?活著就是活著,何必糾結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活著》這書,講的是福貴一生的故事。福貴因嗜賭,把自家的祖產輸光了,自己從一個地主家的兒子變成佃農,他的爹被他氣死(雖然他爹沒有苛責福貴,但我覺得他爹的那口氣就是沒順過來),懷著孕的妻子家珍被岳父帶走。那時的福貴,上有風燭殘年的母親,下有總角垂髫之女,住著破破爛爛的茅草房,他沒有抱怨,而是想著如何養活一家人。後來,他被抓去當壯丁,老孃去世,女兒鳳霞因高燒而變聾變啞,兒子有慶因被抽血過多而亡,福貴也沒有喪失過對活著的希望。再後來,鳳霞難產離世,相濡以沫的妻子病逝,女婿在工作時不幸身亡,相依為命的外孫噎死。福貴親手把自己的家人一個個埋葬了,你以為他應該會活得很痛苦,甚至過不下去了,但福貴偏不,他說“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餘華在日文版自序裡提到“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活著》是用第一人稱來敘述的,因此它是生活本身。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我沒有以“悲劇”來看福貴,現在再讀,仍沒覺得福貴是個“苦難者”。我想了想,並不是自己麻木了——至少我能感知到祥子是個苦難者,也不是福貴的一生不是悲劇,這也許正是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敘述方式造成的差異吧。餘華讓福貴自己講述自己的一生,福貴本人並不認為他的一生是個悲劇,所以,在福貴的敘述中,他的一生是有苦難,但他擁有的更多是美好的時刻和事物。老孃是世上最好的母親,家珍是世上最好的妻子,鳳霞有慶都是世上最好的孩子,女婿和外孫自然也是世上最好最好的。福貴心底的回憶裡全裝著美好,讀者自然而然受其感染,大約記起的也是福貴一家的美好時光吧。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詞語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苦難,無聊和平庸。”看吧,作者這樣說“活著”,活著多難,得忍受不能得自由。人生在世,誰不曾瀕臨絕望,誰沒有在深夜崩潰,可誰又不是哭著把飯吃了,咬緊牙關繼續活著,福貴是這樣,你我皆如此。

佛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這七苦,除了“怨憎會”,其餘的,福貴皆經歷過(戰場上九死一生),可福貴覺得自己苦嗎?並沒有。不是他對生活麻木了,而是他能在那些糟糕透了的事情中,發現自己身邊人帶來的光,家人的光照亮了福貴的整個人生。心裡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絲甜就能填滿。福貴擁有“甜”,所以,他能挺過各種苦難,縱使年邁一人,他也能活著。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明白,人生多的是眼淚無法沖刷掉的“萬念俱灰”,也有那些讓你痛到無法哭泣的事,“所以真正堅強的人,都是越想哭反而笑得越大聲,懷揣著痛苦和悲傷,即使如此也要帶著它們笑著前行。”福貴和福貴,漸漸遠去,在霞光滿天的傍晚,在炊煙裊裊的鄉村裡,老人的歌聲像風一樣飄揚……

《活著》是一部經典之作,不缺少讀者和對它的讚美之詞。以自己的鑑賞能力,難以跳脫出已有的評論。可閱讀非得有深刻獨特的見解嗎?正如人生,非得有活著的意義麼?如果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了,別苦苦追問活著的意義,想想福貴的一生,然後,走一步算一步,把日子走下去,而不是想下去,也許,生活也就沒有那麼難了。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2

餘華得這本《活著》是經朋友介紹才知道的,但是我並沒有太上心,也沒有機會看。難得有時間品讀此書,居然吸引我一氣讀完了此書。

作者在書中以福貴地主少爺從大富敗落成一貧如洗生活經歷為主線,以其人生八劫的悲慘和其樂觀豁達形成的反差,引人深思——人為什麼活著。

少爺福貴富有時沒有得到良好得教育,一直過著生活放蕩的日子,吃喝嫖賭,嗜賭成性,父母的管教,良妻的勸說均不奏效,到輸光家業,一貧如洗時才猛然醒悟,悔時已晚。從此福貴成窮人貧民,承受起養家餬口的擔子與責任。父親氣死了,母親不堪勞苦病倒了,貧窮中的福貴在為給母親求醫的途中被抓去成壯丁。經歷了戰爭的波折,回到家時福貴的母親已去世,聰明的女兒因病已成了聾啞人。賢良的妻子支援著福貴,共同養育著一雙兒女,然而,福貴的兒子在讀五年級時為救學校校長產後大出血,奮勇獻血,居然因抽血過度而死,......然而,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過一陣子平安的日子,厄運總要降臨到福貴的頭上。給女兒找到女婿成了家,女兒卻在產後不久即離開人世,也是大出血。被困苦潦倒拖累的'妻子承受了兒子、女兒早逝的痛苦後離開人世。福貴的親人只剩下女婿與外孫,愛婿又被一次劫難奪走了生命,飢餓中長大了幾歲的外孫,一次,發燒時外公買來很多豆子,難得吃飽肚子外孫的開懷痛吃,結果被豆子撐死了。

我想造化弄人,與福貴生不逢時不無關係。否則,也不至於那麼悲慘,但是也不得不歎服作者在平鋪直抒下敘寫了那麼震撼人心的故事。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來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活著》的評價,他對小說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生活,簡樸優美未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先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艾來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著》就是這樣一流的作用。”

餘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民的責任。”書的最後寫道:“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時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餘華用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來娓娓敘說一個家庭的平凡卻不正常的故事。

讀完此書,不禁深思,人為什麼活著?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脆弱的,為什麼活著是每個人都應當面對的問題,並且是親歷的現實問題。不少人認為活著為了享受幸福、快樂、安康、甜蜜......,為了愛情、升官、發財,當達不到時就怨天尤人,甚至喪心病狂走損人害己之路......。其實《活著》引發我們為什麼活著的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這是一個如此寬廣而深邃的話題,有時要用人一生的經歷才能交上完整的答卷。

死並不可怕,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是,太多的親人一次次的離去,承受一次次的打擊,確實也需要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生命觀。福貴從物質富裕而精神空虛的紈絝子弟,變成物質上貧乏而精神豐富的明白人,從不能體恤妻子賢良苦心,到發現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方向,踏實走勤勞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賢子孝,其樂無比。

福貴前半生糊塗做人,後半生卻不糊塗,在平凡中表現了不平凡。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3

故事從田間驚擾“我”睡夢的老人的吆喝聲開始,他正在開導一頭老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隻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而牛聽到老人的吆喝聲後,竟然“彷彿知錯般地抬起了頭,拉著犁往前走去。”彷彿人與牛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命之間可以自在地交流。而老人再一次的吆喝更令人驚訝:“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而在看到老人的解釋後,我不禁笑了——“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它,它聽到還有別的牛也在耕田,就不會不高興,耕田也就起勁啦。”這哪裡是在和牛說話呢,老人分明把牛當成一個孩子,需要人講道理,需要人哄著去幹活,而不是通過鞭打。為什麼老人與牛會如此親近?他們之間有過什麼樣的故事,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初讀到此只覺得老人可愛,而回過頭來看才醒悟老人的這種天真憨厚背後所沉澱的是什麼。用來騙老牛的二喜、有慶、家珍、鳳霞、苦根,竟都是老人死去的親人的名字,而老牛的名字,便是老人自己的名字,福貴。

“我”醒來上前搭話後,老人便講起了自己的故事。此後,“牛”又多次在文中出現,貫穿了整部小說。除了出現在老人的故事裡作為自己生平的一部分來講述,它還出現在老人講述的間隙,“我”跳出來和老人面對面時。而這種時刻,往往就是讀者被悲傷襲擊得忍不住要落淚的時候。第一次是老人講到自己年輕時一夜之間輸光家產,爹被氣死,妻子也被丈人接走的時候。老牛以“蹲在池塘泛黃的水中,只露出腦袋和一條長長的脊樑”的姿態出現了,池水正拍擊著它的脊樑。這讓人不禁想到彼時幾為苦痛所淹沒的一夜落魄的舊日公子哥,痛苦時時撞擊著他如水拍打著牛。所幸他沒有沉淪,牛那條露出水面的脊樑似乎預示了他後日的站起來。

第二次是老人講到自己被抓壯丁抓走,從戰場的生死線上撿回自己的命回到家卻發現娘已去世,而贏去了自己家產的龍二也因其財富被槍斃的時候。此刻牛正在悠然的啃著青草。跟著福貴一路走過死亡地帶的讀者,在突然看到這樣一幅寧靜的畫面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彷彿久久籠罩的陰霾悄然散去,我們發現陽光是那麼溫煦,眼前的池塘、柳枝、青草都是那樣的生機勃勃,飽經風霜的老牛是那麼寧靜安然,恰如老人的生存狀態。我頓有一種被生命緊緊擁住的暖然與踏實,而眼前的一切都那麼來之不易,值得珍惜。那些傷痛已經無所謂了,重要的是,他還活著,我們也都還活著。老人給牛套上了犁,生活還將繼續。

第三次出現是老人講述到有慶被抽血過度而死,自己揹著重病的妻子家珍來到兒子墳前的時候。這一次沒有對牛的正面描寫,牛正在犁地,它周圍是渾身散發著生命力的在田間勞作或休息的人們。福貴在向人們講說“做人的道理”的當兒向牛吆喝了一聲,他說:“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這就是他樸素卻深邃的人生哲學。與周圍熱鬧的人群相比,牛顯得安分而踏實,浪子回頭後的福貴也正是如此,他沒有被困難壓垮,更沒有在自己遭不幸後向社會報復,他不偷不搶不怨天不尤人,他只是默默地承當生命所賦予他的一切,負重前行。

最後一次是在文章的末尾,親人一一離他而去,最後他剩下的唯一的親人,他的孫子,那個一心等著買牛的苦根,也死了。老人講述自己懷揣著錢,買下了一頭即將被宰的流著眼淚老牛。這不就再僅僅是生活的需要,也不僅僅是對死去的孫兒的承諾,更不是對“把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的家族復興的執著。牛的眼淚讓他看到了對生之眷戀,在死亡面前再無所求,只想簡簡單單地活著,無論那需要承擔的是什麼。我想正是這與自己毫無二致的生命意志,深深觸動了他,讓他把它牽回了家,並取名福貴。至此,故事結束,老人的講述與現實合而為一。而從故事中走出來讀者,將以新的眼光審視眼前的世界和我們的生存狀態。

我們不難看到,作為一個貫穿全文的意象,“牛”一方面在結構上起了結構全文的作用,每一次出現都是一定階段的結束,新一階段的開始,新的故事又即將展開;另一方面,從敘事上說,作者安排將鏡頭從故事中切換到有著安靜悠然的姿態的牛身上,能暫時切斷讀者的悲傷心緒,讓我們得以舒緩一口氣,而不至於在故事中沉湎太深而陷入絕望,將我們拉回現實,讓我們更加感受到現實生活真實的美好;此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牛”有著它深刻的象徵意義,每一次出現,都是這種象徵意味的凸顯。“牛”的意象在中國本身就有著深刻的內涵,比如勤勤懇懇,比如踏踏實實,比如默默無聞,比如忍辱負重。

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一部分。老牛第一次出現時暗示的生命的堅韌,以及後來讓我們感受到的對苦難的忍受與超脫,對生命的珍視,都在主人公身上得以體現,向我們傳達一種生命哲學。牛還與泥土緊密相連。福貴對牛的感情也暗含了對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大地的感情。比如文章開頭福貴趕著牛用粗啞的嗓音唱著:“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這裡頭的自鳴得意,對榮華富貴最質樸的輕蔑,對當下生活的真誠的歡喜,與酸腐文人的自命清高是那麼不同,把中國人自古以來濃濃的鄉土情結僅以一個淺薄的“路遠迢迢”來解釋,這種樸實憨厚、生命的張力,讓人忍俊不禁卻又深深感動。福貴如此愛著生命本身,我想也一定是由於這廣闊的溫柔的土地的召喚。

有批評者認為,福貴的活著只是一種麻木的存在,沒有幸福,也沒有尊嚴,他讓老牛與自己同名正是將自己物化,將自己的生命狀態等同與動物的.表現。作者的意圖在於“企盼自己乃至中國人皆能像福貴那樣‘溫情地受難’” 。這種說法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的。且不說那些被他點點滴滴銘刻在心的人間溫情,不說他對春生出於對來之不易的生命的珍重而選擇的不責怪,單就他對一頭垂死老牛的態度就能說明一切。如若麻木他又怎麼會救回一頭老牛呢?歷經苦難悲傷而依舊善待生命,這難道不是一種悲憫嗎?

他不是麻木,不是感覺不到痛苦與幸福,他只是把一切都沉澱,故而有了厚重的生命底色。我以為,活著本身即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衛,因為不拋棄、不輕視、不虐待,而是拼盡全力去維護,去愛。而沒有幸福一說,只能是旁觀者置身事外,自視甚高的妄加揣度。餘華在小說前寫道:“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也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他苦難的經歷裡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而以自己的名字給牛命名,我以為恰恰體現了他對自己生命意識的自覺,他從牛身上看到了某種相似。古人說“萬物有靈”,為什麼偏偏是福貴將自己物化而非將老牛人化?米蘭昆德拉說:“沒有人能給其他人一種牧歌式的禮贈,只有動物能這樣做。動物不是從天堂裡放逐出來的。狗和人之間的愛是牧歌式的。”

福貴與牛之間,也可以說是這種牧歌式的感情。他與牛的充滿情趣的對話,是兩種不同的生命個體在以平等的方式進行純粹的生命對話,這正源於福貴對不僅僅是人類生命的尊重。而他以親人的名字呼喚並不存在的牛,正是他對那些已逝的幸福的懷念,也是他而今生命的寄託之所在。而企圖讓人溫情的受難一說,餘華早已作出解釋:“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想我們沒有資格去對這一形象作出道德評判,因為我們對他的苦難並不能感同身受,我們誰也不能說自己面對如他所承受的苦難時能作出多麼“有價值”的抗爭,我們誰也不能肯定自己會不會墮入絕望的深淵甚至去傷害生命。

“死也要活著”是戰場上幾乎處於絕境的老全對大家,也對自己說的話,這句話伴隨著他一次又一次走過了槍林彈雨。看似悖論的五個字裡,生命的信念與堅韌,對“活著”的留戀與執著,卻散發出動人的光彩。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活法,這些活法並不一定就有高下之別。而當我們能以同情的目光去觸控、去感受、去理解這個世界時,相信一切都會那麼不同。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4

這本書看完了,這確實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對於想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來說,十分推薦這本書,讀起來很流暢。

一本書一共有五篇自序,這還是第一次見。在日本自序中,餘華談到了時間創造了一切,創造了生離死別,創造了酸甜苦辣,並引用了賀知章的一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對於某些事情的認識,確實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懂。就像對於讀完上面這首詩的感受,國中和現在相差深遠。而現在當我讀完《活著》的這本書時,感觸並不是很深,並沒有覺得這本書寫的有多麼好,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上一兩代人所遭受的苦難沒有切身體會的.原因吧。

讀完之後大概有以下幾點感觸:富貴最大的幸運就是取了家珍這麼好的妻子,這一點甚至改變了自己之前的擇偶觀;鳳霞因為生病變成啞巴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她第一次就相親成功我感覺還是比較意外的;有慶一定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孩子,如果當時能給他一隻狗狗陪他玩,簡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畢竟綿羊和人類的互動還是很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富貴誇他跑步得第一名的時候,僅有的一次表揚,內心真得比有慶本人還要激動,這可能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係吧;鳳霞因為難產而去世,二喜因為工地事故而去世,苦根因為吃豆子而去世,這樣類似的事情回老家時也聽長輩提起過,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確實。

只有回老家時,才能聽到長輩講述他們年輕時的苦難,表情狀態大都相似,臉上的皺紋快樂的遊動著,和富貴一樣,精彩的講述著自己。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5

《活著》這本書,餘華寫得平靜,沒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靜,面對書中老人的一生經歷,心裡並沒有波濤翻滾,這是那個社會中再平常不過的生命。

少年去遊蕩。老人叫福貴,年輕時嫖賭敗家,仗著幾代家業,不聽長輩教誨,辜負對他百般忍讓,如故跟著他的妻子,最終賭光了幾代人的積蓄,所有的風光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從富家少爺到下層百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於嫖賭中的少爺劈醒,才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打算重新開始。

中年想掘藏。命運似乎因為福貴犯的錯而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後接連著喪父,為母抓藥是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已亡故,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為聾啞人。後來人民公社成立了,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人民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而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死於採血事故,為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情的醫生奪去生命。女兒鳳霞死於生產,只留下了兒子苦根,四年後,女婿二喜死於工地事故,就剩富貴和外孫相依為命了。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又奪去了苦根的生命。

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葉小船,遊蕩在社會這個海洋裡,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貴只有受著命運的擺佈,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著,就像小船隻有隨著波濤時起時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讓自己陷下去一樣。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卻有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後為他感嘆。是他強忍著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著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我常抱怨生活過於乏味,讀九年級的.時候,日日夜夜想著盼著畢業,以為過了會考這一關就可以鬆一口氣了,只要熬過九年級,接下來就是輕鬆愉悅的日子了,好不容易盼著國中畢業了,可這卻是高中的起點,還來不及暢快的舒口氣,又得咬緊牙,開始高中的馬拉松了。我曾問自己,這麼苦是為了什麼?卻總也找不到結果。福貴的一生似乎讓我有些明白。這就是生活。

身為一個剛步入高中的學生,我經歷的磨難是少之又少,與大人比,與福貴比,與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比,又算得了什麼呢?國中堅韌是為了會考,那麼高中堅韌便是為了大學聯考。我們應該少抱怨,腳踏實地的前進才是正道。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6

從生而為人到行將就木不過須臾之間,洪荒之間萬事萬物皆變得渺小。生而為人,我們都是第一次,所謂幸事!

生命的延續就像是腳下的土地一樣,帶給我們無數的希望和落寞,我們憧憬著它再一次的繁衍,見證著生命的輪迴。即便遭受著來自生活帶來的打壓,但仍打心底裡覺得活著真好,像守著一方土地一樣守著生命。

初讀《活著》一書,它不僅給我帶來極大的震撼還給了我深刻的思索!讀完《活著》,我不禁為福貴的命運而噓唏。他的人生就像是起起伏伏的過山車,過山車的終點是遊戲的目的地,可他的終點可能是無盡的死亡。若僅從福貴家人的層面來解讀福貴,我真心覺得他是一個失敗的人。站在父母的角度,他敗盡了家產,使年邁的父母被迫搬到茅屋;對於一個妻子而言,他也不是一個良人;就他的一對子女來說,他更加不是一位稱職的父親。如果說福貴的父親去世只是一個序幕,那麼他的人生悲劇才剛剛開始上演,因為他的親人們在慢慢的離他而去。《活著》中為我們展現了福貴的大半輩子,他由一個沉迷享樂的人逐漸變成一個垂暮的老人,他的身體和性格在生活中慢慢的改變。一個面板黝黑的老人在農田來驅趕著老牛耕地,這是多麼常見的景象,黃昏中不知疲倦的`他,一人一牛!

在書中,我最喜歡鳳霞這個角色,她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在鳳霞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傳統女性的那種勤勞樸實的品質,她對於自己的這個家庭真的是全身心毫無保留的付出。小的時候一場大病使她成為了聾啞人,她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在父母把她送出去省下錢來給有慶讀書的時候,她連哭都是無聲的,眼淚成為了她唯一的表達方式。等鳳霞長大成人之後,由於身體的缺陷沒有人上門提親,那時的她對於愛情的嚮往就像是太陽一樣的炙熱,她看到新娘子出嫁的場景,從田地走到田埂上,走到新娘子的旁邊,她只能用行動來表明。好不容易結婚了總算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最後卻死於難產。鳳霞,像霞光一樣罩著這個家庭的女子。

生活就如同一本沒有完結的小說,讀者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是怎樣的結局。但活的久了,你所鍾愛的故事,都會有一個金石為開的結局。

從抗日戰爭時期到後來的新中國,福貴一家在生活的挫折中積極的活下去,即使家人後來相繼的離世,福貴還是在堅強的活著。“福貴”是中國廣大底層人民的一個縮影。在生活的重壓下苦苦掙扎的底層人民,在困難面前即使不會微笑但還是反覆的站起來,其實我們都是平凡人,我們可能會屈服於現實,會遭受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打壓,事若求全何所樂,不完整的人生,有些許意外的生活才會令生命更加的精彩刺激。無論如何,對生命報以一定的崇敬,多一點熱情。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福貴的娘對福貴說道。我非常的認可,沒有什麼比活著重要了,活著真好!

花開幾個輪迴,花謝幾個時光,總有留不住的人,留不住的事,也有到不了的岸,嘗不到的樂。活著活著好像就明白了,不如淡定看待,豁達待之。面對匆匆人生,我們始終要有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的瀟灑!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7

第一次讀完《活著》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本身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著》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著》,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著本身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本身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著的艱辛,活著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著。”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洩,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著》,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著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著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著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著》,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本身。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本身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8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是餘華的《活著》前言中說的。讀完《活著》我只能這麼說,我們是幸福的。

當我們聽到你說:“我活著。”這句話時,知道你必定是一個體會到生活博大精深,對萬物飽含感激,而不僅僅是一個追求活著的目的的人,因為目的就在“我,活著。”中!活著,真好!活著,僅此而以!

女主人公家珍的人生態度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記得小時候是天真快樂的,慢慢的長大了,煩惱的事情也來了,學習、心情的騷動、感情的煩惱、工作的不愉快……曾經在值班的一個晚上做病人檢查後回訪,結果連續4個電話都是:“病人已經在。去世了。”那時候覺得真要珍惜每一天。愛自己的生命,愛自己的親人,愛關心自己的人和我關心的人。其實,活著本來就是一種幸福了,活著是人生的恩賜,感恩地活著,你才會覺的世界如此美好。活著是一種責任,既然上帝賦予我們寶貴的生命,我們為何不好好珍惜呢?堅強面對生活的困難?雖然說人為幸福而活,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種天性,但困難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沒有人可以避免的。所以,學會面對人生的困難吧!用樂觀的人生態度對待人生。

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著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著頭皮活著!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9

活著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為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可能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峰抱著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著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可能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著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並且敢幹面對,我不敢說。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著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說不清到底該怎麼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著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脫,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儘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後天形成的反叛可能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著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說聲再見。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10

喜歡夜的黑,那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彷彿一切都慢了下來,安靜獨坐一隅,敲擊鍵盤跳躍的字元所帶來的溫暖和踏實。

如果一個作家沒有透徹的感悟,也寫不出來讓我們有靈魂震顫的作品來,我一直認為在文字的流淌中,抒發作者的是一種情懷,讀一本好書,尤如和作者促膝長談了一次,心靈的感悟與碰撞。

而每一部作品都是源於生活,餘華先生所著的《活著》就是建立於一首歌的感動之上。當他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離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而寫,書中主人公福貴面對種種的困境,一個個親人的離去,現實的殘酷已經身心疲憊,讀到這時我認為一個正常的人是無法堅持下去了,然而他依然堅強的活著,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沒有一句報怨的話,他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他只是盡力完成他本就應該完成的事情,讓我們明白,活著更多的是忍受,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人的內心的強大超出我們的想象,沒有不可能,只有你自己放棄了自己。

楊絳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福貴的'一生在我們眼中是悲慘的一生,而在他的世界裡更多是這就是生活,生活不管怎樣對待我,我依然要堅強樂觀的活著,與別人無關。

跨過去,不管是陽光還是黑暗,都是嶄新的開始,去迎接一切生命所賦給我們的,正如福貴一樣,面對一切,只為自己,在什麼境況下,都不放棄,去承擔,去忍受,不報怨,都要堅強的活著,只為活著的本身而活著。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11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溼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為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

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麼要分等級?為什麼法律上寫著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縱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著!但它的活著比死更難,活著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為只要你活著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

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大學聯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麼,不管脖子上套著什麼,不管肩上負載著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著!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12

最近讀餘華的小說《活著》,驀然間如沐浴了神奇的佛光般,混沌的心頓時開竅了。

還記得曾經年少時,初入社會,茫然無知,帶著幾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憂鬱,我如作繭自縛般,不停地追問自己:人為什麼而活著?是為了快樂嗎?可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嗎?但怎樣的人生才算是有價值的?一遍遍地追問自己,一遍遍地獲得答案,可轉眼間又一遍遍地否定,然後,又開始了追問、尋找答案、否定的迴圈。我就如同無頭的.蒼蠅般,在思維的怪圈裡找不出合理的出口。於是,煩惱便在心中鬱結,痛苦也隨之纏繞。

爾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閱歷的加深,繁瑣的工作、平淡的生活讓我習慣,也似乎讓我麻木了。我漸漸地淡漠了對生命的思考,不再追問自己“人為什麼而活著”了。不知不覺間,我終於走出了思維的煩惱,走出了少女的憂傷。

人為什麼而活著?這個讓我曾經為之煩惱,甚至為之瘋狂的問題,不再纏繞著我的心靈,原來是被我深深地埋藏了。這次閱讀《活著》,被埋藏在心底已久的困惑被再次翻新出來。可喜的是,儘管困惑被翻新出來,卻沒有將往日那種被纏繞、被折磨的心靈之痛一同帶出。

我徹底地醒悟了。其實,人活著,不是為了追求快樂,也不是為了實現價值。活著,就是因為活著,僅此而已。就如小說《活著》中的福貴,曾經富貴一時,又將家底敗盡,經歷過戰爭的慌亂,也眼睜睜地看著親人一個個離自己而去。如此跌宕與慘痛的人生,福貴既沒有表現出過分誇張的悲痛,也沒有過分的樂觀。活著,就是為了活著的本身。

福貴敘述自己故事,如同在講述別人的故事。餘華用平實的語言敘述著福貴的敘述。偶爾也來幾分幽默,冷冷的,讓人想笑卻也只是嘴角微微揚起而已。小說的結尾,老人福貴牽著一頭也叫“福貴”的老牛,走在鄉村泥濘的小路上,生活依然繼續。

不要再問活著是為什麼,活著,就是因為活著。拋開曾經的煩惱,不再糾纏自己的心靈,好好地活著。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13

《活著》是餘華的名作,之前很多人都像我推薦過。因為一直不是很喜歡那個年代的故事,遲遲未看。最近鬧書荒,拿起來看看,竟有種“不虛此行”的感覺。

福貴由一個富貴家族的少爺,到敗光家產、被抓壯丁、女兒聾啞、兒子獻血死亡、女兒大出血死亡、妻子病逝、女婿事故慘死、外孫撐死……從那以後,福貴就始終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與一頭老牛為伴,那頭牛也叫福貴。

福貴的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卻又要面臨新一輪的挫折。在這個過程中,他竟如此平靜,每一個可以讓人“歇斯底里”的打擊,他好像都選擇了默默接受。在讀書的過程中,更為其心痛,更為其不甘。可看完整個故事,再去想想,對福貴來說,在那個時代活著真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假如他抗爭了又怎樣?不過徒勞而已。

和福貴相比,我們真的需要感謝這個時代。尤其是剛經過一場可怕的疫情,活著是多麼幸福的事情。盡全力地去活著也是我們和福貴面臨的同一件最重要的事。還好,這個時代,我們能看見更多,能聽見更多,在面臨打擊時,很多人也不是孤身一人,你身邊總有人比你強大,並且願意一直溫暖地站在你身邊,甚至保護著你。

但願,這世間每一個“勇敢樂觀”的福貴都不再孤獨,不再擁有這悲傷的故事,他們不僅活著,而且幸福地活著。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14

餘華的《活著》這本書是通過別人介紹才知道的,當時的朋友對我說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為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己的感情和金錢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前天自己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人或者歎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裡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溼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個“久經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麼在這個時候會為了一個並不關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裡痛斥大罵這個餘華,為什麼一定要把人家弄那麼悲慘,仗著自己有點才華就那麼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歎服作者的文學藝術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的評價,艾米麗對《活著》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著》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餘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裡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願意的猜測,餘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著,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迴圈往復,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復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說“……如果我們在世界裡有了知識而不能瞭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慄、毛骨聳然。現實中痛苦和快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餘華活著讀書心得15

平凡,但不平庸。——題記

活著或死亡都是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這薄薄的一本書卻花費了我好長時間,這讓我更加切身體會的讀懂了這本書的含義。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匯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但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有特殊的時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幸福到衰落,身邊的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的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頭瘦骨嶙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

最讓人心痛的莫過於福貴的兒子抽血過多死了,那麼天真的一個孩子,遇上了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為了救縣長的老婆,沒想到那縣長還是跟他一起飽受戰難的春生。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此了吧,你總會面對到一些不想接受的現實。

這個世界確實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富貴,而有的人卻只能像福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著汗血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我只能面對現實,或者依靠努力打破現實,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己能對世界友好,因為你很難改變世界,但世界改變你卻易如反掌。

回到書本,福貴做到了不被世界改變,就算經歷什麼大起大落,他總是能無動於衷,依照著自己的意願進行下一步的打算。

世人總說“人生之意不如事,十之_”,可是真正有那十之_的卻極少,當你開始埋怨世界,有沒有想過是自己哪裡做錯了呢?

活著容易,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容易。